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类型的国家机构组成方式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选考选修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高中政治选考选修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高中政治选修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第一课、国家的本质1、国家的本质:(1)从国家的本质属性看,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

(2)国家本质:国家性质也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

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3)国家的历史类型:按照国家性质划分,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2、专政与民主:(1)专政的含义: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就是专政。

(2)民主的含义: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

(3)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民主只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

世界上不存在超阶级的民主。

(4)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二者共同体现国家的性质,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1)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

(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

(3)政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由于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的不同,相同国体的国家也会采用不同政体即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

第二课、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4、现代国家管理形式(政体)的基本类型 --- 三种政体的比较:基本类型:(1)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2)民主共和制(议会制与总统制)内容:①国家元首产生的方式及职权: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世袭、象征性、无实权。

议会制:选举,虚位、无实权。

总统制:选举,有实权。

②国家权力中心: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

议会制:议会。

总统制:总统。

③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监督与被监督(议会产生政府)。

议会制:监督与被监督(议会产生政府)。

02 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02 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形式就是统
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 家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
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
四、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
从具体内容上考察,国家形式包括 三个方面: 第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 尤其是中央(全国)政权的组织形式,
体现一个国家的横向权力结构和权力
分配关系。(★)
2、学者观点 “权力,就是一个人或若 干人在社会活动中即使遇 到参与该活动的其他人的 抵制,仍能有机会实现他 们的意愿” ——马克斯· 韦伯
《经济与社会》(上卷)
第一节 权力的定义 权力是施加影响力的 特例;这是借助制裁 背离的行为来影响他 人的决策的过程。
——拉斯维尔、卡普兰
《权力与社会》
一、 国家权力的定义 (二)权力、权威与暴力
第二节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一、政体的划分标准 (3)马克思划分政体类型的标准
第一节 权力的定义
4、非理性的解释 人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感 性的动物,受神话和迷信 的支配。政治实质上就是 神话、象征符号的操纵, 政治权力产生于超凡脱俗 者的煽动或灌输。 案例:墨索里尼、希特 勒等走上政坛和控制社会 的方式。
颠峰时刻的希特勒
第一节 权力的定义 评价: 各种权力观都具有其合理性,也具有其不 足。 如:权力既是理性的,也是非理性的。案 例:美国开国之父们对美国政治制度的设计 过程体现了充分理性的精神,但他们在号召 人民起来争取独立运动过程中也存在着非理 性的因素。
四、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
第二:国家的整合形式,即国家结构,
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纵向权力结构和
权力分配关系。
四、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
第三:国家机关权力的具体运作方式
和具体制度,也称政治体制,是组织、

行政管理学基础精讲3-第4~5章

行政管理学基础精讲3-第4~5章
重点问题: 设置行政管理机构应遵循的原则和程序? 西方发达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内容、趋势、特点? 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经验?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的特性与作用
一、行政管理机构的特性 P126
行政管理机构的特性
合主系权 执
法 体统威 性 性性性
行 性 和


行政管理机构的首要特性是:合法性。 性
管理对象必须服从行政组织的一切合法的规定、命令,服从行政组织管理机
三、有限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 P107
70年代经济滞胀,新自由经济理论出现,观点: 1.市场机制有缺陷,但只有市场可以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自由市场制 度是人类现阶段最好的制度。 2.政府的缺陷一样严重,政府不但不能纠正市场,反而会使之恶化。政 府解决市场缺陷的唯一正确途径是进一步明晰产权,而不是干预。 3.强调价值伦理重要性。
如何理顺 政府内部 各职能部门 的关系
1.对政府各部门进行职能分解和职能分析,明确分 工,划清职责。
2.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各部门的地位、作用及与相 关部门之间的联系协调方式,使各部门行为有章可 行,完善行政运行机制。
3.完善协调机制,解决矛盾纠纷。
全国人大2003年通过《行政许可法》, 标志着我国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成果已 经为法律所确认。
二、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 P95
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和核心是:行政职能。 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
1.合理确定行政活动的方向和重点。 2.行政组织建设。 3.行政管理过程科学化。 4.促进行政效率和效能的提高。
第二节 行政职能的发展
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英美等国,行政职能演变经历了三个时期。
守夜人时期 (弱势政府时期)
有限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 1.通过非国有化,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微观管理。 2.政府放松规制,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3.推进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市场化。(形式:①政府业务合同出租、 ②建立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的伙伴关系、 ③政府授权社区建立公共事 业。)

宪法基本制度

宪法基本制度

第二讲宪法基本制度一、国家制度国家制度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通过宪法、法律规定的有关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方面的制度的总称。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二、国家性质(一)、国家是什么?1国家是不是从来就有的?2国家到底是什么?是一种规范的复合体?是一种秩序?是有强制力的人群团体?3恩格斯: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4列宁: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另一个阶级的机器(二)、国家性质内涵1即国家阶级本质,“国体”,指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1)国家属于谁?(2)国家依靠谁?(3)国家为了谁?2国家性质是反映社会各阶级、阶层在社会中的地位的国家基本制度;从宪法学上来说,国家性质是指通过特定的宪法规范和宪法制度所反映的一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基本特征,它反映着该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属性。

三、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1、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直接决定因素各个阶层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阶级间的关系2、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根本决定因素3、社会文化制度、宗教习惯等:重要因素4、特定历史条件四、各国宪法与国家性质(一)、资本主义国家1宪法中大都无明文规定,以“主权在民”、“增进全民福利”的抽象原则来掩盖本质2民有、民治、民享(法国宪法)(二)、社会主义国家1宪法中明确规定国家性质,无产阶级专政。

2如1936年苏联宪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3朝鲜宪法第一条: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全体朝鲜人民利益的自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五、我国的国家性质(一)、我国现行宪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人民民主专政1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行人民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相结合的国家政权。

第六章 国形式知识点

第六章 国形式知识点

第六章国家形式本章知识点国家形式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形式所关注的问题就是:统治阶级是以什么形式来组织国家和进行政治统治的,以什么方式、方法来控制和管理国家的。

本章主要介绍了国家形式的三个方面,即政体、国家结构和政治体制的具体内容,通过对社会主义国家与剥削阶级国家的国家形式的比较研究,既强调了二者的不同本质,国体决定政体;又明确了政体与国家结构形式的复杂多样性,一个国家采用何种具体的国家形式,只能由各国人民独立自主地根据本国的国情决定。

第一节国家形式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本节概述: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认为,对国家形式概念的理解是以对国体及其与政体的关系的认识为基础的。

本节介绍了国家形式的含义、基本内容以及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并强调了政体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知识点1:国家形式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政治学忽视并混淆了国家形式与国家本质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剥削阶级的政治学家都否认或者歪曲国家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形式就是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

知识点2: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从具体内容上考察,国家形式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尤其是中央(全国)政权的组织形式,体现一个国家的横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第二,国家的整合形式,即国家结构,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纵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第三,国家机关权力的具体运作方式和具体制度,也称政治体制,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的具体环节,属于国家形式的细节方面。

知识点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西方历史上的思想家们十分关注政体问题,政体问题一直是政治学领域的主要问题之一,但是他们并不承认政体与国体的关系。

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性质,而政体则是阶级统治的形式。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国体决定政体,政体表现国体”,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

一方面,国体决定着一个国家由哪个阶级来统治,国家的阶级本质从根本上决定着政体的选择;另一方面,一定的国体要通过一定的政体形式来表现,政体作为国家的外部形态,并非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它在实现和保证统治阶级的地位和权力、增强政权的统治能力方面具有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5章 行政管理机构

第5章  行政管理机构
• 瑞士是世界上唯一长期实行委员会制政府 制度的国家。
第二节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及其类型 • [单选、多选]我国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政府,由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 督。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若干人、各部 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 成。国务院的办公机构和各职能部门机构 共同组成我国中央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机 构。
第五章 行政管理机构

第一节行政管理机构的特性与作用
• [名词解释]行政管理机构:是按照宪法和其 他有关法律的规定,依照一定程序组建起 来的,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履行各种行政 职能的国家机关的总称,是国家机构的重 要组成部分,亦称为行政机关、政府机关 等。
第一节行政管理机构的特性与作用
• ② 机构人员素质不高、弱化。
第四节行政管理机构改革
• [ 论述] 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目标。 • 在当代,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总目标是: 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建 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 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 素质的专业化的国家行政干部队伍,提高 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具体可以分为4 个方面:
第四节行政管理机构改革
• [简答、论述]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内容 与基本经验。内容: • (3)1993 年的机构改革。 • ① 调整职能配置,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 ② 协调解决了一些部门之间职责交叉、重 复的问题。 • ③ 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
第四节行政管理机构改革
• [简答、论述]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内容 与基本经验。内容: • (4 )1988年的第四次改革。 • (5)2003年以来的国务院机构改革。 • ①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设立国务 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② 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将国家发展计划委 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9年04月自考00277行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9年04月自考00277行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行政管理学试卷(课程代码0027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政治学上著名的“三权分立”原则的提出者是(A)A.孟德斯鸠B.卢梭C.洛克D.威尔逊2.人从狭义的角度看,下列机构属于行政管理主体的是(B)A.人民代表大会B.人民政府C.政治协商会议D.中共中央委员会3.根据“霍桑实验”结果提出的理论假设是(B)A.“自然人”假设B.“社会人”假设C.“自由人”假设D.“经济人”假设4.最早提出行政环境问题并予以研究的学者是(A)A.高斯B.雷格斯C.帕森斯D.韦伯5.人对行政系统的产生、存在、运行与发展过程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行政环境类型是(C)A.文化环境B.经济环境C.政治环境D.社会环境6.行政权力最原始、最直接的来源是(B)A.诱导力B.强制力C.组织制度D.个人因素7.下列实行单一制的国家是(C)A.美国B.德国C.英国D.欧盟8.强势政府时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行政职能的主要特征是(D)A.政府职能非常有限B.适应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C.政府很少对经济进行干预D.行政职能范围大大拓展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职能的重心是(C)A.以阶级斗争为中心B.以文化发展为中心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以政治发展为中心10.辅助机构又称为(B)A.监督机构B.办事机构C.信息机构D.派出机构11.行政编制管理中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是(D)A.职能管理B.机构管理C.后勤管理D.人员编制管理12.会议管理的核心内容是(B)A.人会议准备B.会议质量控制C.会议安全D.会议计划13.政府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的全局性和综合性的管理是(B)A.人微观经济行政管B.宏观经济行政管理C.国有资产行政管理D.工商行政管理14.行政组织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D)A.人行政人员B.行政体制C.人精神要素D.行政职位15.人在管理环境基本恒定的情况下,行政组织结构中的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之间呈(B)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依据情况变化而不同D.不成比例关系16.理性决策模式又被称为(A)A.人科学决策模式B.人渐进决策模式C.有限理性决策模式D.综合决策模式17.最典型的事后监督是(C)A.听证会制度B.人行政复议制度C.国政调查D.司法审查制度18.行政管理方法中,经济方法的核心是(D)A.等价交换B.市场规范C.道德诉求D.物质利益19.行政主体发出的命令、规定、条例都是必须执行的,这体现行政方法具有(B)A.人灵活性B.强制性C.有偿性D.层次性20.在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的“德治”实质在于(D)A.维护国家稳定B.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C.维持君臣关系D.人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21.行政道德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根本准则是(A)A.行政道德准则B.人行政道德价值C.行政道德具体规范D.行政道德功能22.一般来说,一国的行政经济绩效主要是指(D)A.微观经济发展水平B.中观经济发展水平C.科学技术发展水平D.宏观经济发展水平23.成本评估指标又称为(D)A.效率评估指标B.效益评估指标C.公平评估指标D.人经济评估指标24.行政发展的主要外部动力是(D)·A.经济B.文化C.技术D.政治25.基本特点是利用私营部门管理理念来重塑政府的行政发展模式是(C)A.人希腊模式B.法德模式C.英美模式D.人内源式发展模式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政治学基础》第四章 国家与政府

《政治学基础》第四章 国家与政府

二、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1、国体与政体 所谓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 位,即哪个阶级处于统治地位,哪个阶级处于 被统治地位。所谓政体,就是国家政权组织形 式。 2、政府形式(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政治学家根据政府的不同特征,运用不同 的标准对政府进行分类,形成了政府形式的不 同理论。
第四章 国家与政府 教学目标
了解:国家的组织机构; 理解:“国家”的不同含义、“政府”概念的 不同理解、国家的类型、政府的构成、政府职 能; 掌握:宪法与国家组织原则、国家权力关系及 结构形式、政府形式及政府制度。

LOGO
第一节 国家与政府的概念界定

LOGO
一、国家的涵义 在国家的所有特性中,主权是至关重要的。所 谓主权就是一定地域之内的不受限制的绝对的 政治统治权。 其次,“公共性”也是国家的一个重要特性。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国家是“公意”的体现, 国家也被认为是一国公共利益的代表。国家的 “公共性”正是它合法性的来源和基础。 最后,国家也是实施统治的工具。 国家是如何产生的?政治学在这个问题上形成了 不同的理论解释,其中主要包括:暴力论、社 会契约论、自然演化论和阶级对立论等。
一、国家的涵义
简单地说,国家(state)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就是指一定地域之内建立主权并通过一 系列持久的制度实施权威的政治共同体。以往,人们通常用国家构成三要素,即人 民(population)、领土(territory)和主权(sovereignty)来概括国家的特点。英国伦敦经 济学院帕特里克· 邓利维(Patrick Dunleavy)将国家的特征归纳为以下11个方面: (1)它是互相联系的一系列有组织的制度,通常用“统一”来描述其行为特点; (2)它的各项制度在一定的居民组成独特“社会”的地域空间之内得以运转; (3)它的各项制度的功能在于制定有关“社会”成员事务的决策并使成员共同服从; (4)它的存在形成了—个“公共”领域以区别于“私人”领域的活动或决策; (5)它拥有凌驾于其他社会制度之上的主权(sovereignty),有效地垄断了在该地域之 内合法运用武力的权力; (6)它以其所辖地域为基础,界定社会成员和非社会成员,控制人口的进出; (7)它提出强烈的意识形态或道德诉求,以促进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或普遍意志; (8)它得到了社会主要团体或成员的合法性认可; (9)它掌握官僚资源以便能够征集税收,推动政务有效运转; (10)它通过法律手段约束社会行为,通过宪法手段规制政府活动; (11)它得到了其他国家的承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务院总理由国家主席提名,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投票表决决定,由国家主席任命。选举程序由三个环节构成:第一提名,第二投票表决,第三任命。国务院的其他组成人员包括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和秘书长,由国务院总理提名,经全国人大代表过半数投票表决决定,再由国家主席任命
使用国家
意大利、奥地利、希腊、日本、以色列、印度长组成。总统作为政府首脑兼任国家元首,经民选直接产生。选举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选举总统候选人,第二阶段选举总统。联邦政府包括总统办公机构、内阁和各部以及独立机构,其中总统办事机构是白宫直属机构,该官员由总统直接任命,不必经过参议院批准,内阁不是中央政府一级机构,知识总统的咨询机构
国务院,即中央政府
组成方式
内阁由议院中占据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其他政府机构的成员由任命产生,内阁向议会负责。
总统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通过选举产生,其他成员由总统依照法律程序任命,总统领导下的整个行政机关并不对议会负责
国家管理机构是政府,政府由总理领导,而总理是由经全民选举产生的总统任命的。总统与总理的关系是:前者决定大政方针,后者负责具体的行政事务;总统是国家元首,掌握实际统治权,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不对任何机关负责。
类型
内阁制
总统制
半总统制
委员会制
国务院制
最高行政管理机构
内阁,内阁由首相、政府各职能部门的部长组成,首相为政府首脑,领导内阁,以英国为典型
由总统、总统办公机构、政府各部门机构以及独立机构组成,以美国为典型
兼有内阁制和总统制的特点,以法国的第五共和国为典型
由议会选举产生的委员会,委员会由主席领导,主席是政府首脑,委员兼任各部部长,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负责
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埃及、肯尼亚
法国、芬兰、冰岛、葡萄牙、俄罗斯和东欧一些国家
瑞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
委员会的办公机构和各职能部门机构共同组成国家一级的行政管理机构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国务院由国家总理、副总理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国务院的办公机构和各职能部门机构共同组成我国中央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机构
代表国家分析
中央政府即内阁是首相领导下的全体大臣的总称,中央政府由全体大臣、国务大臣、各部政务次官、执政党的督导员以及王室官员约100人组成。内阁的产生主要是由国家元首任命下院多数党领袖为首相,内阁其他成员由国家元首根据首相的提名任命。枢密院实在法律上辅助英王行使立法权、行政和司法权的最高政府,其成员称为枢密院顾问官,由英王根据首相建议以特许状任命,终身任职
作为执行总统的对内对外政策,掌管行政机构和武装部队的中央政府由总理、部长、国务秘书等组成。政府不设副总理和副部长,内阁由总理和部长组成,总理为内阁会议主席,国务秘书为非内阁成员,不能参加内阁会议,政府不对总统负责,而对议会负责,议会可以谴责政府
瑞士最高行政管理机构,由联邦议会两院(国民院和联邦院)联席会议从有资格被选为议员的公民中选出七名委员组成,任期四年,与联邦议会的任期相同,可以连选连任,不受限制。委员主席就是联邦主席,即使政府首脑又是国家元首,任期一年,不得连任。联邦委员会设外交部、内政部、司法警察部、财政部、国民经济部、交通运输部与能源部以及军事部,由七名委员分别兼任部长,联邦一会不仅有立法权,而且有行政政策、方针决定权,是最高的行政领导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