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性活用(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词类活用课件PPT

词类活用课件PPT
古汉语及物动词有时也可以用作使动词。它们带宾语,句子的宾语不是动作支配的对象,倒成了动作的施行 者,是主语使宾语发生这个动作行为,这就是及物动词使动动词。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 ?鸿门宴?
2、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带着······跟着
1/6/2022
使······来朝拜 27
聚奎,梦想的摇篮
〔时间名词“日〞放在动词“参省〞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天〕?劝学?
〔方位名词“上〞和“下〞用在动词“食〞和“饮〞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 下,指在地面上,在地下〕?劝学?
名词活用为状语
18
〔2〕表动作、行为的根据方法或工具 A、间至军中 B、辇来于秦
19
〔3〕表示对人的态度 例:A、吾得兄事之 〔像B对、待人兄皆长得那以样隶〕使?之鸿门宴?
1/6/2022
31
聚奎,梦想的摇篮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形容词用在状语后或宾语前,句中又无其他动词作谓语中心语〔也即处在谓语的位置上〕,这个形容词就活用
为动词 。
• 1. 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
形 容

• 2. 在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作 谓

• 3. 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便活用为动词。
1/6/2022
17
〔1〕表方位、处所、时间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A、朝济而夕设版焉 〔名词“朝〞“夕〞,分别充当动词谓语“济〞“设〞的状语,表时间:“在早上〞“到黄昏〞〕?
B、烛既之东武封退郑秦师?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方位名词“东〞作动词“封〞的状语,表处所:在东边〕?烛之武退秦师?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词类活用PPT课件

词类活用PPT课件

1、以小易大,彼恶知之。(小的羊)
(《孟子·梁惠王上》)
规律:如果一个形容词用在介词之后,并和 该介词组成介词结构,那么这个形容词活用 为名词。
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好事;坏事 )
规律:如果一个形容词充当了定语的中心词 构成名词性词组,那么该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1、便利此月内。 (以……为吉利)
形容词的活用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用作名词 ❖用作动词
1、“富,人之所欲”。(财富 )
(《孟子·万章上》)
规律1.如果一个形容词充当主语指的是人 或事物,那么这个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美德)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人,长辈)
规律:如果一个形容词充当了动词的宾语,那 么这个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规律: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 “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 2、卒不忍独善其身。 (完善)
规律:如果形容词在叙述句里充当谓语,就 是活用为动词。
1、足以荣汝身。 (使……荣耀) (《孔雀东南飞》)
规律:使它所带的宾语具有该形容词所 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该形容词是使动用 法。
常见的词类活用
名词: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动词:使动用法、用作名词 形容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用作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的活用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动词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解释句中红色词语的含义,并说明其用法。 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2、左右欲刃相如。 3、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4、范增数目项王 。 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6、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7、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词类活用第一、二课时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词类活用第一、二课时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用丹砂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向下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在前面
上使外将兵
在外边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箕畚
其岸势犬牙差互
像狗的牙齿一样
学而时习之
(按时)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从洞中)
石青糁之
(用石青)
箬篷覆之
(用箬篷)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飘荡) (向东、向西) 皆若空游无所依 (在空中)
表示地方
未至,道渴而死。
在路上 谓语
山行六七里
沿着山路 谓语
表示地方, 由表地点的词 充当,常译为 “在 (从)……”。
表示时间频率
吾 日 三省吾身。
每天 谓语
朝而往,暮而归。
在早晨 谓语 在傍晚 谓语
表示行为变化 的时间、频率, 时间名词充当, 常译为”每…” “在...”。
表示工具、根据
失期,法皆斩。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日光下澈 (向下) 躬耕于南阳 (亲自)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当面)
其实成语中有很多名词做状语的现象, 你能找出来吗?
口诛笔伐 、义不容辞、海誓山盟、烟消云散、风餐露宿、 道听途说、星罗棋布、土崩瓦解、日积月累、龙盘虎踞、 玉洁冰清、朝秦暮楚、内忧外患、雷厉盛行、神出鬼没、 蜂拥而至、鳞次栉比、狼吞虎咽、狼奔豕突、风驰电掣、 蝇营狗苟、蜂拥而至、 龙飞凤舞、鬼哭狼嚎、车载斗量
按法律 谓语
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用苫草 谓语
表示动作行为 的工具、根据, 常译为“用 (按)……”。
表示态度、方式
君为我呼入,吾
主 语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课件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课件
如:“从左右,皆肘之。”这句的“肘”本
是名词,而在这个语言环境里活用作动词,表示 “用手肘撞”的意思。但是这只是一种临时性的 情况。动词的用法并没有成为“肘”的经常性的 功能。所以这只是活用。
又如上例的形容词“绿”在诗句中由于修辞
的需要而活用为动词,也只是一种临时的用法, 这种用法并没有成为“绿”的经常性的功能,所 以也属于活用。
词本来就可以带宾语,在结构形式上与使动用法 完全相同,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所表达的意义不 同。上下文文意经常可以提示我们有效地辨别其 活用。
《左传·宣公二年》:“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 《汉书·苏武传》:“单于愈益欲降武。” 《左传·宣公二年》:“将战,华元杀羊食士。” 《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见其二子焉。”
《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
文言文中为什么经常词类活用?
A、早期没有为一些行为动作专造动词。如:衣
(“穿”早期是穿透的意思)。 B、为了表达的丰富与新颖。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绿”本是形容词,
但是在这里充当谓语动词,意思是染绿了。 这是
诗人为了修辞表达的需要而采用的一种临时性手 法。从古代汉语的角度来说,形容词“绿”在此 活用动词。
语法
实词部分
一、古代汉语的词分类
古代汉语的词类可分为实词和 虚词两大类。实词主要有名词、动 词、形容词、代词、数词,虚词主 要有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
二、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在一定的条 件下,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 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们的词性和基本功能, 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词的这种临时 的灵活运用,叫做词类活用。
有些使动用法通过改变读音和本义加以区别。

词类活用ppt课件

词类活用ppt课件
表示“穿”。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明”本为形容词,但 在“明察秋毫”中活用为动词 ,表示“看清”。
动词活用为名词
例如,“建筑”本为动词,但 在“这座建筑的风格很独特” 中活用为名词,表示“建筑物 ”。
其他词类活用
还包括数词、量词、代词等的 活用现象,如“一鼓作气”中 的“鼓”活用为动词,表示“
击鼓”。
语境影响
习惯性用法
名词的活用还受到语境的影响,不同的语 境下名词的活用方式和意义可能不同。
有些名词的活用已经成为习惯性用法,被广 泛接受和使用,如"阳光"活用为形容词表示 "开朗、积极"等。
03
动词活用
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时,可以表示与 该动词相关的动作、行为、状态
等。
例如,“建筑”本为动词,活用 为名词后表示建筑物或建筑行业
“the blind(盲人)”、“the deaf(聋人)”等。
形容词加不定冠词a/an,可以用作单数名词,表示“一…
“a green(一片绿色)”、“an open(一个开放的状态)”等。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要点一
形容词可以通过添加后缀或变化 形式来转化为动词,表示使某…
“enlarge(扩大)”、“beautify(美化)”等。
实例分析
如“非常”在“非常之人,有非常之志”中活用为形容词,表示 “不同寻常的”。
语法功能
副词活用为形容词后,具有形容词的语法特点,可以受程度副词 修饰,也可以作定语修饰名词。
副词活用的语境分析
语境对副词活用的影响
不同的语境下,副词活用的方式和意义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分析副词活用时,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理解 。

文言文词类活用PPT教学课件

文言文词类活用PPT教学课件
•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25
2、名词的意动用法
• 例: • 扁鹊过齐,齐桓公客之。 •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 梅妻鹤子。 • 鱼肉百姓。 •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
麋鹿。
26
八、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
• 测试一下,看下面哪句为意动,哪 句为使动:
• 张君至,秦王迎之。 • 张君至,秦王去之。 • 张君至,秦王友之。
•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 老。
• 吾妻美我者,私我也。
17
2、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充当 主语或宾语时,用作名词
• 例: • 群贤毕至,少老咸集。 • 今将军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 乘坚策肥。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
18
四、动词的活用 1、动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时,
• 有个别使动、意动都通。如:鱼肉百姓。 可翻译为意动式:以百姓为鱼肉任意宰割, 也可翻译为使动式:使百姓成为鱼肉。
29
2
(2)、表示态度:
• 例: •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3
(3)、表示出处:
• 例: •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 赵襄王郊迎甘罗。
4
(4)、表示工具
• 例: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得佳者笼养之。
5
2、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 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27
1、可在内容方面去区别
• 使动用法重点是放在行动上,意动 用法重点是放在认识上。我们判断 时,主要看句子是行动上的还是认 识上的。
• 项伯杀人,臣活之。 • (战争)寡人之妻。 • 梅妻鹤子。
28
2、从形式上看要符合语言习惯。

词类活用PPT课件

词类活用PPT课件

能愿动词—表示可能、必要、必然、意愿的词。
成语:能官能民、能上能下、能文能武(指既能动
笔也有实际工作能力) .
9
找出词类活用现象,并总结规律。 1、始舍于其址— 筑舍定居、修筑房屋 2、沛公军(于)霸上— 驻军、驻扎 3、晋军(于)函陵— 驻军、驻扎
4、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 养蚕,种桑
规律四:格式:名词+于+宾语 文言文中,名词后带了补语,这个名词就活
.
1
名词
动词
实词 形容词 数词
量词
文言中词
代词
的分类
副词
介词
连词
虚词 助词
叹词
.
2
拟声词
一、思考
在现代汉语中, 1、名词能否做谓语? 一般是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2、名词能否做状语? 一般是由副词、介宾短语充当 3、形容词动词能否做主语、宾语? 一般是由名词充当 4、不及物动词能否带宾语? 一般是由及物动词充当 请看例句: 二月草已( )。( 沈括《采草药》) 请分析成分。空处应是谓语,必由动词充当。空处是 “芽”,今天看,是名词,此处活用为动词,发芽。(明
3、履—登上;

4、序—招致…来归;
5、师—学习。
.
11
定义:名词用在动词前面处在主语的位置,而又
不能作主语时(因为动词的动作不是这个名词发出 来的),那么这个名词就要活用作状语。
找出词类活用现象,并总结规律
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像对待兄弟那样 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影 3、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鸟的翅膀一样
.
4
看懂或翻译古文,首先要掌握一定量的实词 和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即使这样,有些词在翻译 时还可能译不通顺,这时就应该想到这个词语是 否要活用才能译得通,因为有的词语在句子中临 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现象就叫作词

词类活用课件

词类活用课件
意思,因此可以判断它活用为了动词。
PART 04
词类活用的意义与作用
丰富语言表达
词类活用能够增加语言的表达层次和 丰富性,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和具 体。
通过词类活用,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 体化,将复杂的思想简明化,使语言 表达更加灵活多变。
提高语言艺术性
词类活用是语言艺术性的重要体现,能够使语言更加富有表 现力和感染力。
VS
详细描述
名词活用作状语是词类活用的另一种常见 类型,其中名词在句子中临时具备了状语 的语法功能,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 或处所。例如,“君为我坐”(《史记· 项羽本纪》)中的“坐”,原为名词,表 示“坐姿”,这里活用作状语,表示“像 坐着一样”。
PART 03
词类活用的辨析方法
语境分析法
总结词
2023 WORK SUMMARY
词类活用课件(完整)
REPORTING
目录
• 词类活用的定义与分类 • 词类活用的常见类型 • 词类活用的辨析方法 • 词类活用的意义与作用 • 词类活用的教学策略 • 词类活用的实际应用
PART 01
词类活用的定义与分类
什么是词类活用
01
词类活用是指一个词在句子中临 时改变其原来的词类,而充当其 他词类的现象。
在语法训练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 式,如填空、改错、选择等,引导学 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加 深对词类活用的理解。
培养词义辨析能力
词义辨析能力是掌握词类活用的重要基础。通过培养学生的词义辨析能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和 用法,从而更好地运用词汇进行表达。
在培养词义辨析能力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词汇对比、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建立词汇网络,提高词汇运用的灵活性 和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 必修5 “主题-导学”案 高二语文 必修5第1页(共12页) 班级 组别 姓名 编写人及校对人 孙瑞华老师

词性活用 第一课时 【学习主题】 理解古汉语中的词性活用现象

【主题合作探究】 在古代汉语里,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是指某些实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和用法。即把用作甲类的词,当作乙类的词来用。 词类活用的特点是临时性、语境性,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活用义就消失了。 词类活用主要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土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例如:“遂王天下”“大楚兴,陈胜王”中,“王”与“天下”相连,“陈胜”与“王”相连,分别构成动宾关系和主谓关系,两个“王”都活用为动词,“称王”的意思。 ②名词后面紧跟代词,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例如:“驴不胜怒,蹄之”,“蹄”后跟代词作宾语,在这里是动词,“用蹄子踢”。 ③名词用在“所”字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例如:“夜则以兵围所寓舍”,“寓舍”出现在“所”后做动同,“住宿、寓居”的意思。 ④名词放在副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例如:“樊於期乃前曰”中“乃”是副词,作状语,于是方位名词“前”就活用成了动词,“走上前”。 ⑤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与及物动词组合成谓语,名词前面放上能愿动词,等于名词处在动词的位置上,所以它便活用为动词。例如:“左右欲刃相如”“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刃”“水”都活用为动词,分别为“杀”“游泳”之意。 高二语文 必修5 “主题-导学”案 高二语文 必修5第2页(共12页) ⑥名词后面带丁介词结构做补语,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因为介词结构只能

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名词后面带厂介词结构(有的省略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为动词。例如:“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中“军”后省略了介词“于”,“军”活用为动词,“驻扎”的意思。 ⑦名词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中间往往省略连词“而”,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例如:“于是相如前进缶”巾,“前”和“进”之间省略了连词“而”,这里表示前后相连的两个动作,“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2)名词作状语 ①普通名词作状语 a.表示比喻。例如:“嫂蛇行匍伏”。b.表示对人的态度。例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c.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和方式。例如:“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d.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例如:“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②时间名词“日”“月”“岁”作状语 a.表示每一。例如:“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b.表示渐进。例如:“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c.表示往昔。例如:“日吾来此也,非以翟为荣,可以成事也”。 ③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词是名词的附类。单纯的方位词“东”“西”“南”“北”等在行为动词前作状语,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把这些方位词译成现代汉语时,常常需加介词“往”“向”等来理解。例如:“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3)名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翻译为“使(让)„„”。例如:“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中“王”为使动用法,“使我称王”。 (4)名词的意动用法 高二语文 必修5 “主题-导学”案 高二语文 必修5第3页(共12页)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即名词含有对

宾语怎么样的意思,翻译成“以„„为„„”“把„„当作„„”“对„„感到„„”。例如:“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中“师”为意动用法,“以„„为老师”。 2.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作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人或事物的某种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例如:“择善而从之”中“善”意为“好的意见”,“险以远,则至者少”中“险”“远”意为“险峻、距离远的地方”,都成了名词。 (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穷”作动词,“看尽”;“亲贤臣,远小人”中“亲”“远”都作动词,意为“亲近”“疏远”。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后跟宾语时,它就可以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为使动用法,“使„„变绿”。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还可以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翻译为“以„„为„„”“把„„当作„„”“对„„感到„„”。例如:“渔人甚异之”中“异”为意动用法,“对„„感到奇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中“小”为意动用法,“认为„„小”。 3.动词的活用 (1)动词活用为名词 高二语文 必修5 “主题-导学”案 高二语文 必修5第4页(共12页) 文言文中,动词如果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或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

制,这就使动词具有了名词的特点。例如:“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中“谗”“讥”在句中作宾语,作名词,“诬陷、嘲讽的话”;“钩党之捕遍于天下”中“捕”受“之”限制,作名词,“搜捕活动”。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的有些动词本来是不能带宾语的,如果带上了宾语,那么该动词就作使动用法,且有“使宾语„„”的意思。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活”为使动词,“使„„活命”。

【主题课堂小结】 1.平时注意积累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句子,一些活用都遵从语法规律,找到规律可以举一反三。 2.答题时各种要注意语法的分析,有些时候的一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该义项,活用为相关词语如果句意通顺就是活用。 3.注意经过词类活用解释的意思和原意肯定有相互关联的地方,不要随意的解释。

【主题当堂检测】 找到下列各句中的活用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1.名词活用为动词 (1)下江陵 (2)名之曰“褒禅” (3)以乃在华山之阳名之也 (4)则或咎其欲出者 (5)槌床便大怒 (6)自名秦罗敷 (7)谢家事夫婿( (8)榆柳荫后檐 (9)樊哙侧其盾以撞 (10)由山以上五六里 (11)雨雪霏霏 高二语文 必修5 “主题-导学”案 高二语文 必修5第5页(共12页) (12)籍吏民 (13)砅崖转石万壑雷 (1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5)树之以桑 (16)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17)履至尊而制六合 (18)序八州而朝同列 (19)吾师道也 (20)异日图将好景 (21)舍相如广成传舍 (22)左右欲刃相如 (23)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24)于是相如前进缶 (25)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 (26)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27)或棹孤舟 (28)目吴会于云间 (29)鸷鸟之不群兮 (30)皆白衣冠以送之 (31)左右既前斩荆轲 (32)乃朝服,设九宾 (33)秦地可尽王也 (34)范增数目项王 (35)然而不王者 (36)填然鼓之 (37)王无罪岁 (38)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3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40)尚能饭否 (4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4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43)映带左右 (44)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45)沛公军霸上 (46)沛公欲王关中 (47)道芷阳间行 (48)且臣少仕伪朝 (49)一觞一咏 高二语文 必修5 “主题-导学”案 高二语文 必修5第6页(共12页) (50)顺流而东 (51)步余马于兰皋兮 (52)若入, 前为寿 (53)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54)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55)惠等哭、輿归营 (56)天雨雪 (57)刑人如恐不胜 (58)辇来于秦 (59)朝歌夜弦 (60)鼎铛玉石 (61)金块珠砾 (63)楚人一炬 (64)族秦者秦也 (65)以地事秦 (66)义不赂秦 (67)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68)莫能名 (69)函梁君臣之首 (70)微风鼓浪 (71)垣墙周庭 (72)乳二世 (73)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2.名词用作状语 (74)羽化而登仙 (75)箕踞以骂曰 (76)常以身翼蔽沛公 (77)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78)天下云集响应 (79)赢粮而景从 (80)樯橹灰飞烟灭 (81)雄州雾列 (82)俊采星驰 (83)勤心养公姥 (84)吾得兄事之 (85)手巾掩口涕 (86)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 函封之 (87)惠等哭,舆归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