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作业-墨子兼爱思想研究

合集下载

墨子“兼爱”思想

墨子“兼爱”思想

墨子“兼爱”思想汇报人:2023-12-21•“兼爱”思想的产生•“兼爱”思想的内容•“兼爱”思想的核心价值目录•“兼爱”思想的历史地位与现代意义•“兼爱”思想在当代的实践与应用•“兼爱”思想与当代挑战及未来发展目录01“兼爱”思想的产生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争频发,人们承受着严重的苦难。

社会秩序的崩溃,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社会道德沦丧。

墨子希望通过“兼爱”思想,倡导人们相互关爱,实现社会和谐。

时代背景墨子,名翟,生活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

他创立了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葬”、“节用”等思想。

墨子的思想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墨子简介“兼爱”思想的起源01“兼爱”思想源自于墨子的亲身经历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02墨子目睹了社会的不公和人们的苦难,深感同情和痛心。

03他认为,通过倡导“兼爱”,可以消除社会矛盾,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02“兼爱”思想的内容主张人们不分贵贱、亲疏,应无差等地爱所有的人。

兼相爱强调人们应不分贫富、贵贱和善恶等,互相帮助,共同谋利。

交相利兼爱思想强调对他人要有仁爱之心,关注他人的福祉,并愿意为他人谋利。

强调仁爱之心兼爱思想倡导一种无私的爱,即人们应该超越个人利益,去关心和帮助他人。

倡导无私之爱“兼相爱,交相利”兼爱思想认为人们应该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不应有贵贱之分。

尊重他人兼爱思想提倡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即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推己及人兼爱思想反对自私自利的行为,强调人们应该以大局为重,关注他人的利益。

反对自私兼爱思想认为人们应该通过自我约束和克己奉公的方式来实践爱人如己的原则。

强调自我约束“爱人如己”A BC D“爱无差等”无差别之爱兼爱思想主张对所有人的爱应该是无差别的,不应因人的社会地位、财富或身份而有区别。

反对特权兼爱思想反对特权阶级的存在,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机会。

墨子“兼爱”思想研究综述

墨子“兼爱”思想研究综述

墨子“兼爱”思想研究综述论文摘要] “兼爱”是墨子思想中的核心,是墨子社会学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直以来,学者们对“兼爱”做了不少的研究,而且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文首次较为全面的搜集的墨子“兼爱”方面的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对其做系统总结。

全文分为“兼爱”的产生的社会背景,“兼爱”的内涵,实施途径,缺陷及其历史命运,“兼爱”的价值意义、地位,它与仁爱、道爱、博爱的比较研究等七个方面。

[关键词] 墨子;兼爱;研究综述“兼爱”是墨子思想中的核心,是墨子社会学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学者们给予了相当大的关注。

对“兼爱”的研究向来是墨家思想研究的重点之一,而且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对此做一概述。

数届墨学研讨会都对“兼爱”的研究有很大的贡献,着重点集中在“兼爱”的现实意义及其价值上。

在第一届墨学国际研讨会上,张岱年认为墨家实行“兼爱”之道是尽力追求国家、百姓的大利,“兼爱”学说闪耀着古代人道主义的光辉. 王源认为,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学说,可为调解当代商品经济发展中厂家和用户的矛盾、企业内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提供理论指导。

陈鼓应提出“墨家伦理动力说”。

在第二届墨学国际研讨会上,有的学者将墨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相联系。

代写硕士论文在第三届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者认为,我们能从墨家的许多合理思想中,找到有助于现代化建设与世界和平的契合点,如墨家的“兼爱”学说与现代人文精神的重建。

在墨学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朱传认为,“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子政治学说的宗旨,是其社会发展论的实际目的,是其社会伦理学的中心内容。

周全德对墨家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进行了综合发掘,认为墨家“兼爱”的伦理主张可以成为一切追求和平、民主、自由的人们手中的精神武器;金东沫认为,墨子所谓的“兼爱”是从国家治乱问题着眼的,实际上并没有道德及宗教上的特殊。

而萧宏恩则对墨子的“兼爱”在医护伦理中的应用作了研究,认为墨子的“兼爱”思想可以成为医护伦理实践之根本理念。

墨子“兼爱”思想

墨子“兼爱”思想

兼爱。

【译文】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

墨家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十点:兼爱完全的博爱(与儒家的亲亲相对反,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等等的亲人对待方式,扩展到其他陌生人身上)。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战争对于败者的伤害及,伤人命、损其才,是没有意义的破坏行动。

而对于胜方而言,仅仅是获得了数座城池与税收,但总的来说伤害与损失也是巨大的,所以战争是没有意义的行为)。

尚贤不分贵贱唯才是举。

尚同上下一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兴利除弊(有一说法为“上同”,认为天子是百官之首,而百姓听令百官,与上而同,此乃“上同”之意)。

天志掌握自然规律(有一说法为天子代天行政,并借由上同的观念推论出人民以天的意志而行事)。

明鬼尊重前人智慧和经验(有一说法认为墨家说鬼所为并非迷信,而是希望以神鬼之说使人民警惕,不行邪恶)。

非命通过努力奋斗掌握自己的命运。

非乐摆脱划分等级的礼乐束缚,废除繁琐奢靡的编钟制造和演奏(古代音乐费时耗事,花费甚大,于国家并无生产的行为,乃无用之事)。

节用节约以扩大生产。

反对奢侈享乐生活。

节葬不把社会财富浪费在死人身上(儒家的厚葬耗钱财,守丧则需三年,三年过后人虚弱需要人扶才能起行,影响国家生产力,乃浪费之事)。

此外还有逻辑学等;墨家主张的"仁",是"兼相爱"。

这是一种普遍的爱,是理想化了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关系。

"兼相爱"的具体表现在"交相利"。

教育内容墨翟以“兼爱”、“非攻”为教,墨子谈兼爱,可惜生在一个弱肉强食的版图吞并时代,统治者只看中他的守城术。

兼爱非攻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与儒家的博爱(“亲亲有术,尊贤有等”)相反。

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提出“天下之人兼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辱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他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墨子研究报告

墨子研究报告

墨子研究报告墨子研究报告摘要墨子是古代中国的一位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伟大先哲之一。

墨子的思想主要集中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道德和教育方面。

本报告将探讨墨子的主要思想,包括其对礼、仁、兼爱的理解,以及关于教育的观点和实践。

一、墨子的思想1. 礼:墨子认为礼是人与人之间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是维系社会秩序和促进和谐的重要手段。

他倡导人们要遵守礼仪规范,尊敬长辈,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2. 仁:墨子强调仁爱的重要性,认为人们应当以仁心对待他人,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他主张“兼爱”即平等地关爱所有人,而不仅局限于亲友。

3. 兼爱:墨子提出了“兼爱”的概念,即每个人应该平等地对待所有人,不分国家、种族、社会地位等。

他主张以兼爱为基础来构建一个和平与公正的社会。

二、教育观点和实践1. 教育目标:墨子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而不仅仅是追求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他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公民。

2. 教育方法:墨子主张通过实际行动和榜样的力量来教育学生。

他强调教育者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而不仅仅是靠言传身教。

3. 教育公平:墨子主张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他反对以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等因素来划分学生的优劣,主张通过教育来消除社会不平等。

结论墨子的思想在古代中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于儒家思想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他的兼爱观念为社会公正和和谐关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教育方面,墨子强调了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教育的公平性,这些观点在现代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墨子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伦理道德建设和教育改革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墨子“兼爱”思想探微

墨子“兼爱”思想探微

墨子“兼爱"思想探微摘要:墨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其“兼爱”思想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从“兼爱”入手,可以看到“交相利”与“非攻”以及阐述“兼爱”思想的现代价值。

从而使我们对墨子的“兼爱”思想有一个全面的思想认识。

关键词:墨子;兼爱;非攻;交相利墨子,名翟,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也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兼爱”思想是墨子的十大主张之一,是墨家思想的核心,也是其一生为之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

“兼相爱”与“交相利”不可分割,“非攻”以“兼爱”为基础,是其思想的衍生。

一、“兼爱”思想形成的基础墨子生活于春秋战国交替之际,也正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战争频繁,学术下移,社会秩序混乱,面对世风日下的社会局面,墨子提出了自己的思想——“背周道,用夏政”与“兼相爱、交相利”。

在《兼爱上》的开篇墨子就说:“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所谓的“乱”表现为“臣子之不孝君父;子自爱,不爱父;弟自爱,不爱兄;臣自爱,不自爱君”,及“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

父自爱也不爱子;兄自爱也不爱弟;君自爱也不爱臣”。

墨子意识到天下乱是“皆起不相爱”。

“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有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是以仁者非之。

”墨子自问:“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日:‘以兼相爱、交相利易之。

墨子说:若“使天下兼相爱……若此则天下治。

”[1]因此可见“兼爱”思想是解决社会战乱的一剂良药。

只要天下人都相爱,那么君臣、父子、兄弟以及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仇杀,国与国之间就相安无事,社会也就安定了。

墨子提出的“兼爱”思想的另外一个目的是反对与批判儒家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度,希望社会中人人平等,没有等级贵贱之分,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二、墨子的“兼爱’’思想墨子的十大主张即:“凡人国必择务而从事焉。

墨子中的兼爱非攻思想

墨子中的兼爱非攻思想

墨子中的兼爱非攻思想墨子(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1年),名翟,号墨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科学家和军事家。

墨子提出了一种被称为“兼爱非攻”的哲学思想,这一思想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墨子中的兼爱非攻思想的核心理念、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现代的启示。

兼爱非攻思想是墨子哲学的核心,其思想基础是“兼爱”和“非攻”,它们相互依存,形成了墨子独特的伦理观和政治理念。

首先,墨子主张“兼爱”,即广泛的情感关怀和对他人的无私友爱。

墨子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怀着同样的爱心对待他人,摒弃任何偏袒和偏见。

他主张不仅仅限于亲人、朋友或同类的爱,而是广泛地扩展到全人类。

墨子认为,只有全人类都怀有兼爱之心,才能实现和谐与共荣。

墨子的“非攻”思想是建立在兼爱基础上的。

墨子反对战争和暴力,主张通过和平、讲理、友好的方式解决争端。

他认为,战争和暴力只会带来痛苦和伤害,而不会解决任何问题。

墨子通过倡导公正、宽容、理性和互相尊重的原则,主张通过道德力量和知识来实现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墨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墨子的兼爱思想与儒家的仁爱思想有相似之处,但墨子对兼爱的理解更加广泛和深入。

他通过批判当时社会不平等的现象,强调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保护。

这对后来儒家思想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墨子的非攻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和外交政策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墨子主张通过和平友好的方式来解决国家之间的矛盾和争端,这对当时乱世中的中国政治局势起到了积极的稳定作用。

墨子的非攻思想也为后来的外交政策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再次,墨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墨子提倡实用主义,他主张科学的研究和实践应当服务于社会和人民的需求,这对当时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墨子对光学的研究和发明也为后来科学家们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给我们现代社会带来了许多启示。

墨子“兼爱”思想研究综述

墨子“兼爱”思想研究综述

墨子“兼爱”思想研究综述墨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之一,他提出的“兼爱”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旨在对墨子“兼爱”思想进行综述和分析。

1. 墨子的“兼爱”思想概述墨子的“兼爱”思想在《墨子》中有着详细的阐述,称之为“兼爱非攻”。

墨子认为,人人都应该关心他人,而不是只关心自己或自己的家庭与国家。

他认为,人们应该像亲情一样对所有人类抱有感情,以达成社会和睦与和平,从而避免战争的发生。

他主张“以天下为己任,以万民为一家”,将“兼爱”作为中国思想文化中最为基本的人道主义理念之一。

2. 墨子“兼爱”思想的起源墨子“兼爱”思想并非独立于社会当中出现的,而是与社会历史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商鞅变法和战国时期的封建制度下,社会阶层分化和贵族风气盛行导致了封建军阀之间的内战和民生困苦。

墨子所处的时代恰好经历了这种阶层分化严重的封建制度的崩溃期,因此他通过“兼爱”思想的提出,试图倡导全社会的精神团结和社会秩序的恢复。

3. 墨子“兼爱”思想的核心墨子“兼爱”思想的核心在于防止战争的发生。

他认为,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像亲情一样关心周围的人们,那么战争就不会发生了。

墨子把“兼爱”作为实践道德价值的核心,并建议任何行动都不应当违背这个基本价值准则。

在”兼爱“的基础上,墨子还倡导了非攻的思想。

他认为,和平才是最基本的实践道德价值,非攻则是实现和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4. 墨子“兼爱”思想的意义墨子“兼爱”思想所具有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是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它使得个人对社会抱持了一种更为广泛的、基于精神上的关心。

墨子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凝聚了社会的精神力量,促进了社会的繁荣稳定。

此外,“兼爱”思想同时也是和平、协调和团结的象征,能够引领整个社会迈向一个更为和谐和受益于人民的未来。

5. 总结总之,墨子的“兼爱”思想是中国文化历史上一种具有极其深刻意义的思想。

墨子在“兼爱”思想上的发展,无疑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增添了奠基性历史性文化价值。

试论墨子“兼爱”思想的哲学内涵及

试论墨子“兼爱”思想的哲学内涵及

试论墨子 “兼爱”思想的哲学内涵及其现实意义文/杨琳摘要: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墨家学派作为当时的代表学派之一,其思想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而作为墨家思想奠基者的墨子,其所提出的以“兼爱”为思想核心的理论学说,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前进方向有着重大的影响意义。

本文通过对“兼爱”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措施进行分析,从“兼爱”思想入手,思考其对当代社会的重要价值,使“兼爱”思想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更好地推动我们再上一层新台阶。

关键词:墨子,兼爱,交相利,平等引言墨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深远的影响,至今墨家思想依旧对我们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因此,聚焦墨家的“兼爱”思想,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并思考其时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一、墨子“兼爱”思想的主要内容1.“兼爱”思想的内涵墨家所讲的“兼爱”意思是说人与人之间无需区分身份的高低贵贱之别,同等的爱每一个人,这种爱是不拘泥于亲疏贵贱的,没有等级差别之分的平等的爱。

“兼”字有整体、全部的意思,《说文解字》说:“兼,并也。

从又持秝。

兼持二禾,秉持一禾。

”[1]便是说“兼”即一手同时抓住二禾,可引申为全体、无差别之意。

对于“爱”墨子并没有做出特别的解释,但“兼爱”这一概念却明显可以看出是以“爱”为基础的。

“爱”本身拥有着很多层的意思,一是讲对某人或某物有着较深的情感,二是讲一种爱惜、爱护之情。

墨子所说的“兼爱”,是在强调“爱”的多层含义之上加以修饰,扩大了爱的适用范围,强调了爱的外延和广泛性,要求天下各人都能爱得一视同仁。

“兼爱”的思想,表达着墨子希望君王能够爱民如子、政治清明的美好愿望。

并且因为墨子代表的是当时小生产者的利益,也就是社会底层百姓的利益,因此也就更直接地表达了平民百姓对心目中理想君王的美好设想,以及对社会秩序稳定、和谐的强烈渴望。

而对于此,墨子认为解决的办法就是要让人们相亲相爱。

“兼爱”是以人与人和谐、相爱的相处方式来解决社会纷争、动荡问题,“兼爱”侧重的是人精神层面的东西,讲人们之间要真诚相爱、互惠互利的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调研及综述课题:墨子兼爱思想的研究学院______管理学院_______专业______工商管理_______ 年级班别______**级*班______ 学号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2013年6 月26日一、文献调研部分1. 中(英)文切题期刊论文6篇(1)论墨子的“兼爱”【作者】黄勃;【Author】黄勃【摘要】墨子的“兼爱”思想是春秋战国之际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对西周以来旧宗法道德的否定。

墨子把道德问题视为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及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关键。

他所主张的“兼爱”是一种不分亲疏、不论贵贱、爱人如己、一视同仁的无差别的爱。

孔子的“仁学”和墨子的“兼爱”说以其对人类在精神上平等的认识,完成了人类对自身及对相互关系认识上的一次新的精神觉醒。

更多还原【关键词】墨子;兼爱;(2)墨子兼爱阐释【作者】钟肇鹏;【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北京100035;【摘要】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其兼爱之说是以利为本的,以安民利生为目的,这与儒家学派孟子的“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的思想有明显的不同。

墨家贯彻兼爱主义的着重点有三:“尚志”,即对兼爱主义之贯彻有坚定的信心;一定要见诸行动;崇尚舍己利人的牺牲精神。

更多还原【关键词】墨子;兼爱;交利;(3)墨家兼爱观的演变【作者】丁为祥;【Author】by Ding Wei Xiang)【机构】陕西师范大学经贸系!陕西西安710062;【摘要】兼爱与功利主义是墨家思想的两大支点,但这两点并非同时形成。

兼爱的含义实际是全然无私地爱所有的人。

它立足于道德的基础,但却有着更多宗教的意涵。

《兼爱》上中下三篇的思想演进,是将其思想落实的必然过程更多还原【关键词】墨家思想;兼爱观;中国哲学;(4)墨子的兼爱理想与世界和谐的构建【作者】江畅;【Author】JIANG Chang(Department of Philosophy,Hubei University,Wuhan,Hubei.430062)【机构】湖北大学哲学系湖北武汉430062;【摘要】墨子提出的“天下之人皆相爱”理想,虽然没有实现,但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

在全球一体化和现代化的今天,面对日益盛行的个人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或国家至上主义,面对一切湮没在利害关系之中的无情无爱世界,面对各种犯罪、恐怖活动和局部战争,以墨子的兼爱理想为旗帜,建立“强不执弱,众不动寡,富不侮贫,贵不敖(傲)贱,诈不欺愚”的制约机制,构建动态的世界和谐,已经成为当代人类和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本文试图阐述墨子的兼爱思想对构建当代世界和谐的意义。

更多还原(5)“兼爱”: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作者】赵保佑;【机构】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摘要】“兼爱”是墨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墨家社会政治思想的中心思想,与儒家的“仁爱”伦理、西方文化中的“博爱”思想相比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兼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是商品经济社会生产和消费活动的伦理原则,有兼爱之心,使利己心(爱己)与利他心(爱人)之间平衡,这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利益主体取得双赢、多赢所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也是现阶段社会走向和谐的道德需求。

更多还原(6)墨子“兼爱”学说的新透视【作者】张斌峰;【机构】湖北大学政治与行政学!副教授;【摘要】<正>博爱,即广泛平等地爱一切人,它是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与规定.本文拟以体现博爱精神的墨家“兼爱”说为立足点,以此同儒家的“仁爱”和基督教的“博爱”做一分析和比较,以揭示“兼爱”说与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爱所存在的内在统一性.由此,作者认为对“兼爱”学说的合理批判、挖掘、超越与转化,可以作为塑造当代文人精神的传统生长点和极富原创性的诠释元点. 更多还原【关键词】“兼爱”;基督教;“仁爱”;墨家;“爱”;兼相爱;墨子;人文精神;儒家;“生活世界”;2. 学位论文2篇(1)墨家「兼爱」的法价值诠释【作者】马腾;【导师】马作武;【作者基本信息】中山大学,法律史学,2010,硕士【摘要】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亦“祖述尧舜”,而法“夏禹之道”,自创墨家学说。

以“三表”为证,墨学具有纵向渊源与横向渊源,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实践精神与功利主义。

墨学之本在于“兼爱”,其逻辑脉络乃是“一同天下之义”,立“天志”以为“法仪”的过程,墨学诸论均以此为核心展开。

“兼爱”论由墨翟基本奠定,经由墨家后学阐幽抉微,其普遍性、不可分割性、超时空性、一贯性、周延性、实践性、结合性、集体性及“爱利一体”观念得以强化,最终定型而趋于圆融。

墨学及“兼爱”在先秦树敌甚众,饱受儒道法的批判。

为维护儒学的正统独尊地位,实现儒家鸱张门户的夙愿,后世儒者亦将辟墨的观念阐扬光大,旗帜鲜明的尊儒辟墨之论骈兴错出,而“视墨同儒”、“儒墨为用”的误解,更潜移默化地消解了“兼爱”的本质精神。

其实,墨子之“兼爱”在先秦独树一帜,与诸子之“爱”大相迳庭,展现出强烈的正义色彩,包含一种社会公平正义观念与实践品格。

墨子贵“义”之正而诉诸以“兼爱”为本的“天志”,而具有治道意义上的“法仪”正义论。

“兼爱”追求和谐、和平,是正义的伦理源泉,激发了纯粹的正义感,为正义提供了情感观念的基础,又超越正义,完成正义,使其处于一个不断... 更多还原【关键词】墨家;兼爱;正义;平等;权利;(2)论“兼爱”理论的阶段性发展【作者】胡垚;【导师】秦彦士;【作者基本信息】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2006,硕士【摘要】历代学者评价墨家时多将“兼爱”作为其代表学说,多数停留在“废亲疏之别而以天下为己任”这一点上来加以论说。

其间虽有激烈论争,也对“兼爱”说的学术渊源、地位、内容等进行了一些评论,但总体来看,对“兼爱”学说的本身挖掘不深。

现当代学者对“兼爱”的学术渊源、内容特色、在墨学中的地位、社会现实意义、与各家学说的比较等各方面均有进一步的讨论研究,而最大突破就是对“义利观”的研究。

但学者们大都从“对等互利”的平面上来进行分析论述,而少有深入地从其理论的内在逻辑上来进行探讨,也极少注意到墨子——墨子后学的“兼爱”理论各有一套体系,其间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

针对此,本文拟从两个阶段的“兼爱”理论入手进行深入剖析,理出在不同的社会、学术背景下,其相承和发展的脉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发展的原因,以期作出合理的价值评价。

本文第一章主要分析墨家“兼爱”思想产生的思想渊源和时代背景。

通过梳理历史上关于墨学渊源的各种说法,笔者将其归结为四种主要观点,并展开细致分析,得出墨学远可上溯到上古圣王精神,近可追踪到儒家思想浸染这一结论。

在广泛收集春秋末年至战国初年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史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了孔子站在贵族立场所提“仁爱”的理论缺陷及实践困难。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墨子站在平民立场针对社会弊端及“仁爱”理论的不足,提出他的救世方案——“兼爱”。

本文第二、三章是本文重点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主要对墨子“兼爱”思想进行剖析。

通过梳理墨子“十论”,找出墨子“兼爱”理论的内在逻辑:墨子认为人性偏向爱己利己,要反本性去爱他利他,最主要的依据便是“天志”,而这一理论出现了逻辑论证上的缺陷。

通过对墨子“兼爱”理论论证过程的深入分析,笔者认为其理论有爱利不分、内在逻辑矛盾、理论后援(天、鬼)无力这三大缺陷,并对其出现理论缺陷的原因作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本文第三章进而对墨子后学的“兼爱”理论进行剖析。

结合战国中后期局势变化,笔者对墨子后学的发展概况作了大致的梳理。

《墨经》是研究墨子后学“兼爱”理论的关键,通过分析《墨经》,笔者认为,墨子后学修正和发展了墨子“兼爱”理论,使之成为了一个全面、完善的理论体系,具体包括:提出“兼”(周延)这一根本原则并有力反驳了各种责难;辨明“爱”、“利”关系;从人类整体与个人紧密相关的角度劝“兼”等。

其中最后一项尤为重要,从整体人类与个人的紧密关系这个角度来劝人兼爱利他,不但使“周”这一“兼爱”的根本原则得以顺利提出,且有力地避免了“天爱己利己—天爱他利他—人爱他利他—人爱己利己”这样一个逻辑怪圈,以及墨子借“天”、“鬼”作理论后援所带来的弊端。

而所有这些修正与发展都是在当时时代背景下墨家自然科学及逻辑学发展的结果。

从“兼爱”理论的阶段性发展可以看出墨家逻辑学水平的提高,而墨家逻辑思维的进步对议论散文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第四章主要论述“兼爱”理论的现代价值。

笔者以冯友兰先生的四大人生境界为标准,对不同阶段的“兼爱”理论分别作出评价。

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对当今社会如何使彼此“双赢”具有启示意义。

然而,正是经由墨子后学的发展和完善,“兼爱”理论方始以“人类整体”为核心而为人类的终极幸福指明了一条必然途径。

【关键词】墨子;《墨经》;兼爱;阶段性发展;议论散文;Abstract: The commenters in previous dynasties have always regarded the“universal love " as the representative theory of the Mohist doctrines and carried on appraisal about it on the point that "ignore any different but take the world as one’s own duty". Although there were intense debate, and the academic origin, the status, the content which said to the " universal love " have been carried on by some commentaries, but the overall looks on the " universal love " theory itself excavated not deeply. Present contemporary scholar made further research in the academic origin, the content characteristic, the status, the social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 comparision with various theory of the " universal love "theory, and the biggest breakthrough is the research about " righteousness and benefit view " . But scholars mostly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elaboration from " coordinated mutual benefit ", and not thoroughly carried on the discussion from its theory intrinsic logic, also extremely little notice that from Mo-tse to Mo-tse later follower the" universal love " theory respectively has each set of systems, there have been developments. This article carries on the thorough analysis about the "universal love " theory from Mo-tse and Mo-tse later followers, and further discussed its development under the different society, the academic background, for the sake of making the reasonable valuable appraisal by the time.The first chapter of this article main analysis the thought origin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universal love ". Through each view in the history about the origin of Mohist doctrines, the author approximately concluded four main viewpoints, and launched the careful analysis, then obtained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Mohist doctrines is far thrived to the antiquity saint king spirit, nearly might trace the Confucian thought. In widely collects the social politics, the economy, the military, the culture and so on in various aspects of Chunqiu Period last years to Zhanguo Period first year, the author further thoroughly analyzed the flaws and the practice difficulties of the “benevolence” theory raised by Confucius who stands in the aristocrat place. Precisely under such historical background, Mo-tse stands in the common people place, in view of the social malpractice and the insufficiency of the " benevolence " theory, proposes his salvation plan the " universal love ".The second, three chapters of this article are key and the innovation to this article.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carried on analysis to Mo-tse "universal love " theory. Through combed Mo-tse " ten theory ", the author discovered the intrinsic logic of Mo-tse "universal love " theory: Mo-tse thinks the human nature deviation is selfish, and people love universally just because the most main basis that is the " God will ", but this theory had logical flaws. The author thought its theory has three big flaws: the “love” and the“benefit” are not divided, the intrinsic logical contradict, the theory support (God, ghost) is incapable, and then the author made a reasonable explanation to the reasons of the flaws in the " universal love " theory.The third chapter of this article carries on closely analysis to Mo-ste later followers "universal love " theory. Thinking about the changes of Zhanguo later period situation, the author made approximate comb about the development survey of Mo-tse later followers. " Mo Jing " is the key to research Mo-tse later followers "universal love " theory , through analyzes " Mo Jing ", the author thought Mo-tse later followers revised and developed Mo-tse " universal love " theory, and caused it to become one comprehensively、perfect theoretic system, specifically included: proposes " universal " this basic principle and powerfully refutes each kind of questions; clearly distinguishes the relations of the " love " and the " benefit "; closely connected the individual with the humanity whole to urges the " universal love ". The last item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from this angle, the Mo-tse later followers powerfully avoided the logical strange circle, as well as Mo-tse’s difficulty that he had to use the " God" and the " ghost " to support his point. All these revisions and developments were the result of the Mohist natural sciences and the logic’s developments at that time. We may see the improvement of Mohist logic level from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the " universal love" theory. The improvement of Mohist logic level makes th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ussion prose.The fourth chapter of this article main elaborates the value of the " universal love " theory. Taking Mr. Feng Youlan’s point as the standard, the author thought the “universal love " theory separately belong to two stages. Mo-tse theory that over “benefits each other” on nowadays has the cer tain enlightenment significance. However,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ummation made by Mo-tse later followers, the " universal love” theory that taking the " humanity whole " as the core is beginning indicated one inevitable way for humanity's ultimate happiness.Key word: Universal love; Mo-tse ;" Mo Jing " ; Gradual development;Discussion prose3. 相关的图书丛书名:新编诸子集成作者:吴毓江撰,孙啓治点校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06-2-1版次:2 页数:全二册字数:619000印刷时间:2012-2-1 开本:大32开纸张:胶版纸印次:5 I S B N:9787101010152 包装:平装上册王敍自敍例言墨子目录一卷卷之一新士第一脩身第二所染第三法儀第四七患第五记过第六三瓣第七卷之二尚賢上第八尚賢中第九尚賢下第十卷之三尚同上第十一尚同中第十二尚同下第十三卷之四兼爱上第十四兼爱中第十五兼爱下第十六卷之五非攻上第十七非攻中第十八非攻下第十九卷之六即用上第二十即用中第二十一即用下第二十二阙即用上第二十三阙即用中第二十四阙即葬下第二十五卷之七天志上第二十六天志中第二十七天志下第二十八卷之八明鬼上第二十九阙明鬼中第三十阙明鬼下第三十一非乐上第三十二卷之九非乐中第三十三阙非乐下第三十四阙非命上第三十五非命中第三十六非命下第三十七非儒上第三十八阙非儒下第三十九……卷之十(上)卷之十(下)下册4.相关的法律法规等(1)【标题】试论墨子“兼爱”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现实意义【作者】俞德明【作者单位】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检察院【文章分类】其他【期刊名称】《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期刊年份】2007【期数】4【中文关键词】墨子兼爱复仇心理民转刑和谐社会【页码】144【中文摘要】墨子以“兼爱”学说为中心的道德观,对我国道德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