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价值的辩证分析
中国古代阴阳与五行说的合流_管子_阴阳五行思想新探_白奚

中国古代阴阳与五行说的合流——《管子》阴阳五行思想新探白 奚阴阳与五行两大学说的合流形成了中国传统思维的框架。
本文提出并论证了阴阳与五行两大学说合流于《管子》的观点。
作者认为《管子》中的《幼官》、《四时》、《五行》、《轻重己》一组文章是较成熟的阴阳五行家作品,它们各自配成了不同的阴阳五行图式,标志着阴阳与五行合流的实现。
这一合流并不是一举完成的,在《管子》的其他篇章中,可以考见阴阳与五行由分离到并行再到试探着逐步结合的具体历程,反映了阴阳五行合流的不同阶段。
本文还分析了阴阳五行合流于《管子》的政治背景,《管子》一书的创作年代、作者和创作动机等。
作者白奚,1953年生,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管子》书中有两组文章最具独创性,一组是以精气理论著称的《心术》上下、《内业》、《白心》四篇,另一组以《幼官》①、《四时》、《五行》、《轻重己》四篇为代表,其中有丰富的阴阳五行思想。
学术界对《心术》等四篇的研究历来比较重视,而对《幼官》等四篇的研究相比之下却显得较为冷落,不仅专门的论文寥寥无几,即便涉及于此的亦不多见。
本文认为,《幼官》等篇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相当重要,作为中国传统思维框架的阴阳五行模式就是在这几篇中定型的。
一、《管子》中阴阳五行思想的发展轨迹阴阳与五行本属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它们在彼此独立的状态下,各自经过了长期的发展过程,最终才走到了一起②。
阴阳与五行的合流是由《管子》实现的。
《管子》书另有文字同于《幼官》的《幼官图》一篇,本文将其与《幼官》视为一篇处理。
①②参看庞朴《稂莠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和《一分为三》(海天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阴阳与五行说的合流阴阳观念在春秋时期还只是在自然观的范围内被使用,到了战国时代才被引入社会领域。
在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中,阴阳学说有了重要的进展,提出了以“敬授民时”和“阴阳刑德”为基本内容的四时教令思想。
但值得我们重视的是,《黄帝四经》中却没有出现五行思想。
怎样认识阴阳五行学说

怎样认识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体系,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哲学、农业等领域。
阴阳五行学说是指太极图中的阴阳和五行(金、木、水、火、土)。
这里我们讨论一下阴阳五行学说的认识
方法。
首先是阴阳的认识。
阴阳是一种哲学概念,它代表对立面的统一,它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需要通过对自然界中存在的事物做一个比较细致的观察来理解和认识。
我们可以从自然界中的白天黑夜、春夏秋冬、男女、寒热等方面入手,把他们作为阴阳的表象来进行思考,从而逐渐领悟阴阳的本质。
其次是五行的认识。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它们分别表示金属、木材、水、火和土壤五大类事物。
五行是中医理论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五行的理解,我们可以对人体的疾病、中药的属性和作用进行更加深入的认识。
要认识五行,首先需要了解五行的基本含义和特点,然后再从自然界中的现象和人体的生理特征入手观察和探讨,逐渐领悟五行的本质和作用。
最后是阴阳五行的相互关系。
五行学说中,阴阳、五行两种概念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和相互作用。
阴阳表达了事物的两个极端,而五行是具体的事物分类方式,它们可以互相转化和相生相克。
阴阳五行的认识需要通过深入的阅读、思考和实践来逐渐领悟,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修炼和体悟。
总之,了解阴阳五行学说需要通过对自然界和人体进行仔细观察和探索,并从中领悟其中的哲学和科学原理。
只有深入理解和认识了阴阳五行学说,才能更好地应用其理论来指导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提高我们的生命素质和健康水平。
中医理论解析阴阳五行的重要性

中医理论解析阴阳五行的重要性中医理论对于人们的健康和治疗疾病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阴阳和五行是中医理论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它们构成了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体系。
本文将从解析阴阳和五行的含义、相互关系以及其在中医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阴阳和五行的含义1. 阴阳:阴阳是古代中国哲学中最基本的二元对立概念。
阴阳代表了宇宙万物的对立统一,包括天地、日月、阴阳等。
阴阳理论认为,阴阳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热与冷、动与静、内与外等,阴阳的协调平衡有助于维持人体的健康。
2. 五行: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元素,分别代表了宇宙万物的不同属性和变化规律。
五行理论认为,宇宙万物都由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构成,五行相互作用影响着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二、阴阳和五行的相互关系1. 阴阳与五行的关系:在中医理论中,阴阳和五行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阴阳和五行不仅自身具备对立统一的关系,而且阴阳与五行之间也相互转化、相互影响。
阴阳和五行共同构成了中医理论的基本框架,对于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调养方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2. 阴阳和五行在人体中的表现: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内部也存在着阴阳和五行的相互关系。
阴阳在人体中分布不均,阴阳失衡会导致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五行在人体中也有相应的表现,如五脏对应五行、五行与五脏的疾病关系等。
通过阴阳和五行的分析,中医可以判断人体内部的健康状况和疾病原因,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法。
三、阴阳和五行在中医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性1. 指导治疗方法: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和五行概念为中医提供了治疗疾病的重要依据。
中医医生通过分析患者的阴阳平衡和五行变化,可以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草药、推拿等。
通过调节阴阳和五行的平衡,可以促进人体自身的康复和治愈。
2. 个体化诊疗:每个人的阴阳和五行都存在差异,中医理论可以帮助医生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诊疗。
通过分析患者的体质类型和五行属性,可以制定相应的调养方案和预防措施。
简评中国古代阴阳五行思维模式的双重价值

第34卷 第4期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7月 V o l .34 N o .4 JOURNAL OF ZHENGZHOU UN IVERSIT Y Ju ly 2001 收稿日期:2001-03-19作者简介:关煜平(1964-),女,河南郑州人,郑州大学外事办公室讲师。
简评中国古代阴阳五行思维模式的双重价值关煜平(郑州大学外事办公室,河南郑州450052) 摘 要: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辩证思维有机论自然观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把世界看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整体,认为万事万物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并用对立统一观点来看待事物间的矛盾运动。
它所表现的基本思想是可贵的,但由于古人的滥用,这个学说在许多领域中阻碍了中国传统科学的进步。
不过它所蕴含的一些基本观念对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是有益的,对当代科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有机论;辩证思维;自然观中图分类号:B 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8204(2001)0420035204 在中国古代众多哲学流派中,阴阳五行学说最为引人注目。
它是李约瑟所谓的中国古代辩证思维有机论自然观的重要表现形式。
它所蕴含的一些思想是可贵的,但在某些方面又阻碍了传统科学的进步。
对此,需要我们用辩证眼光做些分析。
1 阴阳学说认为构成万事万物的要素中有两种对立的本原,它们可以分别名之为阴阳,阴阳双方的矛盾运动构成事物的发展变化。
而五行学说则认为世上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的。
这五种元素相生相克,以土为主,分别与其它四种元素“和”成万物。
它们之间的平衡一旦打破,就会在自然界和人类中产生变异和灾难。
阴阳学说在我国起源很早。
盘古开天地的神话就包含了原始的阴阳学说的思想,西周末伯阳父以阴阳说解释地震,标志着阴阳学说的正式形成。
五行说的形成还要更早一些。
原始的五行思想产生于古人治水斗争的壮丽实践[1],后来到了西周末年,周太史史伯(有人考证史伯和伯阳父或为一人)在解释“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1]的原因时,提出了“同则不继”、“和实生物”的观点,对五行生物的原则做了论述。
中医对阴阳五行的认识

中医对阴阳五行的认识
中国的中医治疗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社会认可,在治疗
许多疾病时都有相当可靠的效果。
中医重视的概念中,阴阳五行被认
为是一种基础概念。
这篇文章将从阴阳,五行两个方面来分步骤讲述
中医对阴阳五行的认识。
阴阳
1. 概念
中医阴阳的概念是从古代哲学理论上引入的,指的是一切真实世
界的两个相对和对立物。
阴指的是黑暗、沉寂、内向、阴凉和消极等
特性;阳则指向阳光、活跃、外向、阳光和积极等特性。
2. 应用
中医阴阳认为身体的任何状况都有其内在的阴阳互动。
例如,如
果体内某个器官的阳气不足,则医生可以通过使用增强阳气的草药来
治疗病人。
在中医治疗中,平衡体内的阴阳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五行
1. 概念
中医中的五行理论是指的水、火、木、金和土五个元素,这些元
素在世界自然环境中非常重要。
2. 应用
中医的五行理论涉及各种身体的方面和疾病的诊断。
例如,水对
应肾脏和膀胱,火对应心脏和小肠,木对应肝和胆,金对应肺和大肠,土对应脾、胃以及胰腺。
通过观察和分析皮肤、舌头、眼睛和腹部的
病症,医生可以确定哪个元素受累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阴阳五行理论的应用还体现在许多中医外科手术上,如针灸和中
药疗法等等。
总的来说,阴阳五行是中医学术体系的重要基础,影响
中医学派系的发展和实践。
阴阳五行理论不仅在中医体系中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也在其他领域如哲学、文化、农业和科学研究等方面被
广泛应用。
中国科学常识 阴阳五行的科学依据和现实意义

让我们掏空沉重的袋子,将里面所有的知识和思考都倒出来。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主题是“我国科学常识-阴阳五行的科学依据和现实意义”。
1. 阴阳五行的概念在古代我国哲学和自然观念当中,阴阳五行是一种很重要的概念。
阴阳代表了一切事物的相互关系,五行则代表了自然界万物的基本属性。
这一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风水、建筑学等领域,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科学依据分析现代科学在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对阴阳五行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思考。
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人们发现了很多阴阳五行理论所蕴含的科学规律。
阴阳对立统一的思想与物理学中的波粒二象性有着相似之处,五行理论中的金木水火土与化学元素的性质也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
3. 现实意义分析阴阳五行理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奉为重要的理念之一,并且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阴阳五行的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调节自己的生活节奏,保持身心的平衡。
在医学和养生方面,也可以根据阴阳五行的理论来调理身体,预防和治疗疾病。
4.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阴阳五行理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智慧。
现代科学也证实了阴阳五行理论中所包含的一些科学规律和现实意义,这让我对这一传统文化的理念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同。
总结回顾通过对阴阳五行的科学依据和现实意义的探讨,我们不仅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还可以在现代生活中加以应用,改善自身的生活品质。
阴阳五行理论不仅是我国人民的智慧结晶,更是对宇宙和自然界的深刻解读,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和学习。
在这篇文章中,我用了“我国科学常识-阴阳五行的科学依据和现实意义”多次提及,希望能够深入探讨这一主题,让您对我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思考。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足之处,还请海涵指正。
阴阳五行理论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它贯穿于古代我国哲学、医学、风水学、建筑学等各个领域,并且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
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结晶,这一不朽的结晶不但不随岁月的流逝、科学的突飞猛进淡出人们的视线,相反她的不曾被人们完全理解的深奥的哲理、随着认识的升华越来越彰显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意识到,她非但不是某些人无情扣上的的朴素认识论,反倒是现代思维哲学的集大成,不由得让我们萌发出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的真正发源地恰恰是我们中国,功于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祖先的感叹!五行及其基本含义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象表达的相生相克关系就简称为五行。
五行的基本含义是指无论是事物内部或不同事物之间,都可归纳成一种“对我有害、对我有利及其我对其有利、我对其有害”的矛盾利害关系的基本模式。
把这个模式中的我抽提出来,并用土的物象来表达,那么对土有害的物象就是木,对土有利的物象就是火,土对其有利的物象就是金,土对其有害的物象就是水。
不难得知,有利或有害其实就是相生相克的同义语。
在现实中与这种矛盾利害关系模式无关的利害关系都是不存在的,所以五行所表达的生克制化模式属于万事万物内部及其不同事物之间矛盾利害关系的基本模式。
据此我们不难理解传统上所谓五行是一种分类方法,或五行就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一类的解读为什么是一种朴素的认识方法的所以然了。
阴阳与五行的关系阴阳属于阴阳五行学说立论的基础。
阴阳与五行属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就是指无论阴的内部或阳的内部包括阴阳之间都具备着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象表达的那种生克利害的基本关系。
换句话来说,即阴阳的内容是通过木火土金水物象反映出来的,五行属于阴阳内容的存在形式。
如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在地球这个视角其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就是天地,天地的空间就是通过东南中西北显示出来的。
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理论中的应用

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理论中的应用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也是中医理论的基础之一。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宇宙和人体中的一切现象都可以归纳为阴阳和五行两个方面。
这一理论在中医理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诊断疾病、治疗疾病以及维护健康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阴阳学说在中医理论中的应用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它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力量构成。
在中医诊断中,医生通过观察病人面色、舌苔、脉象等,判断体内阴阳的平衡状态,从而确定疾病的性质。
如果阴阳失衡,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治疗中,根据疾病的性质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是至关重要的。
治疗阳盛病症可以采用降阳的方法,如清热、泻火、疏风等;治疗阴盛病症可以采用滋阴的方法,如补益、滋养等。
通过调节阴阳平衡,恢复人体的正常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理论中的应用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描述自然界和人体现象的一个理论体系。
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生成。
在中医理论中,五行学说被运用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
根据五行学说,人体的各个部位和脏腑都与五行中的某一类元素相对应。
通过观察病人的五官、舌苔、面色等,可以判断出体内五行的平衡状态,进而诊断疾病。
例如,面色苍白可能与水元素失衡有关,面色红润可能与火元素失衡有关。
在中医治疗中,根据疾病的五行属性,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以木火相克为例,治疗火性疾病可以采用寒凉的方法,如清热、泻火等;治疗寒性疾病可以采用温热的方法,如温补、祛寒等。
通过恢复五行的平衡,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三、阴阳五行学说的应用案例1. 根据观察病人面色、舌苔等判断体内阳盛、阴虚的状态,运用滋阴的方法进行治疗,如服用滋阴的中药、调节饮食结构等。
2. 利用五行相克的原理,通过饮食调控达到治疗效果。
例如,治疗火性疾病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摄入寒凉的食物。
3. 结合阴阳五行学说和针灸理论进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 4卷
第 4期
・
社会科学论坛 ・
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价值的辩证分析
吕桂 芳
( 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山西 阳泉 0 5 0 ) 4 00
摘
分析 。
要 :阴阳五行说展示 了中国古代思维注重整体关联与平衡和谐的辩证思维 的特点, 并用阴阳对立统一观点
来看待事物间的矛盾运动 。阴阳五行说所表现的基本思想是可贵的, 但这个学说也有许多不合理的成分 , 对此要辩证 关键词 : 哲学 ; 阴阳五行 辩证 中图分类号 :2 7 B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0 8 8 8 (0 10 — 0 6 0 10 — 8 12 1 )4 0 3 — 3
3 6
不 能 同阴 阳五行 学 说相 比。阴 阳五 行学 说作 为 一种 影 响 范 围非 常 巨大 的学 说 , 中所 蕴 含 的一 些 合 理 其
思 想பைடு நூலகம்极 其 可贵 的 。
原因 , 并运用 阴阳五行学说把人体组织结构按 五行
予 以归 属 , 明了肌 体 各腑 脏 之 间 的 内在 联 系 和相 说 生相 克 的关 系 ,解 释人 体 的生 理 现 象 和病 理 变 化 , 形 成 统 一 的 医 疗 整 体 观 念 ,产 生 了独 立 于 世 界 的 “ 中医 ” 。直 到 今 天 , 透着 阴 阳五 行 思 想 的 中 医学 渗
概念 。随着发展 , 五行 由具体物质上升为抽象概念。
五行 并 非 言木 火 土金 水 五种 具体 物 质 本身 , 主要 而
是指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 尚书. 在《 洪范》 一书中对
基本元素具有永恒不变的特性。但四根说 的影响决
收 稿 日期 :0 1 0— 2 2 1- 8 1
作者简介 : 吕桂芳( 94 )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17 一 , 硕士。
动力 , 世界本身是 阴阳二气对立统一 的结果 , 以 所 说 它是 中 国古 代 的对立 统一 理论 。尽 管 阴阳五 行学 说 以五为基数对事物归类 , 不能概括万物的具体特 性 。但它 认 为 世 间 的万 事万 物 , 自然 界 与人 类 社 会
的各 种 现象 之 间不 是 孤 立 的 , 互 之 间有 内 在 的联 相 系, 整个 宇 宙 是 一 个 有 机 整 体 , 互 贯 通 , 可 分 相 不 割 。例如 : 它把 一 年 中 的春 夏秋 冬 四季分 别 与五 行 中木火 金 水 相 匹配 ,土行 与 夏 秋之 间时 间 段 匹配 。 人 体 中 的五 脏也 与 五 行 中木 火 金水 土 相 对 应 , 属 肝 木 , 属 火 , 属 金 , 属水 , 心 肺 肾 脾属 土 。 同行 的事 物 ,
到后 来 以天 人 相 应 为 指 导思 想 ,以空 间结 构 的 五
方, 时间结构 的五季 , 人体结构的五脏为基本 问架 , 将 自然 界 的各 种 事 物 , 其 属 性 进 行 归 纳 , 以 五 按 并
行“ 相生 ” “ 克 ” 、相 的关 系来 解 释各 种 事物 和 现 象 发
“ 理念 ” 看作真实的存在一样 , 是概念 的绝 对化 。 都
这样 一来 , 地 滑人 了客观 唯 心主 义 的泥潭 , 必然 为算
命、 F 占 等迷信的东西敞开 了大门。战 国时期 ,阴 “
阳五行 ” 一 步 系 统 化 、 论 化 , 时也 被 绝 对 化 、 进 理 同
神秘 化 。把 五行 周 而复始 , 次相 胜 , 依 作为包 罗 万象 的 宇 宙法 则 ,运 用 于 自然 界 和 人类 社 会 的 各 个 方 面 。古 代人 不仅 习惯 用金 、 、 、 、 木 水 火 土五行 推演 四 季 和 自然 现 象 以及 生命 体 征 ,还用 五行 的 这 种 相 生 、相胜 来 演 绎人 类 社 会 的王 朝更 替 和历 史 兴 衰 ,
2 1 年 1 月 0 1 1
I 西煤 炭 管理十 部学 院学报 L I
J un l f h n i a— nn miit tr olg o ra a x lMiigAd nsr o s l e oS Co — a C e
NO . 2 1 V , 01 Vo. 4 No4 12 .
式 , 以此来 解释 宇宙 间万事 万物 的发展 变化 。 并
学说发展到世界观的高度 , 使其成为 中国古代哲学
思 想 的重要 表现形 式 。
二、 中国古代 阴 阳五行说 价值 的辩 证分 析
自秦汉 以来 , 中 国传 统哲 学 的众 多派 别 和众 在 多理 论 当 中 , 阳五 行 的思 考成 为 中 国人 在 哲 学 上 阴
系 : 生金 , 生 水 , 生 木 , 土 金 水 木生 火 , 生 土 ; 火 土胜
水 , 胜火 , 水 火胜金 , 胜木 , 金 木胜 土 。五行 学说 发展
的概念 , 早在夏商 时代就 已经形成 , 阴阳学 说的正
式 形 成标 志是 西 周末 幽 王 年 间发生 地 震 , 太史 伯 周 阳父 通 过 运 用 阴 阳二 气 的 相互 变 化 来 解 释 地 震 的 产 生 原 因 。从 字 形 上 分 析 , 阳 二 字均 有 “ ” 偏 阴 (
肝火 太 旺 , 因而脾 胃就 会虚 弱 , 不想 吃饭 。阴阳五 行 说 与 唯 物 辩 证 法 关 于 世 界 普 遍 联 系 的原 理 有 很 大 的相 似之 处 。阴 阳五行 理论 在两 、 千年前 就 有 了 , 三
的” 五德 终始 ” , 帝 王更 替 , 代 兴灭 的原 因归 说 将 朝 结为 ” 五德 相 胜 ” ,木 金 火水 土 依 次取 代 的循 环 周 期 之 中。此 外 , 行 学说 还 推延 到 天 干地 支 这 一 记 五 时方 法 中 。如 甲 、 为木 ( 别 为 阳木 与 阴 木 )丙 、 乙 分 , 丁为 火 ( 别 为 阳火 和 阴 火 )戊 、 分 , 己为 土 , 、 为 庚 辛
阴 阳说 侧 重 于 运 用 阴 阳 的对 立 统 一 解 释 事 物 产 生 、 展 及其 变化 , 行 说 侧 重 于 以 五 为 基数 解 发 五 释 事物 的相 生相克 关 系 。阴 阳说和 五行 说发展 到 春 秋 战 国时 期 逐 渐 走 向融 合 ,并 形 成 了 阴 阳 五行 学 派 , 中的集 大 成者 是 齐 国的邹 衍 。他把 阴 阳五行 其
断得 以引申拓展。古人将 自 然界和人体内的各种事 物和现象及其属性分归于阴阳, 甚至将构成宇宙 的 本原之气 , 也分为阴阳二气 。阴阳的概念 由最初特
指 日光 的 向背 , 而变 为一 个 事 物 内部所 具 有 的对 立 统 一 的关 系 的抽 象 概 括 ,上 升 为一 种 哲 学 思 维 方
一
、
阴 阳五行 学说 的形成 以及 含 义
阴 阳是 中 国古代 哲学 的一 对重 要 范 畴 , 是对 自 然 状 态 的一 种描 述 , 世界 的一种 看 法 。它 是古 人 对 在 观 察天 文气 象 、 时节 变化 的基 础 上 萌发 的 。阴 阳
五行的特性进行了经典 的概括。依据这五种具体物 质 形 态 的 自然属 性 , 们之 间有 一 种 相生 相 克 的关 它
产 生 了深远 的影 响 。医学 、 文学 、 天 地理 、 数学 、 丹 炼
金、 水是人们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水与火是古人 日
常 饮食 必 须之 物 , 木二 者 为百 姓 盖屋 架 桥不 可 或 金 缺, 土地 乃 万 物 生 长 的 凭借 , 是 产 生 了“ 于 五材 ” 的
术、 乐、 筑、 音 建 军事 以至 于各 家经 典 都 以 阴 阳五行 学 说为 基础 建立 自己的理论 体 系。古代 希腊虽 然 也 产 生 了 四根说 , 为 万 物 是 由水 、 、 、 按 照 不 认 火 土 气 同 的 比例 构成 , 、 、 、 作 为 构 成 世界 本 原 的 水 火 土 气
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 , 这五种物质相生相克 处在 不 断 的运动 变化 之 中 。尽管 阴 阳五 行学说 带 有
很 强 的 自发 性 、 观性 与 猜 测 性 , 它 能从 物 质 世 直 但 界本 身 出发 去解 释 它 的本 质及 其 变 化 , 除 了神 的 排 作用 , 坚持 了唯 物 主义 的基本 方 向 ,这 对 后 来 古 代
唯物 主义 哲学 有深 远 的影 响 。 第二 , 阳五 行理 论构 筑 了朴素 辩证 法 的框 架 。 阴 阴 阳五 行 说认 为 , 阳是世 间万 事万 物 及 其 内 部构 阴 成 的两个 方 面 , 同时 阴 阳也 是 事 物发 展 变 化 的 根本
绝对化 、 神秘化 , 表现在给阴阳这个概念 , 赋予 了物
生、 发展 、 化 的规 律 。 变
旁 )“ ” 阜” “ 为山 、 , 即“ ,阜” 为岗、 为高地。所谓 阴
阳 , 义 仅指 日光 的 向背 , 阳照不 到 的地 方 为 阴 , 原 太 阳光普 照 的地 方 为 阳。最 初 阴阳概 念并不 是哲 学 意 义 上 的 阴 阳。后 来 随着 古人 生 活实 践 的不 断 加 深 , 观 察 能 力 、 维 能 力 的不 断 发 展 , 阳原 始 概 念 不 思 阴
第一 , 阳五行 理 论 坚持 了朴 素唯 物 主 义 的 方 阴 向 。它认 为 世界 是 物 质 的 , 界 万 事 万 物 由 阴 阳二 世 气 化 生, 认 为 木 、 、 、 、 五种 最基 本 的物 质 并 火 土 金 水
说仍体现出 自己经久不衰的独特魅力 。
阴 阳 五 行 说 展 示 了 中 国古 代 思 维 注 重 整 体 关 联 与平 衡 和谐 、 动 变 化 的辩 证 思 维 的特 点 , 含 运 包 许 多 合理 的积 极 因素 , 阴阳五 行 学 说 也有 很 多 不 但 合 理 的落后 的成 分 , 对此 亦应 仔 细分析 。 第一 , 阳五行 说 被 绝 对化 、 阴 神秘 化 , 滑入 了客 观 唯 心主 义的 泥潭 。阴 阳五行说 在后 来 的发展 中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