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为苹果疯狂的粉丝们
向iPhone学习营销“酷文化”

销1O , O杰”并且在20年入选标准更为严格的” 03 营销5杰”他 那几 的模式 , O 。 仍需 期待i oe 2 O P n .。 h
乎不变的牛仔 裤和黑色 高领衫 , 不仅 给人以一种 酷、 嬉皮 、 反叛 的 感觉 , 而且还把这种形象 延伸 至苹 果品牌 。
伟 大 的 “ 心” 野
感 的经 济” 将取代 ” 理性的经济 ”体验 营销的核心是情 感经济 。 。
是休 闲概念 。 对此 , 笔者并 不认同 , 仅仅 ̄i oe 如果 BP n当作一款休 h
比如 ,9 8 的i c 2 O 年 的i d 乔布斯 以自己的行动 告 闲产 品 , 1 9年 Ma、O 1 P , o 那就 太小看乔布斯 的野心 了。 笔者比较认 同《 商业周刊》 诉 I产业 , T 基于硅芯 片之上的技术 运算制胜 时代 已经过 去 , 而 的看法一 取 ” hn不仅是一部手机 , i oe P 同时还是全球首台真正意义
关于苹果和零售设计,那个打造了苹果店的人是如何说的?

关于苹果和零售设计,那个打造了苹果店的人是如何说的?Tim Kobe 不论走到哪里都穿着一件黑色圆领 T 恤。
这个习惯从他还是个籍籍无名的穷设计师开始就从未改变。
只有一次他脱下了黑色 T 恤,换上了一件粉色衬衫——为了见 Coach 的高管,他们抱怨为什么他总是穿得一身黑。
2001 年,他和他创立的设计工作室 8 Inc. 为乔布斯打造出了那个彻底颠覆零售体验的苹果店(Apple Store)。
他还记得第一家店开业前的那个晚上,他们奋战到深夜才把一切都布置完毕。
乔布斯坐在一张长桌上对他们说:“伙计们,如果明天一个人都不来怎么办?”“绝对不可能。
”他记得当时大家是这么回答他的。
在这之后,Gap、Nike、Coach、花旗银行、维珍航空和最近的特斯拉都成为了 8 Inc.的客户。
而他却仅仅在黑色 T 恤外披上一件看起来颇有质感的深色外套而已,拉着一大一小两只 Rimowa 银色行李箱,穿梭在世界各地和客户们分享他的主意。
2014 年 11 月 20 日,他同样穿着黑色 T 恤和《好奇心日报()》分享了他关于零售设计的经验。
Tim Kobe 在 Q Salon 介绍他的设计理念和案例“我相信情感永远大于功能和形式,这也是为什么苹果店里总是挤满疯狂的粉丝。
一个好的零售设计应该要能激发非理性的品牌忠诚。
”Tim Kobe 在投影上打出一个 E > F/ F(Emotion > Form / Function)的公式。
“如果从一开始你就只想着创造一家‘店’,最终它就只会是一家‘店’而已。
苹果店的成功在于它不只是贩卖商品,而是一个提供体验的空间,一个最具辨识度的品牌标识。
”Tim Kobe 说。
“2001 年,就在我们为苹果设计的第一家店开业前夕,在《彭博商业周刊》的一篇报道里,几乎所有人都对这家店充满质疑。
有个分析师说,‘2 年之后苹果就会恍然大悟这是个多么痛苦而代价高昂的错误。
’而到了 2010 年,《彭博商业周刊》又写了一篇报道,称‘每平方英尺(约合 0.09 平方米)的销售额相当于一辆奔驰,苹果店大概是零售行业史上业绩最高的门店,’”Tim Kobe 说,“要创新你就得冒点风险,没有风险就永远没有突破。
描写粉丝的唯美句子(精选合集两篇)

描写粉丝的唯美句子(精选合集第一篇)1. 眼神里满是深深的痴迷,粉丝对偶像的爱如此执着。
2. 追寻偶像的脚步从未停歇,粉丝们永远不会停止对他们的支持。
3. 那些疯狂的呼喊,是粉丝们对偶像真挚的表达。
4. 在漆黑的夜晚,粉丝们如星星般闪亮,为偶像点燃了希望的明灯。
5. 偶像的微笑是粉丝们最温暖的寄托。
6. 粉丝们的心灵,早已与偶像的音乐紧紧相连。
7. 尽管路途漫长,粉丝始终坚信与偶像相见的那一刻会是最美的。
8. 每一次见面,粉丝们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世界。
9. 粉丝的心是偶像最忠实的家园,无论何时何地,都会伴随着偶像。
10. 当偶像取得成就时,粉丝们的眼中闪耀着自豪和愉悦。
11. 时光荏苒,但粉丝的热爱永不褪色。
12. 无论曲风如何变换,粉丝们始终默契地与偶像一同成长。
13. 粉丝的爱意如泉涌般滋养了偶像的成长。
14. 偶像的辉煌背后,离不开粉丝们用热血和汗水编织的支持网。
15. 粉丝们的举手之劳,是他们对偶像最真诚的帮助。
16. 粉丝们的微笑,是给偶像最动力的源泉。
17. 尽管分隔两地,粉丝们的心却始终同偶像相连。
18. 粉丝的微博点赞,是当代的信仰表达。
19. 粉丝们成为了偶像背后默默付出的奇迹。
20. “爱你到永远”,是粉丝对偶像最真挚的承诺。
21. 在灿烂的舞台上,粉丝们笑容闪耀,这是他们对偶像最好的回报。
22. 偶像的音乐是粉丝最深沉的情感寄托。
23. 粉丝们为偶像设计的礼物,承载着他们对偶像的感激之情。
24. 粉丝的热捧让偶像的梦想熠熠生辉。
25. 无论距离有多远,粉丝们对偶像的思念像漫漫长夜中的星光一样璀璨。
26. 粉丝们是偶像的守护天使,让他们的偶像远离寂寞与伤感。
27. 每一次见面的拥抱,都是粉丝们最为期待的时刻。
28. 人群中的粉丝们像彩虹一样缤纷多彩,给了偶像无尽的勇气与力量。
29. 粉丝对偶像的关注如细雨般绵绵不绝,滋润着他们的心田。
30. 粉丝们的倾听是偶像愿意倾诉心声的安心港湾。
苹果公司用户沟通之道

苹果公司沟通之之道户沟通通之道公司用司用户用户沟沟通,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方式,是人们通过共同的符号系统进行意见或思想交流的过程”。
同样,在商务领域,一切行为都无法脱离沟通。
商务沟通是指通过企业内部、企业与合作商、企业与顾客的信息传递(包括输入和输出),从而实现对顾客需求的获取甚至塑造,最终改善产品质量和顾客体验的过程。
无论对产品、服务、员工招聘、在职员工培训,还是对潜在顾客的培养和说服上,沟通都发挥着巨大作用。
在商务沟通理论中,经济学家Theodore Levitt的“产品整体概念”提出:每一项产品在与顾客沟通时都有四个层级:一是基本价值,即基本的材料层级——买自己所需的基础产品;二是期望价值,即在基本价值上增加的传统服务;三是扩充价值,即在期望价值上额外增加顾客并未预期的一系列附加服务;四是潜在价值,即扩充价值上再加入潜在利益。
商务沟通实现形式的种类繁多,手段方式也各有不同。
成功的商务沟通应是一种在超越想象的基础上,完成有鲜明特色的沟通活动。
美国著名企业家巴菲特说,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现在对大部分企业来说,产品制造已成为所有运营链中的一项基础工作,而其他所有商业行为都依赖完美的沟通和有机的配合。
那么,如何制定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沟通标准,从而使沟通行为作用最大化,甚至能够达到第四层级——潜在价值层级呢?在全球IT产业中,苹果公司无疑是最耀眼的一颗明星。
该公司运行的一套独具创造力、无人能媲美甚至模仿的商务沟通法则,为公司的辉煌业绩添上了无可替代的一笔。
苹果公司拥有自信和创新精神,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感动并改变着世界,没有人否认这一点。
当全球1.4亿人手持i-phone、i-pad在地铁、家中、学校、餐馆、大街上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玩儿着最新版本的免费游戏,或者用i-book软件,津津有味地读着书籍时,也许他们不会想苹果公司用一种怎样的革新性的顾客沟通方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高质化评定评定法法则定法则质化评高质量沟通形式:质化质量沟量沟通1.从量化到质化的用户反馈制度许多企业在顾客反馈工作中都有一种“数字上瘾症”——喜欢将顾客的意见和反馈以数字或百分比表示,即常见的量化调查。
苹果最危险的时刻来了

苹果最危险的时刻来了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3年第7期文石述思屋漏偏逢连夜雨。
在天才乔布斯被上帝召回后,苹果便显得停滞不前。
首先是IPHONE5没有获得预期市场热烈反响,其股价随着市场份额的萎缩节节败退。
除了在自己的祖国目前尚能勉强拥有市场50%的市场份额,苹果在欧洲和亚洲等主要市场都已被竞争对手三星无情地超越,自身股价从去年9月到现在下滑了30%。
在有无数拥趸的中国市场,伴随着一个影响甚大的晚会,苹果又遭迎头痛击。
央视315晚会曝出:苹果公司针对中国用户实施双重标准,三包缩水,面对置疑我行我素,挑战中国法律。
这被网友称为“手机后盖门”。
简单说,苹果对出现故障手机都是以换代修,苹果全球整机交换都是整机全换,唯有中国不给换后盖,就为了避开新机保修期重新计算的政策。
央视还披露,对于IPAD主要部件为什么不执行两年的保修期,苹果售后工作人员回应称,这是因为IPAD并不是电脑,不能按电脑三包执行。
紧接着,苹果公司在被曝中国市场售后服务“双重标准”后的态度,更是引发广泛质疑和失望。
苹果的真正危机不来自体制内主流媒体的抨击,而是祸起萧墙。
在其狂飙突进的黄金时代,那时乔布斯还扮演着整个帝国创新的引擎,无以伦比的苹果手机成为风靡世界的时尚新宠。
在中国甚至出现了愿意为此卖肾购买的疯狂少年。
但面对这个世界上最有潜力的市场,苹果依仗着果粉们疯狂的痴迷,对中国内地采取了匪夷所思的饥饿营销法——不仅发布新品滞后,还售价全球无出其右,催生了大批从香港及海外利用差价向内地运送苹果手机的水客。
更令人费解的是,苹果在售后服务对中国采取了歧视性的双重标准,且在消费者不断投诉后继续我行我素。
这次315晚会的重击只是这些危机的一次延续。
当然,这场晚会也暴露出中国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立法的缺陷、执法的缺位和成本的高昂。
在乔布斯年代,苹果靠着令人吃惊的创新能力,将智能手机带到了前无古人、独孤求败的高度。
其公司市值一度位列全球首位。
饥饿营销。苹果范例

最近要说最热的手机是什么,毋庸置疑的回答是iphone 4,为什么iphone每一代的发出都会受到果粉们的追捧,本人也是果粉,从一代用到了现在的四代,今天我也来聊聊ipohne的营销策略,解密乔帮主的商业游戏,有什么质疑大家一起讨论,我也不是全懂,首先是乔式”反传统营销,乔布斯深谙营销之道,iPhone未出,苹果已经铺张渲染,勾起了世人的欲望。
从2004年至苹果面世前,关于苹果手机的外观图片和名字有着不同的版本,乔布斯通过各种传播方式来获得用户对苹果手机的反馈,并且让苹果手机概念提前进入用户的大脑。
2007年1月10日,苹果手机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并给大家两个惊喜,其一,谁也没猜中其外观;其二,谁都猜中了名字是“iPhone”,而且这个名字是苹果花巨资从思科手里买回来的。
在iPhone没上市之前,乔布斯又一次调粉丝胃口,让Google的施密特先拿到真机,并大肆给iPhone“吹风”:“这是一款功能强大的新设备,当然也是Google提供应用的好对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Google和苹果在iPhone上会有更多的合作。
”而另据传闻,乔布斯规定,iPhone设计人员在iPhone发布前,不准向妻子透露任何信息,保密措施可谓精良;(这个是网上的观点,我个人比较同意的观点,就直接拿来了,呵呵)其次,饥饿营销,以上的铺张渲染、宣传造势,无非也是为乔式饥饿营销做铺垫,中国有句古话“物以稀为贵”;被乔帮主学以活用了,控制了市场供应之后,就有利于保持其产品价格的稳定性和对产品升级的控制权,(饥饿营销也被很多公司所用,用得最多的就是在汽车销售领域,未见其车,却满城风雨。
注意,饥饿营销不是谁都能玩。
)再有就是对于渠道的垄断控制,自苹果上市以来,不管市场对这款产品的呼声多高,苹果公司始终坚持通过与运营商签订排他性合作协议、分享运营商收入的方式,耐心地开拓市场。
中国目前只与联通合作,“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带有苹果味的iPhone以及“乔布斯式”的营销让苹果粉丝为iPhone疯狂是再自然不过了。
乔布斯的营销手段

未曾营销先造势往往越是未知的东西即将到来,人们便越是想迫切地知道真相。
“好奇害死猫”说的就是这种人的天性,而企业利用好人们这种围观和看热闹的心态,就能让你即使用低成本也能做好宣传。
例如歌坛的王菲,这个歌坛天后拥有数量惊人且忠诚度超高的粉丝,她并不会去讨好歌迷,她高傲且特立独行,并经常冒出让人崩溃的个性言论。
但这正是她的特质,吸引无数忠实的粉丝追逐膜拜。
正如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说:“市场营销的目标是使推销成为多余”,这是真正的营销境界,而苹果真正的做到了。
在苹果迷们盼望苹果手机面世的长达一年多时间里,网上讨论不断,甚至有人自称搞到了苹果手机的设计方案。
但直到发布当日,人们最终看到iPhone的真实面目,几乎所有人都猜中了它叫iPhone,但几乎所有人都没有猜中他的造型,更为他的各种性能惊叹.我在给总裁班的学员们培训时,还曾这样比喻。
正如爱情真正令人愉悦的是追逐的过程,而非婚后生活。
那么患得患失的心境和探求未知结果的神秘感,是产品推广和品牌宣传中最有价值的营销工具。
在充斥着商业宣传的世界里,造声势其目标就是要确保营销的产品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更重要的是,确保这种谈论本身是有效的。
苹果公司会将其产品宣传成标志时代意义的物品,将其先进的技术创新吹嘘的天花乱坠,让顾客如痴如醉渴望得到,但最终你会发现你买回家的就是一部手机或者是一部带“智能"的手机。
饥饿式营销风青杨认为,苹果的产品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对市场供应的控制,也就是使市场处于某种相对的“饥饿"状态,这有利于保持其产品价格的稳定性和对产品升级的控制权。
iPhone的销售显然是这种策略的代表。
自上市以来,不管市场对这款产品的呼声多高,苹果公司始终坚持限量供应。
不少人或许是因为买不到,而想买一部试试。
有人甚至花很大的代价得到了自己并不了解的东西,他就会满足于得到的喜悦,有时候甚至闹不清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而苹果的饥饿营销则正好利用了人们这种赶潮流、追时尚的心理. 苹果和乔布斯,高傲且强势,很多消费者为等产品发布彻夜排队,买产品要“预订”,他高高吊起人们的胃口,却不急于满足。
《生活大爆炸》中的那些本本

/
慧
人喜 欢 的” 耳 朵 “ 那 你 就 真 的 是 个 谢 ?
不 得不看 的 《 活大爆炸》 生
《 活大 爆 炸 》是一 部 以 “ 学 天 才” 背 景 的情 景喜 剧 。 人公 生 科 为 主 L oad h l n —对合 起来智 商超 过3 0 e nr和S e o是 d 6 的疯 狂科 学家宅 男, 量子 物
处 理器 和 H 5 5 显卡 , D 60 应付主 流游 戏 不成 问题 , 而且5 9元 的售 价 也比较亲 民。 9 2
法 自拔 。 e n 使用 的本本 就是 粉 红色 的戴 Pny
尔Is i n12 。 n p o 5 0 r
写在最后 : 上 介绍 看 貌 生 大 > 主角 的 上 是戴尔 本本, 非 是由 提 赞 不 从以 的 来 , 似《 活 爆炸 的 们用 基本 都 的 莫 此剧 戴尔 供了 助
硬盘 窖量 5 0 0 GB
显卡
A I blyR d o D 8 0 T Mo i a e nH 5 5 i t
预装 系统 Wid ws7家庭 高级 版 6 位 no 4
P D2 1J 5 51 c l o第3期I 1 0
{ 购物狂) 色c c 本。 a …e 。 m
还是 玩游 戏都 相 当 “ 力” 当然 价格更 是吓人 , 高配 置 版本 的售 价高达3 7 美 元。 给 , 最 9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些为苹果疯狂的粉丝们
关键词:iOS培训,iPad开发,iphone开发培训,iPhone开发编辑:ohhcavalier iOS星工场讯:
自从苹果公司在轻视中国用户多年后突然脑筋急转弯,大举进军大陆市场,很多国人的日子就变得充实起来。
去年排队买iPhone 3GS,今年排队买iPhone 4;上个月排队买iPad,这个月排队买iPad 2;昨天已经排队买了iPhone 4,今天还要接着排队,因为iPhone4又出白色版了……日子就在排队的亢奋中一天天过去了。
每天都有期待,生活多么美好!
网上流传着一条微博:“iPhone用户三大爱好:游戏、拍照、发微博。
安卓用户三大爱好:刷机、重启、换电池。
塞班用户三大爱好:摔手机、摔手机、摔手机。
山寨用户三大爱好:凤凰传奇、凤凰传奇、凤凰传奇。
”这条微博充满了果粉式自恋,其实在安卓、塞班和山寨用户眼中,苹果用户的三大爱好就是排队抢购、排队抢购、排队抢购。
对于铁杆的苹果粉丝来说,不排队的人生几乎是不完整的人生。
如果我们打算列出一个排队名人堂,前十名都是苹果粉丝将不会有任何问题。
iPad发售,北京三里屯苹果店第一位用户排队50个小时;iPad 2发售,三里屯店第一位用户排队16个小时;苹果上海浦东店开张,第一位用户排队60个小时;iPhone 4上市,上海香港广场苹果店第一位用户排队77个小时……与他们相比,世博会时号称世界盛况的沙特馆排队8小时简直不值一提。
迄今为止,我们没有看到哪个想买苹果产品的人买不到。
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个个精通在iPhone上发射小鸟或者在iPad上切西瓜,因为家里几乎都有。
差异只在于你是新品上市当天买到,还是两周后买到,亦或是三个月内买到。
尽管如此,果粉们永远习惯把苹果新品上市的每一天当作世界末日来抢购,仿佛晚一天拿到新出的iPhone 、iPad,就像刘翔晚一秒冲过终点,一切都将失去意义。
苹果粉丝何以如此热衷于抢购,这是个问题。
是因为热爱苹果的科技吗?可iPhone4已经进入全面抛货了,同样的iPhone4出了个白色版竟然又引起抢购风潮。
感谢仁慈的乔布斯,只给iPhone设计了黑、白两种版本,苹果要是像诺基亚、三星一样经常给手机配备橙、蓝、绿等几种外壳,果粉们就算排队排到春蚕到死丝方尽,也还是此恨绵绵无绝期。
是因为热爱苹果的时尚吗?苹果浦东店开幕时,大热的iPad及iPhone 4都没有在中国内地发售,店里的iPod、MacBook等产品在全市任何一家稍具规模的数码卖场都能买到,甚至只要挪挪脚步,2分钟走到马路对面就有正大广场百思买的苹果专柜,可粉丝们就是要在苹果店前扎上帐篷蹲守两天,等到早晨苹果店开门时像英雄一样欢呼。
人们很难理解果粉们的排队心理,参照药家鑫律师“激情杀人”的辩护灵感,这种行为或许可以解释为“激情排队”。
大家充满激情地去抢盐,3月份上海的
盐被抢光了;大家充满激情地去抢洗衣粉,4月份上海的洗衣粉又被抢光了;大家充满激情地去抢苹果,于是每个月苹果的产品都被抢光了。
当然把苹果和柴米油盐相提并论,果粉们是会愤怒的。
事实上对于抢盐和洗衣粉这些没科技含量的东西,媒体的确在嘲笑:这帮人哪根神经搭错了?而对于抢苹果这样高品位的产品,媒体则抱有充分的热情。
每次只要苹果新品上市,一定有记者蜂拥前来采访排队的果粉,第二天人们也一定能从报纸上看到一张大幅照片:某人怀抱着某款苹果产品,在众人的欢呼中脸上神情陶醉无限。
旁边注明:“某某人在通宵排队28小时后,成为当天苹果店买到新品的第一位用户。
”
今天的那些果粉常常让人想起上世纪90年代同样的追星族。
那是华语乐坛最好的年代,也是内地追星文化最疯狂的年代。
那时的粉丝也不爱睡觉,彻夜在华亭宾馆的楼下齐声高喊“Andy我爱你”什么的,这是港台歌星来万体馆开演唱会时报上必见的报道。
后来有一天娱记们醒了,他们在问自己:难道粉丝们疯狂的叫喊、彻夜的守候才代表流行文化?慢慢报纸上再也不报道那些对偶像围追堵截的粉丝了。
今天我们还在听谭咏麟、刘德华,就算他们老了,也可以听周杰伦、蔡依林,不过早没人半夜扯着脖子喊得他们睡不着觉。
可是粉丝文化没有消失。
只是年轻人从华亭宾馆蹲守换成了陆家嘴扎帐篷,黄牛们从万体馆倒票换成了在苹果店倒手机,媒体的炒作从娱乐版换成了IT版,家家都有刘德华、张学友的磁带换成了家家都有iPhone和iPad……一切都不一样了,一切又都一样!
文章来源:iOS星工场
关键词:iOS培训,iPad开发,iphone开发培训,iPhone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