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组织传播

合集下载

第四讲+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传播特性及节目类型

第四讲+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传播特性及节目类型

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广播电视概论课程第四讲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传播特性与节目类别一、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声音◆图像◆文字(一)声音◆声音的类别:◆语言◆音乐◆音响1.语言——内容的主要载体◆狭义层面上的语言,主要是指广播电视中的口头表达语言◆是最基本、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手段◆最大特征是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线性结构)语言的三种基本形态◆播音、解说语言◆新闻报道语言◆实况语言新闻播音语言◆所谓新闻播音语言是指新闻信息传播机构中承担向受众口头传播语言信息(即播音)工作的人在播讲稿件时使用的语言。

◆特点:◆与信息发出者的关系:非模仿性语言再现◆与语境的关系:非现场单向传播◆信息形式:规范性信息新闻播音语言的3种表达样式◆播报式◆上个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播音员的语速是每分钟160到180字,到了1980年代就变成了每分钟220字到240字,1990年代以后,变成了每分钟280字◆邢质斌 329◆张宏民 350◆李瑞英 265◆李修平 343◆罗京 280◆徐俐 340◆宣读式讲述式陈鲁豫陈晓楠新闻报道语言◆新闻信息传播机构中承担信息采集、编辑报道工作的人为报道新闻而播讲报道词、解说词时使用的语言◆区别于播音语言◆规范性标准相对降低◆采编一体化的结果3.实况语言◆实况语言是现实事件及采访活动中发生的语言事实,具有原始的真实性。

◆其本质是口语与信息源的同一性。

◆两大类别:◆与采访语境无内在关联的采访活动引发的语言——实况语言◆被事件包容的和与采访语境存在内在关联的语言——现场实况语言2.音乐节目音乐的作用:◆通过节目配乐,强化内容的情感、情绪力度,烘托气氛◆作为编辑手段,凸显、整合节目,创造蒙太奇效果◆作为节目的声音标志◆作为节目的间隔或过渡◆填充时间空档3.音响音响可以分为实况音响和音响效果两种实况音响的作用:(1)再现事实的声音感性形态,提供可感受的具体事实信息,增强传播效果。

(球场、会场上的背景声)(2)具有一定的叙述作用(3)与语言、音乐、文字、图像同步或相继各自传播不同时空的信息,创造蒙太奇效果实况音响的作用(4)实况音响可以突破视像的框限,拓展空间,增大信息容量(5)音响的连贯性可以削弱镜头衔接产生的断裂感,使信息传达与接受更为顺畅。

第四章 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

第四章 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
联系表现为三个方面: 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像
自己对于他。
4)满足人的社会性精神和心理需求。消除孤独,共享喜悦,分担忧愁。
A、传播和接收信息渠道多,方式灵活。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并用
2、人际传播的 B、人际传播信息意义更为丰富复杂。传播语境会有特殊信息意义形成
1、结构性压力。自然灾害,经济萧条等。
? 三个条件: 2、导火线。触发性事件。
3、正常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变弱。
? 集合行为中群体特点和信息传播机制
案例:海军上尉朱利安?费利克斯在《海流》中提到的事件。
事件启示:群体传播中群体幻觉现象。
产生机制:在期待中的群体;值勤者发现海上有遇难船只的信号这一暗示。
——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满足个人需求
2、群体的社会功能和存在意义 (2)为个人提供信息和安全感
(3)表现自我和展示自我的场所
(二)群体传播及内部机制
1、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
? 群体传播: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岩原勉)
5. 人际传播是“多媒体传播”
第二节: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一、群体传播
(一)群体的概念内涵
1.岩原勉:群体是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现实群体多种多样。
2. 坦卡德认为群体的三种形式
? 基本群体(primary group):两个或两个人以上组成的长期、严密、面对面联系的一种群体。如家庭、工作群体、军队单位等
(3)内省式思考:人内传播一种形式(儒家理论)
二、人际传播(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联系组成的新的传播系统。一般是指两个人之间面对面亲身传授,所以有时又称面对面传播,人对人传播。另外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借助于物质媒介(信件、电话、电报)进行的一对一传播也是人际传播。

第四讲-几种主要的传播类型及传播制度、传播媒介

第四讲-几种主要的传播类型及传播制度、传播媒介
阐述或诠释。流言传播是一种典型的葡萄藤式传
播形式。具有传播速度快、反馈性强、易变形等
特点。流言可分为非紧急事态下的流言和紧急事
态下的流言。集合行为中的流言属于紧急事态下 的流言。这种流言的特点是1,流言信息的快速增 殖,流言信息连同它携带的情绪以异常速度弥漫 到人群中;2,流言信息的奇异回流现象,指已经 添加了许多新的内容的流言又重新回到发布者那 里。3,流言中伴随着大量谣言,别有用心的煽动 者会凭空捏造信息来达到特定目的。
群体规范group norms,包括1,协调成员的 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 的达成;2,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 体合作;3,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 群体的自我同一性(identity);4,为成员个人 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
群体意识group consciousness,是参加群 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包括1,关于群体目 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2,群体感情;3,群 体归属意识。
布里德与“潜网”
• 传播者研究的经验案例。经过对美国几十家报社 的调查,布里德在《编辑部的社会控制》一文中 描述了报社内部存在的一张十分微妙又非常强劲 的控制网络。这个网络一方面确保媒介组织的传 播意向得到顺利贯彻,另一方面防止不懂规矩的 新来者对媒介组织既定行规的袭扰。布里德认为 潜网存在的原因在于:社会的主要问题就是维护 秩序和加强凝聚力,尤其是保持价值体系的一致, 暗存在媒介组织中的这种控制网络,实际上是特 定社会环境中更大范围的社会控制体系的折射。 这一观点是对传播者把关行为研究的发展,揭示 了更广大范围内的、制度化的传播控制状况。
• 群体传播(group communication主要指自 然发生的社会群体,如家庭、亲友、社交 圈、阶层、世代等等):不仅存在着许多 个体系统的传播,这些个体系统的有机结 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规范和群 体价值。群体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就 是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而且对个人的社 会态度和社会行为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演讲与口才习题及答案

演讲与口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口才概述1【多选】以下有关口才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A.口才是公民必备的技艺B.口才是一种综合能力C.口才是综合素质的结晶D.口才是社交中的实用技能2【单选】高级口才不仅要会说话,而且要说好话。

( A )A.正确B.不正确3【多选】有口才就是有效地用艺术的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做到(ABCDE )。

A.言之有理B.言之有物C.言之有序D.言之有文E.言之有情4【多选】有口才的人需具备的7要素分别是德、才、学、识、胆、情、体。

( ABD )A. 才B. 胆C. 知D. 体5【单选】口才能助你成功,口才能加速你成功,口才能极大地提高你成功的概率。

( A )A.正确B.不正确6【多选】口才的类型在应用上可分为日常谈话、竞选演讲、调查采访;在形式上分为朗读、解说、演讲、主持、辩论。

( BCD )A. 讲座B. 日常谈话C. 朗诵D. 演讲7【多选】一般来讲,口才语言类型包括(ABCDE)等。

A.有声语言B.书面语言C.无声语言D.类语言 E、时空语言8【多选】口才的构成要素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体态表达能力,心理素质,认知思维,,人际交往意识,人格魅力,知识面、阅历和智慧。

( AC )A. 听话能力B. 临场发挥能力C. 情感表现能力D. 语言组织能力9【单选】人的情感表达的构成可表示为:17%语气词+38%声调+45%体态。

BA.正确B.不正确解析:人的情感表达的构成可表示为:7%语气词+38%声调+55%体态。

10【多选】口才沟通的三要素包括说话者、信息、听话者;如果是四要素,则还需加上环境。

(AC)A. 信息B. 媒介C. 环境D. 目的11【单选】口才的功能主要有社会沟通功能和功能。

( D )A. 锻炼胆识B. 提升内涵C. 展示自我D. 艺术审美12【多选】一个成功的演讲,要想获得感人的效果,需要一定的方法,以下选项属于有效方法的是(ACEFG )。

A.找对目标,使听众对你的话题感兴趣B.内容和自我感觉不需要一致C.生动亲切,传达内心的感受D.压抑自己的真正情感E.做正确诚恳的评价F.用“我们”来称呼G.采取低姿态解析:成功的口才或演讲,要想获得感人的效果,有效的方法应该是:找对目标,使听众对你的话题感兴趣;自己要激起对话题的热情火焰;内容和自我感觉一致;生动亲切、传达内心的感受;不压抑真正的情感;做正确诚恳的评价;用我们来称呼;采取低姿态;确知你与听众的共同点;不要自认为清高;为达到目的,说话时必须力求简单明了且有说服力。

传播学概论第四讲人内传播

传播学概论第四讲人内传播

2、基模的特点(P68)
• (1)它是人与生俱来的行为模式之一, 但是随着人的成长可以发展和改造。
• (2)它是一种知识分类体系,呈现层化 结构,类似于一个树状图。
• (3)它是知识的集束或有机的结合。 • (4)它具有预测和控制决策功能。
3、基于基模理论的信息处理过 程模式(P69)
• 1973年,美国学者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 提出
基模(又译为图式),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 杰在研究儿童成长和认知发展过程时提出的一 个概念。
所谓基模,指的是人的认知行为的基本模式, 是人们在处理新信息或者认知判断新事物时所 使用的“知识的集束”。
当我们接触到一个新信息或者新事物、遇到 一个新事件或者进入一个新的场所的时候,我 们过去的相关经验和知识会引导我们迅速对新 的状况做出认知、判断和推理。
入睡状态和做梦
催眠
酒精中毒与毒品服务
高峰体验
沉思状态
(三)作为社会心理 过程的人内传播理论
1、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主我
义 的
客我
I

Me


人内传播的双向互动性
理论要点(P65):
• 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两个方面:一方是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 的“主我”,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 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另一 方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 代表的“客我”,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 关系性的体现。人的思维、内省活动就 是一个“主我”和“客我”之间双向互 动的传播过程 。
自己不了解
开放区域
盲目区域
个人资料,如名字、 缺乏自知之明的那 相貌、身份、职业等 一部分
他人不了解
秘密区域

2第四讲传播类型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2第四讲传播类型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小结:
• 群体的意义在于它是个人生 存的初级环境,是社会结构的基 石。

群体认同感是群体给予个人以知识 类的信息。
群体归属感给群体中的成员以感情 上的依据

群体规范
• 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 遵守的法则和体价值。
群体压力
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 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 趋同心理、信息压力
趋同心理 也叫做遵从性,指的是个人希望与群 体中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 受群体制裁的心理。
产生的原因

• •
⑴人天生就有一种对社会孤立的恐惧感, “趋向于一定的群体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
⑵群体为人们的个体行为提供了参照,人 们倾向于相信多数,认为他们是信息的来源而 怀疑自己的判断,因为人们觉得,多数人正确 的机遇多。
• 特点: • 很强的组织性、联系着管理科学和公共 关系。 • 形式:会谈、会议、文件。
组织传播
• 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
• • • • •
对组织内的传播有三种: A、思想沟通 B、感情沟通 C、工作沟通 (又称角色沟通,如领导与群众之间的 信息交流)
• • • •
对组织外的传播有三种: 一是主义和宗旨的传播 二是发展和扩大组织的传播 三是组织自身形象和政绩的传播
2、组织传播的功能
• • • • 1、内部协调。 2、指挥管理。 3、决策应变。 4、形成共识。
(二)组织传播的特点
• 1、信息大多具有指令性、教导性和劝服性 • 2、组织传播的传播范围总是有限的和有界的 • 3、组织传播活动具有一定的规模
五、大众传播
• (mass communication)
小结:
群体的功能是将自然人变成社会人,并把 个体集合为有序的整体。

传播理论学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传播理论学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 流言有自然产生的,也有人为制造的,但大多与一 定的事实背景相联系;而谣言则是有意凭空捏造的 消息或信息。
流言研究的四种视角
线性范式 心理学范式 社会学范式 诠释学范式
I.线性范式
1902年由斯德恩(William Stern)开创 1940年代阿尔波特和波斯特曼(Allport and Postman)
权力结构在组织中得以实现,并且指导决策过 程。
组织文化理论
组织成员创造并维持组织现实(reality)的共 享意义,这导致他们更好地理解组织的价值。
符号的使用和解释对于组织文化来说至关重要。 不同的组织,其文化不一样,她们对行动的解
释也不一样。
组织文化的象征符号
仪式表演
– 个人仪式——检查语音邮件或电子邮件,任务仪式—开罚单、收费, 社会仪式——快乐时光聚会,组织仪式——部门会议、公司野餐
II.心理学范式
心理分析
– 荣格在1910年分析了一个女子学校中师生关系的 流言。
– 荣格:流言之所以被传播,是因为它契合了某种早 已“存在于空气中”的东西
社会心理学
– 费斯廷格:流言产生的原因是群体的认知不协调
III.社会学范式
从更广泛的社会群体的角度来研究流言,并注 重研究流言产生的社会环境
reality) 群体产生一定的价值观 个体产生群体身份认同:我们 vs. 他们
群体传播的黑暗面:群体思维
前提假设:
– 群体中存在产生高度凝聚力的条件。 – 群体问题的解决基本上是一个统一行动的过程。 – 群体和群体决策通常比较复杂
促进群体思维产生的三个条件
– 决策群体具有高度凝聚力 – 群体所在环境的结构特征:群体与外界隔绝、缺少公正的领

公共关系学笔记

公共关系学笔记

第一讲公关基本原理1、公关定义:公共关系,其实质是社会组织通过信息传播沟通手段处理自身的各类公众关系问题,以达到适应、优化组织社会生态环境目的的管理活动。

对象:组织与公众的关系本质:传播沟通管理最终目标:建构有利于组织生存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

2、公关三要素及其关系: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公关活动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

是组织而非私人。

公众——公共关系的客体公关活动的实质内容。

是组织与其公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沟通。

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

传播——公共关系的手段公关传播沟通的对象。

公众关系是由个人关系、群体关系、组织关系共同构成。

3、公共关系组织机构:专门执行公关任务、实现公关功能的行为主体组织内设的公关职能部门、专业的公关公司、独立的公关社团组织(协会)第二讲公关的历史1、中国古代与公共关系有关的典故冯谖焚券买义一次冯谖受命去孟尝君的封地薛收债,他问孟尝君收了债,要不要为您买点什么回来,孟尝君说,你看我家缺什么,就买点什么回来好了。

冯谖到了薛城,把所有债券当众烧毁。

冯谖回来交差,对孟尝君说:我为您买来了‘义’。

孟尝君虽然心中不悦,也没有责怪他。

事情过去不久,齐王听信谗言,让孟尝君交出相印,退隐薛城。

孟尝君离京去薛时,百姓出城十里远迎。

孟尝君对冯谖说,你给我买的义,我看到了。

——公关投资第三讲公关基本功能1、公关的基本功能:守望功能、协调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效益功能一、守望功能——信息的输入公关最重要的是善于发现“天边出现的淡淡乌云”并反映给上级,在收集信息、掌握资料上要比别人快。

——公关学者卡特利普1、搜集信息的内容:组织形象信息、产品形象信息、各类公众信息、社会环境信息2、建立收集信息的制度:建立健全组织的信访制度、建立与有关组织的信息交流制度、建立对大众传媒的监测制度、建立公共关系的调研制度、建立公共关系的预测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公共关系的档案制度例:伟达公关:北京奥委会的“雷达”2006年6月,伟达通过全球媒体监测发现印尼《雅加达邮报》报道,中国将在印尼设厂,加工印尼原始森林的木材,并使用到北京奥运会的场馆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组织中的传播网络
集中式与分散式
二、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的定义

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 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即由各种相互依赖结成 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进行的信 息交流的过程。 组织传播的关键仍是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组织传播的功能
1.组织结构--组织内传播
组织内传播的渠道

正式渠道与非正式渠道
第四节
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
组织 组织传播 组织结构--组织内传播 组织外传播 组织中的公共关系
一、组织是什么?

大多数学者认为,组织是一个通过协调活动来达到个 人和集体目标的社会集合体。 比如,政党、军队、政府、企业、学校等,都是典型 的组织 组织的特点:



1、专业化的部门分工 2、职务分工和岗位责任制 3、组织系统的阶层制或等级制
社会化过程 行为控制过程 决策过程 冲突管理过程
13
本节重点内容
名词解释:

群体传播、群体规范、组织传播
简答:
集合行为的产生条件 传闻状态下信息传播呈现的特点 组织传播的功能

论述
结合实例分析集合行为中的群体状态与信息传播现象 举例分析如何有效消除流言的不利影响

2.组织外传播
公关宣传 广告宣传 企业标识系统宣传
外部传播的三个重要功能
与其他组织间的协调 创立并维护组织形象 为客户提供服务
10
企业标识系统宣传
CIS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企业使用统一的象征符号系统来塑造、 保持或更新形象的活动,所采用的象征 符号。 企业标识系统的三个要素
组织传播的正式渠道的类型
下行传播 上行传播 横向传播

组织内传播的媒体形式
书面媒体 会议 电话、组织内公共媒体、计算机通信系统

思考:计算机通信系统对组织传播的影响

内容与形式
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
信息输入

思考:建设具有快速反应机制的高性能信息 采集和处理系统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POS系统
Point of Sales (Service) 提供准确实际数据,反映市场现况及变化 产品定位及分析和流行趋势分析

组织内传播的非正式渠道
非正式渠道的类型

组织内的人际传播、非正式的小群体传播
非正式渠道的特点
交流的信息广泛 交流的双向平等性 本意交流和感情交流的成分多

组织传播识 视觉或听觉形象标识

公关宣传
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

社会组织与周围社会环境中的其他组织、机构、 团体及公众的关系和联系 大型公共活动、新闻发布会
公关宣传

公共宣传是组织对外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 思考:公关宣传对于组织的重要性
三、组织传播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