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眼和视觉第三课时

合集下载

眼和视觉-PPT

眼和视觉-PPT

光线
角膜
瞳孔
晶状 体
视网膜上 的感光细 胞
玻璃体
视神经
大脑的视觉中枢
23
光线
物体
角膜、房水
玻璃体 视觉神经
瞳孔
晶状体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大脑视觉中枢ຫໍສະໝຸດ 24请将眼球的各个结构与其功能 正确的连起来
角膜
感受光线
巩膜
透光,维持眼球形状
虹膜
透光,保护
脉络膜
保护,白色不透光
视网膜
调节瞳孔大小
晶状体
不透光,营养眼球
球 壁
虹膜:有色素,中央有瞳孔控制瞳孔大小
中膜: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脉络膜:黑色,不透光,形成暗箱

内膜:视网膜:成物像的地方,相当于底片

内 房水 调节眼内压.
容 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会聚光线
物 玻璃体 透光,维持眼球形状
16
虹膜 “黑眼球” 巩膜 “白眼球”
17
• 为什么有的外国人的眼睛是蓝色的,这是由眼
睫状体
控制瞳孔大小
虹 膜 调节进光量
角 膜 在最外层
无色透明
瞳 孔 对光线有 晶状体 光线进入 折射作用
眼睛入口
支持保护
眼巩球 膜
含有大量感光细胞
视网膜
视神经 把神经冲动 传入大脑
玻璃体
透明的胶质体,有屈光作1用5 也起支撑视网膜的作用
角膜:无色,透明,透光、保护等作用
外膜:巩膜:白色,有韧性,保护作用 眼
玻璃体
折射光线 25
讨论
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什么?在拍 照时,镜头、光圈和胶卷分别起什么 作用?
晶状体—— 镜头 瞳 孔—— 光圈 脉络膜—— 暗室壁 视网膜—— 胶卷

1.6眼和视觉(3)教学设计

1.6眼和视觉(3)教学设计

1.6 眼和视觉(三)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六节【教学目标】1.了解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能说出视觉的形成过程。

2.知道人类视觉上的限制,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并知道近视和远视的矫正方法。

3.树立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眼球的结构,视觉的形成,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以及用眼卫生意识的逐步树立。

难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眼球结构模型。

2.学具:手电筒。

【设计说明】“眼睛”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并不会陌生,而且学生对眼睛的重要性已有了充分的认识,并对视觉的形成有一定的好奇。

在第二课时中,学生已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再学习“眼睛”这一内容,这种循序渐进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学生在思维中形成过程。

因此,本课时采用创设情景(课前小PK)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而通过以下几个活动:观察眼球模型、观察同桌的眼睛、以及观察瞳孔大小的变化情况,使学生对眼睛的主要部分——眼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利用Flash中的“拼一拼”组织竞赛,当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体现有效教学的理念,也使学生在竞赛中进一步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理念。

在了解了眼球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后,使学生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然后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类的视觉限制,如“近点、远点、近视、远视以及色盲等”。

在近视、远视的矫正方法教学中,由学生结合光路图讨论总结。

在色盲的教学中,可穿插色盲的发现史(道尔顿和袜子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

本课时侧重采用“提出问题——实验解决问题——小结”这样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在观察、活动探究中寻找答案从而获取新知。

最后,通过近视同学谈谈近视带来的不便之处,提出应“预防近视,珍爱光明”,帮助学生树立起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自觉关爱盲人的意识,懂得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整个教学过程联系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件眼与视觉

课件眼与视觉
• 矫正:配戴眼镜或激光矫视手术
课件眼与视觉
配镜的安全与卫生
• 高度近视、远视要选用较薄的高折率的镜片、高 度近视、远视不宜选用大镜架、以免配镜瞳距不 准和镜片偏厚、以及严重的三棱镜作用而产生物 体变形及其它不适情况。
配镜要注意眼镜的质量:
• (1)镜片的屈光度误差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 (2)镜片光学中心和瞳距要一致,镜架与镜片装配 要吻合,镜片表面不得有汽泡、麻点、霍光及脱 膜现象。
• 8、定期作视力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1)学习时,身体一定要坐正,头不歪,桌 椅高矮要合适,不要趴在桌上,也不要躺在 床上看书。 (2)吃饭、走路、乘车时,不要看书报。 (3)看书写字时,光线要充足。 (4)阅读或书写半小时到1小时,应休息几 分钟,看远景,闭眼休息或做体操运动。
课件眼与视觉
课件眼与视觉
探究活动
近视形成的原因
提出问题: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我们能 看清楚该物体吗?
做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课件眼与视觉
正常眼
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晶 状体等的折射后,形成 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近视眼
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 前后径过长,使物像落 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近视
戴近视镜
(凹透镜)
眼具有哪些结构呢?视觉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课件眼与视觉
第15章 第2节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淮安市开明中学 陈春宇 惠慧
课件眼与视觉
眼的结构
视觉的形成
探究近视的形成原因
眼的保健
课件眼与视觉
观察活动
• 活动目的: • 通过活动,认识眼的结构。 • 活动方式: • 同桌的两位同学之间相互观察眼睛,认识眼的

〖最新整理〗《眼和视觉》完整版教学课件PPT

〖最新整理〗《眼和视觉》完整版教学课件PPT
眼和视觉
触觉
摸一摸 听一听 闻一闻 看一看
听觉 嗅觉
人体对外界 环境的感知
味觉
视觉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眼和视觉》
通过本节学习,我将知道:
1、人眼球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是怎样的? 2、视觉是怎样形成的? 3、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4
眼球的结构
学习任务:请仔细观察你手中的眼球结构模型, 并对照课本79页眼球结构示意图 认识眼球的各部分结构;




















我展示 我提高
1、在眼球的结构中,能改变曲度使人可看清远
近不同的物体的是( )C
A 角膜 B 瞳孔 C 晶状体 D 玻璃体
2、眼球内具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 )D
A 角膜 B 巩膜 C 脉络膜 D 视网膜
3、矫正近视眼佩戴的镜片是( )B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凹面镜
我展示 我提高
4、外界物体发射过来的光线,依次经过( )C到
达视网、角膜、玻璃体、晶状体 C、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D、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
5、眼球中具有折光作用的结构是( )B
A 角膜 B 晶状体 C 巩膜 D 虹膜
我展示 我提高
6、人眼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是指( )
• 大家好,从前我和你们一样,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可是我读书,写字不 注意姿势,有时躺着看书,有时走路看书,写字的时候身子会趴在桌子 上,时间一长,就成了近视眼。
• 整天戴着眼镜,真不方便。别的同学能自由活动,可是我一跑眼镜就要 掉,一吃饭,热气就沾在镜片上,什么都看不见,还影响美观,生活处 处不方便。

七年级科学下册《1.6眼和视觉》课件

七年级科学下册《1.6眼和视觉》课件
No 的分界点。不断变大,像距也不断变大。A、实像是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实际会聚而。虚像
是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的反向(fǎn xiànɡ)延长。B、实像既能呈现在光屏上观察,又能用眼睛 直。利用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一原理。尝试练习
Image
12/12/2021
晰的像,再读出v。
③要多次实验,总结出规律,使结论具有科学性。
④每次实验记录像的特点:位置、大小、正倒、虚实。
⑤用遮光板将凸透镜部分遮住,观察像的变化。
第六页,共十九页。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guīlǜ)总结
静态
一焦分虚实 二焦分大小 虚像同侧正,实像(shíxiàng)异侧倒
动态 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
像距
(ν)
第五页,共十九页。
探究(tànjiū):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仪器: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huǒchái)
测出凸透镜的焦距:f=

(2)操作(cāozuò):
①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 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②成像时,先确定u,来回移动光屏直到出现烛焰清
第十九页,共十九页。
第十六页,共十九页。
尝试 练习 (chángshì)
2、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在离透镜
20cm的光屏上物体成一个清晰放大
的像, 则凸透镜的焦距(jiāojù)可能
( A)
A、8cm
B、10cm
C、15cm
D、25cm
思考(sīkǎo):20cm是物距还是像距?
第十七页,共十九页。
尝试 练习 (chángshì)
(2)、当物距等于(děngyú)两倍焦距时,成 ( 倒立等大的实像) ,相距( 等于2倍)焦距 (3)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

1.6眼和视觉课件三

1.6眼和视觉课件三

袜子是灰色的;一派是其他人,都说袜于是樱桃红色的。
道尔顿有点疑惑了:“难道我们眼睛有问题了。我看着明明是灰色,怎么别人都说
是红色?” 2024/6/8
14
爱护 眼睛
保护 视力
光线须充足:光线要充足舒适,光线太弱
而因字体看不清就会越看越近。 阅读时间勿太长:无论做功课或看电视, 时间不可太长,以每三十分钟休息片刻为佳。 多做户外运动:经常眺望远外放松眼肌, 防止近视,向大自然多接触青山绿野,有益 于眼睛的健康。
2024/6/8
无色透明,感觉 非常灵敏。 支持、保护眼球。 含丰富的血管和黑色素,对眼球有营养作用。
控制瞳孔大小,调节进光量。 对光线有折射作用。 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含有大量视细胞,是光感受器,产生冲动。
3
影响人眼睛颜色不一样的是哪个结构?
2024/6/8
4
视觉如何形成?
外界光线 玻璃体
角膜
房水
瞳孔
视网膜
大脑
形视 成神 兴经 奋
晶状体
2024/6/8
5
人类视觉上的限制
❖ 实验1 近点和远点
❖ 实验2 感觉盲点 盲点是视神经在视网膜上穿过的
地方,无感光细胞
2024/6/8
6
正常眼
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 过晶状体的折射后形成 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近视眼
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 球前后径过长使物像 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之力一一解出。于是学生们对他心悦诚服了.没干多久,,他到坎达尔中学当了数学教师。
在这儿,除了教书,几乎所有时间,他都用来读书。数理化方面的书他看,法文等
外文也学。在该校干了一些年,他被提升为校长。他曾专门拜一个叫戈夫的盲人为师,

眼和视觉第三课时

眼和视觉第三课时

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第6节眼和视觉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人的视觉上的限制。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眼球的结构及各个部分的功能。

能说处视觉的形成过程。

知道人类视觉上的限制。

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并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目标知道目前人类对近视、远视的矫正方法教学重点:视觉的形成与用眼卫生意识的逐步树立。

教学难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器材:眼球结构模型、变色卡教学过程:眼睛——主要部分是眼球作用:相当于一架照相机。

眼球的结构与功能:和照相机相似。

观察眼球模型明白各部分的名称及用途。

课件演示:眼球的结构。

3)眼睛:眼帘、睫毛、巩膜、瞳孔、虹膜、泪腺管实验:虹膜的颜色。

不同肤色的人的颜色不同。

实验:观察同桌同学的虹膜和瞳孔。

用手电照射右眼。

引导观察:右眼的瞳孔有什么变化?瞳孔有什么作用?结论:在光亮的环境里,瞳孔能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的多少。

虹膜的作用是调节瞳孔的大小。

人类视觉上的限制:设问:人眼能接受许多信息,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可以感觉到?实验探究:同桌同学配合进行测量近点:将眼睛凝视课本上的任意字,漫漫移近,直到字体开始模糊不清。

测出此时眼睛与字的距离,即为近点。

远点:同样两个同学测出远点。

盲点:按图1—58自己做盲点实验。

说明视网膜上有不感光的部位——即盲点。

近视:原因: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成像在视网膜前。

矫正方法:戴凹透镜。

远视:原因: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晶状体的弹性变小,成像在视网膜后。

矫正方法:戴凸透镜。

色盲:失去正常人辨别颜色能力的先天性色觉障碍。

讨论:P37,色盲不宜担任驾驶、或其他需要辨别颜色能力的工作?保护视力“两要二不要”。

有异物进入人眼怎么办?讨论:如何保护视力?复习巩固引导学生结合板书进行小结。

课堂练习:练习册布置作业收集有关古今中外传递信息的方法资料。

眼和视觉3 (浙教版)

眼和视觉3  (浙教版)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如放大镜
2019/11/12
8
2.凸照相透机镜和的放应大用镜
2019/11/12
9
根据光路图,请在光线的空缺处补上适当的透镜.
2019/11/12
10
2019/11/12
4
凸透镜的性质
2019/11/12
5
思考: 你能用冰和阳光取火吗?
2019/11/12
6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019/11/12
7
小结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2f>v>f 如照相机
u=2f 2f>u>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如幻灯机
6.眼和 视觉
大脑中90%的信息来自眼睛 ,你知道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 的呢?先让我们学习有关透镜 的知识。
2019/11/12
1
1.透镜
透镜
常见的光学仪器有放大镜、显微镜、望远 镜等,望远镜、显微镜内部都有透镜。
凸透镜
透镜
凹透镜Leabharlann 中间厚, 边缘薄中间薄, 边缘厚
一般用 玻璃或 塑料制 成
自制简单透镜,滴水在透明纸上或玻璃上
2019/11/12
2
凸透镜的性质
【实验】把平行光分别射到凸透镜和凹透镜上 1、凸透镜 (能会聚太阳光) 2、凹透镜 (不能会聚,发散)
【结论】凸透镜起会聚的作用,能将 平行光会聚成一点,这一点叫焦点, 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焦距。而凹 透镜则使太阳光发散。
2019/11/12
3
凸透镜的性质
.F(焦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节眼和视觉
2011年3月6日(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眼的结构,知道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
(2)知道人类视觉上的限制,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眼球模型、观察同桌的眼睛、通过一系列的随堂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科学和实验探究的兴趣,知道如何爱护眼睛和保护视力。

[教学重、难点]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
[教学准备] 眼球模型;手电筒。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师:眼是我们重要的感觉器官。

你知道眼是如何看见物体的呢?
先让我们了解和学习眼的有关知
识。

用手摸一下自己的眼睛,有何
感觉?(象一圆球)
师:眼的主要部分是眼球,它结构就象一个照相机,
师:解剖眼球模型:分析眼球的各结构的名称。

(角膜、瞳孔、晶状体、虹膜、玻璃体、巩膜、视网膜、房水、视神经等)
生:组织讨论分析各部分的作用。

1、角膜:无色透明,2、巩膜:支持、保护眼球。

3、脉络膜:含丰富的血管和黑色素,对眼球有营养作用。

4、虹膜控制瞳孔大小,调节进光量。

5、晶状体对光线有折射作用。

6、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7、视网膜含有大量视细胞,是光感受器,产生冲动。

师:眼球中能透光的有哪些部分?
(角膜、晶状体、玻璃体、房水)角膜、晶状体、玻璃体、房水组成了眼球类的折光系统,特别是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可调节焦距的凸透镜,整个眼球就象一个照相机.
学生活动:观察同桌的眼:
(1)你能看到哪些部位?
(除了瞳孔、虹膜[颜色]、巩膜之外,让学生说出眼险,睫毛和泪腺管)
师:说说眼险.睫毛和泪腺管的作用
(2)观察虹膜和瞳孔:
用手电简直照着同桌的右眼,留心观察,同桌右眼的瞳孔有什么变化?(瞳孔缩小)
这样的变化说明在光亮的环境中瞳孔能(减少、增加)进入眼睛光线的量。

虹膜的作用是可以控制的大小。

师:说说中国人和美国人眼睛有什么不同?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眼球的结构和功能,知道了眼睛看到物体的成象原理。

视觉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师:视觉的产生
外界光线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视网膜大脑(视觉中枢
产生视觉)
师:虽然眼能接受许多信息,可是我们的视觉仍然存在一定的限制。

谁能说一说我们的视觉存在哪些缺陷?请几位学生说说。

(近视眼一定距离外就看不到东西,还有远视、散光、色盲等。

)这种限制有的是人为造成的,有的是每个人都存在的,有的是遗传的。

我们来做二个实验亲身体验一下我们的视觉限制。

实验一:正常眼的限制
(1)将课本放在桌上,凝视这一页上的任意一个字。

慢慢将眼
移近,直至字体开始看不清楚为止。

请同桌帮你用尺量一下这时你的眼与课本的距离。

这便是你眼睛的近点,近点是___厘米。

戴眼镜的同学则将眼镜取下做同样的实验,近点是厘米。

我们来看看戴眼镜的同学和不戴眼镜的同学的近点有什么区别?
(2)请同桌帮你拿起课本,凝视同一个字,同桌慢慢将书本远离你,直至你觉得这字开始看不清楚为止。

这时量一下你与课本间的距离,这就是你的眼具有分辨力的最远距离是厘米。

戴眼镜的同学将眼镜取下做同样实验,具有分辨力的最远距离是厘米。

我们再来看看戴眼镜的同学和不戴眼镜的同学的远点有什么区别?
小结:由以上两个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正常眼的视觉限制是怎样的?
(人的眼睛看不到太远的或太近的物体)
(3)竖直拿起课本,置于距双眼30厘米处,看书上的加号和圆点。

遮掩你的左眼,右手拿着课本,用右眼凝视左边的加号,你的右眼仍能看见右边的圆点吗?继续用右眼凝视加号,慢慢
地移近课本,你发现了什么?当课本移到某一距离时,右边的
圆点 (消失,仍然存在);把课本再向前移动时,圆点 (消失,重现)。

现在遮掩右眼,改用左眼凝视右边的圆点,然后慢慢移近课本,你有发现了什么?
小 结:由实验3说明了视网膜上存在无感光细胞的部位吗?我们把它称为盲点。

实 验二、近视
请近视的同学说说近
视眼看物体的特点。

(书本
图1—59)
近视是怎么形成的?学生讨论说一说,(可能说到用眼过度,坐姿不正等。

)这些不好的习惯会直接造成眼球什么样的变化?学生讨论。

(近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使物象模糊不清。


我们大部分同学戴的眼镜是近视眼镜,就是用来矫正视力的,它是哪种透镜?如何起到矫正视力的作用?简单介绍。

三、远视
学生中可能有远视患者,可由他来说说远视眼看物体的特点。

(书本图l —61);或以近视为对照讲解远视的原因及其矫正。


常近视眼
四、色盲
投影一些辨色卡,请学生认一认,说一说色盲。

讨论为什么色盲者不可以担任驾驶或其他需要辨别颜色能力的工作?五、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学生在小学时已有这方面的知识,可由学生说一说。

有学生的眼保健操不规范!可在这帮助改正。

小结:
下表列出眼球的若干特点。

每一项特点或属于正常眼睛,或属于近视眼,或属于远视眼。

判别每一项特点属于哪种类型的眼睛,用“√”填入适当的空格。

[课堂练习]
1.眼中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能使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近视眼患者应配戴制成的眼镜,以改善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清晰度。

2.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航空摄影。

若航空摄影使用的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毫米,则底片与镜头间的距离为()
A.100毫米以外B.590毫米以内C.略大于50毫米D.恰为50毫米
3.用凸透镜观察地图,应把地图放在凸透镜的()A.焦点上B.焦点以内C.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D.二倍焦距的地方
小结
作业布置:作业本A:P13-14(选作10-12题)
板书设计
第六节眼和视觉
一、眼球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眼球的基本结构
眼球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眼球壁
外膜—角膜、巩膜
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内膜—视网膜(光感受器)
二、眼球结构和照相机结构的比较
晶状体——镜头瞳孔——光圈视网膜——胶片脉络膜形成“暗室”
三、视觉的形成过程
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主要折射结构)、玻璃体→视网膜(形成倒立物像)→大脑皮层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形成物象)→视神经→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四、近视的原理及预防
晶状体曲度过大(导致)远处物像落在(矫正)戴近视镜(预防)三“要”眼球前后径过长————→视网膜前方———→(凹透镜)———→四“不看”
教学反思
于人眼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可以启发学生去理解总结,而视觉形形成及视力的矫正是较为难的地方,比如:造成近视与远视的原因是什么?它们成像在视网膜前面还是后面?然后再从需要发散还是要会集,来考虑是用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这些内容学生很不易理解,所以我最终选择了忽视,进行选择性的讲解了重点内容,要求学生大概了解到视觉形成的过程即可,经过收集相关习题可以看出,这样的处理还是得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