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特性曲线

冷却特性曲线
冷却特性曲线

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究竟说明了什么

摘要:在标准测试仪检测淬火介质冷却特性的同时,用摄像机摄录了探棒四周的状况。对比发现,按测得的冷却特性曲线的外形划分的冷却阶段,与探棒表面实际发生的冷却情况大不相同。说明了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通过分析和推理,得出了结论:不能从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往划分探棒所处的冷却阶段;凭测出的冷却特性曲线不可能正确推算实际工件可能获得的冷却情况;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只宜用在介质冷却特性的相互对比中。

关键词:淬火介质;冷却特性曲线;冷却特性检测;冷却过程计算;热处理工艺

一、淬火介质冷却特性曲线的应用情况与存在的疑问

近二十年来,淬火介质冷却特性曲线的应用给热处理行业带来了不小的技术进步。现在,淬火介质的开发研究,介质的比较和选择,热处理生产中的产品质量控制,甚至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碰到的热处理质量和技术题目,都已离不开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了。但是,这些冷却特性曲线究竟能告诉我们些什么对这个题目,行业内已经有了基本一致的答案。极具权威性的美国金属手册[1]上,以及行业内着名专家的专著[2]上提供的解释很具代表性,如图1所示。图中阶段A通称冷却的蒸汽膜阶段(也称膜沸腾阶段),阶段B通称沸腾阶段(也称泡沸腾阶段),阶段C称为对流阶段。在蒸汽膜阶段,整个试块被蒸汽膜包围着。在沸腾冷却阶段,整个试块表面都在发生沸腾。而到了对流冷却阶段,则通过对流传热使试块冷却。图中任一曲线上的点,都可以通过期间或者温度坐标找到另一曲线上的对应点。其它的书刊资料上,液态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检测标准,都按图1所示的方式划分冷却的阶段和解释各阶段的冷却机理。

在淬火介质的研究和评价中,通常用图1所示的两种曲线来表示和比较介质的冷却特性。从冷却速度曲线上,指出淬火介质的特性温度、出现最高冷却速度的温度和最高冷却速度值,以及对流开始温度。从冷却过程曲线上,通常指出从800℃冷却到400℃(或者300℃)所需的时间。有人还把冷却速度曲线上各温度对应的冷却速度值,直接或间接作为实际生产中工件在相同温度下获得的冷却速度值来加以利用。

图1 液态介质中淬火冷却的阶段划分和各阶段的散热机理

众所周知,在同样冷却条件下小工件冷得快,而大工件冷得慢。根据这一常理,人们会理所当然地把它与淬火介质的冷却速度曲线联系起来。由此产生这样的熟悉:在相同冷却条件下,工件上具有相同有效厚度的部分,都应当获得相同的冷却进程和冷却效果;并且,都可以在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上找到它们的温度、冷却速度和冷却时间的对应关系。

考虑到测温的热电偶热端在探棒的几何中心,以及探棒外形因素的影响,对上述熟悉和做法的正确性,我们一直持有一些怀疑。为了澄清这方面的诸多疑团,在完成“液态淬火介质中冷却的四阶段理论”的研究后,通过试验和观测,研究了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有三个:

1、审查现行熟悉和用途的公道性。

2、假如有题目,就找生产生题目的原因。

3、并确定淬火介质冷却特性曲线的公道应用场合和公道应用限度。

二、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

1、试验方法和仪器

在检测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的过程中,用摄像机同步观测记录探棒表面发生的现象。为了获得更清楚的图像,采用的是无色或者颜色很浅,而且透明性很好的淬火介质品种。比如净水、盐水、精炼程度很高的基础油、快速淬火油和PAG淬火液等介质。

检测淬火介质冷却特性用的是ivf仪。摄像用的是松下NV-GS11型摄像机。采用1/100秒的快门速度,每秒拍摄25张图片。

试验中通常采用850℃的加热温度。水性介质的液温在10℃~70℃内选取;油性介质的液温在30℃~100℃内选取。

图2 50℃基础油的试验和观测结果对照图

2、试验结果

试验获得了通常所见的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又获得了探棒冷却过程中表面四周冷却情况的摄像资料。下面以净水、基础油和快速淬火油作为代表,先容本文的试验结果。其中,把冷却速度曲线上一些选定点对应的摄像观测结果以示意图形式画在同一张图上。

基础油的冷却特性曲线与多个选定点的冷却状况如示如图2。快速淬火油的冷却特性曲线与多个选定点的冷却状况如图3所示。60℃净水的冷却特性曲线与多个选定点的冷却状况如图4所示。

图3 50℃快速淬火油的试验和观测结果对照图

图4 60℃净水的试验和观测结果对照图

三、试验结果分析

1、冷却特性曲线与冷却介质散热阶段的关系

研究分析的重点放在三方面:一是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与摄像观测到的冷却情况之间的关系。二是不同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和摄像结果之间的共性规律。三是冷却特性曲线与工件实际的冷却情况之间的关系

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冷却特性曲线上选定点所处的冷却阶段,和同一时刻探棒上实际发生的冷却阶段大不相同。主要表现在:

a)除了蒸汽膜阶段之初,如图2中第1点以外,在所有其它的选定点上,实际发生的冷却状况都与介质冷却特性曲线上所指的阶段构成不同。

b)在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上,除冷却阶段的分界点外,一定的探棒温度,都对应着一种单一的冷却阶段。但是,摄像结果表明,在大部分冷却过程中,探棒上不同部位都存在二、三个冷却阶段。比如,即便在特别令人关注的特性温度点上,在基础油中试验时,探棒的上下两端都早已进进了沸腾冷却阶段。这说明当时探棒表明同时存在两个冷却阶段。在快速淬火油和60℃净水的特性温度点,探棒上同时存在着三种冷却阶段。在出现最高冷却速度的时刻,三种介质中探棒上都同时存在三个冷却阶段;但是不同介质中各阶段所占的比例却不相同。对流开始温度上,在基础油和快速淬火油中也还存在三个冷却阶段。净水中试验时,在对流开始点,探棒的中上段还处在沸腾冷却阶段;说明同时存在两个冷却阶段。

c)对不同介质品种,比较了冷却特性曲线上的特性温度、出现最高冷却速度的温度,以及对流开始温度时,摄像图片上的冷却阶段数和各阶段所占的比例。结果证实,不同介质之间没有找到共同之处。

d)所有这些结果都说明:现行的淬火介质冷却特性曲线与摄像观测到的冷却阶段之间,没有简单的对应关系。因此,不能从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往划分探棒所处的冷却阶段。

2、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是如何形成的

凭淬火介质中冷却的三阶段理论(如图1所示的划分法),以及有效厚度就能决定冷却进程的熟悉,无法解释图1所示冷却特性曲线的形成原因。比如,按图1所示的阶段划分,一冷到所谓的特性温度点,整个探棒就会进进沸腾冷却阶段。由于当时探棒的温度很高,相应的冷却速度曲线上应当出现整个冷却过程的最高冷却速度值。但图线中最高冷却速度值都出现在更低的温度上。事实上,这里涉及到两个题目:一是丈量温度的热电偶热端位于探棒的几何中心。它所测出的是内部点的温度变化。二是决定探棒某点冷却特性的因素,除了探棒本身的传热学特性外,冷却介质在不同温度的散热机理(阶段)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新

提出的“液态淬火介质中冷却的四阶段理论”则轻易解释这一题目。四阶段理论以为,在液态淬火介质中冷却的机理,可按工件温度高低划分成:蒸汽膜阶段、中间阶段、沸腾阶段和对流阶段。中间阶段有其特定的成因和独占的特性[3]。具体内容请查看原文。这里只分析内部点的温度变化,用以说明图2~4对应的观测结果上经常存在2,3个冷却阶段的原因。

淬火冷却过程中,内部某点P的温度降低是通过向更外部分散热来实现的,如图5所示。产生这种散热的终极原因是液体介质对工件表面的冷却作用。远近不同的表面部分被冷却,再通过热传导使P点冷却下来。不管参与冷却的表面处于蒸汽膜阶段、沸腾阶段、还是对流阶段,离P点越近,其降温情况对P点产生影响就越早;离P点越远,其降温情况对P点产生影响就越迟。因此,任何时刻P

点实际的冷却情况是在该时刻之前一定时间范围内,远近不同的表面所受冷却情况的综合影响的结果。内部点的冷却特性曲线,表述的就是这种影响随时间的变化和随P点温度的变化情况。通常用来描述淬火介质冷却特性的图线,也正是这类曲线。它们既不是工件(探棒)表面的冷却过程曲线,也不是工件(探棒)表面获得的冷却速度随表面温度变化的曲线。用这样的曲线来划分液态淬火介质中冷却的三阶段,无疑是不恰当的。

图5 冷却过程中,内部点向其更外部分散热的方向

四、冷却特性曲线和实际工件的冷却情况的关系

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大多采用热电偶法来丈量。因所用探棒的材质、外形大小和热电偶位置不同,又形成了不同的丈量标准。标准不同,测得的冷却特性曲线也不同。出于对英寸和厘米,华氏和摄氏等换算关系的习惯,人们曾试图建立不同标准测出的冷却特性之间的换算关系。但是,这方面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至今,

热处理行业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同一种淬火介质,用不同标准检测所得的冷却特性曲线之间,没有固定关系的可比性。在此,“没有可比性”指的是不同标准检测的冷却特性之间没有能通用的,即有规律的换算关系。为什么没有可比性关于这一题目,将在后续的文章中用四阶段理论来加以解释。在此,只想借用这一事实来帮助我们分析本节提出的题目。

以上述“不同标准检测出的冷却特性曲线之间没有可比性”这一事实为依据,假如把实际工件看成是具有不同材质、外形大小和热电偶位置的另一种探棒;那么,在一种淬火介质中淬火的工件所获得的冷却特性,与采用某种标准的冷却特性仪检测出来的同一介质的冷却特性之间也同样没有可比性。换句话说说,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不能用来(正确)推算实际工件的冷却过程。

再进一步,依据同样的推理,又可以得出下一个结论:所有标准方法检测出的冷却特性曲线与实际工件的冷却特性之间都没有可比性。

最后,依据同样的道理,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同一淬火介质中冷却时,不同外形大小和材质的工件的冷却特性之间,也没有可比性。

五、淬火介质冷却特性曲线的公道用途

前面的讨论已经说明,固然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对热处理工作者很有帮助,但它们的作用也不宜扩大化。简单说,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的公道应用范围可以回纳成以下几方面:

1、检测淬火介质产品的冷却特性。对比不同产品在冷却特性上的差异。既可定性,也可定量。主要适于淬火介质的研究开发、产品的检验、选择等场合。

2、了解使用中淬火介质冷却特性的稳定性和变化程度。既可定性,也可定量。主要适于热处理生产单位的质量治理,以及分析解决工件热处理技术和质量题目等场合。

3、定性猜测不同工件的淬火硬度高低和淬硬层深度的大小。主要用于为不同工件选择淬火介质,以及先容不同淬火介质的适于范围等场合。

参考文献

[1]ASM,HandbookTM, Heat Treating[M], SAM International,1991:69

[2] et al. Handbook of Quenchants and Quenching Technology [M]. SAM International, 1993 :70

[3]张克俭,王水,郝学志,液态淬火介质中冷却的四阶段理论[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06,6:14-25.(end)

核桃的生长发育特性概述

新疆农业大学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核桃的生长发育特性概述 姓名: 迪力木拉提.阿不力米提 学院: 林学与园艺学院 专业: 园艺(特色经济林方向) 班级: 园艺041班 学号: 053231137 指导教师: 曾斌职称: 副教授 2008年12月20日 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核桃的生长发育特性概述 作者:迪力木拉提.阿不力米提指导老师:曾斌 摘要:核桃是核桃科多年生乔木落叶果树,因其适应性强、经济结果寿命 长、产量高、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既是群众喜欢食用的果品,又是制作糕点、糖晶、菜肴、罐头、饮料的重要原料和出口创汇物资,素有“铁杆庄稼”的美称。核桃是一种重要的油料果树。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尤其适合荒山荒坡种植,是目前退耕还林的理想经济林木。为了早结丰产,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多采用矮化密植栽培,一般按3×2米或4×3米(亩栽111-56株)定植,嫁接苗第4-5年即可进入丰产期,亩产可达300-500千克。 关键词:核桃,物候期,枝条年生长节律,开花结果特性 前言:核桃适宜生长在年均温8~15℃,极端最低温度≥-30℃,极端最高温度 ≤38℃,无霜期150~240天的地区。春季日平均气温9℃开始萌芽,14~16℃开花,秋季日平均气温<10℃开始落叶进入休眠期。幼树在-20℃条件下出现“抽条”或冻死;成年树虽然能耐-30℃低温,但低于-28~-26℃时枝条、雄花芽及叶芽易受冻害。核桃展叶后,气温降到-2℃时,会出现新梢冻害。花期和幼果期气温降到-1~-2℃时受冻减产。生长期气温超过38~40℃时,果实易发生日灼,核仁发育不良,形成空壳。核桃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27~29℃,一年中的5~6月份光合强度最高。 正文: 原产地及分布: 核桃原产伊朗,公元前10世纪传往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国家及印度,后逐渐成为中国常吃的干果之一,核桃古籍称胡桃、羌桃。新疆是我国最早种植核桃的地区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新疆考古工作者,在巴楚县脱库孜沙来北朝时期古址和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唐朝古墓中都发掘出核桃等物,说明新疆早在1500年前,就已经有核桃栽培了。新疆核桃有许多优良品种,主要有纸皮核桃、薄壳核桃、露仁核桃、穗状核桃、早熟核桃等,普遍具有壳薄、果大、含油量高等特点。不少核桃树一年能开两次花、结实,这是其他省区所罕见的。目前,我国核桃的种植面积约91.75万公顷,1.5亿株左右,其中结果树约6000万株。主产省区为云南、山西、陕西、河北、四川、甘肃、河南、贵州、新疆、北京、山东等。这些产区栽培面积大、产量高,是我国核桃生产的主要基地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35m,树皮灰白色,浅纵裂,枝条髓部片状,幼枝先端具细柔毛;2年生枝常无毛。羽状复叶长25—50cm,小叶5—9个,稀有13个,椭圆状卵形至椭圆形,顶生小叶通常较大,长5—15cm,宽3—6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或楔形,有时为心脏形,全缘或有不明显钝齿,表面深绿色,无毛,背面仅

湖北省古银杏资源调查与生长特性分析

50 林业科技开发2013年第27卷第1期 doi :10.3969/j.issn.1000-8101.2013.01.015 湖北省古银杏资源调查与生长特性分析 付兆军,邢世岩* ,刘晓静,刘莉娟,任娟霞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摘 要:以湖北省银杏古树为对象,通过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结果显示:湖北省有银杏古树11431株,分布在15 个市(区),57个县(市、区)和123个乡(镇)。346株有生长指标,雌株占91.52%。树高最大为50.0m ,最小为6.0m ;树龄最长为3000a ;胸径最大为5.25m (基径),最小仅为0.35m ;平均冠幅最大为37.0m ,最小为4.5m 。垂乳银杏有19株,单株垂乳个数最多为84个,垂乳最长达80cm ;复干银杏有31株,单株复干数最多为40株,复干胸径最大为1.78m 。 关键词:湖北省;古银杏资源;生长特性 Resource and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ginkgo trees of Hubei Province ∥FU Zhao-jun ,XING Shi-yan ,LIU Xiao-jing ,LIU Li-juan ,REN Juan-xia Abstract :This study take ancient ginkgo trees in Hubei Province as the object ,through data collection and field survey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are 11431ancient trees of Ginkgo biloba L.distributed in 15cities (district ),57couties (county-lev-el cities ,district )and 123townships (towns ).There are 346ancient ginkgo trees of which female trees accounted for 91.52%have growth indexes.The maximum tree height is 50.0m ,the minimum is 6.0m ;the longest tree age is 3000years ;the maximum DBH is 5.25m (base diameter ),the minimum is only 0.35m ;the maximum of average crown is 37.0m ,while the minimum is 4.5m.There are 19chichi ginkgo trees of which the maximum number of chichies is 84of the single plant and the biggest chichi is as long as 80cm ;There are 31mult-trunk ginkgoes of which the maximum number of mult-trunks is 40of the single plant and the DBH of the biggest mult-trunk is 1.78m.Key words :Hubei Province ;ancient ginkgo trees resource ;growth characteristic Author ’s address :College of Forestry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 ’an 271018,Shandong ,China 收稿日期:2012-10-12修回日期:2012-11-1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0671707, 30872040)。作者简介:付兆军(1988-),男,硕士生,研究方向为森林培育。通讯 作者:邢世岩,男,教授。E-mail :xingsy@sdau.edu.cn 银杏(Ginkgo biloba L.)是第四纪冰川之后唯一 在中国保存下来的孑遗物种,银杏古树在湖北、山东等23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因具有特殊的经济、 生态和社会价值[1-2],故相关研究较多。郭善基[3] 、 李健等 [4] 、门元秀[5]、曹福亮等[6-7] 均对中国各省银 杏古树情况做过统计,但结果均不相同,主要体现在 银杏古树的株数、树龄、胸径和树高四个方面。河南 西部伏牛山区是银杏古树集中分布地区。郭献清[8] 调查嵩县银杏后得出,该县有银杏古树240株,白河乡210株,下寺村和上寺村分别有83株和57株。木力 [9] 对嵩县银杏古树株数统计结果为325株。尚忠 海等[10] 研究伏牛山区古银杏原生性时,认为嵩县有古银杏300余株。李景山等[11] 调查南阳市银杏古树 的株数为182株,而赵丽英等[12] 对南阳银杏古树的调查结果为126株。可见,在银杏古树集中分布的地 区,不同研究者采取的标准不同,研究结果也不同。 湖北省有丰富的银杏古树资源,是我国主要的古银杏群落集中区和银杏产区[13] 。吴中伦[14] 在安陆发现千年银杏群落,百年以上古树4673株。周亚林等[15] 对随州古银杏原生群落进行了考证, 认为全市百年以上古树4637株。陈法志等[16] 对武汉市银杏 古树进行了调查研究。苏丕林等[17] 对古荆州银杏古 树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保护意见。舒常庆等 [18] 调查巴东银杏古树的株数为274株,翟建平[19] 对巴东银杏古树资源调查后得出, 树龄1000a 以上的349株,结果不尽相同。舒常庆等[20] 对罗田县银杏 古树进行了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该县现有银杏古树409株。陈有金[21]对安陆银杏古树单株及群落进行调查,并对55株千年以上银杏古树的品种和更新方 式等进行了鉴定。左雄中[13] 对湖北省银杏古树进行调查后认为全省有4988株,安陆市718株,随州市1492株,并对分布的县、市或区、重点乡镇、树龄、古树生长状况、性别等进行分析。 由此看来,以上对银杏古树的调查研究主要存在 应用研究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

正确认识小学生生长发育特点

正确认识小学生生长发育特点 小学生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是指大多数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的一般现象。尽管由于遗传、环境、营养、体育锻炼、疾病等因素可导致个体间的差异,但一般规律还是普遍存在的。我国将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作如下年龄分期:婴儿期,从出生到1岁;幼儿期,l~3岁;学龄前期,3~6岁;学龄期,7~11或12岁;青春期,约10~20岁。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科王明月 一、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小学生的生长发育,不仅是身高、体重的增加,而且全身各个器官也在逐渐分化,机能逐渐成熟。量变与质变虽各有一定的缓急阶段,但两者经常交替进行。例如由婴儿到青春期过程中,消化系统的长度和胃的容积显著增加,其结构和功能也逐渐完善。各种消化酶的含量增加,胃酸分泌增多,浓度升高,消化系统从只能容纳少量流质食物逐渐达到能消化复杂的固体食物。又如大脑在逐渐增大、重量增加的过程中,其皮层记忆、思维、分析等功能也在发展,并且大脑在体积和重量长成以后,它的功能还在不断发展、完善。 二、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和程序性 人从小到大总是不断地生长发育,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区别于其他阶段,同时每一个阶段又彼此有规律地交替、衔接,尽管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按一个速度生长发育,但总的趋势是一致的。 (一)第一个生长高峰期 由胎儿时期开始到出生后1岁,为第一个生长高峰期。以身高、体重为例,在第一年内身高增加20~25厘米,体重增加6 000~7 000克。第二年内身高增加约10厘米,体重增加约2 500~3 500克,是出生后增长速度较快的阶段。此后增长速度显著下降,身高每年增长约4~5厘米,体重每年约增加1 500~2 500克,直到10

生长曲线的拟合分析

快大黄鸡(肉鸡)的生长曲线拟合分析 表2-1 快大黄鸡(肉鸡)的体重随周龄的变化表周龄01234567 /week 体重/g32.5086.25201.25400.00651.03964.001200.301482.18 表2-2Logistic生长曲线模型参数估计值:表2-3logistic生长曲线模型显著性检验的方差分析表: 表2-4动物常用的三种生长曲线模型注:本次采用第二种分析:logistic曲线模型

增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表现为“S”型曲线,一般用生长曲线来 描述体重随年龄的增加而发生的规律性变化。通常对动物的生长的拟合有3种, 本次这做了logistic曲线,从拟合度可以看出,logistic曲线的拟合度很高。所以没有用其他两种常用的方法进行拟合分析。 拟合图: 分析: 表2-2列出了logistic生长曲线模型的参数估计值、各参数的标准误及参数95% 的置信区间的上下限。可见logistic模型中的A、B和K分别为1743.841、31.353、0.726。将A、B和K值代入方程,得logistic曲线方程: Y=1743.841/(1+31.353e -0.726t) 表2-3为模型的显著性检验的方差分析结果,此处给出了各变异来源的平方和、 2=0.998.可见拟合优度自由度和均方,给出了模型拟合的相关指数(即拟合度)R 达到了令人非常满意的程度。 由表2-4的公式可以计算出: 拐点体重:W=A/2=1743.841/2=871.921(g) 拐点日龄:(lnB)/K=(ln31.353)/0.726=4.745(周) 所以,快大鸡的周龄在4~5周时,出现了拐点,鸡的快大黄鸡的生长由缓慢进 入了快速生长期,因此快大鸡在6~7周的的增重较快,此时是饲养管理的关键

幼儿期生长发育特点

幼儿期生长发育特点 幼儿期也是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大脑皮质的功能进一步完善,语言表达能力也逐渐丰富,模仿性增强,智能发育快,要求增多,能独立行走、活动,见识范围迅速扩大,接触事物增多,但仍缺乏自我识别能力。 (一)体格发育 1.体重1 岁后增长速度减慢,全年增加2.5~3.0kg,平均每月增长约0.25kg,至2 岁时体重约12kg,为出生时的 4 倍。2 岁以后的体重增长变慢,每年增长2.3kg左右,增长的速度趋于缓慢。 2.身长幼儿期身长增长的速度减慢,1~2 岁全年增加约10cm,2~3 岁平均增加约5cm,在整个幼儿期共增长25cm,因此,3 岁时身长约为100cm,为出生时身长的2 倍。 12 个月8.5~10.6 kg;71.5~77.1cm ;独立行走,有意识叫爸爸、妈妈,用杯喝水,能辨别家人的称谓和家庭环境中的熟悉物体。 15 个月9.1~11.3kg ;74.8~80.7cm;走得稳,能说三个字的短句,模仿做家务,能叠两块积木,能体验与成人一起玩的愉快心情。 18 个月9.7~12.0kg; 77.9~84.0 cm;能走梯,理解指出身体部分,能脱外套,自己能吃饭,能认识一种颜色。 21 个月10.2~12.6 kg;80.6~87.0cm; 能踢球,举手过肩抛物,能叠四块积木,喜欢听故事,会用语言表示大小便。 2 岁10.6~13.2 kg;83.3~89.8cm; 能两脚并跳,穿不系带的鞋,区别大小,能认识两种颜色,能认识简单形状。 2.5 岁11.7—14.7kg; 87.9~94.7 cm;能独脚立,说出姓名,洗手会擦干,能叠八块积木,常提出“为什么”,试与同伴交谈,相互模仿言行。 3 岁12.6~16.1 kg;90.2~98.1cm; 会涂浆糊粘贴,懂饥、累、冷,会用筷,能一页页翻书。 3.头围、胸围、上臂围1 岁时儿童的头围增至46cm,而第二年头围只增长2cm,第三年与第四年共增加1.5cm,5 岁时达50cm,头围的大小与脑的发育有关。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1 岁时与头围基本相等,2 岁以后胸围超过头

石榴的生长结果特性与栽培

烟台果树2014-2(总126 ) 石榴的生长结果特性与栽培 马秀萍 山东省无棣县林业局·251900 石榴是我国的传统果树,其果实百籽同房,常被视其为吉祥、喜庆的象征。鲜果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糖分、苹果酸和磷、钙等矿物质,营养价值较高。果汁可加工成高级的清凉饮料。中医学认为,石榴性味甘、酸、温、涩,无毒,对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及口疮等具有良好的保健和治疗作用,石榴栽培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石榴株丛矮小,叶秀花艳,花朵大、花量多、花期绵长,独具风采,在庭院和园林中极富观赏价值,是绿化和美化庭院的优秀树种。此外,石榴耐瘠、耐盐,是适宜缓坡丘陵和沿海滩涂地区发展的良好经济树种和绿化树种。 1主要种类和品种 石榴属石榴科石榴属植物,品种甚多。按籽粒风味有甜、酸两类;按果皮色泽和厚薄有白皮、青皮、红皮、褐皮及薄皮、厚皮等几类;按籽粒色泽、软硬和大小有玉石籽、玛瑙籽、软籽、大籽等几类。品种基本上根据以上特征命名。淮北地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品种有:安徽濉溪、宿州、怀远的粉皮、青皮糙、笨石榴、玛瑙籽和玉石籽;江苏铜山的大红袍、二铜皮;南京近郊的青皮石榴和红皮石榴;山东栽培的有大红皮甜、大青皮甜、大马牙甜、枣庄红石榴、软核石榴、三白石榴等。 观赏石榴有红皮石榴、墨石榴、牡丹花石榴、月季石榴、白石榴、彩花石榴等。选择品种时,除应考虑果实大小和品质优劣外,对风土适应性、病虫害、是否容易裂果及耐贮性等方面应综合考评。园林栽培宜选择观赏品种。 2生长结果习性 石榴是落叶性小乔木或灌木。根系较浅,分布范围也较小,易萌生根蘖。地上部分枝多,枝条先端常成针刺。在江淮流域,一年中可抽梢2~3次,依次为春梢、夏梢和秋梢。各次枝梢萌芽后,先端发生长枝扩大树冠,中下部发育充实的短枝即能转化为结果母枝,在前端着生混合芽。长枝和徒长枝先端多自枯而无顶芽。石榴隐芽寿命较长,当大枝因结果下垂时,常自背上产生直立枝,自然更新树冠。 石榴由混合芽抽短小新梢开花结果。结果枝自春至夏陆续抽生,石榴树也由春至夏陆续开花,花期常可延绵2、3个月之久。结实以春梢结果枝,特别是由母枝顶芽抽生的单花果枝最为可靠。夏、秋梢结果枝开花较晚,所结果实常发育较差或花而不实。结果枝结果后,第2年从母枝下部再发新枝,重新形成新的结果母枝。如以叶腋间侧花结果的,顶梢也可继续延伸生长。石榴单株结实过多时,会发生大小年现象。 花一至数朵着生在结果新梢的顶端及其下叶腋间,以顶生花结果率最高。花两性,但常有退化花出现。据调查,一般20~30年生的植株,完全花仅占总花量的10%左右,50~60年生的植株仅占5%左右。在退化花中,雌蕊呈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直至基本消失。这在开花前从外形上即能区别。正常花萼筒下端圆钝,结实力高;退化花萼筒下端尖削,不能结实,为无效花,多脱落。及早疏除退化花,可节约树体养分,提高完全花的结果率。 石榴花器的退化与品种及树体营养有关。树势强、结果母枝粗短的,其上退化花少,正常花多;树势弱、结果母枝纤细的,其上花器退化严重。 3栽培技术特点 3.1繁殖石榴枝条极易生根,可用扦插、压条和分株多种方法繁殖苗木,生产上多用扦插法。插条以充实饱满的2年生枝最好,插条长约20cm,下端剪成马耳形,并将其上小枝剪除。发育健壮的1年生枝也可用作插条,老龄枝条插后成活率低,不宜应用。淮北地区和长江流域进行硬技扦插宜掌握3月中、下旬止温稳定上升之际。如用地膜覆盖地面(露出插穗),有利于提高地温。插后1个月左右即可生根成活。此外, 39 ··

生长模型的特征分析及应用

生长模型的特征分析及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肿瘤动态生长模型的分析,运用微分方程的知识,求其初始条件下的模型的通解,并从其曲线变化情况,微分方程的分析两个方面,比较了两种生长模型Logistic 和Gompertz ,得出哪种模型更适合肿瘤的生长规律。然后通过计算得出这两种模型都是USER 模型的特例的结论。重点分析了USER 模型的参数变化引起模型的变化情况。我们由此能够选择参数的大概位置,并通过数据拟合来确定USER 模型最终情形,这样更好的符合研究对象的动态变化。作为预测模型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之本文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最后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各种生长模型,更好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Summary: this article main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ynamic growth model tumor, using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knowledge, for its initial conditions of the model is obtained. From its curve changes,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we compared the two aspects of two growth model that Gompertz, what with Logistic model is more suitable for tumor growth rule conclusion. Then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can find these two kinds of model is a special case of the USER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SER model parameters change model changes. We can choose parameters, and through the approximate location of data fitting to determine the final USER model situation. So better meet the dynamic change regulation of the study. As prediction model it has th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simple to complex,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various growth model, better use of knowledg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 关键词:Logistic ;Gompertz ;Usher ;肿瘤;形状因子。 一.问题背景 建立肿瘤生长模型。通过大量医疗实践发现肿瘤细胞有下列现象:1)当肿瘤细胞数目超过10^11才是临床可观察的;2)在肿瘤生长初期,几乎每经过一定时间肿瘤细胞就增加一倍;3)由于各种生理条件的限制,在肿瘤生长后期肿瘤细胞数目趋向某个稳定值。 二.问题描述 1 比较Logistic 模型与Gompertz 模型: N n n dn ln dt λ-= 其中n (t )是细胞数,N 是极限值其中 是参数。 2说明上述两个模型是Usher 模型: λ

晶体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详解

晶体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详解 届别 系别 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二零一二年十月 晶体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详解 学生姓名:指导老师: 摘要:晶体三极管,是半导体基本元器件之一,具有电流放大作用,是电子电路的核心元件。 根据晶体管的结构进行分类,晶体管可以分为:NPN型晶体管和PNP 型晶体管。依据晶体管两个PN结的偏置情况,晶体管的工作状态有放大、饱和、截止和倒置四种。晶体管的性能可以有三个电极之间的电压和电流关系来反映,通常称为伏安特性。 生产厂家还给出了各种管子型号的参数也能表示晶体管的性能。利用晶体管制成的放大电路的可以是把微弱的信号放大到负载所需的数值 晶体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放大器或电控开关常用。晶体管是规范操作电脑,手机,和所有其他现代电子电路的基本构建块。由于

其响应速度快,准确性,晶体管可用于各种各样的数字和模拟功能,包括放大,开关,稳压,信号调制和振荡器。晶体管可独立包装或在一个非常小的的区域,可容纳一亿或更多的晶体管集成电路的一部分。 关键字:晶体管、输入输出曲线、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Keywords】The transistor, the input/output curve, amplifying circuit static analysis and dynamic analysis. 一、晶体管的基本结构 晶体三极管,是半导体基本元器件之一,具有电流放大作用,是电子电路的核心元件。三极管是在一块半导体基片上制作两个相距很近的PN结,两个PN结把正块半导体分成三部分,中间部分是基区,两侧部分是发射区和集电区,排列方式有PNP和NPN两种,如图 1-1(a)、(b)所示。从三个区引出相应的电极,发射极,基极,集电极,各用“E”(或“e”)、“B”(或“b”)、“C”(或“c”)表示。 发射区和基区之间的PN结叫发射结,集电区和基区之间的PN结叫集电极。基区很薄,而发射区较厚,杂质浓度大,PNP型三极管发射区"发射"的是空穴,其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故发射极箭头向里;NPN型三极管发射区"发射"的是自由电子,其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故发射极箭头向外。发射极箭头向外。发射极箭头指向也是PN结在正向电压下的导通方向。硅晶体三极管和锗晶体三极管都有PNP型和NPN型两种类型。当前国内生产的锗管多为PNP型(3A

新产品生命周期生长曲线研究

新业务产品生命周期研究之 生长曲线预测研究报告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 PLC)是指产品的经济寿命(也称营销寿命,与产品的自然寿命或使用寿命无关),即一种产品从研发、上市、销售量由少到多又由盛转衰、终至被市场淘汰的全过程。产品生命周期是经济学与营销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当产品处于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时,企业的投资、生产和营销策略就必须有所不同,因此,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企业在经营决策中进行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竞争分析、客户关系管理以及资本运筹与调控等活动的重要支持。产品生命周期概念是产品管理与分析范畴的核心要素,它蕴涵了产品信息管理、协同产品设计、产品绩效评估、产品营销策略、客户需求管理、产品市场竞争等诸多层面的问题,而由其演化而来的所谓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PLM)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核心管理理念,亦为其信息技术运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真正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成为其重要的智力资产。 “新业务产品生命周期研究”是计费业务中心为配合广东移动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以提升新业务产品(主要指数据业务产品)覆盖面和渗透率作为带动业务保持高速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的思路而提出的科技项目,同时这个科技项目的研究成果也将被直接应用到经营分析系统及相关应用当中,在力图为广东移动的新产品开发、营销等整个管理体系提供有力支持的同时,也对即将来临的3G时代中广东移动新业务的开展与产品管理作出有益的探索。

1.2. 研究思路 本研究项目将围绕产品生命周期这一概念展开,针对特定的新业务产品,通过构建产品生命周期曲线预测模型以着重解决产品生命周期所处阶段的判定问题,并由此试图构建有效识别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的指标体系,以期解决不同地市公司之间同一业务发展态势的综合评价问题;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本项目将进行初步的产品相关数据组织管理的标准规范工作,而作为研究的最终表现形式,本项目亦将构建基本的相关数据分析型应用以供实际业务管理工作运用借鉴。 本项目本质上是一个实证性的命题研究项目而非传统的信息应用开发项目。 1.3. 研究目的 本研究项目希望能够在如下几个方面对业务决策提供指导: ?既有产品发展态势的评估监控; ?新产品投放的市场效应考察; ?基于产品的营销策略制定; ?基于产品的竞争对策制定; ?基于产品的成本控制。 2.产品生命周期预测中的成长曲线模型方法 2.1. 生长曲线概述 生长曲线(Growth Curve)又称S型曲线,是描述生物生长过程的一种特殊曲线,这种曲线从某个固定点出发,其生长率单调地增加,到达一个拐点后,生长率下降,渐进地趋于某个最后的值。生物的生长过程,一般经历发生、发展、成熟和衰亡四个阶段,这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所确立的产品在市场中的成长过程类似,由此生长曲线预测方法是最普遍运用的产品生命周期曲线预测方法。 关于生长曲线预测的一般预测方法可参见冯文权(2002)。 LOGISTIC生长曲线

各年龄阶段儿童发育特点

各年龄阶段儿童发育特点 儿童的年龄主要分为7个阶段,依次是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到小儿出生,称为胎儿期。婴儿期,是0到1岁,幼儿期1到3岁,学龄前期3岁到学龄前,学龄期大约6到12岁,青春期是指男孩女孩进入青春期之后的发育特点,是8岁之前也就是在咱们国内是上大学之前这个阶段的发育的特点,包括生理心理的发育特点。 1.胎儿期 胎儿期是从受精后的第四周开始,到婴儿出生前为止,以组织和器官的迅速生长和功能的渐趋成熟为特点。 2.新生儿期: 新生儿期是从胎儿娩出断脐到28天止,此4周为新生儿期,出生不满7天的阶段为新生儿早期。新生儿期是婴儿出生后真正适应外界环境突变的重要的时期,尤其在出生后7天,是死亡率、发病率最高的阶段,在这第一周内需要加强访视,在新生儿期要求访视两到三次。访视的时候主要针对新生儿的体格发育做评价,指导母亲的母乳喂养,实施新生儿免疫接种计划。 3.婴儿期 婴儿期是从婴儿出生到满一周岁,又称为乳儿期。这个时期需要充分适应社会的环境和家庭的环境。 婴儿期的第一个特点,婴儿期是生长发育第一个高峰,需要保证婴儿充足的营养,最重要的是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婴儿主要从乳类获得营养,体格生长迅速,一年中身高比出生时增加50%,体重增加两倍,脑发育也很快。一周岁时,动作发育已达到能接触周围人物的水平,如能坐、开始学走等。在母乳中有充分的蛋白质可以保证婴儿期儿童的生长发育,提倡母乳喂养。 生理上的另一个特点是消化系统的功能还没有完善,对喂养的要求非常高,喂养不当,会影响婴儿消化系统功能的发育。这个时期需要保证营养,保护消化系统的功能。 第二个特点,在这个时期婴儿的感觉功能、知觉功能以及语言功能,得到重要的发育。值得注意的是需要给予适当的刺激,比如用鲜明的颜色装饰婴儿房,刺激小儿视觉的发育。另外可以经常让婴儿感受不同的物品,促进他的神经系统的发育。在这个时期语言功能也得到了一定的发育,要用言语不断的跟婴儿去交流,包括给他讲故事,为后一个阶段的语言表达做准备。

“脆蜜金桔”生长结果特性与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脆蜜金桔”生长结果特性与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脆蜜金桔俗称“滑皮金桔”,是金柑属中一个优良品种,该果品与普通金柑相比油泡稀少,果皮光滑,全果带皮食用果肉清甜、皮脆且无刺鼻辛辣味,在地区人们习惯称之“脆蜜金桔”。近年来灵川县规模发展,2008年止全县种植脆蜜金桔800hm2,年产量5000t。2005年脆蜜金桔被评为“广西名牌产品”,且由灵川县注册商标为“灵川脆蜜金桔”。脆蜜金桔在灵川已有15年栽培历史,表现为丰产、稳产,适应性广,但脆蜜金桔与柑桔类的生长特性有些差异,若不掌握其独特的生长结果特性,将难以达到丰产优质目标。 1生长结果特性 1.1以当年春梢为主要结果枝 脆蜜金桔的花果可以着生在春、夏、秋3种枝条上,但以着生在当年春梢上的量最大,果实品质最好。笔者在2007年、2008年、2009年连续3年对脆蜜金桔3年和6年嫁接树各种枝梢所结果实的调查,当年春梢作为结果母枝占母枝总数分别为96%和99%,当年夏梢(不抹夏梢情况下)作为结果母枝占母枝总数分别2.25%和0.58%,当年秋梢(不抹秋梢

情况下)作为结果母枝占母枝总数分别为1.15%和0.42%。调查表明,当年春梢都是主要的结果母枝来源,随树龄的增长,春梢作为结果母枝愈来愈占绝对优势,虽然有夏、秋梢作为结果母枝的现象,但远远不及春梢量大,且只能充当第3、第4批花的结果母枝。因此当年春梢管理的好坏与当年产量高低密切相关。 1.2开花结果季节较迟 由于脆蜜金桔以当年春梢为主要结果母枝,春梢必须充分老熟才能开花,而春梢抽发在3月下旬~4月上旬,5月中旬自剪老熟,6月上旬开花,因此在春梢的管理上稍有疏忽,就会影响当年坐果。 1.2.1年多次开花多次结果 脆蜜金桔的结果母枝1年可多次开花多次结果。在灵川脆蜜金桔嫁接结果树1年开花3~4次,一般第1批花在6 月初现雷,6月中旬开花,花期10~15天;第2批花在7月上旬,花期7~10天;8、9月陆续开第3、4批花,因花期相隔近又相互重叠,易误认为一次花。每年开花物候期因树龄和气候影响略有不同,各批花的花量也受到当年气候和果园管理水平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结果树各次开花量规律是:当第1批结果多时,第2批花量就少;当第1批花结果少时,第2批花量大且结果也多,第3、4批花数量自然减

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 1、学前儿童体格发育的特点。 答:(1)体重增长的规律:4~6岁儿童体重在这个年龄阶段增长的速度与1岁以内相比显得慢了不少,平均每年约增加2kg。(2)身高增长的规律:4~6岁儿童身高的增长也是一个相对稳速增长的阶段,每年增长6~7cm。 3、咀嚼有那些作用?幼儿园为什么不宜举行吃饭速度的比赛? 答:咀嚼的作用:(1)可以对口腔、舌部和齿根进行清扫而保持其清洁度,降低龋齿发病率,保持和增进口腔特别是牙齿和齿龈的健康。(2)可以防止牙列排列不齐的发生;(3)可以使食物得以磨碎,有助于胃肠对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4)可以让具有硬度、弹性以及温度的食物感觉刺激口腔,使儿童获得情绪上的满足,缓解其心理上的紧张。 吃饭速度比赛不利于儿童咀嚼功能的发挥和发展 4、应如何保护好学前儿童牙齿?kg=age*2+7 cm=age*7+70 (1)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早晚要刷牙,进食后要漱口,少吃甜食,尤其是临睡觉前;定期检查,及时治疗。(2)注意饮食:饮食不宜过热、过冷或冷热交替;适当多吃些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帮助儿童充分咀嚼;(3)保证营养的供给,特别是钙、磷以及维生素D的供给,促进儿童恒牙的发育。 为何要为儿童创造愉快的用餐环境?要求老师? 要创造快乐饮食的意境和韵味 第三章学前儿童的营养需要

1.学前儿童对能量的需要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排泄 5、动作需要4、生长发育 3、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2、基础代谢1答: 的损失 6、简述学前儿童较易缺乏的矿物质、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 答:学前儿童较易缺乏的矿物质是:钙、铁、锌、碘 钙的生理功能:①构成机体的骨骼和牙齿钙是骨髂的重要组分。②维持多种正常生理功能。 钙的食物来源:①儿童最理想的钙源:奶及奶制品(钙含量丰富,吸收率高) ②豆类及其制品.尤其是大豆、黑豆含钙也较为丰富。③芝麻、小虾皮、海带等。 (2)铁的生理功能:①参与体内氧与二氧化碳的转运、交换和组织呼吸过程;②铁与红细胞形成和成熟有关。③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促进抗体产生④促进脂类从血液中转运 ⑤促进药物在肝脏中解毒等功能。 铁的食物来源:①动物性食品含铁丰富,吸收率高,如肝脏、动物血、瘦肉等。② 植物性食物含铁量高的有黑木耳、海带、芝麻酱等。 (3)锌的生理功能:①结构:锌是人体中多种酶的组成成分②催化:有近百种酶依赖锌的催化③调节功能:对蛋白质合成和代谢、激素具有调节功能

花椒生长特性

花椒生长特性 1.根系生长 花椒在地面根颈以下部分总称为根系。根系由主根、侧根和须根组成。主根是由种子的胚根发育而成,但常因苗木移栽时被切断而并不发达,其长度只有20~40厘米。侧根是主根上分生出的3~5条粗壮而呈水平延伸的一级根,随着树龄的增加,不断加粗生长,且向四周延伸,同时分生小侧根,形成强大的根系骨架。须根是主根和侧根上发出的细而多次分生的细短网状根,粗度多在0.5~1.0毫米。从须根上生长出大量细短的吸收根,是花椒吸收水肥的主要部位。 花椒为浅根性树种,根系垂直分布较浅,而水平分布范围很广。盛果期树,根系最深分布在1.5米左右,较粗的侧根多分布在40~60厘米的土层中,较细的须根集中分布在10~40厘米的土层中,也是吸收根的主要分布层。根系水平扩展范围可达15米以上,约为树冠直径的5倍左右,而须根及吸收根集中分布在树干距树冠投影外缘0.5~1.5倍的范围内。从花椒根系分布特征看,须根和吸收根虽水平分布范围较广,但垂直分布较浅,所以,在干旱少雨年份,花椒往往首先表现出受旱。 花椒根系在一年中的生长变化因品种、树龄及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异,但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其根系生长强弱随上壤温度和树体营养的变化而变化。通常,根系开始生长活动早于地下部分,当春季10

厘米深处地温达到5℃时开始生长,直至落叶出现3次生长高峰:第一次生长高峰出现在萌芽前后,以后随着地上部新梢的生长和开花结果,根系得到的营养物质也随之减少,其生长也逐渐转缓;第二次生长高峰出现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此时新梢生长减缓,绝大部分叶片已进人成叶阶段,光合功能增强,树体营养物质增多,加之土壤温度升高,根系生长进人一年中最旺盛的时期,生根数量大,生长速度快;第三次生长高峰出现在果实采收后的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此时,果实已采收,秋梢停长,树体营养消耗减少,积累增加,根生长加快,以后随土壤温度的下降,根系生长越来越缓慢,并逐渐停止生长。 花椒根系的趋温性与趋氧性,与其他树种相比更为明显,特别是大红袍在土壤疏松的坡地、石质山地的冲积扇和石头垒边的地埂上生长旺盛,而在雨季集流过水地带或进水口处,常因短时积水,造成根系供氧不足和地温下降而突然死亡。 2.枝芽生长 (1)芽及其生长花椒的芽有叶芽和花芽之分。 升芽根据发育状况、着生部位和活动性可分为营养芽和潜伏芽两种。营养芽发育较好,芽体饱满,着生在发育枝和徒长枝的中上部,翌年春季可萌发形成枝条。潜伏芽(又叫隐芽、休眠芽),发育较差,芽体瘦小,着生在发育枝、徒长枝、结果枝的下部,多不萌发,并随

过程特性与数学模型

第四章过程特性与数学模型 教学要求:了解过程特性的类型的四种类型 掌握描述过程特性的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对控制通道、扰动通道的影响 学会一阶对象、二阶对象的建模 掌握机理分析法建模的一般步骤 了解实验测试法 重点:描述过程特性的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对控制通道、扰动通道的影响 运用机理分析法建模 难点: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 过程特性的参数对控制通道、扰动通道的影响 过程控制系统的品质是由组成系统的各个环节的结构及其特性所决定。过程即为被控对象,它是否易于控制,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有很大影响。 §4.1过程特性 被控过程的种类常见的有:换热器、锅炉、精馏塔、化学反应器、贮液槽罐、加热炉 等。这些被控过程的特性是由工艺生产过程和工艺设备决 定的。 被控过程特性-----指被控过程输入量发生变化时,过程输出量的变化规律。通道------被控过程的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信号联系 控制通道-----操纵变量至被控变量的信号联系 扰动通道-----扰动变量至操纵变量的信号联系 一、过程特性的类型 多数工业过程的特性可分为下列四种类型: 1.自衡的非振荡过程 2. 无自衡的非振荡过程 3. 有自衡的振荡过程 4. 具有反向特性的过程 二、描述过程特性的参数 用放大系数K、时间常数T、滞后时间τ三个物理量来定量的表示过程特性。(主要针对自衡的非振荡过程) 1.放大系数K ⑴K的物理意义 K的物理意义:如果有一定的输入变化量ΔQ作用于过程,通过过程后被放大了K倍,变为输出变化量ΔW。

⑵放大系数K对系统的影响 对控制通道的影响 对扰动通道的影响 2. 时间常数T ⑴时间常数T的物理意义 时间常数是被控过程的一个重要的动态参数,用来表征被控变量的快慢程度。 时间常数T的物理意义还可以理解为:当过程受到阶跃输入作用后,被控变量保持初始速度变化,达到新的稳态值所需要的时间就是时间常数T。 ⑵时间常数T对系统的影响 对控制通道的影响 对扰动通道的影响 3. 滞后时间τ ⑴纯滞后τ0(P142) ⑵容量滞后τn ⑶滞后时间τ对系统的影响 对控制通道的影响 对扰动通道的影响 §4.2 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 过程的(动态)数学模型---是指表示过程的输出变量与输入变量间动态关系的数学描 述。 过程的输入是控制作用u(t)或扰动作用f(t), 输出是被控变量y(t). 数学模型:非参数模型,即用曲性或数据表格来表示,如阶跃响应曲线、脉冲响应曲线 和频率特性曲线;另一种是 参数模型,即用数学方程式来表示,如微分方程(差分方程)、传递函数、 状态空间表达式等。本节所涉及的模型均为用微分方程描述的 线性定常动态模型。 建立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 机理分析法-----通过对过程内部运动机理的分析,根据其物理或化学变化规律, 在忽略一些次要因素或做出一些近似处理后得到过程特性方 程,用微分方程或代数方程。这种方法完全依赖于足够的先验 知识,所得到的模型称为机理模型。机理分析法一般只能用于 简单过程的建模。机理分析法 实验测试法-----由过程的输入输出数据确定模型的结构和参数。 4.2.1机理分析法 微分方程建立的步骤归纳如下: ⑴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和生产过程要求,确定过程的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 ⑵依据过程的内在机理,利用适当的定理定律,建立原始方程式。 ⑶确定原始方程式中的中间变量,列写中间变量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 ⑷消除中间变量,即得到输入、输出变量的微分方程。 ⑸若微分方程是非线性的,需要进行线性化处理。

晶体管输出特性曲线测试电路的设计实验报告

晶体管输出特性曲线测试电路的设计 无 29班 宋林琦 2002011547 一、实验任务: 设计一个测量NPN 型晶体管特性曲线的电路。测量电路设置标有e 、b 、c 引脚的插 孔。当被测晶体管插入插孔通电后,示波器屏幕上便显示出被测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要有具体指标的要求。 二、实验目的: 1、了解测量双极型晶体管输出特性曲线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波形变 换的原理和方法。 3、熟悉各单元电路的设计方法。 三、实验原理: 晶体管共发射极输出特性曲 线如图1所示,它是由函数i c =f (v CE )|i B=常数,表示的一簇曲线。它 既反映了基极电流i B 对集电极电 流i C 的控制作用,同时也反映出 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压v CE 对集电极电流i C 的影响。 如使示波器显示图1那样的曲线,则应将集电极电流i C 取样,加至示波器的Y 轴输入端,将电压v CE 加至示波器的X 轴输入端。若要显示i B 为不同值时的一簇曲线,基极电流应为逐级增加的阶梯波形。通常晶体管的集电极电压是从零开始增加, 达到某一 图2 晶体管输出特性测试电路 图1 晶体管输出特性曲线 V CC 3

数值后又回到零值的扫描波形,本次实验采用锯齿波。 测量晶体管输出特性曲线的一种参考电路框图如图2所示。矩形波震荡电路产生矩形脉冲输出电压v O1。该电路一方面经锯齿波形成电路变换成锯齿波v O2,作为晶体管 集电极的扫描电压;另一方面经阶梯波 形成电路,通过隔离电阻送至晶体管的基极,作为积极驱动电流i B ,波形见图3 的第三个图(波形不完整,没有下降)。 电阻R C 将集电极电流取样,经电压变换电路转换成与电流i C 成正比的对地电压V O3,加至示波器的Y 轴输入端,则示波器的屏幕上便会显示出晶体管输出特性曲线。 需要注意,锯齿波的周期与基极阶梯波每一级的时间要完全同步(用同一矩形脉冲产生的锯齿波和阶梯波可以很好的满足这个条件)。阶梯波有多少级就会显示出多少条输出特性曲线。另外,每一整幅图形的显示频率不能太低,否则波形会闪烁。 四、主要设计指标和要求: 1、矩形波电压(V O1)的频率f 大于500Hz,误差为±10Hz ,占空比为4%~6%,电压幅 度峰峰值大约为20V 。 2、晶体管基极阶梯波V O3的起始值为0,级数为10级,每极电压0.5V~1V 。 3、晶体管集电极扫描电压V O2的起始电压为0V ,幅度大约为10V 。 五、电路设计及仿真结果: 1、 电路基本组成: 电路由5个基本部分组成,包括矩形波产生电路、锯齿波产生电路、阶梯波产生电路、电压变换电路和由以上4个电路组成的晶体管测试电路。 2、 矩形波产生电路: 用来产生窄的矩形脉冲,要求占空比为4%~6%,所用电路为一个由LM741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用来产生矩形窄脉冲,由于二极管D3的单向导通功能,使得充放电时的回路电阻不同,以至于时间常数不同,从而决定了矩形脉冲的占空比不是50%,而是远小于50%。电路图以及仿真结果如下,矩形脉冲的峰峰值幅度大约为21V 。 时钟源 锯齿波发生器 阶梯波发生器 图3 输出特性曲线测试电路工作波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