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诗歌《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诗歌:《雪花的快乐》《雪花的快乐》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飏,飞飏,飞飏,——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飏,飞飏,飞飏,——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地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飏,飞飏,飞飏,——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地,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作品赏这首诗写于1924年12月30日。
发表于1925年1月17日《现代评论》第一卷第6期。
诗人徐志在他的《猛虎集》序文中写道:“诗人也是一种痴鸟,他把他的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地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来把白花染成大红他不住口。
他的痛苦与快乐是深沉的一片。
”如果把徐诗中《雪花的快乐》、《》和《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以下简称《雪花》、《康桥》、《风》)放在一起,它们正好从这样的角度展示了诗人写作的连续、希望与理想追寻的深入。
这是一个有趣的比较,因为这三首名篇风格之一致,内在韵脉之清晰,很容易令人想到茅盾的一句话:“不是徐志,做不出这首诗!”(茅盾《徐志论》)徐诗中表现理想和希望感情最为激烈、思想最为激进的诗篇当推《婴儿》。
然而,最真实传达“一个曾经单纯信仰的,流入怀疑的颓废”(《猛虎集》徐志自序)诗人心路历程的诗作,却是上述三首。
在现代主义阶段,象征不仅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诗人朝向一生信仰的心路历程是一个纷的世界,其中曲折的'足迹读者往往需追随及终点方恍然大悟。
胡适之在《追忆志》中指出:“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实现的历史。
”(《新月》四卷一期《志纪念号》)徐志用了许多文字来抵抗现实世界的重荷、复杂,在现实世界的摧毁面前,他最终保持的却是“雪花的快乐”、“康桥的梦”及“我不知道风在哪个方向吹”的无限惆怅。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解析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解析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人和文学家,其作品《雪花的快乐》被认为是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解析,以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徐志摩雪花的快乐解析》,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解析》篇1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是一首描绘雪花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雪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在这首诗中,徐志摩将雪花比喻为一个翩翩起舞的仙女,轻盈地飞舞着,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美好。
这首诗的开头,徐志摩用了一句“假如我是一朵雪花”,将自己置身于雪花的角度,从而更加深入地感受雪花的美丽和魅力。
接着,他描述了雪花翩翩起舞的场景,用了“飞扬、飞扬、飞扬”这样的词语,来表现雪花轻盈、自由的舞姿。
在诗的第二节,徐志摩描述了雪花飞舞的方向和目的地。
他写道:“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表达了雪花对地面的向往和归属感。
同时,他也表达了雪花不去幽谷、山麓和荒街的决心,展现了雪花的高洁和纯洁。
在诗的第三节,徐志摩描绘了雪花飞舞的场景,用了“娟娟地飞舞”这样的词语,来形容雪花的美丽和婀娜。
同时,他也提到了雪花等待着“她”的到来,并将“她”比喻为“清幽的住处”,表达了雪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在诗的第四节,徐志摩描绘了雪花与“她”相遇的场景。
他写道:“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将“她”比喻为一个美丽的女子,充满了诗意和浪漫。
接着,他描述了雪花与“她”的融合,用了“消融、消融、消融”这样的词语,来表现雪花与“她”之间的紧密联系和融合。
总之,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是一首描绘雪花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雪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通过将雪花比喻为一个翩翩起舞的仙女,他深入地感受了雪花的美丽和魅力。
同时,他也通过描绘雪花飞舞的场景和与“她”的相遇,展现了雪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徐志摩对雪花的喜爱,也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解析》篇2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是一首代表他诗歌风格的作品,这首诗以雪花的意象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美和自由的追求。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711、雪花的快乐

一、徐志摩
(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 海宁 人。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 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在剑桥两年深 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 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诗集 《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云游》。 诗歌 《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山中》《月下 待杜鹃不来》等
林徽因嫁于梁思成,徐志摩断绝对林的情思, 1924年4月,徐志摩与陆小曼相识并坠入热恋。
《雪花的快乐》写于1924年12月30日,发表于 1925年1月17日《现代评论》第1卷第6期。
字词学习
◆生难字
翩翩( piān )
●
山麓( lù )
●
潇洒( xiāo ) ●
惆怅( chóu chàng )
1.“她”可能是诗人的 ,是诗人的一 份情感 ,那么这首诗就是诗人爱的释 放。
2.“她”可能是诗人的一种 诗人对自由的信仰。
,表达了
3. 也许更是诗人的一种 成了美的追寻者。
,诗人也就
朱砂梅
5、有人说诗歌的语言要简练,那么我们能不能直 接从第一句“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直接连接到最 后一小节?
明确:不能。 少了“不去……不去……
不上”和九个“飞扬”,那么 诗中就少了铺垫衬托的部分, 诗歌就不象诗歌了,雪花的那 种快乐、那种追求和坚定都无 法表现出来;诗人那执著的寻 找雪花和不惜为“她”溶化的 感情也更无法表现了。
思考
明确:不能。 “假如”使这首诗定下了柔美、朦胧的格调。 “假如” 就是说诗人也知道这只是假设,
“雪花的快乐” “雪花的追求” “雪花的 生活”都是诗人所向往的生活、希望和理想。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
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原文

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原文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正视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加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回去那重泉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舞动,舞动,舞动,——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去花园里探视——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存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无疑就是一首氢铵诗(即为瓦雷里所明确提出的纯诗)。
在这里,现实的我被全盘特地,雪花替代我出场,“翩翩的在半空里洒脱”。
但这就是被诗人意念充填的雪花,被灵魂穿著的雪花。
这就是灵性的雪花,人的精灵,他必须为美而死去。
应该难以忘怀的就是,他在崇尚美的过程丝毫不美感痛苦、恐惧,恰恰相反,他充份享用着挑选的民主自由、爱好的欢乐。
雪花“舞动,舞动,舞动”这就是多么始终如一、悠扬和轻松自由的执着,真的就是国姓和自觉的结果。
而这个美的她,住在清幽之地,进出雪中花园,浑身散发出朱砂梅的清香,心胸犹如万缕柔波的湖泊!她就是现代美学时期永恒的幻像。
对于诗人徐志摩而言,或许暗含着很深的.个人对象因素,但身处其中而重新加入新世纪曙光寻找,自然就是诗人挑选“她”而不是“他”的内驱力。
与阅读相反,写作时的诗人或许面对窗外飞扬的雪花热泪盈眶,或许独自漫步于雪花漫舞的天地间。
他的灵魂正在深受囚禁之苦。
现实和肉身的沉重正在折磨他。
当“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令他唱出《雪花的快乐》,或许可以说,诗的过程本身就是灵魂飞扬的过程?这首诗共四节。
与其说这四节韵律铿锵的诗具有启承转合的章法结构之美,不如说它体现了诗人激情起伏的思路之奇。
清醒的诗人避开现实藩篱,把一切展开建筑在“假如”之上。
“假如”使这首诗定下了柔美、朦胧的格调,使其中的热烈和自由无不笼罩于淡淡的忧伤的光环里。
雪花的旋转、延宕和最终归宿完全吻合诗人优美灵魂的自由、坚定和执著。
(完整版)《雪花的快乐》中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完成文后15-16题。
(10分)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15.结合全诗,说说诗中的雪花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你是如何理解“雪花”这一形象?(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根据你的理解,诗中那个“有朱砂梅的清香”的她指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5. 一是自由,无拘无束:“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飞飏,飞飏,飞飏”。
二是执著:“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诗中的“雪花”其实是诗人自己的化身。
诗人通过对“雪花”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理想的孜孜追求。
(6分)16. 示例:这个美丽的她,住在清幽之地,出入雪中花园,浑身散发朱砂梅的清香,最重要的是她心胸恰似万缕柔波的湖泊!她可能是诗人的恋人,是诗人的一份情感——爱的释放;可能是诗人的一种理想——自由的信仰;也许更是诗人的一种美的追求——诗人也就成了美的追寻者。
(指出一项,言这有理即可)(4分)。
《雪花的快乐》及仿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徐志摩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 新月诗社成员。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现代 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硖xiá石人。原名 章垿xù ,字槱yǒu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
这时我又借风的方向,
轻轻的,点拂在她的肌肤
粘住她美丽的潇洒
——飞舞,飞舞,飞舞
——飞进了那个如梦的天
堂。
仿写
假若我是一只蝴蝶, 悠悠的在森林里飞舞,
我定会找到自己去向
——轻盈,轻盈,轻盈,
这风中也有我的去向。
飞向那快乐的山林, 飞向那悠然的树丛,
也飞向大海去狂野
——轻盈,轻盈,轻盈,
——你瞧,我有我的去向!
在波光里舞动的潇洒,
指明了那快乐的路途, 带着她去未来里畅游 ——轻盈,轻盈,轻盈, 啊,你舞动着似彩虹的翅 膀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雪花的快乐》是徐志摩诗第一集《志摩的 诗》首篇。 “雪花”在半空里“翩翩的”“潇洒”,“ 涓涓的飞舞”,只因“我有我的方向”。诗人 以“雪花”自比,运用借代手法,把雪花的意 象描绘成一个精灵,那是时代的精灵,是诗人 灵魂的精灵,也是“五四”精神的精灵,多者 融合,天然浑成,毫无雕琢之感。而“她”既 是诗人想象中的爱情对象,实际上也是升华了 的神圣纯洁的理想,是对理想的追求的主观感 情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互渗交融,是把对爱情的 追求与改变现实社会的理想联系统一。
雪花的快乐作文(10篇)

雪花的快乐作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雪花的快乐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雪花的快乐作文1今天我刚刚醒来,睡意还没有消去,觉得今天比以往冷,我爬到窗户上一看,一下子睡意全醒,原来今天下雪啦!啊!雪下得好大呀!房顶上,树上,地上,雪花遍地都是。
家家户户的房子都戴上了一顶顶大“雪帽”,好看极了!街道两旁的垂柳裹着毛茸茸的、亮晶晶的银条,像盛开的白菊花。
地上像铺了厚厚的羊毛毯,踩上去软绵绵的。
马路上行驶的汽车都像一个个新出炉的奶油蛋糕!雪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向楼下望去,有的小朋友在堆雪人。
他们先滚上一个大雪球,然后又滚了一个小雪球,把小雪球放到大雪球上面,给小雪球上面按上两颗黑豆做眼睛,插上一根胡萝卜当鼻子,戴上一个水桶当帽子,一个小雪人就大功告成了!还有的小朋友在打雪仗!他们先团一个雪球,向对方扔去,对方也不甘示弱,团了一个小雪球也朝对方扔去,他们玩得不亦乐乎!更多的小朋友们拿着照相机,来拍摄雪景,他们见到美丽的雪花,都要拍上一张,来留个纪念!雪是无私的。
它给庄稼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让庄稼保温。
俗话说:“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默默无闻的雪让庄稼在春天生根发芽,来年好丰收!雪是美丽的,快乐的,无私的,它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好处!我真想变成一朵美丽的小雪花,来装扮大自然!雪花的快乐作文2银装素裹,雪花纷飞,小雪人插着她的红鼻子站在街边银装素裹,雪花纷飞,小雪人插。
千万根枝条上挂着一条条亮晶晶的细长的冰凌。
雪花压在枝桠上,远远望去,就像一朵朵洁白的晚香花绽放在枝头,一簇又一簇。
调皮的孩子常常趁着伙伴走到树下不注意时,轻轻一晃树身,冰凌乱颤,雪花从树上落下,纷纷扬扬。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雪花的快乐》及满分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雪花的快乐》及满分答案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0—11题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诗有流动之感,ang鼻音韵母的运用恰到好处,既表明了热烈的情绪,又表明了那一发不可收拾的爱。
B.三个小节句式齐整,其中部分文字运用反复修辞手法,强调了诗人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而且有越来越重之感。
C.诗人以雪花自喻,用文字绘出雪花飘落的姿态和方向,充分发挥了诗人的想象和主观能动性,营造出无穷的意境。
D.破折号的运用,不仅起到转折的作用,而且起到指明方向,指引情感流动,使语气渐强,加强情感的作用。
11.简要分析和概括诗歌中“雪花”的形象。
(6分)【答案解析】10.D 文中破折号没有转折的作用。
11. ①轻盈潇洒。
诗句“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写出了雪花轻盈潇洒的姿态。
②目标明确。
通过“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写出了雪花有明确的目标。
③意志坚定。
反复用“飞扬,飞扬,飞扬”体现了雪花意志的坚定。
④追求美好。
诗人用“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表现雪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适当给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花的快乐
一、作家小传
徐志摩(1897—1931),新月派代表诗人。
1897年1月15日,出生于浙江海宁县硖石镇。
沈钧儒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其姑表弟,琼瑶是其表外甥女。
原名章垿,字槱森。
徐志摩是1918年去美国留学时父亲给取的名字。
说是徐志摩小时候,有个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说“此人将来必成大器”。
少时读私塾,14岁受到进入杭州府中学堂学习,与郁达夫同班。
1915年10月,在家庭包办下,与上海宝山县巨富张润之的女儿张幼仪结婚。
1917年转入北大就读法学,开始广泛涉猎古今中外文学,并结交了大量文化名流。
1918年离开北大,留学美国。
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期间,由于受到国内“五四”运动的影响,积极参加当地留学生的爱国活动。
学习兴趣也逐渐转到文学上来。
由于受到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影响,辗转来到英国,在英国期间认识了林长民及其女儿林徽因,在英国期间还认识了作家狄更生,并由其推荐进入英国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
1922年回国开始大量创作现代诗歌。
之后,发起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创办《现代诗刊》周刊及《诗刊》季刊。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所乘坐的飞机在济南附近因大雾触山失事,机毁人亡。
其中,他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的情感纠葛,在当时被传为佳话。
徐志摩的诗句清新,格律规范,想象力丰富。
胡适先生曾经中指出:“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追忆志摩》)
代表作品有著名的《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诗集散文集,此外还有大量的日记、戏剧和译著。
二、作品背景概述
徐志摩在《猛虎集》序文中写道:“诗人也是一种痴鸟,他把他的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地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来把白花染成大红他不住口。
他的痛苦与快乐是深成的一片。
”《雪花的快乐》就表达了诗人这种诗学思想的追求 1918年徐志摩到美国留学,在留学期间受到国内“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积极参加学生爱国活动,学习兴趣也转向文学。
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文化尽管受到冲击,但是力量还是很强大的。
民主自由思想对于诗人而言,还只是一个梦。
《雪花的快乐》创作于1924年12月30日,发表于1925年1月17日《现代评论》第一卷第6期,表达了诗人对爱与美的追求。
三、课文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这是一首优美欢快的诗歌。
诗人以雪花自喻,通过雪花的飞扬,表达自己对于理想的追求。
通过雪花来执著地寻找自己的归宿。
终于找到了幸福的港湾,融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雪花是美好的事物,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美的追求,是那样的快乐,而无绝望的情绪。
这首诗入选了徐志摩的第一部诗集《志摩的诗》,这部诗集主要收集了诗人早期的诗歌,风格相类似,都表现了对于爱情理想的追求以及他的社会人生理想,大体风格呈现出理想主义特色。
闻一多先生曾经用“三美”原则来要求新诗的写作,也就是用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个原则来进行诗歌创作与评论。
徐志摩极力推崇诗歌的“三美”原则,努力践行着诗歌的“三美”原则。
《雪花的快乐》这首新诗也体现诗歌的“三美”原则,音乐美上,诗歌音节节奏韵律和谐,朗朗上口,错落有致,回环往复,具有很强的音乐性;绘画美方面,给人以很强的画面感;建筑美上,结构匀称,句式整齐。
五、课文链接
1、蔡元培给徐志摩写的挽联:“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
2、茅盾对徐志摩的评论:“圆熟的外形,配着淡到几乎没有的内容,而且这淡极了的内容也不外乎感伤的情绪——轻烟似的微哀,神秘的象征的依恋感唱追求:这些都是发展到最后一阶段的现代布尔乔亚诗人的特色,而志摩是中国文坛上杰出的代表者。
”(《徐志摩论》)。
六、思考练习题
1、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内涵?他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2、请用闻一多先生的“三美”原则来分析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