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装备制造业能耗效益分析

合集下载

陕西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陕西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陕西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汇报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陕西省国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以下将对陕西国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一、经济总量稳步增长。

近年来,陕西省国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2019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6%,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前茅。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下降,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陕西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不断升级。

特色产业如航空航天、新能源、装备制造等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同时,传统产业如煤炭、化工、机械等也在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中焕发新活力。

三、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陕西省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强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严格控制工业和农业污染排放,取得了显著成效。

蓝天、碧水、净土成为陕西省的鲜明特色。

四、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陕西省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同时,全省各地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努力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五、未来发展展望。

展望未来,陕西省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上就是陕西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们能够对陕西省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推动陕西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陕西省“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进程分析

陕西省“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进程分析

耗能行业受到一定 的冲击 ,部分产 品市 场需求 不足 , 导致停产或半停 产 , 能源消 食品、 煤炭开采等能耗较低的工业 受影
3居 民生活用能持续增长 、
1重化工业结构给节能降耗带来 巨 、
居 民能耗不创造经济价值 。其增长 对 G P能耗起反 向作用 。 D 随着城镇 化发
耗 总量有所下 降。 而装备制 造业 、 医药 、 大 挑 战
现阶段 ,陕西省的经 济结 构中 以资 展和居 民生活条件 的改善 ,特别是私家
响较小 , 速仍然较 快 。 增 这些都 为“ 十一 源 转 化 为 主 的 电力 、 化 工 、 油 化 1 、 车和农村家电普及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加 煤 石 ] : 五 ”前三年节能降耗 目标 任务 的完成 带 有色等高能耗 行业 ,较东 部沿 海地 区有 大居 民生活能耗。居民生活用能大幅度 来 了有利 条件。 0 8 陕西省六大 高耗 明 显 的 比较 优 势 ,其产 品也 是 国 内 国 际 增加 , 20 年 同时还带 动了交通 、 餐饮 、 住宿 、 房
能行业完成 工业 增加值 7 3 8 7 . 亿元 , 市场不 可或缺 的。陕西省要加快经济发 地产 、 7 占 商业等相关产业 的发展 , 加速 了这
全省 工业增 加值 比重 由 2 .3 3 %下 降到 展 ,较长一段时期 内需要 以这些产业 为 些 行业 对能源的需求 ,刺激 了能源消费 6
钢 铁 191万 吨 ,完 成 计 划 5% ;铁 合 产值单耗 同比均呈现下降 ,能源转换效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 品制造业 、黑色金属 4. 0
金、 电石 2 . 46 6万 吨 , 完成计划 144 率 逐 步上 升 ,火力 发 电转换 效 率 提 高 冶炼 及压 延加 工业 、非金属矿物制 品业 6. %; 超额完成 了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通过综 02 . 3个百 分点 ,煤 炭 提高 0 2个 百分 投资增速 分别高 出全国 1 16 .、8和 . 5 4 、77 2

陕西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陕西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陕西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汇报陕西省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资源的省份。

近年来,陕西省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项指标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下面我将就陕西省国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陕西省的GDP持续稳步增长。

去年,陕西省GDP总量达到了1.86万亿元,同比增长8.5%,位居全国第15位。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2%,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为45.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为49.5%。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为陕西省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陕西省的工业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陕西省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产业不断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特色产业如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不断壮大,成为陕西省经济的新增长点。

同时,陕西省加大了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了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

再次,陕西省的农业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去年,陕西省粮食总产量达到了870亿斤,农业总产值达到了1.2万亿元。

在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的同时,陕西省还积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步伐。

此外,陕西省的对外开放合作不断深化。

陕西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扩大了对外贸易规模。

同时,陕西省还加大了对外资企业的引进力度,吸引了一大批外资企业前来投资兴业,为陕西省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的来看,陕西省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对外合作,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成就离不开全省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努力,同时也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将继续发扬“改革创新、团结拼搏、务实奋进、开拓进取”的陕西精神,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

创新驱动背景下陕西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创新驱动背景下陕西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ECONOMIC RESEARCH GUIDE2021年第12期No.12袁2021经济研究导刊装备制造业在陕西经济发展中处于中流砥柱的重要地位,1978—2018年,经过40年的发展,陕西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以来的近十年,陕西制造业努力适应新常态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调结构、促转型成为陕西制造业发展的主线,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相关调查显示,在工业调结构的转型过程中,陕西全力打造新的支柱产业,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加快。

从陕西PMI 指数看,近两年陕西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制造业保持稳定发展势头,缓解了高耗能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下行压力的局面,高端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制造业等能耗低、产业链长的行业带动经济增长作用凸显。

一、创新驱动背景下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根据最新行业分类,装备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共计八个类别。

(一)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与创利水平持续提升装备制造业是陕西省除能源化工工业外,拉动陕西省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和主要支柱产业。

2019年,陕西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高于规上工业3.7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1724家,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24.7%;资产总计728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和20.2%;实现工业总产值6665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27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5%、23.74%;实现利润总额319.5亿元,较2018年的235.5亿元增加84亿元。

(二)装备制造重点行业引领作用突出机床行业竞争实力较强,高精度磨床、数控车床、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等制造领域,形成了较强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已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机床工具产业化基地。

高压输变电装备制造起步较早、总体布局完整,在全国处于龙头领先地位。

2024年陕西省能源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陕西省能源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陕西省能源市场环境分析一、引言陕西省是中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基地之一,在能源领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为了合理利用和开发陕西省的能源资源,了解陕西省的能源市场环境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陕西省的能源市场环境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能源资源概况2.1 能源类型陕西省的主要能源类型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

其中,煤炭是陕西省的主要能源来源,占据了能源消费总量的大部分。

2.2 能源供应情况陕西省能源供应主要依赖于本地资源开发和进口。

煤炭和石油在陕西省的供应较为充足,而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能源市场分析3.1 市场规模陕西省的能源市场规模较大,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随着能源消费的不断增加,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扩大。

3.2 市场结构陕西省能源市场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市场结构。

煤炭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石油和天然气市场也有一定规模。

可再生能源市场虽然存在,但规模相对较小。

3.3 市场竞争力陕西省能源市场竞争力较强,主要体现在煤炭和石油市场。

多家大型企业在该市场占有较高份额,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垄断。

四、能源政策环境4.1 政策支持陕西省对能源行业采取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旨在鼓励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政府给予相关企业一定的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以促进能源行业的发展。

4.2 环保要求陕西省也加强了对能源行业的环保要求。

对于污染较严重的企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限产、关停等,以保护环境和生态。

五、能源市场发展趋势5.1 资源整合与替代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保意识的提高,陕西省将加强资源整合与替代。

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5.2 技术创新与转型陕西省还将加强技术创新与转型,提高能源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六、结论综上所述,陕西省的能源市场环境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在政策支持和环保要求的推动下,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

机械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分析

机械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分析

机械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未 来发展趋势
未来能源消耗管理的趋势与方向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降低能源消耗。
发展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 料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
智能化管理: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能源消耗的实时监测和智 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持续发展
未来机械制造行业的能源消耗挑战与机遇
挑战:能源消 耗增加,环境
污染严重
机遇:绿色制 造技术的发展, 节能减排技术
的应用
挑战:能源价 格波动,生产
成本增加
机遇:新能源 技术的发展, 降低能源成本
挑战:能源消 耗管理难度加 大,能源浪费
严重
机遇:智能化 能源管理系统 的应用,提高 能源利用效率
机械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分 析
汇报人:XX
机械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概述 机械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分析方法 机械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案例分析 机械制造过程中的节能技术及措施
机械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管理与政策 机械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未来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概 述
机械制造过程的能源消耗定义
钢铁行业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能源 消耗情况
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 用节能技术、优化生产工艺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能源消耗的主要环节:炼铁、炼钢、 轧钢等
案例分析:某钢铁企业的能源消耗 情况及节能措施效果评估
机械制造过程中的节能技术及 措施
节能技术介绍
节能技术分类:工艺节能、设备节能、管理节能等 工艺节能:优化工艺流程,减少能源消耗 设备节能:采用高效节能设备,降低能源消耗 管理节能: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节能措施:制定节能计划,实施节能改造,加强节能宣传等

装备制造业调研报告

装备制造业调研报告

装备制造业调研报告摘要:本文是一份关于装备制造业的调研报告。

报告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背景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装备制造业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报告还通过深入调研和实地访谈,对当前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最后,报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装备制造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第一部分:引言装备制造业是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装备制造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对装备制造业的调研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部分:装备制造业的定义与发展历程2.1 定义:装备制造业是指以机械、电子、仪器仪表等技术为基础,以生产各类工业设备为主要的制造业门类。

它是现代工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对其他制造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推动作用。

2.2 发展历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以来,装备制造业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

从最初的手工制造到大规模工业生产,再到现代化数字化的装备制造业,这一产业在技术、生产效率和质量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第三部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3.1 市场规模:近年来,全球装备制造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值持续增长。

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快速崛起和消费升级,为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机会。

3.2 技术进步:装备制造业是一个科技含量高、创新要求强的行业,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装备制造业出现了许多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应用。

3.3 发展瓶颈:虽然装备制造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仍面临一些瓶颈和问题。

例如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竞争激烈,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还有待提升,以及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挑战。

第四部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4.1 智能化:智能制造是装备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提升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未来产业的政策建议

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未来产业的政策建议

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未来产业的政策建议一、政策建议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保障国家安全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装备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有必要对现行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制定一系列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政策建议。

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发展目标。

我国装备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在政策层面明确发展目标,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

要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

要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如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深化改革开放,拓展国际市场。

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外资企业参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

强化创新驱动,提升核心竞争力。

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企业加强研发能力建设,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制定并实施一系列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政策建议,对于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装备制造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为国家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装备制造业是支撑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

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逐年上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装备制造业能耗效益分析——第三次经济普查系列分析之十七2015/9/22 8:57:00 陕西统计局装备制造业是我省重要支柱产业,对我省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装备制造业也是低耗能产业,对我省节能降耗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装备制造业能耗效益对我省经济转型升级、节能降耗以及今后装备制造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装备制造业逐渐壮大1、工业总产值稳步增长“十二五”以来,我省在稳增长的基础上,坚持实施“稳中有为、提质增效”的发展战略,在发展传统能源化工工业的同时,牢牢把握提质增效原则,不断发挥我省科技优势,我省装备制造业稳步发展。

2013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总产值3759.08亿元,同比增长19.9%,比2011年的2855.07亿元增长31.7%,年均增长14.7%;从占比看,2013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9.8%,与2011年基本持平,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近三成,装备制造业的稳步发展为我省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资产规模逐渐扩大资产规模是企业发展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反映产业发展情况重要参考。

“十二五”以来,在国家及我省一系列政策的扶持带动下,我省装备制造业呈现稳步发展态势,行业资产规模逐渐扩大。

2013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资产合计4527.07亿元,同比增长16.7%,比2011年的3489.55增长29.7%,年均增长13.9%。

从各年情况看,2011年到2013年逐年上升,2012年增长11.2%,2013年增速加快,比2012年上升5.5个百分点。

3、主营业务收入呈上升走势2011年以来,在我省装备制造业资产规模逐渐扩大的同时,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不断上升,行业经营状况向好。

2013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3289.19亿元,同比增长18.3%,比2011年增长21.8%,年均增长10.4%。

分年度看,2012年增速为3%,2013年增长加快,比2012年增速上升15.3个百分点。

4、利润总额小幅增长随着我省装备制造业生产规模的逐渐壮大,虽然部分企业存在亏损情况,但总体上行业盈利空间有所扩大,2011-2013行业利润小幅增长。

2013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利润总额141.62亿元,同比增长1.7%,比2011年的137.6亿元增长2.9%,年均增长1.5%,行业盈利情况呈上升态势。

5、对财政收入贡献趋好在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盈利空间持续扩大的同时,我省装备制造业上缴税金总额有所增加,对财政收入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2013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利税总额233.79亿元,比2011年的223.78亿元增长4.5%,年均增长2.2%。

从各年度数据看,由于2012年亏损额较大,为91.85亿元,行业利税总额受到较大影响,与2011年持平;2013年亏损幅度下降,利税总额明显增加。

总体来看,装备制造业对财政收入贡献趋好。

二、装备制造业能耗较低1、从能源消费总量看,能耗远远低于高耗能行业从能源消费总量看,我省装备制造业能耗较小,占规上工业比重较低,对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32.71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3.5%,占全省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1.7%,装备制造业是低耗能产业。

与六大高耗能行业相比,装备制造业的优势更加明显。

从综合能源消费总量看,装备制造业比六大高耗能行业低97.8%,仅相当于六大高耗能行业的2.2%;从占规上工业比重看,装备制造业比六大高耗能行业低78个百分点。

与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比,装备制造业具有明显节能优势。

2、从能源产品消费看,有助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从主要能源产品消费情况看,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消耗的能源产品以热力、煤炭和电力为主,煤炭消费量较低,对我省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具有促进作用。

分能源产品品种来看,2013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消费热力329.2万百万千焦、煤炭66.1万吨、电力48.04亿千瓦时、柴油3.69万吨、汽油2.16万吨、煤油1.8万吨、天然气1.67亿立方米、焦炭0.41万吨,分别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18.2%、0.8%、9.4%、25.1%、38%、79.9%、10.2%、0.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14.8%、0.3%、5.8%、9.7%、22.9%、77.8%、2.9%和0.1%。

从能源产品消费比重来看,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消耗的能源产品以油品、热力和电力为主,煤炭消费占比较低。

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煤炭消费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0.8%,占规上工业的0.3%,装备制造业是低煤耗产业,发展装备制造业对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以及节能减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从单位产值能耗看,能耗处于较低水平从单位产值能耗来看,在规上工业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能耗最高,采矿业最低,制造业居中,比采矿业略高;在制造业中,装备制造业能耗较低,仅占六分之一左右。

从工业内部来看,2013年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单位产值能耗为2.05吨标准煤/万元,采矿业为0.24吨标准煤/万元,制造业为0.29吨标准煤/万元。

而在制造业中,装备制造业能耗属于能耗较低行业,2013年我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单位产值能耗为0.035吨标准煤/万元,比规模以上制造业低0.255吨标准煤/万元,比规模以上工业低0.375吨标准煤/万元,仅相当于规上工业的8.5%。

三、装备制造业效益提升1、利润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十二五”以来,我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规模逐渐扩大,行业利润快速增长,高于规上工业利润增速,行业利润总额占全省规上工业利润总额的比重逐年上升。

2011-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5%,比规模以上制造业增速高2.9个百分点。

而全省规上工业利润总额2013年比2011年仅增长1.4%,年均增长0.7%,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速比规上工业高0.8个百分点,是规上工业中投入产出率较高的产业。

从利润占比看,2013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占整个规上工业利润总额的比重为7.2%,比2011年提高0.1个百分点。

2、占工业能源消费比重不断下降2011-2013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占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重分别为2.1%、2%和1.7%,2012年比重下降幅度较小,2013年下降明显,比2012年下降0.3个百分点,比2011年下降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占规上工业能源消费呈下降态势。

分品种看,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主要消费的能源品种为油品和热力,2013年消费煤炭、汽油、煤油、热力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0.3%、22.9%、77.8%和14.8%,比2011年分别下降0.3、0.4、17.2和7.9个百分点。

3、单位产值能耗逐渐降低“十二五”以来,随着我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产业工业总产值不断增长,为全省经济增长贡献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装备制造业不断加大节能投入,加大技术改造,装备制造业单位产值能耗逐渐下降。

从各年的单位产值能耗来看,2011-2013年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单位产值能耗分别是0.047、0.045和0.035吨标准煤/万元。

从发展趋势看,单位产值能耗逐年下降,2013年同比下降22.2%,比2011年下降25.5%,单位产值能耗下降幅度较大,装备制造业节能效果较好。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1、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较少高端装备制造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资本投入、高整合性和带动性等特点,是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虽然我省一些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拥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在整个制造业中比重偏低。

2013年陕西规模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数为292家,占全国的1.4%,按照全国各省平均计算,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数量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高端装备制造业竞争优势并未充分体现。

2、经济效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二五”以来,虽然我省装备制造业规模逐渐扩大,盈利水平不断上升,但和全国水平比,还有一定差距,我省装备制造业的经济效益在全国属于中下游水平。

以2013年为例,全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是资产总计24.2%、主营业务收入24.6%、利润总额27.1%,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15.2%;我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是资产总计20.2%、主营业务收入18.5%、利润总额7.2%,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3.8%,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6.1、19.9和11.4个百分点。

显然,我省装备制造业经济效益与全国有较大差距。

3、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我省装备制造业在研究与发展方面投入比全国高,但科技创新成果并不显著。

2013年我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研究与发展项目数、项目人员全时当量、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省规上工业总量的比重分别为57%、66.5%、61%和56.4%,分别比全国比重高12.1、23.3、13.1和16.6个百分点。

装备制造业投入明显高于全国水平,但研发成果占全国比重较低。

2013年我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专利申请数、发明专利数、有效发明专利数分别为4240、1617、3235件,分别占全国的比重为1.5%、1.9%和2.4%,按照各省平均计算,我省发明专利数不及平均值。

4、大公司、大集团数量偏少虽然我省装备制造业存在一些优势产业,但我省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大集团、大企业较少,对我省整体装备制造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较弱。

在201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陕西仅有5家企业,其中装备制造业企业3家。

我省装备制造业大集团公司明显偏少,缺少知名企业、大集团公司的辐射、引领与带动,我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5、龙头企业单位产值能耗较高“十二五”以来,虽然装备制造业单位产值能耗呈下降趋势,但我省龙头企业单位产值能耗依然较高,高于所属行业单位产值能耗。

中国西电集团公司、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装备制造业500强企业,2013年单位产值能耗比其所在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单位产值能耗分别高35%和57.9%,龙头企业的单位产值能耗偏高,节能工作不容忽视。

五、几点建议1、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一是明确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充分发挥我省优势产业,在发展武器装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同时,要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关键设备、高速列车城轨设备、智能制造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二是丰富市场主体。

一方面鼓励各种创业,帮扶有关企业拓宽领域、积极转型;另一方面培养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在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的同时,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延伸价值链条,扩宽市场外延,丰富产品元素,促进省内协作配套体系建设,提升装备制造整体实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