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1.系统掌握临床医学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独立设计和进行临床医学研究的能力。
2.具备扎实的临床实践能力,能够准确地掌握临床诊断、治疗和护理技术,熟练运用临床医学仪器设备。
3.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开展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
4.具备良好的医学伦理素养和医疗安全意识,能够正确处理医学伦理和法律问题。
5.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沟通能力,能够与患者、家属和医疗团队有效地沟通和协作。
二、培养方案
1.必修课程
(1)基础医学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医学基础知识。
(2)临床医学课程: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科学等临床学科,以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诊断治疗技能。
(3)医学研究方法学:包括临床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和统计学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统计分析能力。
2.选修课程
(1)专业学科选修课程:包括放射学、超声学、影像学等专业学科选修课程,以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所选专业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医学伦理学:包括医学伦理、医学法律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医学伦理素养和法律意识。
3.实践教学
(1)临床实习:学生在医院临床科室进行实习,与临床医生一起参与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2)科研实践:学生需要参与科学研究项目,并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医学研究生培养计划(2018参考价值极高)

医学研究生培养计划(2018参考价值极高)简介篇一:医学研究生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团结协作,有为我军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献身精神;2、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篇一:医学研究生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团结协作,有为我军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献身精神;2、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主要指三级学科,以下同)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初年资主治医师水平;3、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4、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5.有良好的军事素质和健康体魄。
二、培养年限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提前完成培养计划或在规定期限内不能完成学业者,可提前或延长半年至一年的学习时间。
三、培养方式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学习时间主要用于课程学习、临床、科研训练和学位论文工作。
第一学期集中5个月的时间学习公共必修课程;其余时间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专业进行系统、严格的临床能力训练。
采取自学与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同时参加各种形式的科研和教学活动,并完成学位论文。
由科室领导和研究生导师组成指导小组,具体负责培养工作。
采取导师指导、集体培养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着重培养研究生的独立临床工作能力和科学创造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
实行以三级学科为重点的临床能力培训,轮转本学科专业病房、门急诊,进行较专门的临床训练及临床教学工作,通过专科培训,能熟练掌握本专业常见病诊疗技术,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
医学研究生培养计划 (2)

医学研究生培养计划
医学研究生培养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学术课程:医学研究生需要修习一定的学术课程,包括医学基础知识、研究方法和
统计学等。
这些课程旨在提供研究生所需的学术背景和技能,以便他们能够深入理解
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知识。
2. 科研项目:医学研究生需要参与科研项目,包括选择研究方向、设计研究方案、进
行实验和数据分析等。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实际科研能力,培
养科学研究的思维和方法。
3. 学术交流和发表论文:医学研究生需要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并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这有助于研究生拓宽学术视野,增加学术影响力,并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实习和临床实践:医学研究生需要进行一定的实习和临床实践,以增加自己的临床
经验和专业技能。
通过与临床医生合作和实际操作,研究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自
己的研究成果,提高实践能力和临床应用水平。
5. 学术指导和导师培养:医学研究生通常会被分配给一位导师,导师会对研究生进行
学术指导,提供专业知识和经验,并指导他们的科研工作。
通过与导师的合作和互动,研究生可以获得更全面的研究培养,加深对学科的理解和掌握。
总体而言,医学研究生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备扎实学术素养、独立科研能力和临床应
用能力的专业人才,使其能够在医学领域中进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
急诊医学专业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培养方案

急诊医学专业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00218)一、培养目标1、要求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学风严谨,具有强烈的责任感、积极进取的事业心以及献身急诊医学的精神。
2、培养博学多才,在急诊医学领域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以及灵活机动,善于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熟悉本学科的最新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在本领域中做出创新性的成果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
3、精通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如果第一外语不是英语,则第二外语必须选英语。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急性心血管疾病常见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治方法,重点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性血运重建方法的选择,研究干细胞移植在STEMI治疗中应用。
2、猝死及复苏猝死发生机制,心肺脑复苏中药物应用及方法学研究,以提高复苏的成功率。
3、危重病抢救重点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尤其是二次打击学说,以及如何降低机体的炎症反应和提高危重病抢救的成功率。
4、急性中毒重点研究急性中毒诊断方法及防治手段。
5、创伤急救探讨多发性创伤并发症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防治方法。
三、学习年限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5~6年,基本学习年限掌握在5年。
四、应修总学分数应修总学分不少于40学分,其中必修不少于27学分,选修不少于12学分。
课程学习时间由导师组根据科研工作情况安排,在申请答辩之前修完规定学分。
五、课程设置(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一)必修课:1、学位公共课:共10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5学分第一外国语4学分专业外语1学分。
2、学位基础课和专业课:不少于12学分。
3、前沿讲座6学分:前沿讲座旨在使研究生了解本学科及本研究方向的重大学术问题和前沿性问题,提高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和学术交流能力,前沿讲座内容包括国内外研究动态介绍、文献讲座、新技术与新成果介绍等。
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

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一、专业概述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和较高的临床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型人才,具备医学科研与教学能力的专业人才。
本专业研究生培养计划旨在提高学生的医学科研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医学专家。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医学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承担科研项目和教学任务,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技能,能够解决医学领域中的重大疾病和医学问题,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
三、培养要求1.理论知识:研究生应具备坚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医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具备扎实的临床实践能力。
2.科研能力:研究生应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医学科研项目的设计、实施和数据分析,在医学领域做出原创性的科研成果。
3.教学能力:研究生应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能够担任本专业的教学任务,能够培养学生的医学科研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
4.创新意识:研究生应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够关注医学领域的前沿问题,提出创新性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促进医学科研的发展。
五、培养内容1.核心课程: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医学科研方法与技术等。
2.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个人兴趣,选修相关专业课程。
3.实践教学:研究生需参与科研项目的实施,进行实验室和临床实践,提高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
六、培养方式1.学术指导:为研究生指派导师,负责研究生的学术指导和培养工作。
2.科研训练: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等方式,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
3.学术交流: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报告会等活动,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提升学术水平。
4.学位答辩:研究生须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并进行答辩,取得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七、培养评价1.学术成果:评价研究生的学术成果,包括发表论文、专著、申请专利等。
2.科研能力:评价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包括参与科研项目、承担科研任务等。
医学硕士培训计划

医学硕士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医学硕士培养目标是为地方公共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和地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培养高层次的医学专业人才,能够在地方卫生健康系统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从事临床、预防、保健、医疗管理等工作,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医学硕士研究生应掌握扎实的基本医学理论与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医学检查技术和方法,对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能够独立诊断与治疗,能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卫生监测,掌握初级医学实验技能。
具备临床诊断、初级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卫生与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开展临床医学和相应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具备良好的科研、医学信息检索及独立进行科研的基本水平。
二、培训内容1. 基础医学医学硕士培训的基础医学课程主要包括:生物化学、生理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培训生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人体的结构、功能和生理病理变化。
2. 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是医学硕士培训计划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内科学、精神病学等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培训生可以全面了解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掌握临床医学实践的基本技能。
3. 公共卫生公共卫生是医学硕士培训计划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卫生管理学、卫生法学等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培训生可以全面了解公共卫生领域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掌握公共卫生领域的调查、监测、管理等基本技能。
4. 医学实践医学硕士培训计划还包括一定的医学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临床实习、科研实践等环节。
通过这些实践环节,培训生可以通过参与临床工作或科研活动,深入了解医学实践与科研的基本要求与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5. 其他课程除了上述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课程外,医学硕士培训计划还包括一些其他相关的课程,比如: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信息学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培训生可以了解医学与伦理、心理、信息等方面的关系。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及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以及《山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精神,为深化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不断完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立适应临床医学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促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衔接,更好地服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事业发展,结合我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第一条培养目标与要求一、培养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的临床医师。
二、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与医患沟通能力。
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多发病诊治工作。
三、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临床研究能力和临床教学能力。
四、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第二条第二条招生学科专业一、内科学二、儿科学三、老年医学四、神经病学五、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六、皮肤病与性病学七、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八、临床检验诊断学九、外科学十、妇产科学十一、眼科学十二、耳鼻咽喉科学十三、肿瘤学十四、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十五、运动医学十六、麻醉学十七、急诊医学十八、全科医学十九、临床病理学第三条第三条招生对象与入学方式一、招生对象。
为符合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规定专业的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
对于已经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人员原则上不得报考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二、入学方式。
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并达到规定要求,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
第四条第四条学习年限与培养原则一、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3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不能申请提前毕业。
如在3年内未达到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学生提出申请,可延长1年学习年限。
急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急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作风严谨,为人正派,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急诊学科研、教学和临床实践的能力,热爱专业,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急诊医学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1.心肺脑复苏2.多器官功能衰竭三、招生对象已获医学学士的在职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硕士生学习年限为3年第一阶段:集中学习学位课程,由学校统一组织教学。
第二阶段:主要进行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同时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培养急诊学实验与教学能力,查阅和综述专业文献。
第三阶段:进行专业定向培养,包括各研究方向特定的实验技能,科研设计,仪器使用,专业知识学习,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毕业答辩。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需要参加教研室和院、校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和讲座,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考核方式1.公共课及基础课以笔试为主,由有关教研室负责考核工作。
2.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以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3.中期考核.为了保证研究生的质量,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
由导师组成的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进展情况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作出评价,评定成绩。
对成绩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应力求与国家和省部级基金顶目、国家攻关项目、攀登计划项目及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方向接轨,确保研究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创新性。
论文题目初选后由系组织专家审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作风严谨,为人正派,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急诊学科研、教学和临床实践的能力,热爱专业,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急诊医学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心肺脑复苏
2.多器官功能衰竭
三、招生对象
已获医学学士的在职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硕士生学习年限为3年
第一阶段:集中学习学位课程,由学校统一组织教学。
第二阶段:主要进行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同时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培养急诊学实验与教学能力,查阅和综述专业文献。
第三阶段:进行专业定向培养,包括各研究方向特定的实验技能,科研
设计,仪器使用,专业知识学习,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毕业答辩。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需要参加教研室和院、校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和讲座,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考核方式
1.公共课及基础课以笔试为主,由有关教研室负责考核工作。
2.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以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识
的掌握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3.中期考核.为了保证研究生的质量,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
核。
由导师组成的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进展情况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作出评价,评定成绩。
对成绩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应力求与国家和省部级基金顶目、国家攻关项目、攀登计划项目及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方向接轨,确保研究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创新性。
论文题目初选后由系组织专家审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确定后,应拟定学位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
学位论文计划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经系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送交研究生院备案。
九、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完成后,硕士学位应在答辩前请两位(至少一位外单位)专家组成写出评阅意见。
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为主共三人组成,其中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至少有二人,导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其临床能力和学位论文进行考核和答辩。
同时还应对其学位论文能否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的水平,作出是否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及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申请硕士学位者至少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如在答辩时尚未完成,可在毕业后一年内补齐。
十、质量监测
对在校研究生全面实行中期考核,建立研究生个人教学档案。
对毕业研究生进行不定期追踪调查,以更全面了解其能否满足现代科研和急诊学学科发展的需要,从而改进培养方法,提高毕业生的素质。
研究生学习期间主要事项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