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计算资料

合集下载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整理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整理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整理在进行资料分析时,掌握一些关键的计算公式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公式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下面,我将为大家整理一些常见且实用的资料分析计算公式。

一、增长率相关公式1、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100%这是最基本的增长率计算公式。

例如,某公司去年的销售额为 100 万元,今年为 120 万元,那么今年的销售额增长率为(120 100)÷ 100 × 100% = 20%。

2、间隔增长率= r1 + r2 + r1×r2当涉及到间隔年份的增长率计算时,就需要用到这个公式。

假设第一年的增长率为 r1,第二年的增长率为 r2,那么从第一年到第二年的间隔增长率就是 r1 + r2 + r1×r2。

3、年均增长率=\(\sqrtn{\frac{现期量}{基期量}} 1 \)(n 为年份差)如果要计算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增长率,就用这个公式。

比如,某地区 2010 年的 GDP 为 100 亿元,2020 年为 200 亿元,年份差为 10 年,那么年均增长率=\(\sqrt10{\frac{200}{100}} 1 \)。

1、比重=部分量÷整体量× 100%比如,某班级共有 50 名学生,其中男生 25 人,那么男生在班级中的比重就是 25÷50× 100% = 50%。

2、整体量=部分量÷比重已知部分量和比重,求整体量时使用。

假设某企业某产品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 30%,该产品销售额为 100 万元,那么企业总销售额=100÷30% 。

3、部分量=整体量×比重当已知整体量和比重,求部分量时运用。

比如一个城市总人口为100 万人,其中老年人占比 20%,那么老年人的数量= 100×20% = 20 万人。

人力资本常用计算公式[资料]

人力资本常用计算公式[资料]

R的日常工作中,经常要计算很多数据,比如入职率入职率、离职率、出勤率,等等。

每个数据的计算方式都不复杂,但是如果类似的数据有几十个呢?是不是很容易混淆?没关系,为大家整理了大约50个HR常用的计算公式,HR可收藏备用,或者打印之后贴在边上,就可以随时查询了。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HR常用公式分析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6.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7.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8.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9.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11.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12.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备注: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成本效用评估: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数量评估: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附录:劳社部发[2008]3号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的规定,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10天增设为11天。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整理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整理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整理在资料分析的过程中,计算公式的整理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对数据的系统整理、统计和运算,可以得到准确的结果,进而为决策提供支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资料分析计算公式,并给出示例,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平均值计算平均值是资料分析中最基本的计算方式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进行平均值计算时,需要先将所有观测值相加,再除以观测值的个数。

示例:假设我们有一组数据:10, 12, 15, 18, 20那么平均值的计算公式为:(10 + 12 + 15 + 18 + 20) / 5 = 75 / 5 = 15二、中位数计算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观测值。

它对数据的极值不敏感,可以较好地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示例:假设我们有一组数据:10, 12, 15, 18, 20首先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10, 12, 15, 18, 20中位数即为中间位置的观测值,即15。

三、标准差计算标准差是度量数据离散程度的一种指标,它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组数据是否分散或集中。

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包括多个步骤,首先需要计算出各观测值与平均数的差值,然后求其平方,并对所有平方结果求和,最后将和值除以观测值的个数再开方。

示例:假设我们有一组数据:10, 12, 15, 18, 20首先计算平均值:(10 + 12 + 15 + 18 + 20) / 5 = 75 / 5 = 15然后计算差值的平方并求和:(10-15)^2 + (12-15)^2 + (15-15)^2 + (18-15)^2 + (20-15)^2 = 25 + 9 + 0 + 9 + 25 = 68最后将和值除以观测值的个数再开方:√(68/5) ≈ 3.28四、相关系数计算相关系数可以衡量两组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强弱。

它的取值范围在-1到1之间,接近-1表示强负相关,接近1表示强正相关,接近0表示无相关。

资料分析常用公式

资料分析常用公式

资料分析常用公式1. 平均数公式平均数(Mean)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计算公式为:$$\text{平均数} = \frac{\sum_{i=1}^{n} x_i}{n}$$其中,$ x_i $ 表示第 $ i $ 个数据,$ n $ 表示数据总数。

平均数适用于描述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常用于市场调研、人口统计等领域。

2. 中位数公式中位数(Median)是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计算公式为:$$\text{中位数} =\begin{cases}\frac{x_{\frac{n+1}{2}} + x_{\frac{n}{2}}}{2} & \text{当 } n \text{ 为偶数时} \\x_{\frac{n+1}{2}} & \text{当 } n \text{ 为奇数时}\end{cases}$$其中,$ x_i $ 表示第 $ i $ 个数据,$ n $ 表示数据总数。

中位数适用于描述一组数据的中间水平,常用于描述收入、房价等分布不均的数据。

3. 标准差公式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是衡量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量数,计算公式为:$$\sigma = \sqrt{\frac{\sum_{i=1}^{n} (x_i \mu)^2}{n}}$$其中,$ x_i $ 表示第 $ i $ 个数据,$ \mu $ 表示平均数,$ n $ 表示数据总数。

标准差适用于描述一组数据的波动程度,常用于质量控制、风险评估等领域。

4. 相关系数公式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用于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程度,计算公式为:$$r = \frac{\sum_{i=1}^{n} (x_i \bar{x})(y_i\bar{y})}{\sqrt{\sum_{i=1}^{n} (x_i \bar{x})^2}\sqrt{\sum_{i=1}^{n} (y_i \bar{y})^2}}$$其中,$ x_i $ 和 $ y_i $ 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中的第 $ i $ 个数据,$ \bar{x} $ 和 $ \bar{y} $ 分别表示两个变量的平均数,$ n $ 表示数据总数。

电气常用资料计算公式

电气常用资料计算公式

电气常用资料计算公式电气工程是一门涉及电力、电子和电磁学等领域的工程学科,涉及电路、电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的设计、安装和维护。

在电气工程中,有许多常用的资料和计算公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气常用资料计算公式:1.电阻公式:电阻(R)等于电流(I)乘以电压(V)。

即R=V/I。

该公式用于计算电路中的电阻值。

2.电流公式:电流(I)等于电压(V)除以电阻(R)。

即I=V/R。

该公式用于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值。

3.电压公式:电压(V)等于电流(I)乘以电阻(R)。

即V=I*R。

该公式用于计算电路中的电压值。

4.电功率公式:电功率(P)等于电流(I)乘以电压(V)。

即P=I*V。

该公式用于计算电路中的功率值。

5.电容公式:电容(C)等于电流(I)除以电压(V)的变化率。

即C=I/dV。

该公式用于计算电路中的电容值。

6.电感公式:电感(L)等于磁通(Φ)除以电流(I)的变化率。

即L=Φ/dI。

该公式用于计算电路中的电感值。

7.电阻功率公式:电阻功率(P)等于电阻(R)乘以电流(I)的平方。

即P=R*I^2、该公式用于计算电路中的电阻功率。

8.电磁感应公式:电动势(E)等于磁感应强度(B)乘以导线长度(l)乘以导线速度(v)。

即E=B*l*v。

该公式用于计算电磁感应现象中的电动势。

9.电能公式:电能(E)等于电功率(P)乘以时间(t)。

即E=P*t。

该公式用于计算电路中的电能。

10. 电路电流分布公式:在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即 I_total = I_1 + I_2 + ... + I_n。

在串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即 I_total = I_1 = I_2 = ... = I_n。

该公式用于计算并联和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分布。

材积计算表

材积计算表

材积计算表
木材积计算表
木材积就是指将一定体积的木材进行如立方形、圆柱形或其它形状折叠的业务流程。

木材吨位积计算表就是根据木材的体积来计算材料所堆叠的木材立方吨位积。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木材积计算表。

一、计算木头立方积
1、计算立方积:立方积=长度(cm)×宽度(cm)×高度(cm)÷1000000
2、计算立方积吨位:立方积吨位=立方积(m³)×木材重量(kg/m³)
二、计算圆柱体积
1、计算圆柱积:圆柱积=π×半径(cm)×半径(cm)×高度(cm)÷ 1000000
2、计算圆柱体积吨位:圆柱积吨位=圆柱积(m³)×木材重量(kg/m³)
三、计算管状体积
1、计算管状体积:管状体积=π×外径(cm)×外径(cm)×高度
(cm)÷4000000
2、计算管状体积吨位:管状体积吨位=管状体积(m³)×木材重量(kg/m³)
四、计算方状体积
1、计算方状体积:方状体积=长度(cm)×宽度(cm)×高度(cm)÷1000000
2、计算方状体积吨位:方状体积吨位=方状体积(m³)×木材重量(kg/m³)
木材积计算表有助于更快捷准确的计算木材的体积,也就是计算木材的平米体积,吨位等。

有助于更好的安排木材的堆叠,节约土地,节省成本,降低时间成本,更好的完成计划。

工程计算详细资料汇总表

工程计算详细资料汇总表

⼯程计算详细资料汇总表⼯程计算详细资料汇总表1、钢筋理论重量计算公式:重量(kg )=0.00617*D 2(直径单位mm )*L (长度)注:(钢筋⽐重:7850kg/m 3)2、钢板(kg/㎡) w=7.85*d(厚度)mm3、钢管(kg/㎡) w=0.02466*S(壁厚)mm*D 内径(外径-壁厚)mm4、等边⾓钢(kg/m ) w=0.00785*边厚*(边宽+边宽-边厚)例:6、⽅管重量计算⽅式:厚度(mm)*2*[(A+B)-2C]*7.85/1000=kg/m7、黄铜管: W=0.0267*壁厚*(外径-壁厚)紫铜管: W=0.02796*壁厚*(外径-壁厚)8、螺旋筋计算⽅法:G=2m 2]*m m [()间距(π)螺旋筋直径钢筋笼直径++*螺旋筋个数(L/间距)*⽐重(钢筋每⽶)*桩条数例:假设此钢筋总长9⽶,前5⽶直径φ100后四⽶直径φ200。

K1=*5/0.1*0.395*1K2=()[]2.0*2.0214.3*008.01++*4/0.2*0.395*1K=K1+K29、⽊材体积计算:(圆⽊)V=πh (R 2+Rr+r 2)/310、⼲砂1500kg/m 3、湿砂1700kg/m 3、⽯⼦2200kg/m 3。

1m 3砼≈2400-2500kg11、防⿏泥: 1800kg/m 3 成本=13.5元/kg []221.014.3*008.01)()(++11、钢屋架:H600*200*8*10=[(600-10*2)*8+200*10*2]*7.85/1000=67.824kg/m12、檀条C120*160*20*2.5:W=(120+60*2+20*2)*2.5*7.85/1000=5.495kg/m613⼀英⼨=8分=25.4毫⽶15、⼴州市2012年第⼆季度建筑⼯程实物量(劳务综合单价参考信息)16、H型钢理论重量=(腹板长度*腹板厚+翼缘宽度*翼缘厚度*2)/1000*7.85=kg/m 例:350*350*12*19的H型钢=(350*12+350*19*2)/1000*7.85=137.375kg/m1.铜芯电缆重量计算公式:截⾯积(mm2)*8.89= kg/km如:120mm2计算=120*8.89=1066.8kg/km2.轻型铁构件系指结构厚度在3mm以内的构件。

资料分析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

资料分析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

目录一、产业 (2)二、恩格尔系数 (3)三、恩格尔定律 (3)四、人口自然增长率 (4)五、工业出厂价格 (4)六、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 (5)七、了解GDP (5)八、绿色GDP (6)九、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GDP缩减指数? (6)十、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有何区别与联系 (7)十一、国民经济总量和人均GDP“翻两番”是如何计算的 (7)十二、什么是国民经济景气监测分值及综合评分? (9)十三、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 (9)十四、价格问题 (11)十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1)十六、指数 (12)十七、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 (12)十八、个人所得税税率计算公式 (12)十九、贡献率 (12)二十、东、中、西部地区划分、国家级新区 (13)二十一、净出口 (14)二十二、固定资产折旧 (14)二十三、劳动者报酬 (14)二十四、生产税净额 (14)二十五、营业盈余 (14)二十六、直接消耗系数 (14)二十七、完全消耗系数 (14)资料分析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统计图表知识收集与分析一、产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

它大体反映了人类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映了有史以来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以及社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相互关系,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方法。

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此外,通常说的办“三产”,其内容并不一定都是第三产业,把企事业单位创办的主业之外的营利性的经济实体都称之为“三产”是不确切的。

例如:所办的实体如是养牛场则属于第一产业,如果是工厂、施工队则属于第二产业,如果是商店、招待所、咨询机构、游艺厅等才属于第三产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常用计算资料
1.法定计量单位的换算
(1)法定计量单位10n(乘方)的应用
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基础上逐步采用国际单位制(SI),对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四个现代化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已制订有关单位换算的国家标准(GB)。

其中采用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用10n或10-n(所表示的因数)。

例如
102=100百(h),103=1000千(k),106=1000000兆(M),109=1000000000吉(G),
1012=1000000000000太(T)…。

同样用10-n(所表示的因数)为分数单位。

例如10-1=0.1分(d),
10-2=0.01厘(C),10-3=0.001毫(m),10-6=0.000001微(μ),10-9=0.000000001纳(n),
10-12=0.000000000001(皮)(P)…。

说明:104称为万,108称为亿,1012称为万亿,这类数词的使用不受法定计量单位词
头名称的影响,但不应与词头混淆。

举例:米的倍数和分数单位如下表
表l-1
注:去掉方括号中的字,即为其单位简称。

(2)长度单位换算系数表
表l一2
①注:海里在不同国家及不同单位制里的数值是不相同的。

在美国,1海里=1.853249km;在德国,1海里=1.855km。

(3)面积单位换算系数表
表1—3
(4)体积、容积单位系数表(见表1—4、表1—5、表1—6)
表1—4
①1901CGPM定义升为1千克水在标准大气压和最大密度时的容积,即1升(1901)=1.000028dm3,目前通用的升等于1dm3;1964年CIPM声明l升=1dm3;
②在英国,1英蒲式耳(UK bu)=4英配克(UK PK);
③在美国,只用于干量,1美蒲式耳(Us bu)=4美配克(US PK);1美夸脱(干)(US dryqt)=2品脱(干)(US dryqt)。

表l-5
①190lCGPM定义升为1千克水在标准大气压和最大密度时的容积,即1升(1901)=dm3。

目前通用升等于1dm3;1964年CIPM声明1升=1dm3;
②符号“UK Pt”=符号“imp·pt”。

1英品脱(UK pi)=4及耳(UK gi); 1英及耳(UK gi)=5盎司(液)(floz)=0.142065升;
③符号“UK gal”=符号“imp·gal”·1英加仑(UK gal)=4夸脱(UK qt)=4.54609升; 1夸脱(UK qt)=品脱(UK pt);
④1美品脱(US liq pt)=4及耳(US gi)=0.743176升;1美及耳(US gi)=4盎司(US lipoz)=0.118294;
⑤美加仑仅用于液量方面。

1美加仑(US gal)=4夸脱(US liq qt)=128盎司(US liqoz);1美夸脱(US liq pt)=2品脱(US liq qt)。

①1901CGPM定义升为1千克水在标准大气压和最大密度时的容积,即1升(1901)=1.000028dm3。

目前通用的升等于1dm3,1964年CIPM声明1升=1dm3。

(5)质量单位换算系数表
表1—7
注(1)人民生活和贸易中,质量习惯称为重量;
(2)avoir意为常衡制;apoth意为药衡制。

注:短吨定义为2000lb。

(6)密度单位换算系数表表1—8
(7)习用的非法定计量单位与法定计量单位的换算关系表(见表1—9、表1—10、表1—11)
注:在设计精度允许的条件下,单位换算时可近似采用,例如可取1kgf≈10N。

(8)常用单位近似换算表1—12
2.建筑材料强度等级与标号的换算=(1)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标号换算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0(简称新规范,以下同)。

新规范按照国际标
准(I.S.O3893)的规定,将原规范(《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10—74)进行修订,将混凝土标号改为混凝土强度等级,代号为C(即混凝土英文Concreter)的字头。

原规范对混凝土标号和新规范对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概率定义、混凝土强度变异系数
值,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变化以及度试尺寸的换算等因素,给出了下列的近似换算关系:
标准强度(fcu,K)*=R-2(换算法定计量单位N/mm2)
由此新规范提出混凝土强度等级
表1—13
上表系按法定计量单位所得,如原来200号混凝土是200kg/cm2=200N/cm2=20N/mm2=C。

表l-14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标号换算
按上式R-2=20-2=1 8(即C18)
(2)砖石和砂浆强度等级与标号换算
①烧结普通砖(普通粘土砖)原《砖石结构设计规范》(GBJ 3—73)进行了修订,改
称为《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其砖的标号改为强度等级,代号为M。

根据法定计量单位,砖的标号换新的强度等级为1kgf/cm2=O.0980665MPa(N/mm2),近O.1MPa (兆帕),见表1—1 5。

例如,原砖标号300kgf/cm2,改为强度等级M30,按照法定计量单位代入。

300×O.1=30(N/mm2)即M30
表1—15砖的强度等级与标号对照表
②石材见表1—1 6。

表1—16石材强度等级与标号对照表
注:MU-块体(砖、石、砌块)强度等级。

③砌筑砂浆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新规定砂浆(Mortar)的强度等
级划分为M1 5、M10、M7.5、M5、M2.5、M0.4 6个,砌筑砂又分为水泥砂浆、水泥混合砂浆、石灰砂浆及粘土砂浆等,见表1—17。

*近似值公式标准强度(fcu,K)其中:f-材料强度;,c-混凝土;μ-抵抗力;,-受压;K-标准值。

--
作者注
表l —17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与标号对照表
注:M -砂浆强度等级。

(3)水泥抗压强度与标号换算
水泥(Cement)旧称标号(千克力/厘米2)现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其抗压强度为MPa (兆帕)。


1 kgf =9.80665N ≈9.8N(牛顿)
例如,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225号时,换算新称MPa(兆帕)。

则 225×0.0981=22.07MPa(兆帕
) 表1—18水泥抗压强度与标号换算对照表
注:如出厂的水泥乜425号,水泥袋上即为41.7MPa(兆帕)。

(4)材料的容重单位换算
材料的容重是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与重量之比,其计算公式: 容重γ0=G(重量)/V0(体积)
现材料的容重按法定计量单位计算,即 1t /m3=10kN /m2(千牛顿每立方米)
例1:如计算钢筋混凝土的容重2500kg/m3=2.5t/m3=25kN(千牛顿每立方米)
例2:如计算烧结普通砖(普通粘土砖)的容重1900kg/m=1.9t/m3=1.9kN/m3(千
牛顿每立方米)
说明:k=1000,M=1000000
3.常用材料和结构件自重与重量的换算
原《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TJ 9—74,进行了修订为《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原规范称材料重量(kg/m3。

),新规范称材料自重(kN/m3)。

按法定计量单位计算。


1kg=9.80665N≈10N=0.01kN
例如,原规定杉木400kg/m3,新规定为4kN/m3。


400 ×O.01=4kN/m3(千牛顿每立方米)
(以下计算类推)
4.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
固定资产折旧,是对固定资产磨损和损耗价值的补偿。

其补偿方式,实行固定资产原值和规定的折旧率提取折旧基金。

(1)提取折旧的范围
凡下列固定资产,应当提取折旧:
①房屋和建筑物;
②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车辆;
③季节性停用和大修理停用的设备;
④农业企业的经济林木。

(2)计算、提取折旧的依据和方法
计算折旧的依据为固定资产原值。

用基本建设拨款或基本建设贷款购建的固定资产,以建设单位交付使用的财产明细表中确定的固定资产价值为原值;用专项拨款、专用基金和专项贷款购建的固定资产,以实际购建成本为原值;有偿调入的固定资产,以调拨价格或双方协议价格,加上包装费、运杂费和安装费后的价值为原值: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按调出单位的帐面原价减去原来的安装成本,加上调入单位安装成本后的价值为原值。

计算、提取折旧方法,采取平均年限法(即直线法,下同)和工作量法。

下列专业
设备的折旧,按工作量法计算、提取:
①交通运输企业和其他企业专业车队的客、货运汽车,根据单位里程折旧额和实际行驶里程计算、提取;
②大型设备,根据每小时折旧额和实际工作小时计算、提取;
③大型建筑施工机械,根据每台班折旧额和实际工作台班计算、提取。

(3)折旧率和折旧年限
固定资产折旧实行分类计算、提取办法。

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根据各类固定资产实物磨损和自然损耗的价值大小确定。

对于技术发展较快的设备和大型精密仪器等,可适当考虑无形损耗的因素。

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如表1—20、表1—21。

表l一20通用设备部分
表1-x-x每m3水泥砂浆配合比用料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