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电视求职类节目
浅论我国电视求职类节目

浅论我国电视求职类节目1.我国求职类节目概况自20XX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大学生以及适龄人员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上一个热点话题,如何使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实现很好的沟通?为了区别于平常意义上的求职与招聘、也为了给求职者一个好机会、更为了给更多年轻人提供好的建议,求职类节目就这样走进了我们的视线。
在西方,类似于《学徒》这样的真人秀求职类节目已经为人们所接受,因为西方人从不吝惜展现自己的机会。
而相对内敛的东方人,迫于就业的压力、激烈的竞争,也开始走上电视寻找好的工作机会,就算找不到工作,也可以从用人单位或就业专家那里得到好的建议。
求职者和都需要这样公平对话的机会,尤其对于求职者,能够在全国观众面前展示真实的自己,可谓人生重要的一段历练。
2.成功的范例现阶段我国电视求职节目火爆荧屏,收视率节节攀升,其中最成功的范例莫过于《职来职往》和《非你莫属》了。
《职来职往》是由中央教育电视台与江苏卫视联手打造的职场类真人秀节目。
这两家电视台可谓强强联合,教育台本身对于求职与就业就有报道与制作的优势,而《职来职往》的节目形式,则大大借鉴了江苏卫视王牌栏目《非诚勿扰》。
每个求职者上场放3段短片介绍自身情况与求职意向,台下18位名企高管有灭灯的权利,如果对求职者感到不满意或不符合求职标准都可灭灯,如最后一轮还有9盏灯亮,求职者就可以从百强中选择就职。
虽然有时求职者优缺点在高管面前暴露无疑,但就算最后没有成功,也会有所收获。
高管与求职者言语交锋、求职者展现3段短片以及最后求职者会否成功成为节目最大的亮点,往往他们求职成功的一刹那都会十分激动,因为那是另一段成功的开始,也成就了一个有理想的灵魂。
节目播出伊始,就吸引了大批的求职者报名,现在节目在两台播出,也获得了可观的收视率。
《非你莫属》也是一档由天津卫视打造的现今收视率颇高的求职类节目。
与《职来职往》最大的不同是,节目中的求职者不单单是在校青涩的学生,有的是已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几年的年轻人,并没有高学历的他们所求职位往往是司机等最最基本的。
电视求职类真人秀节目的研究

[5] 徐英奇. 浅谈我国电视求职类节 目. 活力,2011(18):109.
(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 南宁 530000)
4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国传媒科技 /2012/04/下
47
Radio and television 广播电视
2.1 职场真人秀节目的优势 2.1.1 社会焦点的关注 如果说相亲节目是关注社会剩男剩 女比较多的焦点问题,那么求职类节目 就是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社会热点 话题,通过有关数据统计显示,在2011 年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达到历史新高记 录650万左右,就业压力也是史无前例。 而求职类节目的播出不仅为大学毕业生 提供一个全新的找工作开放性平台,而 且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全民参与的特点也 吸引无数的眼球。职场真人秀节目以关 注社会热点问题以及服务性的节目宗旨 成为立于不败之地的坚实的基础。 2.1.2 职场真人秀节目成功的创意 创意在广告学中的说话是:创意就 是指你发现了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中 的新含义,其中最重要要的一点就是 “新”,以中国教育频道与江苏卫视联 合打造的《职来职往》作为求职类娱乐 真人秀节目被成为是“职场版的《非诚 勿扰》”、“职来职往”的创意点就是 在“职场上”。《职来职往》借助《非 诚勿扰》的节目形式用十八位不同企业 的高管代替《非诚勿扰》中二十四位美 丽的女嘉宾,同样采用亮灯灭灯的形式 对应聘者进行选择,这种以求职的形式 代替相亲的形式,这点创意是《职来职 往》收视率较高的体现。 2.2 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劣势 2.2.1 单纯用娱乐眼光观看节目 在真人秀节目中无论是婚恋交友类 节目,还是求职类节目,在很多观众心 中只是一场秀罢了,并且很多观众往往 很少关注求职者现场的表现以及能力 体现,而是单纯娱乐性的观看职场上企 业高管刁难求职者。并且很多观众都会 质疑,这些所谓企业高管的身份是否真 实,这些节目是真正为求职者提供就业 的机会,还是为了博取娱乐观众的公开 作秀呢?因此对于职场类真人秀节目来 说这就会大大影响到节目的发展,节目 失去了信任以及互动性,则节目就会失 去生命力。职场真人秀节目不仅仅是吸 引更多观众的研究,而是需要更多的求 职者参与节目其中,从而才能决定求职 类节目的寿命。 2.2.2 节目机制的不完善 目前在很多职场真人秀节目中存在 或多或少的节目机制不完善的现象,招
浅谈我国电视求职类节目

【 词】 求职类节目 《 关键 : 、 职来职往》、 非你莫属》、 《 面试
职 往 》最 大的不 同是 ,节 目中的求耿 者不 单 节 目 ,怎 么能不 受 年轻人 的欢 迎呢 ?我们 也 自2 0 年 金 融 危 机 爆 发 以 来 ,大 学 生 单是 在 校青 涩的学 生 ,有 的是 已经在 社会 上 可 以理解 那居 高不 下的收视 率 了。 08 以及适 龄人 员的就 业 问题 已经成 为当 今社 会 摸爬 滚打 了几 年的 年轻 人 ,并 没有 高学 历 的 最后 ,作 为一 个 电视节 目,成功 的另 一
理论 探 讨
2 1年0 期 0 5 1
中 国校 园导 刊
浅谈我国电视求职类节目
杨 悦
【 要】 : oo - 电视 求职类节目 摘 : 2 l# ̄, 高调 亮相我 国电视 荧屏。 严峻 的就业 压力与缺 乏求职经验 的现状 , 迫使 原本含蓄的东方人开始走上电视
找工作。 《 在 职来职往》等 真人 秀求职节目 , 中 求职者在经历 了 自我描述 与高管们的层层 考求职节目 给了 年轻人l 自由的舞台。 一个 我们希望这样具有社会 公益性的节目 可以越 办越 好, 成为我 国电视 荧屏上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始走 上电视 寻找 好的工 作 机会 ,就 算找不 到 收 视率及 社 会影 响力大 有赶 超相 亲类 节 目成 往 》, 《 你 莫 属 》 中的 求 职 者 更 加 多 样 非
工 作 ,也可 以从 用人单 位或 就业 专家 那里得 为 新的收 视 王牌之 势 ,究其 原 因 ,大 致可 以 性 ,有 一期 节 目中来 了一 位天 津本地 小伙 ,
到好 的建议 。求职 者和 企业 都需 要这样 公平 归纳 为以 下几 点 。 对 话的 机会 ,尤其 对于求 职 者 ,能 够在 全 段 历练 。 2成功的 范例 . 现 阶 段 我 国 电视 求 职 节 目火爆 荧 屏 , 《 职来职往 》和 《 非你 莫属 》了。
电视互动求职类真人秀节目研究

电视互动求职类真人秀节目研究随着电视节目的不断发展,电视互动求职类真人秀节目逐渐成为观众们的焦点。
这类节目旨在为广大求职者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能、追求职业发展的平台,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选拔优秀人才的机会。
本文旨在探讨电视互动求职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该类节目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自2000年以来,电视互动求职类真人秀节目逐渐在国内兴起,其中以《职来职往》和《非你莫属》为代表。
这些节目通过企业和求职者的互动,展示了求职者的专业技能、心理素质和职场礼仪等方面的能力,为企业提供了寻找合适人才的机会。
同时,这些节目也促进了社会对职业素质的和重视。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了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出现阶段电视互动求职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了500名观众和20名节目制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和补充。
根据研究结果,本文发现当前电视互动求职类真人秀节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节目形式单一:大多数节目采用“面试+评价”的形式,缺乏新颖性和创意,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内容浮浅:部分节目在求职者展示环节中过于注重外表、言辞等方面的表现,忽视了专业技能和实际能力的考察。
主持人角色定位不明确:一些节目的主持人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有效地引导求职者和企业进行深入的交流。
嘉宾构成不合理:部分节目的嘉宾过分强调“名人效应”,忽视了具有实际职场经验的人才的价值。
创新节目形式:节目制作方可以尝试引入新的元素和环节,如职场情景模拟、技能挑战等,以提高节目的观赏性和参与度。
深化内容层次:在注重外表、言辞等表面的同时,节目应更加求职者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避免出现“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
明确主持人角色定位:主持人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有效地引导求职者和企业进行深入的交流,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和亲和力。
优化嘉宾构成:除了邀请名人作为嘉宾外,可以尝试邀请更多的职场专业人士和经验丰富的人才参与节目,以提高节目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职来职往》为例浅谈电视求职类节目主持人多重角色5篇

《职来职往》为例浅谈电视求职类节目主持人多重角色5篇第一篇:《职来职往》为例浅谈电视求职类节目主持人多重角色以《职来职往》为例浅谈电视求职类节目主持人的多重角色摘要:在社会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各种求职类节目相继亮相电视银屏,引起了全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其中以中国教育电视台2010 年推出的《职来职往》栏目最为突出。
《职来职往》节目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路飙升,已经成为众多优质求职者找到理想工作的平台。
《职来职往》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与主持人在节目中多重角色的正确把握也是分不开的。
本文以《职来职往》为具体案例,结合电视类求职节目的特点,深入具体的分析了主持人在求职类节目中所扮演的多重角色,并对主持人的角色意识进行了阐述;文章的最后,对求职真人秀节目主持人如何正确定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通过本文,可以为同类型节目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益处。
关键词:电视求职节目;职来职往;主持人;角色意识;主持人定位On TV job class presenters “post to post and to” multiple roles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social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the increasingly severe employment pressure, various job classes program have appeared television screens, causing widespread concern of the whole society, which launched in 2010 by the China Education Television “post to post and to” the most prominent.“Post to post and to the program since its launch, the ratings soared, has become a large and high-quality job seekers find the ideal work platform.The success of the ”post to post and to a certain extent with the host program correct grasp of the multiple roles is inseparable.Articles to the “post to post to go” for specific cases, and TV class job program features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multiple roles played by the moderatorin the job class program specific, and moderator role awareness;last job reality TV show host how to correctly position put forward their own views and opinions.Through this article, you can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and the benefits for the same type of program.Key words :Moderator positioning of the TV job programs;post to post to;Moderator;role consciousness 目目录1.引言 .......................................................................................................................... ..1 2.职场类节目的特点....................................................................................................1 2.1 接近现实生活.................................................................................................1 2.2 专业优势的体现. (2)2.3 节目形式的创新.............................................................................................23.主持人的角色意识....................................................................................................24.职类节目主持人的多重角色....................................................................................3 4.1 职类节目主持人的定位..................................................................................3 4.2 求职类节目主持人担任的多重角色..............................................................4 4.2.1 求职类节目主持人是节目现场的把控者............................................4 4.2.2 求职类节目主持人是求职者与企业之间的搭桥者............................4 4.2.3 求职类节目主持人是求职者的贴心朋友............................................4 4.2.4 求职类节目主持人是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者........................................5 4.2.5 求职类节目主持人是和谐对话氛围的营造者....................................55.电视求职类节目主持人定位的几点建议..............................................................5 5.1 电视求职类节目主持人应当树立对求职者的人文关怀意识......................6 5.2 电视求职类节目主持人应当强化职场舆论引导意识..................................6 5.3 电视求职类节目主持人应当防止越位和缺位..............................................66.结论........................................................................................................................... .7 参考文献: (8)致谢........................................................................................................................... . (9)1.引言近年来,随着各种各样电视求职类节目相继开播亮相电视银屏,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社会的广泛关注。
当下中国电视求职类节目分析

特点 , 同质化 竞争 的基 本格局 。
故事 性 ; 宁夏 卫视 《 中国职场好榜 样》 不 仅展现 优秀 求
职者 的求职
电视求职节 目核心竞争力分析
节 目定 位
列 天津市综艺 节 目第五 , 2 0 1 2 年1 月 9日刘俐俐 事件 当 日《 非》 收视率 更是达 到 1 . 1 7 3 %, 排在全 国首位 。
《 职》 由江苏卫 视和 中国教 育频道一频 道联 合打造 ,
主 持人为李 响 , 每 期邀请 1 8位“ 职场达人 ” , 对应 聘者进 行选拔 。 “ 开播至今 , 3 4个城市平均收视率 为 0 1 3 0 %, 北
视、 绘画、 音乐、 舞蹈 , 还 可 以有 创作者 与机器 的共生 空
结论
如 果说 , 2 0 世 纪后半 叶是 电视 媒体 的时代 , 那 么今
天数 字媒体 艺术所 带来 的却并非是 一种 形式独 尊 的时
间 。电视媒体 也只 有 以这 样多种 文化 之间 的融 合 为出
发点才可能 呈现出不 同以往 的全 新形态 , 也是时代文化 发展的必然趋势。圃
在 为选手 提供 更多 求职机 会 ; 江苏 卫视 的《 脱 颖 而 出》
分 众时代 , 精 准定位 才能 吸引 目标受众 , 获得一定
化、 多渠道 的发展 , 在电视 广告之外 的 “ 利 润田 ” 创收 是 未来 电视 的发展 方向。
等方 面极大 的包容 性和 兼容性 , 它里面可 以有 电影 、 电
出。
《 非你 莫属 》 由天 津卫视 打 造 , 前任 主持 人 张 绍刚
( 左) 颇具争议
中国职场真人秀品牌节目研究以中国教育电视台《职来职往》为例

3、选手:选手是节目的核心,他们的表现和形象直接影响到节目的质量和吸 引力。优秀的选手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拥有良好的沟 通能力和应变能力,以便在面对现场的压力和挑战时能够沉着应对。
四、启示与建议
从《职来职往》节目中,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关于职业规划和面试技巧等方面的 启示和建议:
2、教育性:节目通过展现求职者的求职过程和职业发展路径,向观众传达职 场知识和经验,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3、娱乐性:节目通过戏剧化的情节和剪辑手法,将职场故事情节化、娱乐化, 使观众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启发。
4、社会性:节目反映了当代社会的职场现状和问题,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对 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职场真人秀品牌节目研究以中国教 育电视台《职来职往》为例
基本内容
随着电视节目的多元化发展,职场真人秀节目在国内外电视台中逐渐走红。这 类节目通过记录求职者在真实职场环境中的表现,向观众展示了当代职场的特 点和问题。本次演示以中国教育电视台《职来职往》为例,探讨中国职场真人 秀品牌节目的特点、问题与发展。
对于未来的研究,本次演示认为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提高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娱 乐性和话题性,以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也可以研究如何通过职场真人秀节 目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不同行业的特性和要求,提高人们的职业规划意识和能 力。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随着职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求职者渴望获得更多的职业指导和实用 技能。在此背景下,职场真人秀节目《职来职往》应运而生,以其独特的节目 形式、主持人和嘉宾阵容以及节目风格,迅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可。本次 演示将从节目形式、主持人表现、嘉宾阵容和节目风格四个方面,深入剖析 《职来职往》节目的成功要素。
综上所述,《职来职往》节目的成功要素主要包括:节目形式真实实用、主持 人专业素养高、嘉宾阵容强大且具有榜样作用、节目风格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 这些成功要素为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制作和推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浅析电视求职类节目火爆的原因(毛邓三论文)

浅析电视求职类节目火爆的原因摘要:近几年来,电视求职类节目在我国异军突起,成为当下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新宠。
本文先简要介绍了国内具有代表性的电视求职类节目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然后重点以《职来职往》和《非你莫属》为例从社会背景、求职者、观众、招聘企业、电视节目自身等几个方面探析了目前我国电视求职类节目大受欢迎的原因。
关键词:电视求职大学生就业应聘职来职往非你莫属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建设力度也不断加大,文化产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电视等大众传媒发展颇为迅猛,这在最为大众化的电视传媒领域里,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电视节目内容的不断丰富。
近十年来,电视荧屏上先是经历了一场平民选秀热,各大卫视纷纷举办各种歌唱或者舞蹈等比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和《快乐男声》;然后又是一阵电视相亲风,单身男女纷纷上电视找对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属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东方卫视的《百里挑一》以及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而最近两三年来,电视求职类节目也正在迅速占领着电视荧屏,成为大众电视节目新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教育频道和江苏卫视联手打造的的《职来职往》以及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
这些电视节目的火爆,在给我们带来视听盛宴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隐藏在电视和娱乐背后那些更深层次的东西的思考,这些电视节目为什么如此大受欢迎?它们反映出什么样的社会现实?我们又能从中得到些什么?二.发展历史与现状简介我们先来看看最先引发广泛关注的电视求职类节目《职来职往》。
《职来职往》开播于2010年12月10日,它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节目形式,一个选手对十八位“职场达人”,“职场达人”们以亮灭灯的形式表示对选手认可与否。
选手通过自我介绍和VCR向达人展示自己的特点和专业技能,期间达人们会对选手提出各种问题考察选手的心理素质、专业技能、逻辑思维等,最后如果所亮灯数超过十二盏,则选手有权选择一百家知名企业中的任何一家,获得其试用机会,否则由亮灯企业提供工作机会,若双方协商成功,则求职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电视求职类节目
发表时间:2011-5-23 来源:《中国校园导刊》2011年5期供稿作者:杨悦
[导读] 《非你莫属》也是一档由天津卫视打造的现今收视率颇高的求职类节目。
杨悦
【摘要】::2010年末,电视求职类节目高调亮相我国电视荧屏。
严峻的就业压力与缺乏求职经验的现状,迫使原本含蓄的东方人开始走上电视找工作。
在《职来职往》等真人秀求职节目中,求职者在经历了自我描述与高管们的层层考问之后,往往可以获得招聘者的建议,甚至得到工作的机会。
求职节目给了年轻人一个自由的舞台。
我们希望这样具有社会公益性的节目可以越办越好,成为我国电视荧屏上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关键词】:求职类节目、《职来职往》、《非你莫属》、面试
1.我国求职类节目概况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大学生以及适龄人员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上一个热点话题,如何使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实现很好的沟通?为了区别于平常意义上的求职与招聘、也为了给求职者一个好机会、更为了给更多年轻人提供好的建议,求职类节目就这样走进了我们的视线。
在西方,类似于《学徒》这样的真人秀求职类节目已经为人们所接受,因为西方人从不吝惜展现自己的机会。
而相对内敛的东方人,迫于就业的压力、激烈的竞争,也开始走上电视寻找好的工作机会,就算找不到工作,也可以从用人单位或就业专家那里得到好的建议。
求职者和企业都需要这样公平对话的机会,尤其对于求职者,能够在全国观众面前展示真实的自己,可谓人生重要的一段历练。
2.成功的范例
现阶段我国电视求职节目火爆荧屏,收视率节节攀升,其中最成功的范例莫过于《职来职往》和《非你莫属》了。
《职来职往》是由中央教育电视台与江苏卫视联手打造的职场类真人秀节目。
这两家电视台可谓强强联合,教育台本身对于求职与就业就有报道与制作的优势,而《职来职往》的节目形式,则大大借鉴了江苏卫视王牌栏目《非诚勿扰》。
每个求职者上场放3段短片介绍自身情况与求职意向,台下18位名企高管有灭灯的权利,如果对求职者感到不满意或不符合求职标准都可灭灯,如最后一轮还有9盏灯亮,求职者就可以从百强中选择就职企业。
虽然有时求职者优缺点在高管面前暴露无疑,但就算最后没有成功,也会有所收获。
高管与求职者言语交锋、求职者展现3段短片以及最后求职者会否成功成为节目最大的亮点,往往他们求职成功的一刹那都会十分激动,因为那是另一段成功的开始,也成就了一个有理想的
灵魂。
节目播出伊始,就吸引了大批的求职者报名,现在节目在两台播出,也获得了可观的收视率。
《非你莫属》也是一档由天津卫视打造的现今收视率颇高的求职类节目。
与《职来职往》最大的不同是,节目中的求职者不单单是在校青涩的学生,有的是已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几年的年轻人,并没有高学历的他们所求职位往往是司机等最最基本的。
节目中有一个环节叫做“谈钱不伤感情”,最后一轮亮灯的企业与求职者双方在节目中直接谈论工资及待遇等问题,然后求职者再进行最终的选择,这种节目环节设计大大保证了求职者的权力与利益,保护了供求双方之中相对的“弱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火爆的原因
自从求职类节目高调亮相荧屏之后,其收视率及社会影响力大有赶超相亲类节目成为新的收视王牌之势,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求职”是当下社会的热点话题。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的职场竞争愈演愈烈,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源源不断的流入社会,而社会能提供的职业是有限的,供求关系不平衡以及就业难,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热点话题。
各种招聘会,网络求职,甚至微博求职等形式已经越来越多,电视求职这种根据热点话题推出的节目,往往可以引起社会上广泛的关注。
其次,求职节目针对的受众群很明确,即还没有或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朋友以及渴望得到工作却并没有很多经验的年轻人。
对于他们而言,求职类节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他们会从节目中获得求职的经验,从高管们的建议中提取对自己有用的来听取。
这一受众群还会对节目产生强烈的共鸣,觉得参加节目的求职者和自己总有几分相像,如果我去参加节目,我该如何定位自己,该如何面对高管的问答,该怎样进行措辞,怎样将自己的真实情况艺术的表达出来,自己的期望值会不会有些不切实际?此类节目还可以使年轻人了解不同名企的企业文化,考虑此公司是否真的适合自己,从多方面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其中不乏有勇气者报名参加节目,真实体验一个公平的“求职环境”,优秀者还可以搏得一份满意的工作。
而且此类节目往往可以解开年轻人的一些困惑,使他们学到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社会生存法则。
这样有教育意义且内容健康向上的节目,怎么能不受年轻人的欢迎呢?。
我们也可以理解那居高不下的收视率了。
最后,作为一个电视节目,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节目设置以及一些娱乐元素《职来职往》的节目环节设置基本效仿了江苏卫视王牌栏目《非诚勿扰》,采取VCR自述与高管灭灯相结合的方式,且节目中供求双方的言语交锋也是节目的一大看点。
尤其是最后求职成功选择供职企业之后,眼神中流露出自信与欣慰,那种场景往往会让人很感动,觉得此生所学无憾,他终于可以以自己所学为自己撑起一片天。
相比《职来职往》,《非你莫属》中的求职者更加多样性,有一期节目中来了一位天津本地小伙,一口纯正的天津味,对主持人及嘉宾的问题对答如流、妙语连珠,最后他如愿得到了一份司机的工作,不仅求职成功,节目的效果也十分理想。
节目播出以后,他已经成了网络上的红人,我相信节目也因为他而增加了不少的收视率。
4.结论
取得一时的成绩不难,难的是保持成绩。
要做到长盛不衰,电视求职节目就应该在节目形式不断创新的基础上,保持自身办节目的初衷,坚持给供求双方提供一个公平对话的平台,坚守节目的公益性。
希望此类节目再接再厉,成为我国电视荧屏上一道持久且亮丽的风景线。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2009级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