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法

合集下载

面部穴位按摩图

面部穴位按摩图

面部穴位按摩图,学好了给自己或给家人按摩都不错睡觉前半小时各做一次面部按摩,每次十至十五分钟按摩前先用温水洗面部,有条件的话可在按摩前在面部均匀薄涂一层营养滑剂、按摩霜、营养霜等,以增加按摩效果。

两手同时对称按摩,主要利用两手掌面和手指腹侧面,动作要协调对称,用力要均匀柔和,使人有一种舒适的轻快感。

切勿粗猛,否则不但得不到美容的效果,还会损伤正常皮肤。

面部按摩的主要部位是,额部、眼周、鼻、二颞、二颊、口周及下颏部。

面部美容穴位。

面部美容点穴绝招中共有十六个穴如下:百会、印堂、攒竹、太阳;听宫、颊车、睛明、迎香;承泣、四白、巨髎、地仓;颞骨、鱼腰、翳风、承浆。

以上十六个美容穴,如能经常点按,不仅能达到美容的效果,而且能提高智力和记忆力。

对治疗神经衰弱,头晕,耳聋,耳鸣等也有显著疗效。

按摩动作:两手中指轻按太阳穴约五至十秒。

以解除疲劳,然后中指按顺时针作圆形按摩。

两手拇指由下而上按摩印堂穴。

两手食指、中指沿眼眶周围由内向外做圆形按摩。

两手食指、中指有节奏地从鼻根的两旁向下,向外滑向两颊部按摩。

两手中指沿口周围上下唇左、右交错按摩。

两手中指、无名指腹在两颊由内向外做螺旋形按摩。

两掌外侧线从眉弓向发际外滑动按摩。

左手掌、中指撑紧额部肌肉,右手中指插在指间左右按摩。

两手中指和无名指在额部做螺旋形按摩。

两手食指或中指轻按太阳、睛明、颊车、听宫、迎香、人中等穴。

用手小鱼际向上南推眼外角鱼尾纹。

两手轻拍两颊及下颏。

食、中、无名三指并拢轻叩前额中部。

两手全掌及手指轻摩整个面部,以使面部皮肤及肌肉恢复弹性。

按摩完毕,用脱脂棉或餐巾纸擦净面部,再涂一层营养霜。

增强皮肤弹性按摩法睡觉前三分钟是按摩最佳时刻我们的脸部整天暴露在外面,风吹、日晒、流汗或灰尘的污染,都会使皮肤变得干燥,老化,而失去弹性。

按摩能促进血液循环,清除污垢、促进新陈代谢,可使皮肤恢复光滑细嫩。

按摩最好在洗浴后进行,因为沐浴后,血液循环加快,体温上升,容易产生较好的效果。

穴位按摩简介 ppt课件

穴位按摩简介 ppt课件
5、揉法 用手指(shǒuzhǐ)纹面、手掌大鱼际、掌根或
全掌着力于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做轻柔 缓和的旋转运动。 分为指揉法和掌按法。
第二十四页,共47页。
按 摩 手法
6、摇法 用一手握住(或扶住)被摇动关节近端的肢体,另一 手握住关节远端的肢体,做缓和回旋(huíxuán)的转 动,常用于四肢关节、颈项及腰部。
第四十二页,共47页。
穴位(xuéwèi)按摩在护理中的应 用
中医护理操作---背腰部按摩法 1、放松,上下拉伸,揉背 2、颈肩部: 拇指揉项三线 拿捏肩部
点穴:风池(fēnɡ chí)、风府、大椎 滚肩部 拨项部
第四十三页,共47页。
穴位按摩在护理(hùlǐ)中的应用
3、肩胛部: 揉肩胛部至三角肌。拿肩部。 点穴:肩井、肩中俞、肩外俞。 点按肩胛骨周,滚肩部。 拨外缘。 叩击(kòu jī)、拍打。
• 此法适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部 ,以上肢部最为常用。
第二十七页,共47页。
按 摩 手法
9、捏法 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对置在一定部位相对着力
夹挤,并可沿其分布或结构形态辗转 (zhǎnzhuǎn)移动。 适用于全身各部,常用于头颈部、四肢及脊 背处。
第二十八页,共47页。
按 摩 手法
10、抖法 用双手握住患者的上肢或下肢(xiàzhī)的远端,
第四十四页,共47页。
穴位(xuéwèi)按摩在护理中的应 用
4、背腰部 揉背腰部。 点督脉、八髎穴,膀胱经第一侧线。 拨膀胱经。 推背腰部(直推、分推)。 滚背腰部。 重点按摩(ànmó)腰部(点肾俞、腰眼、搓命门、 搓手烫腰)。 5、叩击、拍打背腰部
第四十五页,共47页。
第四十六页,共47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打通你的气场---按摩12穴位。

打通你的气场---按摩12穴位。

打通你的气场---按摩12穴位。

一般来说,人有12种负面情感,分别堵塞了12个穴位,按摩这些穴位,清除堵点,负面情感就会顺着经络流淌出去,这样一来,我们的气场就被打通了。

恐惧藏在头顶,压住了你的气场-----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中央,下面是脑之所在。

恐惧隐藏在百会穴中,是阻碍你前进的最大的负面情绪,百会穴被堵,恐惧的情感不能得到正常的释放,它就会在心灵之中泛滥成灾。

为什么犯愁时你会紧皱眉头---------攒竹穴攒竹穴位于眉头,鼻侧线正上方。

焦虑的情绪就堵塞在攒竹穴里,这个穴位越堵塞,就越容易皱眉头。

恐惧在前焦虑在后,百会穴在上,所以要克服焦虑要从上到下按摩。

为什么精神一紧张眼皮就会跳------瞳子髎穴瞳子髎穴位于外眼角尽头的眶骨上。

紧张的情绪堵塞在瞳子髎穴中,轻按该穴可以释放紧张。

眼睛下方承接着抑郁的眼泪-------承泣穴承泣穴位于瞳孔直下方,眼球与眼眶边缘之间。

抑郁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紧紧抓住过去不放,承泣穴不通,始终还郁积有悲伤的情绪。

按摩承泣穴,释放掉郁积的悲伤,就能把记忆与悲伤分离,使过去永远成为过去。

为了驱散烦躁不安,按摩人中穴-----人中穴人中穴,位于鼻下与上唇之间的凹陷处。

烦躁的负面情感堵塞在人中穴,按摩可以减轻烦躁,使人变得心平气和。

抑郁的眼泪在这里变成了自卑的泥浆---承浆穴承浆穴位于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自卑的负面情绪容易在这里聚集,因此,按摩这个穴位能慢慢驱除沉积在内心的自卑感,让你的心灵能量无阻碍的流通,气场由弱变强。

俞府穴被堵,人就会空虚无聊---------俞府穴俞府穴位于胸骨、锁骨与第一肋的交汇处。

这个穴位是体表经络与体内经络的交汇点,如果这个穴位被堵,心灵能量无法进入内心,人就会空虚无聊,失去自我。

猜忌藏在夹肢窝里,按摩渊腋穴能帮你消除----渊腋穴渊腋穴位于体侧,腋下约4英寸处如果这个穴位被堵塞了,人就很容易疑神疑鬼,心胸狭窄,十分爱猜忌。

搬走库房穴中的抱怨和挑剔,给气场留一个更大的空间-----------库房穴库房穴位于胸部第一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分别在左上胸和右上胸。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人体穴位是人体上一些特殊的部位,经络在这些部位上汇聚,具有控制身体功能的作用。

按摩这些穴位能够有效的缓解身体疲劳,增强免疫力,调节生理功能等,被广大人们所喜爱。

以下是十大人体穴位以及保健按摩法。

一、太阳穴太阳穴位于眉毛外侧的凹陷处,是一处十分敏感的部位。

按摩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失眠等症状。

按摩方法:将食指和中指放在太阳穴处,轻轻旋转按摩20次。

二、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后,两侧颈椎第一根棘突下缘的凹陷处,是头颈部保健的重要穴位。

按摩风池穴可以缓解颈椎疼痛、头晕、头痛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食指捏住风池两侧的凹陷处,轻轻按摩。

三、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脚心中央,是人体最重要的穴位之一。

按摩涌泉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涌泉穴5分钟。

四、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正中间,第一、第二掌骨之间。

按摩合谷穴可以缓解头痛、失眠、口渴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合谷穴2-3分钟。

五、天宗穴天宗穴位于脚背部,第一、第二跖骨骨间凹陷处。

按摩天宗穴可以缓解腰酸背痛、关节炎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摩天宗穴3-5分钟。

六、肩井穴肩井穴位于肩胛骨下缘,往前约3个手指宽的凹陷处。

按摩肩井穴可以缓解肩颈疼痛、头痛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肩井穴2-3分钟。

七、神阙穴神阙穴位于肚脐正中间。

按摩神阙穴可以缓解腹部胀气、腹泻、便秘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神阙穴2-3分钟。

八、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腿内侧,胫骨下缘前1/3与后2/3的交界处。

按摩三阴交穴可以缓解月经不调、失眠、前列腺炎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摩三阴交穴3-5分钟。

九、液门穴液门穴位于脊骨最下端凹陷处。

按摩液门穴可以缓解腰酸背痛、肾虚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液门穴5-10分钟。

十、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外侧缘下3个指宽处。

按摩足三里穴可以缓解消化不良、便秘、失眠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足三里穴5分钟。

46种常见疾病穴位按摩方法与图解(促进荷尔蒙的分泌的都有)

46种常见疾病穴位按摩方法与图解(促进荷尔蒙的分泌的都有)

46种常见疾病穴位按摩方法与图解(促进荷尔蒙的分泌的都有)1.扁桃腺疼痛指压“合谷”对于治疗扁桃腺疼痛非常有效,合谷穴不仅能治扁桃腺疼痛,对于牙痛、高血压、面疱也很有效。

“合谷”是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

2.治疗便秘的穴位与指压法先卧在床上,放松全身肌肉,在第4、5腰椎中间向左右二指幅处强压到稍有疼痛感。

由于此处能刺激大肠,使大肠机能活泼,因此能治好任何便秘。

指压时先深吸一口气,一面强压一面吐气,6秒钟后将离开,恢复自然呼吸,如此重复5-10次(请人代劳时,采用同样的呼吸法)。

3.治疗出汗的穴位与指压法汗是由肾经与膀胱经支配。

所以,称为“阴谷”即在膝盖关节内侧5厘米左右上方的穴道与称为“肾俞”即在第2腰椎左右2厘米处的穴位,对治疗多汗症非常有效。

阴谷能够缓和冲击肉体性、精神性的变化,更是有助于回复的穴位,肾俞穴是对因泌尿系统等不正常所引起的疾病,具有治疗效果的穴道。

4.治疗低血压的穴位与指压法在感到头重、头昏脑胀时,稍微强力的指压叫“百会”的穴位。

“百会”在头的最上部之中心,将两手的中指置于其上,缓缓吐气,强力按压6秒钟,如此反复5次,血液循环会变为良好。

另外,当全身慵懒、手脚冰泠、目眩、站着时头发晕时,在脚踝附近有两个穴位,可以达到效果。

此穴位是在脚踝的正后面。

用大拇指及食指抓住这两个点,以与前面同样的要领强力按压6秒钟,反复做20次。

5.治疗风湿疼痛的穴位及指压法治疗上半身疼痛,以指压“外关”和“内关”最有效。

“外关”位于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

“ 内关”位于“外关”的反面。

治疗下半身疼痛以指压“百里”最有效。

指压上述穴位时,必须左右交替,一面吐气一面压6秒钟,如此重复10次,每天操作数次。

如果患处肿胀、发炎的话,不可压患处,而只在患处附近缓缓的压即可。

6.治疗感冒的穴位及指压法穴位是在颈后侧称为“大椎”之处。

挺直身体、颈部向前倾,在颈根处有块隆起的骨。

在此隆起骨中,最接近颈部上面的骨称为第7颈椎、其下降之骨(第一胸椎)间凹洼的中心,即是称为“大椎”的穴位。

人体穴位图(图解+说明)

人体穴位图(图解+说明)

人体穴位全图附加: 人体12个重要穴位(从上到下)1、合谷穴。

合谷穴的取穴:用另一指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根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证。

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头面上的病,象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

在按摩时,两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2秒钟一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

2、少商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根后1分许。

用手指甲点压有痛感处。

属于手太阴肺经。

用于辅助治疗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效果良好,还常用于治疗咳嗽、感冒发热、肺炎等。

按摩手法:用手指甲切压1-2分钟。

3、神门穴:位于掌小指侧腕横纹尺端稍上方凹陷处,属于手少阴心经。

功能:安心宁神,常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心慌心跳等症。

可用“贴膏法”:一般活血止痛膏均可,剪成一元硬币大小,晚餐后贴于净后神门穴处,次晨取下,可辅助治疗失眠症。

4、内关。

位于腕横纹上两寸,在掌长肌腱和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就是从手腕横纹向后量三横指,在两筋之间取穴。

内关穴属心包经,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心系实则心痛”。

所以古典的经络学说早就把心脏病和心包经的内关穴联系起来,千百年来无数的例证证明针刺和按摩心包经的内关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另外,由于心包经起于胸中,所以针刺和按摩内关穴对呼吸系统的疾病,如: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疑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和按摩合谷穴一样,我们建议,按压内关穴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垂直在内关穴上,指甲的方向要竖向,和两筋平行,指甲要短,以指尖有节奏地按压并配合一些揉的动作,要有一定的力渡,使按摩内关穴产生一定的得气感觉,最好要使酸、麻、胀的感觉下传到中指,上传到肘部,这样才有较好的效果。

5、后溪穴:位于手掌上横纹(手掌最上面一条横纹)尽头处,即小指弯与手掌成90度时,横纹尽头突出最高处。

常用中医护理技能 穴位按摩法

常用中医护理技能 穴位按摩法

穴位按摩“力”的要求
• 均匀:是指手法操作时力量和速度要一致,不要忽 轻忽重,忽宽忽慢。
• 柔和:是指手法操作时力量不可粗暴,要轻柔和缓。 • 深透:是指手法操作时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要深达病所,不能浮于
表皮。 • 有力:是指强刺激,手法要重,必须要达到要求的
力量限度。 • 持久:是指手法操作时要持续一定的时间,以利治
• 主治 –头痛、眼病
④人中
• 位置 –人中沟内上 1/3与下2/3交 界处
• 主治 –昏迷、急性腰 扭伤
⑤风池
• 位置 –胸锁乳突肌与 斜方肌之间凹 陷处,平耳垂
• 主治 –头晕、后头痛、 颈痛
2、颈背腰部常用穴位
• ①大椎 • ②天宗 • ③肾俞 • ④大肠

①大椎
• 位置 –第七颈椎与第 一胸椎棘突之 间
• 主治 –眼病、发热、 颈痛、中暑
②天宗
• 位置 –肩胛冈下缘正 中与肩胛下角 连线的上1/3与 下2/3交界处
• 主治 –肩胛部疼痛、 落枕
③肾俞
• 位置 –第二、三腰椎 棘突间旁开1.5 寸
• 主治 –腰痛、肾炎
④大肠俞
• 位置 –第四、五腰椎 棘突间旁开1.5 寸
• 主治 –腰痛、肾炎。
• 主治 – 昏迷、中暑、 足底抽筋
3、上肢部常用穴位
• 1曲池 • 2扭伤 • 3外关 • 4内关 • 5合谷 • 6落枕
1曲池
• 位置 –屈肘90度,肘 横纹与肱骨外 上髁之间
• 主治 –肘痛,肩臂痛;
2扭伤
• 位置 –稍屈肘,半握 拳,掌心向内, 曲池与腕背横 纹中央连线的 上1/4与下3/4 交界处
• 主治
3外关
• 位置 –腕背横纹上2 寸,尺、桡骨 之间

按摩手法教程

按摩手法教程

按摩手法教程
按摩是一种传统疗法,通过适当的手法和技巧,对人体的经络和穴位进行按压和推拿,达到治疗和保健的作用。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按摩手法教程。

1. 揉捏法:选定一个穴位,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拿,以温和的力度向上、向下或左右摩擦,频率以60-80次/分钟为宜。


法可疏通经络,消除疲劳。

2. 按压法:将手指或手掌放在穴位上,用适度的力量向下按压,保持一段时间后松开,重复数次。

此法可舒缓肌肉紧张,缓解疼痛。

3. 推拿法:用手指或手掌在肌肉上按压,并配合适当的推拉动作,以放松肌肉和促进血液循环。

此法适用于肌肉疲劳、僵硬等问题。

4. 轻拍法:用手掌的冲击力量拍打在肌肉表面,从轻微到适度力度,适用于肌肉疲劳和淋巴排毒。

5. 揉转法:用双手指或手掌在穴位上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捻,有助于刺激穴位,调整气血流通。

6. 按揉法:用手指在穴位上做往返按压,配合适当的旋转动作,可刺激穴位,增加气血循环。

7. 穴位按压法:找到相应的穴位,用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以
舒缓和缓解一些疼痛症状。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按摩手法教程,按摩时需要注意手法轻柔温和,避免用力过猛导致伤害。

同时,按摩前应先将双手搓热,以增加手部的温度,有助于刺激穴位和放松肌肉。

按摩的频率和时间也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需要来决定。

如果身体有不适或有特殊情况,应先咨询专业人士的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位按摩法穴位按摩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的一种技术操作。

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的目的。

评估一、核对医嘱。

了解患者当前主要症状、发病部位及相关因素。

二、患者体质及按摩部位皮肤情况。

三、患者心理状态及对此项操作的信任度。

目标缓解各种急慢性疾患如头痛、牙痛、胃痛、腹胀、便秘、失眠等征候的临床症状。

禁忌症各种出血性疾患、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皮肤破损、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物品准备治疗巾操作程序一、向患者讲明穴位按摩的作用、方法,以取得合作。

二、进行腰腹部按摩时,嘱患者先行排尿。

三、安排合理体位,必要时协助松开衣着。

冬季注意保暖。

四、准备取穴,根据患者症状、发病部位、年龄及耐受性,选用适宜的手法和刺激强度,进行按摩。

五、操作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对手法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意外发生。

六、操作后协助患者着衣,安排舒适卧位。

七、洗手,必要时记录效果评价一、所选穴位及按摩手法与临床症状是否对应,取穴位准确度。

二、体位是否合理;患者的生理、心理感受;目标达到程度护理及注意事项一、操作前应该修剪指甲,以防操作患者皮肤。

二、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有力、持久,禁用暴力。

三、各种出血性疾患、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腰骶部以及皮肤破损处、瘢痕等部位,忌用此法。

按摩基本手法按摩又称推拿。

临床中推拿手法很多一、推法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摩擦。

用指称为指推法;用掌称为掌推法;用肘称为肘推法。

操作时指、掌、肘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缓慢而均匀,以能使肌肤深层透热而不擦伤皮肤为度。

此法可在人体各部位使用。

能提高肌肉的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并有舒筋活络作用。

(二)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着力于推拿部位,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

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操作时要求达到患者透热感。

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等处。

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健脾和胃、祛瘀消积的功能。

(三)揉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拇指指腹着力,腕关节或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

操作时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速度每分钟120~160次。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具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滞、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四)摩法用手掌掌面或手指指腹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此法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弯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每分钟120次左右。

此法刺激轻柔,常用于胸腹、胁肋部位。

具有理气和中、消食导滞、调节肠胃蠕动等作用。

(五)擦法(平推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线来回摩擦。

操作时手指自然伸开,整个指掌要贴在患者体表治疗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带动手掌做前后或上下往返移动。

动作要均匀连续,推动幅度要大,呼吸自然,不可迸气,频率每分钟为100~120次。

此法用于胸腹、肩背、腰臀及四肢。

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

(六)搓法用双手掌面夹住一定部位,相对用力做快速搓揉,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

操作时双手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慢。

手法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

适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部位,一般作为推拿结束时手法。

具有调和气血、舒筋通络作用。

(七)抹法用单手或双手拇指指腹紧贴皮肤,做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

操作时用力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本法适用于头面及颈项部。

具有开窍镇静、醒脑明目等作用。

(八)振法用手指端或手掌着力于体表,前臂和手部肌肉静止性强力地用力,产生振颤动作,操作时用力要集中在指端或手掌上,振动的频率较高,着力较重。

此法多用地单手操作,也可双手同时进行,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和穴位,具有祛瘀消积、和气理气作用。

(九)按法用拇指端、指腹、单掌或双掌(双掌重叠)按压体表,并稍留片刻。

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

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按法适用于腰背及腹部。

具有放松肌肉、活血止痛的作用。

(十)捏法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将患处皮肤、肌肉、肌腱捏起,相对用力挤压。

操作时要连续向前提捏推行,均匀而有节律。

此法适用于头部、颈项部、肩背及四肢。

具有舒筋活络、行气活血作用。

(十一)拿法捏而提起谓之拿,即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节律性地提捏。

操作时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突然用力,动作要和缓而有连贯性。

临床常配合其他手法使用于颈项、肩部及四肢等部位。

具有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等作用。

(十二)弹法用一手指指腹紧压住另一手指指甲,受压手指端用力弹出,连续弹击治疗部位。

操作时弹击力要均匀,频率为每分钟120~160次。

此法可用于全身各部,尤以头面、颈项部最为常用。

具有舒筋活络、祛风散寒的作用。

(十三)掐法用拇指指甲重刺穴位。

掐法是强刺激手法之一,操作时要逐渐用力,达深透为止,不要掐破皮肤。

掐后轻揉皮肤,以缓解不适。

此法多用于急救和止痛,常掐合谷、人中、足三里等穴。

具有疏通血脉、宣通经络的作用。

常见症状穴位按摩(一)头痛1.取穴:印堂、头维、太阳、鱼腰、百会等头部穴位;风池、风府、天柱及项部两侧膀胱经。

2.手法:一指禅推法、揉法、按法、拿法。

3.操作:(1)患者坐位。

用一指禅推法从印堂开始,向上沿前额发际至头维、太阳,往返3~4遍,配合按印堂、鱼腰、太阳、百会等穴。

再用五指拿法从头顶拿至风池,最后改用三指拿法,沿膀胱经拿至大椎两侧,往返4~5遍。

时间5分钟左右。

(2)患者坐位。

用一指禅推法沿项部两侧膀胱经上下往返治疗3~4分钟后,按风池、风府、天柱等穴。

再拿两侧风池,沿项部两侧膀胱经自上而下操作4~5遍。

时间5分钟左右。

(二)牙痛1.取穴:合谷、颊车、内庭、下关。

2.手法:一指禅推法、掐法、揉法。

3.操作:患者坐位。

用一指禅推法在颊车、下关穴位治疗3~4分钟,再用掐法、揉法在合谷、内庭穴位治疗3~4分钟。

(三)胃痛1.取穴: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肩井、手三里、内关、合谷及两胁部穴位。

2.手法:摩、按、揉、一指禅推法、拿、搓、抹法。

3.操作:(1)患者仰卧位。

术者坐于患者右侧,先用一指禅推法、摩法在胃脘部治疗,使热量渗透于胃腑,然后按、揉中脘、气海、天枢等穴,同时配合按揉足三里。

时间10分钟左右。

(2)患者仰卧位。

用一指禅推法,从背部脊柱两旁沿膀胱经顺序而下至三焦俞,往返4~5遍,然后用按、揉法治疗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

时间约5分钟。

(3)患者坐位。

拿肩井循臂肘而下,在手三里、内关、合谷等穴做较强刺激。

然后搓肩、臂,再搓抹两胁,由上而下往返4~5遍。

时间约5分钟。

(四)腹胀1.取穴:中脘、天枢、脾俞、胃俞、大肠俞等穴。

2.手法:摩、推、按、揉。

3.操作:(1)患者仰卧位。

用摩法在腹部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顺序推摩3分钟,并在腹部做环形摩法3分钟。

按中脘、天枢及双侧足三里,约3分钟。

(2)患者俯卧位。

按两侧脾俞、胃俞、大肠俞,用掌推法沿腰椎两侧轻轻操作2分钟。

(五)便秘1.取穴:中脘、天枢、大横、关元,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长强。

2.手法:一指禅推法、摩法、按法、揉法。

3.操作:(1)患者仰卧位。

用一指禅推法在中脘、天枢、大横穴位处治疗,每穴约1分钟,然后以顺时针方向摩腹约10分钟。

(2)患者俯卧位。

用一指禅推法沿脊柱两侧从肝俞、脾俞到八(双侧上、次、中、下髎)往返治疗.再用按、揉、摩法在肾俞、大肠俞、八髎、长强等穴治疗,往返2~3遍,时间约5分钟。

(六)失眠1.取穴:睛明、印堂、攒竹、鱼腰、太阳、迎香、风池、百会、神门、足三里。

2.手法:按、推、摩、揉法,一指禅推法。

3.操作:(1)患者仰卧位。

术者坐于患者头部前方,用按法或揉法在睛明穴治疗5~6遍,再以一指禅推法自印堂穴向两侧眉弓至太阳穴往返治疗5~6遍,重点按揉印堂、攒竹、鱼腰、太阳等穴。

推印堂沿鼻两侧向下经迎香沿颧骨至两耳前,往返2~3遍。

用指推法自印堂穴沿眉弓分别推至两侧太阳穴,再换用其余四指搓推脑后部,沿风池至颈部两侧,重复两遍,然后点按百会、双侧神门、足三里穴。

操作时间10分钟左右。

(2)患者仰卧位。

顺时针方向摩腹,同时按中脘、气海、关元,时间6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