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第1次实验报告
人体解剖学实验报告

本科学生综合性实验报告学号********* 姓名杨忠芹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10生科B班实验课程名称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实验教师及职称陈穗文(讲师)开课学期2012 至2013 学年第一学期填报时间2012 年11 月15 日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一.实验设计方案5.参考文献(1)段相林等.人体组织与解剖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P175-P190(2)段相林等.人体组织与解剖学实验.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P64-P67(3)魏保生等.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P103-P106 二.实验报告1.实验现象与结果具体如下:(一)气管切片(H-E染色)的观察:1.肉眼观察:切片中管腔的内表面染为紫蓝色为粘膜层,其外是染色较浅的粘膜下层,再外的外膜中有"C"形的染成蓝紫色的透明软骨环。
2.低倍镜下观察:气管管壁由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三层,三层之间无明显分界。
粘膜层由黏膜上皮和固有层组成;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含有气管腺,与固有层无明显界限;外膜包括透明软骨环和其周围结缔组织,与黏膜下层无明显界限。
3.高倍镜下观察:(1)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构成。
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衬于腔面,纤毛细胞数量多,呈柱状,游离面纤毛清晰可见。
杯状细胞散在于纤毛细胞之间,细胞顶部膨大,呈空泡状。
基细胞位于上皮的深层,呈锥体形,核圆形,深染。
上皮基部有明显的基膜,着深红色。
固有层位于上皮深层,较薄,含有较多纵行的弹性纤维,,其内分布有气管腺的导管、小血管、神经和淋巴组织等。
(2)黏膜下层位于固有层深层,为着色较浅的疏松结缔组织,内有较大的血管、神经、淋巴组织以及较多的气管腺。
与固有层分界不明显。
(3)外膜: 较厚,最明显的结构是"C"形的透明软骨环,呈紫兰色;其表面是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软骨膜。
软骨环缺口处为气管后壁,其内可见弹性纤维、平滑肌束和结缔组织。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作业1一、编制阶段学习计划。
(略)二、问答题:1. 解剖学的人体标准姿势是什么?人体标准姿势: 身体直立, 两眼向正前方平视, 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 手掌向前, 两足并拢, 足尖向前。
2. 试述浆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
浆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 细胞核圆形, 染色质多聚集在核周并呈辐射状排列, 形似车轮状。
细胞质较多, 嗜碱性, 近细胞核处有一着色较浅而透明的区域。
电镜下可见细胞质内含大量的粗面内质网, 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浆细胞来源于B细胞, 可产生抗体, 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
3. 试述网织红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正常值和意义。
网织红细胞是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占成人外周血红细胞总数的0. 5%~1. 5%, 新生儿可达3%—6%。
该细胞较成熟红细胞略大。
煌焦油蓝染色, 可见细胞内有蓝色的细网或颗粒, 电镜下为残留的核糖体。
1-3天后该细胞即可发育成熟。
临床上网织红细胞的计数可作为贫血等某些血液性疾病诊断、疗效判断和预后估计的指标之一。
4. 简述化学性突触的电镜下结构。
化学性突触由三部分组成: ①突触前成分: 一般是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终末膨大部分, 有突触小泡、线粒体。
与下一个神经元接触部位的细胞膜为突触前膜。
②突触后成分: 是后一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与突触前成分相对应的局部区域。
该处的细胞膜增厚, 为突触后膜, 含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③突触间隙: 是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狭窄间隙。
5. 椎骨之间的连接结构有哪些?椎骨的主要连接结构: 椎间盘、椎间关节、黄韧带和前、后纵韧带位置。
6. 简述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与髋关节的构成。
肩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肘关节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构成, 这三个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内。
可完成屈、伸、旋前、旋后动作;膝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胫骨内外侧髁和髌骨共同构成;髋关节由股骨头和髋臼构成。
关于《人体组织解剖学》课程实验报告的格式(15篇)

关于《人体组织解剖学》课程实验报告的格式(15篇)篇1:关于《人体组织解剖学》课程实验报告的格式实验报告本封面课程名称:《人体组织解剖学》。
每次实验报告的格式:实验题目:实验二骨骼和骨骼肌的大体解剖结构观察。
实验日期:201X年3月12日。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三、实验内容。
四、思考题。
实验纪律和要求:一、1.实验前预习,明确观察目的和内容;2.进入实验室及时清点实验材料、图谱及用具。
二、实验过程中保持安静,穿实验服,带实验报告本、铅笔、尺子、填图纸、理论教材和实验教材。
三、实验观察后,将请同学讲解模型和讨论相关实验内容。
四、1.实验后进行显微镜使用登记和材料用具清查;2.值日生认真做好实验室卫生,清点实验材料、图谱及用具。
篇2:《人体组织解剖学》课程实验报告的格式关于《人体组织解剖学》课程实验报告的格式实验报告本封面课程名称:《人体组织解剖学》。
每次实验报告的格式:实验题目:实验二骨骼和骨骼肌的'大体解剖结构观察。
实验日期:201X年3月12日。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三、实验内容。
四、思考题。
实验纪律和要求:一、1.实验前预习,明确观察目的和内容;2.进入实验室及时清点实验材料、图谱及用具。
二、实验过程中保持安静,穿实验服,带实验报告本、铅笔、尺子、填图纸、理论教材和实验教材。
三、实验观察后,将请同学讲解模型和讨论相关实验内容。
四、1.实验后进行显微镜使用登记和材料用具清查;2.值日生认真做好实验室卫生,清点实验材料、图谱及用具。
篇3:人体解剖学学习方法学习人体解剖学必须遵循的学习观点(一)形态与功能统一的观点人体每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器官的形态结构是功能的物质基础,功能的变化影响器官形态结构的改变,形态结构的变化也将导致功能的改变,这就是形态和功能相互制约的观点。
如四足动物的前肢和后肢,功能相似,形态结构也相仿。
在古代, 人类的手在劳动过程中从支持体重中解放出来,逐渐成为灵活地把握工具等适于劳动的器官;而人的下肢在维持直立行走中逐渐发育得比较粗壮。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月丕胎学绪论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及面和轴1、标准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上肢自然卞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两足并拢。
2、方位术语:上和下、前和后、内侧和外侧、内和外、浅和深。
3、面和轴: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矢状轴、冠状轴、垂直轴。
第一篇细胞和基本组织第一章细胞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一、细胞膜1、电镜下观察分为内、中、外三层结构。
2、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的完整性,保持一定的细胞形态,进行物质交换。
二、细胞核细胞核由核膜、核仁、核基质和染色质四部分构成。
三、细胞质细胞质包括细胞液、细胞器、细胞骨架和包含物。
第二章上皮组织一、一般特点:1、细胞数量多,排列紧密。
2、上皮细胞有极性。
3、上皮组织内一般无血管。
4、上皮组织内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末梢。
二、上皮组织的分类:(一)被覆上皮1、分类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和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和变移上皮。
(1)皮:分布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2)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等处的单层扁平上皮。
2、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1)离面上:微绒毛、纤毛。
(2)面: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
(3)基底面:基膜、质膜内褶。
(二)腺上皮和腺1、有腺细胞构成的上皮称为腺上皮。
2、由腺上皮构成的结构称为腺。
3、人体的腺体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
第三章结缔组织分类: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
一、疏松结缔组织(一)细胞1、成纤维细胞:产生纤维和基质2、巨噬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3、浆细胞:核成车轮状,来源于B细胞,具有产生抗体,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4、肥大细胞:参与机体的过敏反应5、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细胞间质1、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2、基质:基质中还含有由血管中渗出的液体,称组织液。
二、致密结缔组织三、网状组织四、脂肪组织五、软骨1、透明软骨:主要分布于关节、呼吸道和肋软骨等处。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人类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研究领域。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内部结构与组织的科学,它包括研究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解剖艺术和人体解剖外科操作等若干内容。
组织胚胎学是研究各类细胞之间的关系及发育过程的学科,它包括研究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胚胎形态发育过程、组织艺术与组织操作,以及医学模型的建立等内容。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有着密切而对立的关系。
人体解剖学聚焦于人体器官内部结构的研究,而组织胚胎学则聚焦于人体胚胎发育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人体解剖学的研究范围是宏观的,而组织胚胎学的研究范围则是微观的。
研究者们通过对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人体的各种发育过程。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人体性别、人体特征、人体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人体内部组织及系统功能等。
人体外部形态包括面部特征、躯干部分、手足部分及其他外部形态特征等,而人体内部组织及系统功能则包含心脏、肺部、血液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等各种机能的研究。
组织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胚胎发育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胚胎发育过程包括胚胎的形态发展、胚胎的机能发育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胚胎发育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基因因素及其他生物因素等,通过研究这些因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胚胎发育过程,从而更为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胚胎发育异常。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人类生物学中重要的两个领域,它们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而且可以更好地掌握人类发育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发育异常。
科学家们不断地对这两个领域展开研究,以期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版]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3c67dbff844769eae109edad.png)
第一篇:《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医学科大专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医学基础课。
是学习人体生理学、医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等医学基础课以及临床各专业课的基础。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由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合并而成的一门新的组合课程,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和胚胎发生的一门科学。
人体解剖学主要研究正常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和毗邻关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组织学主要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和超微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胚胎学则主要研究人体的个体发生、发育及先天性畸形。
二、课程的基本任务为适应21世纪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本着淡化学科界限、强调人体整体意识的原则,本课程在相关内容上相互融合与渗透,充分体现"人体"整体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或了解人体各部的形态、结构、位置与毗邻;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掌握或了解人体胚胎早期发生、胎膜胎盘、各主要器官系统的发生过程与畸形;学会正确运用本课程知识和术语,为后期学习其它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打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因此观察和研究人体的结构,应注意运用:①进化发展的观点:人体的形态和结构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
学习本课程应运用发生发展的观点,适当联系个体发生和种系发生的知识,以帮助理解人体的由来和发生发展规律,各系统、器官的形态与功能;②形态和机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形态和结构是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机能活动又影响到该器官形态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运用这一观点有助于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自然的关系;③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任何一个系统或器官都是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学习的方便,我们从一种组织、一个器官、一个系统研究人体的组成与形态结构,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运用归纳和综合的方法,从整体的角度认识人体,必须建立从平面到立体,从局部到整体的观点;④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本课程的学习必须重视实验、实习,要把理论的学习与观察尸体标本、模型、组织切片及活体观察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掌握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内容。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总结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总结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人体结构和发育的基本原理。
人体解剖主要研究人体各个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空间位置关系,而组织胚胎学则研究人体组织的发生过程和胚胎的生长发育。
本文旨在综述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内容。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它对于医学生深入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人体解剖学中,常常会按照器官系统进行分类和研究。
常见的器官系统包括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
通过对这些器官系统的学习,可以了解到人体不同器官的结构、形态和功能,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人体解剖学主要研究的是人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通过对人体的解剖学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到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之间的连接和相互作用。
例如,在骨骼系统中,可以观察到骨骼的组成和结构,了解骨骼的功能和重要性;而在肌肉系统中,可以学习到人体肌肉的组成和分布,了解肌肉的收缩和运动方式。
组织胚胎学是研究生物体发育过程和组织构造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研究的是生物体从受精卵到成熟个体的过程中,组织的形成和发育的规律。
组织胚胎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和解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通过对组织胚胎学的学习,可以了解到生物个体从无性生殖到性生殖的过程,了解组织的形成、分化和发育的机制。
在组织胚胎学中,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胚胎。
胚胎发育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细胞分裂、细胞移动和组织形成的过程。
通过对胚胎发育过程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不同器官和组织的形成和发育的时机和方式。
例如,胚胎发育过程中,心脏的形成和发育始于胚胎期,而神经系统的发育则是在胚胎晚期和胚胎期后期进行的。
总之,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是一门基础医学科学,它涉及到了人体结构和发育的基本原理。
通过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人体结构和组织的发育过程,对医学学科的学习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解剖实训周总结

解剖实训周总结本周是我们解剖实训的第一周,也是我第一次进行解剖实训。
在这一周里,我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了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解剖操作的方法。
下面是我对本周解剖实训的总结。
首先,通过本周的实训,我对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训中,我们学习了人体主要器官和组织的名称、位置和功能。
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我不仅对这些器官和组织有了直观的认识,还了解了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这些基础知识为我们后续的解剖实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本周的实训让我学会了解剖操作的基本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解剖刀、骨锯等工具进行解剖操作。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正确使用这些工具,掌握了切割、清理等基本的解剖操作技巧。
同时,我还了解了解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比如戴手套、佩戴护目镜等。
这些经验对我今后进行解剖实验和手术操作将会很有帮助。
此外,本周的实训还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与同组的同学密切合作,共同完成解剖任务。
我们需要互相配合,相互协助,才能顺利完成解剖操作。
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和合作,我了解了解剖实验中的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并且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
在实训过程中,我也学会了与同学们积极沟通,解决问题,共同进步。
最后,本周的实训还提高了我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解剖操作中,我们需要仔细观察人体的结构和组织,并且进行精细的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和分辨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并且提高了我的触觉和手眼协调能力。
这对我今后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操作将会非常有益。
总结起来,本周的解剖实训让我了解了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解剖操作的方法,提高了我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和沟通,我也得到了同学们的帮助和支持,并且改善了自己的工作效率。
这一周的实训经历让我受益匪浅,对我今后的学习和职业生涯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学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