分析化学复习题(youdaan)

分析化学复习题(youdaan)
分析化学复习题(youdaan)

绪论

一、选择题

B1按任务分类的分析方法为

A.无机分析与有机分析 B.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

C.常量分析与微量分析 D.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

E、重量分析与滴定分析

B2、在半微量分析中对固体物质称样量范围的要求是

A.0.1-1g B.0.01-0.1g C.0.001-0.01g D.0.00001-0.0001g E.1g以上

C3、酸碱滴定法是属于

A.重量分析

B.电化学分析

C.化学分析

D.光学分析

E.色谱分析

A4、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是属于

A.定性分析

B.定量分析

C.结构分析

D.化学分析

E.仪器分析

E5、在定性分析化学中一般采用

A.仪器分析

B.化学分析

C.常量分析

D.微量分析

E.半微量分析

DE6、下列分析方法按对象分类的是

A.结构分析

B.化学分析

C.仪器分析

D.无机分析

E.有机分析

BC7、下列分析方法为经典分析法的是

A.光学分析

B.重量分析

C.滴定分析

D.色谱分析

E.电化学分析

DE8、下列属于光谱分析的是

A.色谱法

B.电位法

C.永停滴定法

D.红外分光光度法

E.核磁共振波谱法

ABC9、按待测组分含量分类的方法是

A.常量组分分析

B.微量组分分析

C.痕量组分分析

D.常量分析

E.微量分析

ABC20、仪器分析法的特点是

A.准确

B.灵敏

C.快速

D.价廉

E.适合于常量分析

二、是非题

x1、分析化学的任务是测定各组分的含量。

x 2、定量分析就是重量分析。

√3、“主/常量”是表示用常量样品分析主成分。

x 4、测定常量组分,必须采用滴定分析。

x 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仪器分析将完全取代化学分析。

分析天平

一、选择题

A1、用半机械加码电光天平称得空称量瓶重为12.0783g,指数盘外围的读数为

A.0mg

B.7mg

C.8mg

D.3mg

E.2mg

E2、用电光天平称得某样品重14.5827g,光幕上的读数为

A.5mg

B.5.8mg

C.2mg

D.27mg

E.2.7mg

D3、用万分之一天平称量一物品,下列数据记录正确的是

A.18.032g

B.18.03235g

C.18.03230g

D.18.0324g

E.18.03g

C4、用电光天平称量某样品时,用了2g和5g的砝码各一个,指数盘上的读数是560mg,光幕标尺上的读数是

0.4mg,则此样品的质量为

A.7.56004g

B.7.0456g

C.7.5604g

D.7.5640g

E.7.4560g

A5、分析天平的灵敏度应为增加1mg质量使光幕上微分标尺移动

A.10小格

B.1小格

C.100小格

D.0.1小格

E.2-4小格

B6、用直接法称量某样品质量时,若称量前微分标尺的零点停在光幕标线左边,并相差2小格,在此状态下称得该样品的质量为15.2772g,则该样品的真实质量为

A.15.2772g

B.15.2770g

C.15.2774g

D.15.2752g

E.15.2792g

B7、定量分析中称取多份样品或基准物质时采用

A.直接称量法

B.递减称量法

C.固定质量称量法

D.A和B均可

E.B和C均可C8、当天平开启时,不能触动天平,其原因是

A.避免震动天平

B.避免天平梁摆动

C.避免玛瑙刀口磨损

D.避免天平重心偏移

E.避免零点变动

B9、下列部件中可用于调节天平零点的是

A.重心调节螺丝

B.平衡调节螺丝

C.升降枢纽

D.水平仪

E.指针

E10、欲称取13gNa2S2O3·5H2O试剂配制溶液,应选用

A.半机械电光天平

B.全机械电光天平

C.微量天平

D.电子天平

E.托盘天平

BD11、使用半机械加码电光天平时,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天平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

B.固体样品可以直接放在称量盘上

C.取放称量物或加减砝码时,关闭升降枢纽

D.光幕标尺向右移动,加法吗

E.读数时,升降枢纽全部打开

ABC12、使用分析天平称量时,正确的操作是

A.加减法吗或称量物时,应将天平休止

B.称量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载荷

C.试加砝码的顺序是先大后小

D.称量前必须调零点

E.每次试加砝码后,都可以将升降枢纽全部打开

ABCD13、在称量过程中若吊耳脱落,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启动或休止天平时动作太重或太快

B.取放称量物或加减砝码时未休止天平

C.天平位置不水平

D.盘托过高

E.天平梁摆动过快

CDE14、下列称量中哪些不用调零点

A.空称量瓶的质量

B.装有样品的称量瓶的质量

C.从一装有样品的称量瓶中称出一份质量约为m的样品

D. 从一装有样品的称量瓶中称出多份质量约为m的样品

E.称取一份指定质量为m的样品

BDE15、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为称量方便,打开天平的前门

B.用软毛刷轻轻清扫天平盘和天平箱

C.冷物品直接放进天平称量

D.热物品冷却至室温后再称量

E.称量完后切断电源

二、是非题

x1、天平的灵敏度越高,则稳定性越好。

x 2、天平的分度值越大,则天平的灵敏度越高。

x 3、读数时升降枢纽可以半开。

√4、用递减法称量样品时,当倾出的样品接近所需量时,应直立称量瓶,并进行回敲。

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

一、选择题

E1、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系统误差

A.天平零点突然有变动

B.加错试剂

C.看错砝码读数

D.滴定时溅失少许滴定液

E.滴定终点和计量点不吻合

D2、由于指示剂选择不当造成的误差属于

A、偶然误差

B、仪器误差

C、操作误差

D、方法误差

E、试剂误差

C3、由于天平不等臂造成的误差属于

A.方法误差

B.试剂误差

C.仪器误差

D.过失误差

E.操作误差

A4、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0.02ml,若滴定时用去滴定液20.00ml,则相对误差是

A. ±0.10%

B. ±0.01%

C. ±1.0%

D. ±0.001%

E. ±0.20%

B5、若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为±0.1mg,用减重法称取试样0.1000g,则称量的相对误差为

A. ±0.20%

B. ±0.10%

C. ±0.2%

D. ±0.01%

E. ±0.001%

E6、空白试验能减小

A.偶然误差

B.仪器误差

C.方法误差

D.操作误差

E.试剂误差

E7、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

A.对照试验

B.空白试验

C.校准仪器

D.回收试验

E.多次测定取平均值

C8、在标定NaOH溶液浓度时,某同学的四次测定结果分别为0.1023mol/L、0.1024mol/L、0.1022mol/L、0.1023mol/L,而实际结果应为0.1048mol/L,该学生的测定结果

A.准确度较好,但精密度较差

B.准确度较好,精密度也较好

C.准确度较差,但精密度较好

D.准确度较差,精密度也较差

E、系统误差小,偶然误差大

D9、偶然误差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A.温度的变化

B.湿度的变化

C.气压的变化

D.实验方法不当

E.称量中受到震动

D10、下列哪种误差属于操作误差

A.加错试剂

B.溶液溅失

C.操作人员看错砝码面值

D.操作者对终点颜色的变化辨别不够敏锐

E.用银量法测定氯化物时,滴定时没有充分振摇使终点提前

B11、精密度表示方法不包括

A.绝对偏差

B.相对误差

C.平均偏差

D.相对平均偏差

E.标准偏差

A12、下列是四位有效数字的是

A.1.005

B.2.10000

C.1.00

D.1.1050

E.PH=12.00

D13、用万分之一天平进行称量时,结果应记录到以克为单位小数点后几位

A.一位

B.二位

C.三位

D.四位

E.五位

C14、一次成功的实验结果应是

A.精密度差,准确度高

B.精密度高,准确度差

C.精密度高,准确度高

D.精密度差,准确度差

E.系统误差小,偶然误差大

A15、下列属于对照试验的是

A.标准液+试剂的试验

B.样品液+试剂的试验

C.纯化水+试剂的试验

D.只加试剂的试验

E.只加标准品的试验

E16、对定量分析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的要求,通常是

A.Rd≤2%

B.Rd≤0.02%

C.Rd≥0.2%

D.Rd≥0.02%

E.Rd≤0.2%

D17、在用HCl滴定液滴定NaOH时,记录消耗HCl的体积正确的是

A.24.100ml

B.24.1ml

C.24.1000ml

D.24.10ml

E.24ml

BCDE18、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包括

A.过失误差

B.方法误差

C.试剂误差

D.操作误差

E.仪器误差

AC19、空白实验可减小

A.试剂造成的误差

B.实验方法不当造成的误差

C.仪器不洁净造成的误差

D.操作不正规造成的误差

E.记录有误造成的误差

ABDE20、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主要方法

A.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

B.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C.增加有效数字的位数

D.消除系统误差

E.减小测量误差

CD21、准确度和精密度之间的关系是

A.准确度与精密度无关

B.精密度好准确度就一定高

C.精密度高是保证准确度高的前提

D.消除系统误差之后,精密度好,准确度才高

E.消除偶然误差之后,精密度好,准确度才高

BD22、下列属于四位有效数字的数据是

A.0.100

B.0.5000

C.PH=11.10

D.1.010

E.1.0×10-2

ABCE23、将下列数据修约成四位有效数字,符合有效数字修约规则的是

A.3.1454-3.145

B.3.1456-3.146

C.3.1455-3.146

D.3.14651-3.146

E.3.1465-3.146 BDE24、偶然误差的规律有

A.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固定

B.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

C.小误差出现的概率小,大误差出现的概率大

D.小误差出现的概率大,大误差出现的概率小

E.特别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极小

ABCD25、下列属于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是

A.空白试验

B.对照试验

C.校准仪器

D.回收试验

E.增加测定次数

二、是非题

x1、对试样进行分析时,操作者加错试剂属操作误差。

√2、移液管、量瓶配套使用时未校准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x 3、分析结果的测定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值称为偏差。

√4、在一定称量范围内,被称样品的质量越大,称量的相对误差就越小。

x 5、偶然误差是定量分析中的主要误差来源,它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x 6、怀疑配制试剂的纯化水有杂质应做对照试验。

√7、用相对误差表示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比用绝对误差更为确切。

√8、偏差的大小是衡量精密度高低的尺度。

√9、偶然误差可以通过增加平衡测定次数予以减小。

√10、测定值与真实值相接近的程度称为准确度。

√11、精密度是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定结果相互吻合的程度,表现测定结果的再现性。

x 12、用已知溶液代替样品溶液,在相同的条件下测定为空白试验。

√13、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能准确测量到的并有实际意义的数字。

x 14、只要是可疑值(或逸出值)就一定要舍弃。

滴定分析法概论

一、选择题

C1、化学计量点是指

A.滴定液和被测物质的质量完全相等的那一点

B.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转折点

C.滴定液与被测组分按化学反应式反应完全时的那一点

D.滴入滴定液20.00ml时

E.待测物质与滴定液体积相等时的那一点

D2、用直接法配制滴定液,应选用的量器是

A.烧杯

B.量筒

C.锥形瓶

D.容量瓶

E.试剂瓶

B3、滴定分析法是属于

A.微量分析

B.常量分析

C.半微量分析

D.痕量分析

E.定性分析

B4、滴定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情况下在

A.0.02%以下

B.0.2%以下

C.0.3%以下

D.0.2-0.3%之间

E.1%以下

A5、T T/A表示的意义是

A.1ml滴定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

B.1ml滴定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C.1L滴定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

D.1L滴定液所含溶质的质量

E.100ml滴定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B6、常用的50ml滴定管其最小刻度为

A.0.01ml

B.0.1ml

C.0.02ml

D.0.2ml

E.1ml

B7、在滴定管上读取消耗滴定液的体积,下列记录正确的是

A.20.1ml

B.20.10ml

C.20ml

D.20.100ml

E.20.1000ml

D8、在滴定分析中,化学计量点与滴定终点之间的关系为

A.两点含义相同

B.两点必须吻合

C.两者互不相干

D.两者越接近,滴定误差越小

E.两者的吻合程度与滴定误差无关

C9、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称为

A.分析纯试剂

B.标定溶液

C.滴定液

D.基准试剂

E.优质试剂

B10、如果基准物质H2C2O3·2H2O保存不当,部分风化,用它来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时

A.结果偏高

B.结果偏低

C.准确

D.无法确定

E.对结果无影响

C11、在滴定分析中,所使用的滴定管中沾有少量纯化水,使用前

A.必须在电炉上加热除去水

B.不必进行任何处理

C.必须用少量待盛装溶液荡洗2-3次

D.用洗液浸泡处理

E.必须用HCl溶液荡洗2-3次

D17、下列纯物质可用于标定HCl溶液的是

A.H2C2O4

B.ZnO

C.As2O3

D.Na2CO3

E.KClO3

B12、用T HCl/NaOH=0.004000g/mlHCl溶液滴定NaOH溶液,终点时消耗HCl20.00ml,试样中含NaOH的质量为

A.0.8000g

B.0.08000g

C.0.004000g

D.0.008000g

E.0.04g

ABD13、滴定反应主要有

A.确定的计量关系

B.反应速度较快

C.无沉淀生成

D.反应进行完全

E.明显的可觉察的外观变化

ACDE14、下列属于基准物质所应具备的条件是

A.与化学式相符的物质组成

B.不应含有结晶水

C.纯度应达99.9%以上

D.在通常条件下相当稳定

E.最好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

ACDE15、酸式滴定管可装什么溶液

A.酸性

B.碱性

C.中性

D.氧化性

E.还原性

AE16、不能用碱式滴定管盛装的溶液

A.KMnO4

B.KOH

C.NaOH

D.Na2SO4

E.I2

BC17、用基准物质标定滴定液可采用

A.比较法

B.多次称量法

C.移液管法

D.减重法

E.量瓶法

BD18、滴定液的配制方法有

A.移液管法

B.直接法

C.比较法

D.间接法

E.基准物质法

BE19、标定滴定液的方法有

A.置换法

B.基准物质标定法

C.直接法

D.间接法

E.滴定液比较法

AE20、下列仪器用纯化水洗涤干净后,必须用待装溶液洗涤的是

A.移液管

B.锥形瓶

C.容量瓶

D.碘量瓶

E.滴定管

ABCD21、滴定分析法的滴定方式有

A.直接滴定法

B.间接滴定法

C.置换滴定法

D.返滴定法

E.非水滴定法

BC22、下列物质可作为基准物质的是

A.NaCl(C.P)

B.NaCl(A.P)

C.NaCl(G.R)

D.NaOH

E.HCl

二、是非题

√1、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完全符合而引起的误差是终点误差。

√2、滴定反应均具有确定的计量关系。

x 3、要知道溶液的准确浓度,必须进行标定。

√4、带有玻璃麽口活塞的滴定管是酸式滴定管。

x 5、碱式滴定管可盛放氧化性溶液。

x 6、滴定终点一定和计量点相吻合。

x 7、纯净物质均可用直接法配制溶液。

x 8、NaOH和HCl滴定液都可用盐酸配制。

x 9、所有纯度高的物质都是基准物质。

√10、读数时滴定管应保持垂直。

x 11、在滴定管上读数时,对于较难看清切点的深色溶液,可读取液面的最下沿。

√12、基准物质即可用直接法又可用间接法配制溶液。

x 13、常量滴定管的最小刻度为0.01ml。

x 14、对任一滴定反应达计量点时,n A=n B。

酸碱滴定法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C1、强碱滴定弱酸时,只有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以直接滴定

A.C=0.1mol/L

B.Ka=10-7

C.CKa≥10-8D。CKa≤10-8 E.Ka<10-7

C2、NaOH滴定HAc时,应选用下列哪种指示剂

A、甲基橙

B、甲基红

C、酚酞

D、百里酚蓝

E、前面四种均可D3、对于酸碱指示剂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恰当的

A、指示剂本身是一种弱酸

B、指示剂本身是一种弱碱

C、指示剂的颜色变化与溶液的PH有关

D、指示剂的变色与其K HIn有关

E、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指示剂的用量有关

C4、用HCl滴定Na2CO3接近终点时,需要煮沸溶液,其目的是

A、驱赶O2

B、为了加快反应速度

C、驱赶CO2

D、因为指示剂在热的溶液中容易变色

E、因为Na2CO3中有少量微溶性杂质

B5、下列哪一种酸不能用NaOH溶液直接滴定

A、HCOOH (Ka=1.77×10-4)

B、H3BO3 (Ka=7.3×10-10)

C、HAc (Ka=1.76×10-5)

D、H2C4H4O4(Ka1=6.4×10-5, Ka2=2.7×10-6)

E、C6H5COOH (Ka=6.46×10-5)

B6、有一种未知溶液加甲基红指示剂显黄色,加酚酞指示剂无色,该未知溶液的PH约为

A、6.2

B、6.2~8.0

C、8.0

D、8.0~10.0

E、4.4~6.2

E7、能用NaOH溶液直接滴定,并且有两个滴定突跃的酸为

A、H2C2O4 (Ka1=6.5×10-2, Ka2=6.1×10-5)

B、乳酸(Ka=1.4×10-4)

C、邻苯二甲酸(Ka1=1.3×10-3, Ka2=4×10-14)

D、水杨酸(Ka1=1.07×10-3, Ka2=4×10-14)

E、顺丁烯二酸(Ka1=1.42×10-2, Ka2=8.57×10-7)

B8、标定NaOH滴定液时常用最佳的基准物质是

A、无水碳酸钠

B、邻苯二甲酸氢钾

C、硼砂

D、草酸钠

E、苯甲酸

A9、用无水Na2CO3标定HCl浓度时,未经在270-300℃烘烤,其标定的浓度

A、偏高

B、偏低

C、正确

D、无影响

E、以上都不是

C10、下列关于指示剂的论述错误的是

A、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越好

B、指示剂的用量应适当

C、只能用混合指示剂

D、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恰好在突越范围内

E、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PH=PK Hin

E11、酸碱滴定中需要用溶液润洗的器皿是

A、锥形瓶

B、移液管

C、滴定管

D、量筒

E、以上B和C

BE12、下列能产生两个滴定突跃的酸是

A、琥珀酸(Ka1=6.89×10-5,Ka2=2.74×10-6)

B、顺丁烯二酸(Ka1=1.42×10-2,Ka2=8.57×10-7)

C、草酸(Ka1=6.5×10-2,Ka2=6.1×10-5)

D、丙二酸(Ka1=1.49×10-3,Ka2=2.03×10-6)

E、甘油磷酸(Ka1=3.4×10-2,Ka2=6.4×10-7)

ACE13、影响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有

A、溶液温度

B、溶液浓度

C、指示剂的用量

D、溶液的酸度

E、滴定程序

AC14、判断多元酸直接被滴定且有两个滴定突跃的原则是

A、每级H+电离的Ka≥10-7

B、只要其cKa≥10-8

C、Ka n/Ka n-1≥4

D、cKa≤10-8

E、以上均是

BC15、可用来标定NaOH滴定液的基准物质是

A、无水碳酸钠

B、邻苯二甲酸氢钾

C、草酸

D、硼砂

E、甲酸

二、是非题

x√1、酸碱滴定的终点一定是计量点。

x 2、三元酸被滴定,就应该有三个突跃。

x 3、酸碱滴定曲线上,突跃范围的大小,只与酸的强弱有关。

√4、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越好,指示剂变色越敏锐。

√5、滴定突跃范围越大,可供选择的指示剂越多。

√6、滴定液的浓度越大,突跃范围越大。

x 7、倾倒样品前,锥形瓶中若有少量水,会使测定结果偏低。

√8、当[HIn]/[In-]≥10时,溶液呈现的是指示剂的酸式色。

x 9、由于HAc可以用NaOH滴定液直接滴定,因此NaAc就可以用HCl滴定液直接滴定。

x 10、配制盐酸滴定液,只要用移液管吸取一定量的浓盐酸,再准确加水稀释至一定体积,所得的浓度是准确的。x 11、0.1mol/LHCl和0.1mol/LHAc溶液的PH都是1.0。

x 12、凡是酸、酸性物质,碱和碱性物质都可以用酸碱滴定法测定。

沉淀滴定法

C1、用铬酸钾指示剂法测定KBr含量时,K2CrO4指示剂用量过多将产生

A、正误差

B、平行结果混乱

C、负误差

D、使终点变色更敏锐

E、无影响

D2、铬酸钾指示剂法测定Cl-含量时,要求溶液的PH值在6.5-10.5范围内,如酸度过高则

A、AgCl沉淀不完全

B、AgCl易形成胶状沉淀

C、AgCl沉淀对Cl-的吸附力增强

D、Ag2CrO4沉淀不易形成

E、AgCl沉淀对Ag+的吸附力增强

A3、下列离子能用铬酸钾指示剂法测定的是

A、Cl-

B、Ag+

C、Ba2+

D、SCN-

E、I-

B4、用铁铵钒指示剂法测定氯化物时,为防止沉淀的转化,在加入过量的AgNO3滴定液后,应加入一定量的

A、NaHCO3

B、硝基苯

C、硝酸

D、硼砂

E、CaCO3

C5、AgNO3滴定液应储存于

A、白色容量瓶

B、棕色容量瓶

C、棕色试剂瓶

D、白色试剂瓶

E、棕色滴定管

D6、铬酸钾指示剂法测定NaCl含量时,其滴定终点的颜色是

A、黄色

B、白色

C、淡紫色

D、淡红色

E、黄绿色

C7、AgCl比Ag2CrO4先沉淀的原因是

A、AgCl比Ag2CrO4颗粒小

B、AgCl比Ag2CrO4颗粒大

C、AgCl比Ag2CrO4溶解度小

D、AgCl比Ag2CrO4溶解度大

E、AgCl比Ag2CrO4溶度积小

B8、在沉淀滴定法中,同时都要用到AgNO3和NH4SCN两种滴定液的方法是

A、铬酸钾指示剂法

B、铁铵钒指示剂法

C、吸附指示剂法

D、NaOH水解法

E、Na2CO3熔融法

C9、在银量法中要用到的基准物质是

A、Na2CO3

B、邻苯二甲酸氢钾

C、NaCl

D、硼砂

E、ZnO

ABD10、能够用于沉淀滴定反应必须符合的条件是

A、沉淀反应必须能迅速定量完成

B、生成的沉淀溶解度必须足够小(S<10-6g/ml)

C、必须有气体生成

D、必须有适当的指示化学计量点的方法

E、必须用AgNO3作滴定液

BC11、在沉淀滴定中,影响滴定曲线突跃范围的因素是

A、溶液的PH值

B、溶液的浓度

C、沉淀的溶解度

D、滴定液的类型

E、沉淀的颗粒度

ABC12、根据指示剂不同,银量法可分为

A、铬酸钾指示剂法

B、铁铵钒指示剂法

C、吸附指示剂法

D、直接银量法

E、回滴银量法

AB13、用铁铵钒指示剂法测定氯化物的含量时,为了避免Ag沉淀发生转化,可采用的措施有

A、将生成的AgCl沉淀滤去,再用NH4SCN滴定

B、在用NH4SCN滴定前,向溶液中加入硝基苯保护AgCl沉淀

C、提高铁铵钒指示剂的浓度

D、控制溶液的酸度

E、控制好滴定速度

ABCD14、银量法测定的对象是

A、无机卤化物

B、有机卤化物

C、硫氰酸眼

D、有机碱氢卤酸盐

E、生物碱的有机酸盐

二、判断题

√1、根据确定终点所选用的指示剂不同,银量法可分为铬酸钾指示剂法、铁铵钒法和吸附指示剂法三种。

x 2、铬酸钾指示剂法测定Cl-时,不能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进行滴定。

√3、铁铵钒指示剂法是以NH4Fe(SO4)2·12H2O为指示剂,在HNO3的酸性介质中测定银盐或卤化物含量的方法。√4、吸附指示剂法是以吸附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的一种沉淀滴定法。

√5、AgNO3滴定液可用优级纯AgNO3直接配制。

x 6、标定AgNO3溶液时,若基准物质NaCl吸潮而导致纯度不高所引起试剂误差可用空白实验校正。

x 7、莫尔法测定Cl-含量时,为了防止黄色的K2CrO4溶液影响终点的判断,近终点时,才可加入K2CrO4指示剂。x 8、在应用铬酸钾指示剂法测定Cl-含量时,必须在HNO3的介质中进行。

x 9、AgNO3滴定液应装在碱式滴定管中滴定。

配位滴定法

一、选择题

D1、在PH>11的溶液中,EDTA的主要存在型体是

A、H6Y2+

B、H2Y2-

C、H4Y

D、Y4-

E、H5Y+

E2、对金属指示剂叙述错误的是

A、指示剂本身颜色与其生成的配位物颜色应显着不同

B、指示剂应在一适宜PH范围内使用

C、MIn稳定性要略小于MY的稳定性

D、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的显色反应有良好的可逆性

E、MIn稳定性要大于MY的稳定性

C3、DETA滴定Ca2+、Mg2+、总量时,以EBT作指示剂,指示终点颜色的物质是

A、Mg-EBT

B、Ca-EBT

C、EBT

D、MgY

E、CaY

B4、EDTA在酸度很高的水溶液中的主要型体是

A、H2Y2-

B、H6Y2+

C、H5Y+

D、HY3-

E、Y4-

A5、有关EDTA叙述正确的是

A、EDTA在溶液中总共有7种型体存在

B、EDTA是一个二元有机弱酸

C、在水溶液中EDTA一共有5级电离平衡

D、EDTA不溶于碱性溶液中

E、EDTA易溶于酸性溶液中

D6、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DETA直接滴定金属离子时终点颜色变化应为

A、由无色变为红色

B、由红色变为蓝色

C、由蓝色变为亮黄色

D、由红色变为亮黄色

E、由亮黄色变为无色

E7、配位滴定中溶液酸度将影响

A、EDTA的离解

B、金属指示剂的电离

C、金属离子的水解

D、A+C

E、A+B+C

B8、EDTA与无色金属离子生成的配位物颜色是

A、颜色加深

B、无色

C、紫红色

D、纯蓝色

E、亮黄色

B9、EDTA与金属离子刚好能生成稳定配合物时溶液的酸度称为

A、最佳酸度

B、最高酸度

C、适宜酸度

D、水解酸度

E、最低酸度

A10、标定EDTA滴定液的浓度应选择的基准物质是

A、氧化锌

B、硼砂

C、邻苯二甲酸氢钾

D、碳酸钠

E、重铬酸钾A11、下列关于条件稳定常数叙述正确的是

A、条件稳定常数是经副反应系数校正后的实际稳定常数

B、条件稳定常数是经酸效应系数校正后的实际稳定常数

C、条件稳定常数是经配位效应系数校正后的实际稳定常数

D、条件稳定常数是经水解效应系数校正后的实际稳定常数

E、条件稳定常数是经最低PH校正后的实际稳定常数

D12、配位滴定中能够准确滴定的条件是

A、配位稳定常数K MY>108

B、配位物条件稳定常数K′MY>106

C、配位物稳定常数K MY≥106

D、配位物条件稳定常数K′MY>108

E、配位物条件稳定常数K′MY=108

D13、影响配位滴定突越大小的因素是

A、配为条件稳定常数

B、金属离子浓度

C、金属指示剂

D、A+B

E、A+B+C

D14、关于水的硬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水的硬度是反映水质的主要指标之一

B、水的硬度是指水中Ca2+、Mg2+的总量

C、水的硬度最通用的测定方法是EDTA滴定法

D、测水的硬度时,以钙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

E、水的硬度可用每升水中所含CaCO3的毫克数来表示

C15、在Ca2+、Mg2+混合液中用EDTA滴定Ca2+时,可加入

A、KCN

B、三乙醇胺

C、NaOH

D、Na2S

E、草酸

C16、铬黑T指示剂在纯化水中的颜色是

A、橙色

B、红色

C、蓝色

D、黄色

E、无色

E17、EDTA中含有配位原子的数目是

A、2个氨基氮

B、8个羧基氧原子

C、4个羧基氧原子

D、2个氨基氮与8个羧基氧共10个

E、2个氨基氮与4个羧基氧共6个BD18、用纯锌标定EDTA滴定液浓度时,指示终点的指示剂是

A、荧光黄

B、铬黑T

C、结晶紫

D、二甲酚橙

E、甲基红AE19、配位效应对主反应的影响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A、副配位剂浓度

B、金属离子浓度

C、最高酸度

D、配位物的颜色

E、副配位剂的配位能力

ABCDE20、用于标定EDTA溶液浓度的基准物质有

A、纯Zn

B、纯ZnO

C、纯CaCO3

D、纯Cu

E、MgSO4·7H2O ABC21、影响条件稳定常数大小的因素是

A、配位物稳定常数

B、酸效应系数

C、配位效应系数

D、金属指示剂

E、掩蔽剂

ABCD22、影响配位滴定中PM′突跃大小的因素有

A、配位物稳定常数

B、金属离子浓度

C、溶液的PH

D、其他配位剂

E、解蔽剂

ABC23、配位滴定中,消除共存离子干扰的方法有

A、控制溶液酸度

B、使用沉淀剂

C、使用配位掩蔽剂

D、使用解蔽剂

E、使用金属指示剂

ABC24、下列情况中受到溶液酸度影响的是

A、金属离子的最低PH

B、金属离子的水解效应

C、金属指示剂

D、加入掩蔽剂

E、加入解蔽剂

ABC25、EDTA与大多数金属离子配位反应的优点是

A、配位比为1:1

B、配位物稳定性很高

C、配位物水溶性好

D、选择性差

E、配位物均无颜色

二、判断题

x1、EDTA滴定中,金属离子开始水解时的PH称为最低PH.

x 2、溶液酸度越高,对EDTA就越有利。

√3、水的硬度是指水中钙、镁离子的总量。

x 4、溶液酸度越低,则越有利于EDTA滴定。

√5、当两种金属离子最低PH相差较大时,有可能通过控制溶液酸度进行分别滴定。x 6、在PH>10的溶液中EDTA存在型体是Y4-。

√7、使用掩蔽和解蔽的方法,可对混合离子进行连续分别滴定。

x 8、酸效应说明溶液中[H+]越小,副反应影响越严重。

√9、金属指示剂必须在一合适PH范围内使用。

√10、配位滴定须在一适宜的PH范围内进行。

x 11、配位滴定突跃的大小与金属离子浓度成反比。

√12、EDTA与大多数金属离子的摩尔配位比为1:1。

x 13、在酸度较高的溶液中,EDTA的配位能力则较强。

x 14、配位滴定中准确滴定判别式为lgcM·K′≥8。

氧化还原滴定法

一、选择题

A1、不属于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是

A、铬酸钾法

B、高锰酸钾法

C、碘量法

D、亚硝酸钠法

E、重铬酸钾法

B2、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分类依据是

A、滴定方式不同

B、配制滴定液所用氧化剂不同

C、指示剂的选择不同

D、测定对象不同

E、酸度不同

B3、高锰酸钾法中,调节溶液酸性使用的是

A、HClO4

B、H2SO4

C、HNO3

D、HBr

E、HCl

B4、间接碘量法中,加入KI的作用是

A、作为氧化剂

B、作为还原剂

C、作为掩蔽剂

D、作为沉淀剂

E、作为保护剂

C5、间接碘量法中,滴定至终点的溶液放置后(5min内)又变为蓝色的原因是

A、KI加量太少

B、空气中氧的作用

C、待测物与KI反应不完全

D、溶液中淀粉过多

E、反应速度太慢

D6、用K2Cr2O7作为基准物质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在放置10min后,要加入大量纯化水稀释,其目的是

A、避免I2的挥发

B、增大I2的溶解度

C、减慢反应速度

D、降低酸度和减小[Cr3+]

E、降低溶液的温度

C7、Na2S2O3溶液不能用直接法配制的原因是

A、Na2S2O3分子量小

B、具有吸湿性

C、Na2S2O3常含有杂质

D、水中溶解度小

E、难于准确称量

D 8、用高锰酸钾法测定Ca2+时,所属的滴定方式是

A、置换

B、剩余

C、直接

D、间接

E、返滴定

E 9、配制Na2S2O3溶液时,要加入少许Na2CO3,其目的是

A、中和Na2S2O3的酸性

B、增强Na2S2O3的还原性

C、除去酸性杂质

D、作抗氧剂

E、防止微生物生长和Na2S2O3分解

D10、用K2Cr2O7作为基准物质标定Na2S2O3溶液的滴定方式是

A、直接滴定法

B、间接滴定法

C、剩余滴定法

D、置换滴定法

E、氧化还原滴定法

B 11、氧化还原反应条件平衡常数K′的大小

A、能说明反应的速度

B、能说明反应的程度

C、能说明反应的条件

D、能说明反应的历程

E、能说明反应的次序

E12、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电位突跃的大小与

A、氧化剂电对条件电极电位有关

B、还原剂电对条件电极电位有关

C、氧化剂电对标准电极电位有关

D、还原剂电对标准电极电位有关

E、氧化剂与还原剂两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之差有关

D13、关于配制和标定I2滴定液错误的说法是

A、由于I2的腐蚀性较强,故不宜在分析天平上称量

B、I2应先溶解在浓KI溶液中,再稀释至所需体积

C、标定I2液常用的基准试剂是As2O3

D、标定操作应在碘量瓶中进行

E、配制好的溶液应储存在棕色瓶中

A14、在实验条件下,要使反应OX1+Red2=OX2+Red1正向进行,满足的条件是

A、φ1′>φ2′

B、φ1′=φ2′

C、φ1′<φ2′

D、φ10=φ20

E、φ10>φ20 ABCDE15、氧化还原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是

A、在滴定过程中因被氧化或还原而发生结构变化,引起颜色变化

B、稍过量的指示剂将溶液染色

C、与被测OX或Red结合而发生颜色变化

D、指示剂被空气作用而发生颜色变化

E、因为溶液的酸碱性发生变化,而引起颜色变化

D16、间接碘量法加入淀粉指示剂的时间是

A、滴定前

B、终点时

C、滴定开始

D、近终点时

E、计量点时

C17、用K2Cr2O7标定Na2S2O3时,应选用的指示剂和加入的时间是

A、K2Cr2O7;滴定开始前

B、淀粉;滴定开始前

C、淀粉;近终点时

D、碘化钾;滴定前

E、碘化钾;近终点时

D1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KMnO4溶液标定操作条件的是

A、用新煮的冷纯化水溶解基准物Na2C2O4

B、标定反应应在H2SO4酸性条件下进行

C、标定温度应不低于65℃

D、加入催化剂,提高反应速度

E、终点颜色应保持30s不褪色

E19、高锰酸钾法的滴定速度应

A、快

B、慢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

E、先慢稍快后慢

A20、高锰酸钾法所用的指示剂是

A、KMnO4

B、K2Cr2O7

C、K2CrO4

D、KI

E、淀粉

AB21、直接碘量法与间接碘量法的相同之处有

A、指示剂相同

B、反应的机制相同

C、滴定液相同

D、加入指示剂的时间相同

E、终点的颜色相同

CE22、直接碘量法不能在下列哪些条件下进行测定

A、酸性

B、弱碱性

C、强碱性

D、中性

E、加热

CE23、间接碘量法中,需加入2-3倍于计算量的KI,其作用是

A、防止Na2S2O3分解

B、防止微生物作用

C、防止I2挥发

D、增加指示剂的灵敏性

E、加快反应速度

ABC24、碘量法中为了防止I2的挥发,应采取的措施是

A、加入过量KI

B、使用碘量瓶

C、室温下进行滴定

D、滴定时不要剧烈振摇

E、降低溶液酸度

ADE25、碘量法中为了防止I-被空气氧化,应

A、避免阳光直射

B、碱性条件下滴定

C、强酸性条件下滴定

D、滴定速度适当快些

E、I2完全析出后立即滴定

AB26、用基准Na2C2O4标定KMnO4溶液时,下列条件中哪些是必须的

A、加H2SO4

B、水浴加热至65℃

C、加热沸腾

D、暗处放置1min

E、加催化剂

BCE27、下面关于Na2S2O3滴定液的配制方法中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A、Na2S2O3滴定液可用直接法配制

B、配制时应加入少许Na2CO3

C、配制时应用新沸的冷纯化水溶解和稀释

D、配制好的Na2S2O3溶液应及时标定,以免浓度改变

E、应用棕色瓶保存Na2S2O3溶液,因为日光能促使Na2S2O3分解

CD28、φ′比φ0更具有现实意义,是因为φ′考虑了下列哪些外界因素对电极电位的影响

A、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浓度

B、反应时的温度

C、氧化剂和还原剂发生副反应的系数

D、溶液中的离子强度

E、参加反应的电子数

ABCD29、间接碘量法中用基准物质标定Na2S2O3时,要加入过量的KI,对KI的作用理解正确的是

A、使反应快速、完全

B、增大析出I2的溶解度

C、防止I2的挥发

D、作为还原剂

E、作为氧化剂

BC30、用K2Cr2O7标定Na2S2O3时,滴定前加水稀释的目的是

A、便于滴定操作

B、保持溶液的微酸性

C、减少Cr3+的绿色对终点的影响

D、防止淀粉凝聚

E、防止I2的挥发

CE31、间接碘量法滴定时的酸度条件为

A、强酸性

B、强碱性

C、弱酸性

D、弱碱性

E、中性

ABD32、下列可用KMnO4法测定的物质有

A、C2O42-

B、H2O2

C、HAc

D、FeSO4

E、MgSO4

CDE33、直接碘量法与间接碘量法的不同之处有

A、指示剂不同

B、反应的机制不同

C、滴定液不同

D、加入指示剂的时间不同

E、终点的颜色不同

BCDE34、根据有关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可以判断

A、反应速度

B、反应方向

C、反应次序

D、反应完全程度

E、物质氧化还原能力的大小

二、是非题

x1、因为氧化还原反应速度较慢,所以在氧化还原滴定中都需要加热和加催化剂。

x 2、对氧化还原反应来说只要满足△φ′≥0.35V的条件,该反应就能用于滴定分析。

x 3、配制好的Na2S2O3溶液不能马上标定,是因为Na2S2O3还原性太强。

x 4、Fe2+样品液只能用KMnO4法测定。

x 5、碘量法所用的指示剂是KI的淀粉液。

x 6、直接碘量法和间接碘量法所用的指示剂相同,终点颜色也相同。

√7、KMnO4法需要在酸性条件下测定样品,是为了增强KMnO4法测定的氧化性。

x 8、φ′和φ0的区别在于前者与电对的本性无关,而后者有关。

x 9、Na2S2O3滴定液应需要前临时配制及标定。

x 10、氧化还原滴定选择氧化还原指示剂的依据是△φ′在突跃范围内。

√11、间接碘量法不能在强酸溶液中滴定的原因之一是Na2S2O3易分解。

简答题

1、简述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2、简述系统误差、偶然误差产生的原因、特点。

3、简述误差与偏差、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区别和联系。

4、简述如何减小测量中的误差(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有哪些?)。

5、简述一般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6、滴定分析法常用的滴定分析分类和滴定方式有哪些?

7、简述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条件。

8、基准物质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哪些?酸碱指示剂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9、

10、能用于沉淀滴定的反应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哪些?

11、简述用于配位滴定的反应所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12、简述金属指示剂必须具备的条件。

13、简述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特点。

14、碘量法的主要误差来源是什么?

15、简述直接碘量法、间接碘量法的基本原理和条件。

16、简述高锰酸钾法的基本原理和条件。

17、简述铬酸钾指示剂法的滴定原理、滴定条件。

计算题

1、精密称取基准物质无水碳酸钠0.1326g置250ml锥形瓶中,加纯化水适量,溶解完全后,用待标定的盐酸

溶液滴定,消耗盐酸溶液24.51ml,试求该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 Na2CO3=105.99g/mol)(0.1021mol/L)2、准确称取12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重铬酸钾1.2260g,加适量水溶解后,定量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并加

水稀释至刻线,摇匀。试求该重铬酸钾滴定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 K2Cr2O7=294.18g/mol)(0.01667mol/L)3、已知某HCl溶液对CaO的滴定度为0.005608g/ml,试计算该H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 CaO=56.08g/mol)

(0.2000mol/L)

4、用盐酸滴定的方式测定氧化钙的含量。计算每1ml0.1mol/L盐酸滴定液相当于被测物质氧化钙的质量

(M CaO=56.08g/mol)(2.804g/mg)。

5、用AgNO3滴定液测定氯化钠含量:精密称取供试品氯化钠0.1925g,加水溶解,并加指示剂适量,用AgNO3

滴定液(0.1000mol/L)滴定至终点,消耗AgNO3溶液24. 00ml,计算供试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0.7286) 6、标定盐酸滴定液时,为使0.1mol/L盐酸滴定液消耗在20-24ml之间,问应称取基准物质无水碳酸钠多少克?

(M Na2CO3=105.99g/mol)(0.11-0.13g)

7、以NaOH(0.1000mol/L)滴定HCl(0.1000mol/L)20.00ml,分别计算当加入NaOH溶液19.98ml、20.00ml、

20.02ml时溶液的PH值。(4.3;7;9.7)

实例分析题

1、试述实验室中0.1mol/LHCl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的原理、计算公式、所用指示剂及简单操作步骤。

2、试述实验室中0.1mol/LNaOH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的原理、计算公式、所用指示剂及简单操作步骤。

3、试述实验室中0.05mol/LEDTA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的原理、计算公式、所用指示剂及简单操作步骤。

4、试述0.02mol/LKMnO4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原理、计算公式、所用指示剂及简单操作步骤。

5、试述0.05mol/LI2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原理、计算公式、所用指示剂及简单操作步骤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

基础化学实验I (下) 基本知识问答 1指出下列情况中各会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采取什么方法避免? 答:(1)砝码被腐蚀: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通过校正仪器消除。 (2) 在重量分析中被测组分沉淀不完全:系统误差中的方法误差,通过对比试验消除。 (3) 天平两臂不等长: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通过校正仪器消除。 (4) 容量瓶和移液管不配套: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通过校正仪器消除。 (5) 试剂中含有微量被测组分: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通过做空白试验消除。 (6) 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测不准:偶然误差。 (7) 某人对终点颜色的观察偏深或偏浅:系统误差中的主观误差,通过严格训练,提高操作水平。 (8) 天平的零点稍有变动:偶然误差。 (9) 移液管移液后管尖残留量稍有不同:偶然误差。 (10) 灼烧SiO2沉淀时温度不到1000C :系统误差中的方法误差,通过对比试验消除。2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消除测定过程中的系统误差? 答: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有方法误差、试剂误差、仪器误差和主观误差。方法误差可 通过对比试验进行消除;试剂误差可通过空白试验进行消除;仪器误差可以通过校正仪器来消除;通过严格的训练,提高操作水平予以避免。 3准确度和精密度有何区别?如何理解二者的关系?怎样衡量准确度与精密度? 答:精密度表示分析结果的再现性,而准确度则表示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精密度高不一 定准确度高,而准确度高,必然需要精密度也高。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度 低,说明测定结果不可靠,也就失去了衡量准确度的前提。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来衡量;精密度的高低用偏差来衡量。 4某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为土0.2mg,如果称取试样的质量为0.0500g,相对误差是多少?如果称量 1.000g时,相对误差又是多少?这些数值说明什么问题? 答:称取试样的质量为0.0500g,相对误差为: E 0.0002 100% 0.4% 0.0500 称取试样的质量为1.000g,相对误差为: E 0.0002 100% 0.02% 1.000 这些数值说明对同一仪器来说,所称质量越大,相对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 5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土0.02mL ,如果滴定用去标准滴定溶液 2.50mL ,读数的相对误差是多少?如果滴定时用去25.00mL ,相对误差又是多少?相对误差的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0.02 答:滴定用去标准滴定溶液2.50mL,相对误差为:E1 100% °8% 2.50 0.02 滴定用去标准滴定溶液25.00mL ,相对误差为:E2 亦亦100% °.08%这说明使用滴定管时,滴定所用体积越大,相对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 6 化验室常用的普通试剂和指示剂溶液通常采用何种浓度表示方式?如何配制? 答:普通试剂和指示剂溶液常采用质量浓度表示。有的指示剂用量较少,可以质量浓度的分倍数表示。由于它们对浓度的准确度要求不高,所以配制十分方便,称取一定量的物质,放入烧杯中以适量溶剂溶

分析化学实验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 1.如何表示天平的灵敏度?一般分析实验实所用的电光天平的灵敏度以多少为宜?灵敏度太低或太高有什么不好? 答:天平的灵敏度就是天平能够察觉出两盘载重质量差的能力,可以表示天平盘上增加1mg所引起的指针在读数标牌上偏移的格数。天平的灵敏度一般以指针偏移2~3格/mg为宜,灵敏度过低将使称量误差增加,过高则指针摆动厉害而影响称量结果。 2.什么是天平的零点和平衡点?电光天平的零点应怎样调节?如果偏离太大,又应该怎样调节? 答:零点:天平没有载重情况时,天平的零刻度与投影屏上的标线相重合的点。平衡点:天平有载重情况时,两边载重相等时,天平静止的那点。天平零点的调节:用金属拉杆调节,如果不行则用平衡螺丝调节。偏大时则用平衡螺丝调节。 3.为什么天平梁没有托住以前,绝对不许把任何东西放入盘上或从盘上取下? 答:没有托住以前,天平的整个重量由三个玛瑙刀口支撑,如果把东西放入盘上或从盘上取下则会磨损刀口,影响天平的灵敏度。 4.减量法的称量是怎样进行的?增量法的称量是怎样进行的?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宜在何种情况下采用? 答:递减法:先称出(称量瓶+试样)倒出前的质量,再称出(称量瓶+试样)倒出后的质量相减,得出倒出试样的质量。增量法:先称出容器的质量,在像天平中缓慢加入试样直到达到所需的质量。递减法操作复杂,适用于大部分物品;增加法适用于不易挥发,不吸水以及不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物质。 5.电子天平的“去皮”称量是怎样进行的? 答:打开天平门,将相应的容器放入天平的称量盘中,关上天平门,待读数稳定后按下“TARE”键,使显示为0,然后再向容器中加减药品,再次称量所得的数据就是容器中增减药品的质量。 6. 在实验中记录称量数据应准至几位? 答:应准确至小数点后四位即0.1mg。 7.本实验中要求称量偏差不大于0.4mg,为什么? 答:因为每次称量会有±0.1 mg的误差,所以实验中m1-m2会有±0.2 mg的误差,m3-m2也会有±0.2 mg故要求称量偏差不大于0.4mg。(注:我们书上只要求小于0.5 mg)s酸 碱标准液的配制和浓度比较 一.注意事项: 1.配完溶液应立即贴上标签注明试剂名称,配置日期,配制者姓名并留一空位以备填入此溶液的准确浓度。 2. 体积读数要读至小数点后两位。 3.滴定速度:不要成流水线。 4.近终点时,半滴操作和洗瓶冲洗。 二、思考题 1.滴定管、移液管在装入标准液前为何需要用滴定剂和要移取的溶液润洗几次?滴定中使用的锥形瓶或烧杯是否需要干燥?是否也要用标准液润洗?为什么? 答:为了让滴定管内的溶液的浓度与原来配制的溶液的浓度相同,以防加入的标准液被稀释。不需要。不要用标准液润洗,因为倾入烧杯或锥形瓶中的基准物的物质的量是固定的,润洗则会增加基准物的量,影响到实验结果。

初三化学试卷分析

初四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题特点 1.本次试卷的命题是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及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的有关内容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试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命题采用主题设计,突出“化学-技术-社会”的教育思想。“生活-化学-社会”的基本思路贯穿整份试卷。这种以主题形式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题目占总分值约75%。这些题目取材于生活实际,聚焦社会热点,立意起点高,知识落点低。情景设计新颖、真实,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激发学生答题兴趣。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又渗透了思想教育,强调学习化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避免死记硬背。 4.试卷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设计了科学探究综合题(第五大题),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在解答这类开放性问题时,思维应该是发散的,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的,同时也会明白许

多科学道理,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类试题考查的不再是课程中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做法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具有导向作用。 5.体现学科渗透,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思想,也是本试题的一个特点。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大多数为学科间渗透的综合,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社会、学科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些综合性试题,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体现了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导向。 二、基本情况分析 及格人数优秀人数 一班32 8 二班30 11 三班31 15 四班28 11 五班27 13 六班32 16 三、错题分析 第6题:学生对分子、原子、元素的概念不清。 第10题:学生对反应时间和总质量关系的图象未弄清楚。 第12题:本题的条件多了一个学生就想不全了。 第14题: 少数学生将题意看错而误选。

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及解答.doc

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及解答(1).doc 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及解答(1) 考生:考试总分:100分考生选择题总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50题) 1.在配位滴定中,要准确滴定M离子而N离子不干扰须满足lgKMY-lgKNY ≥5( B )。 A.对 B.错 2.在实验室常用的玻璃仪器中,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C ) A.量筒和烧杯 B.容量瓶和烧杯 C.锥形瓶和烧杯 D.容量瓶和锥形瓶 3.使用分析天平进行称量过程中,加、减砝码或取、放物体时,应把天平梁托起,这是为了( B ) A.程量快速 B.减少玛瑙刀的磨损 C.防止天平盘的摆动 D.减少天平梁的弯曲 4.化学分析实验室常用的标准物质中,基准物质的准确度具有国内最高水平,主要用于评价标准方法、作仲裁分析的标准( B )。 A.对 B.错 5.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就是酸,凡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就是碱( A )。 A.对 B.错 6.下列四个数据中修改为四位有效数字后为0.7314的是( C ): A.0.73146 B.0.731349 C.0.73145 D.0.731451

7.配制碘溶液时应先将碘溶于较浓的KI溶液中,再加水稀释( A )。 A.对 B.错 8.砝码使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后,应对其质量进行校准( A )。 A.对 B.错 9.所谓终点误差是由于操作者终点判断失误或操作不熟练而引起的( B )。 A.对 B.错 10.某溶液主要含有Ca2+、Mg2+及少量Fe3+、Al3+今在PH=10的加入三乙醇胺,以EDTA 滴定,用铬黑T为指示剂,则测出的是( C )。 A.Mg2+量 B.Ca2+量 C.Ca2+、Mg2+总量 D.Ca2+、Mg2+、Fe3+、Al3+总量 11.配制EDTA标准溶液用自来水,在直接滴定中将使测定结果( A ) A.偏大 B.偏小 C.不影响 D.大小不确定 12.浓度≤1μg/ml的标准溶液可以保存几天后继续使用( B )。 A.对 B.错 13.配制HCl标准溶液宜取的试剂规格是( A )。 A.HCl(AR) B.HCl(GR) C.HCl(LR) D.HCl(CP) 14.在实验室中浓碱溶液应贮存在聚乙烯塑料瓶中( A )。 A.对 B.错 15.滴定管中装入溶液或放出溶液后即可读数,并应使滴定管保持垂直状态( B )。 A.对 B.错

复旦大学分析化学AII期末考试试题全解

复旦大学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A卷) (2005年6月)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Ⅱ) 课程代码: 322.112.2.01 开课院系:化学系 姓名:标准答案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专业: 03级化学系 一、选择题:(选择最合适的一个答案,每题2分,共10分) 1、比耳定律只有当溶液浓度<0.01mol/L时才成立,其原因之一是由于高浓度时___a____。 (a)吸光邻近质点的电荷分布相互影响,改变了辐射的吸收能力的缘故 (b) 入射光的非单色性影响增大之故(c) 仪器的光度误差变得太人之故 (d) 溶液晌杂散光增大之故(e) 容易受外部实验条件的影响之故 2、使用火焰原子化器时,原子吸收谱线的洛仑兹变宽主要由__c______决定。 (a) 原子在激发态有较长的停留时间(b) 原子的热运动(c) 原子与其它种类粒子的碰撞 (d) 原子与同类粒子的碰撞(e) 外部电场对原子的作用 3、对于难挥发电中性物质进行分离定性时,首选的分析的方法为b。 (a) 气相色谱质谱法(b)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c)区带毛细管电泳质谱法 (d)超临界流体色谱法(e) 经典离子交换树脂法 4、测定农药六六六(C6Cl6)使用气相色谱法,选用的最佳检测器应是 c 。 (a)热导池(b)氢火焰离子化(c)电子捕获(d)火焰光度(e) 吸光光度 5、卢浦大桥使用钢材的要求苛刻,其关键是要防止现场焊接时因热胀冷缩引起的裂纹。为此,钢材 中的含硫量要控制在0.007%以下,冶炼钢时的现场检测,你估计选用的最佳方法是_____d______。 (a) 滴定分析法(b) ICP光源的原子发射光谱法(c) 原子吸收光谱法

分析化学实验答案总结

1.如果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在保存过程中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用此标准溶液滴定同一种盐酸溶液时可用甲基橙和酚酞为指示剂有何区别为什么 答:吸收二氧化碳,溶液中有碳酸钠. 如果以 甲基橙为指示剂 ,反应产物为氯化钠,应该没有影响. 如果以酚酞为指示剂 ,反应产物为碳酸氢钠,相当于有一部分氢氧化钠没有参与反应,消耗的氢氧化钙体积变大,结果偏大. 2.草酸,柠檬酸,酒石酸等有机多元酸能否用NaoH溶液滴定 答:看你要滴总酸还是分步滴定了.总酸肯定能滴,分步滴定的话要看这些酸的几个解离常数之间有没有差10的三次方以上. 3.Na2C2O4能否作为酸碱滴定的基准物质 答:不行.Na2C2O4在水中溶解度很大,不易获得组分固定的晶体(都会带有数量不定的结晶水) 4.若以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盐酸溶液,属于那类滴定?咋选择指示剂 答:酸碱滴定,指示剂可以选择酚酞,甲基橙,甲基红等。从实际操作的角度,一般选择甲基橙 5.测定醋酸含量时,所用的蒸馏水不能含二氧化碳,为什么? 答:测定醋酸含量时,所用的蒸馏水不能含有二氧化碳,否则会溶于水中生成碳酸,将同时被滴定. 1. 在中和标准钙溶液中的盐酸时,能否用酚酞代替甲基红来指示?为什么? 答:不能。在缓冲剂NH3-NH4Cl环境下,pH=10,酚酞显红色,会干扰EBT由红色变为蓝色时的终点观察。而甲基红此时显黄色,可以被红色和蓝色掩盖,不会影响终点观察。 2. 简述Mg—EDTA提高终点敏锐度的原理 答:这是因为:测定钙(镁)等离子时,常用铬黑T(EBT)作指示剂,而Ca2+与EBT的反应显色不如Mg2+与EBT的反应显色敏锐(变色易观察)。所以测定时,常加入Mg2+-EDTA,这样,在含Ca2+的溶液中加了Mg2+-EDTA后,由于Ca2+-EDTA的稳定性比Mg2+-EDTA强,所以,Mg2+-EDTA中的微量Mg2+能被Ca2+取代出来,而Mg2+与铬黑T的稳定性又大于Ca2+与铬黑T的,所以,最终是Mg2+与铬黑T显色了,终点时,就变成了Mg2+与铬黑T 之间的变色了,更敏锐了。 3. 滴定为什么要在缓冲溶液中进行? 答:控制PH,避免其他离子的影响,指示剂显色也与PH有关。 自来水硬度的测定 1. 本实验中最好采用哪种基准物质来标定EDTA,为什么? 答:用碳酸钙,水硬度的分析是指水中钙镁的总量,基准物质与被测物质一致,相同的分析

初三化学上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初三化学上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初三化学试卷分析 大 磨 中 学 郭振虎

初三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点分析 1.本次试卷的命题是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及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的有关内容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试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命题采用主题设计,突出“化学-技术-社会”的教育思想。“生活-化学-社会”的基本思路贯穿整份试卷。这些题目取材于生活实际,聚焦社会热点,立意起点高,知识落点低。情景设计新颖、真实,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激发学生答题兴趣。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又渗透了思想教育,强调学习化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避免死记硬背。 4.试卷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在解答这类开放性问题时,思维应该是发散的,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的,同时也会明白许多科学道理,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类试题考查的不再是课程中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做法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具有导向作用。 5.体现学科渗透,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思想,也是本试题的一个特点。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大多数为学科间渗透的综合,打破学科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题(1)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σ键和π键在分子中均可单独存在。() 2.系统误差是不可测的。() 3.极性分子间仅存在取向力,非极性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 4.等价轨道处于全充满、全空、半充满状态时原子能量较低。() 5.施肥过多造成的“烧苗”现象,是由于植物细胞液的渗透压小于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引起的。()6.醋酸溶液经稀释后其解离度增大,因而可使其H+ 浓度增大。() 7.BF3和NH3都具有平面三角形的空间结构。() 8.CO2与CH4的偶极矩均为零。() 9.共价键和氢键均有饱和性与方向性。() 10.在消除了系统误差之后,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越高,准确度也越高。() 二、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 1.质量摩尔浓度的单位是()。 A. mol·L-1 B. mol·kg-1 C. g·L-1 D. mg·g-1 2.已知反应H2(g)+S(s)=H2S(g)和S(s)+O2(g) =SO2(g)的平衡常数为Kψ1和Kψ2,则反应: H2(g)+SO2(g)=H2S(g)+O2(g)的平衡常数为()。 A. Kψ1+Kψ2 B. Kψ1/Kψ2 C. Kψ1×Kψ2 D. Kψ1-Kψ2 3.下列量子数取值错误的是()。 A. 3,2,2,+ψ B. 2,2,0,-ψ C. 3,2,1,+ψ D. 4,1,0,-ψ 4.主量子数n=3的电子层可容纳的轨道数和电子数为()。 A. 3和6 B. 3和9 C. 6和12 D. 9和18 5.下列卤化氢分子极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A. HCl > HBr>HI> HF B. HI> HBr >HCl> HF C. HF > HI> HBr > HCl D. HF> HCl>HBr>HI 6.Fe3O4中铁的氧化数是()。 A. 2 B. -2 C. 8/3 D. 3 7.下列关于分子间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型物质的沸点总是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加 B. 色散力存在于所有分子间 C. 极性分子间仅存在取向力 D. 大多数含氢化合物中都存在氢键 8.能组成缓冲溶液的是()。 A. HAc-NaAc B. NaCl-HCl C. NaOH-NaCl D. HCl-H2O 9.定量分析工作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 A. 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B. 等于零 C. 略大于允许误差 D. 没有要求 10.下列各式中,有效数字位数正确的是()。 A. 0.0978(4位) B. pH=3.24 (3位) C. pKa=1.80 (2位) D. 0.420(2位) 11.随机误差可通过()方法减免。 A. 对照试验 B. 校正仪器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汇总

思考题汇总盐酸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标定盐酸溶液浓度除了用Na 2CO 3 以外,还可以用哪几种基准物质为什么HCl 标准溶液配制后,一般要经过标定 答:可用硼酸。因为盐酸是瓶装的,在量取的时候是用量取一定体积的盐酸,所以浓度无法确定,一定要经过基准物质标定。 2.用Na 2CO 3 标定HCl溶液时,为什么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能否改用酚酞作指示 剂 答:用酸性溶液滴定碱性溶液时,如盐酸滴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突跃区间是(~),终点是酸性的所以选甲基橙(颜色由黄色到橙色(PH≈)。不能改用酚酞,因为不利于滴定重点的观察。 3.盛放Na 2CO 3 的锥形瓶是否需要预先烘干加入的水量是否需要准确 答:不需要烘干,加入的水不需要准确,加水只是起到溶解碳酸钠的作用而已,无需定量。 4.第一份滴定完成后,如滴定管中剩下的滴定溶液还足够做第二份滴定时,是否可以不再添加滴定溶液而继续往下滴定第二份为什么 答:不可以,滴定误差主要来源与读数误差,这样的操作方法会出现4次读数,比正常的方法多了两次读数误差。 混合碱的滴定 1、测定某一混合碱样品时,若分别出现V1V2、V1=0、V2=0等五种情况,说明各样品的组成有什么差别 答:若V1=0说明只有NaHCO3; 若V2=0说明只有NaOH; 若V1=V2说明只有Na2C03; 若V1V2说明是Na2CO3和NaOH混合碱。 2、滴定管和移液管使用前均需用操作溶液润洗,而滴定用的烧杯或锥形瓶为什么不能用待测溶液润洗 答:滴定管和移液管属于量器,本身已经考虑了挂壁液滴体积可能带来的误差,因此在不洁净或者不能保证完全洁净的情况下处于避免杂质防止污染的考虑可用待测溶液润洗,烧杯和锥形瓶属于容器,如果用待测溶液润洗,可能因为容器壁上挂有未知体积的待测液而影响滴定结果出现较大误差。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考试试卷分析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试卷分析 一、试题命题特点 1.试卷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本卷试题难易程度适中,各类试题成绩分布较为合理,选择题知识覆盖面大,难度不大。填空题第13题,第14题考到环境保护的题目与生活实际联系。本次填空题第10,14题填空属于开放性试题,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领域有创新意识。学生在解答这类开放性问题时,思维应该是发散的,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的,同时也会明白许多科学道理,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类试题考查的不再是课程中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做法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具有导向作用。 2.体现学科渗透,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思想,也是本试题的一个特点。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大多数为学科间渗透的综合,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社会、学科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些综合性试题,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体现了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导向。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选择题难度不大,得分率较高,其中第7题学生答错较多,对现象描述概念不清,与结论混淆。填空题第13题图A有较多同学答成“分子间有间隔”,对知识点形成定性思维,第13题有较多同学把“有害气体和烟尘”具体写成“SO2、NO2、CO”等引起扣分,在填空题第20题(3)中写碳酸镁缺少提示,化学式写错较多,自然碳的化合价也写错。 通过成绩可看出,优等生成绩一般,学困生的成绩普遍较低,就班级而言,4、5、6优等生优势明显,整体上3、4班平均分有一定的优势,班级之间也有一定的差距,在平均分上有7分的差距,前25名的平均分差距达到了8分。 三、答卷中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水分析化学的期末考试试题四套期末考试题

哈工大2004春季学期水分析化学试题(A) 一、回答下列基本概念(2×5=10) 1.物质的量浓度; 2.拉平效应; 3. EDTA的酸效应; 4. 参比电极; 5. 色谱峰高 二、讨论下面命题( 4× 5=20 分) 1.以钙指示剂 NN 为例,说明金属指示剂的必备条件。 2.对比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测定过程中掩蔽和催化作用的异同。 3.什么是吸收光谱(曲线)?什么是标准曲线?它们有何实际意义? 4.简述气相色谱法的定量方法。 三、填空( 1×15=15 分) (1. 原子吸收光谱仪由( )组成。 )、()、()和 (2. 影响络合滴定的主要因素有( )。 )和 3. ECD和 FPD的中文称谓分别为()和()。 4.在分光光度计中,常因波长范围不同加选用不同材料的容器。现 有下面两种材料的容器,各适用于哪个光区: A.石英比色皿用于();B.玻璃比色皿用于()。 5.水中的余氯采用()法测定,水中余氯在酸性溶液中与() 作用,释放出等化学计量的(),以()为指示剂,用( 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由消耗的标准溶液的用量求出水中的余氯。 )标 四、实验设计题( 5×3=15 分) 1.氯离子测定中空白实验和加入碳酸钙的作用。 2.设计一个测定铝盐混凝剂中三氧化二铝含量的方案。 3.pH 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五、计算题( 10×4=40 分) 1.取水样 100.0mL,以酚酞为指示剂,用 0.100mol/L HCl溶液滴定至指示剂刚好褪色,用去 13.00mL,再加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盐酸溶液滴定至 终点,又消耗 20.00mL问水样中有何种碱度?其含量为多少(mg/L表示)?

(完整版)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1.HCl和NaOH标准溶液能否用直接配制法配制?为什么? 由于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浓HCl的浓度不确定,固配制HCl和NaOH 标准溶液时不能用直接法。 2.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HCl,用台秤称取NaOH(S)、而不用吸量管和分析天平? 因吸量管用于标准量取需不同体积的量器,分析天平是用于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精密衡量仪器。而HCl的浓度不定, NaOH易吸收CO2和水分,所以只需要用量筒量取,用台秤称取NaOH即可。 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么? 为了避免装入后的标准溶液被稀释,所以应用该标准溶液润洗滴管2~3次。而锥形瓶中有水也不会影响被测物质量的变化,所以锥形瓶不需先用标准溶液润洗或烘干。 4.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加入半滴的操作是: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纯水冲下。 实验三 NaOH和HCl标准溶液的标定 1.如何计算称取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或Na2CO3的质量范围?称得太多或太少对标定有何影响? 在滴定分析中,为了减少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一般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应在20—25ml 之间,称取基准物的大约质量应由下式求得: 如果基准物质称得太多,所配制的标准溶液较浓,则由一滴或半滴过量所造成的误差就较大。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也不能太少,因为每一份基准物质都要经过二次称量,如果每次有±0.1mg的误差,则每份就可能有±0.2mg的误差。因此,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不应少于0.2000g,这样才能使称量的相对误差大于1‰。 2.溶解基准物质时加入20~30ml水,是用量筒量取,还是用移液管移取?为什么?因为这时所加的水只是溶解基准物质,而不会影响基准物质的量。因此加入的水不需要非常准确。所以可以用量筒量取。 3.如果基准物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还是偏低? 如果基准物质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 4.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 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问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 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而形成Na2CO3,使NaOH溶液浓度降低,在滴定过程中虽然其中的Na2CO3按一定量的关系与HCl定量反应,但终点酚酞变色时还有一部分NaHCO3末反应,所以使测定结果偏高。 实验四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

九年级化学试卷分析

九年级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题(卷)概况: 根据县局制定的初中化学教学计划,本次考试命题范围是九年级上册1~4单元。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时,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在考查基本实验技能时,着重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试题新颖,图文并茂,试题难度中等偏上。 本次考试为闭卷试题,满分为100分。试题类型有选择题,共20个小题,40分,占40℅;填空题,共6个小题,32分,占32℅;实验探究题,1个小题,18分,占18℅;计算题,1个小题,10分,占10℅; 二、学生答卷情况: 1、成绩分析: 全校参加考试共计90人,及格46人,,及格率58.7%;优秀生9人,优秀率10%。最高分95分。 2、失分情况及原因 (1)选择题:失分最多的是5、11、15、16题,第5小题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学生没有理解导致失分;第11题是对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的考查,学生把现象没有记准导致失分;第15小题学生对分子、原子及离子的相关知识没有掌握导致失分;第16小题学生对元素的概念是原子而不是粒子没有区分导致失分。 (2)填空题:第21题的第2、4小题,学生对化学符号的写法掌握的不够,如:3个硫酸根离子、氯化亚铁的写法;第22小题中水体污染的概念学生由于是了解内容教师没有要求学生记忆而失分;第24小题由于学生对物质的分类方法不能准确运用导致成为失分最多的题目;第25小题第2、3小问考查的是决定元素种类、化学性质的粒子的考查,学生由于记忆混淆而使两个都错导致失分;第26小题氧气和氮气要求用化学式书写,部分学生用名称作答而失分。 (3)实验探究题:1个题,是有关气体制取的题目。第2小题学生由于审题不认真对收集纯净氧气的装置选择错误;第4小题学生只选择了B和C中的一个,而正确的答案是双选;第6小题学生对现象的描述不准确影响了得分。第7小题个别学生将“点燃”写成“燃烧”。(4)第四大题计算题,虽然计算的难度不大,但是部分学生由于不会书写硝酸铵的化学式而失分,特别是第一小题有关化合价的计算难度偏大,大部分学生不会正确计算. 纵观上述错误,学生存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不会“审题”。缺少“咬文嚼字”,甚至题目不能读全。如第16小题中的“粒子”两字,27题反应条件“点燃”写成“燃烧”。 2、基础化学用语书写有误。21题不会写氢气,氧化镁的化学式等; 3、实验现象描述不到位。如选择题的第11题,实验题的第(7)小题等。 4、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书写不规范。包括文字的书写、化学符号的书写、解题格式的书写[如第21题,第28题] 三、教学建议: 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1、让学生学会审题,在认真读题的同时用笔在关键字词下圈圈点点,学会自我提示的好习惯。做一般单选题固然可用“精确制导法”,但对较为复杂的宜用“地毯式轰炸法”结合排除法。 2、加强化学用语记忆和规范书写的训练,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差。 3、加强实验教学,无论是学生实验还是演示实验,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老师要及时引导,力求语言规范准确,“先入为主”。

(推荐)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分析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注:由于在一级、二级纯度的水中,难于测定真实的pH值,因此,对一级水、二级水的pH 值范围不做规定;由于在一级水的纯度下,难于测定可氧化物质和蒸发残渣,对其限量不做规定,可用其他条件和制备方法来保证一级水的质量。 1.1.1 蒸馏水 通过蒸馏方法、除去水中非挥发性杂质而得到的纯水称为蒸馏水。同是蒸馏所得纯水,其中含有的杂质种类和含量也不同。用玻璃蒸馏器蒸馏所得的水含有Na+和SiO2-等离子;而用铜蒸馏器所制得的纯水则可能含有Cu+离子。 1.1.2 去离子水

利用离子交换剂去除水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杂质所得的纯水,称之为离子交换水或“去离子水”。未进行处理的去离子水可能含有微生物和有机物杂质,使用时应注意。 1.1.3 纯水质量的检验 纯水的质量检验指标很多,分析化学实验室主要对实验用水的电阻率、酸碱度、钙镁离子、氯离子的含量等进行检测。 1.电阻率:选用适合测定纯水的电导率仪 (最小量程为0.02μS·cm-1)测定(见表1.1)。 2.酸碱度:要求pH值为6~7。检验方法如下: ① 简易法: 取2支试管,各加待测水样10 ml,其中一支加入2滴甲基红指示剂应不显红色;另一支试管加5滴0.1% 溴麝香草酚蓝(溴百里酚蓝)不显蓝色为合要求。 ② 仪器法: 用酸度计测量与大气相平衡的纯水的pH值,在6~7为合格。 3.钙镁离子:取50 ml待测水样,加入pH=10的氨水-氯化铵缓冲液1 ml和少许铬黑T(EBT)指示剂,不显红色(应显纯蓝色)。 4.氯离子:取10 ml待测水样,用2滴1 mol·L-1HNO3酸化,然后加入2滴10 g·L-1 AgNO3溶液,摇匀后不浑浊为合要求。 化学分析法中,除络合滴定必须用去离子水外,其它方法均可采用蒸馏水。分析实验用的纯水必须注意保持纯净、避免污染。通常采用以聚乙烯为材料制成的容器盛载实验用纯水。 1.2 常用试剂的规格及试剂的使用和保存 分析化学实验中所用试剂的质量,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应根据所做试验的具体情况,如分析方法的灵敏度与选择性,分析对象的含量及对分析结果准确度的要求等,合理选择相应级别的试剂,在既能保证实验正常进行的同时,又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另外试剂应合理保存,避免沾污和变质。 1.2.1 化学试剂的分类

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2008—2009第一学期分析化学期末试题(A) 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40分) 1.可以用下列中哪些方法减小分析测定中的偶然误差…( )。 A.进行对照试验B.进行空白试验C.进行仪器校准D.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 2. 为标定KMnO4溶液的浓度宜选择的基准物是---------- ( ) A Na2S2O3 B Na2SO3 C FeSO4·7H2O D Na2C2O4 3.已知某标准NaOH溶液在保存过程中吸收了少量CO2,用此溶液标定HCl溶液的浓度,若以酚酞为指示剂,则对所标定的HCl溶液的浓度的影响是() A.偏高 B.偏低 C.无影响 D.难预测 4. 0.05 mol/L SnCl2溶液10 mL 与0.10 mol/L FeCl3溶液20 mL 相混合, 平衡时体系的电 位是[已知此条件时 ? ' (Fe3+/Fe2+)= 0.68 V, ? ' (Sn4+/Sn2+)= 0.14 V] ( ) A 0.14 V B 0.32 V C 0.50 V D 0.68 V 5. 以下溶液稀释10倍时,pH改变最小的是---------------------------- ( ) A 0.1mol/L HAc B 0.1mol/L NH4Ac C 0.1mol/L NaAc D 0.1mol/L NH4Cl 6.当金属离子M和N共存时,欲以EDTA滴定其中的M,若CM=10CN,TE=0.1%,pM=0.2,则要求lgK为…( ) A 5 B 6 C 4 D 7 7. (1) 用0.02 mol/L KMnO4溶液滴定0.1 mol/L Fe2+溶液(2) 用0.002 mol/L KMnO4溶液滴定0.01 mol/L Fe2+溶液,上述两种情况下其滴定突跃将是------ ( ) A 一样大 B (1)>(2) C (2)>(1) D 缺电位值, 无法判断 8采用BaSO4重量法测Ba2+时,洗涤沉淀用的洗涤剂是() A 稀H2SO4 B 稀HCl C 冷水 D 乙醇 9 pH=4时有莫尔法滴定含量,将使结果() A 偏高 B 偏低 C 忽高忽低 D 无影响 10用同一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相等的H2SO4和HAc溶液,消耗的体积 相等,说明H2SO4和HAc两溶液中的() A.氢离子浓度(mol/L下同)相等; B. H2SO4和HAc溶液的浓度相等; C. H2SO4浓度为HAc溶液浓度的1/2; D.两个滴定的pH突跃范围相同。 11.铬黑T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它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显红色, pKa2=6.3 pKa3=11.6 H2In HIn2- In3- 紫红蓝橙 使用该指示剂的酸度范围是--------- ( ) A pH < 6.3 B pH > 11.6 C pH = 6.3~11.6 D pH = 6.3±1 12.在重量分析中,待测物质中含的杂质与待测物的离子半径相近,在沉淀过程中往往形成…( ) A 混晶 B 吸留 C 包藏 D 后沉淀 13.副反应系数αM(L)=1表示() A.M与L没有副反应 B. M与L副反应相当严重 C.M的副反应较小 D.[M]=[L] 14在EDTA配位滴定中,如不存在共存离子,则Y的副反应系数αY和δY分布系数之间的关系为() A. αY<δY B.αY=δY C.αY=δY–1 D.不能确定 15若两电对的电子转移数分别为1和2,为使反应完全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势差至少应()A.0.09V B.0.18V C.0.24V D.0.27V

分析化学实验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版)

实验四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 思考题: 1.铵盐中氮的测定为何不采用NaOH 直接滴定法? +的K a=5.6 ×10-10,其Ck a<10-8,酸性太弱,所以不能用NaOH 直接滴定。 答:因NH 4 2. 为什么中和甲醛试剂中的甲酸以酚酞作指示剂;而中和铵盐试样中的游离酸则以甲 基红作指示剂? 答:甲醛试剂中的甲酸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 可完全将甲酸中和,若以甲基红为指示 剂,用NaOH 滴定,指示剂变为红色时,溶液的pH 值为 4.4,而甲酸不能完全中和。铵盐 试样中的游离酸若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 溶液滴定至粉红色时,铵盐就有少部分被滴 定,使测定结果偏高。 3.NH 4HCO 3 中含氮量的测定,能否用甲醛法? 答:NH4HCO3 中含氮量的测定不能用甲醛法, 因用NaOH溶液滴定时,HCO 3 - 中的H+同时被滴定,所以不能用甲醛法测定。 实验五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 思考题: 1.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组成的方法原理是什么? 答:测混合碱试液,可选用酚酞和甲基橙两种指示剂。以HCl 标准溶液连续滴定。滴定的方法原理可图解如下: 2.采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判断下列五种情况下,混合碱的组成? 1

(1)V1=0 V 2>0(2)V1>0 V2=0(3)V1>V 2(4)V 10 时,组成为:HCO 3 ②V1>0 V 2=0 时,组成为:OH - 2-+ OH- ③V1>V 2时,组成为:CO3 - +CO 32- ④V1

初中化学试卷分析

2014—2014学年度 第一学期期末初三化学试卷分析 昌江中学谢培武 试卷结构 本套化学试题共五大题,27小题。选择题1--14小题(42分)、填空题15-22小题(28分)、简答题23-24小题(8分),实验题25小题(12分),计算题26-27小题(10分)。全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本套试题重点考查学生化学用语和化学实验,分值高达89分,突出了考查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功和应具备的化学素养。任何一门学科走向科学的过程都是形式化、符号化、建立数学模型、实验模型的过程。不同学科构建符合自身研究对象特性的形式、符号和数学模型的方法,就是这门学科特有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本套试题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 试题分析和评价 本套化学试题考查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设定的“物质构成的奥秘”和“物质的化学变化”中最基本的、核心的内容,试题努力反映初中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所应达到的最高水平。但整本书各部分内容比例失调,试题难度偏高。下面是2013年海南省中招化学考试和本次考试在各部分内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学生能否牢固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学化学教学的第一目标。 —宋心琦 这份试题有关微粒观、元素观、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内容占据了整份试卷,这些内容需要背诵和记忆,初学化学的学生大部分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消化吸收的,需要教师长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本分试题学生不好考出理想成绩。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及某些基本观念的载体,是培养思路方法的基石,是应用于实际解决问题的必备基础。本套试题突出了背诵或记忆的效果,淡化了它们可作为载体在实际中的应用。如涉及到化学符号记忆的有3、11、15、17、18、22、27小题。

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题概况 1、题型结构。今年中考化学试卷共六大题型,各题型的排列顺序与去年一致,题量也与去年保持一致,这也是江西省从06年开始对中考化学结构进行调整以来,连续三年试卷结构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 2、考试内容及占分比例与《08年中考化学学科说明》基本一致,在内容上突出了知识的应用与探究创新,联系实际,密切关注重大科技成果及社会的热点内容,如08年春的雪灾,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及今年的奥运会等。 3、考试水平。试题难度较07年有所降低,与06年中考化学试题难度相当,其对比如下: 4、试题的基本特点 整份试卷既重视考查基础,又突出了对各种能力的考查,尤其是综合创新能力,联系实际能力,理解与文字表达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

考查了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及关心自然,关注社会的情感,具体地说有以下特点: ①注重基础。试题紧扣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和化学新教材,注重考查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抽样分析来看试题中容易题、较容易题占了79%,也说明了试题注重基础,在整份试卷中没有发现偏题及特别难的题目。这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 ②联系实际,注重应用。从第一小题把化学变化的判断与生活过程相联系,到最后一小题,水垢的成分及其除去,所有知识点的测试,都尽可能与生活和生产实际相联系,力求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考查了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教育,智德并重。试题在考查知识与能力的同时,考查了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以及关心自然、关注社会的情感,对中国来说,2008掉不平凡的一年,从雪灾、地震到奥运会,无一不是全国人民关注的重大事件,而与这些事件相关的知识都在试题中得到了体现。 5、对试题的意见 ①中考化学试题应当简明扼要,让更多的学生能正确理解题意,在与实际联系过程中切忌牵强附会。如第4小题,题干中有三句话,我个人认为前两句与第三句没有太大的联系,对题目的解答也没有作用,可以略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