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太阳》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语文《太阳》教案(精选5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太阳》教案(精选5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太阳》教案(精选5篇)五年级上册语文《太阳》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优美清新、富有感情的语言。

3.培养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导读导议。

2.学生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班级读、评、讲、议的形式相结合。

3.初步感悟作者运用具体的事例,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学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想象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初步感悟作者运用具体的事例,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感悟作者运用具体的事例,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进行文章内容的梳理,自主发现文章的表达情感和文体特点。

2.围绕教材中提示的自学导读进行学习,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解决,引导学生发现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

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关注语言文字前后的联系,多角度思维。

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交流预习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齐读课题。

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认为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字词。

预设:(全班交流)第一行:笨笨的姿态满树的叶子第二行:香气迷人香飘十里浸在花香里第三行:赏桂花糕饼茶叶课件展示相关字词:你发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想一想,你对桂花有什么新的了解?2.简介作者。

课前预习中我们还查找了相关资料,你们对作者琦君有哪些了解?(全班交流)大家看,这就是作者琦君女士,她是当代中国台湾著名的作家,她的作品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被誉为中国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太阳》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太阳》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太阳》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太阳》课文原文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

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五百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穿的棉、麻、毛、丝,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

埋在地下的煤炭,看起来好像跟太阳没有关系,其实离开太阳也不能形成,因为煤炭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

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着的时候,吸收了热,变成了水蒸气。

空气上升时,温度下降,其中的水蒸气凝成了无数的小水滴,飘浮在空中,变成云。

云层里的小水滴越聚越多,就变成雨或雪落下来。

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

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太阳光有杀菌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它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

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____________本文作者张姞民【篇二】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太阳》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太阳》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太阳》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太阳》是⼀篇说明⽂。

它运⽤了多种说明⽅法,以平实的语⾔,介绍了太阳与我们密切关系的⼀些特点,说明了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学五年级上册语⽂第16课《太阳》课⽂原⽂ 有这么⼀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个太阳,晒得地⾯⼨草不⽣。

⼈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个箭法很好的⼈射掉九个,只留下⼀个,地⾯上才不那么热了。

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亿五千万千⽶远。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夜不停地⾛,差不多要⾛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年。

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实际上它⼤得很,⼀百三⼗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个太阳。

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个盘⼦那么⼤。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球。

太阳的温度很⾼,表⾯温度有五千五百摄⽒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体。

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常密切。

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鱼才能⽣存、繁殖。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我们吃的粮⾷、蔬菜、⽔果、⾁类,穿的棉、⿇、⽑、丝,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

埋在地下的煤炭,看起来好像跟太阳没有关系,其实离开太阳也不能形成,因为煤炭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

地⾯上的⽔被太阳晒着的时候,吸收了热,变成了⽔蒸⽓。

空⽓上升时,温度下降,其中的⽔蒸⽓凝成了⽆数的⼩⽔滴,飘浮在空中,变成云。

云层⾥的⼩⽔滴越聚越多,就变成⾬或雪落下来。

太阳晒着地⾯,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的空⽓就⽐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的空⽓就⽐较冷。

空⽓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太阳光有杀菌的能⼒,我们可以利⽤它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露,没有草、⽊、鸟、兽,⾃然也不会有⼈。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5《太阳》获奖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5《太阳》获奖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5《太阳》获奖教案一. 教材分析《太阳》这篇课文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重要文章。

课文通过介绍太阳的特点、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使我们认识到太阳的重要性。

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

此篇文章既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然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太阳的相关知识较抽象,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去理解太阳的重要性。

此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浓厚,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太阳的敬畏之心,认识到太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太阳的特点及其与地球的关系。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去理解科学知识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观察等方法解决问题。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太阳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等。

2.教学素材:收集关于太阳的资料,如视频、文章等。

3.课堂练习题:设计有关太阳特点、太阳与地球关系等方面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太阳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太阳的特点。

如: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有着巨大的能量等。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太阳》,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针对太阳的特点、太阳与地球的关系等方面提出问题,并通过观察、查阅资料等方式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案】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太阳》课文原文及教案

【教案】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太阳》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太阳》课文原文及教案【本文概要】《太阳》是一篇说明文。

它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以平实的语言,介绍了太阳与我们密切关系的一些特点,说明了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本文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本文概要】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太阳》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摄”等4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抵”等9个字和“寸草不生”等9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默读课文,能梳理课文条理,把握内容要点,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

3.能找出太阳对人类作用的有关句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4.读指定的句子,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运用哪些方法介绍太阳,以及这样写的好处,初步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重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4。

难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3、4。

教学准备:教师:“摄”等4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教学课件。

学生:每人一套“摄”等4个会认读字字卡。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1.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借助背景图,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反馈指导。

(课件出示单元导读)预设:这个单元学习的课文都是说明性的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一个是阅读的目标,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一个是习作的目标,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3.小结:对了。

这个单元是习作学习的单元,要学习的课文都是说明性的课文,学习这些课文,我们不但要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还要运用这些说明方法介绍说明一种事物。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1.导语:那么,我们就进入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的学习,看看我们要学习的第一篇说明性课文要向我们介绍什么事物,好吗?板书课题:16太阳2.齐读课题。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6 太阳》(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6 太阳》(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6 太阳》(教案)一. 教材分析《太阳》这篇课文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重要篇目。

课文通过对太阳的描述,让学生了解太阳的特点和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五年级的学生阅读。

在教材中,这篇课文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太阳系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自然界的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理解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以及太阳的特点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太阳的特点及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地球、关注环保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太阳的特点及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课文中所涉及的太阳的科学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互动式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PPT,包括太阳的图片、视频等。

2.教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太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太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让学生对太阳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停顿,提高朗读质量。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的特点及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5《太阳》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5《太阳》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5《太阳》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太阳》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15课,讲述了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本节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生动形象,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趣味性。

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通过深刻理解和领悟《太阳》这一自然现象的重要意义,既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又可以增加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和热爱,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太阳对地球的作用,理解太阳对生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观察、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太阳对地球的作用,强化太阳对生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对地球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讲解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太阳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第二步:分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太阳对地球的作用和重要性。

2.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第三步:师生互动(15分钟)1.学生就太阳对地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进行发言,老师给予点评和引导。

2.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珍惜和保护环境。

第四步:课文学习(20分钟)1.同步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太阳》,并帮助学生理解文中所表达的观点。

2.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提出问题探究。

第五步:活动设计(20分钟)1.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设计关于太阳对地球作用的海报展示。

2.鼓励学生通过绘画、文字等形式展现出太阳的重要性。

五、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2.分组讨论3.师生互动4.小组活动六、教学评估1.小组海报展示评比2.学生课堂表现3.学生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表现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太阳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环境保护和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也得到加强。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更多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太阳》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太阳》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太阳》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太阳》这篇课文的内容和背景。

2.理解太阳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影响。

3.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意思,能够流畅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2.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太阳的重要性和影响。

2.教授课文中难点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抽象概念,如太阳的作用和意义。

2.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初步分析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热身环节:师生互动,复习上节课内容。

2.导入新课:介绍《太阳》这篇课文的主题和意义。

3.学习课文:教师阐述课文内容,学生跟读。

4.生字词学习:解释生字词的意义,学生练习默写和造句。

5.课文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展开讨论。

6.课堂练习:课文朗读,辅助练习。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2.情境导入: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太阳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3.联想拓展:讨论太阳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4.小组合作:分组完成太阳相关问题的讨论和分享。

5.课文再现:学生自由朗读、表演课文,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6.课后作业:布置与太阳相关的写作任务,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记录。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较强的兴趣和参与度,课堂氛围较为活跃。

但在课文理解和抽象概念掌握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训练。

教师在导入新课和激发学生思维方面可以多加创新,增强教学吸引力和效果。

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自主表达方面表现出色,为以后学生互动和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五、教学延伸1.增加外出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观察太阳,并记录自己对太阳的认识和感受。

2.组织语文主题展示:让学生自主选择表演、讲解与太阳相关的内容,展示学生的综合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认字13个,会写6个字。

认识新笔画“横撇”“竖折折钩”。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认识人类离不开太阳,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听读法识字
教学难点:
用听读法识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式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
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位神秘的客人,请大家猜猜它是谁?一位老公公,面孔红彤彤。

晴天早早起,按时来上工。

它是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儿歌《太阳》。

齐读课题。

二、配乐欣赏:
运用挂图向学生展现课文描绘的几个画面,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老师进行范读,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

(教师的范读有音乐与画面的衬托,会深深地吸引学生。

学生从感官上、心灵上能感受到儿歌语言文字的优美,最大潜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自学
1、认真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学会它。

2、拭出你最喜欢的一行诗,多读几遍。

3、有不懂的地方打上小“?”,一会儿和同学们研究解决。

四、识字
1、同桌互相检查字音,全读对了的,给他画面小红旗。

2、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片,比比哪组同学读得又快又好。

3、你还有哪个字不认识?请老师和同学帮忙。

4、你能给这些字找朋友吗?选你喜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一定会扫清生字的障碍。

尤其是第三个环节,把不认识的字再通过请教别人多读几遍,使认字过程落得扎扎实实。


五、写字。

1、记字形:“水”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记,强调左边是横撇。

“鸟”字可教学顺口溜:“撇是鸟头一撮毛,点上眼睛明又亮。

身子弓来爪子短,站树枝叫喳喳。

”。

2、学习新笔画:横撇、竖折折钩。

3、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水”和“鸟”“出”字。

六、理解课文听读识字,指导朗读
1.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你们想想看太阳是怎样出来的吗?好,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看看太阳是怎样出来的。

[说明:用语言吸引孩子的注意,激发求知欲。

]
2.出示课件:这是什么地方?对,大海上太阳是怎样出来的?(学生回答)你能象太阳那样跳一跳吗?谁来读太阳在大海上是怎样出来的。

(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太阳是从哪里出来的?从水里怎样出来的?齐读整句。

[说明:让学生在观察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在具体情境中识字。

] 3.那么我们来看看太阳还会从什么地方出来呢?点击课件,问:这是什么地方?太阳是怎样出来的仔细看。

(学生观察并回答)。

谁来读这一句让老师感觉太阳真的是冒出来的。

(指名读)(伴随动作齐读)[说明:通过观察和动作体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达到朗读目标。

] 4.点击课件,问:这是谁?山村里雄鸡在干什么?谁出来了?太阳是怎样出来的?谁能读好这一句,把太阳给叫出来?(指名读、分组读)
5.看这是什么地方?对,森林里有什么呀?小鸟在干什么?他们唱呀唱,把谁唱出来了?哪组来试试这一句看你们能否象小鸟一样把太阳给唱出来。

(分组读、齐读)
6.注意观察画面会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看见的景色)教师:太阳出来了,染绿了草原,叫醒了山村,照亮了森林。

让我们面向太阳赞美这美丽的世界。

齐读最后一句三遍。

[说明:充满童趣的语言激发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
7.老师也很喜欢这篇课文想和你们一起来读读,我读前面你们读后面好吗?
8.照样子说一句话。

例如:教室里,太阳是同学们读出来的。

同桌先说一说。

个别说,最后组合成一首新诗。

[说明:拓展学习争当小诗人,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
总结全文。

1.师:你们喜欢太阳吗?为什么?小结:没有太阳就没有光明,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没有太阳就没有美丽的世界。

[说明: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又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
2.这儿还有一首儿歌,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来赞美太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