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专业《CAD/CAM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模具CAD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模具CAD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摘要:模具CAD基础课程是材料学院高分子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专业的一门选修课。
为了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创新。
在教学中注重教学实例的应用,加强上机实训的比重,使教学与实践紧密有效的结合,创建多元化得考核方式。
经过教学改革与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关键词:模具CAD 课程教学《模具CAD基础》课程是材料学院高分子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专业的一门选修课。
随着模具工业的快速发展,模具CAD/CAM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1]。
为了培养综合型、应用型的本科人才,把模具CAD基础作为材料学院其它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可以使学生了解与掌握模具CAD设计,为今后的发展拓宽知识面。
这样一门选修课,确定了应当具有一定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绘图技巧、新颖的教学方法和上机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改革与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1 教学内容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改革。
首先删减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和CAD平台的二次开发技术,强调”理论适度、重在知识应用”的教学模式。
要求学生在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掌握基本的绘图知识。
在基本绘图知识的讲解中要引入大量实例,在实例的演示过程中,应使学生详细了解模具的结构和各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更加便于理解和实际应用[2]。
2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本次教学改革的重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3]。
理论知识的讲解可以板书或者用PPT的形式,但是对于基本绘图知识的讲解,采取的是直接应用AUTOCAD软件进行讲解,这样使学生非常直观明了的学习具体命令的操作和技巧。
其次是上机实训课程的安排要与课堂教学紧密连接,抛弃原来先进行课堂教学在进行上机实训的模式,而是采取课堂教学后立刻进行上机实训的新的教学模式。
即每进行过具体绘图知识的课堂教学后要紧跟着进行实际的上机操作,这样才能使授课与上机不产生脱节,使学生及时进行上机练习,更好的掌握绘图知识。
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CAD/CAM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
自由发展 的空间,与现代高 等教育发展进 程不能同步。 同时学 生只知道 跟着教 师走,缺乏独 立思考、创新能力和探究新 问题 的能力,缺乏必 要的从事科 学研究和 工程 实践的能力。此 外由 于实训条件所 限,上机实验 教学 还停 留在教师 演示 、同学不能
程是一 门培养 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的课程 , 目前的教学模 式、教
学 方法、教学手段、教学 内容 以及教学 条件等还不能适 应现代
人 才 培 养 的 目标 , 同 时 造 成 该 课 程 没 有 起 到 预 期 的 教 学 效 果 。 控制 工程专业 的专业 基础 课程 ,课程 内容 涉及基础 设计 理论、
接 工艺及 自 化 。( 动 辽宁 沈 阳 1O7 ) 马明旭 (93 , 男,辽宁本 溪人 , 东北 大学流程 工 业 综合 自 118 17一) 动化 重点实验 室 ,副教 授 ,主要 研
究方 向 :产品数据 管理 、 多学科 设计优 化 及 网格 划 分。 ( 宁 沈 阳 l O4 辽 1 O) 0
C / AM 技 术是先 进 制造 业 的 核心技 术 ,C l AM 文 探 讨 了材 料 成 型 方 面 C / AM 技 术 的 教学 改 革 ,主 要 内容 AD C AD C / AD C
基 金 项 目 :本 文 系 “ 料成 型及控 制工 程辽 宁省示 范专业建 设项 目” 的研 究成 果 。 材
C / AM 技术 是材料成型及 控制工程专业 的学科基 析与计算 机辅助制造 的知识 ,而目前材料成 型方面 C l AM AD C AD C / 础课 ,具有很 强的技术性、应用性。该课程在要求 理论与实践 技术内容 已不能满足 日新月异的材料加工及制造业方面的发展 需 紧密结合,理论指导实践 的同时,着重突出实践操作 能力培养 。 要,并且实践教学 内容经常脱离基础理论,没有做 到用基 础理 论 由于受普教模 式的影响和认识能力上的偏差 , 目前 ,实践教学 指导实践教学 。理论教 学内容缺乏工程背 景,实践教学 内容 中 的核心地位 在教学过程 中始 终没有得 到重 视,同时还存 在理论 技能训练 偏少,这 就造 成学生学后不知道学有何用,遇到工程 教学、实践教学相脱节 等问题 ,直接 造成了学生 的实践及动手 问题 不知从何分析,如何解决 。特别 是课 程 内容侧重于基础理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验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

…
口
I…
10
C hna l Edu CatO — n aton in I ov i— n Hor ll ac
科 研 成 果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验和实践 教学体系的改革研 究① .
张 光胜 王如高 许玲 冒国兵 (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安徽芜湖 2 1 0 ) 4 0 0 摘 要: 在认. 分析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实验和 实践教学体 汞现状 的基 础上 , 真 重新构建 了本 专业的实验 和实践教 学体 系。试体 系由 课程 实验 .课 程设计 、校 内工程实践 .计算机 应 用实践 .校 外工程 实践等五 个模块 组成 .并进行 了相应 的实验和 实践教 学改革 与探 索 。结果表 明 , 的实验和 实践教 学体 系对培养 学生 的工程 实践 能 力和 创新精 神有较好 的效 果 。 新 关键词 : 材料成 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实验和 实践教 学体 系 改革 与探 索 中图分类号 :6 4 G 4 .4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3 9 9(0 80() 0 0— 3 1 7— 752 0 )5a一 19 0
岗 位 , 力培 养 学 生具 备在 企 事 业单 位 和 重 制 约 了我 国 工 程 人 才 实践 能 力 的 培 养 。 着
的问 题 和 改 革 的趋 势 的 分析 ,从 培 养 学 生 合理 的 智 能 结构 出 发 , 实 验 和 实 践 教 学 将
划分 为 “ 课程 实验 ” 课程 设 计 ” “ 内 、“ . 校 T程 实 践 ” 计 算 机应 用 实 践 ” 和 “ 外 、“ 校 工 程 实 践 ” 五 个 基 本模 块 。 在 这 一 体 系中 将 力 求 按 照 学 生 能 力 形
基于工学结合的“机械CADCAM(UG)”教学改革与探索

基于工学结合的“机械CAD/CAM(UG)”教学改革与探索【摘要】“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提出的一个新的教学理念,本文立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提高职业教育学生实践能力”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机械CAD/CAM(UG)”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学评价及师资力量五方面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机械CAD/CAM(UG);教学改革一、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的具体做法1.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改革背景下,我们根据机械CAD/CAM方向的岗位工作任务需要和行业发展需求,以及历届机械系毕业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并且在企业合作保障下制定教学内容。
由于“机械CAD/CAM(UG)”是一门“勤动手,重应用”的课程,依照企业生产的标准,新教材通过不同的项目将整个理论和实践体系进行分解后,融入到项目的具体实现过程中,项目安排应该秉承从简到难的原则,使学生通过逐渐学习逐步地提高和完善知识面。
这样势必要求我们加大学生实训环节的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形成技能技巧,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法的改革。
①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CAD/CAM(UG)”包括UG设计和UG加工两种不同的课程内容。
采取任务驱动法也要分别按照对应的课程标准来执行。
在UG设计中,可以将典型的零件工作任务提出,让学生运用建模知识点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在UG加工中,可以引用企业生产的标准,给出典型加工零件,让学生运用加工命令,对所设计出来的零件进行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分工仿真及自动生成加工程序。
项目的选择采用由简到难的方式,最后采用的综合性的项目一般都比较复杂,而且学生能够独自对普遍加工的零件进行UG设计与加工,并且在数控机床上生产出零件,检验时引入企业生产的标准,要求部分加工零件达到生产的水平。
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工学结合的程度比较深入,在教学效果上收到一定成效,学生既掌握了UG软件设计与加工的知识点,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了零件设计与加工的学习兴趣,并且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保证掌握的知识与时俱进。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革探索与实践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革探索与实践作者:秦升学,刘杰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47期秦升学,刘杰(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10)摘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教育部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调整时设立的一个本科专业,该专业涵盖了原来的铸造、锻造、焊接等材料加工类老专业的工艺及设备内容。
笔者通过调研与总结现阶段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学实践,分析了目前培养方案实施中的关键问题,制定了本专业的专业特色,阐述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总体思路,强化了专业主干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从而较为科学地解决了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专业特色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116-02基金项目:山东科技大学群星计划资助项目(qx2013221),山东科技大学特色名校建设资助项目通讯作者:刘杰(1978-),男,河北衡水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材料加工过程数值模拟。
一、前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进行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调整时设立的一个本科专业,该专业涵盖了原来的铸造、锻造、焊接等材料加工类老专业的工艺及设备内容。
山东科技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成立于2004年,经历了独立招生与大类招生的变革。
同时,专业建设也在不断摸索中稳步前进,专业招生人数、生源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如何定位,专业人才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如何构建,一直是本专业教师思考的问题。
为了制定完善的适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特色的培养方案,使本科毕业生所掌握的知识结构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本专业教师广泛调研国内同类院校相同或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学时学分分配等情况,并听取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意见。
高职《机械CAD-CAM》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施

高职《机械CAD/CAM》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施摘要: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项目化教学在技能训练课程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
本文主要阐述《机械cad/cam》这门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实施过程及学习评价体系。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机械cad/cam》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引言项目化教学就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密切联系职业岗位工作的实际,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出发,依据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将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设计成专业技能的训练项目;以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对于高职生、中职生这样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群体来说,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中应用项目化教学手段已经成为常用的教学方法。
项目化教学是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
学生在完成指定项目的同时,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的工作方式,制订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机械cad/cam》是高职数控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应用cad/cam技术实现零件的自动编程能力为目标,属于典型的技能训练类课程,适合采用项目化教学手段。
一、教学设计本课程主要以项目为载体,将多门学科重新整合,以工作过程作为主线,通过任务驱动达到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
要确定课程目标,通过课程目标设计项目载体,安排教学过程。
1.确定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部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主要要求掌握零件建模方法、步骤,理解数控加工工艺基本知识,掌握零件自动编程的步骤,了解数控仿真软件的使用;能力目标主要要求完成中等复杂外形零件的建模,合理制定数控加工工艺卡片,利用cad/cam相关软件自动生成程序,利用仿真软件实现模拟加工;素质目标要求学生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较强的实践能力,爱岗敬业,并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提高《CAD/CAM应用》课教学效果之我见

提高《CAD/CAM应用》课教学效果之我见《CAD/CAM应用》是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
而在数控专业中,该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数控程序编制等能力而开设的。
当前,CAXA软件是国内主流三维CAD/CAM/CAE集成软件,其功能涵盖概念设计、工业造型设计、三维模型设计、产品装配设计、工程图的输出,到生成和加工成品的全过程,广泛应用于机械、模具、电子、工业设计、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
且该软件各个模块都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动态修改等特点,功能强大而完美,是机械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有力工具,因此,学会应用该软件是高职机械工程相关专业“CAD/CAM应用”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
《CAD/CAM应用》作为数控技术的专业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就是掌握CAXA软件的应用,培养学生CAXA软件的运用能力和操作方法,属于操作技能要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从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
尤其是当前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更需要大量懂理论知识且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
职业教育就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然而我国的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沿袭着培养学科型人才的“学科体系”型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岗位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教材的内容没有及时更新。
②教材的形式不适合现代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③素质教育没有落实。
④教学方法手段陈旧落后。
⑤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单一。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中职的教育教学中,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与探索,以《CAXA制造工程师》的教学为例,引入任务引领式教学模式。
1.指导思想1.1 利用任务为教学目标,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推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1.2 加大学生的能力培养。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生产流程高职《CAD-CAM》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

基于生产流程的高职《CAD/CAM》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实践【摘要】:在分析当前高职院校《cad/cam》课程课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生产流程为导向的《cad/cam》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结构框架和开发的内容。
为提高该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和高职工科类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cad/cam生产流程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建设和管理的依据,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cad/cam》课程是工科类高职院校的核心课程,cad/cam技术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能力之一。
本文在深入研究当前《cad/cam》课程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探索以生产流程为导向,构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工科类《cad/cam》课程标准,规范该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促进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cad/cam》课程的教学质量,凸显该课程的职业特色。
一、《cad/cam》课程教学大纲现状分析课程教学大纲是以学科教学为前提,重视学科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学科结构的完整性,割裂了事物本身的完整性。
它是以教材、课堂、教师为中心构建的教学秩序,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性,而忽略技能的培养和经验的获得。
不适应当前高职教育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当前工科类高职院校《cad/cam》课程几乎都是采用课程教学大纲作为该课程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其教育教学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授课形式上,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学生在机房练习的时间少,不能很好地将教师讲授的内容在机房中加以练习、验证和创新。
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模式。
(2)教学内容上,由于教学大纲是教学指导性文件,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课堂上教师花很多的时间讲授cad/cam技术的原理,忽略了cad/cam技术的应用,同时不能实时地将新技术、新工艺引进到课堂中。
(3)评价标准上,以期末一张考试卷来衡量学生的学习状况,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职业素养和技术的应用能力进行全面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