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西城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口技》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口技》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口技》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口技》学习目标: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积累文言知识。

3.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4.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学习重点:目标2、3学习过程:一、【文学常识】1、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顺治年间进士。

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

《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

2、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虞初新志》是一部笔记小说集,由清代人张潮所编,共20卷,所收集的大多是明末清初时人的文言短篇,并附评语,编者意在“表彰轶事,传布奇闻”。

3、本文选自《》,作者是朝的,字。

《》是朝的编选的一部体小说集。

二、读文章,疏通文意1、加粗字注音。

少顷()哗()呓语()絮()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宾客意少舒()yè屋许许声()( )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夫hōu声起()满坐宾客无不伸颈()夫叱()大儿声犬吠()hān声如雷()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1)口技人坐屏障中(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3)遥闻深巷中犬吠(4)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3、结合课下注释及字典,试疏通文意(先自行解决,疑问处小组内商量解决)【原文再现】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 ),于( )厅事之( )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

少顷,但()闻( )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 )欠伸( ),其( )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 )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七下四单元20课口技导学案

七下四单元20课口技导学案

第四单元单元说明本单元主要选编的是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

如《社戏》中的乡村戏剧;《口技》中的民间传统艺术;《安塞腰鼓》《观舞记》中的舞蹈艺术;《竹影》中的绘画艺术。

但是学习的内容并不仅限于文化艺术。

像《社戏》,不仅有地方戏曲方面的文化内容,更主要的是反映了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童年生活;《竹影》中不仅有中国画的艺术内容,更有童真童趣的精彩表现。

因此,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多方面的。

学习本单元,要有意识地扩大学生学习的课堂,尽可能地引导他们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了解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关的能力。

对于文化艺术的学习和理解,也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开阔视野,接触各种各样的文艺形式,丰富文化素养,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滋养自己。

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对文化艺术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不要划一地要求学生理解某种文化现象。

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本单元各课后有扩展性练习,教师可以自己设计练习形式,也可以和学生共同商议,发挥创新精神,灵活处理,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要求。

综合性学习,也不一定照本宣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补充、完善,或者另起炉灶。

20口技(总第41-42课时)【文海拾贝】千种声响惊宾客万般变化绝古今。

【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1、顺畅朗读并背诵全文。

2、掌握重点词语“坐、但、虽、会、中间、名、绝”等词语的用法和含义。

(重点)3、分析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及其作用。

(重点)4、领略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

第一课时完成目标1、2【学习过程】一、导入:播放“洛桑学艺”视频,请同学们欣赏同学们,口技是一种传统技艺,表演者运用口腔发声技巧,同时借助一些简单道具,模仿出各种声音,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妙不可言。

今天,我们将在林嗣环的生花妙笔的引领下,去感受一场听觉的盛宴。

二、概念解读:什么叫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是对人物做正面的刻画,使之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

正面描写又分肖像描写,言行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20 口技》导学案-word文档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20 口技》导学案-word文档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20 口技》导学案20 口技【预习案】一、材料链接1.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中进士,晚年住杭州,著有《铁崖文集》等。

林嗣环博学善文,他的著作不仅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农业经济方面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其中《口技》确切而真实地记叙了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描写生动,构思巧妙,充满了艺术情趣。

“性耿介,多惠政,禁锢婢禁株连,粤人啧啧颂之。

”林嗣环不仅是一个忧国忧民,刚正不阿的官员,还是一个出色的作家。

一生写下了许多不同反响的文章,和民众打成一片,文章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逼真感人。

2. 作品简介《虞初新志》是清朝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

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似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二、预习自测1、《口技》选自《虞初新志》,作者,字,明末清初人。

《虞初新志》是朝张潮编写的小说。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犬吠()齁声()少顷()屏障()呓语()曳屋许许声()()中间()几欲先走()未几()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京中有善口技者(2)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3)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4)少顷(5)既而(6)众妙毕备(7)一时(8)未几(9)奋袖出臂(10)不能名其一处(11)妇抚儿乳(12)俄而百千人大呼4、、翻译下列句子(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探究案】一、整体探究1、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什么人做了什么事)2、根据复述的内容,划分课文的段落层次,并写出各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二、内容探究1、文中口技者共表演了哪几个场景2、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强调表演者简单的道具,这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有什么样的作用?3、第2段中表演者模拟了什么样的声响场景?找出作者表示时间转换的词?4、文中哪些地方对宾客的表现进行了描写?这些描写属于什么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拓展案】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口技》导学案2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口技》导学案2 (新版)新人教版
3.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可以试背课文)
4.你还知道哪些其他的中国民间传统技艺,为大家简单介绍。
1.明确展现任务 。
2.分步呈现解决任务的小问题,
3.提示解决问题的途径。
4.巡视、发现并指导学生存疑问的地方。
5.将关键词语板书,能引领背诵文章内容。
6.指导朗读。
7.准备一组民间传统技艺 的相关图片幻灯片。
1.用笔在文中勾画相关内容。
2.找出时间词语,由 此引出全文脉络。
3.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存疑之处。
4.组间交流、探究,展现合作成果。
5.倾听并做好补充和笔记。
6.以各种形式朗读。
7.列举自己知道的民间传统技艺,适当讲解。
1.场面概 括力求语言简洁。
2.哪些声音和声音种类可能会混淆,要明确是种类。
3.时间词语可能找的不全,要让学生补充完整。
4.板书要能串起本课内容,安排好空间。
5.写作技巧方面只归纳本课重点方法,为下课做铺垫。
6.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可能不够,要指导落在对民间传统技艺的热爱上。
组内互助
组间交流
由课文朗读音频导入
一、回顾旧知:
1.检测课文重点词语释义。
2.抽查课文重点语句的翻译。
1.播放课文朗读音频。
2.出示学习目标。
3.检查指导学生完成 问题情况。1.听读课Biblioteka 。2.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3.看幻灯片完成检测内容。
4.认真倾听做好补充。
1.个别词句的翻译不够准确,教师要明确答案。
第20课《口技》
导学目标
1.指导学生品读精彩段落 ,体会口技表演者的精湛技艺。
2.引领学生研读课文,学习作者巧妙的写作技法。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20《口技》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20《口技》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 口技精彩开篇词在中华民族灿烂多姿的艺术宝库里,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口技,它用人的声音模仿大自然及人类生活的万事万物,惟妙惟肖,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

2.积累“会、少、间、名、奋、几”等文言词语。

3.学习本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记叙方法。

4.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5.感受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激发热爱优秀文化的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很早就在我国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

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我们经常在电视节目中相声、小品中感受过口技这种表演技艺。

口技的魅力是无穷的。

大家可以回想并解说一下哪位演员非常擅长这一方面的表演。

(学生讨论后发言)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林嗣环笔下的口技艺人其技艺如何高超。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少.(shǎo)顷呓.(yì)语叱.(chì) 中间.(jiàn) 曳.(yè)屋许.(hǔ)许声几.(jī)欲犬吠.(fèi) 齁.(hōu)声意少.(shāo)舒2.作者链接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这本书是清代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20卷。

《口技》的作者是清代的林嗣环,字铁崖,代表作品《铁崖文集》《湖舫存稿》,后世尊他为小说家之祖。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读准节奏: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2)遥闻\深巷中犬吠(3)既而\儿醒(4)满坐宾客\无不伸颈(5)俄而\百千人大呼(6)中间\力拉崩倒之声(7)虽\人有百手(8)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2.解释下面加点的文言字词。

(1)施.八尺屏障:(设置,安放。

)(2)会.宾客大宴:(适逢。

)(3)而已..:(罢了。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口技》导学案 新人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口技》导学案 新人
独学+群学+展示+补充+评价
达标
检测
一、熟读课文,根据提示,画出并体会文中描摹音响的语句。
1、表现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过程。
⑴ 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由分而合。
⑵ 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闻余声。
2、表现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形。
⑴ 响声大作,由少而多。
⑵ 百千齐作,应有尽有。
二、理解性背默
2、两两对讲翻译,互相质疑。
3、教师提出重点实词、句子讲解。
独学+展示+补充
独学+群学+展示+评价
独学+群学+展示
合作
探究
目标四: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作为文章的写作特色之一: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小组讨论: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目标五:领悟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1)口技人坐屏障中(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3)遥闻深巷中犬吠(4)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2、畅谈读后感受
3、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目标三:诵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掌握课文大意。
1、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独自翻译。
研析课文,问题探究。
1.文中多次描述听众的反应,请把它们找出来。(由1、3、5组完成)
2.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由2、4组完成)
3.文章描述了几个场面,各是什么?(由6、8组完成)
4.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由7、9组完成)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口技》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doc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口技》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doc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口技》导学案(1)(新版)新人
教版
学习本文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并能在作文中运用。

术的热情。

一些问题,还有些问题没有解决,下面我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下六分钟完成本节课将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并工整、规范的书写在指定位置。

.提示学生记录自己的问题探究成果,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讨论
小组的智慧是无穷的,经过刚才大家的交流,相信你们的答案会很精彩也很有说服力,每个小组都是积极热烈的讨论,相信都有了自己的收获,下面就让我们呈现自己的成果。

答案
听众的反应
.巡视课堂,保证学科长顺利完成训练。

打点收获2
1.学过《狼》这篇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收获?。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口技》导学案(4)(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口技》导学案(4)(新版)新人教版

口技
1.
在听口技表演时,本文居然写道“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就记叙了古代一位不知其名的口技表演艺术家的一场精彩的表演。

同学们读后一定会有如治其
文章的理解及对问题的思路和见解。

.提示学生记录自己的问题探究成果,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方式,让学生以读促读,以读悟情,在读中比较,在读中品味,并领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
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组、三
小组的智慧是无穷的,经过刚才大家的交流,相信你们的答案会很精彩也很有说服力,那么就把你们组内的精彩展示给全班吧。

表演者摹仿四口
.巡视课堂,保证学科长顺利完成训练。

打点收获 2 技这一传统民间的艺术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写的是一场口技表演。作者通过表演者以各种不同的声响,异常逼真的模拟出一组有节奏、有连续性的生活画面。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熟练掌握译文,把握重点词义。
2、分析重要语句的作用及写作手法。
3、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及丰富的表现力,认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学习古代人们的精湛技艺、高超智慧和创造才能。
5、第五段呼应开头,再次列数道具,有什么作用?
自主学习二:【手法把握提取中心】
找出文中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并说说其作用。
自主学习四:【完成表格归纳总结】
场景
声音种类
声音特点
作者评论
听众反映
梦中
醒惊
渐入
梦乡
火起群乱
拓展延伸
口技是民间的表演技艺,是杂技的一种。古代的口技实际上只是一种仿声艺术。表演者用口摹仿各种声音,能使听的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之一。你还知道那些民间艺术?
用自己的话概述本篇文章的内容,划分文章层次(表演时间为界限)
拓展延伸
关于口技:杂技的一种。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现代口技表演,演员不必隐身,改为借助扩音器发出各种声响,并且可以借助于动作、手势,你能试着表演几个吗?
10两股战战
11几欲先走
三、一词多义
坐满坐寂然()
口技人坐屏障()
妙众妙必备()
以为妙绝()
绝以为妙绝()
群响必绝()
呼忽一人大呼“火起”()
呼呼风声()
四、词类活用
1、京中有善口技者()
2、不能名其一处也()
3、妇抚儿乳()
4、会宾客大宴()
5、妇手拍儿声( )
6、无不伸颈,侧目()
自主学习四:【理清文脉整体感知】
二、介绍作品
《虞初新志》是小说集,由清代的张潮编写,二十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人的文言短篇,并附评语。《虞初新志》得名源于《虞初志》。《虞初志》是一本短篇小说集。虞初为西汉小说家,相传作有《周说》九百四十三篇,旧称小说家之祖,本书编者遂取以为书名。
自主学习二:【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握好朗读节奏。
口技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林嗣环及《虞初新志》,积累“少顷、犬吠、齁、叱、曳”等词语。
2、背诵课文并能准确翻译课文,理清故 事脉络。
3、了解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重点、难点:准确的背诵及默写;重点词的翻译;【分步学习】
自主学习一:【了解文体掌握常识】
一、走进作者
林嗣环,字铁崖,清朝福建晋江人,顺治年间进士。著有《铁崖文集》等。《口技》原为他的《秋声诗》的序言。原意是借口技人的“善画声”(善于绘声绘色地描写生活),说明《秋声诗》也是“善画声”的诗作。
少顷()犬吠()呓语()屋许许()声
夫齁声起()曳屋声()无敢哗者()叱大儿声()
自主学习三:【诵读诗歌疏通文意】
一、通假字:
满坐寂然:()通()意为:()
二、古今异义古义今义
1会宾客大宴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3当是时
4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5宾客意少舒
6稍稍正坐
7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8虽人有百手
9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课堂小结】
作者通过表演者以各种不同的声响,异常逼真的模拟出一组有节奏、有连续性的生活画面的叙述、描写,表现了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
【分步学习】
自主学习一:【语言探究领悟句意】
1、第一段中统领或连贯全文的关键字眼是哪一个?第一段列数口技人的道具,对表现全文的中心有什么作用?
2、第二段口技人摹仿四口之家深夜被犬声惊醒的过程,是按怎样的顺序声音变化的?这段中描写宾客的神态有什么作用?
3、第三段所写的内容在表演中起什么作用?
4、第四段从哪些方面直接描述了口技人表演的声音?这段中写宾客的表现有什么作 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