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锉削外六角体最佳教学方法探讨
钳工实训教学方法探究

钳工实训教学方法探究钳工是机械制造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工种,钳工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金属材料的切割、钻孔、磨削、打磨、铆接、焊接等。
而钳工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和适应生产需要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对钳工实训教学方法进行探究,以期提高钳工实训教学的效果和水平。
一、钳工实训教学的重要性传统的钳工实训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两个环节。
在理论教学环节,教师通过课堂讲解、教材学习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工具使用、工艺操作流程等内容。
在实际操作环节,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和安排,在实训场地进行相关的操作练习,包括金属切割、钻孔、打磨、焊接等技能的练习。
传统的钳工实训教学方法存在一些问题。
实训场地和设备可能不够完善,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
传统的实训教学方法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对于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较为薄弱,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
传统的实训教学方法缺乏与生产企业的紧密联系,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无法真实地了解和感受生产现场的要求和环境。
三、现代钳工实训教学方法探究针对传统的钳工实训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需要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和水平。
实训场地和设备需要进行更新和改进,以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
在实训设备方面,可以引入一些模拟仿真装置,让学生可以在虚拟的生产环境中进行操作练习,以降低学生操作设备的风险,并保障学生的安全。
可以采用项目化实训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项目,来锻炼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参与项目,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生产现场的要求和环境,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和综合能力。
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将实训教学与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进行结合,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可以真实地感受和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要求,提前适应生产现场的需要。
四、实例分析通过这些改革和探索,该校的钳工实训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应对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到了增强。
六角体的锉削

§4.5
一.
锉削六角体
教材分析与选择
二.
三. 四.
课题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教材分析与选择:
分析:
本课题是钳工生产实习操作课中的一个重 要课题。能否掌握六角体的锉削方法是衡量学 生是否成为一名合格钳工的重要标志。
选择:
本教材选用劳动版钳工生产实习机械类通 用教材,本课题是教材的第四章第五节。
零件展示:
直径为40毫米长度为50毫米的圆柱体锉削成六角体。
1 5 3
4 2
6
(二)分析图纸,提出问题:
提问5个问题并解答
六组 0.03 A 六面 0.04
3.2
A 50±0.20
34±0.06
1200
提出问题:
(1)零件上哪个面是基准面A? (2)1200角的倾斜度0.03毫米有几组? (3)平面度0.04毫米有几个面?
★
时间分配:
提出问题及工艺分析 操作示范 指导学生练习 测量总结 0.5 课时 0.5 课时 2.5 课时 0.5 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引入课题
2、分析图纸、提问并解答 3、讲解加工工艺 4、示范加工过程 5、指导学生练习 6、提出问题 7、检查总结
(一)引入课题:
现代科技的发展把机械加工分为两大类,一 类是高精密的机械设备加工,例如数控机床等。 另一类是钳工用手工操作的方法对零件进行加工。 钳工按工种分为装配、维修、划线和模具钳工。 无论哪个钳工工种都离不开手工的基本功操作。 而钳工的基本操作有錾削、锯削和锉削等。在锉 削中六角体的锉削是继平面锉削后的又一个重要 课题。
(4)尺寸要求34±0.06毫米有几处?--有3处。
钳工基础操作锉削外六方体方法探讨

钳工基础操作锉削外六方体方法探讨作者:吕鹏菲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5年第14期摘要:该论文主要讨论钳工锉削外六方体常用加工方法,从理论和专业知识谈起,对于如何进行六方体的加工,探讨如何提高其加工精度,并提出新的方法进行讨论。
关键词:六方体;工艺方法;基准边面0 前言锉削外六方体是钳工操作的一项基本技能。
它可以体现出一个钳工对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
钳工实操教材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
为形成统一的教学方法,对钳工锉削外六方体的最佳工艺方法的探讨,是很重要的。
锉削加工外六方体的方法有多种,要保证加工精确性,都要依靠精确与合理的测量。
1 锉削外六方体的方法1.1 常见的加工方法常见加工方法有多种,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六方体的研究,归类为以下四种方法:(1)对门加工——找准基准边进行加工后,加工基准边的对边,再分别加工基准边的相邻边及其对边的方法。
(2)旋转法——找准基准边进行加工后,旋转被加工件,依次加工其余边的方法。
(3)镜像加工——找准基准边进行加工后,加工对边,再加工两边同一侧的两个边,最后加工其对边的方法。
(4)1/2加工——找准基准边进行加工后,加工相邻的左右两边,完成1/2后,再加工对面三边的方法。
1.2 教学实践的加工方法(此方法已运用教学多年)对角加工——找准基准边进行加工后,加工对边,再同时加工两个相对的边面,最后同时加工剩下的两个对边。
2 六方体锉削加工分析2.1 常见方法分析以下将举例对门加工法和旋转加工法进行分析。
2.1.1 对门加工分析。
(1)加工基准边面1,控制已加工面到外圆尺寸及各项指标达到要求。
(2)加工基准边的对边面2,控制1与2之间的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3)加工边面1的邻边面3,控制面3到外圆的尺寸和1、3夹角和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4)加工边面3的对边面4,控制4与3之间的尺寸和夹角及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5)加工边面1的邻边面5,控制面5到外圆的尺寸和1、5边面、4、5边面两夹角和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浅谈提高钳工锉配技能的方法

浅谈提高钳工锉配技能的方法在实习教学过程中,钳工操作技能训练劳动强度大,学生训练的目的性不强,加上训练内容单一、枯燥、特别是对于锉配训练,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教学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而在社会生产中,锉配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日常生活中的配钥匙,工作生产和修理中的配键,制作各种样板、专用检具,各种机器设备的制造、装配、调试修理等,都离不开锉配的技能与技巧,锉配应用广泛,形式多样、灵活,而且是钳工等级鉴定中最重要的课题,因此提高学生的锉配技能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笔者认为,使学生熟练掌握锉配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学生的钳工锉配技能,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一、了解锉配类型1.按其配合形式不同分类锉配可分为平面锉配、角度锉配、圆弧锉配和上述三种锉配形式组合在一起的混合式锉配。
2.按其种类不同分类(1)口配合。
锉配件可以面对面地修整配合,一般多为对称工件,可以翻转配合,正反配均达到配合要求(见图1双直角锉配)。
(2)半封闭配合。
像燕尾槽配合一样,只能从材料的一个方向插进去,一般要求翻转配合,正反均达到配合要求(见图2燕尾锉配)。
(3)全封闭配合。
把工件嵌装在封闭的形体内,一般要求多方位多次翻转配合,均达到配合要求(见图3正五边形)。
(4)不见面配合。
工件不能面对面修配,也不能从一个材料的一个方向插进去,只能在工件单独锉削完成后,由他人在检查时锯下,判断配合是否达到规定要求(见图4拐角不见面锉配).(5)多件配。
多个配合件组合在一起的锉配,要求相互翻转、变换配合件中的任一件的一定位置,均能达到配合要求。
(6)旋转配。
旋转配合件,多次在不同规定位置均能达到配合要求。
全封闭配合例图三正五边形可以进行配合.3按锉配的精度要求分类(1)初级精度要求。
锉配形式简单一般多以两件工件配合的形式出现,相当于初级工的水平,经常在锉配初级期时练习.配合间隙在0.04~0。
06mm,表面粗糙度Ra≦3.2um,各加工方面:口、⊥、∥均≦0。
谈钳工锉削课题的教学体会-教育文档

谈钳工锉削课题的教学体会锉削是钳工实习教学中主要课题之一,是衡量钳工技能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之一。
锉削就是用锉刀对工件表面进行切削加工,使工件达到所要求的尺寸精度、形位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加工方法,而平面锉削是锉削工艺的最基本的XX部分。
在钳工操作中,平面锉削的质量往往决定了钳工技能水平的高低,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姿势的练习起始阶段就产生浓厚的兴趣,用较快的时间掌握锉削姿势动作要领,是教学过程中实习老师要考虑到的最重要环节。
通过自己在实习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是:必须对锉削练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改正措施,才可达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常见的问题有:锉削动作不规范、锉削的面不平、尺寸及形位精度超差和表面粗糙度达不到要求、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等问题。
1 锉削动作不规范在进行这个计课题时,老师对锉削的动作讲解的很到位,很规范。
可是在练习中,学生往往动作变形,仅仅是靠胳膊上的力量用手推着锉刀来回运动,而没有借助全身的力量。
这样做的最大缺点是只靠两手端锉刀本来就不容易端平,且在练习过程中容易疲劳。
因此在练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锉削动作的训练。
只有动作规范了,才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正确的方法是:1.1 站立姿势在教学中用的粉笔在实习位置相应的位置画出3条投影线,来固定身体和脚的位置角度。
两脚之间的距离可以用在角度选择正确后以一个脚掌的距离来调整到最佳状态。
使学生在简单的线条提示下顺利地掌握住站立的姿势动作。
1.2 锉削过程锉削动作开始时,身体预先前倾10°,左腿膝盖略弯右腿蹬直右腿与上身呈一条直线。
锉刀向前运行时,身体是是以右脚为支点做摆动。
当锉刀行程1/3时身体前倾15°当锉刀行程2/3时身体前倾18°。
在这个过程中身体带动手臂,手臂带动锉刀。
感觉锉刀握住部位力量增加,将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到手臂上后再开始锉刀运行。
这样可以在大运动量的情况下节约体力,提高整个工件的加工速度,确保在细锉和精修阶段操作者的体力及工件的精度。
钳工实习六方体加工的几种方法

钳工实习六方体加工的几种方法摘要:在《钳工生产实习》中,六方体(正六棱柱)加工常作为基本功综合训练课题来对学生进行实操技能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加工技能,巩固基本功。
本文介绍了六方体加工的5种常见方法,以及这5种方法的特点、在训练中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钳工技能训练六方体加工方法加工精度在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中,“钳工生产实习”往往作为必修课来组织教学,而其中的“六方体加工”又常常作为钳工基本功综合训练课题来进行实操技能训练。
本人在多年理论、实操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索,总结出5种加工方法,在教学中实施。
从教学实践来看,对开拓学生思路、促进学生对工艺知识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加工精度的理解、提高综合加工技能有很大裨益。
因此把5种方法总结如下供职业院校师生参考。
一、外接圆划线加工法加工六方体原材料为:20mm×40mm×40mm A3钢板,加工六方体尺寸如图1所示。
(一)方法步骤:1.如图2,先加工C、D两个基准面,加工中保证其平面度、相互之间垂直度以及C、D面与两个大平面垂直度。
2.在划线平板上以C、D为基准,双面同时划出正六边形对称线。
3.以对称线交点为圆心,双面划出直径34.64mm的圆并分成6等份。
4.双面对称划出正六边形。
5.按划线进行加工。
(二)方法特点1.是最常见的划线加工方法,学生易于掌握。
2.基准加工精度对工件划线精度影响大。
3.由于用划规划线,划线精准度低。
4.由于先加工的基准面,在后来工件加工时被加工掉,因此生产效率低。
5.应用这种方法,正六边形边长易于保证,角度不易保证。
(三)加工中注意的事项1.基准加工精度要尽量高。
2.用划规划线和用钢板尺连线时要精心操作。
3.双面划线要同时划出。
4.双面正六边形顶点要对正,谨防错位现象。
5.加工时可用如下方法控制加工精度:(1)按图2所示,依次加工①、②、⑥棱面。
用刀口尺测量控制其平面度,用直角尺测量控制①、②、⑥棱面与B面的垂直度,用边长卡板测量控制①面的边长尺寸精度和角度精度。
钳工基础操作锉削外六方体方法探讨

都 用到 了对边 距 的测量 ,不 同 的是常 见方法 用到 了角度测 量 ,容 易 产 生角 度误 差和累 积误 差 ,教学 实践 方法用对 角线 的测量 ,测 量 比 较 准确 ,在测 量时会 因棱 边的毛 刺或 磨损 ,产 生一 定 的测 量误 差 , 故 在用对角线 测量时 ,棱边 的加工尤为重要 。
并提 出新的方法进行讨论。 关键词 : 六方体 ;工艺方法;基 准边 面
O 前 言
锉 削外六方体 是钳 工操作 的一 项基本 技能 。它可 以体现 出一个 钳 工对基 本操 作技 能的掌 握程度 。钳工 实操教 材与教 师的教 学方 法 也 不尽 相同 。为形成 统一 的教学 方法 ,对 钳工 锉削外 六方体 的最 佳 工艺方法的探 讨 ,是很重要 的。 锉 削加工 外六 方体 的方法 有多种 ,要保证 加 工精确性 ,都要 依 靠精确与合理 的测量 。
1 锉i  ̄ U M " 六方体的方 法
1 . 1 常 见 的 加 工 方 法
常 见加 工方法有 多种 , 通过多年 的教 学实践和对六 方体的研究 , 归类为 以下 四种方法 : ( 1 )对 门加 工——找准基 准边进行加工 后 ,加工基 准边的对边 ,
再分别 加工基准边 的相邻边及其对边 的方法 。 ( 2 )旋转法—— 找准基 准边进 行加工后 ,旋转被 加工件 ,依 次 加工 其余边 的方法 。 3 各种方法 对 比 ( 3 )镜像加 工— —找 准基准边进 行加工 后 ,加工对 边 ,再加 工 3 . 1 常见方法对 比 两边 同一侧 的两个 边 ,最后加 工其对边 的方法 。 常 见的四种加工方法 , 都 是通过控制对 边尺寸和角度进 行加工 , ( 4 )1 / 2 加 工一一 找准基 准边进 行加 工后 ,加 工相邻 的左 右两 都是 6 道工序 、 1 2 道工步 , 分别控制平 面度、 垂直 度、 角度 、 平行度等 。 边 ,完 成 1 / 2 后 ,再加 工对面 三边 的方法 。 由于 工步 的内容不 同 ,其 测量 的基准 也不 同 ,用 基准边 作为 测
如何解决钳工实训锉削技能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如何解决钳工实训锉削技能教学中的常见问题钳工是使用钳工工具,按技术要求对工件进行加工、修整、装配的工种。
它的特点是灵活性强、工作范围广、技艺性强,操作者的技能水平直接决定加工质量。
钳工工作的基本内容很多,纵观各类钳工技能比赛以及等级考试,锉削技能的考核比重是最大的。
因此,锉削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钳工技能的高低。
在钳工实训教学中,锉削技能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但也是较难掌握的一项技能。
实训教学中,学生虽然练习较认真、刻苦,但总会出现各种问题,与要求的锉削精度总是有一定差距。
总结多年的钳工实训教学,笔者就锉削技能教学的常见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锉削时平面锉不平1.问题类型及产生原因(1)平面中凸。
其产生的原因有:锉削时双手用力不能使锉刀在锉削工件表面保持平衡;开始推削时,右手压力大,使锉柄被压向下偏,待锉刀推到1/2时,由于左手压力大,锉刀头被压向下偏,形成前后低、中间高;锉削时身体向前倾斜程度过大,控制不住锉刀的平移;锉削时速度太快,控制不住锉刀的平移;锉刀本身中凹。
(2)对角扭曲或塌角。
其产生的原因有:左手或右手施加压力时重心偏在锉刀的一侧;工件夹持不正确;锉刀本身扭曲。
(3)平面横向中凸或中间凹。
其产生的原因有:锉刀在锉削时,左右移动不均匀;锉削时,每次行程中,两手施加压力不相等。
(4)较窄工件长度方向形成左低右高或左高右低。
其原因是左右手施加压力时重心同时向一个方向偏移。
2.解决方法(1)端正锉削姿势。
锉削姿势不正确,会影响锉削质量。
影响锉削姿势的因素有:第一,台钳过高,尤其是对于身体较矮的女生,两手不能揣平锉刀。
建议降低台钳或加脚踏板,采用就低不就高的原则。
第二,站姿。
左脚与台钳中心线成30°夹角、左脚与台钳中心线成75°夹角,两脚相距250~300mm。
这样与身体、双臂构成一个矩形,身体稳定,上身动作灵活,重心放在左脚,便于双臂用力。
在练习时可以在地上用粉笔画上脚位图,让学生养成习惯;另外,要逐个检查身体重心情况,左腿微曲右腿蹬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钳工锉削外六角体教学方法探讨
安徽建工技师学院周隆兴
1.引言
锉削外六角体(俗称锉螺帽,锉六方头)是钳工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
它反映了一个钳工掌握操作技能的程度和能力,因而受到业内、外人士的普遍重视。
但在锉削外六角体的教学实践中,却见仁见智。
可以说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教的是不同的方法。
即便全国技工学校统编通用教材《钳工生产实习》(’96新版,劳动出版社,P49-53)§锉六角体一节介绍的锉削方法也明显存在偏差,并不见得是最佳的锉削方法。
为有利于形成职业技术教育的科学教学体系,深入探讨钳工锉削外六角体的最佳工艺方法,显然是有必要的。
2.锉削外六角体的方法
1.)划线锉削外六角体
对初学者而言,划线锉削六角体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有利于操作者形成六角体的形体概念,促进划线及锉削技能以及测量技术的巩固和提高。
尤其是对六角体有位置度要求的工件,必须采用划线后锉削的方法。
由于划线锉削外六角体方法相对较简单,容易掌握,本文不作讨论。
但对一般的外六角体锉削(俗称锉螺帽、锉六方头)依赖划线锉削,就不行了,应从划线锉削逐渐过渡到不划线锉削。
2.)不划线锉削外六角体的方法
不划线锉削外六角体的方法有多种,所谓见仁见智,也就在此,笔者经过研究分析,认为大体存在下述四种:
方法 (1)-邻边法——锉削基准边面后,以基准边面为起点,依次锉削其余边面的方法。
(以数字为序,以下同)(见图1)
方法 (2)-对邻对法——锉削基准边面后,锉削基准边面的对边面,再分别锉削与基准边面相邻边面及其对边面的方法。
(见图2)
方法 (3)-对邻邻法——锉削基准边面后,锉削基准边面的对边面,再锉削共邻的两个邻边面后,再锉削其对边面的方法。
(见图3)前述劳动部统编教材(‘96新版)钳工生产实习P50介绍的就是这一种方法。
方法 (4)-邻邻对法——锉削基准边面后,以基准边面为起点,锉削相邻的左右两边面,再锉削三对边面的方法。
(见图4)
图一图二图
三图四
以上四种方法究竟哪种好我们不妨进行一下加工工艺步骤的分析和比较。
3.锉削六角体工艺步骤分析及图解:
1.)邻边法工艺步骤分析及图解
邻边法工艺步骤示意图
①加工基准边面1,控制尺寸M及边面1的平面度、垂直度、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
②加工基准边面1的邻边面2,控制尺寸M及边面1、2相邻夹角120°、平面度、垂直度、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
③加工边面2的邻边面3,控制尺寸M及2、3边面相邻夹角120°、平面度、垂直度、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
④加工边面3的邻边面4,控制尺寸S及3、4边面相邻夹角120°、平面度、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
⑤加工边面4的邻边面5,控制尺寸S及4、5边面相邻夹角120°、平面度、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
⑥加工边面5的邻边面6,控制尺寸S及5、6边面和1、6边面相邻夹角120°、平面度、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
⑦复检和精修整各部位,去棱倒角,交检。
2) 对邻对法工艺步骤及图解
对邻对法工艺步骤示意图
① 加工基准边面1,控制尺寸M及边面1的平面度、垂直度、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
② 加工基准边面1的对边面2,控制尺寸S和平行度,平面度、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
③ 加工边面1的邻边面3,控制尺寸S和1、3边面夹角120°、平面度、垂直度、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
④ 加工边面3的对边面4,控制尺寸S、2、4边面夹角120°、3、4边面平行度、平面度、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
⑤ 加工边面1的邻边面5,控制尺寸M、1、5边面、4、5边面两夹角120°、平面度、垂直度、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
⑥ 加工边面5的邻边面6,控制尺寸S和平行度、平面度及边面2、6、边面3、两夹角120°、平面度、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
⑦ 检查和精修整各部位,去棱倒角。
交检。
3) 对邻邻法的工艺步骤分析及图解
对邻邻法工艺步骤图
①加工基准边面1,控制尺寸M及表面1的平面度、垂直度、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
②加工基准边面1的对边面2,控制尺寸S和平行度、平面度、表面粗糙符合要求。
③加工边面2的邻边面3,控制尺寸M,2、3边面夹角120°、平面度、垂直度、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
④加工边面1、3互为邻边面的边面4,控制尺寸M,边面1、4和边面2、3的两夹角120°、平面度、垂直度、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
⑤加工边面4的对边面5,控制尺寸S,边面2、5夹角120°、平面度、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
⑥加工边面3的对边面6,控制尺寸S,边面5、6和边面1、6,两夹角120°、平面度、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
⑦复检和精修整各部位,去棱倒角,交检。
4) 邻邻对法的工艺步骤分析及图解
邻邻对法工艺步骤图
①加工基准边面1,控制尺寸M、平面度、垂直度、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
②加工基准边面1的邻边面2,控制尺寸M ,边面1、2夹角120°、平面度、垂直度、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
③加工基准边面1的另一邻边3,控制尺寸M ,边面1、3夹角120°、平面度、垂直度、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
④加工边面3的对边面4,控制尺寸S、平行度及边面 2、4夹角120°、平面度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
⑤加工边面2的对边面5,控制尺寸S、平行度及边面 3、5夹角120°、平面度、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
⑥加工边面1的对边面6,控制尺寸S、平行度及边面 4、6边面5、6的两夹角120°、平面度、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
⑦检查精修整各部位,去棱倒角,交检。
4.比较
通过以上的工艺步骤分析,不难看出:
(1)四种不同的锉削方法,其工序和工步数是相同的,都是六道工序、12道工步,加工外六角的六个边面,分别控制三个顶边距M、三个对边距S、三个平行度、三个垂直度、六个120度角度和平面度。
(2)但四种方法其工步内容互不相同,因此其测量路线不同,利用基准边面1作为测量基准的次数也不同,从以下对照表可看出:
表中:M----顶边距 S----对边距 C----角度★----利用基准边面1作为测量基准的工步
5.结论:
通过分析比较,可以认为:
方法1(邻边法)最差,其利用基准边面1作为测量基准仅为一次,测量误差及累积误差较大,虽然方法简便易学,但极易超差,不宜推广。
方法3 (对邻邻法),〈即全国技工学校统编教材(`96新版)钳工生产实习一书P50,介绍的加工方法〉其利用基准边面1作为测量基准的次数仅为二次,只是一种普通的锉削方法,虽然也可以加工六角体,但不是最佳的方法,建议从教材中撤下来。
方法2(对邻对法)和方法4(邻邻对法)其利用基准边面1作为测量基准的次数同为3次,对提高测量精度十分有利,不失为二种较好的加工方法。
尤其是方法4(即邻邻对法),其前三道工序都是控制顶边距M和120°角度,后三道工序都是控制对边距S和120°角度,比较方法2 (即对邻对法)一会检查顶边距M,一会检查对边距S,呈跳跃式测量,显得更有条理性,更方便加工。
应该是钳工锉削外六角体的最佳加工方法,建议选入教材重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