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执行官》电影案例分析
首席执行官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以最快的速度满足客户的个性化要求,这是新经济时期市场的需要要《首席执行官》是一部讲述中国著名企业家张瑞敏让海尔一步步壮大并走向世界的过程。
电影中主人公化名为凌敏,历任班组长、车间主任、厂长,1984年受命,接手青岛电冰箱厂,深刻了解每一位员工的需要,所以懂得如何去经营一个小厂。
由于它敏锐的眼光和果断的决策能力,让海尔从一个又穷又破的小冰箱厂逐步扩大变强,最终成为中国第一品牌,并把这个中国人自己的品牌打出海外,走向世界各国,在很多国家建厂,成为世界名牌!张瑞敏是海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
历任班组长、车间主任、厂长、家电公司副经理。
1984年受命,接手青岛电冰箱厂,与员工共同缔造了今日海尔集团。
海尔的崛起堪称一个“神话”,而这个“神话”是以张瑞敏为首的创业者们以百折不挠、争先恐后的共产党人精神、民族企业家精神所创造的。
回顾海尔的成长历程,最初的破冰箱厂--1984年,海尔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还仅是一个集体小厂,亏空达147万元、年销售收入仅348万元。
守着一个烂摊子的600名职工,已是人心涣散。
1984年12月26日,35岁的张瑞敏从青岛市家电工业总公司副经理的位置上,正式走马上任,担任这个小厂的厂长。
对那时的张瑞敏来说,这绝对是一种“临危受命”。
他确立了“名牌战略”思想,带领员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创造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奇迹。
那么张瑞敏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把海尔做大做强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呢?从这部电影我总结出以下几方面:首先,坚持诚信为本,注重产品质量!凌敏(张瑞敏)一上任就提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1985年,张瑞敏带头把76台有质量缺陷的冰箱全部砸烂。
这一锤所砸出的不仅是质量意识,砸出的还是一种崭新的观念,从此,质量意识结结实实地印在海尔人的心中。
其次,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有长远的眼光去规划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以使其更大更强!凌敏在小冰箱厂收入开始稳定时便想扩大冰箱厂,看好一片广大的空地,准备在这片空地上建一个工业园,有冰箱厂,彩电厂,洗衣机厂还有一个海尔大学,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通过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他的设想真的变成了现实,还而变成了中国第一品牌。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班级:学号:姓名: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关于讲述我国企业由小到大的影视作品。
《首席执行官》这部影片是以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为原型创作的,其中所蕴涵的道理时至今日仍有其非比寻常的意义。
然而上个世纪8、90年代,中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影片中海尔作为当时一个负债多达140多万元的企业,在凌敏瑞厂长的带领下,一步又一步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前,一跃成为了年营业额超过600亿美元的大型国际化企业。
在观看完影片之后我对海尔的成功感受颇深。
但细细想来海尔的成功并非偶然。
这是因为海尔有一位有胆识、有魄力的决策者,也就是影片中的张凌敏。
但仅仅拥有这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不够的。
这这部影片中海尔企业还拥有一支爱岗敬业、视企业如家、锲而不舍的团队。
正是拥有这两个因数是海尔在一次次羁绊下奋力向前,获得了属于他们的荣耀。
可以说海尔是中国民族企业的典范与骄傲。
本部影片没有什么宏大的场面,也没有酷炫的画面。
有的仅仅是朴实而又生动的情节。
在这一件件平凡的事件下。
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海尔人一路走来的艰辛。
他们现在的辉煌不只是凝聚了多少海尔人的心血。
影片的开头是凌敏瑞前往德国引进德国生产线。
在一次晚宴上,德国企业中的一位负责人对凌敏瑞说:中国的工业不行,但是烟花非常的漂亮。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正是因为这件事情。
凌敏瑞决定要创立中华民族自己的世界品牌,就是从这件事情开始凌敏瑞始终坚信,中国海尔终有一天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成为中国的世界品牌。
我们可以从“砸冰箱”事件中看出凌敏瑞那无比坚定的信念。
砸毁76台有问题的冰箱,虽然让海尔损失了约20万。
但是那铁榔头砸出了海尔员工们的质量品牌意识。
正是因为这损失的20万成就了年营业额超过600亿美元的海尔。
这件事情过后海尔人做到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将工作按标准质量的完成,努力完成自己和企业设定的目标。
同时企业严抓管理和产品质量,确保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顾客的提出的要求。
观看《首席执行官》有感

观看《首席执行官》有感第一篇《首席执行官》这部影片讲述在改革开放初期,海尔集团在其总裁张瑞敏的带领下由青岛的一个小冰箱生产厂,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国际知名家电企业。
张瑞敏先生在国内冰箱生产水平严重落后的情况下,果断地选择了走出去,到德国去引进其先进的生产线,而其间他们又克服了资金不足以及德国人对其工人素质地检验,最终成功引进了先进技术,为之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百废待兴,而作为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家用电器,自然是供不应求。
在我看来,这对于当时的民族工业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原理中的供求关系来讲无疑是一个发展的良机。
而张瑞敏的海尔在这时,更是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抢占了中国家电行业的先机。
电影中,张瑞敏说“ 搞企业哪有不冒风险的,等政策都明晰了,其他人也就一窝蜂上来了,机会就没了” 。
也正是早在海尔的初期,他便展示出了他这种洞悉时代趋势的眼光和果敢的行动力。
带着对当初德国企业质量要求的承诺,张瑞明在海尔冰箱供不应求的利好局面下,由于对工人在生产细节上的不严谨的不满,他一怒之下带领工人将 60 多台略带瑕疵的不合格冰箱当众砸毁并焚烧。
他说,从今以后,海尔生产的产品没有合格品和一二三等平之分,而只有合格品和废品之分。
对于质量的要求,从此深入了每个海尔员工的意识当中。
在打造出质量第一的这一企业文化后,张瑞敏继而开始寻求企业更长远的发展。
而在这个过程中,海尔始终抵制着外资的巨大诱惑,坚持着资产的本土化。
而这其中也和我国改革开放后的资本市场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在海尔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中国有了证券市场,从而在政府的帮助下,海尔成功上市,并融得资金5000 万,有效的解决了其资金问题,帮助海尔建立了科技园,为海尔的多元化打下了基础。
随着海尔科技园的建立,科技、人才、产业三者间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海尔强调的高效也逐渐成为了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现代的企业想要立足于世界,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样重要,张瑞敏在意识到中国如果加入 wto ,他们所面临的国际竞争的残酷性之后,果断将海尔挺进了欧洲市场,并且采用的先难后易的营销策略,先对法国这个最难进入的市场进行了公关,并且我们看到,张在企业用人上,敢用新人,重用新人,这一点使海尔显得年轻有活力,也是其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席执行官》电影案例分析知识讲解

《首席执行官》电影案例分析纵观全部影片,催人泪下,感人奋进。
海尔企业CEO凌敏(剧中名称)作为一名管理者,历尽艰辛,克服万难将一个原来历任的四任厂长都跑了的濒临倒闭的厂子拉扯成一个闻名世界的中国民族品牌。
他带领海尔企业的成功,更是一名管理者的成功。
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很多很多!首先,我们在影片中看到,在海尔第一阶段,凌敏的目标是通过生产海尔唯一的产品——冰箱将海尔的品牌在国内打响。
在这一阶段,凌敏对于产品的全面质量管理特为关注,为此,他不惜花费巨大精力引进欧洲生产线。
不惜在冰箱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砸毁那些只有一点问题的冰箱,这些无不深深震撼了海尔的员工,让他们更加保证质量。
而此时海尔集团将OEC管理方法——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作为海尔基本管理方法。
这为海尔品牌的竖立起来关键性的作用。
正是如此,我们才会看到海尔企业会因为流程中的一个螺丝而动员所有员工翻箱倒柜,对已经包装好的产品进行大范围的拆卸,会要求每一步都做得更好。
海尔企业同时推行的80\20原则,则是要求上级对下级进行更好的注意与约束。
同时会让下级知道自己得错误会有多大的影响,从而少犯错误。
80\20原则会让企业员工更加有自觉性!增加彼此之间友善的提醒。
使员工自己与整个团队良好的整合到一起,从而更高效率地做出更好的产品。
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了6S脚印,知道了凌敏对于企业的管理还有6S 管理—整顿,整理,清扫,清洁,素养,安全。
这对于一个企业的形象管理,团队精神,产品的安全及品质,员工的情绪及工作效率有极大地改善作用。
而这些对于海尔企业的管理方法,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的良好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是由于6S管理,才使企业员工知道质量的重要性!才会让他们以高效率的团队精神,在一个美好的环境做出优秀的海尔冰箱,并且取得国家质量金奖。
为海尔竖立优秀的品牌,同时为海尔的多元化发展作出良好的铺垫!然后,海尔第二阶段,我们看到了凌敏管理者的强烈前瞻性,他因为世界500强企业大多是搞多元化的,于是他决定让海尔搞多元化。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_2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首席执行官》观后感1《海尔首席执行官》讲述的是以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为创作原型,讲述了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人士、胸怀振兴民族工业的大志、秉承一种“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精神、十多年如一日奋力拼搏、历经风雨百折不回。
1985年春,当青岛电冰箱厂还是一个欠债147万、濒临倒闭的集体企业。
为了求生存、求发展,35岁的新任厂长凌敏第一次踏出国门,去德国科隆进行引进买下了一条去掉了自动化部件的生产线。
开始了以后的经营管理活动。
影片中从侧面中体现出了海尔的上层管理的方法及员工的素质。
影片中有两个细节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仓库里还是出现了七十六台不合格品。
凌敏被激怒了,他毅然将这些冰箱全部砸毁,让员工把品质意识烙在心中,他说到“今天不砸这些冰箱,明天别人就要来砸我们的工厂”,他那一锤砸毁的不仅仅是有质量缺陷的冰箱,同时也将重视质量,重视细节的观念深深印在了每个海尔人的心中,正因为这样,通过砸碎76台劣质冰箱,在员工心中深深的烙上了品质意识:“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经过几年锲而不舍的努力,现在海尔牌冰箱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质量都是一流。
二,影片中海尔在“找螺丝”事件中,只为了多了一个小小的螺丝,使得全体员工都推迟了当天下班的时间,通过严格要求员工必需按时完成当天的工作,使工厂建立了优良的企业制度:“日事日毕,日清日高”;通过要求每道工序不能流出不良品到下道工序,使工厂员工建立了市场链观念也正是反映了海尔人的这一一丝不苟严谨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合作伙伴及社会的认可。
为以后的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海尔公司一直坚持创新发展精神,使得如今的海尔在中国乃至世界拥有了一席之地。
正像张瑞敏曾说过的“在新经济条件下,速度决定企业生死。
哪个企业不打破常规,对此作出创新性的反应,就必败无疑。
市场不给你改错的机会,也不给你改错的时间”。
市场唯一不变的法则就是永远在变,所以不论任何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持“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工作作风和“激情创新”的工作理念,只要我们自己能够做到高人一眼,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那么相信我们的成功也是指日可待的!影片中讲述海尔从濒临倒闭,不为人所知到全球知名品牌这条主线,展现了执行官凌敏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充分利用对内的科学管理,对外界信息的敏锐洞悉,并合理的利用,果敢的做出了正确的决策,使企业能一步一个脚印,稳定并快速的向前发展,并最终成为商界奇迹,充分展示了凌敏的睿智与干练,临危受命,不畏压力,力挽狂澜、果断决策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电影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电影首席执行官观后感(一)《首席执行官》这部影片讲述在改革开放初期,海尔集团在其总裁张瑞敏的带领下由青岛的一个小冰箱生产厂,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国际知名家电企业。
张瑞敏先生在国内冰箱生产水平严重落后的情况下,果断地选择了走出去,到德国去引进其先进的生产线,而其间他们又克服了资金不足以及德国人对其工人素质地检验,最终成功引进了先进技术,为之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百废待兴,而作为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家用电器,自然是供不应求。
在我看来,这对于当时的民族工业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原理中的供求关系来讲无疑是一个发展的良机。
而张瑞敏的海尔在这时,更是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抢占了中国家电行业的先机。
电影中,张瑞敏说“ 搞企业哪有不冒风险的,等政策都明晰了,其他人也就一窝蜂上来了,机会就没了” 。
也正是早在海尔的初期,他便展示出了他这种洞悉时代趋势的眼光和果敢的行动力。
带着对当初德国企业质量要求的承诺,张瑞明在海尔冰箱供不应求的利好局面下,由于对工人在生产细节上的不严谨的不满,他一怒之下带领工人将60 多台略带瑕疵的不合格冰箱当众砸毁并焚烧。
他说,从今以后,海尔生产的产品没有合格品和一二三等平之分,而只有合格品和废品之分。
对于质量的要求,从此深入了每个海尔员工的意识当中。
在打造出质量第一的这一企业文化后,张瑞敏继而开始寻求企业更长远的发展。
而在这个过程中,海尔始终抵制着外资的巨大诱惑,坚持着资产的本土化。
而这其中也和我国改革开放后的资本市场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在海尔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中国有了证券市场,从而在政府的帮助下,海尔成功上市,并融得资金5000 万,有效的解决了其资金问题,帮助海尔建立了科技园,为海尔的多元化打下了基础。
随着海尔科技园的建立,科技、人才、产业三者间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海尔强调的高效也逐渐成为了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现代的企业想要立足于世界,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样重要,张瑞敏在意识到中国如果加入wto ,他们所面临的国际竞争的残酷性之后,果断将海尔挺进了欧洲市场,并且采用的先难后易的营销策略,先对法国这个最难进入的市场进行了公关,并且我们看到,张在企业用人上,敢用新人,重用新人,这一点使海尔显得年轻有活力,也是其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电影《首席执行官》看企业的经营管理

从电影《首席执行官》看企业的经营管理《首席执行官》讲的是海尔的品牌故事,更确切的说是张瑞敏个人的创业故事。
本以为自己学习过所谓市场营销,看了N多海尔的品牌故事:砸冰箱、吃休克鱼、国外建厂···没有对这部电影抱多大的期望,以为不过就是一部简单的纪录片或宣传片。
然而看完后却发现,这部电影的精彩超出了我的预期,不单是因为导演或演员,而是因为张瑞敏及海尔品牌故事的本身即很精彩,当然,也可能因为有了一点工作经验后,结合工作中的经历,得到了一些比单纯看书更真切的体会。
《首席执行官》这部电影真实再现了海尔的发展历程,从一个濒临倒毙的国营老厂,蜕变发展成为一个国际一流的白电品牌。
比起传记或小说等方式,用电影的语言来表现这个故事,给人的感觉更加丰富、细腻、真实、具体,比文字的表达更让人印象深刻,也能让人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有更深刻的理解。
这部电影仿佛一堂生动的企业经营管理课程,让我感受颇多,虽然只是比较浅显的体会。
1、从《首席执行官》看领导者的必备素质:作为领导者,本身的一些素质当高于普通员工,这些素质体现在哪里?至少三有个方面——梦想 + 坚持 + 头脑。
卓越的领导者之所以卓越,是因为他有梦想——这应该就是所谓企业家和商人的区别吧。
梦想是领导者奋斗的目标和方向,也是支撑其奋斗的精神力量;而如果一个领导者能把自己的梦想变成全体员工共同的梦想,那么这个领导者无疑是成功的,这个团队肯定具有有强大斗志和凝聚力的。
(梦想上升一个高度叫做信仰,信仰的力量能让土枪土炮的共军打败美式装备的国军···)成功的领导者必然懂得坚持。
企业的经营中必然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如果没有坚持下去的决心和毅力,很难想象企业能够挺过大大小小的经营困难。
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出路,说的应该也有这层意思。
一个我很尊敬的企业管理者也曾说过,很多事情其实本没有对错之分,要的只是坚持而已。
领导者所肩负的责任,决定了领导者必须要有一定的视界和头脑。
首席执行官

《首席执行官》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海尔从起步到发展然后再到突破的一部记录片,非常具有意义,给计划创业的朋友会有一个很好的启发和激励!《当幸福来敲门》这部电影是由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主要讲述克里斯·加德纳的成长过程并没有父亲的陪伴,28岁才第一次见到父亲。
于是当他也做了父亲的时候,他发誓要做一个称职的好爸爸。
然而天不遂愿,这位单身父亲屡遇不顺,遭遇失业等不幸,和年幼的儿子相依为命、流离失所。
为了儿子的幸福,加德纳咬紧牙关重新振作,处处向机会敲门,并毛遂自荐进入一家证券公司工作,从最底层的员工做起。
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他最后成为知名的金融投资家。
之后,他慷慨解囊,热心捐助公益活动,成为全美知名的慈善人物。
而过程中支持他咬紧牙关的最大动力,除了宝贝儿子外,就是他始终相信:只要今天够努力,幸福明天就会来临。
这部电影非常经典,我相信看了这部电影的朋友绝对是等于对自己的一个生命的洗礼,你会真正发现幸福到底是什么,你会找到幸福的来源!《阿甘正传》,教给你的不是与世无争、息事宁人,而是默默奋斗、乐天知命。
看了《阿甘正传》,内心能多一份平静,少一份浮躁,就已经足够了。
《百万美元宝贝》(Million Dollar Baby),正如导演伊斯特伍德所说的,"这不是一个关于拳击的故事,是关于希望、梦想和爱的故事",看过这部电影,相信大家就会知道创业励志是什么意思。
《穿普拉达的女王》(The Devil Wears Prada)安德丽娅刚刚离开校园便找到了一份万千女孩梦寐以求的工作--时尚杂志主编助理。
虽能近距离接触名流和时尚,但被老板压迫的滋味同样让其饱受折磨。
一个女孩的事业的大起大落,看看她是怎么去创业,怎么去迎接变幻多段的世界的。
1、《肖申克的救赎》很喜欢安迪放MOZART的《费加罗的婚礼》那段,圣洁高亢的女高音穿云裂帛久被牢牢禁锢的人们呆住了。
他们可能不知这是什么音乐,可是对美的感觉,对自由的渴望,每个人都是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席执行官》电影案例分析
纵观全部影片,催人泪下,感人奋进。
海尔企业CEO凌敏(剧中名称)作为一名管理者,历尽艰辛,克服万难将一个原来历任的四任厂长都跑了的濒临倒闭的厂子拉扯成一个闻名世界的中国民族品牌。
他带领海尔企业的成功,更是一名管理者的成功。
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很多很多!
首先,我们在影片中看到,在海尔第一阶段,凌敏的目标是通过生产海尔唯一的产品——冰箱将海尔的品牌在国内打响。
在这一阶段,凌敏对于产品的全面质量管理特为关注,为此,他不惜花费巨大精力引进欧洲生产线。
不惜在冰箱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砸毁那些只有一点问题的冰箱,这些无不深深震撼了海尔的员工,让他们更加保证质量。
而此时海尔集团将OEC管理方法——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作为海尔基本管理方法。
这为海尔品牌的竖立起来关键性的作用。
正是如此,我们才会看到海尔企业会因为流程中的一个螺丝而动员所有员工翻箱倒柜,对已经包装好的产品进行大范围的拆卸,会要求每一步都做得更好。
海尔企业同时推行的80\20原则,则是要求上级对下级进行更好的注意与约束。
同时会让下级知道自己得错误会有多大的影响,从而少犯错误。
80\20原则会让企业员工更加有自觉性!增加彼此之间友善的提醒。
使员工自己与整个团队良好的整合到一起,从而更高效率地做出更好的产品。
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了6S脚印,知道了凌敏对于企业的管理还有6S 管理—整顿,整理,清扫,清洁,素养,安全。
这对于一个企业的形象管理,团队精神,产品的安全及品质,员工的情绪及工作效率有极大地改善作用。
而这些对于海尔企业的管理方法,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的良
好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是由于6S管理,才使企业员工知道质量的重要性!才会让他们以高效率的团队精神,在一个美好的环境做出优秀的海尔冰箱,并且取得国家质量金奖。
为海尔竖立优秀的品牌,同时为海尔的多元化发展作出良好的铺垫!
然后,海尔第二阶段,我们看到了凌敏管理者的强烈前瞻性,他因为世界500强企业大多是搞多元化的,于是他决定让海尔搞多元化。
当他面对着800多亩地,他心中澎湃,他看到了企业的未来——总部大楼,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冷柜,海尔大学,科技信息园,中央研究院。
这些预计15亿。
这使得有些人认为他是狂想家,AE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跨国企业之一,曾对海尔的财务前景作了预测:海尔企业因为要支付建设工业园的投资和偿还贷款,三个月后,企业就会出现赤字,七个月后,将资不抵债,九个月后,就会破产,数千名员工就会失业,苦心经营的企业,品牌就会毁于一旦。
这对于凌敏将是多大的打击!但他却保持一个管理者的冷静。
不愿当AE在中国的廉价加工厂。
他要保住海尔这块品牌,这块中国人自己的品牌!终于通过发行股票实现了成功海尔工业园的宏伟梦想。
作为一名管理者,他这一次充分发挥了管理职能。
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他决策与计划了海尔工业园的建设,组织员工进行工业园的有效建设,领导人员进行筹款的事宜,控制员工修建工业园没有中断,其中他所表现出的创新性——建设海尔工业园这个超乎前人的想法更是十分让人叹服。
尽管海尔不想某些企业家的庇护。
但是凌敏管理令这个集体所有制企业实现了它的宏伟梦想的经历却让人感到可歌可泣!让人感觉到了创业者的艰辛和创业者成功之后的喜悦!
而后,海尔集团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又采用低成本扩张的方式,兼并了全国各地十八家企业从白色家电,黑色家电,扩展到信息家电领域,这使得海尔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与规模方面,进入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海尔遍地开花时,海尔集团的文化便得以更加广大的传播。
于是
海尔企业开满全国各地,海尔的产品分布家电的每个品种。
这为海尔产品走出国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第三阶段,我们看到了海尔集团向全球主要经济区域市场销售自己的优质产品,想要在当地的国家形成自己的品牌。
为此管理者首先需要培养优秀的员工到外地打拼。
为此,海尔企业采取赛马的机制,赛马不相马,而当他们拥有了高素质的员工时,海尔将授权于这些员工。
电影中,我们看到,在海尔开拓欧洲市场时,将法国的任务派发给一名年轻的员工杨阳,并下了年销售3000万美元的任务。
这同时是管理者对员工采用的激励政策。
通过激励,我们看到了杨阳在法国超强表现!在法国,她作为一名管理法国市场的管理者,通过超水平的沟通的技巧,让客户有了想看自己产品的想法,最终成功说服自称自己不会经销一个未经市场验证过的商品法国著名连锁店FM的总裁——列欧穆先生,并让他成为了海尔的VIP客户。
这同时让我们看到了海尔员工的高素质。
海尔的企业管理,企业文化让海尔员工深刻地意识到了海尔是海,我们就是海里的一条小鱼。
海尔的企业文化已深入员工之心!企业的文化管理如果达到一定境界的话,会让员工为在这个企业而自豪,影片中无时不在说明海尔的文化管理的卓越性!这对于一个企业的成功尤为重要,企业文化可以让员工产生归属感!让他们为在这个企业中工作而感到自豪!让他们开心地做出更多更好的产品。
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达到如此境界必将成为管理水平的上层境界。
列欧穆先生说到交付产品,在欧洲,一般开发一个新产品需要两年,日本和韩国一年就够了。
而海尔只需要三个月,因为他知道,以最快的速度满足用户的个性化要求,这是新经济时期市场的需要。
我们看到了海尔管理者的计划与计划工作做得是如此的出色!于是我们看到了那令人惊奇的一幕——对于列欧穆要求的六种款式,海尔企业竟然在四十五天以后推出二十五款新型冰箱,可以为了客户连夜做好一台酒柜和经过修好的两台样机,而且客户是如此地满意这些产品!这使我们不难想象
正是由于海尔的计划与计划工作做得如此的出色,才使得他们企业的效率大大提高!
在第四阶段,海尔此时已经在全球拥有了一定知名度、信誉度与美誉度,为此凌敏决定在当地的国家制造自己的品牌,利用当地的科技人才,科技成果,搞自己的高科技配方更好的占领它的市场。
但他不是盲目的,他对美国好多州的投资环境作了比较,法律,税收政策,地理环境,人文风景等,同时参考日本,韩国的成功经验。
在国外开办海尔企业,对于一名管理者的全球化管理要求极高!海尔的国际化经营也同样面临着挑战!管理者在国际化经营中需要许多竞争战略。
他们要面对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当地化反应的压力,全球战略的选择。
但是我们看到管理者的卓越管理表现!海尔企业熟悉掌握国际化经营的环境。
根据当地的文化,对自己的管理方法,企业管理,企业文化进行适当的修改。
我们看到海尔员工在中国站6S脚印意味着自己不够努力。
而在美国,员工站6S脚印意味着自己干得出色!这便是管理的改变。
最终,我们看到了在遥远的美国,唯一一条以中国企业品牌命名的道路HAIR BLVD(海尔路)在美国南卡州坎姆顿市落成,这显示了海尔这个民族企业在世界上的茁壮成长,显示了中国品牌在世界上的地位!我们每一位爱国学子都应该为中国有如此优秀的民族企业而感到自豪!为中国拥有如此杰出的管理者而感到自豪!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更应好好学习管理学知识,让中国的品牌飘扬在世界各个角落!让我们作为一名中国产品的见证者而自豪!
南昌大学工商管理088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