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肥》白居易唐诗鉴赏

合集下载

(白居易诗四首)1《轻肥》分析

(白居易诗四首)1《轻肥》分析
▪ 2、结合全诗,说说“是岁江南旱, 衢州人食人”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鉴赏题答案
1、此诗主要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 合相关词语简要分析。
▪ 此诗主要刻画了一群骄横跋扈、奢侈行乐的 宦官的形象。“满”、“照”、“皆”、 “或”、“如云”等字,形象地说明赴军中 宴的宦官是一大帮。“骄”、“夸”等就刻 画出宦官的骄横跋扈;而“九酝”、“八 珍”、“洞庭橘”、“天池鳞”等描绘出宦 官们丰盛的筵席,写尽他们的奢侈。
以上两层:极力揭露宦官、权贵之间相 互勾结、极度奢靡的生活。为表现主题 作准备。
3(最后两句)描写广大人民艰难的 悲惨处境。
▪ 前文极力揭露宦官、权贵之间相互 勾结、极度奢靡的生活,此二句用 重笔转折,直赋其事,以惨不忍睹 的血淋淋的现实进行对比,有力的 突出了主题。
总结:
主题:此诗将宦官的骄奢逸与江南
白居易诗四首
一、轻肥 白居易
走近白居易
1、生平 ▪ 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世
称“白香山”。
▪ 2、思想
▪ 倡导新乐府诗歌创作,提出了 “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 而作”。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与元稹深交,世称“元白”。晚 年闲居洛阳与刘禹锡唱和较多, 世称“刘白”。
▪ 讽喻诗以《秦中吟》《新乐府》 为代表;
▪ 感伤诗以《长恨歌》《琵琶行》 为代表。
▪ 白居易诗的分类: 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
▪ 白居易诗歌的特点是: ①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②常用对比手法。 ③注重人物描写。
“白诗四最”: 唐代传诗最多、最通俗易懂
讽喻诗最多、 流传最广
新乐府运动:
▪ 新乐府是相对于汉魏旧乐府而言的 “即事名篇”的诗歌。她是在元和 年间由白居易、元稹(“元白”) 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反映现实 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又名“元 和体”、“长庆体”。

秦中吟之轻肥注释译文赏析【唐】白居易

秦中吟之轻肥注释译文赏析【唐】白居易
秦中吟之轻肥【唐】白居易 • • • • • • • •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11/29/2018
注释
• 意气骄满路:行走时意气骄傲,好像要把道 路都“充满”了意气:指意态神气内臣:原 指皇上身边的近臣,这里指臣官朱绂【fu 第2声】与下一句的“紫绶”都只挂引用的 丝织绳带,只有高管才能用【字好像有点问 题】樽罍溢九酝:樽罍指陈酒的器皿。九酝: 美酒名水陆罗八珍:水产路产的各种美食洞 庭橘:洞庭山产的橘子脍切:将鱼肉切做菜 天池鱼:天池的鱼心自若;心里自在很舒服
11/29/2018
赏析
• 《轻肥》:诗名取自《论语· 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后世以“轻肥”借指达官 贵人。作者首先极言了内臣的生活之豪奢,最后于结尾处通过“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样 的强烈对比揭明主旨,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诗题“轻肥”,取自《论语· 雍也》中的“乘肥马,衣轻裘”,用以概括豪奢生活。开头四句,先写 后点,突兀跌宕,绘神绘色。意气之骄,竟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这不能不使人惊异。正 因为惊异,才发出“何为者”(干什么的)的疑问,从而引出了“是内臣”的回答。内臣者,宦官 也。读者不禁要问: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骄横神气一至于此?原来,宦官这种角色居然 朱绂、紫绶,掌握了政权和军权,自然骄奢。“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两句,与“意气骄满路, 鞍马光照尘”前呼后应,互相补充。“走马去如云”,就具体写出了骄与奢。这几句中的“满”、 “照”、“皆”、“悉”、“如云”等字,形象鲜明地表现出赴军中宴的内臣不是一两个,而是一 大帮。“军中宴”的“军”是指保卫皇帝的神策军。此时,神策军由宦官管领。宦官们更是飞扬跋 扈,为所欲为。前八句诗,通过宦官们“夸赴军中宴”的场面着重揭露其意气之骄,具有高度的典 型概括意义。紧接六句,通过内臣们军中宴的场面主要写他们的奢,但也写了骄。写奢的文字,与 “鞍马光照尘”一脉相承,而用笔各异。写马,只写它油光水滑,其饲料之精,已意在言外。写内 臣,则只写食山珍、饱海味,其脑满肠肥,大腹便便,已不言而喻。“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两句,又由奢写到骄。“气益振”遥应首句。赴宴之时,已然“意气骄满路”,如今食饱、酒酣, 意气自然益发骄横,不可一世了。以上十四句,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内臣行乐图,已具有暴露意义。 然而诗人的目光并未局限于此。他又“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笔锋骤然一转,当这些“大 夫”“将军”酒醉肴饱之时,江南正在发生“人食人”的惨象,从而把诗的思想意义提到新的高度。 同样遭遇旱灾,而一乐一悲,却判若天壤。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 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这 比直接发议论更能使人接受诗人所要阐明的思想,因而更有说服力。末二句直赋其事,写出了江南 大地上的一幕人间惨剧,使全诗顿起波澜,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此诗采用了写书的风格,白描的 写法,真切地展示了社会的不公。文学作品应反映生活的真实,这一组诗是当之无愧的。[1]

白居易《轻肥》诗歌鉴赏

白居易《轻肥》诗歌鉴赏

白居易《轻肥》诗歌鉴赏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轻肥白居易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诗题“轻肥”,取自《论语·雍也》中的“乘肥马,衣轻裘”,用以概括豪奢生活。

开头四句,先写后点,突兀跌宕,绘神绘色。

意气之骄,竟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这不能不使人惊异。

正因为惊异,才发出“何为者”(干什么的)的疑问,从而引出了“是内臣”的回答。

内臣者,宦官也。

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骄横神气一至于此?原来,宦官这种脚色居然朱绂、紫绶,掌握了政权和军权,怎能不骄?怎能不奢?“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两句,与“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前呼后应,互相补充。

“走马去如云”,就具体写出了骄与夸。

这几句中的“满”、“照”、“皆”、“悉”、“如云”等字,形象鲜明地表现出赴军中宴的内臣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帮。

“军中宴”的“军”是指保卫皇帝的神策军。

此时,神策军由宦官管领。

宦官们更是飞扬跋扈,为所欲为。

前八句诗,通过宦官们“夸赴军中宴”的场面着重揭露其意气之骄,具有高度的典型概括意义。

紧接六句,通过内臣们军中宴的场面主要写他们的奢,但也写了骄。

写奢的文字,与“鞍马光照尘”一脉相承,而用笔各异。

写马,只写它油光水滑,其饲料之精,已意在言外。

写内臣,则只写食山珍、饱海味,其脑满肠肥,大腹便便,已不言而喻。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两句,又由奢写到骄。

“气益振”遥应首句。

赴宴之时,已然“意气骄满路”,如今食饱、酒酣,意气自然益发骄横,不可一世了!以上十四句,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内臣行乐图,已具有暴露意义。

然而诗人的目光并未局限于此。

他又“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笔锋骤然一转,当这些“大夫”“将军”酒醉肴饱之时,江南正在发生“人食人”的惨象,从而把诗的思想意义提到新的高度。

白居易《轻肥》释义赏析及文言常识(2)

白居易《轻肥》释义赏析及文言常识(2)

白居易《轻肥》释义赏析及文言常识(2)《通鉴·唐纪五十三》载的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南方旱饥”,虽只有四个字,我们可以知道,如果不是灾情非常严重,史书是不会记载的。

既然灾情严重,白居易《轻肥》的描写就是真实的了。

因此,白居易的《轻肥》是一首现实主义诗篇,它反映了唐宪宗元和四年真实的社会面貌,这篇诗也映射出封建社会面貌的一般情形。

这首诗对人们今天深刻认识封建社会的本质具有重大的意义。

这首诗对我们今天如何为官、如何冶国也是有启示意义的。

这首诗在写法上运用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诗人洞察了社会的真实情形,敢于说真话,描写了社会的真实面貌,反映了社会的本质;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诗篇的表达效果;的顺序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这三点写法是值得诗友注意学习的。

《轻肥》写作手法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

这比直接发议论更能使人接受诗人所要阐明的思想,因而更有说服力。

末二句直赋其事,奇峰突起,使全诗顿起波澜,使读者动魄惊心,确是十分精彩的一笔!《轻肥》古今点评1.与少陵忧黎元同一心事。

(宋宗元《网师园笺》)2.诗贵和缓优柔,而忌率直迫切。

元结、沈千运是盛唐人,而元之《陵行》、《贼退诗》,沈之“岂知林园主,却是林园客”,已落率直之病。

乐天《杂兴》之“色禽合为荒,政刑两已衰”,《无名税》之“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

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空”,《轻肥》之“是岁江南早,衢州人食人”,《买花》篇之“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等,率直更甚。

(吴乔《围炉诗话》)3.结句斗绝,有一落千丈之势。

(弘历《唐宋诗醇》)《轻肥》作者简介《轻肥》之作者白居易。

《轻肥》原文及翻译

《轻肥》原文及翻译

《轻肥》原文及翻译《轻肥》原文及翻译《轻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诗《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七首。

此诗着重暴露那些为皇帝所宠信的宦官,他们穿红佩紫,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地去到军队里赴宴,饮罢美酒佳酿,吃完山珍海味,得意洋洋,精神亢奋,旁若无人。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轻肥》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轻肥》原文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轻肥》翻译/译文骄纵飞扬的意气充满整条道路,鞍马的光亮照得见细小的灰尘。

请问路人那些人是谁,路人回答说他们都是宦官,皇帝的内臣。

佩带着表示大夫地位的红色丝带和象征将军身份的紫色丝带。

夸耀着身份,即将到军队里赴宴,数量众多,场面盛大。

酒杯里满盛的是美酒佳酿,桌盘上罗列的是各处的山珍海味。

有洞庭湖边产的橘子作为水果,细切的鱼脍味美鲜嫩。

他们在肴饱之后仍旧坦然自得,酒醉之后神气益发骄横。

然而这一年江南大旱,衢州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痛场景。

《轻肥》注释⑴轻肥:语出《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

”代指达官贵人的奢华生活。

⑵意气骄满路:行走时意气骄傲,好像要把道路都“充满”了。

意气:指意态神气。

⑶鞍马:指马匹和马鞍上华贵的金银饰物。

⑷内臣:原指皇上身边的近臣,这里指臣官。

⑸朱绂(fú):与下一句的“紫绶”都只挂引用的丝织绳带,只有高管才能用。

⑹军:指左右神策军,皇帝的禁军之一。

⑺樽罍溢九酝:樽罍指陈酒的器皿。

九酝:美酒名。

⑻水陆罗八珍:水产路产的各种美食。

⑼洞庭橘:洞庭山产的橘子。

⑽脍切:将鱼肉切做菜。

鳞池鱼:大海的鱼。

⑾心自若;心里自在很舒服。

⑿衢州:唐代州名,今属浙江。

《轻肥》赏析/鉴赏唐代政治腐败的根源之一,就是太监专权。

这首诗就是讽刺宦官的。

诗题“轻肥”,取自《论语》,用以概括豪奢生活。

轻肥原文含义鉴赏 轻肥白居易原文及翻译

轻肥原文含义鉴赏 轻肥白居易原文及翻译

轻肥原文含义鉴赏轻肥白居易原文及翻译白居易有首诗,《轻肥》,全诗十六句八十字,前十四句,写的是太监们的骄奢淫逸。

白居易是现实主义诗人。

但现实主义,总也会有点夸张嘛,不可能是完全白描啊。

那白居易有没有为了艺术形式而夸张了当时的状况呢?于是找史书。

此诗写于西元八〇九年。

《资治通鉴》唐纪宪宗四年正月,有载,“南方旱饥”。

四个字,没写死人,更没写吃人。

若此,难道是白居易在造谣吗?以史与诗对照,我们知道,宪宗四年,确实是发生了旱灾。

而白居易就是当朝之人,他之观察,自然要比几百年后的来得准确。

写到此处,又佩服起唐朝皇帝的胸怀来。

这等负面之诗,居然也没让白居易受到啥处分啊。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本籍太原。

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二十生于河南新郑县东郭宅,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是中国文学史上适当首要的诗人。

白居易在他那个时代便是偶像级人物,他的文字的影响力不仅在文明圈子里撒播,一同也风靡娱乐界。

他的《长恨歌》、《琵琶行》等撒播之广,即便到今天大概都不比《双截棍》差。

一同,也有许多人对白居易的一些作为很不以为然。

少年得名,被人作为偶像追捧,在许多名家傍边,白居易大概归于天才那一类。

他出世不过六七个月的时分,家里人指着“之”和“无”两个字逗他玩。

他居然就此记住,往后每次有人问还不会说话的白居易这两个字,他都能准确指出来。

可贵的是,白居易没有像那些高校神童班的孩子们那样流星一现,他五六岁就学做诗,9岁就了解了声韵——这自己天然生成便是吃文字饭的。

而且白居易读书很刻苦,以至于唇舌生疮、手肘长茧,这么,他16岁的时分现已写出了“春风吹又生”这么的佳句。

白居易初到长安拜见老一辈寻求选拔,文名赫赫的顾况从来目下无尘,就跟白居易摆起了老资格,说:“京城米价很贵,想要居住在这里大概不太简单。

”等看了“春风吹又生”今后,马上改口说:“以你这么的才调,在京城肯定能混得极好。

讽喻诗之轻肥【唐】白居易

讽喻诗之轻肥【唐】白居易
生活,紧扣 “骄”(朱绂、紫绶、夸、气益振) 和“奢”(光照尘、九酝、八珍、洞 庭、天池鳞)。 ②强烈的对比。 ③人食人的惨状并非只是天灾。 ④收束有力,警醒。


此篇是《秦中吟》第 七首。 轻肥:《论语 雍也》: “乘肥马,衣轻裘。” 内臣:宦官。在外庭 担任高级军职。 江南旱:唐宪宗元和 三、四(808—809) 年间的大旱。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尊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掰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白居易《轻肥》赏析

白居易《轻肥》赏析

白居易《轻肥》赏析《轻肥》白居易“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诗名《轻肥》,“轻肥”:语出【《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

”】这首诗,据说也是白居易任“左拾遗”期间所写,我们来看点关于白居易左拾遗期间的一些记载:【任“左拾遗”时,白居易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

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绛”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李绛认为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劝谏宪宗广开言路。

】好,我们先来看原诗:“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字词典故“意气”:志向与气概,意气风发。

“内臣”:指帝王统治时,宫内所使用的官员,太监,护卫官长。

赏析白居易说,路上看到一群骑马人,意气风发,满路骄横,马鞍和马都装饰得光芒四射,照耀着扬起的尘土。

路人相互打听,借问这些人是做什么的?据说他们自称是宫中的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字词典故“朱绂fu2”:【古代系佩玉或印章的红色丝带。

《文选曹植诗》:“冠我玄冕,要我朱绂。

”】“紫绶”:【紫色丝带。

古代高级官员用作印组,或作服饰。

】“悉”:全。

赏析白居易说,那些系红色丝带的都是大夫,系紫色丝带的全是将军。

他们一路夸耀着要去军中赴宴,这一群人骑着马儿,咯哒咯哒地,如云一般飘过。

这里的“云”除了用于描述一帮人以外,事实,更有飘飘然的意味。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字词典故“樽zun1罍lei2”:【“樽”与“罍”皆盛酒器。

罍似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肥》白居易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轻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诗《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七首。

此诗着重暴露那些为皇帝所宠信的宦官,他们穿红佩紫,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地去到军队里赴宴,饮罢美酒佳酿,吃完山珍海味,得意洋洋,精神亢奋,旁若无人。

诗的最后笔锋突然一转:这年江南大旱,衢州(今浙江衢州)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

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

【原文】
轻肥⑴
意气骄满路⑵,鞍马光照尘⑶。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⑷。

朱绂皆大夫⑸,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⑹,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⑺,水陆罗八珍⑻。

果擘洞庭橘⑼,脍切天池鳞⑽。

食饱心自若⑾,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⑿!
【注释】
⑴轻肥:语出《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

”代指达官贵人的奢华生活。

⑵意气骄满路:行走时意气骄傲,好像要把道路都“充满”了。

意气:指意态神气。

⑶鞍马:指马匹和马鞍上华贵的金银饰物。

⑷内臣:原指皇上身边的近臣,这里指臣官。

⑸朱绂(fú):与下一句的“紫绶”都只挂引用的丝织绳带,只有高管才能用。

⑹军:指左右神策军,皇帝的禁军之一。

⑺樽罍溢九酝:樽罍指陈酒的器皿。

九酝:美酒名。

⑻水陆罗八珍:水产路产的各种美食。

⑼洞庭橘:洞庭山产的橘子。

⑽脍切:将鱼肉切做菜。

鳞池鱼:大海的鱼。

⑾心自若;心里自在很舒服。

⑿衢州:唐代州名,今属浙江。

【白话译文】
骄纵飞扬的意气充满整条道路,鞍马的光亮照得见细小的灰尘。

请问路人那些人是谁,路人回答说他们都是宦官,皇帝的内臣。

佩带着表示大夫地位的红色丝带和象征将军身份的紫色丝带。

夸耀着身份,即将到军队里赴宴,数量众多,场面盛大。

酒杯里满盛的是美酒佳酿,桌盘上罗列的是各处的山珍海味。

有洞庭湖边产的橘子作为水果,细切的鱼脍味美鲜嫩。

他们在肴饱之后仍旧坦然自得,酒醉之后神气益发骄横。

然而这一年江南大旱,衢州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痛场景。

【赏析】
唐代政治腐败的根源之一,就是太监专权。

这首诗就是讽刺宦官的。

诗题“轻肥”,取自《论语》,用以概括豪奢生活。

开头四句,先写后点,突兀跌宕,绘神绘色。

意气之骄,竟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这不能不使人惊异。

正因为惊异,才发出“何为者”(干什么的)的疑问,从而引出了“是内臣”的回答。

内臣者,宦官也。

读者不禁要问: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骄横神气一至于此?原来,宦官这种角色居然朱绂、紫绶,掌握了政权和军权,自然骄奢。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两句,与“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前呼后应,互相补充。

“走马去如云”,就具体写出了骄与奢。

这几句中的“满”、“照”、“皆”、“悉”、“如云”等字,形象鲜明地表现出赴军中宴的内臣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帮。

“军中宴”的“军”是指保卫皇帝的神策军。

此时,神策军由宦官管领。

宦官们更是飞扬跋扈,为所欲为。

前八句诗,通过宦官们“夸
赴军中宴”的场面着重揭露其意气之骄,具有高度的典型概括意义。

紧接六句,通过内臣们军中宴的场面主要写他们的奢,但也写了骄。

写奢的文字,与“鞍马光照尘”一脉相承,而用笔各异。

写马,只写它油光水滑,其饲料之精,已意在言外。

写内臣,则只写食山珍、饱海味,其脑满肠肥,大腹便便,已不言而喻。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两句,又由奢写到骄。

“气益振”遥应首句。

赴宴之时,已然“意气骄满路”,如今食饱、酒酣,意气自然益发骄横,不可一世了。

以上十四句,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内臣行乐图,已具有暴露意义。

然而诗人的目光并未局限于此。

他又“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笔锋骤然一转,当这些“大夫”“将军”酒醉肴饱之时,江南正在发生“人食人”的惨象,从而把诗的思想意义提到新的高度。

同样遭遇旱灾,而一乐一悲,却判若天壤。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

这比直接发议论更能使人接受诗人所要阐明的思想,因而更有说服力。

末二句直赋其事,写出了江南大地上的一幕人间惨剧,使全诗顿起波澜,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此诗采用了写书的风格,白描的写法,真切地展示了社会的不公。

文学作品应反映生活的真实,这首诗是当之无愧的。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

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其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