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术后转移复发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影响肝癌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2年, 5 年后复发少见�因此肝癌术后复发的问题依旧显著, 国 内外对复 发的相关危 险因素 的研究 也比较多 , 主 要可分 为肿 瘤因素, 宿主因素及手术因素� 一, 肿瘤因素 ( 一 ) 病理因素 病理因素包括肿瘤的大小, 数目, 门静脉内是否有癌栓 , 镜下的血管侵犯, 癌旁有 无卫星灶, 肿瘤包 膜是否完整 , 及 肿瘤的 病理 TN M 分期, 癌细胞分化程度, 类型等� 肿瘤大小是影响肝癌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 已 被绝大多 数临床 医师公 认�有研 究表明, 肿瘤 越大, 尤其 当直径大 于5 cm 时, 能 显著增加肿瘤复发的可能性 侵犯等有关
[ 8, 10 ] N M 分期和预后关系密切, �随着对 肝癌的研究的增加, 的 pT 分期越高, 术后复发可能性越大 其 pTN M 分期也在不断 的修 [ 19 ] [ 1 7-1 8 ]
, 甚至
, 因 此包膜完整 并不预示 着肿
改与更新中, 以更好地来规范临床诊疗� 肿瘤的分化程度与肝癌术后复发的关系不是很确切 , 国 内外仅 有少数 报道提 出肿瘤分 化程度 是肝癌的研究进展
孙 �泽 陆华虎 吕凌 张峰
ma ry hepa t ic c a rcin o m a, PH C ) 是世界上最常见且恶性程 度最高的 肿瘤之 一, 原发性肝癌( pri 发 病率在 恶性肿 瘤中位 居世 界第五位, 死亡率位居第三位[1] � 每年造成大约 1 00 万人死亡, 其中以东 亚与非洲 的发病率最 高, 中 国的 PH C 患 者占全 球患 者总数的 40 % 5 0%
肝癌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肝癌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肝癌因其高度侵袭性和迅速的转移特性而被称为“癌中之王”,世界上每年有超过70万人死于该病。
肝癌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技术的不断改进,肝癌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备受关注,本文将就此展开分析。
一、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近年来肝癌治疗的一个新兴领域。
具体来说,基因治疗主要通过改变肿瘤细胞内部的遗传物质,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近期,研究人员在动物实验中利用基因治疗成功抑制了肝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这种治疗方式被认为是肝癌治疗的一种有希望的方案,但其在临床应用上仍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例如基因载体的稳定性等。
二、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治疗手段,其主要原理是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来对抗肝癌细胞。
目前,免疫治疗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上。
这些抑制剂可以抑制肝癌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从而使免疫细胞可以更有效地对抗肝癌细胞。
这种治疗方式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得到了积极的反应,并被认为是一种相对安全且可靠的治疗手段。
三、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基于肝癌细胞分子特异性的治疗手段,在其中,针对肝癌细胞表面上的特定分子进行干预,从而减缓或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目前,靶向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重要的信号通路上,例如VEGF信号通路和EGFR信号通路。
研究表明,针对这些信号通路的干预可以使肝癌细胞更加敏感,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性。
这种治疗方式已经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其治疗效果也令人鼓舞。
四、多模式治疗随着科技的不断推进,多模式治疗已成为肝癌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结合多种治疗手段,例如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从不同的角度对肝癌进行干预,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目前,多模式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其治疗效果也比传统的治疗手段更为显著。
总之,肝癌的治疗是一个多方面的复杂过程,而最新的研究进展使得肝癌治疗的效果不断得到改善。
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相关因素进展

文献综述
文章编号:1005-2208(2012)10-0868-04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2 年 10 月 第 32 卷 第 10 期
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杨 浩,杨连粤中图分类源自:R6 文献标志码:A【关键词】 肝癌;术后复发;淋巴转移 Keyword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ostoperative recurrence;lymph node metastasis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2 年 10 月 第 32 卷 第 10 期
· 869 ·
发生了肝内转移。肝内转移癌细胞主要是通过门静脉途 径进行播散。而多发性肿瘤较单个结节的孤立性肝癌 (solit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更易发生术后复发转移。 显然这是由其肿瘤生物学行为所决定的。 2.2 有无静脉血管浸润及合并癌栓 许多研究显示静脉 血管浸润是影响肝癌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 [11] 究其 原因是因为术前癌细胞已侵犯门静脉(较常见)或肝静脉, 因而产生远处转移与肝内早期转移。这是导致术后早期 复发转移、影响术后存活率的根本原因。肝癌的微血管浸 润也是导致肝癌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鉴 于肝癌是否存在微血管浸润在术中肉眼无法进行判断,只 有术后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才能确定且其浸润范围难以 界定。因此,微血管浸润无疑是直接导致肝癌术后发生早 期转移复发的重要原因 。 [11] 现已公认肝癌的静脉血管受 累,尤其是门静脉受侵或癌栓形成是影响肝癌术后复发转 移的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术中发现癌栓即可认为肝癌 病人可能已发生了肝内播散转移。故若在在手术中发现 门静脉癌栓者,即使已行半肝或扩大半肝切除,也难以保 证手术切除的根治性。加之,临床上大多数情况下对于发 现门静脉癌栓的病人往往采取的是肿瘤切除加门静脉取 栓术,如此肝癌复发转移的根源并未彻底清除。因此,有 癌栓病人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率大大高于无癌栓者。 2.3 肿瘤有无包膜 肿瘤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往往提示 肿瘤细胞具有向外扩展浸润生长的趋势。因此,肝癌结节 有无包膜或假包膜形成包裹被视为是肝癌复发转移的另 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最近多项通过对临床病理因素与 肝癌复发转移相关性的研究业已证实无包膜或假包膜是 影响肝癌复发转移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12]。 2.4 肝硬化程度 严重的肝硬化被视为肝癌复发转移的 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 [13] 肝硬化的严重程度是影响肝癌发 病率与死亡率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也是肝癌发生发展中 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13]。众所周知,肝癌并肝硬化病 人术后更容易发生复发转移,其原因是因为肝硬化是肝癌 发生形成的土壤,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13]。严重的 肝硬化也是肝癌多中心复发的“土壤”。因此,肝硬化的程 度是影响肝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加 之由于合并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肝脏体积缩小大大限制了 手术切除范围,并且考虑到肝硬化病人余肝功能本身往往 已大为受损,为了防止病人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通常会在手术中需适当缩窄手术切缘以期保证留有足够 的肝功能。这样有可能会影响到手术切除的根治性。 2.5 肝癌大小与临床分型 很多研究报道肿瘤大小是肝 癌复发转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传统上认为,大肝癌更 容易发生侵袭转移且即使手术后也更容易复发。然而我 们根据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了一类仅有单个肿瘤结节的 特殊类型的肝癌,其孤立性结节直径>5.0 cm,呈膨胀性生 长,具有包膜或假包膜,我们称之为孤立性大肝癌(solitary larg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我们研究发现孤立性大肝
肝癌术后转移复发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2 9 23
・
综 述 ・
肝癌 术后 转 移 复发 相关 因素 的研 究进 展
郑 江华 王 广 义
肝 癌 切 除 术后 肿 瘤 转移 复发 , 尤 径超过 5e m是影响肝癌 根治性切 除术 关 的因素还 有 :肝癌包膜 的完整性 ; 肝
研究肝 癌术后 转 移复发 已成 为 目前 肝 静脉 癌栓 、 总肝管及 一级 分支 , 临床 等多方面 因素。 在 2 影 响 肝 癌 切 除术 后 复 发 的基 因分 子 癌 研 究 的 重 点 。 现 将 近 年 来 肝 癌 术 上 , 即使 作 了扩大肝 切除 , 定 义为 姑 均 后转移 复发 相关 因素 的研 究进 展作 一 息性 切除 . 2 也难 以保证完整切除肿瘤 . 研 究 1
说. 肝癌 术中术后残 留在肝 内的癌细胞 发 生 坏 死 和 再 生 ,容 易 引 起 基 因 突 变 。
逐 渐 增 长 为 复 发 的肿 瘤 , 生 肝 内 复 发 肝硬化是肝癌 多中心复发的根源之一 。 发
肿 瘤 细胞 的粘 附分子 在肿 瘤侵 袭 和转移 中起 着极 为重要的作用 。 癌细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般 认 为 肝 癌 术 后 复 发 的 机 理 有 原 因 是 肝 硬 化 是 肝 癌 发 生 的 重 要 危 险 的作用 , 应该从基 因分子水平来研 究肝 两类 :一是单 中心复发 或 肝 内播 散 学 因素 . 活动 性的乙肝或丙 肝使肝脏反 复 癌 的 本 质 生 物 学 行 为 特 性 。
响肝癌术后复发 的因素。 我们在建立 肝 论 。术前 T C A E新辅助 治疗 , 设想通 过 MMP9和 TMP1 TMP2在 肝 癌 组 织 . I .、 I 一 癌数据 标本 库基础 上研 究 发现 肿瘤 直 缩小肿 瘤体 积 、 诱导 肿瘤坏 死 、 降低 术 中 的表达 和肝癌 的 复发和 转移 明显 相 中肿瘤播散 、 减少术后复 发来提高 长期 关 。 肝癌 的生 长和转 移也 依赖 肿瘤 微 存活率 。 对可切除肝癌术前作预 防性 但
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研究进展

( HCC) ainst ae t r oo i ie a s lnain I hsat l, c a imsa dif e t lfcos p t t e tdwi o t tpcl rt np a tt .nt i ri e me h ns n n u ni a tr e r h h v r o c l a
随着 l 余年 来我 国肝脏 移 植技 术 的快速进 步 0
与成 熟 ,虽然 手术 切除 依然 是 目前肝 癌治 疗 的主要 手段 和 首选方 法 ,但越 来越 多 的肝癌 病人 接受 肝脏
生 长 因子一 受体 、粘 附分 子 、细胞外 基 质 的合 成一
降解 、肿 瘤 血管 生成 以及术 后 免疫抑 制 剂一 机 体 免 疫 情 况等 【;包 括 连续 渐进 的 多个 步骤 :原发 灶 癌 2 】
.
Do g u nP o l'HoptlDo g u n53 1,C ia 2De at et fH p tblayO clg, a c r n g a epe s i , ng a 2 0 8 .hn ; p r n o eao iir nooy C ne s a m l
C ne S nY t e n v ri , u n z o , 1 0 0 C i ) e t , u a— n U i s y G a g h u 5 0 6 , hn r s e t a
o e u e c i f r c r n e n HCC fe i e a s l n a i n we e r v e d a t r l r t n p a t t r e iwe .V l a l r dc i e i d c t r f r t e v r o a u b e p e itv n ia o s o h p o n ss o r g o i fHCC p t ns a d te t n so e u e c r n l z d I u d c n u e t r v n i g t e ai t n a me t fr c r n e we e a a y e . two l o d c o p e e t h e r n r c re c f eu n eo HCC a t r ie a s l n a i na lv tn es r ia l i . fe v r n p a tt n ee ai g t u v v l nc i c l r t o d h i n Ke r s He ao el l a c n ma l e a s l n to ; e u e c y wo d : p tc l a c i o ; i r n p a t i n r c r n e ur r v t r a
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的免疫治疗

第12卷 第3期2021年5月Vol. 12 No.3May 2021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摘要】 原发性肝癌(肝癌)是我国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之一,但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后5年生存率不足50%,术后复发转移是影响受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原因。
目前,以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但其在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受者中能否应用尚有较多争议,主要原因在于其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可能会引起急性排斥反应。
本文总结了免疫治疗在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受者中的应用进展,以期通过免疫治疗改善肝癌肝移植受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肝移植;复发转移;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 );急性排斥反应;免疫逃逸;纳武单抗;帕博利珠单抗【中图分类号】 R617,R73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445(2021)03-0004-08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的免疫治疗刘少儒 许磊波·专家论坛·【Abstract 】 Primary liver cancer (liver cancer) is one of the main indications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China. Nevertheless,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of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s is lower than 50%.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after operation are the main causes affecting the long-term survival of the recipients. At present, immunotherapy, represented by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ligand 1(PD-L1)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middle-stage and advanced liver cancer. However, whether it can be applied in recipients with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liver cancer remains controversial.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it may cause acute rejection at the same time. In this article, the research progres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immunotherapy in recipients with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liver cancer were reviewed, aiming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recipients undergo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liver cancer.【Key words 】 Primary liver canc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 (PD-1); Immunotherapy;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ICI); Acute rejection; Immune escape; Nivolumab; PembrolizumabImmunotherapy of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liver cancer Liu Shaoru, Xu Leibo. Department of Biliary and Pancreatic Surgery, Organ Transplantation Center , the Memorial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88,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Xu Leibo, Email: xuleibo3@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1.03.0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2597)作者单位:510288 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胆胰外科暨器官移植中心作者简介:刘少儒,男,1996年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肝移植,Email: liushr23@ 通信作者:许磊波,Email: xuleibo3@刘少儒等.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的免疫治疗第3期·273·原发性肝癌(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每年全球有超过70万例肝癌患者死亡,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探究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探究原发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细胞的恶性肿瘤,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由于其高度侵袭性和早期症状不明显,大部分患者在诊断时已进入中晚期阶段。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化疗和放疗等。
由于肝脏的生理特点以及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传统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
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一种常用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技术。
TACE通过将化疗药物直接输送到肝脏肿瘤供血动脉,以达到局部治疗的目的。
TACE不仅能够有效缩小肿瘤体积,还可以减少肝脏血流量,从而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
尽管TACE技术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仍然存在肿瘤复发和进展的问题。
TACE 术后复发进展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肿瘤耐药性、残留肿瘤细胞的存活和生长、血管新生以及TACE技术本身的局限性等。
肿瘤耐药性是导致TACE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是肿瘤复发和进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肿瘤细胞的耐药机制非常复杂,主要包括细胞内药物代谢和排泄通路的改变、药物靶标的突变以及细胞凋亡途径的异常等。
这些机制的存在使得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抗性,从而导致肿瘤复发和进展。
另一个导致TACE术后复发的原因是残留肿瘤细胞的存活和生长。
TACE虽然能够有效缩小肿瘤体积,但并不能完全清除肿瘤细胞。
残留的肿瘤细胞可能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期后重新活化,从而导致肿瘤复发和进展。
血管新生也是导致TACE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肝脏肿瘤是高度血管化的肿瘤,肿瘤细胞依赖于血液供应来满足其生长和转移的需要。
TACE可以通过减少肿瘤血流量来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但并不能杜绝血管新生的发生。
血管新生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关键步骤,当血管新生重新建立后,肿瘤细胞就可以通过血液重新滋养,从而导致肿瘤复发和进展。
TACE技术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导致术后复发的原因之一。
TACE虽然是一种介入技术,但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
由于肝脏血流丰富且复杂,导致化疗药物的分布不均匀,大部分药物集中在肿瘤中央区域,对肿瘤周边区域的治疗效果较差。
肝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1 肿 瘤 因素
1 1 原 发 肿 瘤 的 大 小及 数 目 .
大 肝癌 及 多 发 肝癌 常 伴 随着 较 高 复 发率 及 死 亡 率 , 肝癌 切 除后 即使 病 理 报告 手 术 切 缘 阴 性 , 大
但 组织学 仍 常能 观察 到肿 瘤 的 微 卫 星灶 及 镜 下 血 管 侵犯 , 多发肝 癌 除 外 少 数 为 多 中心 起 源 , 多 而 大
随访 , 比较 了 7种 分 期系统 , 现临 床状 态 、 发 肿瘤 大
小 、 功能 及治疗 是 影 响肿 瘤 预后 的独 立 因子 , 肝 并
发现 B L C C分 期 系 统包 括 了 几 乎 所 有 因 素 , 于 对 此 组 病 例 表 现 最 佳 。总 之 , 着 对 肝 癌 研 究 的增 随
杨 为 中 芮 景
关键 词 肝癌 术后 ; 复发 ; 险 因素 危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献 编 号 1 0 一 2 1 ) 3 2 70 0 6 ( 0 2 0 — 3 —4
中 图 分 类 号 R 3 . 757
肝 细 胞 癌 ( p tcl lrcrio , C) He ao el a acn ma HC u 是世 界上 最常 见且 恶性程 度 最高 的肿 瘤之一 , 国 中 的 HC C患者 占全 球患 者 总数 的 4 ~ 5 , 着 0 O 随
外科 技术 的逐 渐提 高 和 围手 术期 的各 项 治 疗 的 完
善 , 切 除 的安 全 性 和 成 功率 得 到 不 断 提 高 , 些 肝 近 年来 , 癌术 后 的院 内死亡 率 几 乎 为 零 , 肝 癌 的 肝 但
术后 长期 预后 仍 然 不 能 令 人 满 意 , C根 治 术 后 HC 5年生 存率仅 为 5 左 右 , 术后 的高 复发 率成 为 0 而 影 响肝癌 总体 外 科 疗 效 的最 主要 因素 。深 入 研 究 肝癌 术后 复发 的危 险 因素 , 高危 复发 风 险的患 者 对 进行 有效 干预 治疗 , 助于进 一步 提高 肝癌 外科 治 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塞旦匿堂盈查垫!Q堡箜堑鲞笙12塑肝癌术后转移复发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肝癌切除术后肿瘤转移复发。
尤其是早期转移复发严重影响着手术的疗效,并已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
肝癌切除术后3年和5年的平均复发率分别高达约50%和70%。
目前研究肝癌术后转移复发已成为目前肝癌研究的重点…。
现将近年来肝癌术后转移复发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影响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临床和病理危险因素一般认为肝癌术后复发的机理有两类:一是单中心复发或肝内播散学说,肝癌术中术后残留在肝内的癌细胞逐渐增长为复发的肿瘤.发生肝内复发和肝内转移;二是非同步多中心复发,即肝癌术后由于肝硬化和其他致癌因素继续存在,再发生新的肝癌。
多发肿瘤可被视为肿瘤已发生肝内转移。
目前国内肝癌治疗共识,2】中对于多发性肝癌.达到根治性肝切除的标准必须是结节少于3个,且局限在肝脏的一段或一叶内。
其他的多发性肝癌切除术均为姑息性肝切除。
多发性肿瘤术后的复发率较单发肿瘤明显增高【¨]。
肿瘤大小是影响肝癌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已被大家公认。
大肝癌术后复发率较小肝癌高。
可能与大肝癌有更多的微小卫星灶和血管侵犯有关[“。
多个研究中心报道L6]表明肿瘤大小是影响肝癌术后复发的因素。
我们在建立肝癌数据标本库基础上研究发现肿瘤直doi:10.3969/j.issn.1006・5725.2010.12.080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06836002003),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编号:A2007042)作者单位:510080广州市.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郑江华现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在读博士);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王广义)通信作者:王广义E-mail:wgymd@sina.郑江华王广义径超过5cnl是影响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和(或)腔静脉癌栓、胆管癌栓,如果是门脉主干及一级分支、肝静脉主干及下腔静脉癌栓、总肝管及一级分支,在临床上。
即使作了扩大肝切除.均定义为姑息性切除[2],也难以保证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的肿瘤复发也明显增高。
多个研究[,圳表明肝硬化是肝癌复发的危险因素。
肝硬化影响复发的重要原因是肝硬化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活动性的乙肝或丙肝使肝脏反复发生坏死和再生.容易引起基因突变。
肝硬化是肝癌多中心复发的根源之一。
肿瘤切缘的多少是肝癌根治性切除的标准争论的一个焦点。
通常认为肝癌根治性切除即是完整切除肉眼所见肿瘤。
切缘无残癌。
国内外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张博恒等f,]研究发现切缘<0.5cm与切缘0.5—2cm的复发率相似.而切缘>2cnl的复发率明显要低。
Yasuahiro等【Io]认为直径<4clln的肿瘤。
其切缘与复发无关。
一旦肿瘤直径>4Clll。
即使切缘距肿瘤1tin亦不足为根治。
Poon等【u]研究认为在保证切缘阴性的情况下,也无法保证降低复发率和延长生存期。
围手术期的介入化疗栓塞(TACE)对肝癌术后复发的影响还有~定的争论。
术前TACE新辅助治疗,设想通过缩小肿瘤体积、诱导肿瘤坏死、降低术中肿瘤播散、减少术后复发来提高长期存活率。
但对可切除肝癌术前作预防性肝动脉栓塞化疗会推迟患者的手术时机,影响患者肝功能.而且栓塞化疗后肿瘤与周围有较多的粘连,增加手术风险。
Mathurin等[12]关于肝癌根治性切除后TACE辅助治疗的分析显示能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及无瘤复发率。
而Lai等…】应用随机对照研究发现根治性切除术后的肝动脉化疗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未化疗组)。
目前研究其他与肝癌术后复发相2239・综述・关的因素还有:肝癌包膜的完整性;肝癌的分化程度:肝癌的微血管数量;术后肝炎病毒复制的控制情况:术前AFP的数值:肝功能的情况;围手术期的输血;术后的生物治疗;术后的靶向治疗等多方面因素。
2影响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基因分子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肝癌存在不同的基因分子亚型.其基因分子特征在影响肝癌生物学行为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应该从基因分子水平来研究肝癌的本质生物学行为特性。
肿瘤细胞的粘附分子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癌细胞从原发瘤中分离与肿瘤细胞同质粘附降低有关:在瘤栓的形成及肿瘤细胞进出血管以及其与血管内皮的粘附均与粘附分子表达改变有关。
Endo等[14]发现a,’.catenin表达的降低和B.catenin的表达增高引起肝癌的生存率下降。
细胞外基质降解与肝癌的复发和转移也密切相关.在肿瘤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肿瘤细胞穿过基底膜并侵入周围组织。
因此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是其关键步骤之一。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迄今发现的与肿瘤侵袭转移关系最为密切的蛋白水解酶[州“.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对MMPs降解细胞外基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MMP.2、MMP.9和1rIMP.1、TIMP.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和肝癌的复发和转移明显相关。
肝癌的生长和转移也依赖肿瘤微血管的生成.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etllarendothcliMgrowthfactor,VEGF)是反映肿瘤患者的血管生成水平和肿瘤进展的可靠指标,也是肝癌侵袭性、肝癌患者术后复发和无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的指标【"]。
目前研究发现还有其它如CKl9、P97、Raf、骨桥蛋白、谷氨酰胺合成酶等多个基因分子表达也和肝癌的复发转移密切相关。
当前的研究大多为单因素研究模式.每次都集中研究一个或少数几个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无法全面了解整个基因组、蛋白组多个基因、蛋白的变化.而肝癌复发转移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包括肿瘤细胞黏附、细胞外基质降解、细胞迁移、细胞增殖、肿瘤血管形成等。
仅凭一个或少数几个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很难确切反映肝癌转移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所以至今仍无一个指标能在临床上用于肝癌转移复发的诊断、预测。
目前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顺利实施。
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cDNA微阵列(microarrays)等高通量新技术的发展,具有快速、平行、高效、高通量地分析生物信息的特点,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单基因研究模式.使全基因组范围内研究肿瘤复发过程中多基因改变的模式及其调控机制成为可能。
Qin等[18J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comparativegenomichybridization,CGH)比较研究了10对原发性肝细胞癌及其转移灶的染色体改变,发现转移灶中各染色体异常的比例略高于原发灶,其中转移灶中8p缺失率明显高于原发灶。
长期随访肝癌患者后发现.肝癌组织中染色体8p杂合性缺失与肿瘤肝内转移、TNM分期、根治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等密切相关。
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合作D9]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比较40例不伴与伴有肝内转移(癌栓或肝内播散)的肝癌之间的基因表达谱的差异。
在9180个基因中发现153个基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这些差异与肿瘤大小、肿瘤有无包膜、肝硬变程度、性别、年龄等临床病理因素无关。
而仅与是否伴有转移有关。
随后利用筛选出的153个有显著性差异的基因群和基因芯片分析软件.建立了一个以基因表型为基础的肝癌转移分子预测模型。
该模型不但准确将20例标本进行了分类.且正确预测了20例新的待测标本中的18例,预测准确率达90%。
提示这一模型可能在肝癌尚未出现转移前就进行预测。
Iizuka等[驯也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了33例根治性切除肝癌组织标本的基因表达谱,建立了一个由12个差异基因组成的预测系统.此预测系统预测了27例新待测肝癌组织标本,预测准确率达93%。
这对肝癌转移的早期预测诊断和及时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利用AffymetrixHumanGeomeU133plus2.0基因表达谱芯片在人类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比较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和非早期复发肝癌患者(各lO例)肿瘤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比较共有1646个基因表达存在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早期复发组较非早期复发组明显上调有53个已知功能的基因.主要为细胞黏附运动相关基因、转录调节相关基因、细胞代谢相关基因等。
早期复发组较非早期复发组明显下调的有51个已知功能的基因。
主要为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细胞凋亡周期相关基因等。
下一步我们将对这些敏感基因功能学的进一步深入分析.将有可能阐释肝癌早期复发的确切分子机制.筛选到与肝癌早期复发密切相关的分子靶标.为肝癌的生物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
以此为基础可以建立一组与肝癌早期复发密切相关的分子标签,将肝癌基于高复发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更准确的分子学分类分型。
目前基因芯片等技术还处于开始阶段,相信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不断深入。
对肝癌发生、发展及复发转移的相关机制认识加深,一个系统完善的肝癌早期复发预警、监测系统终将建立,从而及早预测高危人群,并进行有效干预,有助于提高肝癌个体化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3参考文献[1]汤钊猷.21世纪初肝脏外科展望[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5,11(2):75—76.[2]叶胜龙,秦叔逵,吴孟超,等.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的专家共识[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9,25(2):83—92.[3]LanH,FanST,NgIO,eta1.Longtermprognosisafterhepatectomyforhepatocellularcarcinoma:asurvivalanalysisof204consecutivepatients[JJ.Cancer,1998,83(11):2302-2311.[4]卢欣,赵海涛,毛一雷,等.肝细胞肝癌患者术后早期复发情况[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8。
11(4):415-420.[5]RegimbeauJM,AbdallaEK,VautheyJN,cta1.RiskfactorsforearlydeathduetoreclllTenceafterliverresectionfor塞旦医堂苤查!Q!Q堡箜!!鲞箍!!翅hepatocellularcarcinoma:resultsofamuhieenterstudy[J].jSurgOneol,2004,85(1):36—41.[6]张博恒,汤钊猷.余耀,等.影响肝细胞癌术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J].癌症进展杂志,2005,3(1):21-25.[7]PoonRT,FanST,NgIO,etal.Differentriskfactorsandpro@nosisforearlyandlateintrahepaticrecurrenceafterresection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J].Cancer,2000,89(3):500—507.[8]季锡清,李朝龙,刘兴国,等.影响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近期和远期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J].西南国防医药,2004,14(2):140一143.[9]张博恒.影响肝癌术后复发因素探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3):134—135.[10]YasuhiroY,KanematsuT,MatsumataT,eta1.SurgicalInulinandrecurrenceafterresection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inpatientswithcirrhosis:furtherevaluationoflimitedhepaticresection[J].AnnSurg,1989,209(4):297—301.[11]PoonRT,FanST,NgIO,eta1.Significanceofresectionmargininhepatectomyforhepatocellularcarcinoma:acriticalreappraisal[J].AnnSurg,2000,231(4):544—551.[12]MathurinP,RaynardB,DharaneyS,eta1.Meta—analysis:evaluationofadjunvantthempyaftercurativeliverresectionforhepatocellularcarcinoma[J].AlimentPhaimacolTher,2003,17(10):1247—1261.[13]Lai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