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艾森曼作品解读
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考据

欧洲行建筑资料收集、思考记录与模仿设计────────────────────────────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里伯斯金──────李乐基本资料: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德语:Denkmal für die ermordeten Juden Europas),亦称为浩劫纪念碑。
它位于柏林,由彼得·艾森曼及布罗·哈普达设计,纪念浩劫中受害的犹太人。
它占地19,000 平方米(4.7 英亩),安放了2711块混凝土板,在一个斜坡上以网格图形排列。
混凝土板长2.38米,宽0.95米,高度从0.2米到4.8米不等。
2003年4月1日开始,2004年12月15日结束。
它开放于2005年5月10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0周年的两天后。
它位于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 Gate)南部的一个街区,在弗雷德里希附近。
建筑成本约为2500万欧元。
概念:根据艾森曼的计划,混凝土板被用来产生有一种心神不安缠扰不清的气氛,而且整个雕塑打算代表一个原有秩序因人为因素而远离人类。
建筑师及其设计感受:大屠杀的巨大的恐怖和滔天的罪恶,任何想用传统方式表达它的尝试都是不足的。
我们的纪念碑试图提出一个新的想法不同与一般的怀旧今天,我们只能通过现金的一种表现来知道过去。
————彼得·埃森曼,1998年关于彼得埃森曼:自从他第一次作为建筑理论期刊《oppositions》编辑的经历后,彼得·艾森曼开始反复处理建筑的基本问题,出版物中的设计理论以及作为一个教师的问题。
他是耶鲁大学的“路易·康”建筑学教授以及普林斯顿大学的客座教授。
对于他的工作生活中,他被授予了2004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
令人印象深刻的系列出版物和多次国际学术活动,讲座和荣誉,使他成为了在建筑领域最有趣的风云人物之一。
在他的作品中,艾森曼反复涉及了先现代建筑中的历史内涵。
在他关注的哲学问题的基本立场上,他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的批判性对抗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为了反 对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乃至一切封 闭僵硬的体系,解构运动大力宣扬主体 消散、意义延异、能指自由。换言之, 它强调语言和思想的自由嬉戏(因为之 前的结构主义时语言是禁锢的,有一套 成型的语言体系)
五月法国 五月风暴
解构主义的产生
解构主义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探索兴起 于20世纪80年代,但它的哲学渊源则可 以追溯到1967年。 当时一位哲学家德里达(Jacque Derride,1930——2004)基于对语言学 中的结构主义的批判,提出了“解构主 义”的理论。
简单小结
解构主义建筑是一个从1980年代晚期开始的后现代建筑思潮。它的特 点是把整体破碎化(解构)。主要想法是对外观的处理,通过非线性 或非欧几里得几何的设计,来形成建筑元素之间关系的变形与移位, 譬如楼层和墙壁,或者结构和外廓。大厦完成后的视觉外观产生的各 种解构“样式”以刺激性的不可预测性和可控的混乱为特征。
弗兰克·盖里
Frank Gehry
1929出生于加拿大。在南加利福尼亚州大学获得建筑 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哈佛大学从事城市规划。1962年建 1929年出生于加拿大,后移民美国。 立他自己的公司并随着巴黎著名建筑师见习。曾担任助理 教授以及哈佛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评论师。现为耶鲁大学 1954年毕业于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建筑系, 1957 建筑系教授。是当代著名的解构主义建筑师,盖里被认为 年在哈佛大学学习城市规划,1962 年在洛杉矶 是世界上第一个解构主义的建筑设计家, 号称解构主义建 建立事务所。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筑之父。
19世纪末,尼采宣称“上帝死 了”,并要求“重估一切价 值”。他的叛逆思想从此对西 方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一股 质疑理性、颠覆传统(富有跨时 代的意味)的思潮,尼采哲学成 为解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之一。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
解 构 主 义 建 筑 理 论 的 重 要 奠 基 人
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man ) • 1932年8月11日-,出生于新泽
西州,美国建筑师,因其碎片式 建筑语汇而同各式其他建筑师一 起被打上了解构主义的标签。虽 然他拒绝被标签化,但仍为了保 留他在学术界中的注视而惹起争 议。他在建筑学的理论追求解放 及自律性,他的工作从某种意义 上说坚持一个企图-解放形式- 一种很难了解的奋斗。他与欧洲 知识分子像他的英国辅导者Colin Rowe和意大利史学家Manfredo Tafuri有着牢固的文化关系。哲学 家德里达的工作对艾森曼的建筑 有很关键的影响。
由法兰克· 盖 瑞设计
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
美国加州洛杉矶的沃特.迪斯尼音 乐厅
——于1989年建成
如帆船似 的木质天 花和灰泥 墙给人以 一种在大 型集装箱 船内的感 觉。
5/22/2016
16
盖里设计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美国加州公司总部
• “双筒望远镜”, 其一边是曲面型 的屏幕墙,夕阳 的影子能显示在 上面,其另一边 是似森林般密度 的柱子,以铜箔 覆盖在柱子表面。 • 这座建筑外形完 全模仿望远镜, 有点像放大的玩 具,,它一方面 表明盖里建筑设 计的独特性,另 一方面又显得盖 里不够成熟。
解构主义的特征
• 无绝对权威,个人的,非中心的; • 恒变的,没有预定设计(很多解构主义 建筑家甚至连完整的工 程图也没有仅仅以草图和模型来设计,完全依靠电脑来归纳); • 多元的,非同一化的,破碎的,凌乱的,模糊的;
解构主义最大的特色
• 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的理论,反对把现代 建筑和传统建筑对立起来的二元对抗方式。
彼得·艾森曼的建筑话语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彼得·艾森曼的建筑话语姓名:王又佳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建筑学指导教师:孔宇航20020601前言heface歌德(Goethe)曾在《浮士德》中说:“Allofuslivelifebutveryfewhave舭ideaaboutit’’同样,在我们这样一个领域中,在这样一个巨变的年代里,许多人在从事着与建筑学相关联的职业,但又有多少人具有关于建筑学的。
idea”?解析键得·艾森曼的建筑话语,即使不能为我们提供+崭新的+想法,也能通过其建筑话语看到这个时代的深潭的圃惑……——题记话语(Discourse)介于语言与言语之间。
它指语言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限定下的群体表现形式,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因素、思想方法形成属于特殊群体的话语。
它总是主体在一种特定的时间、地理学氛围中说话。
福柯(Foucault-Michel)认为一种文化现象就是一种话语。
本文选用“话语”一词,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在话语的层次上,由于每个话语部具有言非所言和包含多层意义的能力,因此,在话语范畴内所指是过剩的。
话语的不确定性与丰富性给彼得·艾森曼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
其二,更主要的是,彼得·艾森曼的建筑虽然一直处于不断的自我否定之中,但其中不变的是其对句法学的探讨。
o因此本文选择“话语”这一语言学术语,其中涵盖值得·艾森曼在建筑领域中的一切作品、理论及其它相关理念。
在形式主义时期,彼得·艾森曼弃绝一切文化因素,研究基本的建筑元素与元素之间的纯粹关系。
结构主义时期他的关注点转向建筑的深层次结构.运用转换生成语法,探讨建筑元素的深层次表述。
而在后结构主义阶段他开始质疑元素之间的先验关系,不再用理性的手段研究世界非理性存在的奥秘。
彼得·艾森曼的建筑话语是开放的。
除了对语言学的坚持外,他关心所有文化现象和人类智慧,认为它们都有可能成为建筑学的一部分。
建筑大师埃森曼课件

《破坏了的完美》中为艾森曼、海扎克、盖里和
文丘里戴上了一顶高帽子,将四人并称为当代建
筑的“四教父”,他们的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也许
是有了这顶高帽子护身,自从和解构主义哲学家
雅克德里达、吉尔德勒兹等人打得火热之后,艾
森曼的建筑风格越发地肆无忌惮起来。的确,他
天生就是那种沉湎于幻觉和哲学思辨的设计师,
所以一旦有了理论家的支持,他就不再顾忌什么
PPT学习交流
12
• 设计荣1998 IBA社会住宅设计作品,获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奖 获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最佳艺术荣誉博士头衔
1987 大学艺术博物馆作品,获《进步建筑》杂志建筑设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誉奖 生物研究中心作品,获国际邀请赛特别奖
1985 维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作品,获《进步建筑》杂志建筑设计荣誉 奖
233机械公司和176梯子公司消防站作品,获纽约城市艺术委员会 杰出设计奖
9
生平简介:
• 彼得 · 埃森曼( P e t e r
E i s e n m a n ), 1 9 3 2 年
生于纽约,在康奈尔大
学获建筑学学士学位,
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建筑
硕士学位,在剑桥大学
获博士学位。曾先后在
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
学、耶鲁大学、哈佛大
学等校在任教,并主编“
反对派”杂志
Oppositions。1980年
建筑大师 彼得艾森曼的建筑设计理念探究27页PPT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念探 究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彼得艾森曼作品分析共45页文档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பைடு நூலகம்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彼得艾森曼作品分析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解构主义美学对空间叙事的意义——以拉·维莱特公园为例

accumulation of civilization, the number of spaces expressing rich spiritual content will also increase. For architects pursuing new architectural space design schemes, space narrative is undoubtedly a solution strategy. Tschumi uses the event-architecture theory in la Villette park to refer to the three parts of space, events and activities in the city through the three levels of point, line and plane. The narrative of space is well conveyed.Key words narrative space; deconstruction aesthetics; la Villette park; multiculturalism当今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相较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人们受到的多样性数据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对于空间的社会文化情感需求更加突出。
在此背景下,解构主义率先提出融合叙事领域的思想,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以下简称“屈米”)作为先锋,其设计的拉·维莱特公园是建筑和景观领域运用叙事学进行创作的典例。
文章将以拉·维莱特公园设计方案为例,从建筑叙事学的视角分析该公园内建筑的形成过程与动因,剖析建筑师的思维轨迹及其作品的美学意义,从而使读者领会解构主义美学对当代空间叙事的积极作用,期望建筑师将构建更多元的人与场所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