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教学大纲
组织胚胎学 大纲

课程名称:组织胚胎学课程代码:2084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组织胚胎学是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统称。
组织学是研究动物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胚胎学是研究动物胚胎发育的科学。
本课程是生物科学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动物体各种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主要器官系统的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动物胚胎发育的大致过程以及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及呼吸器官的分化、发生和发育。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组织胚胎学的先修课程有动物学。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绪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绪论学习,主要掌握组织学与胚胎学概念;掌握石蜡切片、H.E.染色法、PAS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一)组织胚胎学的研究方法(重点)识记:石蜡切片步骤;H-E染色法;PAS反应等常规研究方法。
理解:组织学研究组织器官微细结构,需要切片,制成5-8m薄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切片技术包括固定、冲洗、脱水、浸透、包埋、切片和染色步骤。
新鲜的组织必须迅速固定,否则会变性。
动物组织柔软,要切片必须把石蜡渗透到组织中,才能在石蜡切片机下切成薄片。
可是蜡和水不相融,必须脱水。
因此上述步骤顺序不能颠倒。
苏木精、伊红染色,简称H-E染色,是动物组织最基本的双重染色方法。
苏木精是碱性染料,细胞核染成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被伊红染成红色。
o嗜碱性: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结构。
o嗜酸性:易被酸性染料着色的结构。
PAS反应能将组织内的多糖类显示出红色。
应用:简述心脏、小肠等组织的结构;石蜡切片步骤;H-E染色法。
(二)组织胚胎学的基本内容(次重点)识记:组织胚胎学概念;细胞组织培养;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理解:组织学是研究有机体微细结构及其机能的科学;胚胎学是研究有机体发生及发展规律的科学。
细胞组织培养是将活体动物的细胞或组织从体内取出,在无菌条件下,置于培养基中,在离体环境中生长和发育。
组织胚胎学 大纲

课程名称:组织胚胎学课程代码:2084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组织胚胎学是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统称。
组织学是研究动物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胚胎学是研究动物胚胎发育的科学。
本课程是生物科学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动物体各种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主要器官系统的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动物胚胎发育的大致过程以及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及呼吸器官的分化、发生和发育。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组织胚胎学的先修课程有动物学。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绪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绪论学习,主要掌握组织学与胚胎学概念;掌握石蜡切片、H.E.染色法、PAS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一)组织胚胎学的研究方法(重点)识记:石蜡切片步骤;H-E染色法;PAS反应等常规研究方法。
理解:组织学研究组织器官微细结构,需要切片,制成5-8 m薄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切片技术包括固定、冲洗、脱水、浸透、包埋、切片和染色步骤。
新鲜的组织必须迅速固定,否则会变性。
动物组织柔软,要切片必须把石蜡渗透到组织中,才能在石蜡切片机下切成薄片。
可是蜡和水不相融,必须脱水。
因此上述步骤顺序不能颠倒。
苏木精、伊红染色,简称H-E染色,是动物组织最基本的双重染色方法。
苏木精是碱性染料,细胞核染成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被伊红染成红色。
o 嗜碱性: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结构。
o 嗜酸性:易被酸性染料着色的结构。
PAS反应能将组织内的多糖类显示出红色。
应用:简述心脏、小肠等组织的结构;石蜡切片步骤;H-E染色法。
(二)组织胚胎学的基本内容(次重点)识记:组织胚胎学概念;细胞组织培养;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理解:组织学是研究有机体微细结构及其机能的科学;胚胎学是研究有机体发生及发展规律的科学。
细胞组织培养是将活体动物的细胞或组织从体内取出,在无菌条件下,置于培养基中,在离体环境中生长和发育。
《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132D11A学分:3周学时:5总学时:68开课学期:2.2
开课学院:海洋学院
英文名称:Histoembryo1ogy
适用专业:水产养殖、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平台课
课程修读条件:先修动物学
网络课程地址:暂无
二、课程简介
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各种细胞、组织、器官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胚胎学是研究机体的发生及发育规律的科学。
两门学科彼此相互关联,在水产养殖专业中合并为一门课讲授。
该课程作为水产养殖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其理论课教学主要讲授基本组织学、器官组织学及普通胚胎学基础知识;其实验教学主要观察学习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循环器官、呼吸器官、消化器官、泌尿器官、生殖器官、内分泌器官、感觉器官等的结构特征,生殖细胞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学习掌握组织切片技术,训练培养显微观察组织细胞的技能。
学好本课程,有助于水产动物增养殖学、水产动物疾病诊断学、水产动物免疫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从事水产科学相关研窕。
三、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理论教学,使学生熟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循环器官、呼吸器官、消化器官、泌尿器官、生殖器官、内分泌器官、感觉器官等的结构与功能;熟悉主要水产经济动物胚前发育、胚胎发育及胚后发育过程;了解组织胚胎学研究方法及其在水产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实验学习,使学生掌握观察组织器官形态结构特征的方法,掌握生殖细胞及胚胎发育观察方法,掌握组织切片、显微观察技术;培养学生组织胚胎学实验技能,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形态学实验技术基础。
四、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六、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七、教材及参考书目。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引言本教学大纲旨在全面介绍组织学与胚胎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应用。
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和事件。
同时,本大纲还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其解剖学和临床实践中的综合素质。
第二章:组织学2.1 组织学的基本概念- 组织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组织学的分类和研究方法2.2 组织学的基本组织单位-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组织的分类和结构特点2.3 器官与系统的组织学- 皮肤和皮层组织学- 神经系统的组织学结构- 心血管系统的组织学特点- 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 呼吸系统的组织学特点- 泌尿系统的组织学结构- 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特点第三章:胚胎学3.1 胚胎学的基本概念- 胚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胚胎学的发展历程3.2 人类胚胎发育过程- 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基本步骤- 胚胎内、外胚层的分化与发育3.3 重要胚胎器官和系统的发育- 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 循环系统的发育过程- 消化系统的发育过程- 呼吸系统的发育过程- 泌尿系统的发育过程- 生殖系统的发育过程第四章:实验技能培养4.1 组织学实验技术- 组织切片的制备和染色技术- 光镜下的观察和记录4.2 胚胎学实验技术- 胚胎培养和观察方法- 胚胎的切片和染色技术第五章:应用与展望5.1 组织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病理学与组织学的关系- 组织学对诊断和治疗的意义5.2 胚胎学在生殖医学中的应用- 人工受孕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胚胎移植和胚胎遗传筛查的进展5.3 组织学与胚胎学领域的新进展- 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的研究进展- 胚胎干细胞研究的前沿科技结语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组织学和胚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熟悉人体各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以及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
同时,通过实验技能的培养,学生将具备组织学和胚胎学研究的基本操作能力。
这将为学生今后的学术研究、教学和临床实践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支持。
《组胚学》教学大纲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教学对象:护理专业本科学制:4年培养目标:本课程为医学基础课,是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
只有学好了正常的人体组织学,才能进一步学好人体功能、人体代谢、人体免疫、异常人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以及疾病的预防与护理。
培养适应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医学新目标,适应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比较系统地掌握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具有创新精神、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终身学习、自我发展能力,具有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研究基本能力,能在医疗卫生、预防保健等机构从事护理和预防保健工作的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
就业领域: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及预防保健。
学位:理学学士《组织学和胚胎学》课程类型:考查《组织学和胚胎学》课时:48(理论30:实验18)一、性质和任务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胚胎学是研究个体发生和生长及其发育机理的科学。
组织学和胚胎学是医学专业的主要基础医学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能掌握组织和器官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熟悉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了解人体胚胎的发生和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二、理论知识和技能(一)基本理论知识1. 熟悉生物学有关概念、细胞的结构及其相关功能。
2.掌握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并了解其相关的功能。
3.掌握各系统中主要器官的组织结构和重要超微结构,了解其相关的功能。
4.熟悉人胚早期发育的基本过程以及胚胎附属结构的形成、构造和机能意义,熟悉人体各系统发生过程的概况,了解主要器官的发生过程及常见畸形,以及主要致畸因素和致畸敏感期。
(二)基本技能1.能有效使用教科书和学校教学资源,自主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能科学地安排课外自学时间,提高自学能力。
2.熟练使用和维护普通光学显微镜。
3.熟悉石蜡切片制作和HE染色的基本过程。
组织胚胎学教学大纲

组织胚胎学教学大纲上篇组织学第1章组织学绪论一、目的要求1、了解组织学的研究内容和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2、掌控非政府的概念和基本类型,介绍细胞间质的含义、促进作用及与细胞的关系。
3、熟悉常用组织切片标本制作的基本原理及过程。
掌握嗜酸性、嗜碱性、中性、异染性、亲银性和嗜银性的含义。
4、熟识透射电镜标本(轻薄切片)制作的基本原理及基本过程。
掌控分析透射电镜图像时,电子密度低与电子密度高的含义。
介绍扫描电镜样品制作的基本过程、冷藏颜料法和x-射线电子显微镜分析之术。
5、介绍常用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领域,介绍标本制取的基本过程。
6、了解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sabc法等的原理和基本过程,了解标本制备的基本过程。
7、了解同位素示踪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放射自显影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细胞和细胞化学定量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组织培养技术的特点及应用,细胞融合和细胞分离术的特点及应用。
8、熟识细胞、非政府和器官的立体形态结构与其相同断面间的关系。
9、介绍按国际单位制计量显微镜下或显微照片中结构的长度单位。
二、重点和难点1、常用组织切片标本制作的基本原理及过程,各种组织学染色特性――嗜酸性、嗜碱性、中性的含义。
2、透射电镜标本(超薄切片)制作的基本原理及基本过程。
分析透射电镜图像时,电子密度高与电子密度低的含义。
3、细胞、非政府和器官的立体形态结构与其相同断面间的关系。
三、讲授内容要点(一)组织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组织的概念和基本类型,细胞间质的含义、作用及与细胞的关系。
(二)组织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1、光镜组织标本的制备方法:组织切片标本制作的基本原理及过程。
嗜酸性、嗜碱性、中性的含义。
(三)电子显微镜术1、透射电镜之术:标本(轻薄切片)制作的基本原理及基本过程。
分析透射电镜图像时,电子密度低与电子密度高的含义。
2、扫描电镜术:样品制作的基本过程。
《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胚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一切生物体无不由细胞构成。
人体内的细胞不但为数甚多,且其形态与结构各异。
人体不是众多细胞的杂乱组合。
一些形态近似,功能相关的细胞和由细胞产生的细胞间质组合在一起构成了组织。
毫无疑问,细胞是构成机体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但细胞间质及其中的体液成分(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构成了细胞生存的微环境,起着支持、保护和营养细胞的作用,并且与细胞的分化和运动密切相关。
人体内有四种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这几种组织按一定规律相互结合,构成了人体内各器官和系统。
研究基本组织及各器官形态结构及相关功能的科学称为组织学。
成人体内的所有细胞均来自受精卵,而受精卵则由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子相互融合而成,这个融合过程称受精。
受精卵在母体内不断增殖分化、生长及发育为成熟胎儿直至娩出。
研究个体发生、发育及其机理的科学称为胚胎学。
近代医学有两个趋势:一个是由整体水平向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不断深入,另一个是各学科间广泛渗透,形成众多边缘学科,从不同角度探讨生命规律以及人体与环境的关系。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发展也充分体现这两个趋势,一方面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从细胞水平向亚细胞乃至分子水平不断深化;另一方面组织学和胚胎学又与生物化学、生理学、免疫学、内分泌学和生殖生物学等相关学科交叉渗透。
一些近代医学的重大课题,诸如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调控、细胞间的通信与识别、细胞突变与癌变及逆转、组织细胞的衰老与死亡、组织工程乃至生育、不育与节育、畸形与优生等,无不基于对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深刻认识。
总之,组织学与胚胎学已交织在现代生命科学的体系网络中,成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二、基本学习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掌握、理解人体的发生、各器官、组织的微细结构;2.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应用于临床;3.学会在显微镜下观察人体各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微细结构的技能;4.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按要求程度不同,将学习内容分为三级:第一级为“掌握”,要求对所学内容理解、熟记,并能脱离书本进行简明扼要的口头与书面叙述;第二级为“熟悉”,要求对所学内容理解并记住内容提要;第三级为“了解”,要求对所学内容理解。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标准(大纲)

课程标准第一章绪论基本要求:能够阐述组织与组织学概念。
重点:光镜技术。
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一、组织学技术简介1.光镜技术能够说出2.电镜技术能够理解3.组织学技术4.放射自显影术5.图像分析术6.细胞培养术和组织工程二、学习方法能够理解三、与相关基础医学课程的关系能够理解第二章上皮组织基本要求:能够阐述上皮组织分类和分布。
重点:被覆上皮结构特点。
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一、被覆上皮1.单层扁平上皮能够说出形态、位置阐述结构特点2.单层立方上皮3.单层柱状上皮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5.复层扁平上皮6.复层柱状上皮7.变移上皮二、腺上皮和腺能够说出分类三、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1.上皮细胞的游离面能够说出特化结构的种类与功能2.上皮细胞的侧面3.上皮细胞的基底面第三章结缔组织基本要求:能够说出结缔组织分类和结构特点。
重点:疏松结缔组织结构特点。
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一、疏松结缔组(一)细胞1.成纤维细胞能够阐述细胞光镜结构特点主要内容目标要求2.巨噬细胞及功能3.浆细胞4.肥大细胞5.脂肪细胞6.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能说出名称及功能7.白细胞(二)纤维1.胶原纤维能说出结构及功能2.弹性纤维3.网状纤维(三)基质能说出结构及功能二、致密结缔组织三、脂肪组织能说出分类及功能四、网状组织第四章肌组织基本要求:能说出肌组织的组成。
重点:骨骼肌与心肌的组织结构特点。
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一、骨骼肌(一)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能够阐述(二)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三)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能够理解二、心肌(一)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能够阐述(二)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能够理解三、平滑肌能够理解第五章神经组织基本要求:能说出神经组织的组成。
重点:神经元、突触、有髓神经纤维的结构。
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一、神经元(一)神经元的结构能够阐述(二)神经元的分类能够说出(三)神经干细胞二、突触能够说出结构三、神经胶质细胞能说出两者区别(一)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二)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四、神经纤维和神经(一)神经纤维1.有髓神经纤维能说出两者区别2.无髓神经纤维(二)神经五、神经末梢能说出种类及功能第八章免疫系统基本要求:能说出淋巴结和脾的组织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技术
组织胚胎学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1、本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海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生物四大组织的结构、功能和胚胎发育的过程和规律一门科学。
它既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为学生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海洋生产第一线的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技能。
2、本课程的目的
本课程是研究有机体特别是水生动物的微细结构、机能以及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3、本课程的任务
通过对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体的四大基本组织、各器官的组织构造和机能、胚胎发育的过程,了解常见水产养殖对象的发生过程,为从事生产实践及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绪论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掌握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并了解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及应注意的问题。
了解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方法,常用技术及其发展史与新进展。
教学内容
1.1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及重要性。
1.2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
难点:组织学与胚胎学研究的常用技术。
2.基本组织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掌握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分布、了解腺上皮的分类。
教学内容
2.1上皮组织的结构和特点;
2.2结缔组织的结构和特点;
2.3肌肉组织的结构和特点;
2.4神经组织的结构和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被覆上皮中各上皮的分布、疏松结缔的结构特点。
难点:上皮细胞之间的特殊结构和神经元的结构。
3.循环器官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中动脉和心脏的组织结构,了解毛细血管、大动脉、静脉和淋巴管的组织结构。
教学内容
毛细血管、动脉、静脉、心脏、淋巴管的结构。
重点、难点
重点:毛细血管、动脉和静脉的结构。
难点:动脉和静脉、淋巴管和毛细血管的区别。
4.呼吸器官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重点掌握鱼类鳃的组织结构,了解呼吸系统总体特点和鱼类其他辅助呼吸器官。
教学内容
4.1鳃的一般构造和微细构造;
4.2辅助呼吸器官:皮肤、假鳃、肠;鳔的结构。
重点、难点
重点:鳃小片的微细构造。
难点:鳃和鳔的在各种鱼类的一般构造。
5.消化器官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
重点掌握鱼类消化管和肝脏的组织构造以及和消化吸收的关系,了解哺乳动物肝脏和胰腺的组织构造。
教学内容
5.1消化管的组织结构:口腔、咽、食管、胃、肠;
5.2消化腺:胰腺和肝;
5.3鱼类的消化腺。
重点、难点
重点:消化管的组织结构。
难点:鱼类肝脏的组织结构
6.排泄器官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肾的微细结构,了解排泄器官的总体构造特点、功能和脊椎动物泌尿器官的进化和演变,熟悉中肾的组织结构。
教学内容
6.1脊椎动物泌尿器官的进化;
6.2肾脏的微细结构;
6.3鱼类中肾的微细结构。
重点、难点
重点:肾单位的微细结构
难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重吸收的机理。
7.生殖器官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精子和卵子在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熟悉精巢和卵巢的分期。
了解精巢和卵巢的一般形态结构。
教学内容
7.1精巢和卵巢的结构;
7.2雌雄同体和性逆转。
重点、难点
重点:卵子和精子的发生过程。
难点:卵子的发生过程。
8.内分泌器官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内分泌器官的总体特点、鱼类脑垂体、肾间组织和嗜铬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熟悉甲状腺、尾垂体的组织构造和功能。
教学内容
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尾垂体的位置和结构
重点、难点
重点:鱼类中腺垂体的微细结构。
难点:鱼类的后肾间组织。
9.感觉器官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眼的构造,了解鱼类其他感觉器官皮肤和耳的构造。
教学内容
9.1皮肤感觉器官;
9.2视觉器官——眼;
9.3听觉和平衡器官——内耳。
重点、难点
重点:侧线和内耳的结构。
难点:侧线的结构。
10.皮肤和鳞片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鱼类的皮肤和鳞片的分类和结构
教学内容
皮肤和鳞片的结构
重点、难点
重点:各种鱼类表皮的特点。
难点:鱼类表皮所含细胞的种类,鱼类鳞片的区分。
11.普通胚胎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胚胎发生的过程、掌握卵裂、囊胚的类型和原肠作用的方式,了解生殖细胞的形态结构、受精作用及胚胎的发育条件等。
教学内容
11.1生殖细胞;
11.2受精作用;
11.3卵裂;
11.4囊胚;
11.5原肠作用;
11.6发生的类型;
11.7胚胎发育的条件。
重点、难点
重点:受精作用、卵裂、囊胚和原肠作用的类型。
难点:受精作用。
12.软体动物的发生
教学目的和要求
熟悉各类软体动物的发生方式,重点掌握贻贝和鲍的发生。
教学内容
12.1软体动物发生概述;
12.2贻贝的发生;
12.3鲍的发生。
重点、难点
重点:贻贝和鲍的发生。
难点:不同软体动物的发生方式差异较大。
13.甲壳动物的发生
教学目的和要求
熟悉各类甲壳动物的发生方式,重点掌握对虾和中华绒鳌蟹的发生。
教学内容
13.1甲壳动物发生概述;
13.2对虾的发生;
13.3中华绒鳌蟹的发生。
重点、难点
重点:对虾和中华绒鳌蟹的发生。
难点:不同甲壳动物的发生方式差异较大。
14.刺参的发生
教学目的和要求
熟悉刺参的生殖习性和发生方式。
教学内容
14.1刺参的生殖;
14.2刺参的发育。
重点、难点
重点:刺参的生殖习性和发生方式。
难点:刺参的发育。
三、成绩评定
⑴考核方法:闭卷考试。
⑵出题方法:A、B、C试卷。
⑶时数:2小时
⑷成绩评定:
平时考核:占30%,以作业、出席和课堂提问等为依据。
期末考查:占70%,以试卷成绩为依据。
四、几点说明
1、制定教学大纲的基本依据
本大纲是根据四年制本科05级教学计划制订,海洋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标,强调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2、本课程内容与其它课程的衔接、交叉、必要重复的内容
本课程是在《普通动物学》、《海洋生物学》所授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讲授。
为使课程内容相互衔接,普通动物学应讲清动物的生殖系统结构;海洋生物学应讲清各种海洋生物的形态,重点是繁殖习性。
3、本课程重点、难点及教学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重点:四大组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胚胎的发育过程。
难点:各种细胞的比较。
教学方法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胚胎学做到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课堂讲授精选教学内容,并结合课程特点,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课堂讨论、习题课、挂图、现场教学等手段,使讲课形式多样化,加强直观教学和感观认识,强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4、顺序安排说明:
普通动物学、海洋生物学安排在组织胚胎学之前讲授。
5、总学时数、内容、实验允许调整的范围:
在保证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前提下,允许调整的范围:
总学时数:40~56 学时
五、主要教学参考资料
1、教材:楼允东.组织胚胎学.农业出版社.2003.
2、参考书:
(1)王淑钗等主编,组织胚胎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
(2)王秀琴主编,组织学与胚胎学试题精集,人名军医出版社,2001
(3)刘凌云等主编,普通动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蔡英亚等主编,贝类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5)刘凌云等主编,细胞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张训蒲等主编,普通动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7)王克行主编,虾蟹类增养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8)苏锦祥主编,鱼类学与海水鱼类养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六、本大纲适用范围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海洋技术专业。
本大纲于2000年第一次制定,2005年根据2005级海洋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修订。
附:课时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