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练习试题

合集下载

2018年秋季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13课 辛亥革命》训练卷

2018年秋季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13课 辛亥革命》训练卷

第13课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从武昌起义至民国二年底,“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儿至近百。

”据统计,当时全国公开成立的团体达682个,其中政治党团者312个。

这种现象说明,该时期A.政党政治在中国的确立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主政治成为时代潮流D.专制主义已被彻底根除【答案】C2.宣统年间,卢彤编绘了一套《中国历史战争形势全图》,图中战争英雄以黄帝、岳飞等汉族英雄为主。

民国初年,作者修改全图,超越单纯汉族英雄叙述,转以历史上开疆拓土、扬威异域、增进国家光荣、促进国民进步者为依归。

从这一变化可以推知当时部分知识分子A.期望富国强兵的强烈愿望B.深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C.摆脱偶像崇拜的思想束缚D.认同多民族国家建国模式【答案】D3.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研究“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这一课题,收集了以下相关历史史料。

你认为符合该课题研究的史料有①太平天国运动②国民大革命运动③中共诞生④维新变法运动⑤五四运动⑥辛亥革命A.①②④B.①④⑥C.①③D.②③④【答案】B4.下图是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图。

该图表明A.共和原则得以初步实现B.改良道路被国人所抛弃C.清朝专制统治土崩瓦解D.资产阶级掌控全国政权【答案】C5.外交学院吴建民教授讲的“弱国当是没有外交的……但是并不等于国家不是很强的时候外交官就不能发挥作用.你看顾维钧1919年……巴黎和会上拒签《凡尔赛条约》”。

下列事件与之相关的是( )A.五卅运动爆发 B.新文化运动开始C.五四运动爆发 D.中国共产党成立【答案】C6.莫理循出任《泰晤士报》中国记者期间(1897~1912年)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迄今为止,所有迹象表明这纯粹是一场内部的、反政府的、反朝廷的运动。

这是广泛的反对腐败政治的起义。

各种迹象表明这场运动迄今不是针对外国人的。

”他的观察A.反映出“运动”对西方利益的维护B.肯定了“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意义C.体现出列强对“运动”的支持立场D.没有准确认识当前“运动”的影响【答案】D7.某学生在档案馆读到上海《民立报》辛亥九月十九日的一则报道,题目为《浙江敢死队之壮观》,报道称:“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队为先锋,然后继之以各标新军。

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单选题:第13课辛亥革命 含答

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单选题:第13课辛亥革命 含答

单选题:第12课辛亥革命基础巩固1.同盟会纲领是对兴中会革命纲领的继承和发展,同盟会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提出了民族主义B.提出了民权主义C.提出了民生主义D.提出了民主主义2.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是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

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3.1911年10月11日,远在美国的孙中山在报纸上得知“武昌为革命军占领”的消息后,惊喜万分。

随后,他先后前往华盛顿、伦敦、巴黎,会晤美、英、法等国政要,力图从外交方面寻求得到各国政府对国内反清革命的支持,但却受到冷遇。

列强采取这种态度主要是因为他们()A.与清政府保持着密切的关系B.不希望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对中国革命的形势认识不清D.害怕中国革命在国际上产生不良的影响4.1911年12月29日,17个省的代表聚集于南京丁家桥江苏省咨议局,举行临时大总统选举大会。

选举结果是孙中山得16票,黄兴得1票,黎元洪得0票。

该结果反映出()A.孙中山是众望所归的革命领袖B.民主共和的趋势已不可阻挡C.旧官僚在革命集团内部受孤立D.清王朝的覆亡已经无可挽回5.在下列《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诸条内容中,最能体现约法本质的是()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结社等自由C.国民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D.实行责任内阁制6.南京临时参议院是近代中国的第—个民意机构,它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为中华民国的成立奠定了法律基础B.使民主共和政体在中国变成现实C.宣告了封建制度在中国的彻底瓦解D.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能力提升7.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未完成革命任务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8.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大家一定把他看作疯子。

高中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21:第13课 辛亥革命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21:第13课 辛亥革命练习题

第13课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

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滨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2.“兵匪互换”是北洋政府统治期间军队与土匪的非制度关系的主要表现。

朱执信有云:“古人寓兵于农,近人寓兵于匪”;黎元洪总统1922年通电亦称:“遗之则兵散为匪,招之则匪聚为兵”。

该现象的出现( )A.根源于自然经济的稳定带来的兵源充足B.反映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政治动荡C.反映了民国时期在职业选择上的自由性D.说明“为匪耻学”文化心理困扰的解除3.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这一存续了1300多年的制度的被废除,给晚清政局带来的直接政治影响是( )A.使中国精英阶层的思想得到解放B.使中国精英阶层向现代文明靠拢C.使清政府完全失去了对精英阶层的控制D.推动了清末立宪运动的开展。

4.据《申报》载:“鄂垣祸起仓卒。

呜呼,川乱未已,鄂乱又起,何今日祸变之多耶?夫春间乱犹在沿海,此次川乱偏于西隅,今则革党势力已蔓延于长江流域矣,其情形之危更非川粤乱可比。

”这一记载反映了( )A.太平天国定都天京B.武昌起义的爆发C.北伐战争进展迅速D.南昌起义的成功5.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

而在政体实践中,各省的政体模式不尽相同。

根据下表概括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是( )省份政体模式湖北民主共和制江苏单一的中央集权制浙江议会为权力核心的代议制A.先有独立的地方民选政府,再有统一的中央政府B.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效仿美国的联邦制C.地方权力是由中央权力赋予,中央拥有绝对权力D.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6.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因为它( )A.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是在美国支持下建立的C.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初二历史试题精选】2018年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13课时辛亥革命课后同步练习(含答案)

【初二历史试题精选】2018年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13课时辛亥革命课后同步练习(含答案)

2018年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13课时辛亥革命课后同
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必修1 第4单元
第13 辛亥革命
第Ⅰ卷
一、选择题。

本卷共12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

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的。

可见,该学者认为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
B清廷改革失败加速革命爆发
C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D辛亥革命完全可以避免
2.明确提出下图中政治主张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中国同盟会 B.兴中会
C.华兴会 D.光复会
3.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毕后阅报纸,见专志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

”日记反映的重要事是
A.鸦片战争 B.武昌起义
C.甲午战争 D.义和团运动
4.“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

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

……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

”这一材料
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B.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 辛亥革命练习题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  辛亥革命练习题

第13课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辛亥革命“在新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根底上重建统一的政治共同体。

从此 ,中国的政治开展不再依托以臣民政治文化为载体的消极被动的政治认同〞。

这是指辛亥革命A.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展【答案】B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人民 ,一律平等 ,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通信、信教等自由;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等项权利〞。

这些规定A.使人民真正获得了自由民主B.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否认了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D.确立了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答案】C3.鲍明铃认为 ,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政体结构内 ,如果议会强大有力 ,内阁将被引向对议会负责的方向 ,否那么就要对总统负责。

这主要是因为A.内阁总理由议会选举的多数党产生B.约法特别规定临时政府实行总统制C.内阁总理同时要对总统和议会负责D.双重行政体制中权力划分模糊不清【答案】D4.历史图片作为历史知识的有机组成局部 ,可让我们更形象、更贴切的感受历史。

观察以下图 ,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同盟会成立B.湖北军政府成立C.中华民国成立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答案】C5.以下图是辛亥革命期间的漫画 ,以下选项中符合漫画主题的是A.武昌起义的爆发B.清朝统治土崩瓦解C.清帝退位D.清朝的强大 ,光辉四射【答案】B6.“中华民族〞概念是在20世纪初出现的 ,最初只是指代汉族。

但在1913年初各蒙古王公及其代表发表声明:“我蒙同系中华民族 ,自宜一体出力 ,维护民国。

〞“中华民族〞内容的变化反映出A.辛亥革命使各民族间真正实现了平等B.中华民国的建立有助于现代国家认同C.?临时约法?使近代国家观念得到传播D.中华民国成立推动中华民族意识形成【答案】D7.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林伯渠曾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 ,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 ,这并缺乏怪 ,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十三课辛亥革命同步测试卷

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十三课辛亥革命同步测试卷

河北省保定市2017-2018年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十三课辛亥革命同步测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现代的中华通史,则是一部‘民主政治史’。

”两段历史的分界点应该是A.鸦片战争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2.“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A.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君主专制制度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3.1912年1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中华民国实行总统制,临时大总统拥有“统治全国”等各项权力;而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规定“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

临时约法做出这一修正的原因是A.强化议会权力防范个人独裁B.加强总统的行政决策权力C.革命党内部争斗,妥协退让D.立宪党人和旧官僚的支持4.下图为近代报刊以某事件为题材的新闻漫画(“武昌”“瑞徵逃上兵轮”),该漫画反映的事件A.开始破坏着中国主权和领土B.促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使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D.推动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5.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浮雕,有两块是反映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这两大历史事件的相似之处有A.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口号B.在革命政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C.曾在武汉建立与清朝正式对峙的政权D.革命纲领都有反封建的性质6.梁启超说:“(辛亥革命后),任凭甚么人,……若再想做中国的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不会有这回事了”。

这说明辛亥革命A.彻底推翻了封建统治B.使人民获得了民主权力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沉重打击了列强侵华势力7.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该法律的进步性是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B.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C.宣示了中华民族独立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8.民主革命时期提出的革命口号中,最早明确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是A.“扶清灭洋”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D.“打倒列强,除军阀”9.武昌起义后,由于立宪派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他们的转向扩大了革命的阵营和力量;而旧官僚在革命到来之时,则选择了反正、独立或是逃亡。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 练习):_第13课 辛亥革命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 练习):_第13课 辛亥革命

第13课辛亥革命基础巩固1“建立民国……大总统由国民共举……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材料应出自哪一政党的誓词( )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华兴会D.光复会解析A、C、D三项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不是政党,均排除。

依据“建立民国”等信息,可知此时民国还未成立,故应该是中国同盟会的纲领,选B项。

答案B2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这说明中国同盟会( )A.推动了各个革命团体的“百家争鸣”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形势的日益高涨C.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D.使工农运动风起云涌解析题干材料“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反映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推动了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故选B项。

答案B3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是( )十八星旗飘扬于湖北军政府A.兴中会成立B.同盟会成立C.黄花岗起义答案D4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采用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取代清朝的国旗——龙旗。

其主要意图是( )A.象征“五族共和”B.反对封建迷信C.反对满洲贵族统治D.实行分权制衡解析五色旗的红、黄、蓝、白、黑代表的是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A项正确。

答案A5“被民族危机催得早熟的中国资产阶级顾不得自己的幼稚和力量弱小,一代又一代付出努力,想把西方近代化运动引入中国,每一代人都在自己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

”其中,辛亥革命“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是指( )A.建立民主共和政体B.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D.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辛亥革命的成果,题眼是“前人所不曾做的事”。

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A项正确。

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就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故B项错误;《资政新篇》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故C项错误;早在辛亥革命前,维新变法就已经促进了国人的思想解放,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17:第13课 辛亥革命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17:第13课 辛亥革命练习题

第13课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爆发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②清政府已日益成为帝国主义侵略的工具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和团体的成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辛亥革命胜利后,国人创作了一幅以中华民国成立为主题的宣传漫画。

“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漫画中却写为“囻”。

作者通过这个创意要表达的思想观念是()A.三权分立B.主权在民C.民族独立D.民生主义3.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②总统有权单独颁布命令③国民享有居住、言论自由④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4.温家宝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民主性”的贡献有()①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制度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①③B.①②③C.①②D.②③5.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最主要的依据是()A.资产阶级不敢依靠和发动群众B.资产阶级不愿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C.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D.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质的改变6.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C.使人民获得充分的民主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

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制度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材料二请回答:(1)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封建专制政体进行了哪些斗争?(2)材料二中文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积极意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B3.A4.D5.D6.A二、非选择题7.(1)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如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建立了兴中会等一系列革命团体;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如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建立革命政权——中华民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辛亥革命
编者选题表
题号
知识点
易中
武昌起义1、2
中华民国成立 3
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6 4、5
综合7
一、选择题
1.(2017·广西桂林期末)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写道:武昌起义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

清朝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

”这一材料( )
A.说明了同盟会力量的强大
B.否定了武昌起义关键作用
C.揭示了清朝灭亡内在原因
D.说明了革命党人的软弱性
解析:C 材料“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

清朝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说明清朝灭亡是由于自身统治危机所致,揭示了清朝灭亡内在原因,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2.(2017·天津滨海期末)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书》上说:
“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

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

”这里孙中山主要强调的是( )
A.继续进行革命
B.加强政治统一
C.各省放弃独立
D.实行民族自治
解析:B 材料强调独立于清廷的各省份应当行动统一,听命于中央,而非继续革命,故A项错误,B项正确;孙中山肯定各省独立的重要性,故C项错误;孙中山认为蒙古、西藏等地也应当跟其他省份一样统一
行动,故D项错误。

3.(2017·四川宜宾期末)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立法目的是为了推翻君主专制
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和总统制
C.拉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
D.体现了分权制衡的立法原则
解析: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3月,此时君主专制制度已经被推翻,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限制和削弱总统权力,没有确立总统制,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拉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按照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故D项正确。

4.(2017·辽宁锦州期末)陈旭麓认为,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里“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
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

”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 )
A.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B.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解析:B 材料强调辛亥革命后社会民众希望有一个“能迅速结束动
乱、稳定政局”的强权人物出现,辛亥革命时期袁世凯手握兵权,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材料又说袁世凯上台“于法有据”,是“选举出来的”,符合法律程序。

综合可见袁世凯上台是时代的选择,具有必然性,故选B项最为合适。

5.(2017·河南焦作期末)《辛亥革命时的乡居记闻》中写道:“最滑稽的是,我们这穷乡僻壤里也闹什么民主党、共和党。

许多秀才、举人、绅士老爷、乡下的读书人又找到新的出路了,有的参加民主党,有的参加共和党,还有的来了个双保险,民主党共和党都参加了。

”这反映了( )
A.辛亥革命得到了广大民众支持
B.辛亥革命失败有其必然性
C.地方乡绅成为革命的中间力量
D.政治革命促进农村大变革
解析:B 材料反映的是“许多秀才、举人、绅士老爷、乡下的读书人”投机革命,使辛亥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而非辛亥革命得到了广大民众支持,故B项正确,A、C两项错误;政治革命促进农村大变革材料中无体现,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对农村的影响有限,故D项错误。

6.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

“第一,觉得凡不
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解析:A “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了民族意识,“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了主权在民、
民主意识的增强,因此A项正确。

B、C、D三项在材料中都未反映。

二、非选择题
7.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

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

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材料三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

以下几个因素可解释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几十年中所产生的这一悲惨结果。

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

内地
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传统的文官候选人一直从那
里产生。

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注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艺术。

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约法实行什么制度?这个制度具有什么进步
意义?
(3)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最坏的时期”是由谁统治的?依据材料三,概括由于哪些因素造成了“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 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派借鉴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这一制度在当时没有获得成功,原因可从自身(资产阶级)、外因(帝国主义)、历史(专制主义历史)等角度分析。

第(2)问材料二反映的制度是责任内阁制,这个制度的进步意义是限
制专制。

第(3)问“最坏的时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分析“因素”时注意“依据材料三”的限制,不可罗列教材的观点。

答案:(1)制度: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度。

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专制主义影响根深蒂固等。

(2)制度:责任内阁制。

意义:制约专制。

(3)袁世凯(或:北洋军阀)。

因素:中国幅员辽阔,广大内地未受到西方影响;中国官员和知识分子专注儒家著作,强调道德伦理;对西方事务不注重,中国缺少学习外国的传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