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厂双酚A装置安全现状评价-安全评价师考试.doc
安全评价师综合能力模拟试卷B卷.doc

得分评分人I• II aI I■• II I! ! I III IIIIIII III IIIIII III曲IIIII II II II或UI ! I 2、简述HRA 分析中描述人员、工作环境和所执行的工作任务的资料 源。
安全评价师(一级)(综合能力)知识B 试卷注意事项1、 考试时间:120分钟。
2、 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 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 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一、简答题(每题分,共20分) 1、简述区域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分析方案的主要内容。
3、某生产厂有一空气柜,因外力撞击,在空气柜一侧出现一小孔。
小孔面积为19.6cn?,空气柜中的空气经此小孔泄露进入大气中。
已 知空气柜中压力为2.5X105Pa 温度为T o =33OK,大气压力为105Pa, 绝热指数/=1.4。
求空气泄露的最大质量流量。
4、简述可燃气体泄露的后果。
二、案例题(1题30分,2题20分,共50分)1、某年夏末秋初,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
使该工段414n?厂房全部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备、管线全部损毁,并造成附近办公楼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损坏。
液氯工段当班的8名工人当场死亡。
更为严重的是爆炸后氯气扩散7km2,由于电化厂设在市区,与周围居民区距离较近,事故共导致百余人氯气中毒,数十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63万元(时值)。
最初爆炸的一只液氯钢瓶是由用户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
由于该用户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他防倒罐装置,致使氯化石蜡倒灌人液氯钢瓶中,这属于违章行为。
而且在送来此钢瓶时也未向充装单位声明情况,留下重大事故隐患。
负责充装钢瓶的电化厂液氯工段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液氯前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对欲充装的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
安全评价师考试复习题附答案

安全评价师考试复习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海因里希最初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如下五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A、B、D)A.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B.事故。
C.破坏。
D.伤害。
2、下列关于“事故树法”说法正确的有(A、D)A.在事故树中凡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割集。
B.在事故树中凡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最小割集。
C.在事故树中凡是不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径集。
D.在事故树中凡是不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最小径集。
3、系统安全认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系统中存在的(A)A.危险源。
B.人工作业。
C.机械。
D.人工作业与机械。
4、皮特森(Petersen)人失误致因分析,认为过负荷、人机学方面的问题和决策错误是造成(A)A.人失误的原因。
B.机械失控的原因。
C.危险化学品失控的条件。
D.能量意外释放的因素。
5、下列风险评价方法中能提供事故后果的是(A、D)A.预先危险分析方法PHA。
B.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
C.事故树分析方法FTA。
D.事件树分析方法ETA。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A.风险评价方法不是一个单一的、确定的分析方法。
B.在选择风险评价方法时,应选择“最佳”的评价方法。
C.风险评价方法并不是决定风险评价结果的唯一因素。
D.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依赖于评价人员对评价方法的不断了解和实际评价经验。
7、下列属于常用的危险辨识方法的是(A、B、C)A.分析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分析方法。
B.经验分析法。
C.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D.危险指数评价法。
8、可燃物质泄漏事故可能导致(A、B、C、D、E、F)A.喷火。
B.闪火。
C.火球。
D.池火。
E.溅火。
二、判断题1、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结果无需按优先顺序进行排列。
(×)2、物质危险的辨识只需从其理化性质、燃烧及爆炸特性方面进行分析与辨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企业概况1企业名称2企业安全消防设施概况3企业公用工程概况3.1给排水3.2供电及电讯3.3供热3.4仪表空气及氮气第二章评价项目概述1评价项目概况1.1装置名称1.2历史依据1.3装置概况1.4自然条件1.5总图运输1.6原料及辅助材料2评价范围3评价依据3.1评价依据3.2装置的有关文件第三章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1评价工作程序2评价方法第四章主要工艺和设备及危险物质分析1工艺流程1.1原料贮存系统1.2反应系统1.3结晶系统1.4固液分离系统1.5薄膜脱苯系统1.6结片包装系统1.7脱水系统2工艺设备2.1工艺设备概况2.2主要设备3工艺技术分析4主要危险物质分析4.1双酚A4.2苯酚4.3丙酮4.4甲烷第五章评价过程1预先危险性分析1.1预先危险性分析作用1.2预先危险性分析分析步骤1.3预先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1.4预
先危险性评价1.5典型事故案例分析1.6事故主要触发因素1.7重大危险源辩识2安全检查表评价2.1符号说明2.2安全检查表2.3安全检查表评价结果3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分析与评价3.1评价方法选择依据3.2确定评价范围及评价单元3.3单元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3.4单元危险性的补偿系数计算3.5单元危险性的补偿评价3.6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结果第六章职业安全卫生现状评价 6.1 有毒有害物质处理 6.1.1有机废液 6.1.2工艺废液 6.1.3工艺残渣 6.2 职业安全卫生防护评价 6.2.1有毒有害气体检测 6.2.2劳动保护用品 6.2.3劳动保护设施 6.2.4噪声 6.3机械操作防护评价 6.3.1安全保护设施 6.3.2热安全保护 6.3.3应急照明 6.4危险物质处理与控制 6.4.1苯酚6.4.2丙酮6.4.3甲烷第七章事故分析与重大事故模拟7.1重大事故原因分析7.1.1泄
漏原因7.1.2泄漏主要设备7.1.3泄漏后果7.2重大事故概率分析7.2.1泄漏事故概率7.2.2火灾事故概率7.2.3爆炸事故概率7.3重大事故模拟7.3.1毒物泄漏扩散事故模拟7.3.2池火火灾事故模拟7.3.3蒸汽云爆炸灾害后果模拟第八章对策措施与建议8.1防火防爆技术对策措施8.1.1工艺防火防爆对策措施8.1.2工艺设备防火防爆对策措施8.1.3工艺条件防火防爆对策措施8.1.4仪表及自控防火防爆对策措施8.2职业安全卫生对策措施8.2.1安全防护装置8.2.2噪声的防治措施8.2.3职业安全卫生装备和设施8.3安全管理对策措施8.4建议8.4.1防灾设施8.4.2自动控制仪表与电气8.4.3安全管理第九章评价结论9.1评价结果9.1.1安全检查表评价结果9.1.2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法评价结果9.2结论9.2.1评述
9.2.2结果
竖向钢筋电渣压力焊机使用安全规定?1应根据施焊钢筋直径选择具有足够输出电流的电焊机。
电源电缆和控制电缆联接应正确、牢固。
控制箱的外壳应牢靠接地。
2施焊前,应检查供电电压并确认正常,当一次电压降大于8%时,不宜焊接。
焊接导线长度不得大于30m,截面面积不得小于50mm2。
3施焊前应检查并确认电源及控制电路正常,定时准确,误差不大于5%,机具的传动系统、夹装系统及焊钳的转动部分灵活自如,焊剂已干燥,所需附件齐全。
4施焊前,应按所焊钢筋的直径,根据参数表,标定好所需的电源和时间。
一般情况下,时间(s)可为钢筋的直径数(mm),电流(A)可为钢筋直径的20倍数(mm)。
5起弧前,上、下钢筋应对齐,钢筋端头应接触良好。
对锈蚀粘有水泥的钢筋,应要用钢丝刷清除,并保证导电良好。
6施焊过程中,应随时检查焊接质量。
当发现倾斜、偏心、未熔合、有气孔等现象时,应重新施焊。
7每个接头焊完后,应停留5~6min保温;寒冷季节应适当延长。
当拆下机具时,应扶住钢筋,过热的接头不得过于受力。
焊渣应待完全冷却后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