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复习资料总结重点笔记

合集下载

急诊医学重点知识总结

急诊医学重点知识总结

急诊医学重点知识总结一、急诊医学概述急诊医学是指在短时间内对危重病人进行紧急救治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尽可能地挽救病人的生命。

急诊医学是现代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对于社会公共卫生和人民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急诊医学常见疾病1. 心脏病: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律失常等。

2. 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肺栓塞、肺部感染等。

3. 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出血、胰腺炎、胆囊炎等。

4. 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出血、脑梗塞、癫痫等。

5. 外伤和创伤:包括骨折、切割伤、灼伤等。

三、急诊医学处理流程1. 评估患者情况:首先要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其情况,包括意识状态、呼吸、循环等。

2. 给予急救措施: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包括心肺复苏、氧气吸入、止血等。

3. 诊断疾病:通过对患者的检查和问诊,确定疾病的种类和程度。

4. 给予治疗:根据疾病种类和程度,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5. 监测患者情况:在治疗过程中要不断监测患者情况,包括呼吸、循环等指标。

四、急诊医学常用药物1. 心肌梗死:阿司匹林、硝酸甘油、替格瑞洛等。

2. 呼吸系统疾病:氨茶碱、布地奈德等。

3. 消化系统疾病:奥美拉唑、甲氧氯普胺等。

4. 神经系统疾病:硫酸镁、丙戊酸钠等。

五、急诊医学常用设备1. 心电监护仪:用于监测患者的心电图。

2. 呼吸机:用于给予患者呼吸支持。

3. 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用于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4. 输液泵:用于给予患者药物和营养液等。

六、急诊医学注意事项1. 必须保证医疗设备齐全,药品供应充足。

2. 医护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急诊医学知识和技能。

3. 必须保证急救流程规范,避免出现差错。

4. 对于危重病人,必须及时转运到专业医院进行治疗。

七、急诊医学发展前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因此,急诊医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分支,在未来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急诊医学复习资料总结重点笔记

急诊医学复习资料总结重点笔记

薄薇莀莁蒆螀虿急诊医学总结蒆袀蒃羇蚈膀肄Chapter1 绪论莁莂膃蒇薁羃肅1. 急诊医学: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其主要任务:对不可预测的急危病(症)、创伤,以及患者自认为患病初步评估判断、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或对人为及环境伤害给予迅速的内、外科及精神心理救助膁蚄莆肂螂薆薈2. 急救:表示抢救生命,改善病况和预防并发病时采取的紧急医疗救护措施。

膅葿莈袄肇莇袂急诊:是紧急地或急速地为急性病人或伤病员诊查、察看和诊断他的病与伤及应急的处理。

莇蝿螃芃芆聿莄3. 急诊医疗体系:包括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急救和各监护或强化医疗病室芀薂螄荿蕿膂蚆(1)院前抢救螅芅芇肀肁膇膆(2)医院急诊螆肆薁膄莃艿螁生命垂危患者刻不容缓地立即抢救,心肺复苏腿羂肃袄膈芁薃有致命危险危重者5〜10分钟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芈袁莅羆螂蒂芆暂无生命危险急症者30 分钟内急诊检查及急诊处理羄袅腿罿芁蒃肈普通急诊患者30 分钟至 1 小时予急诊处理芆羈蒀蒄羄袆蝿非急诊患者可根据当时急诊抢救情况适当延时给予诊治袆羀节蒅聿膀袃(3)危重病监护蒁膁袅袈蚁蚂螇Chapter2 心肺脑复苏芄莆螇膁袄肄罿1. 基本概念袇衿莈蚃蒄螈羂( 1 )心跳骤停/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即为心跳骤停,其中心脏自身病变以冠心病最为多见。

螈衿薂羅蚇腿肃(2)猝死(Sudden death ):指平时看来健康者或病情稳定的病人,突然意外的自然死亡。

不包括各种人为因素如创伤、自杀、他杀、手术及麻醉等意外所致。

心脏性猝死指未能预料的于突发心脏症状 1 小时内发生的心脏原因死亡。

(3)临床死亡: 自主呼吸和循环停止,大脑活动暂时停止,处于死亡的早期,但尚未到不可逆的阶段(一般情况心跳停止4〜6分钟内),及时正确地进行CPR脑及其它脏器功能可望恢复到心跳呼吸停止前的水平(4)生物学死亡:临床死亡期未行CPR或CPF失败,机体所有组织相继死亡,并发生组织自溶(5)脑死亡:为全脑功能的不可逆停止和神经坏死。

急诊考点及复习

急诊考点及复习

名词解释1)急诊医学:是一门以综合医学知识为基础,对急危重症、创伤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患者的病情给予及时评估和干预治疗,防止其进一步恶化的一门新兴学科。

2)心脏骤停(AD):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有效泵血功能突然丧失,导致血液循环停止,全身重要脏器严重缺血、缺氧的临床急症状态。

3)EMSS: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是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及各专科绿色生命通道组成的一体化急救网络。

4)脑死亡:大脑、小脑、脑干、颈髓1—2段神经功能发生不可逆丧失。

判断的三个必须条件:深度昏迷、无自主呼吸、脑干反射全部消失。

5)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指冠状动脉内存在不稳定的斑块,继而发生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或发生斑块内出血、血痉挛等,导致完全或不完全性冠状动脉闭塞,以引起心肌缺血、坏死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6)重症支气管哮喘:指支气管哮喘急性持续发作,经常规治疗症状不能改善或继续恶化,并逐渐或迅速发展至呼吸衰竭成为危及生命的哮喘.7)急性肺栓塞(PE):是由各种栓子突然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导致以急性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

8)主动脉夹层:指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并造成正常动脉壁的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进而形成真假两腔的病理状态。

9)中间综合征(IMS):多发生在进过抢救治疗,胆碱能危象消失后1—4天,个别患者可发生在中毒后一周以上.临床上出现以肢体近端肌肉、颅神经支配的肌肉及呼吸肌的麻痹为突出,表现的症候群。

因其发生在胆碱能危象控制后,迟发性神经病变之前,故而得名。

10)中毒:指某种物质通过一定的途径进入机体后,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直接导致或通过生物物理或生物化学反应引起生物体功能或结构发生改变,导致暂时性或持久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

一次接触毒物或接触毒物后24小时内发生的毒性反应甚至2致死者为急性中毒。

急诊医学 知识点总结归纳

急诊医学 知识点总结归纳

急诊医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急诊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指导思想1.急诊医学的基本原理急诊医学是一门以应对急性状况为中心的医学科学。

它的基本原理包括迅速判断病情、迅速处理病情、迅速处理病人。

在处理急诊状况时,医务人员需要快速准确地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并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

这需要医务人员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2.急诊医学的指导思想急诊医学的指导思想是"抢救生命、预防残疾、缓解疼痛、排除危险、救急扶危"。

这一指导思想要求医务人员在处理急诊状况时,首先要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其次是尽量避免疾病对患者造成永久性伤害,同时要尽量减轻患者的疼痛,排除危险因素,并尽快救急扶危,及时进行治疗。

二、常见急症处理的基本原则1. 心脏急症处理心脏急症包括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等。

处理心脏急症的基本原则是迅速评估心脏功能,及时进行心肌保护和血流再灌注治疗。

此外,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心脏复苏和除颤。

2. 呼吸系统急症处理呼吸系统急症包括支气管哮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栓塞等。

处理呼吸系统急症的基本原则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纠正低氧血症,并给予合适的氧疗和呼吸支持治疗。

3. 出血性急症处理出血性急症包括外伤出血、消化道出血、鼻出血等。

处理出血性急症的基本原则是迅速止血,并及时进行补液和输血。

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应迅速纠正失血休克,稳定循环功能。

4. 中毒处理中毒是一种常见的急症,处理中毒的基本原则是迅速清除中毒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进行抗中毒药物治疗。

此外,还需要及时进行生命支持和器官功能支持治疗。

5. 外伤处理外伤是急症医学的重要领域,处理外伤的基本原则是迅速评估创伤严重程度,进行外伤急救和伤口处理,并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在处理外伤时,还需要注意保护伤者的生命安全和肢体功能。

三、急诊医学的关键技能和工具1. 心肺复苏技能心肺复苏是急诊医学中的关键技能之一,对心脏骤停、溺水、窒息等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是挽救生命的重要手段。

急诊医学--重点-总结

急诊医学--重点-总结

急诊医学–重点-总结急诊医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学科,它涉及到各种急性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急救措施,是救治危重病人和救死扶伤的关键。

本文将重点总结急诊医学的相关内容,以助于医学从业者更好地掌握急诊医学知识。

急诊医学的定义急诊医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和掌握有关急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急救措施的学科。

其目的是在尽可能短时间内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采取适当的治疗和救护措施,以达到迅速救治、稳定病情、挽救生命的目的。

急诊医学的重点1. 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急诊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身体恢复正常心跳和呼吸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快速和高效的措施,否则患者生命会受到严重威胁。

医生应该将心肺复苏纳入到急救流程中,并掌握心肺复苏的常见技巧和方法。

2. 中毒应急处理中毒也是急诊医学中经常遇到的情况之一。

处理中毒需要医生快速确定中毒物质的种类和量,给予对应的解毒剂或采取其它措施进行清除。

而对于不同种类的中毒,处理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医生应当对不同种类的中毒进行深入了解,并掌握相应的中毒处理方法。

3. 创伤处理创伤处理也是急诊医学的重点之一。

创伤种类很多,包括割伤、撕裂、烧伤等,而不同种类的创伤处理方法也不相同。

处理创伤需要快速地稳定伤口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以避免恶化。

因此,医生应当掌握各种创伤的处理方法,以便能够快速处理创伤伤口。

4. 急性疾病处理急诊医学也需要面对各种急性疾病的处理。

这些疾病包括心肌梗塞、脑出血、肺栓塞等,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很大威胁。

因此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需要快速准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及做好病情观察,以防止病情恶化。

急救的原则除了特定的处理方法,医生还需要掌握急救的原则。

急救的原则有很多,但是最核心的原则是:快速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病人病情。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急救需要做到以下三点:1. 快速反应急救过程需要快速反应,对症状做出判断,并立即给予适当的处理。

2. 稳定病情急救过程中应当稳定病情,包括保持体位、维持呼吸和循环的正常,以及控制出血等。

医生急诊知识点归纳总结

医生急诊知识点归纳总结

医生急诊知识点归纳总结急诊医学是一个重要的医学分支,它包括对急性疾病、伤害和其他突发状况的紧急医疗处理。

在急诊科工作的医生需要具备广泛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便迅速准确地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急诊医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急诊医学的基本原则1. ABCDE原则:Airway(气道)、Breathing(呼吸)、Circulation(循环)、Disability (神智)、Exposure(曝光)是医生在急诊处理患者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2. Triage(分诊):在急诊科,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进行分诊,以确保紧急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

3. 快速评估:在急诊处理中,医生需要快速地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对气道、呼吸、循环等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危及生命的情况。

二、心脏急症1.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医生需要迅速对患者进行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确认诊断,并给予溶栓治疗或介入手术。

2. 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气促、肺水肿等症状时,需要及时给予氧气、利尿剂和正性肌力药物治疗。

3. 心律失常:对于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颤、室速等需要及时进行除颤、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4. 急性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情况,医生需要快速进行CT血管造影或经胸超声检查,以便明确诊断并给予外科手术治疗。

三、呼吸急症1.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在哮喘急性发作时需要给予雾化吸入β2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及时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

2. 急性肺栓塞:对于临床表现严重的肺栓塞,需要及时进行CT肺通气灌注扫描明确诊断,并给予抗凝治疗。

3. 呼吸衰竭:对于出现呼吸频率、深度、节律异常的患者,需要迅速给予氧疗和机械通气治疗。

四、消化系统急症1. 胃肠道出血:对于胃肠道大量出血的患者,需要迅速给予补液、止血药物治疗,并进行胃镜或结肠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

2. 肠梗阻:对于患者出现呕吐、腹痛等症状,需要迅速进行CT腹部平扫或腹部B超检查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的非手术或手术治疗。

急诊理论知识点总结

急诊理论知识点总结

急诊理论知识点总结1.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急诊医学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原则,对急诊医学的特点和基本原则进行了论述。

急诊医学是一门应用临床医学和基础科学知识,以应对急危重症患者为主要任务的医学学科。

其特点主要表现为适应快速处理、及时诊治、高压紧张、病情复杂、抢救救治、急慢兼顾。

2.急诊诊断学急诊诊断学是指在急诊环境下,利用各种临床资料和检查方法,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科学的诊断。

急诊诊断学是急诊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临床诊断学和实验诊断学两个方面。

临床诊断学主要包括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鉴别诊断等内容。

实验诊断学主要涉及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3.危重病理生理危重病理生理是指疾病导致的机体变化和功能紊乱,对于急诊医生而言,了解危重病理生理对于正确判断病情和抢救救治至关重要。

危重病理生理包括休克、呼吸功能衰竭、循环功能衰竭等内容。

4.急救护理急救护理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现场急救、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三个方面。

现场急救主要是指对突发病人进行紧急处理和初步救治。

院前急救是指在病人被送医院之前对患者进行抢救救治。

院内急救则是指在急诊科内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处理和救治。

5.临床急诊学临床急诊学是指在急诊医学领域内,各临床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在急诊环境下的应用。

临床急诊学内容涉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众多临床学科。

以上便是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点总结。

急诊医学作为一门医学学科,不仅考验着医生的临床技能和应变能力,更要求医生对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以应对种种临床挑战。

急诊中级知识点归纳总结

急诊中级知识点归纳总结

急诊中级知识点归纳总结急诊医学是一门专门处理急危重症的医学科学,它需要医生具备较高的临床技能和知识储备,以便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

对于急诊医师来说,掌握中级知识点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急危重症,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下面将对急诊中级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急症医学基础知识1.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呼吸、体温、血压等常规生命体征检测,以及意识状态的评估。

2.基本急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止血、气道管理等。

3.医学伦理与法律:需要了解医生在紧急情况下的权利和责任。

4.急诊医学的特点:紧迫性、多样性、危急性。

二、疾病诊断与治疗1.心血管急症:如心梗、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需要掌握心电图的分析和急救处理。

2.呼吸系统急症:如哮喘、肺栓塞、气胸等,需要掌握用药和气管插管等技能。

3.中毒与酒精中毒:如常见的药物中毒和化学物质中毒,需要进行毒性评估和解毒处理。

4.急性腹痛:包括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急性胰腺炎等,需要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5.外伤与创伤:包括骨折、脊髓损伤、头部外伤等,需要进行骨折固定、伤口处理等。

三、特殊情况处理1.儿童急症医学:需要了解儿童急症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2.老年急症医学:了解老年人急症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3.妇产科急症医学:了解妇产科急症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4.精神卫生急症:了解精神卫生急症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四、急诊医疗设备与技术1.呼吸机与监护仪的使用:需要掌握呼吸机的设置和监护仪的使用。

2.心电监护与除颤器的使用:需要掌握心电监护的分析和除颤器的使用。

3.各种药物的使用:需要掌握急救药物的使用剂量和途径。

4.急诊手术与操作:需要掌握常见急症的手术处理和操作技术。

五、急诊医学管理与规范1.急诊医学流程与规范:需要了解急诊医学的标准流程和规范化管理。

2.急诊医学团队协作:需要掌握急诊医学团队的协作与沟通技巧。

3.急诊医学质量管理:需要了解急诊医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医学总结Chapter1 绪论1.急诊医学: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其主要任务:对不可预测的急危病(症)、创伤,以及患者自认为患病初步评估判断、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或对人为及环境伤害给予迅速的内、外科及精神心理救助2.急救:表示抢救生命,改善病况和预防并发病时采取的紧急医疗救护措施。

急诊:是紧急地或急速地为急性病人或伤病员诊查、察看和诊断他的病与伤及应急的处理。

3.急诊医疗体系:包括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急救和各监护或强化医疗病室(1)院前抢救(2)医院急诊•生命垂危患者刻不容缓地立即抢救,心肺复苏•有致命危险危重者5~10分钟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暂无生命危险急症者30分钟内急诊检查及急诊处理•普通急诊患者30分钟至1小时予急诊处理•非急诊患者可根据当时急诊抢救情况适当延时给予诊治(3)危重病监护Chapter2 心肺脑复苏1.基本概念(1)心跳骤停/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即为心跳骤停,其中心脏自身病变以冠心病最为多见。

(2)猝死(Sudden death):指平时看来健康者或病情稳定的病人,突然意外的自然死亡。

不包括各种人为因素如创伤、自杀、他杀、手术及麻醉等意外所致。

心脏性猝死指未能预料的于突发心脏症状1小时内发生的心脏原因死亡。

(3)临床死亡: 自主呼吸和循环停止,大脑活动暂时停止,处于死亡的早期,但尚未到不可逆的阶段(一般情况心跳停止4~6分钟内),及时正确地进行CPR,脑及其它脏器功能可望恢复到心跳呼吸停止前的水平(4)生物学死亡: 临床死亡期未行CPR或CPR失败,机体所有组织相继死亡,并发生组织自溶(5)脑死亡:为全脑功能的不可逆停止和神经坏死。

临床表现为无自主呼吸,无任何意识及反射活动,全身肌肉无张力,仅靠升压药物维持循环,无任何脑电活动。

(6)社会死亡:指CPR成功而脑复苏不完全,处于昏迷状态,脑的某些低级功能和反射活动存在,成为植物人(7)心肺复苏/心肺脑复苏(CPR / CPCR):CPR是指对心脏骤停/猝死的急救过程,是抢救生命最基本的医疗技术和方法。

包括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电除颤纠正VF/ VT,及药物治疗等。

又称心肺脑复苏/CPCR(8)心脏骤停的时间:发生心脏骤停的即刻至抢救开始之前的时间为心脏骤停的时间。

(9)心肺脑复苏的安全时限:系指大脑皮层耐受完全性缺血缺氧的最长时间,而并非心脏能否复跳的时限。

一般认为,安全时限为4~6分钟,在此时限内抢救成功,则大部分可无任何后遗症2.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①突然意识丧失(常伴抽搐);②大动脉搏动消失(颈动脉、股动脉);③呼吸短续、呈叹息样,随即停止;④瞳孔散大;⑤苍白或紫绀明显,二便失禁。

⑥心电图表现: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无脉电活动、心电静止3.现代心肺复苏术心肺脑复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现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BLS)、进一步生命支持/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LS/ACLS)、后续生命支持(PLS—以脑为重点的加强医疗)(1)BLS:包括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和早期电除颤等基本抢救技术和方法,其归纳为初级A、B、C、D。

BLS包含生存链(早期识别、求救;早期CPR;早期电除颤和早期高级生命支持)中的前三个环节1)判断反应:判断患者意识通过动作或声音刺激,如拍患者肩部或呼叫,观察患者有无语音或动作反应2)启动EMSS3)开放气道及检查呼吸呼吸的观察:眼看患者胸部有无上下活动;用手掌放在病人鼻孔前面感受气息或听病人呼吸的气流声;(要求在10秒钟之内完成)4)人工呼吸•推荐人工呼吸的方式:口对口呼吸,球囊-面罩通气和通过已建立的人工气道通气。

•每次人工吹气的时间应超过1秒•潮气量要足以产生明显的胸廓起伏•人工呼吸时不可太快或太过用力。

•如果已经建立人工气道,并且有二人进行CPR,则每分钟通气8至10次,不必考虑通气与胸外按压的同步。

实施通气时不应停止胸外按压5)检查脉搏成人应触诊颈动脉,示指、中指指腹触及喉结,然后向外侧轻轻滑动 2-3厘米6)胸外按压按压的幅度为大约4~5厘米。

每次压下后应使胸廓完全弹回,以利于血流返回心脏推荐的按压频率(速度)为100次/分钟按压/放松时间:50%成人不论单人还是双人操作,推荐的按压-通气比率为按压/呼吸比为30:2;儿童、婴儿双人CPR时采用的比率为15:27)除颤:双向波除颤比单向波更有效,所用的能量低(120-200J)。

单相波除颤仪首次和再次均选择 360J。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年变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更为早期高质量CPR,能使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得以提高.1)四早生存链:早识别与呼叫、早CPR、早电极除颤、早高级生命支持2)有效的心脏按压:有力和快速地按压,100次/分,按压后使胸廓完全恢复正常位置.CPR 按压/通气比单人,双人均为30:2.3)注重有效通气,避免过度吹气(每次吹气1-2秒)以胸廓起伏为标准.4)电击除颤:提倡需除颤时为一次电击后,立即行CPR电击除颤,主张低能量双相波120J-200J5) 首选心肺复苏药物:肾上腺素(成人均用1mg/次静注)+纳洛酮可提高心肺复苏率.血管加压素引起高度重视.阿托品,可达龙也常用.静脉给药优于气管给药.6)注重早期脑的复苏8)CPR有效的指征•患者口唇、面色开始转红,•颈总动脉、股动脉可触到搏动,•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射恢复,逐渐恢复自主呼吸,吞咽动作出现、有眼球活动、甚至手脚开始活动。

•以摸到大动脉搏动(血压至少达60mmHg)为人工循环有效的标志。

9)终止CPR的指征复苏成功心脏死亡或脑死亡:通常心肺复苏持续30分钟~1小时心跳不能恢复(心脏死亡),或心跳虽已恢复但达到脑死亡标准时可终止复苏。

(2)高级生命支持(ALS)高级A、B、C、D:A—人工气道/气管插管;B—机械通气; C—建立液体通道,使用血管加压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D —寻找心脏骤停的原因。

1)建立静脉通道:CPR时的给药途径首选静脉2)药物治疗•肾上腺素:心脏复苏的首选药物。

标准剂量为成人1mg/次静注,儿童0.01mg/kg。

用药间隔3~5分钟•血管加压素•阿托品•胺碘酮:室颤/无脉性室速抗心律失常药首选胺碘酮。

•利多卡因:仅考虑为胺碘酮的替代药物。

•镁离子:镁离子可有效终止长QT间期引起的尖端扭转型室速,但对QT间期正常的室速无效。

碳酸氢钠:目前主张纠酸的原则是有效机械通气为主,碳酸氢钠不主张在CPR中常规使用,纳洛酮(3)后续生命支持(PLS):即以脑为重点的加强医疗※本章练习题A型选择题:1、一般情况下,心脏骤停后,大脑对缺氧的耐受时间为:( B )A、30—60秒B、4—6分钟C、8—10分钟D、10—15分钟E、20—30分钟2、心脏骤停(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 C )A、触电B、中毒C、冠心病D、窒息E、心肌病3、对心脏骤停实施基础生命支持时,应采取ABCD的步骤,其中B是指:(C)A、开放气道B、判断有无呼吸C、人工呼吸D、人工循环E、气管插管4、按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实施成人CPR时,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率正确的为:( E )A、单人复苏30∶2,双人复苏15∶2B、单人复苏15∶2,双人复苏5∶1C、单人复苏和双人复苏均为5∶1D、单人复苏和双人复苏均为15∶2E、单人复苏和双人复苏均为30∶25、按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实施成人CPR时,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为:( D)A、60-80次/分B、80次/分C、80-100次/分D、100次/分E、100-120次/分6、心脏复苏的首选药物是:( A )A、肾上腺素B、利多卡因C、异丙肾上腺素D、阿托品E、胺碘酮7、治疗心室颤动应首选:(D)A、利多卡因B、胺碘酮C、同步电击复律D、非同步电击复律E、临时心脏起搏8、成人CPR时肾上腺素的标准剂量及用药间隔为:( A )A、 1 mg/次,静注;用药间隔3~5分钟B、 1 mg/次,静注;用药间隔5分钟C、 0.01~0.02 mg/kg/次,静注;用药间隔3~5分钟D、 0.01~0.02 mg/kg/次,静注;用药间隔5分钟E、以上均不正确9、关于CPR期间复苏药物的应用,目前不主张的是:( B )A、各类“三联针”不合理,已废除B、大剂量应用碳酸氢钠,宁碱勿酸C、通常情况下不使用钙剂D、异丙肾上腺素已不作为复苏的第一线药物E、纳洛酮能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10、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是:( D )A、培养高水平的医务人员B、尽快将病人送到医院C、迅速打急救电话120D、现场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E、以上都不是多选题:1、心脏骤停的“三联征”包括:( A、 B 、 C )A、突然意识丧失B、呼吸停止C、大动脉搏动消失D、全身抽搐E、瞳孔散大2、判断心脏骤停的主要条件:( A、 C )A、突然意识丧失B、呼吸停止C、大动脉搏动消失D、全身抽搐E、瞳孔散大3、心肺复苏(CPR)有效的指征包括:( A、B 、C 、D )A、颈动脉可触到搏动B、面色由紫绀转红润C、出现自主呼吸D、瞳孔由大变小E、可测到血压4、关于电除颤,正确的描述有:( A、 B 、 D )A、电除颤是救治室颤最有效的方法B、除颤每延迟1分钟患者存活率下降7%~10%C、室颤/无脉性室速时,推荐电击3次后再进行CPRD、目前推荐双相波低能量(150~200J)除颤E、如只有单相波除颤仪,能量选择推荐递增式(200J-300J-360J)5、心肺复苏的常用药物包括:( A、C 、D )A、肾上腺素B、异丙肾上腺素C、阿托品D、胺碘酮E、氯化钙问答题:1、简述心脏骤停的诊断要点(临床征象和心电图表现)。

答:心脏骤停的诊断要点为:①意识突然丧失,面色苍白或紫绀;②大动脉搏动消失;③呼吸停止或开始叹息样呼吸,逐渐缓慢,继而停止;④双侧瞳孔散大;⑤可伴有短暂抽搐和大小便失禁,伴有口眼歪斜,随即全身松软;⑥心电图表现:心室颤动,无脉性室速,心电静止,无脉心电活动(心电机械分离)。

2、对成人心脏骤停进行基本生命支持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可分别归纳为初级A、B、C、D和高级A、B、C、D四个方面,请分述其中文含义。

答:初级A、B、C、D:A—开放气道/气道保持;B—人工呼吸/人工通气; C—胸外按压/人工循环;D —电除颤。

高级A、B、C、D:A—人工气道/气管插管;B—机械通气; C—建立液体通道,使用血管加压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D —寻找心脏骤停的原因。

Chapter3 休克1.概论系指各种致病因素作用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导致器官和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致使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综合征。

根据病因分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