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筝》白居易唐诗鉴赏

合集下载

诗人白居易诗词赏析合集

诗人白居易诗词赏析合集

诗人白居易诗词赏析合集《洛桥寒食日作十韵》唐代·白居易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平。

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

宿醉头仍重,晨游眼乍明。

老慵虽省事,春诱尚多情。

遇客踟蹰立,寻花取次行。

连钱嚼金勒,凿落写银罂。

府酝伤教送,官娃岂要迎。

舞腰那及柳,歌舌不如莺。

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

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

《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秋夕》唐代·白居易叶声落如雨,月色白似霜。

夜深方独卧,谁为拂尘床。

《晚桃花》唐代·白居易一树红桃亚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

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

寒地生材遗校易,贫家养女嫁常迟。

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来折一枝。

《题岳阳楼》唐代·白居易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绿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长相思·汴水流》唐代·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早冬》唐代·白居易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重阳席上赋白菊》唐代·白居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唐代·白居易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池畔闲坐兼呈侍中》唐代·白居易池畔最平处,树阴新合时。

白居易的夜琴全诗译文

白居易的夜琴全诗译文

白居易的夜琴全诗译文【原创版】目录一、白居易与《夜琴》二、《夜琴》的诗意描述三、诗中琴的特点及演奏方式四、诗句中的意境及情感表达五、白居易的诗词成就正文一、白居易与《夜琴》白居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被誉为“元白”。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白居易的诗词作品中,有一首以琴为主题的诗《夜琴》,描绘了诗人在深夜里独自弹琴的情景。

二、《夜琴》的诗意描述《夜琴》原文如下: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

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

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诗中描绘了一幅深夜寂静时,诗人独自弹琴的画面。

诗人以蜀地桐木和楚地丝线为琴材,凸显了琴的坚实和清脆音质。

在缓慢而悠扬的琴声中,诗人抒发了内心的情感。

三、诗中琴的特点及演奏方式诗中的琴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琴材的精选,采用蜀地桐木和楚地丝线,保证了琴的音质和音色;二是琴声的缓慢悠扬,诗人在深夜里轻轻弹奏,如同与自己对话;三是琴声的情感内涵,诗人通过琴声表达了内心的情感,既有淡然无味的宁静,又有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

四、诗句中的意境及情感表达在夜深人静的时刻,诗人独自弹琴,琴声悠扬,如同诗人在与自己对话。

琴声入耳,淡然无味,却能慰藉心灵,使诗人的内心得到宁静和满足。

诗人通过弹琴,将自己的情感宣泄在琴声中,表现出淡泊名利、心境宽广的品格。

五、白居易的诗词成就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白居易的诗词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深受后人喜爱。

他的诗词作品,如《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暮雨送杜叟》等,都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

白居易的夜琴全诗译文

白居易的夜琴全诗译文

《夜琴》是唐朝白居易的诗作。

全文如下: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

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

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译文:蜀地桐木材质坚硬,楚地丝弦音色清亮。

曲调舒缓弹奏缓慢,深夜传来十数声。

入耳淡泊没有味道,满足内心却有情感。

自弹自罢不需人听,也不需要他人评价。

《夜琴》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琴声美妙的五言律诗。

在这首诗中,白居易通过对琴声的描绘,表现了对音乐的热爱和琴艺的欣赏。

首先,白居易在诗中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琴声的美妙。

他以蜀地的桐木和楚地的丝弦来形容琴的材质和音色,以“木性实”和“音韵清”来形容琴声的特点。

这种对比的手法,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琴声的美妙,还让人们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情趣。

其次,白居易在诗中通过形象的描写,表现了琴声的感染力。

他以“调慢弹且缓”来形容琴声的演奏方式,以“夜深十数声”来形容琴声的传播,以“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来形容琴声给人的感受。

这种形象的描写,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琴声的美妙,还让人们体会到了音乐所具有的内在情感。

最后,白居易在诗中通过自弹自听的描写,表现了对音乐的享受。

他以“自弄还自罢”来形容自弹自听的情景,以“亦不要人听”来形容对音乐的独自享受。

这种自弹自听的描写,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妙,还让人们体验到了音乐所带来的内心宁静和自由。

总之,白居易的《夜琴》通过对琴声的描绘,表现了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思想价值,让人们感受到了音乐所带来的内心满足和生命意义。

《夜筝》白居易

《夜筝》白居易

夜筝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闇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白居易诗鉴赏:这是一首写音乐的小诗,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已经洋洋洒洒地将琵琶演奏的动人效果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七绝同样绘出了音乐之美。

“紫袖”、“红弦”,分别是弹筝人与筝的代称。

以“紫袖”代弹者,与以“皓齿”代歌者、“细腰”代舞者(李贺《将进酒》:“皓齿歌、细腰舞”)一样,选词造语甚工。

“紫袖红弦”不但点出弹筝者的乐妓身分,也表现出其修饰的美好,女子弹筝的形象宛如画出。

“明月”点“夜”。

“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倘如“举酒欲饮无管弦”,那是不免“醉不成欢”的。

读者由此可以联想到浔阳江头那个明月之夜的情景。

次句写到弹筝。

连用了两个“自”字,这并不等于说独处(诗题一作“听夜筝”,俨然就有听者在),而是旁若无人的意思,表明弹筝者已全神倾注于筝乐的情态。

“自弹”,是信手弹来,“低眉信手续续弹”,得心应手;“ 自感”,可见弹奏者完全沉浸在乐曲之中。

唯其“自感”,方能感人。

“自弹自感”把演奏者灵感涌来的一种精神状态传达得维妙维肖。

旧时乐妓大抵都有一腔心酸史,诗中的筝人虽未能象琵琶女那样敛容自陈一番,仅“闇低容”三字,已能使人想象无穷。

音乐之美本在于声,可诗中对筝乐除一个笼统的“弹”字几乎没有正面描写,继而却集中笔墨,绘出一个无声的顷刻。

这无声是“弦凝”,是乐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无声是“指咽”,是如泣如诉的情绪达到顶点所起的突变;这无声是“声停”,而不是全然的沉寂。

正因为与声情攸关,它才不同于真的无声,因而听者由此获得的感受是“别有深情一万重”。

诗人就是这样,不仅引导读者感受了奇妙的无声之美,更通过这一无声的瞬间去领悟想象那筝曲的全部的美妙。

《夜筝》全力贯注的这一笔,不就是《琵琶行》“冰泉冷涩弦疑绝,疑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一节诗句的化用么?不同的是,《琵琶行》得意的笔墨,是对琶乐本身绘声绘色的铺陈描写,而《夜筝》所取的倒是《琵琶行》中用作陪衬的描写。

新高三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练习解析

新高三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练习解析

新高三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练习解析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姜楚公画角鹰歌 杜甫 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 观者贪愁掣臂飞,画师不是无心学。 此鹰写真在左绵① , 却嗟真骨遂虚传。 梁间燕雀休惊怕,亦未抟空上九天。 【注释】左绵,地名,代指绵州。杜甫此诗写于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的这首诗不是律诗,而是一首古体诗,不求对仗,押韵灵活,形式更加自由。 B.“贪愁”写出了观画人既喜欢角鹰的高飞长空,却又担心它飞去的矛盾心态。 C.画中鹰很传神,真鹰反而让人觉得徒有其名,作者借此抨击现实中人的不辨真伪。 D.“抟空”即盘旋于高空,“抟空九天”让读者想起庄子的“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侧面表现姜楚公所画之鹰生动逼真是本诗一大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牧童词① 张籍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②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交代了牧童远牧的原因: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 B.“白犊时向芦中鸣”写出了牛儿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的情状。 C.“还鼓长鞭三四声”用“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 D.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结尾借放牛娃之口,点明全诗主旨。 (2)这首诗结尾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春尽日天津桥醉吟偶呈李尹侍郎① (唐)白居易 宿雨洗天津,无泥未有尘。 初晴迎早夏,落照送残春。 兴发诗随口,狂来酒寄身。 水边行嵬峨,桥上立逡巡。 疏傅②心情老,吴公③政化新。 三川④徒有主,风景属闲人。 【注】①李尹侍郎,即李绅,新任河南尹。②疏傅:西汉疏广、疏受叔侄在任太子太傅、少傅时,称病引退后,用皇帝赐给的金银在家乡广设学馆,从不收取学子分文。③吴公:汉孝文帝时的河南太守,他能行善政,号称天下第一。④三川:指洛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欣赏着天津桥周围的景致,兴致来了就随口吟诗表达感受,心情澎湃就以饮酒来抒发情绪。 B.诗人在天津桥上时而伫立远眺,时而徘徊流连,水边巍峨耸立的高山好像和他在一起向前行走。 C.诗人分别使用“疏傅”和“吴公”的典故,将个人际遇和对李绅突出政绩的称赞巧妙表达出来。 D.这首诗描写了春夏交际天津桥的美景,对仗工整,通过衬托、用典等手法使作品更富有表现力。 (2)本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作者在“三川徒有主,风景属闲人”句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观夜潮 (清)吴锡麟 高楼极目大江宽,为待潮生夜倚阑。 隔岸忽沉灯数点,如山涌到雪千盘。 鱼龙卷地秋风壮,星斗摇天海气寒。 明月渐低声已歇,一枝塔影卧微澜。 【注】钱江潮为自然奇观,曾有不少文人墨客以诗文记之。此诗为夜间观潮之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观潮的时间、地点。楼髙方能极目,江宽才有大潮到来的壮阔恢弘。首联平平而起为后文做好铺垫。 B.颔联,“如山涌到雪千盘”,正面写大潮初来时的形象,潮水如山,如盘中之雪,化动为静,有声有色。 C.颈联,“鱼龙”状潮之形,“卷地”现潮之力,“星斗摇天”写出大潮的声威。 D.此诗“待”写出对大潮的期盼,“忽”表现了潮来时的惊喜,额联表现了观潮人心怀壮阔,景中有情。 (2)此诗尾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请从动静的角度赏析“隔岸忽沉灯数点”句。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夜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以“紫袖红弦明月中”一句为例分析这首诗歌的扣题艺术。 (2)在《琵琶行》中,他对“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音乐境界作了铺排的描写,而在这首绝句中,则用简洁的笔法作了一个内涵丰富的暗示。请结合本诗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送刘司直赴安西 王维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注】苜蓿:植物名。原产西域各国,汉武帝时,张骞使西域,始从大宛传入。天马:骏马的美称。《史记•大宛列传》说:“初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联中“绝域”指极远的地域,“胡烟”“塞尘”点明此去的前方是边塞,那里路途遥远,寂寞荒凉,环境恶劣。 B.第二联以空中与地上景象相互映衬,抬头偶见归雁,前方路上极少行人,在鲜明的对比中突出了哀伤与压抑之情。 C.尾联言此去应让外族害怕,使他们不敢再强求和亲,既是对友人的希望,也寄寓诗人效命疆场、安边定国的豪情。 D.全诗熔写景、说史、抒情于一炉,从写景到说史,再从说史到抒情,曲折有致,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2)试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方面对“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一联作简要赏析。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孔巢父①赴河南军 皇甫冉 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②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注】①孔巢父,少时苦学,后辞官归隐,与李白、裴准等隐居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②陈琳,归附曹操后,管记室,军国书檄多为陈琳所作。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么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花犯·苔梅① 王沂孙② 古婵娟③,苍鬟素屬,盈盈瞰流水。断魂十里。叹绀缕飘零,难系离思。故山岁晚谁堪寄。琅玕④聊自倚。谩记我、绿蓑冲雪,孤舟寒浪里。 三花两蕊破蒙茸,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云卧稳,蓝衣正护春憔悴。罗浮梦⑤半蟾挂晓,幺凤冷、山中人乍起。又唤取、玉奴⑥归去,余香空翠被。 注:①范成大《梅谱》云:“古梅……又有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绿丝飘飘可玩。”②王沂孙,宋末元初词人。本词当作于德佑二年三月宋奉表降元、临安失守后。③婵娟:形态美好。④琅玕:翠竹。⑤罗浮句:罗浮梦,梅花梦。半蟾,弯月。幺风,状如凤凰而小,故称幺凤。⑥玉奴:南朝齐东昏侯妃潘氏小字玉儿,齐亡后义不受辱而死。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句描写苔梅苍古清奇的美好形态,苔须如发衬其素色雪容,流水清澈映其盈盈清姿。 B.词人暮年遭家国丧乱,见苔须飘零更觉孤寂,不禁忆起寒浪孤舟,身披绿蓑寻梅的情景。 C.“云卧”表梅之高洁,“蓝衣”写苔丝的形状,“护春憔悴”的悲吟中透露出感伤的心境。 D.词人从梦中醒来,残月挂空天色欲晓,一片清冷空寂;但花去香留,又觉得心里有所安慰。 (2)有人评价王沂孙的词“托物寄意,运意高远”,请赏析“三花两蕊破蒙茸,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这几句的精妙之处。 9.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下列各题。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① 葛胜仲 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注】①公元1108年(宋徽宗大观二年),葛胜仲因故被贬到歙州休宁县(今安徽休宁),这首词便作于此时。县斋:县衙斋室。 (1)下来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秋晚寒斋”,点出了词人愁坐的时间、地点,不待言情而情已十分。 B.香篆,一种香,因焚香时所起的烟缕曲折似篆文而得名。室内燃香,室外薄雾,迷茫之感油然而生。 C.“梦逐芭蕉雨”,芭蕉雨是个愁意象,在梦幻中仿佛觉得淅沥的雨不是滴在叶上,而是敲击着他的心头,增添几许愁绪。 D.词的上阙和下阙,不管描景还是抒情,都围绕着题目中的“愁”而写。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闲愁几许”中“愁”的内涵。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曲江①二首(其一)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梁翡翠,苑边高家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注释】①曲江:又名曲江池,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建。唐玄宗并完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成为唐代长安城著名的游览胜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飞花”“风”的意象写出了暮春的景色,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 B.颔联下句是说不要因感伤太多而讨厌喝酒,正面的意思是多喝酒来消愁吧。 C.颈联实写景色,虚写时世,承上启下,为下面直抒胸臆和寄寓慨作了铺垫。 D.诗人将全部的哀思寄子曲江这一实物,从侧面写出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2)请从写景和抒情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是如何做到尽得“含蓄”之妙的。 1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饮湖上初睛后雨二首(其一) 【宋】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正宫】塞鸿秋·湖上即事 【元】张可久 断桥流水西林渡,暗香疏影梅花路。蹇驴破帽登山去,夕阳古寺题诗处。 树头啼翠禽,水面飞白鹭。伤心和靖先生墓。 【注】和靖先生:北宋林逋。他曾隐居西湖孤山,种梅养鹤以自娱,卒谥和靖先生。其墓在孤山东麓。 (1)下面对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诗第一、二句描绘西湖一天之景:早晨天色朦胧,晨曦染红群山;傍晚阵雨飘至。 B.张可久的小令中,“正宫”是宫调,“塞鸿秋”是曲牌名,“湖上即事”是题目。 C.“暗香疏影梅花路”句化用宋代林逋《山园小梅》中的名句,巧妙描绘梅花特征。 D.张曲尾句的“伤心”直抒胸臆,抒发作者对林和靖先生之死不甘而又无奈的心情。 (2)两首诗歌所描写的西湖之景的特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官仓鼠 (唐)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公子行 (唐)孟宾于 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1)曹诗讽刺的对象是________,孟诗讽刺的对象是________。 (2)具体赏析这两首诗在讽刺手法上的异同。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耕织叹(其一) (南宋)赵汝鐩

高三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高三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高三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及解析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田园作(唐)孟浩然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①,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②,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③。

【注】①三径:原指庭中小路,引申为隐士居住之所。

②金马门:汉代宫门。

汉武帝时,曾命学士东方朔、主父偃等待诏金马门,以备顾问。

③扬雄:汉代学者,善作赋。

客有荐扬雄文似相如者,帝令待诏承明殿,后随帝郊祀甘泉宫,还,奏上《甘泉赋》。

(1)本诗前四句暗引________的典故,描写作者过着一种________的生活。

(2)本诗题目的《田园作》,内容却反其道而行之。

请简要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兔丝元稹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

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

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

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

翳荟①生可耻,束缚死无名。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

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

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

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

【注】①翳荟:草木茂盛可供障蔽之处。

(1)这首诗围绕“兔丝”主要设置了两方面的对比,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①孟浩然向夕槐烟起,葱茏池馆曛。

客中无偶坐,关外惜离群。

烛至萤光灭,荷枯雨滴闻。

永怀蓬阁②友,寂寞滞扬云③。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怀才不遇被迫离开长安时。

关,潼关。

王大校书,王昌龄,排行一,中进士后任秘书省校书郎。

②蓬阁:指秘书省。

③扬云:扬雄。

字子云,终生不得志。

(1)诗歌的前三联是怎样表现自己的孤寂之情的?情作简要赏析。

(2)有人说,末句“寂寞滞”同时说了扬雄、王昌龄和孟浩然三人,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筝(高中诗词阅读)

夜筝(高中诗词阅读)

夜筝(白居易)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黯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3分)A.“紫袖”、“红弦”,采用借代的手法,不但暗示出弹筝者的乐妓身份,也描绘出其服饰、乐器的美好,女子弹筝的形象宛如画出。

B.“明月”点诗题“夜”,客寥数字,勾勒出当时演奏的环境一月白风清,明朗幽静。

C.“自弹”,信手弹来,得心应手:“自感”,完全沉浸其中,“自弹自感”把演奏者高超的演奏技艺展现得一览无遗。

D.后两句,如泣如诉的琴声戛然而止,在这无声之中蕴含着绵绵的深情。

2.《夜筝》很容易联想到《琵琶行》,试说说两首诗对音乐描绘的最大不同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6分)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6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2)李白在《蜀道难》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

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

“,”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3)《出师表》中,表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答案解析1、C。

解析:“自弹自感”把演奏者灵感到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写得惟妙惟肖。

2、《琵琶行》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既有运用比喻手法从正面对琵琶乐本身进行绘声绘色的铺陈描写,也有用环境和听者的感受从侧面进行烘托。

而《夜筝》则从侧面落笔,以“无声的片刻”来衬托乐曲的优美和人物的心情,引发读者对“自弹自感”内容的丰富联想。

原因是两首诗篇幅不一,《夜筝》仅四句,无法做到《琵琶行》那样的铺陈。

3.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⑵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⑶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一句1分,该句有错别字不得分)。

白居易《夜筝》阅读答案

白居易《夜筝》阅读答案

白居易《夜筝》阅读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白居易《夜筝》阅读答案夜筝白居易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筝》白居易唐诗鉴赏
夜筝白居易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闇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白居易诗鉴赏这是一首写音乐的小诗,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已经洋洋洒洒地将琵琶演奏的动人效果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七绝同样绘出了音乐之美。

紫袖、红弦,分别是弹筝人与筝的代称。

以紫袖代弹者,与以皓齿代歌者、细腰代舞者(李贺《将进酒》:皓齿歌、细腰舞)一样,选词造语甚工。

紫袖红弦不但点出弹筝者的乐妓身分,也表现出其修饰的美好,女子弹筝的形象宛如画出。

明月点夜。

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倘如举酒欲饮无管弦,那是不免醉不成欢的。

读者由此可以联想到浔阳江头那个明月之夜的情景。

次句写到弹筝。

连用了两个自字,这并不等于说独处(诗题一作听夜筝,俨然就有听者在),而是旁若无人的意思,表明弹筝者已全神倾注于筝乐的情态。

自弹,是信手弹来,低眉信手续续弹,得心应手;自感,可见弹奏者完全沉浸在乐曲之中。

唯其自感,方能感人。

自弹自感把演奏者灵感涌来的一种精神状态传达得维妙维肖。

旧时乐妓大抵都有一腔心酸史,诗中的筝人虽未能象琵琶女那样敛容自陈一番,仅闇低容三字,已能使人想象无穷。

音乐之美本在于声,可诗中对筝乐除一个笼统的弹字几乎没有正面描写,继而却集中笔墨,绘出一个无声的顷刻。

这无声是弦凝,是乐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无声是指咽,是如泣如诉的情绪达到顶点所起的突变;这无声是声停,而不是全然的沉寂。

正因为与声情攸关,它才不同于真的无声,因而听者由此获得的感受是别有深情一万重。

诗人就是这样,不仅引导读者感受
了奇妙的无声之美,更通过这一无声的瞬间去领悟想象那筝曲的全部的美妙。

《夜筝》全力贯注的这一笔,不就是《琵琶行》冰泉冷涩弦疑绝,疑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一节诗句的化用么?不同的是,《琵琶行》得意的笔墨,是对琶乐本身绘声绘色的铺陈描写,而《夜筝》所取的倒是《琵琶行》中用作陪衬的描写。

清人刘熙载说:绝句取径深曲,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背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

(《艺概》)尤其涉及叙事时,绝句不可能象叙事诗那样把一个事件展开,完整地铺陈始末。

因此对素材的剪裁提炼格外重要。

诗人在这里对音乐的描写只能取一瞬间,使人从一斑见全豹。

而弦凝指咽声停处的瞬间,就有丰富的暗示性,它类似乐谱中一个大有深意的休止符,可以引起读者对自弹自感内容的丰富联想。

诗从侧面落笔,的确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