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之归纳内容要点
现代文阅读知识点

现代文阅读知识点高考阅读2013-09-10 23155d56b7b40102eada现代文阅读知识点考纲分析考纲要求1.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2.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写作思路3.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品主题4.欣赏作品形象,赏析作品内涵,领悟作品艺术魅力5. 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6. 思考探究考两种思维分析综合分析、综合是人们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
综合必须以分析为基础,分析必须以综合为指导。
①要分析每一个要素,②要抓住要素与要素之间的联系,③要在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
应考策略两个准备细读文本、筛选信息1.确定筛选范围。
2.借助信息标志。
(如关联词语、表顺序的词语、指代性词语、插入性词语、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呼应句、设问句、反问句等)两个法宝知人论世、披文入情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文学作品以情为本,因而阅读鉴赏要“披文以入情”,即探究文章表现什么情,怎样表现情,效果如何?三个原则整体原则、客观原则、深入原则1、前后勾联,立足整体。
2、回归文本,实事求是。
3、表里参验,由浅入深(思想情感,表达效果)。
三种题型词句题、内容题、技巧题题型一分析文章词句(前后勾联,表里参验)一前后勾联(分析语境)一、分析句子语境(即句子结构及成分间的关系)二、分析段落语境三、分析全篇语境二表里参验(由浅入深)一、由浅到深。
二、由局部到整体。
三、由确认手法到分析效果题型二概括文章内容(细读文本、客观全面)理解文章的过程实际上是分析结构——掌握内容——洞悉思想——体会情感的渐次深入的过程。
因此对文章内容的迅速把握应该以分析文章结构为前提和基础。
分析文章结构第一步,逐段细读,概括段意。
方法①、寻找中心句。
②、根据关键词语归纳。
③、自己概括。
第二步,前后勾联,理清思路。
方法借助结构标志信息。
(标题、过渡段、承递性词语、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概括中心的两种方法①摘取原文,稍作修改。
高三语文 怎样分析现代文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怎样分析现代文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一、问题描述怎样理清现代文的结构?怎样归纳文章要点?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二、复习范围1.论述类文章的结构(1)基本结构①引论,引论是文章的开头部分,是提出问题。
好的引论要简明新颖。
②本论,本论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分析问题,用论据来证明论点。
好的本论紧承引论,纵横展开,有理有据,严密紧凑。
③结论,结论是文章的结尾部分,与引论相呼应,是解决问题。
好的结论能深化论点,照应开头。
(2)论证结构①总分式文章各层次之间有总说与分说的关系,论点在各层次的分论点当中体现,而各层次的分论点由总论点统领,可以先总后分,也可以先分后总,还可以先总后分再总。
如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分别从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和西方现代实验精神在科学中的重要性两个角度论述,最后得出结论: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
先分后总,结论水到渠成。
②并列式展开的各层次,关系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
或是分论点之间关系的并列表述;或是围绕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论证同一观点。
如钱钟书的《谈中国诗》,在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之后,接着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中国诗的特点:一是讲求篇幅短小;二是富于暗示性;三是“笔力轻淡,词气安和”;四是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这四个方面的关系是并列的,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论述,使读者获得了对中国诗的丰富认识。
③层进式文本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可以是由表及里,从现象入手,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指明性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林庚的《说“木叶”》,在提出中国诗歌大量用“木叶”而少用“树叶”的现象后进行分析,首先指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再进一步分析“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层层推进,从而论证了“‘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的观点。
④对比式把两种观点加以对比,通过二者的对比,突出论证其中一方面的正确性。
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考点透视在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测试的题型灵活多样,既有主观性试题,也有客观性试题。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
分析综合能力,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的能力。
它要求学生在阅读某篇文章后,能尽快地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
因此,解答这类题目是有一定难度的。
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筛选整合有效信息,分析结构层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等。
知识讲解筛选整合信息所谓筛选整合信息,就是对文本中言语信息的获取、筛选、概括、加工的过程。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一篇文章中常常有许许多多的信息,但是,在做题时,却不需要运用所有的信息,而是根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迅速而准确地筛选出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加工、整合,回答相关问题。
一、筛选什么样的信息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对解答问题有用的重要信息一般包括以下几点: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信息;反映文章布局结构的信息;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文章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阐述等。
这些信息内容有作者直接、明白地表述出来的“显性信息”,也有含而不露、隐藏在文字里面的“隐性信息” 。
隐性信息,或者是文中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说法,或者是作者对问题的发展只是做了一定的暗示,或者是命题者对某一问题变换了一个角度,或者在文章的分析总结中临时借用了某方面的材料、观点,或者是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变换,等等。
二、获取信息的途径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种,如文本信息、题干信息和其他有关题目的信息,等等。
与文本相关的信息如文本的题目、作者的情况、文后的注释;题干的信息如本书前面所阐述的“明示”或“暗示”的信息等,都是可以利用的信息。
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1.从文章的基本概念中获取信息做现代文阅读题时,总是要运用概念的,文中这些基本概念的含义就是文章的重要信息所在。
基本概念的表现形式就是词语,这些词语是信息的语言标志,因此,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时,考生应根据语言标志来获取相关信息。
现代文阅读总复习 (四)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拉丹”牌服装将问世;
例如:给下列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或:“本·拉丹”服装品牌注册。 世界头号恐怖分子本·拉丹的名字似乎已经“臭名昭 著”,然而,本·拉丹的同父异母弟弟——IBL大型股份公 司的老板伊萨母·本·拉丹却别有一番考虑。 他注册了一个“本·拉丹”服装品牌。他采用这个商 标并非意在保持同其十七哥的联系,而是他认为会招来大 批的顾客。而且,他还认为只有最高档、最时髦的服装才 “配”使用这个商标。
• ①“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 ②“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 ③“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 据此,作者对“历史上长城的评价”可归纳为以上三 点: • ①一卷凄婉的历史; • ②民族封闭的象征; • ③文化愚钝的标志。 • 文章第二部分写现实的长城,其中有“他们的到来, 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且充满自信”这一个概括性的 句子。 • 据此,对“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这一小题,可以 归纳为“开放,自信”。 • 文章局部内容要点的归纳,一般说来,也可以运 用这一方法。
•
所谓“要点”,《现代汉语词典》认为是“话 或文章的主要内容”。 • 文章的内容要点,就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 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文章的内容要点,可 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的局部的。高考试 题中,这两方面的都有。 • 就全文的内容要点而言,较典型也是比较难的, 是1990年高考题第27题:“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从巴 赫到莫扎特到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发展变化。 (不超过60个字)”。 • 2000年高考题第21题也有点难:“这篇散文 (《长城》)中,①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 什么?②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这也是着 眼于全文的内容要点归纳。
现代文阅读总复习 (四)
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归纳要点、概括中心)

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文学类)专题复习教学案——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教学目标】学会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意识。
通过对历届高考试题的分类解析,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答题技巧。
【复习重点】掌握现代文阅读的一般程序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方法。
读懂文章,掌握该题型的答题技巧。
【点击考纲】能阅读一般文学作品。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考点阐释】所谓“归纳”就是把具体的内容加以抽象、提炼;所谓“要点”就是事情涉及的重要方面。
“内容要点”就是通过归纳、总结分析事情的原因、结果、影响等。
文章的内容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文的。
概括“作品主旨”就是用简明的语言归纳文章的核心内容或作者的思想观点,其形式就是“通过什么,表现了什么,有什么影响”等。
“作者观点态度”其实就是理解作者对文中涉及的某问题、某现象的看法。
本考点是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意,对具体的内容加以概括,对复杂的内容加以整理。
【解读体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双琴祭梁晓声⑴那两棵树,是生长极慢的树,其材最适合做琴。
那位老制琴师呢,他的经验是,一棵那样的树,只能锯取一段,做成一把音质优良的小提琴。
所以他打算用那两棵树同时做两把小提琴,使它们在音质上不分轩轾。
⑵琴取于材,材取于树。
老制琴师当年亲手栽下的两株小树苗,在十余栽里,不但增加着年轮,也像少年和少女渐渐长成健壮的青年和标致的女郎一样,深深地相爱了。
它们彼此欣赏,彼此赞美,永不厌倦地诉说着缠绵的情话。
⑶但是,琴还没做,老制琴师却病倒了。
他临终前对儿子说:‚我一直想要制成两把音质同样优良的小提琴。
我想做的事是做不到了,你一定要替我做到……‛⑷后来,他的儿子伐倒那两棵树,锯取了它们各自最好的一段,制成了两把音质同样一流的小提琴。
他把琴送到了琴店,郑重地交代:‚如果有谁在这两把琴中反复比较、挑选,那么无论他最终选择了哪一把,都不卖给他。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点解读在现代文阅读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中考阅读题每年都要考查的内容,也是广大考生备战中考的一大重点。
它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之后,经过提炼概括,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准确转述文章全文或局部的主要内容。
此类试题的考查内容涉及以下方面:概括文意、段意或文章主旨;筛选并提取文章的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结论句;分析理解文章、文段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拟写内容提要、文章标题;理解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把握叙事内容,提炼文章线索,概括表达方式;理解、分析作者的主要观点或情感态度。
随着中考对考生能力的日益注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一考点的题型日趋丰富,不断推陈出新,且有了与其他考点相结合的特点。
常见题型有以下几种:一、归纳全文的内容要点:1.标题型,根据文章拟出题目;2.提炼型,概括文章主旨,提炼中心论点。
二、归纳局部的内容要点:1.归纳型,理清作者思路,划分文章层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事物特征,概括相关内容;2.合成型,概括相关信息,结合其他考点进行考查。
知识梳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现代文阅读中的重点。
这类归纳概括题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的综合判断或推理,它经常采用多角度提问的方式,要求考生针对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作出较为全面的内容归纳和概括。
“归纳内容要点”实质上就是在准确理解文章局部、整体的内容要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它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概括具体的内容;二是阐述抽象的内容;三是解说含蓄的内容。
针对“归纳内容要点”,中考主要考查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直接考查考生对全文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二是结合层次分析,考查考生对全文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三是考查考生对文章某段段意、某个词汇定义的归纳概括能力。
“概括中心意思”中的“中心意思”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文章的核心内容;二是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
立足文本精准概括——“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答题要旨

名师导读江苏省常熟市高新区常熟国际学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答题要旨精准概括指向的是具体说来,“归纳内容要点”实质上就是准确理解文章局部或整体的内容要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高考现代文阅读对归纳能力的检测,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1)具体的内容,能够准确地进行概括,提炼出它的核心,这是对概括能力的考查;(2)抽象、含蓄的内容,能够准确地加以阐发,使之具体化,这是对阐释能力的考查。
文章的“中心意思”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文章的核心内容,一是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
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必须对全文有整体把握,还要把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结合作者写作意图,抓住本质进行概括,须防止以偏概全。
【命题走向】每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考题,均涉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一考点,且试题分值有加大的趋势。
预计今后的语文试题,会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与“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等更有机地融合起来加以测试。
阅读长廊【考题回放】(2017年北京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根河之恋根河是鄂温克①人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
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冽,水晶一般透明。
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
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
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
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
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94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
一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考点扫描“归纳内容要点”是指现代文阅读中的整体内容或其中某一部分要用几句简明的话扼要表达出来,即“化整为零”的分解剖析,它是一种提炼和综合的过程,即在正确理解有关内容的本质后进行提炼说明。
如果内容比较复杂,还需要把若干要点合并或归纳共同特点后再概括。
“概括中心意思”是把文章内容主旨化,是一种“化零为整”的归纳整理过程。
它需要运用题面提供的文字材料对作者用意、有关背景进行分析,对文章思路作合理的补充或完善,然后用自己的话对内容、主旨加以阐发或概括。
我们写文章总会有一个目的,不管什么体裁的文章,都会有自己的中心,都会有一个写作的目的。
或赞成什么,或批判什么;或宣传某种思想观点,或驳斥什么思想观点;或介绍什么事件,或传播什么知识,或抒发某种感情……总之,不管哪一种文体的文章,都要有一个主旨,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是文章的主脑,选材、组材、构思、行文个个都要围绕着它进行。
同时作者为了将这个中心意思表达得充分全面深刻,往往不只是从单一层面来表达,而是注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层面来将中心意思表达得更充分深刻全面。
因此,在阅读文章时,我们不但要能整体感知文章的中心内容,还要能够知道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达中心内容的。
这一“知道”的过程,就是对文章内容要点进行归纳整理的过程。
复习方略对这一考点,命题的重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面正确理解全文内容,并用精练简洁的语言按顺序概括段意或全文的中心思想、中心论点及分论点。
二是理解重要句子或作者的观点、判断、结论等产生的原因、条件,所涉及的材料或各种角度,然后分条概括出来。
三是分析文中叙述、说明、议论等不同表达的有关部分,并进行归纳。
四是对内涵丰富,语言精彩的语段或某项材料进行浓缩,突出要点。
因此,为应对这一考点,我们有如下的注意点。
1、注意段落构成,切分意义层次,准确归纳内容要点。
“归纳内容要点”,就是要你知道文章一个意义中心的内容,它是从哪些方面来表达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廉斯的研究成果为什么会具有“整体性、 威廉斯的研究成果为什么会具有“整体性、灵活 性和明确性”而易为广大教师所接受, 性和明确性”而易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 师的教学实践中收到显著的效益? 师的教学实践中收到显著的效益?答案不超过 60字。 字 • 本题要求归纳文章局部的内容要点。怎样回 本题要求归纳文章局部的内容要点 局部的内容要点。 答本题呢? 答本题呢? • 首先要分析这段文字的层次。 首先要分析这段文字的层次 分析这段文字的层次。 • 这段文字首句是概括性语句,为一层。下文 这段文字首句是概括性语句 为一层。 概括性语句, 威廉斯认为” 他曾设想” “威廉斯认为”、“他曾设想”各领起一个层 最后一句是结论 结论。 次,最后一句是结论。
2.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
• 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应对相关文字作大致的 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应对相关文字 相关文字作大致的 层次分析。 层次分析。 • 威廉斯根据吉尔福特的理论, 10年实验 年实验, 威廉斯根据吉尔福特的理论,经10年实验,数 百名教师参与,归纳出18种创造思考教学的策略。 18种创造思考教学的策略 百名教师参与,归纳出18种创造思考教学的策略。 威廉斯认为,传统教学偏重教师的教学行为, 威廉斯认为,传统教学偏重教师的教学行为,以教 材或教学内容为中心, 材或教学内容为中心,而现代教学则特别重视以学 生为中心,这两者都忽视了教师、 生为中心,这两者都忽视了教师、教材和学生之间 不可分割的一体关系; 不可分割的一体关系;只有将这三者形成一个有机 整体,才能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 整体,才能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促进学生思维和 情感的发展。 情感的发展。他曾设想过在不同学科中通过教师的 教学方法来引发学生的认知 方法来引发学生的认知、 教学方法来引发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能力发展的教 学模式。威廉斯的研究。由于其设计的整体性、 学模式。威廉斯的研究。由于其设计的整体性、灵 活性和明确性而易为广大教师所接受, 活性和明确性而易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师的 教学实践中收到了显著的效益。 教学实践中收到了显著的效益。
2.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 .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 年的烙印”?(不超过 个字) 不超过28个字 年的烙印”?(不超过 个字)
•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 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情抱,父亲的眼神, 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情抱,父亲的眼神,亲 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 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 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 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 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 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 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 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 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 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 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 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 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 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 童年的烙印, 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 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 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 子附在身上。 子附在身上。
• • • • • • •
首句包括两个要点: 首句包括两个要点: 包括两个要点 有吉尔福特的理论作根据; ①有吉尔福特的理论作根据; 有数百名教师参与, 10年的实践经验 年的实践经验。 ②有数百名教师参与,有10年的实践经验。 中间两层包括两个要点: 包括两个要点 中间两层包括两个要点: 正确处理了教师,教材和学生的关系; ①正确处理了教师,教材和学生的关系; 探求不同学科的教学模式。 ②探求不同学科的教学模式。 这四点就是威廉斯研究成果具有“整体性、 这四点就是威廉斯研究成果具有“整体性、灵活 性和明确性” 性和明确性”而易为广大教师接受并在实践中收 到显著效益的原因。 到显著效益的原因。 • 这样的归纳自然是正确的。如果不是这样通过层 这样的归纳自然是正确的。 次分析来归纳,就会出现要点不全的毛病。 要点不全的毛病 次分析来归纳,就会出现要点不全的毛病。
解析
• 这是 这是2000年高考题的第 题。试题所说的“议 年高考题的第23题 试题所说的“ 年高考题的第 就是用破折号标示的七种议论。 论”,就是用破折号标示的七种议论。 • 从各句“议论”的内容看有四种态度: 从各句“议论”的内容看有四种态度: • ①前两句“大体”上属一种态度,即起来斗争或 前两句“大体”上属一种态度, 起来斗争或 发动全村打虎; 发动全村打虎; • ②三四两句属于明哲保身的态度; 三四两句属于明哲保身的态度 属于明哲保身的态度; • ③“虎在深山中”一句是是非不分; 虎在深山中”一句是是非不分; • ④最后两句则是是非颠倒的态度。 最后两句则是是非颠倒的态度 则是是非颠倒的态度。 • 因为试题要求是“大体上”的,所以不必一一概 因为试题要求是“大体上” 主要的文句, 概括时要抓住主要的文句 括;概括时要抓住主要的文句,即鲜明地表示某 种态度的文句 否则要点会遗漏。 的文句, 种态度的文句,否则要点会遗漏。
所谓“要点” 所谓“要点”,《现代汉语词典》认为是 现代汉语词典》 话或文章的主要内容” “话或文章的主要内容”。 • 文章的内容要点,就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的内容要点 就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 内容要点, 主要内容, 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 文章的内容 精要之处。 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文章的内容 要点,可以是指全文 全文的 要点,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的 局部的 高考试题,这两方面的都有。 局部的。高考试题,这两方面的都有。 • 就全文的内容要点而言,比较典型也比较难 就全文的内容要点而言, 内容要点而言 的是2000年高考题第 题也有点难:“这 年高考题第21题也有点难 的是 年高考题第 题也有点难: 篇散文( 长城》 篇散文(《长城》)中,①作者对历史上的 长城的评价是什么? 长城的评价是什么?②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 现实的? 这是着眼于全文的内容要点归纳 内容要点归纳。 现实的?”这是着眼于全文的内容要点归纳。 •
二、归纳内容要点应该注意的问题
• 归纳内容要点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 归纳内容要点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 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 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清晰的判断。 写作思路有清晰的判断 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清晰的判断。在此基础上还 应注意两点: 应注意两点: • 1.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 • 这是就独立归纳而言的。尽可能用原文中的重要 这是就独立归纳而言的。 词语组织答案,可以防止归纳的不准确。 词语组织答案,可以防止归纳的不准确。 • 2.防止要点遗漏 • 要点遗漏,答案便不完整。防止的方法就是对相 要点遗漏,答案便不完整。 关文字作层次分析。 关文字作层次分析。 • 这两点我们马上实战演习。 这两点我们马上实战演习。
三、典型试题分析
• 1.文中成人们的议论大体反映了哪几种态度?请 .文中成人们的议论大体反映了哪几种态度? 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每种态度的概括限用4—6 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每种态度的概括限用 字)。
•
村子附近发现了虎,孩子们凭着一股锐气,和虎搏斗了一场, 村子附近发现了虎,孩子们凭着一股锐气,和虎搏斗了一场, 结果遭牺牲了, 结果遭牺牲了,于是成人们之间便发生了这样一串分歧的 议论: 议论: ——立即发动全村的人手去打虎。 立即发动全村的人手去打虎。 立即发动全村的人手去打虎 ——在打虎的方法没有布置周密时,劝孩子们暂勿离村,以 在打虎的方法没有布置周密时, 在打虎的方法没有布置周密时 劝孩子们暂勿离村, 免受害。 免受害。 ——已经劝阻过了,他们不听,死了活该。 已经劝阻过了,他们不听,死了活该。 已经劝阻过了 ——咱们自己赶紧别提了,免得鼓励孩子们去冒险。 咱们自己赶紧别提了, 咱们自己赶紧别提了 免得鼓励孩子们去冒险。 ——虎在深山中,你不惹它,它怎么会惹你? 虎在深山中, 虎在深山中 你不惹它,它怎么会惹你? ——是呀!虎本无罪,祸是喊打虎的人闯的。 是呀! 是呀 虎本无罪,祸是喊打虎的人闯的。 ——虎是越打越凶的,谁愿意打谁打好了,反正我是不去 虎是越打越凶的, 虎是越打越凶的 谁愿意打谁打好了, 的。 议论发展下去是没完的,而且有的离奇到不可想象。 议论发展下去是没完的,而且有的离奇到不可想象。当然 这里只限于人——善良的人言论。至于那“为虎作伥”的 这里只限于人 善良的人言论。至于那“为虎作伥” 善良的人言论 鬼的想法,就不必去揣测了。但愿世上真没有鬼,然而我 鬼的想法,就不必去揣测了。但愿世上真没有鬼, 真担心,人既是这样的善良,万一有鬼, 真担心,人既是这样的善良,万一有鬼,是多么容易受愚 弄啊! 弄啊!
一卷凄婉的历史; ①一卷凄婉的历史; 民族封闭的象征; ②民族封闭的象征; 文化愚钝的标志。 ③文化愚钝的标志。 文章第二部分 现实的长城,其中有“ 第二部分写 文章第二部分写现实的长城,其中有“他们的 到来,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且充满自信” 到来,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且充满自信”这 概括性的句子。 一个概括性的句子 一个概括性的句子。 • 据此,作者对“历史上长城的评价”可归纳为 据此,作者对“历史上长城的评价” 以上三点: 以上三点: • 据此,对“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这一小题, 据此, 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这一小题, 可以归纳为“开放,自信” 可以归纳为“开放,自信”。 • 文章局部内容要点的归纳,一般说来,也可以 文章局部内容要点的归纳,一般说来, 运用这一方法。 运用这一方法。 • • • •
• 中心意思 是指层次、段落、部分、全文的多 中心意思:是指层次、段落、部分、 是指层次 种意思中,哪是最主要的。 种意思中,哪是最主要的。 • “中心意思”与“中心思想”不同。中心思想 中心意思” 中心思想”不同。 即通常所说的思想内容、主旨, 即通常所说的思想内容、主旨,它由全文的中 心意思、作者的感情态度、 心意思、作者的感情态度、作者的写作意图三 方面组成。 方面组成。 • 概括的基本原则 要点不能丢,语言要简练。 概括的基本原则: 要点不能丢,语言要简练。 • “归纳”、“概括”即在具体细致分析的基础 归纳” 概括” 上加以提炼,就是通常所说的概括大意。 上加以提炼,就是通常所说的概括大意。分析 要细致准确,概括要准确。 要细致准 1.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 • 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 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 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的。因此寻找概 是相互依存、 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寻找概 括性语句来概括内容要点, 最重要的方法。 来概括内容要点 括性语句来概括内容要点,是最重要的方法。 • 如:对高考题所选散文《长城》全文内容要点进 对高考题所选散文《长城》 行归纳,而全文的主体部分分为两大部分, 行归纳,而全文的主体部分分为两大部分,第一 部分写历史上的长城,其中有这样三句话: 部分写历史上的长城,其中有这样三句话: • ①“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①“所以我说 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所以我说, • ②“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②“所以我说 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所以我说, • ③“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 ③“所以我说 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 所以我说, 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