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优质课件人类对光和光的本性的认识课件.ppt
合集下载
《认识光》PPT【优秀课件PPT】

有时候,人太清醒反而觉得累,觉得不快乐,但是想要学会装糊涂还真是难。不要等到人生垂暮,才想起俯拾朝花,且行且珍 面前一文不值,却在另一个人面前是无价之宝。谨记自己的价值所在。路再远,也有尽头;苦再深,也会结束,只要不放弃, 漫漫的长途中跋涉,在深深的痛苦中挣扎,我们常常为环境所迫,被困难所迷惑,放弃了希望,厌倦了生活,觉得路越走越窄 窄的不是路,是思想与感情,深的不是苦,是感受与心情,路边是路,苦中有甜,看得是你自己。许多人,不是擦肩,就是 事,不是无能,就是无情,总是无缘。人生,就是一次艰辛的旅行,得意时,顿生许多豪情,期盼着,浏览更多美好的风景 心,渴望着,走出困境摆脱愁情。人生所有的一切,得意也好,失意也罢,圆满很少,完美不多,人如此,事这样,如意很少 好多人或事,明明喜欢,偏偏不能;明明热爱,恰恰不能;生活,有许多无能,好多事情,明明讨厌,常常不做不行;明明厌倦, 的不能,想说的不行;不愿做的,却又不能,不想说的,就是不行。我们就是这样无奈,无能。何时,能随心如愿,给心身最大 这个世界有两件事我们不能不做:一是赶路,二是停下来看看自己是否拥有一份好心态。好心态是人们一生中的好伴侣,让人 悟:要有阳光般的心态。没有爱的生活就像一片荒漠,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学会爱别人,其实就是爱自己”,让爱如同午后阳 房。人生感悟:学会爱别人多去尊重理解别人,常怀宽容和感激之心,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海纳百川才有了海的广 是他们给了你帮助:感激你的敌人,是让你变得坚强。人生感悟:懂得宽容和感恩。管好自己的嘴,讲话不要只顾一时痛快 三冬暖,伤人一语六月寒”说话要用脑子。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人生感悟:切记祸从口出!人情、人情,人之常情, 往,“平时多烧香,急时有人帮”,所以,“人情要多储存,就像银行存款,存的越多,时间越长,红利就越大。人生感悟:多储 躁!不要急于下结论特别是生气的时候做决断,要学会换位思考,或者等一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复杂的事情尽量简单 单的事情复杂化。人生感悟:遇事莫急躁!真正学会知足。人生最大的烦恼是从没有意义的比较开始,大千世界总有比如你 我哭泣没鞋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脚”。人生感悟:真正学会知足。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有胜他的把握,根本 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它一口吗?人生感悟:不和小人生气计较。别把工作当负担,既 没有更好的选择,与其生气埋怨,不如积极快乐的去面对。当你把工作当做生活和艺术时,你就会享受到生活的乐趣。人生感 人活着一天就是福气,就该珍惜,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更多的遗憾。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 舒坦,心也舒坦。人生感悟:珍惜自己的生活。1.人生就像蒲公英,看似自由,却往往身不由己。生活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就好。有的人像WIFI热点,即使远了,但是只要你没改密码,再相见的时候也会自动连上,只是改不改密码,也是人家的事了 人生,要么没心每肺扮傻到底,别让自己活成了那种,懂得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的人。成大事的人,往往做小事也认真, 往往也做不成大事。看别人不顺眼,其实是自已的修养不够。人生在世,顺少逆多,一辈子不容易,千万不要总是跟别人过不 不去。如果是一堆苹果,有好有坏,你就应该先吃好的,把坏的扔掉,如果你先吃坏的,好的也会变坏,你将永远吃不到好的 总爱跟别人比较,看看有谁比自己好,又有谁比不上自己。而其实,为你的烦恼和忧伤垫底的,从来不是别人的不幸和痛苦, 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习自立, 在家庭要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劳动教养了身体,学习教养了心灵我们的事业就是学习再学习,努力积累 了知识,社会就会有长足的进步,人类的励志语录未来幸福就在于此。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必须记住我们学习的时间有限的。时间有限,不只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事纷繁 手勤脑勤,就可以成为有学问的人。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所谓天才,实际上是依靠学习。天才不能使人不必工作, 展天才,必须长时间地学习和高度紧张地工作。人越有天才,他面临的任务也就越复杂,越重要。诺夫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 12、要建设,就必须有知识,必须掌握科学。而要有知识,就必须学习,顽强地耐心地学习。向所有的人学习,不论向敌人或 是向敌人学习。学习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 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游手好闲地 手好闲好。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 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
光的本性复习PPT教学课件

③在光的薄膜干涉中,前后表面反射光的路程差由膜的厚度决定.由于 光波波长极短,因此薄膜极薄.增透膜的厚度应是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
2.光的衍射:光离开直线路径而绕到障碍物阴影里的现象.
①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孔或障碍物的尺寸比波长小或相差不多.也可 以成是,与光的波长可以相比.
②双缝干涉图样与单缝衍射图样的区别:干涉条纹是等间距排列的条纹, 衍射图样是不等间距、中间亮纹最亮,而两边条纹逐渐变窄变暗的不均匀条 纹.
3.不同电磁波的特性不同:无线电波易发生干涉和衍射;红外线有显著的 热效应;可见光引起视觉反应;紫外线有显著的化学效应和荧光屏效应;X 射线的穿透本领很大;射线的穿透本领最强.
【说明】光子能量和光强是两个概念,要注意区分,光子能量是指一个 光子具有的能量,在数值上光子的能量E=hν光强是指在垂直光的传播方向 上,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获得所有光子能量的总和,它应当是由单位时 间内的光子数与光子能量共同决定.光子能量大并不意味着光强大,同样光 强大也不等于每个光子的能量大.
二、双缝干涉及衍射
1.光的干涉:两列相干光波相叠加,某些区域的光被加强,某些区域 的光被减弱,且加强区与减弱区互相间隔的现象叫光的干涉现象.
①产生干涉现象的条件之一是两列光必须是频率相同的相干光源.
②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两列光波到达某点的路程差(亦称光程差)为波 长的整数倍时,该处出现亮纹;光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该处出 现暗纹,且条纹间距与光的波长有关,波长越长,则条纹间距越大.所 以白光的干涉条纹是彩色的.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白光做光的干涉实验时,偏离中央明条纹较 远的是紫光 B.用白光做光的干涉实验时,偏离中央明条纹较 远的是红光 C.涂有增透膜的照相机镜头,增强了对紫光的透 射程度 D.从竖立肥皂膜上看到的彩色条纹是从膜的两表 面反射光干涉 的结果
2.光的衍射:光离开直线路径而绕到障碍物阴影里的现象.
①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孔或障碍物的尺寸比波长小或相差不多.也可 以成是,与光的波长可以相比.
②双缝干涉图样与单缝衍射图样的区别:干涉条纹是等间距排列的条纹, 衍射图样是不等间距、中间亮纹最亮,而两边条纹逐渐变窄变暗的不均匀条 纹.
3.不同电磁波的特性不同:无线电波易发生干涉和衍射;红外线有显著的 热效应;可见光引起视觉反应;紫外线有显著的化学效应和荧光屏效应;X 射线的穿透本领很大;射线的穿透本领最强.
【说明】光子能量和光强是两个概念,要注意区分,光子能量是指一个 光子具有的能量,在数值上光子的能量E=hν光强是指在垂直光的传播方向 上,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获得所有光子能量的总和,它应当是由单位时 间内的光子数与光子能量共同决定.光子能量大并不意味着光强大,同样光 强大也不等于每个光子的能量大.
二、双缝干涉及衍射
1.光的干涉:两列相干光波相叠加,某些区域的光被加强,某些区域 的光被减弱,且加强区与减弱区互相间隔的现象叫光的干涉现象.
①产生干涉现象的条件之一是两列光必须是频率相同的相干光源.
②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两列光波到达某点的路程差(亦称光程差)为波 长的整数倍时,该处出现亮纹;光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该处出 现暗纹,且条纹间距与光的波长有关,波长越长,则条纹间距越大.所 以白光的干涉条纹是彩色的.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白光做光的干涉实验时,偏离中央明条纹较 远的是紫光 B.用白光做光的干涉实验时,偏离中央明条纹较 远的是红光 C.涂有增透膜的照相机镜头,增强了对紫光的透 射程度 D.从竖立肥皂膜上看到的彩色条纹是从膜的两表 面反射光干涉 的结果
光的本性(上课使用)PPT课件

.
屏幕
8
基本知识点
3、干涉图样的特点:
(1)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 (2)亮纹间等距、暗纹间等距 (3)两缝S1、S2中垂线与屏幕相交位置是亮条 纹---中央亮纹
提出问题:(1)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图象?
(2)怎样用波动理论进行解释?
.
9
基本知识点
4、光的干涉图样的成因
双缝干涉中屏上出 现明暗条纹的位置和宽 度与两缝间距离、缝到 屏的距离以及光波的波 长有关。且相邻两明条 纹和相邻两暗条纹之间 的距离是相等的。
列光波,这两列波即是频率相同的相干光波,由于薄
膜的厚度不同,这两列光波的路程差不同。当路程差
为光波波长的整数倍时,则为波峰与波峰相遇,波谷
与波谷相遇,使光波的振动加强,形成亮条纹;当光
波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则波峰与波谷相遇,
光波的振动减弱,形成暗条纹。
如果用白光照射上述肥皂液薄膜,薄膜就出现各
当薄膜的两个表面上反射光的路程差等于半个波长时,反射回
来的光抵消。从而增强了透射光的强度。显然增透膜的厚度应
该等于光在该介质中波长的1/4。由能量守恒可知,入射光总
强度=反射光总强度+透射光总强度。在膜的厚度等于光波长的
1/4时,光恰好实现波峰与波谷相叠加,实现干涉相消,使其
合振幅接近于零,即反射光的总强度接近于零,从总效果上看,
第十一章
光的本性
.
1
高考考点
1知道人类对光的本质的认识过程. 2知道光的双缝干涉现象和薄膜干涉现象; 知道光的衍射现象;知道光是一种波. 3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和光子说的基本 内容;知道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初步概念
.
2
光本性学说的发展简史
《认识光》PPT-完美版

《认识光》PPT-完美版
《认识光》PPT-完美版
•
1、谈谈心目中的鲁迅
•
(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被鲁迅 先生的 才学和 人格魅 力所折 服,这 节课我 们就来 谈谈自 己心目 中的鲁 迅。
•
(2)提出要求:可以就课文来谈,可 以结合 课外学 习的收 获来谈 ;可以 讲同鲁 迅有关 的人和 事,也 可以说 说读鲁 迅作品 的体会 。
《认识光》PPT-完美版 《认识光》PPT-完美版
《认识光》PPT-完美版
人造光源是随着人类的文明、科学 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制造出来的光源, 按出现的先后有:火把、油灯、蜡
烛、电灯等
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天然光源:太阳、闪电、萤火虫、水母 人造光源:点燃的蜡烛、发光的电灯、 激光束等。
《认识光》PPT-完美版
《认识光》PPT-完美版
《认识光》PPT-完美版 《认识光》PPT-完美版
《认识光》PPT-完美版 《认识光》PPT-完美版
《认识光》PPT-完美版 《认识光》PPT-完美版
《认识光》PPT-完美版 《认识光》PPT-完美版
《认识光》PPT-完美版 《认识光》PPT-完美版
《认识光》PPT-完美版 《认识光》PPT-完美版
《认识光》PPT-完美版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闪电是光源。
(√ )
2、萤火虫不是光源。 ( × )
3、蜡烛不是光源。 ( √ )
4、月亮是光源。
( ×)
5、镜子不是光源。 ( √ )
《认识光》PPT-完美版
《认识光》PPT-完美版
注意:有些物体,比如月亮、镜 子,本身并不发光,而是反射太 阳光才被人看见的,所以月亮不 是光源。而人造光源一定要是正 在发光的物体。
《认识光》PPT-完美版
•
1、谈谈心目中的鲁迅
•
(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被鲁迅 先生的 才学和 人格魅 力所折 服,这 节课我 们就来 谈谈自 己心目 中的鲁 迅。
•
(2)提出要求:可以就课文来谈,可 以结合 课外学 习的收 获来谈 ;可以 讲同鲁 迅有关 的人和 事,也 可以说 说读鲁 迅作品 的体会 。
《认识光》PPT-完美版 《认识光》PPT-完美版
《认识光》PPT-完美版
人造光源是随着人类的文明、科学 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制造出来的光源, 按出现的先后有:火把、油灯、蜡
烛、电灯等
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天然光源:太阳、闪电、萤火虫、水母 人造光源:点燃的蜡烛、发光的电灯、 激光束等。
《认识光》PPT-完美版
《认识光》PPT-完美版
《认识光》PPT-完美版 《认识光》PPT-完美版
《认识光》PPT-完美版 《认识光》PPT-完美版
《认识光》PPT-完美版 《认识光》PPT-完美版
《认识光》PPT-完美版 《认识光》PPT-完美版
《认识光》PPT-完美版 《认识光》PPT-完美版
《认识光》PPT-完美版 《认识光》PPT-完美版
《认识光》PPT-完美版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闪电是光源。
(√ )
2、萤火虫不是光源。 ( × )
3、蜡烛不是光源。 ( √ )
4、月亮是光源。
( ×)
5、镜子不是光源。 ( √ )
《认识光》PPT-完美版
《认识光》PPT-完美版
注意:有些物体,比如月亮、镜 子,本身并不发光,而是反射太 阳光才被人看见的,所以月亮不 是光源。而人造光源一定要是正 在发光的物体。
第三课时光的本性优秀课件

(2)薄膜干涉及其图样特点 ①薄膜干涉:利用薄膜(如肥皂膜)上下两表面的反射光波相遇
而形成的干涉. ②图样特点:同一条亮(或暗)条纹对应薄膜厚度相等,单色光
在肥皂膜上(上薄下厚)形成水平状的明暗相间的条纹,白光 入射时形成彩色条纹.
活学活用
1.如图所示,在一块平板玻璃上放置一平凸薄透镜,在两者之 间形成厚度不均匀的空气膜,让一束单一波长的光垂直入 射到该装置上,结果在上方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同心内疏外 密的圆环状干涉条纹,称为牛顿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答案:B
四、 光的偏振 知识讲解 1.光的偏振 (1)偏振:横波只沿某一特定的方向振动,称为波的偏振. (2)偏振光:在垂直于光波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只沿某一个特定
方向上振动的光.
2.对光的偏振现象的理解 (1)偏振光的产生方式 ①自然光通过起偏器:通过两个共轴的偏振片观察自然光,第
一个偏振片的作用是把自然光变成偏振光叫起偏器.第二 个偏振片的作用是检验光是否为偏振光,叫检偏器. ②自然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如果光入射的方向合适, 使反射光和折射光之间的夹角恰好是90°时,反射光和折 射光都是偏振光,且偏振方向相互垂直.
A.干涉现象是由于凸透镜下表面反射光和玻璃上表面反射光 叠加形成的
B.干涉现象是由于凸透镜上表面反射光和玻璃上表面反射光 叠加形成的
C.干涉条纹不等间距是因为空气膜厚度不是均匀变化的 D.干涉条纹不等间距是因为空气膜厚度是均匀变化的
解析:薄膜干涉中的“薄膜”指的是两个玻璃面之间所夹的 空气膜,故选项A是正确的,B是错误的,两列波的路程差满 足一定的条件:如两列波的路程差是半波长的偶数倍,形成 明条纹;如两列波的路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形成暗条纹, 明暗条纹间的距离由薄膜的厚度决定,膜厚度不是均匀变 化的,则干涉条纹不等距,故选项C是正确的.
《光的本性》课件

自然光是光波电矢量和磁矢量在垂直 于传播方向平面内呈均匀分布的光, 而偏振光是光波电矢量或磁矢量在某 一特定方向上保持一致的光。
偏振现象的发现
托马斯·杨通过对光的干涉实验发现了 光的偏振现象,并提出了光的波动理 论。
偏振光的应用
光学仪器
01
偏振光在光学仪器中有广泛应用,如偏振眼镜、偏振滤镜等,
可以提高视觉清晰度和色彩饱和度。
总结词
光谱分析实验
详细描述
光谱分析实验是研究物质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的重要手段。通过光谱分析实验, 可以了解物质对光的吸收特性和发射特性,进一步研究物质的光学性质和结构特 性。
光传播与吸收的实验验证
总结词:散射实验
详细描述:散射实验可以用来研究散射现象和散射规律。通过散射实验,可以了 解散射的程度和规律,进一步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光学特性。
光的传播与吸收
05
光的传播速度
总结词
光速是恒定的
详细描述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299,792,458米,在 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会因介质的折射率而有所不同。
总结词
光速与参考系无关
详细描述
光速是绝对的,不受观察者参考系的影响,无论观察者 以何种速度运动,都不影响光速。
总结词
光速的测量方法
详细描述
光速的测量方法主要有干涉仪法和光频梳技术等,这些 方法可以精确测量光速,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数据。
光的吸收与散射
总结词:光的吸收 总结词:光的散射 总结词:散射的应用
详细描述: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因为介质的特性而被 吸收。不同波长的光被吸收的程度不同,这决定了物质 的吸收光谱。
详细描述:光在介质中传播时,除了被吸收外,还会因 为介质中微小颗粒或分子的影响而发生散射。散射的程 度与波长有关,短波长的光更容易被散射。
偏振现象的发现
托马斯·杨通过对光的干涉实验发现了 光的偏振现象,并提出了光的波动理 论。
偏振光的应用
光学仪器
01
偏振光在光学仪器中有广泛应用,如偏振眼镜、偏振滤镜等,
可以提高视觉清晰度和色彩饱和度。
总结词
光谱分析实验
详细描述
光谱分析实验是研究物质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的重要手段。通过光谱分析实验, 可以了解物质对光的吸收特性和发射特性,进一步研究物质的光学性质和结构特 性。
光传播与吸收的实验验证
总结词:散射实验
详细描述:散射实验可以用来研究散射现象和散射规律。通过散射实验,可以了 解散射的程度和规律,进一步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光学特性。
光的传播与吸收
05
光的传播速度
总结词
光速是恒定的
详细描述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299,792,458米,在 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会因介质的折射率而有所不同。
总结词
光速与参考系无关
详细描述
光速是绝对的,不受观察者参考系的影响,无论观察者 以何种速度运动,都不影响光速。
总结词
光速的测量方法
详细描述
光速的测量方法主要有干涉仪法和光频梳技术等,这些 方法可以精确测量光速,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数据。
光的吸收与散射
总结词:光的吸收 总结词:光的散射 总结词:散射的应用
详细描述: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因为介质的特性而被 吸收。不同波长的光被吸收的程度不同,这决定了物质 的吸收光谱。
详细描述:光在介质中传播时,除了被吸收外,还会因 为介质中微小颗粒或分子的影响而发生散射。散射的程 度与波长有关,短波长的光更容易被散射。
小学科学认识光PPTppt课件

精选课件
1
精选课件
2
精选课件
3
精选课件
4
精选课件
5
精选课件
6
精选课件
7
精选课件
8
精选课件
9
精选课件
10
哪些物体能发光? 光是怎样传播的? 哪些地方需要光?
精选课件
11
精选课件
12
发光的物体叫做( 光源 )
注意:有些物体,比如月亮、镜子,本 身并不发光,而是反射太阳光才被人看 见的,所以月亮不是光源。而光源一定 要是能发光的物体。
精选课件
22
我的发现
光是沿 直线 传播的。
精选课件
23
光是沿 直线 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精选课件
24
如果光会拐弯,那会出现什么奇迹呢?
精选课件
25
说一说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
精选课件
26
小资料: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便有一个光不能到达的黑暗区域,这就是 影子.如果光不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将会有一部分光绕过物体到达物体背后,就不会 有影子了.因此,影子的形成也能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不要用激光灯照眼睛。 3、蜡烛点燃后固定好,用完后及时熄灭。 4、用纸筒观察烛光时,不要离火焰太近。 5、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精选课件
19
实验方案
精选课件
20
分组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材料: (1)带孔木板、蜡烛、火柴。 (2)水槽、激光灯。 (3)纸、蜡烛。
实验目的:研究光的传播路线。
精选课件
21
精选课件
13
自然光源
人精造选课件光源
生物光源 14
1
精选课件
2
精选课件
3
精选课件
4
精选课件
5
精选课件
6
精选课件
7
精选课件
8
精选课件
9
精选课件
10
哪些物体能发光? 光是怎样传播的? 哪些地方需要光?
精选课件
11
精选课件
12
发光的物体叫做( 光源 )
注意:有些物体,比如月亮、镜子,本 身并不发光,而是反射太阳光才被人看 见的,所以月亮不是光源。而光源一定 要是能发光的物体。
精选课件
22
我的发现
光是沿 直线 传播的。
精选课件
23
光是沿 直线 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精选课件
24
如果光会拐弯,那会出现什么奇迹呢?
精选课件
25
说一说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
精选课件
26
小资料: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便有一个光不能到达的黑暗区域,这就是 影子.如果光不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将会有一部分光绕过物体到达物体背后,就不会 有影子了.因此,影子的形成也能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不要用激光灯照眼睛。 3、蜡烛点燃后固定好,用完后及时熄灭。 4、用纸筒观察烛光时,不要离火焰太近。 5、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精选课件
19
实验方案
精选课件
20
分组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材料: (1)带孔木板、蜡烛、火柴。 (2)水槽、激光灯。 (3)纸、蜡烛。
实验目的:研究光的传播路线。
精选课件
21
精选课件
13
自然光源
人精造选课件光源
生物光源 14
人类对光和光的本性的认识教学课件

❖ 1845年, 法拉第(英国人, 1791—1867)发现 了偏振光的振动面在强磁场中旋转的现象, 从 而揭示了光和电磁的内在联系。1856年韦伯 (德国人, 1804-1891)和柯尔劳斯(德国人, 1809—1858), 发现电荷的电磁单位和静电单 位的比值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波动光学时期
光电效应
❖ 当光照在某些金属上会逸出电子, 这就是光 电效应。
❖ 爱因斯坦(生于德国, 1879-1955)于1905 年, 提出了对以上现象的一个解释。
❖ 被康普顿(美国人, 1892-1962)效应所证 实。
❖ 1924年德布罗意(法国人, 1892一)创立了 物质波学说, 他大胆地设想每一物质的粒子的 运动都和一定的波动相联系
折射定律的建立
❖ 有两个创始人, 一个是荷兰数学家斯涅耳(荷兰人, 1591-1626), 斯涅耳于 1621年, 从实际测量中抽 象出这一定律, 这一定律的表述是在斯涅耳去世后, 于1626年在他的遣稿中找到的。
❖ 另一个是苗卡儿(法国人, 1596—1650), 笛卡儿 虽然倾向于光的波动说, 但在解释光的折射时, 又把 光看作由无数小球组成。因此, 他是从光的微粒观 念中推导出折射定律的。在1637年出版的《折光学》 一书中, 他第一个正式公布具有现代形式的折射定 律, 把余割之比换成了正弦之比。
二、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
❖ 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 追溯其历史, 可以看出, 它是由初浅到深入, 由片面 到全面, 从实验到理论, 由现象到本质 逐步发展起来的, 最后建立起光的本性 的理论。但是从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 关于光的本性的理论并没有穷尽, 还待 于进一步的探讨。
1.惠更斯和牛顿之争
❖ 早在十七世纪就开始了对光的本性的问题的讨 论, 当时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是以笛卡儿、 胡克、惠更斯为代表的波动说, 另一种是以牛顿 为代表的微粒说。
波动光学时期
光电效应
❖ 当光照在某些金属上会逸出电子, 这就是光 电效应。
❖ 爱因斯坦(生于德国, 1879-1955)于1905 年, 提出了对以上现象的一个解释。
❖ 被康普顿(美国人, 1892-1962)效应所证 实。
❖ 1924年德布罗意(法国人, 1892一)创立了 物质波学说, 他大胆地设想每一物质的粒子的 运动都和一定的波动相联系
折射定律的建立
❖ 有两个创始人, 一个是荷兰数学家斯涅耳(荷兰人, 1591-1626), 斯涅耳于 1621年, 从实际测量中抽 象出这一定律, 这一定律的表述是在斯涅耳去世后, 于1626年在他的遣稿中找到的。
❖ 另一个是苗卡儿(法国人, 1596—1650), 笛卡儿 虽然倾向于光的波动说, 但在解释光的折射时, 又把 光看作由无数小球组成。因此, 他是从光的微粒观 念中推导出折射定律的。在1637年出版的《折光学》 一书中, 他第一个正式公布具有现代形式的折射定 律, 把余割之比换成了正弦之比。
二、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
❖ 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 追溯其历史, 可以看出, 它是由初浅到深入, 由片面 到全面, 从实验到理论, 由现象到本质 逐步发展起来的, 最后建立起光的本性 的理论。但是从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 关于光的本性的理论并没有穷尽, 还待 于进一步的探讨。
1.惠更斯和牛顿之争
❖ 早在十七世纪就开始了对光的本性的问题的讨 论, 当时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是以笛卡儿、 胡克、惠更斯为代表的波动说, 另一种是以牛顿 为代表的微粒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萌芽时期
• 1299年,阿玛蒂(十三世纪)发明了眼镜。因 此到15世纪和16世纪纪,凹面镜,凸面镜,眼 镜,透镜等光学元件已相继出现。
• 我国宋代的沈括(1031—1095)在《梦溪笔谈》 中,记载了极为丰富的几何光学知识。
• 我国元代的自然科学家赵友钦(1279—1368) 著有《革象新书》,书中记有“小罅光景”的大 型光学实验,其中讨论了物体表面照度与光源发 光强度以及距离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人类对光和光的本性的认识
• 光学和几何学、天文学、力学一样,是一门有悠 久历史的学科,也是当前科学领域中最活跃的前 沿阵地之一。
• 光学的发展史,大体可分为五个时期 。 • 1.萌芽时期 。 2.几何光学时期 。 3.波
动光学时期 。4.量子光学时期 。 5.现代光学 时期 。
萌芽时期
• 从我国春秋战国的墨翟(公元前468-376)开 始直到以后的二千年之间,可谓光学的萌芽时期。 它是光学发展史上缓慢前进的年代。在这一时期 中,一方面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进 行了实验和观察;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和生活的 需要,发明了透镜、凹面镜,并应用于实际。
折射定律的建立
• 有两个创始人,一个是荷兰数学家斯涅耳(荷兰人, 1591-1626),斯涅耳于 1621年,从实际测量中抽 象出这一定律,这一定律的表述是在斯涅耳去世后, 于1626年在他的遣稿中找到的。
• 另一个是苗卡儿(法国人,1596—1650),笛卡儿 虽然倾向于光的波动说,但在解释光的折射时,又 把光看作由无数小球组成。因此,他是从光的微粒 观念中推导出折射定律的。在1637年出版的《折光 学》一书中,他第一个正式公布具有现代形式的折 射定律,把余割之比换成了正弦之比。
几何光学时期
• 从时间上来看,大约包括十七、十八两个世纪, 这是光学的转折时期。在这期间建立了光的反射 定律和折射定律,为几何光学奠定了基础。同时 为了扩大人眼的观察能力,出现了一些光学仪器。
• 如李普塞(荷兰人,1587-1619)所制作的第 一架望远镜的诞生、促进了天文学和航海事业的 发展,延森(1588—1632)和冯特纳(1580- 1656)最早制作了复合显微镜,为生物学的研 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几何光学时期
• 费马(法国人,1601一1665)在1657年,首先指 出光在介质中传播时,所走路程取极值的原理, 并根据这个原理,推导出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 律。
• 到十七世纪中叶,已经建立了光的反射和折射定 线传播作为基础的,但在实 际观察中也存在违背这一原则的现象。如格里马 (意大利人,1618—1663)等人首先观察到衍射 现象。
萌芽时期
• 公元二世纪,托勒密(希腊人,公元70-147) 研究了折射现象,写了《光学》一书,书中记 载光由空气进入水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得出 一系列数据。他认为折射角和入射角成正比。
• 阿尔一哈金(阿拉伯人,公元 965-1038)首 先发明了凸透镜,并对它进行了实验研究,所 得的结果接近于近代关于凸透镜的理论。
几何光学时期
• 1609年,伽里略(意大利人, 1564—1642)制 造了用凸透镜做物镜,用凹透镜做目镜的伽里 略望远镜。他的不朽的功勋之一是第一个把望 远镜指向天空,当时的目的是为了证实哥白尼 (波兰人。 1473—1543)的日心说。
• 开普勒(德国人,1571—1630)汇集前人的光 学知识,于1611年发表了《屈光学》一书。书 中记载:他研究了折射现象,断定托勒密关于 折射定现的结论并不正确,
萌芽时期
• 最早且有据可查的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墨翟 及其弟子的工作。
• 欧几里德(古希腊,公元前330—275)也提出 了光的直线传播性,他在《光学》一书中写道: “我们假想光是以直线进行的,在线与线间还 留出一些空隙来,光线自物体到人眼成为一个 锥体,锥顶在人眼,锥底在物体,只有被光线 碰上的东西才给我们看见,没有碰上的东西就 看不见了”。
亚里士多德(希腊,公元前384一322)
• 认为白色阳光通过美丽的古老大教 堂的彩色玻璃窗之后变得五颜六色, 好象白衣服放入不同染料的溶液中 被染了色一样,是光把透明介质物 体的可见性变成了现实。认为颜色 是人们主观的感觉,一切颜色都是 光明与黑暗,白与黑按光的比例混 合的结果。
几何光学时期
• 不同颜色的光线具有不同的折射本领, 被牛顿用来解释虹的成因。
几何光学时期
• 胡克(英国人,1635-1703)也观察到了衍射 现象,并和玻义耳(英国人, 1627—1691)独 立地研究了薄膜所产生的彩色干涉条纹。以上 这些都是波动光学的萌芽。
• 到了十七世纪后半叶,牛顿(英国人,1643- 1727)和惠更斯( 荷兰人, 1629一1695)等对 光的研究,才真正把光学引上了发展的道路。
牛顿光学上的伟大贡献
• 在1704年出版的《光学---论光的反射、 折射、弯曲和颜色》一书中,书中描 述了他所做过的实验和所得出的结论。
• 首先,他为了改善望远镜头而磨制三 棱镜,从而发现了色散现象。证明了 白光是由各种色光复合而成的 。
几何光学时期
• 牛顿的另一个实验是这样进行的,他用一块长纸板, 一半涂成鲜红色,另一半涂成兰色,把它放在窗户边, 通过一块玻璃棱镜来观察它。他发现:“如果把棱镜 的折射棱角朝上,使纸板由于折射看起来好象是被抬 高了。那么折射的结果使兰色半边比红色半边升得更 高。但是当棱镜的棱角朝下,使纸板由于折射看起来 好象是被放低了,兰的半边就比红的半边降得更低 了。”根据以上实验,牛顿断定兰光折射得比红光更 厉害些,并得出透镜聚光时,兰光和红光一定是聚集 在离透镜不同的距离上。
• 牛顿根据实验结果,也提出了错误的看 法,他断定透镜成象存在根本的缺点, 即不能形成清晰的物象。
• 但是必须指出,牛顿的前提是错误的, 他的错误在于他认为不同的透明物质是 从相同的方式折射不同颜色的光线的。
几何光学时期
• 牛顿在光学中另一项精彩的发现是牛顿 环。
• 牛顿环是光具有波动性的最好证明之一, 也说明了光的周期性。但是,因为牛顿 在关于光的本性的讨论中倾向于微粒说, 所以他不可能对光的以上性质加以进一 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