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矿井通风与灾害防治
煤矿五大灾害防治

煤矿五大灾害防治1. 煤尘爆炸事故防治煤尘爆炸是煤矿中最常见的事故之一,对矿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煤尘爆炸事故,煤矿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整治煤尘污染源:加强煤矿井下和地表煤尘治理,进行煤尘综合整治,设置尘源管控措施,如喷淋、抑尘带等。
•建立煤尘监测系统:安装煤尘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煤尘浓度和煤尘爆炸风险,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加强通风管理:优化煤矿井下通风系统,提高通风效率,保持煤矿空气流通畅通,减少煤尘积存和爆炸风险。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煤尘防治管理制度,加强煤矿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使用安全设备:为矿工配备适用的防爆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提高矿工个人防护意识,并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和更新。
2. 煤炭走向井下事故防治煤炭走向井下事故是煤矿中另一大隐患,主要是由于煤炭走向井下过程中产生的煤炭顶板和煤柱的垮塌导致的。
为了有效防治煤炭走向井下事故,煤矿企业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严格采矿技术要求:煤矿企业应严格执行采矿技术规程,合理设置采煤工作面的支护设施,提高煤矿采煤效率和安全性。
•加强岩层控制:采取合理的岩层控制措施,如先进锚杆支护技术、锚杆网片支护技术等,增加煤矿采煤工作面的稳定性。
•加强顶板管理:定期检查煤矿顶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修复和加固,确保煤炭走向井下过程中的顶板稳定。
•加强安全监测:安装安全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煤矿顶板的位移和应力变化情况,预警并采取措施,确保煤炭走向井下的安全。
•提高人员安全意识: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增强他们对煤炭走向井下事故的防范和处置能力。
3.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防治煤矿瓦斯爆炸是煤矿中最严重和危险的事故之一,对煤矿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煤矿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建立瓦斯监测系统:安装瓦斯监测设备,对井下瓦斯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严格瓦斯抽采措施:采取有效的瓦斯抽采和利用措施,减少瓦斯积聚,降低瓦斯爆炸风险。
矿井通风与灾害防治(霍学磊 )

两个工作面供风。
(8) 使用局通的掘进工作面不得停风,因检修停电时,必须撤人,切断电源。 (9)恢复通风前,必须检查瓦斯,只有在局通及开关附近10米内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百
分之05时,方可人工起动局部通风机。
四、矿井通风设施 作用;生产中,为了保证风流按拟定路线流动,在灾变时仍能保持正常通风或便于风流 调度。矿井通风设施按作用分三类; 引导风流类设施风硐风桥、风障 隔断风流类设施:风门、风墙、防爆门。 调节风流类设施:风窗。
2、矿井瓦斯等级划分:规程规定;一个矿井中只要有一个煤层发现瓦斯,该矿井即为瓦
斯矿井,并依据矿井瓦斯等级进行管理。 按矿井相对、绝对涌出量和矿井瓦斯涌出形式分;低瓦斯矿井、高瓦斯矿井、突出矿井。
三、矿井瓦斯爆炸及预防 1、瓦斯爆炸条件 一定浓度的瓦斯、高温火源和足够的氧气。 点火源有;(1)明火火焰(明火、焊接、爆破、失爆)(2)炽热气体和炽热表面(电炉、胶带
二、瓦斯涌出及矿井瓦斯等级的划分 1、瓦斯涌出形式:普通涌出、特殊涌出 1975年8月8日重庆天府矿三汇坝矿一矿在主平硐放振动炮揭穿六号煤层时发生了煤层突 出。突出煤12780吨、瓦斯1400000立方米。是我国发生的最大一次突出。涌出来源;煤 岩层、临近煤层和散落煤中释放(机采比炮采瓦斯涌出量大,往往瓦斯超限)。
中 41114机巷的四台局通同时运转,且41116轨道运输巷因积水回风不畅,造成41114
机巷局通以内部分巷道风流不稳定和产生循环风,至使41114巷道瓦斯浓度达到爆炸界 限,现场人员违章拆卸矿灯,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煤尘爆炸。 ③防止出现爆破火焰(不用不合格、变质炸药。使用与瓦斯等级相适应的安全炸药。爆破 符合规程规定要求。用水炮泥。炮泥封实封足,不放明炮,糊炮。禁用裸露爆破母线)。 ④防止撞击摩擦火花(利用合金工具,喷水,降温等) ⑤防止其他火源出现(地面闪电,突发电流通过管道传到井下,静电火花)
矿井通风与灾害防治

05
建立救援信息管理系统,及 时掌握救援信息,提高救援 效率
02
制定详细的救援预案,包括 救援流程、救援方法、救援 设备使用等
04
加强救援人员的培训,提高 救援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救援 能力
06
加强与外部救援力量的合 作,提高救援效果
04
防止瓦斯爆炸:矿井 通风可以降低瓦斯浓 度,避免瓦斯爆炸事 故的发生。
预防瓦斯爆炸
1
瓦斯爆炸是矿井灾 害的主要类型之一, 会造成严重的人员 伤亡和财产损失。
3
矿井通风系统需要 定期检查和维护, 确保其正常运行,
防止瓦斯积聚。
2
矿井通风是预防瓦 斯爆炸的关键措施, 通过通风可以降低 瓦斯浓度,避免达
主要通风机:负责矿井主要通 风,保证矿井正常生产
03
风筒:连接通风机与工作面, 保证风流畅通
05
风桥:连接不同巷道,保证 风流畅通
07
风窗:调节风流,保证工作 面安全
02
局部通风机:负责局部通风, 保证工作面安全
04
风门:控制风流方向,保证 风流稳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6
风障:阻挡风流,防止风流 短路
08
风量计:测量风流量,保证 通风系统正常运行
演讲人
目录
01. 矿井通风的重要性 02. 矿井通风系统 03. 矿井灾害防治 04. 矿井灾害预警与救援
保障矿工安全
01
提供新鲜空气:矿井 通风可以保证矿工呼 吸到新鲜空气,避免 缺氧和窒息。
02
降低有毒气体浓度: 矿井通风可以降低有 毒气体的浓度,避免 中毒事故的发生。
03
降低粉尘浓度:矿井 通风可以降低粉尘浓 度,避免尘肺病等职 业病的发生。
《矿井通风与灾害防治》课程教案

《矿井通风与灾害防治》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矿井通风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通风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管理。
2. 了解矿井灾害的种类和危害,掌握各种灾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 学会使用相关通风与灾害防治设备和仪器,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
4.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提高矿井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二、教学内容1. 矿井通风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矿井通风的概念和意义通风的基本原理通风方法和技术2. 通风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管理通风系统的基本组成和设计原则通风网络的构建和计算通风机的选型和安装通风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通风基本原理、通风系统设计和运行管理的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矿井通风与灾害防治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实验室实践: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通风与灾害防治设备的操作和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矿井通风与灾害防治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矿井通风与灾害防治》2. 课件:通风原理、通风系统设计、灾害防治等3. 实验室设备:通风与灾害防治设备、仪器4.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案例、新闻报道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40%。
2. 期末考试:通风原理、通风系统设计和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占总评的60%。
3. 综合评价:评价学生的安全意识、责任心和矿井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24课时,实验教学8课时。
2. 教学计划:第1-8课时:矿井通风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9-16课时:通风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管理第17-24课时:矿井灾害的种类和危害第25-32课时:灾害预防和控制措施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矿井通风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风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管理矿井灾害的种类和危害灾害预防和控制措施2. 教学难点:通风网络的构建和计算通风机的选型和安装矿井灾害的预测和控制八、教学步骤与课堂活动1. 教学步骤:导入:介绍矿井通风与灾害防治的重要性讲解:讲解通风基本原理、通风系统设计和运行管理的相关知识案例分析:分析矿井通风与灾害防治的实际案例实验室实践:进行通风与灾害防治设备的操作和实验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矿井通风与灾害防治的问题2. 课堂活动:提问与回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并回答问题小组竞赛:开展小组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验演示:进行通风与灾害防治实验的演示九、教学反思与改进1. 教学反思:课后总结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反思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适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十、教学拓展与推荐1. 教学拓展:引导学生关注矿井通风与灾害防治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组织学生参加相关学术讲座和实践活动2. 推荐资源:教材:《矿井通风与灾害防治》学术论文: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网络资源:矿井通风与灾害防治相关的新闻报道、案例分析等十一、教学评估与反馈1. 评估方法: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40%。
矿井通风与灾害防

• 1.瓦斯浓度 • 瓦斯爆炸必须要有一定的瓦斯浓度范围,这个 范围称为瓦斯爆炸界限。瓦斯爆炸的界限是5%~ 16%。5%是瓦斯爆炸的最低浓度界限,也叫下 限,16%是瓦斯爆炸的最高浓度界限,也叫上限。 当瓦斯浓度为9.5%时,爆炸威力最强。当瓦斯浓 度低于5%、高于16%时,遇火源不爆炸。 • 2.高温火源 • 一定浓度的瓦斯必须遇有高温火源才会爆炸。 点燃瓦斯的最低温度称为引火温度,一般为 650℃~750℃。因此,井下的明火、煤炭自燃、 电气火花、爆破火焰、吸烟、电焊、赤热的金属
• 矿井瓦斯爆炸 • 煤矿井下空气中的瓦斯含量达到一定浓度 时,遇到高温火源,就会产生燃烧和爆炸, 从而引起井下火灾,造成人员伤亡,严重 破坏矿井的正常生产。因此,我们必须掌 握瓦斯事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预防措施, 积极防备,保证安全生产。 • (一)瓦斯爆炸的条件 • 瓦斯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定浓度 的瓦斯、高温火源和足够的氧气。缺少其 中任何一个条件,瓦斯都不会发生爆炸
• 3.混合式通风 • 井田中央和两翼边界均有回风井的通风方式,即由中央式 和对角式两种方式组成的综合通风方式称为混合式通风。 不同的通风方式有不同的优缺点,应根据各矿井开拓方式 及生产布置的不同选用不同的通风方式。 • (二)矿井通风方法 • 矿井通风方法以风流获得的动力来源不同分为自然通风和 机械通风两种。利用自然因素产生的通风动力,使空气在 井下巷道中流动的通风方法称为自然通风。利用通风机运 转产生的通风动力,使空气在井下巷道中流动的通风方法 称为机械通风。 • 在机械通风的矿井中,通风机的工作方式分抽出式和压入 式。
• 二.瓦斯的赋存状态 • 瓦斯在煤层及围岩中的赋存状态有游离状态和 吸附状态两种。 • 三.矿井瓦斯的涌出形式 • 在矿井生产过程中,煤、岩层中的瓦斯不断向采 掘工作面的空间和井巷内释放的现象称为瓦斯涌 出,其涌出形式一般分为普通涌出和特殊涌出两 种。 • 普通涌出是指瓦斯通过煤体或围岩的细微裂隙, 从其暴露面上均匀、缓慢、连续不断地放出的形 式。这是井下瓦斯涌出的主要形式,它的特点是 时间长、涌出量大、范围大,且一般不易觉察。
井下电气作业--矿井通风与灾害防治

第一节 矿井通风
• (二)掘进通风的方法 • 1.利用矿井总风压通风 • 2.使用局部通风设备通风 •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使用局部通风机的掘
进工作面,不得停风;因检修、停电等原因停 风时,必须撤出人员,切断电源。恢复通风前, 必须检查瓦斯,只有在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 近1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不超过0.5%时, 方可人工开启通风机。
井下电气作业--矿井通风与灾害防 治
第二节 矿井瓦斯防治
• 2.瓦斯的危害 • (1)爆炸性 • (2)窒息性 • (3)煤与瓦斯突出
井下电气作业--矿井通风与灾害防 治
第一节 矿井通风
• (四)采区通风系统 • 1.输送机上山进风、轨道上山回风 • 输送机上山即为运煤上山,输送机上山
进风,使风流与运煤方向相反,煤炭中 释放的瓦斯可使进风流的瓦斯浓度增大, 输送机设备所散发的热量,使风流温度 升高。
井下电气作业--矿井通风与灾害防 治
第一节 矿井通风
• 2.轨道上山进风、输送机上山回风 • 进风风流不受煤炭释放瓦斯、输送机设
井下电气作业--矿井通风与灾害防 治
第一节 矿井通风
• 四、矿井通风设施(通风构筑物) • 1.挡风墙 • 2.风门 • 为了防止人员或车辆通过风门时造成风
流短路,每处风门,至少要有两道,且 两道风门不得同时敞开。 • 3.风桥
井下电气作业--矿井通风与灾害防 治
第一节 矿井通风
• 4.调节风窗 • 5.反风装置 •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生产矿井主要
运转时,必须制定停风措施。 • 7.《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的空气
温度不得超过26℃,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 不得超过30℃。
煤矿主要灾害及主要防治措施

04
水灾害及防治措施
水灾害描述
水源危害
煤矿开采过程中,地下水 、地表水等水源可能涌入 矿井,引发水害事故。
水患类型
包括涌水、突水、透水等 多种类型,严重威胁矿井 安全和矿工生命。
水灾害后果
可能导致矿井淹没、设备 损坏、生产中断等严重后 果。
水灾害防治措施
地质勘探
在煤矿开采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 查明水文地质条件,为防治水害提供 依据。
智能化防治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煤矿灾害防治将更加注重智能化技 术的应用。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灾害 预警和防治的精准度和效率。
绿色环保生产技术
煤矿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未来研究方向 应关注绿色环保生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降低煤矿生产对 环境的影响。
灾害预警与应急响应
加强灾害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建设,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时 效性。同时,完善应急响应机制,提高煤矿在应对灾害时 的能力和效率。
• 提升国际竞争力: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煤矿企业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压 力。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有助于提升我国煤矿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 际竞争力,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 总之,煤矿主要灾害的防治工作对于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未来, 我们需要继续关注和研究新的灾害防治技术和方法,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挑战和 问题,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为我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 贡献。
有毒气体生成
煤尘爆炸会产生大量一氧 化碳等有毒气体,造成人 员中毒伤亡。
煤尘爆炸防治措施
煤尘控制
采取煤层注水、喷雾降尘等措 施,减少煤尘的产生和扩散,
降低煤尘浓度。
通风管理
加强矿井通风管理,保持巷道 合理风速,稀释和排除空气中 的煤尘。
煤矿主要灾害及主要防治措施

顶板事故
顶板事故是指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 顶板岩层发生冒落、断裂等事故。
顶板事故会对矿工生命安全和矿井设施 造成威胁,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
失。
防治顶板事故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支护 管理,确保支护设施完好;加强顶板监 测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置异常情况;以 及建立应急预案,及时应对顶板事故。
02 瓦斯爆炸防治措施
02 根据矿井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抽放方式,如地面 抽放、井下抽放等。
03 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对抽出的瓦斯进行处理和利 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瓦斯稀释与排放
01
通过通风技术,将新鲜风流引入矿井,稀释瓦斯浓度
,降低瓦斯爆炸风险。
02
在关键区域设置风门、风窗等通风设施,控制风流方
向和风量,确保风流顺畅。
防水闸门与防水墙
防水闸门
在矿井的入水口或关键区域设置防水 闸门,能够在洪水涌入矿井时迅速关 闭,阻止水势蔓延。
防水墙
在矿井周边构建防水墙,能够有效阻 隔地下水、地表水进入矿井的通道, 降低水灾风险。
排水系统与排水设备
排水系统
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包括水泵、管道、水仓等设施,能够及时将涌入矿井的 水排出。
矿山水灾
矿山水灾是指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遭遇洪水、突水等自然灾害,导 致矿井被淹或设施损坏。
矿山水灾会对矿工生命安全和矿井设施造成严重威胁,可能导致整个矿 井被淹没。
防治矿山水灾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矿山水文地质勘探,掌握地下水情况; 建设防水设施,防止洪水进入矿井;加强排水设施建设,确保矿井内积 水能够及时排出;以及建立应急预案,及时应对水灾事故。
防治瓦斯爆炸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 通风管理,降低瓦斯浓度;严格火 源管理,消除引燃火源;以及加强 瓦斯监测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置异 常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世栋 二O一二年九月
主要内容
一.矿井通风安全管理 二.防瓦斯安全管理 三.防尘安全管理 四.防灭火安全管理 五.顶板灾害防治 六.水害防治
煤矿开采安全
煤矿开采五大灾害: 水 火 顶板 瓦斯 煤尘
熟悉井下巷道
煤矿巷道分类
1、开拓巷道:为矿井服务的巷道 (如平硐、主井) 2、准备巷道:为采区服务的巷道(如大巷) 3、回采巷道:为工作面服务的巷道(如顺槽)
通风安全管理
矿井中二氧化氮的主要来源是爆破工作。 我国某矿1972年在煤层中掘进巷道时,工作面非常干燥 ,工人们放炮后立即迎着炮烟进入,结果因吸入炮烟过多, 造成二氧化氮中毒,2名工人于次日死亡。 二氧化氮的中毒程度与浓度的关系
二氧化氮浓度(体积) /% 0.004 0.006 0.01 2~4h 内不致显著中毒,6h 后出现中毒症状,咳嗽 短时间内喉咙感到刺激、咳嗽,胸痛 强烈刺激呼吸器官,严重咳嗽,呕吐、腹泻,神经麻 木 0.025 短时间即可致死 主 要 症 状
通风安全管理
一氧化碳(CO) 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相对密度0.97,微 溶于水,能燃烧,当体积浓度达到13%~75%时遇火 有爆炸性。 一氧化碳有剧毒。人体血液中的血红素与一氧 化碳的亲和力比它与氧气的亲和力大250~300倍。 矿井中一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有:爆破工作;矿 井火灾;瓦斯及煤尘爆炸等。
通风安全管理 2.井下空气
(1)井下空气的主要成分 氧气
( 《煤矿安全规程》第100条)
采掘工作面进风流中,氧气浓度不低于20%
氧气(O2) 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105。很活跃,易
使多种元素氧化,能助燃。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所不可缺少的气体。
一般情况下,人在休息时的需氧量为0.2~0.4L/min;在工作时为1~3 L/min。
通风安全管理
二氧化氮(NO2) 红褐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相对密度 1.59,易溶于水。 井下毒性最强的有害气体。它遇水后生成硝酸 ,对眼睛、呼吸道粘膜和肺部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及 腐蚀作用,严重时可引起肺水肿。 二氧化氮的中毒有潜伏期,容易被人忽视。中 毒初期仅是眼睛和喉咙有轻微的刺激症状,常不被 注意,有的在严重中毒时尚无明显感觉,还可坚持 工作,但经过6h甚至更长时间后才出现中毒征兆。 主要特征是手指尖及皮肤出现黄色斑点,头发发黄 ,吐黄色痰液,发生肺水肿,引起呕吐甚至死亡。
通风安全管理
二氧化碳
( 《煤矿安全规程》第100条)
采掘工作面进风流中二氧化碳(CO2)浓 度不超过0.5%
( 《煤矿安全规程》第139条)
采掘工作面风流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 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查明原 因,制定措施,进行处理。
通风安全管理
二氧化碳(CO2) 无色、略带酸臭味的气体,相对密度为1.52, 不助燃也不能供人呼吸,略带毒性,易溶于水。对 人体的呼吸有刺激作用,在为中毒或窒息的人员输 氧时,常常要在氧气中加入5%的二氧化碳以促使患 者加强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轻 则使人呼吸加快,呼吸量增加,严重时也能造成人 员中毒或窒息。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常常积聚在煤 矿井下的巷道底板、水仓、溜煤眼、下山尽头、盲 巷、采空区及通风不良处。 矿井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有:煤和有机物的 氧化;人员呼吸;井下爆破;井下火灾;瓦斯、煤 尘爆炸等。 如我国某矿,曾在1975年6月发生过一起二氧化 碳和岩石突出事故,突出二氧化碳11000m3。
井下巷道
开拓巷道 准备巷道 回采巷道
主要内容
一.矿井通风安全管理
二.防瓦斯安全管理 三.防尘安全管理 四.防灭火安全管理 五.顶板灾害防治 六.水害防治
一通三防安全管理 总述
一通三防
加强通风来,防瓦斯、防煤尘、 防火灾事故
主要内容 一.煤矿开采安全 二.通风安全管理 三.防瓦斯安全管理 四.防尘安全管理 五.防灭火安全管理
通风安全管理
据统计,在煤矿发生的瓦斯爆炸、煤尘爆炸及 火灾事故中,约70~75%的死亡人员都是因一氧化 碳中毒所致。
一氧化碳的中毒程度与浓度的关系
一氧化碳浓度(体积) /% 0.016 0.048 0.128 0.40 数小时后有头痛、心跳、耳鸣等轻微中毒症状 1h 可引起轻微中毒症状 0.5~1h 引起意识迟钝、丧失行动能力等严重中毒症状 短时间失去知觉、抽筋、假死。30min 内即可死亡 主 要 症 状
AY—1B型氧气检测仪
通风安全管理
近年来,随着煤矿安全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瓦斯 监控系统的普遍应用,有害气体的检测手段也日趋 完善,各大、中型矿井已经形成了人工定点、定时 检测与自动监测相结合的检测体系。在人工检测方 法中,除了取样分析法之外,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还 是快速测定法。 (一)瓦斯(CH4)的快速检测方法 煤矿中用于检测瓦斯的仪器有光学瓦斯检定器 、瓦斯检测报警仪、瓦斯断电仪等。
通风安全管理
②快速测定法
a.利用检测仪检测
b.利用比长式检测管检测
通风安全管理
利用便携式仪器在井下就地检测,快速测定, 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测定方法。 1、氧气浓度的快速测定方法 (1) 利用氧气检测仪检测 (2)利用比长式氧气检测管检测 2、二氧化碳浓度的快速检测方法 主要使用光学瓦斯鉴定器。
通风安全管理
通风安全管理
(3)矿井空气成分的检测方法 ①矿井空气主要成分的检测方法
a.取样分析法 b.快速测定法
通风安全管理
利用取样瓶或吸气球等容器提取井下空气式样 ,送往地面化验室进行分析。分析仪器多用气相色 谱仪。 特点: 分析精度高,定性准确,分析速度快,一次进 样可以同时完成多种气体的分析;但所需时间长, 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 适用: 一般用于井下火区成分检测或需精确测定空气 成分的场合。
通风安全管理
矿井中硫化氢的主要来源有:坑木等有机物腐烂;含硫 矿物的水化;从老空区和旧巷积水中放出。 1971年,我国某矿一上山掘进工作面曾发生一起老空区透 水事故,人员撤出后,矿调度室主任和一名技术员去现场了 解透水情况,被涌出的硫化氢熏倒致死。 硫化氢的中毒程度与浓度的关系
硫化氢浓度 (体积) /% 0.0001 0.01 0.05 有强烈臭鸡蛋味 流唾液和清鼻涕、瞳孔放大、呼吸困难 0.5~1h 严重中毒,失去知觉、抽筋、瞳孔变大,甚至死 亡 0.1 短时间内死亡 主 要 症 状
人体主要症状 静止状态无影响,工作时会感到喘息、呼吸困难和强烈 心跳 呼吸及心跳急促,无力进行劳动 失去知觉,昏迷,有生命危险 短时间内失去知觉,呼吸停止,可能导致死亡
氧气浓度 (体积) /% 17 15 10~12 6~9
氮气(N2) 无色、无味、无臭的惰性气体,相对密度为 0.97,微溶于水,不助燃,无毒,不能供人呼吸。 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但浓度增加时,会相 应降低氧气浓度,人会因缺氧而窒息。井下废弃旧 巷或封闭的采空区中有可能积存氮气。 1982年9月7日,我国某矿因矿井主要通风机停风 ,井下采空区的氮气大量涌出,致使采煤工作面支 架安装人员缺氧窒息,造成多人伤亡事故。 矿井中的氮气主要来源于:井下爆破;有机物 的腐烂;天然生成的氮气从煤岩中涌出等。
通风安全管理
二、矿井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安全浓度标准
矿井空气中有害气体最高允许浓度
有害气体名称 一氧化碳 氧化氮 (换算成二氧化氮) 二氧化硫 硫化氢 氨 符号 CO NO2 SO2 H2S NH3 最高允许浓度(%) 0.0024 0.00025 0.0005 0.00066 0.004
此外,《规程》还规定:井下充电硐室风流 中以及局部积聚处的氢气浓度不得超过0.5%。
通风安全管理
(二)CO、NO2、H2S、SO2、NH3、H2的快速检 测方法 普遍采用比长式检测管法。它是根据待测气体 同检测管中的指示粉发生化学反应后指示粉的变色 长度来确定待测气体浓度的。下面以比长式CO检测 管为例说明检测原理及检测方法。
图1-2 比长式CO检测管结构示意图 1—堵塞物;2—活性炭;3—硅胶;4—消除剂;5—玻璃粉;6—指示粉
通风安全管理
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对人体的影响
二氧化碳浓度(体积)/% 人体主要症状
1 3 5 10 10~20 20~25
呼吸加深,急促 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头痛,很快疲劳 呼吸困难,头痛,恶心,耳鸣 头痛,头昏,呼吸困难,昏迷 呼吸停顿,失去知觉,时间稍长会死亡 短时间中毒死亡
通风安全管理
二、矿井空气主要成分的质量(浓度)标准
《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主要如下: 采掘工作面进风流中,按体积计算,氧气浓度 不低于20%;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5%。 矿井总回风巷或一翼回风巷风流中,二氧化碳 超过0.75%时,必须立即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二氧化 碳超过1.5%时,采掘工作面风流中二氧化碳浓度达 到1.5%时,都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
通风安全管理
矿井中二氧化硫的主要来源有:含硫矿物的氧 化与燃烧;在含硫矿物中爆破;从含硫煤体中涌出 。
二氧化硫的中毒程度与浓度的关系
二氧化硫浓度(体积) /% 0.0005 0.002 0.05 嗅到刺激性气味 头痛、眼睛红肿、流泪、喉痛 引起急性支气管炎和肺水肿,短时间内有生命危险
主 要 症 状
我国煤矿用比长式气体检测管主要性能表
检测管名称 型 号 测量范围 (体积比%) 最 小 分辨率 最小检 测浓度
颜色变化
CO
Ⅰ Ⅱ Ⅲ Ⅰ Ⅱ 1 1 1 1
(5~50)×10-6 (10~500)×10-6 (100~5000)×10-6 0.2%~3.0% 1%~15% (3~100) ×10-6 (2.5~100) ×10-6 (1~50) ×10-6 (20~200) ×10-6 1%~21%
通风安全管理
1.矿井通风的作用
①供给井下足够的新鲜空气,满足人员呼吸的需要 ②稀释和排除井下有害气体、矿尘; ③调节井下气候条件,提高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