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优质课导学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1-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

课题
第二章第二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
课型
新授课
序号
8
教育
教学
目的
说出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
通过阅读增强学生的阅读技巧。
使学通过阅读和讨论,能够归纳出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与过程。
难点
使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能够归纳出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与过程。
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调查有关响尾蛇的资料,拿到课堂上来交流,丰富学生的生物学知识。
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的训练。要使学生学会边阅读边做笔记,将实验法基本程序的关键词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讨论题:
1、实验中两只死老鼠的惟一区别是什么?
2、为什么要设计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的死老鼠?
3、实验法研究一般包括哪几个步骤?
4、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都包括了哪些步骤?
小结:
实验法的基本程序
1、发现并提出问题
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作出假设
4、设计实验方案
5、实施实验并记录
6、分析实验现象
7、得出结论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
学生作记录
师生共同小结
在确认所有人都已经做了认真的阅读后,可以安排小组进行讨论。
本节课的主题内容是要让学生在前一节探究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响尾蛇捕食的特性来总结实验法的基本程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实验法的基本程序。
学生在收集资料时提高了自学的能力,也提高了阅读能力。
关键
使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能够归纳出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与过程。
教法
阅读法和讨论法、讲解法
教具
录相、材料,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生物七上1.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导学案 (2)

第2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课程目标1.明确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2.设计简单的实验和运用表格记录分析数据;●重点难点【重点】1. 归纳出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与过程;2.运用实验法进行“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难点】1.归纳出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与过程;2.体验实验法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思维发散】林奈生物分类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沃森与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考察,调查,分类,比较实验法观察法实验法前面你知道上面的这几位科学家在某些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你知道他们是用什么研究方法进行生物科学研究的吗?●要点归纳要点1:实验法研究的示例: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它包括“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几个步骤。
要点2:用实验法研究影响生物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中要注意以下问题:(1)实验前应该尽量让鼠妇适应实验装置的环境,方法是让鼠妇在实验装置中静置比较长的时间后才进行观察记录,以避免因鼠妇紧张造成实验误差。
(2)实验过程中实验装置一定要保持静置,以免干扰了鼠妇,造成观测数据不准确。
(3)注意设计对照实验,控制唯一的变量因素。
(4)观察记录的次数一定要足够大,实验数据太少,偶然因素就变大,因此至少要每分钟一次共统计10次以上,获得的数据才可能说明问题。
(5)捕捉鼠妇或实验后,用肥皂洗手。
●典例探究例1:如果在做实验时得到的结果与假设不一样,你不应该做的是()A.修改实验数据,让它与假设相符B.修改假设,让它与结果相一致C.检查过程是否有问题,重新把实验做一次D.检查过程都没有问题,相信结论是正确的实验中要真实记录,对实验数据不能擅自修改;如果觉得实验过程没有问题,说明假设不成立,可以修改假设。
A关于实验法,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这个实验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他们做出了什么样的假设?这个假设是根据什么做出的或者说在做假设前科学家都做了哪些工作?实验中人为控制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要强调多次重复上述实验?例2:在实验设计中,下列哪个选项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A.有光和无光 B.温度和水分 C.0℃和25℃ D.有水和无水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进行对照实验,其实质就是确定变量。
精选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1

第二章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了解生物学的多种研究方法。
2.能够简要的说出观察法和实验法的研究过程及特点。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一些学习方法进行生物学的研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体会到生物研究是一个严谨、认真的过程,要实事求是和要有坚强的意志。
通过对于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过程的学习,让学生形成爱国主义,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
1.让学生理解观察法和实验法,并能够运用它进行生物学的简单研究。
教学过程:。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
东凯实验学校集体备课内容设计
能说出实验法的基本步骤
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讨论中,体验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逐
通过媒体展示,提高课堂容量、拓宽学生知识面,同时采用观察、思考、阅读、探究等方法相结合。
基本研究方法。
多媒体展示:不同种响尾蛇的图片及有关响尾蛇的文字介绍。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
是根据毒液的气味追踪猎物的”进行讨论,针对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认识生命第2章探索生命第2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第二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习目标:说出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学习重点:尝试设计简单的实验和运用表格记录分析数据1.生物科学工作者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研究生物的奥秘。
2.______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是:(1)发现并提出问题(5)实施实验并做记录(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6)分析实验现象(3)作出假设(7)得出结论(4)设计实验方案4. 响尾蛇靠什么追寻猎物( )A.听觉 B.视觉 C.嗅觉 D.体温5.研究响尾蛇捕食老鼠的实验中需要几只死老鼠( )A.1 B.2 C.3 D.数量不限6.研究“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的?”的实验中,科学家提出: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
这应属于实验研究的哪一个步骤()A.发现并提出问题B.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C.作出假设D.分析实验现象7.在响尾蛇的实验研究中,设计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过的死老鼠的目的是()A.与响尾蛇袭击过的死老鼠进行对照B.研究响尾蛇是否袭击死的老鼠C.起重复实验的作用D.研究响尾蛇对老鼠体温的反应8.在实验过程中,多次重复实验的主要原因是为了()A.得到较多的数据 B。
避免偶然现象,使结果更真实C.实验失败后重新再做 D。
得出不同的结论9.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将实验盒一边遮光,另一边不遮光,这是为了( ) A.提供一种无光的条件 B.便于观察 C.控制变量 D.设置一个对照实验10.观察中发现和提出的问题,经过查阅资料和思考以后,你会对问题作出各种尝试性解释,这就是_________。
11.实验方案中一般只设____个变量因素。
12.每个变量因素应该设置_______,如光照与黑暗、潮湿与干燥等。
答案1.观察调查分类实验2.实验4.C5.D6.C7.A8.B9.D10.假设11. 112.对照。
七年级生物上册 2.2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导学案 北师大版

2.2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2课时”已初步了解了“探究实验”的相关知识,这是学生第2次进一步学习“探究实验”的问题。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以“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为示例来学习实验法研究的重要步骤,然后以“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来强化对所学知识的应用。
【学习目标】:
1、说出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
尝试设计简单的实验并运用表格记录分析数据。
【重难点预测】:
1、重点:实验设计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变量只能1个。
2、难点:实验的设计过程。
【知识链接】:
1.2中活动“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和活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学习过程】:
一、导:师直接引出本节学习主题。
二、学:学生阅读教材P26-28,思考以下问题:
1、实验法包括哪些重要步骤?
2、这个实验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3、这个假设是根据什么做出的?
4、实验中人为控制的条件是什么?
5、为什么要强调多次重复上述实验?
三、议:
1、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小组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相互沟通,组内达成共识。
2、各小组代表逐一对以上问题发表见解,师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纠正,并作必要补充。
四、练:
教材P30“思考与练习”【整理学案】:
实验法研究的重要步骤:
1、发现并提出问题
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1、作出假设
2、设计实验方案
3、实施实验并记录
4、分析实验现象
5、得出结论
【达标测评】:
《课堂精练》P11-12。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第二课时导学案

第2节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课程导入】显微镜是生命科学研究中使用的重要仪器,它能帮助人们观察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或者生物体的微细结构。
显微镜的种类很多,有光学显微镜,也有电子显微镜。
在中学生物实验室里,使用较多的是一种学生用的光学显微镜。
【聚焦课标】1、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
——模仿层次2、初步养成规范使用实验仪器的良好习惯。
——经历、反应层次【自主学习】1、取镜和安放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边的地方。
2、对光转动___________,使低倍镜正对___________,然后将遮光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用_______眼注视目镜内,_______眼一定要睁开,便于画图。
转动___________,观察到目镜内有圆形的亮圈,叫做___________。
3、观察把印有“P”或“上”字的薄纸片放在载玻片上,制成玻片标本。
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使要观察的物像正对通光孔,玻片两端用压片夹压住。
然后从侧面看着物镜,转动_________________,使镜筒慢慢下降,直至物镜接近载玻片为止。
用_______眼在目镜中观察,反向转动_________________,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看清物像为止。
4、收镜实验完毕,将玻片从载物台上取下,用纱布将显微镜擦拭干净。
将压片夹转向___________,反光镜移动到___________方向。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_______________,将镜筒下降。
将显微镜送进镜箱。
【合作学习】一、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小组讨论:1、使用显微镜,主要包括哪几个步骤?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为什么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二、分组实验:“学习使用显微镜”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思考下列问题:1、在对光过程中,转动遮光器,让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视野的明亮程度有什么变化?转换反光镜,比较用平面镜和凹面镜观察时,视野的明亮程度有什么不同?2、将印有“P”或“上”字的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你在视野中看到的是什么字?从目镜内观察到的物像是正像还是倒像?如果这个字偏在视野的左上方,试一试,怎样才能将它移到视野的中间?3、如果把字写在一张不透明的纸上,观察的结果是否相同?【巩固练习】1、显微镜的物镜是40x,要观察放大600倍的物像,应选用的目镜是()A.20× B.15× C.10× D.5×2、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同一部位,下列哪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在视野中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A.目镜10×;物镜10× B.目镜10×;物镜40×C.目镜15×;物镜10× D.目镜5×;物镜40×3、在光线条件比较差的实验室内使用显微镜时,应该()A. 调大光圈,用平面反光镜B.调大光圈,用凹面反光镜C.调小光圈,用平面反光镜D.调小光圈,用凹面反光镜4、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时,转动下列哪个结构,能较大范围地升降镜筒()A.转换器 B.遮光器C.粗准焦螺旋 D.细准焦螺旋5、图②是显微镜结构图,请据图回答:(1)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和。
【新】七年级生物上册 1.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教学目标〗能说出实验法的基本步骤。
通过提出假设和设计实验方案,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通过阅读材料获取和处理信息。
在讨论中,体验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逐渐形成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交流与表达,学会与他人合作。
〖设计思路〗(一)课堂教学设计关键点1.创设问题情境;2.学生通过观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3.利用已有知识对问题做出解释(假设);4.通过阅读“阅读资料”,对前面的解释(假设)进行分析,最终确定一个(或两个)假设;5.小组讨论实验方案,证实假设;6.总结归纳“实验法”的基本过程。
(二)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本节教学的课题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实验法。
在前一节课学生已经通过阅读、讨论知道了生物学是一门探索的科学,并且也初步了解了林奈、达尔文、哈维等学者在研究生物学过程中所用的方法。
本节课是要通过一个具体实例――探究“响尾蛇通过什么追踪中毒的猎物”,让学生了解并总结出生物学最常用的方法――实验法实施的基本过程。
此方法将为以后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奠定基础。
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观看录像、阅读材料、讨论设计实验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仅让学生获得“实验法”的知识,也锻炼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处理信息、协作等能力。
具体设计过程如下: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一开始便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节选三小段蛇与鼠的片段,分别讲述皮尔斯蛇在狭长的洞穴里追踪老鼠;响尾蛇(一种毒蛇)面对近在咫尺的老鼠只是不停地伸缩舌头;加彭蛇(一种毒蛇)张开大嘴咬住老鼠,又让中毒的老鼠逃脱。
在学生为三只小老鼠的命运感到担心的时候,好奇心也定会油然而生,自然就过渡到了下个教学环节――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在肯定学生问题多样化的基础上,确定或提出(如学生没有提出,教师可引导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响尾蛇通过什么来追踪中毒的猎物?许多学生有着丰富的课外知识,这时他们头脑中已经在对问题作出解释了,不妨让大家一起交流,请学生把可能的解释都说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生命现象
1.1.3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自主学习案
一、自主学习目标及范围
学习目标:
1、分析和讨论巴斯德进行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知道科学探究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习范围:
预习课本第10页到第13页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要点
1、探究的基本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的常用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主学习检测.
1.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所有提出的问题都能通过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
论.___________(判断对错).
2.我们在进行探究实验时,为了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常需要设置重复组,取其平均值,但有些实验却是例外.下列实验不需要测平均值的是()
A.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B.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C.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D.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
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置了“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条件,探究“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模拟法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一:探究的基本过程
阅读教材10——11页文字资料,思考:
1、巴斯德的曲颈瓶妙在何处?
2、探究的基本步骤?
探究二:探究的常用方法
阅读教材11——13页文字资料,思考:
1、生物学中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哪些?
二、随堂检测
1.“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所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为了解当地几种常见传染病的基本情况,通常采用的研宄方法是()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分析法
3.科学分析需要对事实和观点加以区分,下列说法属于事实的是()A.夏季冰饮口感好
B.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
C.考试时间过得快
D.未来人类的大脑将更加发达
参考答案自主学习检测:
1.×.
2. D
3. B
随堂检测:
1. B
2. C
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