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本文作者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生药系研究生王建辉

一.颗粒剂

中药颗粒剂也称中药冲剂,指药材的提取物加适量赋型剂或部分药材细粉制成干燥顺粒或块状的内服药剂。是在汤剂和糖浆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一般按溶解性分为可溶性冲剂、混悬性冲剂和泡腾冲剂。它保持了汤剂作用迅速,又克服了汤剂临用时煎煮不便的缺点,且口感好、体积小、服用、贮藏、运输方便。但容易吸潮,由于工艺原因造成颗粒不均,色泽不均,它直接影响着顺粒剂质量和外观,现主要讨论一下色泽不均问题:

1.如直接制粒时,稠浸肴与药粉及辅料棍合不均匀,浸膏不能均匀地湿润辅料,这时会出现色泽不一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经过多次实验证明,首先要把药粉及辅料充分混合均匀,再加稠浸青混合均匀,制粒时如色泽不均可加适量浓度乙醉调整,如再不均匀,制粒时把湿颗粒再次过筛,即可得外观颜色一致颗粒。

2.如要二次制粒是将浸青和药粉、辅料拌膏干燥粉碎的药粉进行制粒,制出的湿颗粒由于加乙醇浓度的不同,有时会出现大颗粒,烘干后颗粒大,整粒后颗粒不均匀。解决这一方法是在湿粒未干时进行整粒.然后均匀喷洒些乙醇闷上后再烘干。颗粒大,色泽深是由于乙醇浓度低、量大造成的。如注意到以上几点可使颗粒均匀。

3.制备颗粒剂所用药粉或辅料粒度过大,可使颗粒色泽不一,解决方法是将药粉、辅料过筛,通常为100目筛为宜,这样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此外,由于原材料不同,药材质量、产地、采时、用药部位等方面可影响每批质量及外观,所以要尽可能保持原材料一致,不要轻易更换进药产地等方面。在提取过程中每批要按同一处方投入(在没有特殊情况下),浸泡时间、加水量、温度、每批浓缩出的相对密度和体积都要保持一致。所用辅料量每批要一致,否则也会出现颜色深浅不同的现象。

二.片剂

随着中国几千年历史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中药及其制剂的广泛使用中药已成为独具特色的治病良药。但是,中药片剂在生产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现对这些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作一综述。

1 生产工艺

糖衣片的常规打光方法是在闷锅结束后,打蜡粉加入片子中(每万片用量3~5g),开动糖衣锅打光,一般需15min完成。但生产时,常因一些因素掌握不好而导致打光困难,甚至被迫停止。报道可改用“布袋-糖衣锅”法打光,该法只需5~10min,且应用广泛。生产复方冬凌草含片,老工艺是将冬凌草提取液经减压浓缩到稠膏状后,直接与其他浸膏混合置烘箱中高温烘干,新工艺将提取液经减压浓缩至稠膏状后,溶解在乙醇中,制粒前喷入干粉中,制粒后在鼓风机中低温烘干。通过对比发现,采用新工艺制得的含片中冬凌草甲素含量比老工艺制得者高,临床疗效更显著。

2 崩解

片剂崩解迟缓是影响片剂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据报道片剂崩解迟缓主要是受主药!赋形剂和生产过程的影响[3]"最佳解决办法是:加入崩解作用较强的崩解剂,如2%~5%羟甲基淀粉钠;在保证片剂成品质量的前提下,可按一定比例与崩解良好的颗粒混合均匀压片;先加入一定量的崩解剂,然后再与崩解良好的颗粒混合"另外,改进制粒方法也可改善片剂的崩解性能,如紫花杜鹃片(浸膏在颗粒中占80%)分别用混合机与喷雾制粒,两种片剂的崩解时限分别为60,20~30min;感冒清片(浸膏在颗粒中占40%)用上述两方法制粒,两种片剂的崩解时限分别为55,23min。结果表明,改用喷雾制粒压片,崩解时限明显缩短,产品质量提高。

3 包衣

在气温较高的条件下,片芯易失水,且由于受热膨胀,导致片子的爆裂。一般认为,糖衣片所发生的龟裂砚象主要是包衣层中搪层和有色搪层水份挥发引起的,然面过份干燥还会析出糖的结晶,而形成龟裂,所以当羞片水份在30%-50%时,包衣温度在50℃以下干操,不会导致片芯的膨胀,低温放置也不会龟裂。由于包衣时衣层的厚度、颜色不均匀等原因造成片面花斑、片面高低不平、光亮度差异等外观质量问题也很常见。处理方法是将返工片去蜡后包上一层薄粉层,然后上糖层、色层,再打光(此法对片重为0.25g以下的合适);或者将要处理的药片置包衣锅内吹热使之升温,然后用加热的无色浆液滚动摩擦数分钟后,吹热

风进行干燥,如此4~6次即可将蜡遮盖,使颜色变浅,片面更平,再上若干遍色浆,即可打光。包糖衣时素片要压得好,且压好的素片也不能直接包糖衣,一定要全部放入石灰缸(或干燥器)中吸潮,24h后再行包衣。中药片剂在包糖衣过程中经常出现烂片现象。解决的办法是用倍量浓度的明胶包隔离层,待片子表面均匀润湿后,立即加足量滑石粉,使片子表面完全覆盖并吸收多余水分,然后重复1次,在低温下(75℃左右)将片子烘干,这样制得的素片在包衣时不会出现烂片。一些富含油性及纤维性较强的全粉末或半粉末中药片剂,常因硬度不够在包糖衣过程中,特别是在包第一层时碎裂。解决的办法:用小型糖衣锅包,并且用50%~55%的糖浆包第一层粉层,当第一层粉层包好后,后面的操作就不会发生碎裂。

4 辅料

有的片剂中含生药较多,用提取浸膏与15%的淀粉浆制粒、压片,但片剂硬度不够,包衣过程中常出现掉硅、裂片、脱帽等现象。实验表明,用3%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乙醇溶液代替15%的淀粉浆,制粒、压片,使素片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新型药用辅料粉末状纤维素同目前常用的玉米淀粉及微晶纤维素等相比,具有性能优良,性质稳定,应用广泛,使用安全等特点,尤其对于不同类型中药片剂均有较好的改善崩解及溶出作用。实验表明,葛根浸膏片随着羟甲基淀粉钠用量的增加,崩解时间缩短,葛根素的溶出加快,药物吸收好,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对甲壳素在中药片剂中的崩解性能考察表明,以甲壳素为崩解剂制备肝炎宁和穿心莲浸膏片,并与以淀粉!CMC-Na、L-HPC及微晶纤维素为崩解剂的片剂进行比较,甲壳素的崩解性能最好。聚羧乙烯具有良好的可压性和粘合性,可解决某些中药片剂的松片!裂片等问题,如在丹参浸膏粉中添加聚羧乙烯制片,片剂硬度随聚羧乙烯用量增加而增大,素片包衣成膜性明显改善,使原本难以进行薄膜包衣的中药浸膏片能够进行薄膜包衣。

5 溶出

近年来,许多报道反映,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品种中药片剂,甚至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批号的中药片剂的溶出速率存在极显著差异。改进中药片剂溶出速率方面的措施,如添加促进崩解,有助溶、增溶作用的辅料。在盐酸黄连素片中分别加入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结果两种片剂的溶出度参数间差异极显著,羧甲基淀粉钠明显优于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

6 松片

松片是片剂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因中药品种繁多,成分复杂,且各品种的特性各异,松片问题则更为突出,现将其克服方法简述如下:

6.1提高药材的粉碎度,使原生药粉末的粒度在100目至120目之间,这样就可较好地克服生药原粉的弹性,解决松片的问题。

6.2适当调整生药粉末与浸膏的比例

6.3选用粘合力较强的粘合剂,选用粘合力较强的枯合剂,如淀粉明胶浆、炼蜜等,并在不影响崩解度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粘合剂的用量。

6.4中药制粒后,颗粒中细粉不可太多,当细粉超过30%时,即出现松片和裂片,因为压片时细粉阻碍了颗粒中气体的逸出,留在片内,一旦压力消失,气体膨胀,即产生松片和裂片。此时,补救的办法是用80目筛筛取部分细粉,重新制粒压片。

6.5增加颗粒的流动性,一些中药片剂,由于颗粒疏松,流动性不好,填充于模孔中的颗粒量不足而引起松片,此时,可增加润滑剂的用量或几种润滑剂配合使用,以增加颗粒的流动性,或加人少量氢氧化铝和微粉硅胶等助流剂克服松片。

三、胶囊剂

胶囊剂由于具有可掩盖药物的苦味、臭味及美观、易服、崩解快、溶出度高、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可定时定量释放药物与可多种途径给药等优点,已经越来越受到医家的推崇和患者的喜爱。随着用途的广泛,用量的增大,其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其对策

1.1水分升高

水分升高的原因是生产场所的空气湿度太大或保管不当而使物料或胶囊受潮引起。其对策为:

1.1.1控制操作室的温度在25℃左右,相对湿度在30%~45%的范围内。

1.1.2对吸湿性强的药物加入适宜的抗潮剂。

1.1.3将配好的物料或填充好的胶囊密封保管好。

1.2胶囊瘪头或锁口不到位:胶囊填充机的压力太大易引起胶囊瘪头,压力太

小则会使锁口不到位。对策为调整胶囊填充机的压力,使其符合生产要求。

1.3错位太多

1.3.1按贮存条件保管好胶囊壳,以防止其变形。

1.3.2检查胶囊填充机的顶针是否垂直,如不垂直,应予调正。

1.3.3检查胶囊盘(半自动机)或冲模(全自动机)是否磨损;如过于残旧,则应更换胶囊盘或冲模。

1.4装量差异不合格

1.4.1检查胶囊填充机运作是否正常,如出现故障,应及时排除。

1.4.2检查胶囊填充机的落料位置是否处于最佳位置;否则,调整之。

1.4.3检查胶囊填充机的转速是否处于生产该品种的最佳状态;否则,调整之。

1.4.4检查胶囊填充机的螺杆或冲杆是否磨损;如磨损,更换之。

1.4.5生产中应及时定量加料,以保证装量的稳定性。

1.4.6检查粉末(颗粒)的粒度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如不符合,重新按规定整粒、过筛、混匀。

1.4.7检测粉末(颗粒)是否受潮;如受潮,重新按工艺要求烘干。

1.4.8检查配料工序是否严格按处方投料、按工艺要求生产;否则,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

1.4.9调整处方或工艺,使其符合生产要求。

1.5崩解时限或溶出度不合格

1.5.1选用符合药用要求的胶囊壳。

1.5.2了解原料本身的溶出度或崩解情况,以更好地进行处方配伍。

1.5.3检查配料工序是否按处方和工艺要求生产。

1.5.4调整处方或工艺。

1.6交叉污染

1.6.1更换品种时,彻底清洗生产场所、机械、生产用具。

1.6.2对进入操作室的人和物要进行净化处理。

1.6.3为防止生产原料的污染,必须贮存在与其它物料明显分开的地方。

1.6.4操作室与邻室及外界的静压差应符合GMP的要求。

1.7微生物污染

在生产过程中一经发现药物半成品或成品受微生物污染并造成药物卫生学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该品种、批次的生产,并杜绝进入下一工序。对该生产场所必须进行消毒灭菌,经再验证符合生产要求后方可继续使用。对仅受霉菌污染且微量超标的少量粉末(颗粒),可用加10%左右乙醇闷透的方法进行灭菌。对受霉菌污染程度大、或受细菌或其它杂菌污染超标的半成品或成品,可用60Co辐照的方式进行灭菌。为防止药物在生产过程中受微生物污染,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7.1所用原辅料、胶囊壳卫生学必须符合规定。

1.7.2使用的工具、容器应清洁无异物。

1.7.3定期进行室内消毒灭菌操作。

1.7.4对进入操作室的人和物必须进行净化处理。

1.7.5操作人员应按规定穿戴好工作服、帽、卫生手套,不得用手直接接触药物。

1.7.6生产前用含有乙醇的布擦拭搅拌机、胶囊填充机等机械接触药物的表面。

1.7.7制作好的粉末(颗粒),填充好的胶囊,经验收合格后,盛装于干净的容器内,密封好加盖保存。

1.7.8每次工作完毕,清洁室内及设备卫生,做到无尘、无污物、无积水,物具堆放整齐。

1.7.9操作室的换气次数、尘粒数、活微生物数应符合GMP要求。

1.7.10凡有传染病者,不得参与药品生产工作。

2贮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其对策

胶囊剂如果其处方或工艺不太合理、或使用的包装材料不当、或包装不严密、或贮存保管不善、或贮存时间过长,在外界条件(如温度、湿度、日光、空气等)的影响下,或因微生物的作用,在贮存过程中引起药物发生水解、氧化、分解、异构化、聚合、潮解、发霉等变化,在药物分析中会出现外观性状不符合规定、水分超标、崩解时限或溶出度不合格、含量下降、卫生学不符合规定等质量问题。为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可采用以下措施预防:

2.1对易发生变化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保存剂或稳定剂。

2.2对易水解的药物,如工艺需用湿法制粒,采用乙醇等非水溶剂为润湿剂。

2.3对光敏感的药物,制备过程要避光操作,避免使用透明或白色胶囊壳填充,选用棕色玻璃瓶包装。

2.4对吸湿性强的药物或水分要求较低的品种,加入适宜的抗潮剂,并采用玻璃瓶或双铝箔包装。

2.5对热特别敏感的药物,采用冷冻干燥等特殊工艺制备,同时产品要低温保存。

2.6使用的赋形剂,稳定剂(表面活性剂,抗氧剂等),应注意其与主药是否发生相互作用,其酸碱性等性质是否会影响主药的稳定性。

2.7瓶装药品内塞不可用软木塞,以防止胶囊崩解时限或溶出度不合格。

2.8可与塑料发生反应的药物不宜用塑料瓶包装。

2.9按《中国药典》或其它质量标准规定的贮藏条件保管药品。

2.10在药物的有效期或负责期内使用该品种。

2.11制备新产品时,应做物理稳定性试验,预测填充的药物对胶囊壳稳定性的影响。

2.12采用加速实验的方法对处方和工艺进行筛选、预测产品的有效期等。2.13采用留样观察法对产品质量进行跟踪,将结果逐项记录,及时总结,然后制订产品在该条件下的有效期,并为完善处方和工艺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散剂、颗粒剂与胶囊

散剂、颗粒剂与胶囊剂 一、练习题 1 、什么叫粉碎?有何目的意义?什么叫粉碎度?与粒子大小有何关系? 2 、常用的粉碎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常用的粉碎器械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3 、什么叫过筛?药筛的种类及规格怎样?粉末的分等情况怎样? 4 、混合的目的是什么?影响混合的因素有哪些?常用的混合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常用混合器械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5 、什么是干燥?影响干燥的因素有哪些?常用的干燥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6 、什么是散剂?有何特点?按用途分为哪几类?生产工艺流程怎样?应进行哪些质量检查? 7 、什么是颗粒剂?有何特点?按溶解性分为哪几类?生产工艺流程怎样?应进行哪些质量检查? 8 、什么是胶囊剂?有何特点?可分为哪几类?哪些药物不宜制备胶囊剂?应进行哪些质量检查? 9 、空胶囊有几种规格?硬胶囊的囊心物有哪几种形式? 10 、软胶囊常用何法制备?用滴制法制备软胶囊的关键是什么? 二、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最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为() A 、风化性药物 B 、具苦味及臭味药物 C 、吸湿性药物 D 、易溶性药物 2 、下列对胶囊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可掩盖药物不良臭味 B 、可提高药物稳定性 C 、可改善制剂外观 D 、生物利用度比散剂高 3 、已检查溶出度的胶囊剂,不必再检查() A 、硬度 B 、脆碎度 C 、崩解度 D 、重量差异 4 、中国药典规定,软胶囊剂的崩解时限为()分 A 、15 B 、30 C 、45 D 、60 5 、硬胶囊剂的崩解时限要求为()分钟 A 、15 B 、30 C 、45 D 、60 6 、当胶囊剂囊心物的平均装量为0.4g 时,其装量差异限度为() A 、± 10.0% B 、± 7.5% C 、± 5.0% D 、± 2.0% 7 、药物装硬胶囊时,易风化药物易使胶囊() A 、变形 B 、变色 C 、变脆 D 、软化 8 、()药物不宜制胶囊 A 、酸性液体 B 、难溶性 C 、贵重 D 、小剂量 9、软胶囊剂又称() A 、滴丸 B 、微囊 C 、微丸 D 、胶丸 11 、软胶囊的胶皮处方,较适宜的重量比是增塑剂:明胶:水为() A 、0.4-0.6:1:1 B 、1:0.4-0.6: 1 C 、1:1:1 D 、0.5:1:1 12 、空胶囊壳的主要原料为() A 、淀粉 B 、蔗糖 C 、糊精 D 、明胶 13 、硬胶囊剂有()种规格 A 、5 B 、6 C 、7 D 、8 14 、下列()药物不宜制胶囊

实验三 四 片剂和胶囊剂

实验三片剂的制备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工艺过程; 2. 熟悉单冲压片机和旋转式压片机的使用方法。 二、 实验指导 片剂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剂型之一。片剂的制备方法有制颗粒压片(分为湿法制粒和干法制粒),粉末直接压片和结晶直接压片。其中,湿法制粒压片最为常见,现将传统湿法制粒压片的生产工艺过程介绍如下: 整个流程中各工序都直接影响片剂的质量。制备片剂的药物和辅料在使用前必须经过干燥,粉碎和过筛等处理,方可投料生产。为了保证药物和辅料的混合均匀性以及适宜的溶出速度, 药物的结晶须粉碎成细粉,一般要求粉末细度在100目以上。向已混匀的粉料中加入适量的粘合剂或润湿剂, 用手工或混合机混合均匀制软材,软材的干湿程度应适宜,除用微机自动控制外,也可凭经验掌握,即以“握之成团,轻压即散”为度。软材可通过适宜的筛网制成均匀的颗粒。过筛制得的颗粒一般要求较完整,如果颗粒中含细粉过多,说明粘合剂用量过少,若呈线条状,则说明粘合剂用量过太多。这两种情况制成的颗粒烘干后,往往出现太松或太硬的现象,都不符合压片对颗粒的要求。制好的湿颗粒应尽快干燥,干燥的温度由物料的性质而定,一般为50~60℃,对湿热稳定者,干燥温度可适当提高。湿颗粒干燥后,需过筛整粒以便将粘结成块的颗粒散开,同时加入润滑剂和需外加法加入的崩解剂并与颗粒混匀。整粒用筛的孔径与制粒时所用筛孔相同或略小。压片前必须对干颗粒及粉末的混合物进行含量测定,然后根据颗粒所含主药的量计算片重。 ()测得值干颗粒中主药百分含量标示量每片应含主药量 片重= 根据片重选择筛目与冲膜直径,其之间的常用关系可参考表1。根据药物密度不同,可进行适当调整。

片剂溶出度分析

片剂溶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溶出度:是指药物从片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是片剂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指标。 固体口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药物的溶出度密切相关。大多数口服固体制剂在给药后必须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达到一定血药浓度后方能奏效,从而药物从制剂内释放出并溶解于体液是被吸收的前提,这一过程在生物药剂学中称作溶出,而溶出的速度和程度称溶出度,从药品检验的角度上讲,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等固体制剂在规定的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中国药典》关于溶出度测定品种在逐年增多,从85 年版开始,为7个品种,90 年版为44 个(4个胶囊),95年版127个,至2000年版药典采用溶出度进行制剂质量控制的品种为183个,2015年则更多,上升幅度之快,也进一步说明了对片剂进行溶出度测定对稳定制剂内在质量,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积极意义。 一般可以通过对辅料的选择,生产工艺的控制,测定条件等方面来分析讨论影响片剂溶出度的因素,提出合适的条件,切实提高片剂的溶出度,从而控制片剂的质量,以利提高片剂的生物利用度。 下文主要是针对一些网上查找及目前本公司现有的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生产时影响片剂溶出度的因素进行的可行性分析。 1 处方——辅料的选择 辅料应为“惰性物质”,性质稳定,不与主药发生反应,不影响主药含量测定,对药物的溶出和吸收无不良影响。实际上,辅料的理化性质是影响片剂质量的重要因素,对片剂的性质甚至药效可产生很大的影响,故应重视辅料的选择。 1.1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处方组成及处方量 1 苯磺酸氨氯地平---主要原料成分x g 2 微晶纤维素---填充剂(稀释剂)x g 3 磷酸氢钙---填充剂(稀释剂)x g 4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崩解剂x g 5 微粉硅胶(二氧化硅)---润滑剂(助流剂、抗粘剂)x g 6 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润湿剂(粘合剂)适量 共制成1000片

片剂常用的辅料

片剂常用的辅料 一、辅料的作用和分类 片剂的组成,除了药物以外通常还常有其它几种物料,这些物料统称辅料。它们大都属于非治疗性物质。加入辅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片剂的制备工艺和产品质量的特殊要求,以便制成优良的产品。故制备优良片剂,所用的药物必须具备:①有一定的流动性,能顺利流进模孔;②有一定的粘着性,以便加压成型;③不粘贴冲模和冲头;④遇体液能迅速崩解、溶解、吸收,而产生应有的疗效。实际上很少有药物完全具备这些性能,因此,必须添加物料或适当处理使之达到上述要求。 (一)辅料的分类根据辅料在片剂中的主要功能的不同,辅料可以分为填充剂(或稀释剂)、润湿剂或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抗粘剂、助流剂)这四种基本类型。另外,有时药物中加入着色剂、芳香矫味剂等附加剂。事实上一种辅料往往兼具数种功能。例如,淀粉即可作填充剂,又是极好的崩解剂;微晶纤维素因兼具粘合、崩解作用,往往用作填充、粘合、崩解三合剂,是直接压片工艺中广泛使用的辅料。因此,必须掌握各种辅料的特点,在设计处方时灵活运用。 (二)辅料的作用 1.填充剂又称稀释剂。其主要用途是增加片剂的重量和体积。片剂系机械化生产的剂型,为了应用和生产的方便,片剂最小的冲模直径一般不少于6mm,片重一般都大于100mg。而不少药物剂量小于100mg。如维生素B110mg,利血平仅为0.25mg,因此,对这类小剂量(﹤0.1g)药物片剂必须加填充剂方能成型。若原料中含有较多的挥发油或其他液体,则需加入适当的辅料吸附后再制片,此种料既是填充剂,又称为吸收剂。 填充剂大致可分为:①水溶性填充剂。如乳糖、蔗糖、甘露醇、山梨醇等;②水不溶性填充剂。如淀粉、微晶纤维素、硫酸钙、磷酸氢钙等;③直接压片用填充剂:如喷雾干燥乳糖、改良淀粉等。发展的趋势是将崩解剂、润滑剂加入,一并作成颗粒状填充剂供用,压片时不再加这些辅料。如商品名为Nu-Tab,系直接压片填充剂,由95%加工蔗糖,4%转化糖,0.1%-0.2%淀粉、硬脂酸镁组成。 ④常作为油类吸收剂的有:硫酸钙(CaSO4.2H2O)、磷酸氢钙(CaHPO4.2H2O)、氧化镁、氢氧化铝等。 2.润湿剂或粘合剂某些药物本身或辅料润湿时具有粘性,只要加入适当的液体,即可产生足够强度的粘性,这种液体称为润湿剂。润湿剂本身无粘性,但其可诱发原料本身的粘性。有不少药物本身缺乏粘性或粘性较小,在制备软材时需加入粘性的辅料,这种辅料称为粘合剂。粘合剂本身有一定的粘性,能增加各组分粒子间的结合力,以利于制粒和压片。粘合剂有液体的和固体的,在

片剂及胶囊剂常用辅料

PVP-P(交联聚合物) 产品描述白色或近白色,具有吸湿性易流动的粉末,无臭或微臭,不溶于水、碱、酸及常用有机溶剂,具有很强的溶胀性能和与多类物质的络合能力。因此,被认为是高档片剂药的首选崩解剂,特别适用于速溶,咀嚼类药片的配方。已被收入美国药典28 版,欧洲药典 5.0 版。此外,食品级产品在啤酒饮料行业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化学名:POLYVINYLPOLYPYRROLIDONE(简称PVP-P) CAS号:25249-54-1 化学结构: 包装:20 kg/纸板桶 应用: 1)饮料及酿酒行业:PVPP是一种不溶性的、高分子量交联化合物,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PVP-P 可以非常安全高效的用于饮料及酿酒行业,因为: ?完全不溶于啤酒(红酒,果汁等); ?大幅度提高啤酒(红酒,果汁等)的货柜储藏时间; ?适用于任何种类的啤酒(红酒,果汁等); ?改善口感的同时对啤酒(红酒,果汁等)的泡沫,风味等没有任何不良影响; ?非常高效,操作简便而且可充分利用现有设备; ?与常规使用的硅胶相比,单位质量PVP-P的啤酒(红酒,果汁等)处理量更大; 2)医药行业:PVPP作为崩解剂,具有十分优异的性质。由于具有高溶胀压力,高毛细管活性以及显著的水合能力等综合性性质,PVPP 极适合用作医药系统中的药片崩解剂。PVPP 和多元酚能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可用于精制水溶性或含酒精的草药浸出物和酊剂,改善植物医药的稳定性。已被收入美国药典28版,欧洲药典5.0版。 规格: 工业级

医药级 片剂及胶囊剂常用辅料 片剂稀释剂与吸收剂统称为填充剂或填料,凡主药剂量少于0.1g,或含浸膏量多,或浸膏吸潮性强而又粘性大时,需加稀释剂,以利于压片;若原料中含有较多的油类成分或挥发油时,需加入吸收剂。不少填充剂具有粘合、崩解作用,但有时也会影响片剂的和崩解,选用时应根据药物和填充剂的特性而定,要做小试试验,放样时又要进行微调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片剂主要用辅料及用量: 1、淀粉稀释剂、吸收剂和崩解剂。 2、糊精糊精粘性比淀粉强的多,同样量的糊精,崩解时间要比淀粉慢6~7倍,也常用作稀释剂、吸收剂,一般不作为崩解剂来用。 3、糖粉为中药片剂使用最广泛的优良稀释剂,并有矫味和粘合作用,在口含片及咀嚼片中一般多用,在用作片剂吸释剂时由于粘度适中可塑性好,制粒时较易掌握,当片剂出现片面不光洁硬度不合格时,使用糖粉更佳。但量应控制,会增加药片的引湿性。 4、碳酸钙及磷酸钙一般作为中药浸出物、油类吸收剂,但量不宜过多,压成片剂较硬。

片剂常用辅料分析

片剂常用辅料分析 一、稀释剂 1. 淀粉:可压性差,冷水和乙醇中不溶解,含水量一般约12-15%,水中加热至 60-75度糊化,作为填充剂时以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较常用。吸湿性小,性质稳定,与大多保健物料不起作用,但可压性较差,高浓度时易顶裂。不宜单独使用以免压出片剂过于松散。常与可压性较好的糖粉、糊精混合使用。 淀粉制得颗粒松密度略增加,而用MCC却下降;用淀粉制得颗粒表面从外观看不如用MCC制得颗粒平整。 用量:5%,最多10%-15%。制粒时加入50-75%,压片前加入25-50% 2. 糖粉:多用于咀嚼片与口含片。粘合力强,可用来增加片剂硬度,使表面光滑美观,但吸湿性较强,长期储存会使其硬度过大,造成崩解困难,一般不单独使用,可与糊精、淀粉混合使用。在作稀释剂时制粒可减少麻点、松散。 若用量大片剂会随时间推移变硬。糖粉不宜用于直接压片。与铝和维生素C (含重金属)存在配伍禁忌。乳糖可压性好,不方便用糖粉时可用乳糖代替。 常:糖粉不与微晶纤维素合用,有抑制作用用量:10-30% 果糖:作为单糖,甜度强于糖粉,其甜味响应速度快于蔗糖,可较好掩盖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不良味道;其溶解性更好,有更低的水分;具有吸湿性,相湿度大于60%时大量吸湿,水溶液在pH3-4温度4-70度时最稳定。不可和强酸碱配伍,否则变褐色,易和氨基酸蛋白质等反应。 3. 乳糖:可压性好,吸湿性较糖粉弱,略甜,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对主药含量 少价格贵的品种若用淀粉糊精作辅料在含量测定时不易提取完全或易于吸潮松脆甚至发霉。常被选为干压辅料,所以仍用乳糖较好。但与氨基酸、苯丙胺有配伍禁忌。直接压片用乳糖常常用于含药量较小的片剂。用量:20%

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本文作者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生药系研究生王建辉 一.颗粒剂 中药颗粒剂也称中药冲剂,指药材的提取物加适量赋型剂或部分药材细粉制成干燥顺粒或块状的内服药剂。是在汤剂和糖浆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一般按溶解性分为可溶性冲剂、混悬性冲剂和泡腾冲剂。它保持了汤剂作用迅速,又克服了汤剂临用时煎煮不便的缺点,且口感好、体积小、服用、贮藏、运输方便。但容易吸潮,由于工艺原因造成颗粒不均,色泽不均,它直接影响着顺粒剂质量和外观,现主要讨论一下色泽不均问题: 1.如直接制粒时,稠浸肴与药粉及辅料棍合不均匀,浸膏不能均匀地湿润辅料,这时会出现色泽不一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经过多次实验证明,首先要把药粉及辅料充分混合均匀,再加稠浸青混合均匀,制粒时如色泽不均可加适量浓度乙醉调整,如再不均匀,制粒时把湿颗粒再次过筛,即可得外观颜色一致颗粒。 2.如要二次制粒是将浸青和药粉、辅料拌膏干燥粉碎的药粉进行制粒,制出的湿颗粒由于加乙醇浓度的不同,有时会出现大颗粒,烘干后颗粒大,整粒后颗粒不均匀。解决这一方法是在湿粒未干时进行整粒.然后均匀喷洒些乙醇闷上后再烘干。颗粒大,色泽深是由于乙醇浓度低、量大造成的。如注意到以上几点可使颗粒均匀。 3.制备颗粒剂所用药粉或辅料粒度过大,可使颗粒色泽不一,解决方法是将药粉、辅料过筛,通常为100目筛为宜,这样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此外,由于原材料不同,药材质量、产地、采时、用药部位等方面可影响每批质量及外观,所以要尽可能保持原材料一致,不要轻易更换进药产地等方面。在提取过程中每批要按同一处方投入(在没有特殊情况下),浸泡时间、加水量、温度、每批浓缩出的相对密度和体积都要保持一致。所用辅料量每批要一致,否则也会出现颜色深浅不同的现象。 二.片剂

片剂胶囊剂辅料配伍使用经验

片剂胶囊剂辅料配伍使用经验 先说胶囊剂吧,相对于片剂,胶囊剂固体这块主要是装量差异,就其因素不外乎流动性、粒度分布。为此我们要做的就是熟练掌握常见固体辅料(各种规格、不同厂家的差异务必谙熟于胸)的特性,当然对于原料根据特性(这里指物理外观方面的如细粉还颗粒、结晶状还是片状、轻重、滑还是涩等等)也应有一定的掌握,尤其是你做保健品OEM时,原料特多(基本上每个品种都有10中以上的原料、它们规格也多,这时对原料特性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对工艺的要求特高,(不像药品工艺变更要报国务院SFDA批准,所以它的工艺很稳定,以至于没什么工艺可谈),接触的辅料也非常多,根据原料、辅料料性调节辅料,通过各种方法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和粒度分布均匀,就是工艺技术的核心。你可以都过制粒,当然我一般不用(太耗时不划算),还有一法压片后用18目左右整粒,这样可能装量会比粉末大些,处理前先小试下子,以防不测。我就是这样做的^_^。以上两法都是不太愿意推荐使用的方法,我认为还考虑辅料调整,直接填充最好。成分损失最小、最省时、最省事,力荐。常见辅料配伍如下:以下是本人工作总结经验仅供参考:具体视物料情况调整 MCC102: MD约2:3左右,改善流动性差和物料分层现象。 Dpd:MCC101(or Dt)约1:2~3,有效改善装量达不到及流动性差情况。 如有分层可加入适量的MD调整。当然Mg.s和SiO2依然很重要用量1%~3%具体调节呗。总之生产中会遇到很多很多各种问题,还要根据物料特性去摸摸吧。 对于片剂来说,较为复杂,也最有挑战性和含金量。它除要要具备胶囊剂的流动性和粒度分布外,还要有成型(可塑性、可压性)问题、黏合和崩解矛盾问题。东西很多也很复杂,再此不做详述,仅提供本人经验配伍,至于为什么这么配不便详述,仅供参考: MCC 102:Dpd约2:1 CMS-Na:L-HPC约2:1 CCMC-Na:L-HPC约1:2 PPVP:CMS-Na约1:2 Pt:MCC101约2:3 MD:Dt约3:2 …………

片剂的常用辅料

片剂的常用辅料 片剂是由两大类物质构成的,一类是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即主药) ;另一类是没有生理活性的一些物质,它们所起的作用主要包括:填充作用,粘合作用,崩解作用和润滑作用,有时,还起到着色作用,矫味作用以及美观作用等,在药剂学中,通常将这些物质总称为辅料.根据它们所起作用的不同,常将辅料分成以下四大类 填充剂:稀释剂(或称为填充剂,Fil1ers)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填充片剂的重量或体积,从而便于压片;常用的填充剂有淀粉类、糖类、纤维素类和无机盐类等;由压片工艺、制剂设备等因素所决定,片剂的直径一般不能小于6mm、片重多在100mg以上,如果片剂中的主药只有几毫克或几十毫克时,不加入适当的填充剂,将无法制成片剂,因此,稀释剂在这里起到了较为重要的、增加体积助其成型的作用。主要的稀释剂包括以下几种。 1、淀粉:比较常用的是玉米淀粉,它的性质稳定,价格便宜,吸湿性小、外观色泽好,流动性差,可压性差,与大多数药物不起作用。若单独使用,会使压出的药片过于松散。在实际生产中,常与可压性较好的糖粉、糊精混合使用,以增加其粘合性及硬度。另外酸性较强的药物如对氨基水杨酸钠、水杨酸钠等能使淀粉胶化而影响制剂的崩解性能,因此,酸性较强的药物应尽量避免使用淀粉。 2、糖粉:糖粉系指结晶性蔗糖经低温干燥粉碎后而成的白色粉末,其优点在于粘合力强,可用来增加片剂的硬度,并使片剂的表面光滑美观。糖粉为片剂优良的稀释剂,兼有矫味和粘合作用。多用于口含片、咀嚼片及纤维性中药或质地疏松的药物制片。糖粉具引湿性,纯度差的糖粉引湿性更强,用量过多会使制粒、压片困难,久贮使片剂硬度增加,崩解或溶出困难。除口含片或可溶性片剂外,一般不单独使用,常与糊精、淀粉配合使用。酸性或强碱性药物能促使蔗糖转化,增加其引湿性,故不宜配伍使用。 3、糊精:糊精是淀粉水解中间产物的总称,其化学式为(C6H10O5)n?XH2O,其水溶物约为80%,在冷水中溶解较慢,较易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习惯上亦称其为为高糊(高粘度糊精),即具有较强的粘结性,使用不当会使片面出现麻点、水印或造成片剂崩解或溶出迟缓;同理,在含量测定时如果不充分粉碎提取,将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所以,很少单独大量使用糊精作为填充剂,常与糖粉、淀粉配合使用。与淀粉配合用作填充剂,兼有粘合作用。糊精粘性较大,用量较多时宜选用乙醇为润湿剂,以免颗粒过硬。应注意糊精对某些药物的含量测定有干扰,也不宜用作速溶片的填充剂。糊精在药物检测中影响药物提取以至干扰其含量测定,故在有效成分含量较低的药物制剂中应慎重使用。 4、乳糖:乳糖是一种优良的片剂填充剂,制成的片剂光洁、美观,硬度适宜,释放药物较快,较少影响主药的含量测定,久贮不延长片剂的崩解时限,尤其适用于引湿性药物。由牛乳清中提取制得。常用含有一分子水的结晶乳糖(即α-含水乳糖),乳糖易溶于水、无引湿性,具良好的流动性、可压性,性质稳定,可与大多数药物配伍。由喷雾干燥法制得的乳糖为非结晶乳糖,其流动性、可压性良好,可供粉末直接压片使用。乳糖作为片剂和胶囊剂的填充剂或稀释剂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内药品生产企业中。但其与含伯胺或仲胺的药物易发生Maillard缩合反应,因此以阿司匹林、茶碱、青霉素、苯巴比妥为原料的药物制剂应避免使用乳糖。乳糖多用淀粉、糊精、糖粉(7:1:1)代替。乳糖能降低戊巴比妥、安体舒通的吸收。 5、可压性淀粉:亦称为预胶化淀粉(Pregelatinized starch),是新型的药用辅料,英、美、日及中国药典皆已收载,我国于1988年研制成功,现已大量供应市场。国产可压性淀粉是部分预胶化的产品(全预胶化淀粉又称为α-淀粉),与国外Colorcon公司的Starch RX1500相当。本品是多功能辅料,可作填充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压性、自身润滑性和干粘合性,并

散剂、颗粒剂与胶囊剂

散剂、颗粒剂与胶囊剂 1、硬胶囊剂的崩解时限是() A、5min B、15min C、30min D、60min E、120min 2、实验室粉碎小量毒性药物,可选用() A、金属制乳钵 B、球磨机 C、玻璃制乳钵 D、流能磨 E、瓷制乳钵 3、以下哪一项不是胶囊剂检查的项目() A、主药含量 B、外观 C、崩解时限 D、硬度 E、装量差异 4、比重不同的药物在制备散剂时,采用何种混合方法最佳() A、等量递加B.多次过筛C、将轻者加在重者之上 D、将重者加在轻者之上E.搅拌 5、最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为()。 A、风化性药物 B、具苦味及臭味药物 C、吸湿性药物 D、易溶性药物 E、药物的水溶液 6、下列对胶囊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掩盖药物不良臭味 B、可提高药物稳定性 C、可改善制剂外观 D、生物利用度比散剂高 E、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 7、已检查溶出度的胶囊剂,不必再检查()。 A、硬度 B、脆碎度 C、崩解度 D、重量差异 E、溶解度 8、中国药典规定,软胶囊剂的崩解时限为()分。 A、15 B、30 C、45 D、60 E、120 9、当胶囊剂囊心物的平均装量为0.4g时,其装量差异限度为()。 A、±10.0% B、±7.5% C、±5.0% D、±2.0% E、±1.0% 10、药物装硬胶囊时,易风化药物易使胶囊() A、变形 B、变色 C、分解 D、软化 E、变脆 11、()药物不宜制胶囊。 A、酸性液体 B、难溶性 C、贵重 D、小剂量 E、油类 12、硬胶囊囊心物中,生物利用度最好的为()。 A、粉末 B、颗粒 C、微丸 D、微囊 E、均好 13、软胶囊剂俗称()。 A、滴丸 B、微囊 C、微丸 D、胶丸 E、均可 14、软胶囊的胶皮处方,较适宜的重量比是增塑剂:明胶:水为()。 A、0.4-0.6:1:1 B、1:0.4-0.6:1 C、1:1:1 D、0.5:1:1 E、1:0.5:1 15、空胶囊壳的主要原料为()。

片剂的常用辅料

片剂的常用辅料 从总体上看,片剂是由两大类物质构成的,一类是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即主药),另一类是没有生理活性的一些物质,它们所起的作用主要包括:填充作用、粘合作用、崩解作用和润滑作用,有时,还起到着色作用、矫味作用以及美观作用等,在药剂学中,通常将这些物质总称为辅料(Excipients 或Adjuvants)。根据它们所起作用的不同,常将辅料分成四大类。 (一)稀释剂(Diluents) 稀释剂(或称为填充剂,Fil1ers)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填充片剂的重量或体积,从而便于压片;常用的填充剂有淀粉类、糖类、纤维素类和无机盐类等;由压片工艺、制剂设备等因素所决定,片剂的直径一般不能小于6mm、片重多在100mg以上,如果片剂中的主药只有几毫克或几十毫克时,不加入适当的填充剂,将无法制成片剂,因此,稀释剂在这里起到了较为重要的、增加体积助其成型的作用。 1淀粉 比较常用的是玉米淀粉,它的性质非常稳定,与大多数药物不起作用,价格也比较便宜,吸湿性小、外观色泽好,在实际生产中,常与可压性较好的糖粉、糊精混合使用,这是因为淀粉的可压性较差,若单独使用,会使压出的药片过于松散。 2糖粉 糖粉系指结晶性蔗糖经低温干燥粉碎后而成的白色粉末,其优点在于粘合力强,可用来增加片剂的硬度,并使片剂的表面光滑美观,其缺点在于吸湿性较强,长期贮存,会使片剂的硬度过大,崩解或溶出困难,除口含片或可溶性片剂外,一般不单独使用,常与糊精、淀粉配合使用。 3糊精 糊精是淀粉水解中间产物的总称,其化学式为(C6H10O5)n?XH2O,其水溶物约为80%,在冷水中溶解较慢,较易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习惯上亦称其为为高糊(高粘度糊精),即具有较强的粘结性,使用不当会使片面出现麻点、水印或造成片剂崩解或溶出迟缓;同理,在含量测定时如果不充分粉碎提取,将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所以,很少单独大量使用糊精作为填充剂,常与糖粉、淀粉配合使用。 4乳糖 乳糖是一种优良的片剂填充剂,由牛乳清中提取制得,在国外应用非常广泛,但因价格较贵,在国内应用的不多。常用含有一分子水的结晶乳糖(即α-含水乳糖),无吸湿性,可压性好,性质稳定,与大多数药物不起化学反应,压成的药片光洁美观;由喷雾干燥法制得的乳糖为非结晶乳糖,其流动性、可压性良好,可供粉末直接压片使用。 5可压性淀粉 亦称为预胶化淀粉(Pregelatinized starch),是新型的药用辅料,英、美、日及中国药典皆已收载,

散剂 颗粒剂 胶囊剂 滴丸剂及微丸知识点归纳总结

散剂颗粒剂胶囊剂滴丸剂及微丸 一、固体剂型的吸收过程: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 二、固体剂型的溶出:Noyes-Whitney 方程 药物从固体剂型中的溶出速率与药物粒子的表面积、溶解度、在溶出介质中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第二节散剂 一、散剂的含义、分类与特点: 散剂:指一种或数种药物经粉碎并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可供内服或外用。 二、散剂的制备:物料---前处理---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成品 (一)粉碎与过筛: 1、球磨机:投料量为筒的15%--20%,圆球加入量30-35%。临界转速的75%。 2、流能磨:适于抗生素、酶、低熔点及不耐热物料粉碎,粉碎分级同时进行,5um以下极细粉。 一般散剂:细粉;难溶、收敛剂、吸附、儿科、外用:最细粉;眼膏剂:极细粉 (二)混合:临界转速 30-50% 影响混合质量的因素: 1、组分的比例:等量递加混合法 2、组分的堆密度 3、组分的吸附性与带电性

4、含液体或易湿组分:有液体组分可用吸收剂:磷酸钙、白陶土、蔗糖和葡萄糖,含结晶水可用等摩尔无水物代 替。本身吸湿迅速混合,混合吸湿不应混合。 5、含可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的组分:不利混全,有利于药效发挥。液化的共熔物可吸收、分散。 (三)分剂量:目测法、重量法、容量法。机械化多用容量法。 (四)散剂的质量评定:1、外观均匀度2、干燥失重<9.0% 3、装量差异另卫生学检查 (五)散剂的吸湿:成为散剂制备工艺研究的重要内容。 临界相对湿度 CRH:水溶性药物迅速增加吸湿量时的相对湿度。水溶性药物均有固定的CRH。 水溶性混合时:CRHAB =CRHA * CRHB 与各组分的比例无关,Elder 假说。水不溶性药物无特定的 CRH,仅是表面吸附水蒸汽,混合时,吸湿量具有加和性。 倍散:在剂量小的毒剧药中添加一定量的填充剂制成的稀释散。10 倍(0.1-0.01g)、100 倍(0.01-0.001g) 1000 倍(0.001g 以下)。1000 倍散应逐级稀释。稀释剂:乳糖、糖粉、淀粉、糊精等配研法 第三节颗粒剂 一、颗粒剂: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干燥颗粒状制剂。分可溶性、混悬性、泡腾性颗粒剂。

片剂胶囊剂和颗粒剂

片剂、胶囊剂和颗粒剂 (总分:47.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33,分数:33.00) 1.下列润滑剂中何种为水溶性润滑剂: ?A.硬脂酸 ?B.硬脂酸镁 ?C.鲸蜡醇 ?D.液状石蜡 ?E.聚乙二醇400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2.片剂顶部的片状剥脱称为顶裂,它的原因不包括以下哪项: ?A.润滑剂过多 ?B.颗粒中细粉过多 ?C.粘合剂量不足 ?D.压力过大 ?E.颗粒干燥过度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3.不宜制成胶囊的药物为: ?A.奎宁 ?B.氯霉素 ?C.鱼肝油 ?D.溴化钾 ?.消炎痛E.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4.硬脂酸镁不能用作哪种片剂润滑剂: ?A.维生素B2片 ?B.阿司匹林片 ?C.罗痛定片 ?D.硝酸甘油片 ?E.复方新诺明片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5.乙醇在制药工业中常用作:①有机溶剂②消毒防腐剂③片剂辅料中的润滑剂④片剂辅料中的防腐剂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 ?E.②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6.片剂等制剂成品的质量检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糖衣片在包衣后检查片剂的重量差异A.

?B.栓剂应进行融变时限检查 ?C.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制剂,可不再检查重量差异 ?D.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E.对于一些遇胃液易破坏或需要在肠内释放的药物,制成片剂后应包肠溶衣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7.口服氯化钾常用于纠正或预防低钾血症,但具有苦涩味且对胃肠道粘膜有刺激性,以下剂型中选用哪个剂型为最佳: ?A.肠溶片 ?B.胃溶片 ?C.糖浆剂 ?D.溶液剂 ?E.缓释片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8.以下哪一项主要不是用作片剂配方的稀释剂: ?A.硬脂酸钙 ?B.磷酸氢钠钙 ?C.乳糖 ?D.甘露醇 ?E.淀粉 (分数:1.00) A. √ B. C.

片剂制备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松片 1 原辅料 原辅料的脆性大、可塑性差、弹性大。如中药粉末片 润滑剂用量过大,或润滑剂质重、不够细。 润滑剂用量不足,颗粒流动性不好,填充量偏低 原料中含有较多的脂肪油、挥发油 粉末直接压片 原料中的结晶水失去过多 2 工艺 制粒时,搅拌时间不足,软材不够湿润 粘合剂选择不当 粘合剂浓度偏低或用量不足 淀粉浆粘合力不够,如未冲熟或过熟 筛网过稀或安装过紧 颗粒水分过高或过低 各种原因导致的颗粒疏松 3 设备 上冲下降不到位或下冲上升不到位,原因有二:冲头与模孔间隙太大,大量细粉漏下,吸湿后造成垢冲;冲模清洁、润滑不够 上下冲长短不齐,短冲压力不足 压力不够;调压器未锁紧;下压轮下移 车速过快,压缩时间过短,或颗粒来不及填满 漏斗、花盘堵塞或其中颗粒架桥,颗粒流动不畅。堵塞原因:漏斗口子太小,颗粒中有异物(布片、大块颗粒、片子、油粉团);架桥原因:颗粒偏湿、滑料太少、细粉过多等。 4 环境与贮存 贮存时间过久,露置空气中,片剂吸水膨胀 5 其他 压轮部分磨损或断续磨损,压片时部分压力减小 换品种后未调整压力 裂片 一、手动压片速度慢,物料有充分的弹性恢复时间,例如:物料吸附的空气可以顺利排出,物料中弹性成分的应力不会突然集中释放; 二、机动压片时,第一,物料在压缩过程要产热,压片机模具及机体产热后,物料吸附的空气比冷机时膨胀大。第二,产生的静电积聚,又没有及时导走,粉体因静电同性相斥。这样可能开始机动压片不裂片,打了一会就出现裂片。 发生裂片的原因传统的解释使颗粒中的细粉过多,压缩前颗粒孔隙中有空气,由于压缩速度较快,又因冲和模孔壁间的间隙很小,压缩过程中空气不能顺利排出,被封闭于片内的空隙内,当压力解除后,空气膨胀而发生裂片。但这只是裂片的其中一个因素。手动压片时,速度较慢,相当是有一个预压的过程使空气易于排出,而电动压片速度非常快,空气不能溢出,导致裂片。 另外一个原因是颗粒的压缩行为不适合,是由于颗粒有较强的弹性,压成的药片的弹性复原率高,也可能是压力分布不均匀等引起。物料产生变形的趋势与受压时间有关,所以电动时容易产生裂片。 1 原辅料

片剂的常用辅料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片剂的常用辅料 从总体上看,片剂是由两大类物质构成的,一类是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即主药),另一类是没有生理活性的一些物质,它们所起的作用主要包括:填充作用、粘合作用、崩解作用和润滑作用,有时,还起到着色作用、矫味作用以及美观作用等,在药剂学中,通常将这些物质总称为辅料(Excipients 或Adjuvants)。根据它们所起作用的不同,常将辅料分成四大类。 (一)稀释剂(Diluents) 稀释剂(或称为填充剂,Fil1ers)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填充片剂的重量或体积,从而便于压片;常用的填充剂有淀粉类、糖类、纤维素类和无机盐类等;由压片工艺、制剂设备等因素所决定,片剂的直径一般不能小于6mm、片重多在100mg以上,如果片剂中的主药只有几毫克或几十毫克时,不加入适当的填充剂,将无法制成片剂,因此,稀释剂在这里起到了较为重要的、增加体积助其成型的作用。 1淀粉 比较常用的是玉米淀粉,它的性质非常稳定,与大多数药物不起作用,价格也比较便宜,吸湿性小、外观色泽好,在实际生产中,常与可压性较好的糖粉、糊精混合使用,这是因为淀粉的可压性较差,若单独使用,会使压出的药片过于松散。 2糖粉 糖粉系指结晶性蔗糖经低温干燥粉碎后而成的白色粉末,其优点在于粘合力强,可用来增加片剂的硬度,并使片剂的表面光滑美观,其缺点在于吸湿性较强,长期贮存,会使片剂的硬度过大,崩解或溶出困难,除口含片或可溶性片剂外,一般不单独使用,常与糊精、淀粉配合使用。 3糊精 糊精是淀粉水解中间产物的总称,其化学式为(C6H10O5)n?XH2O,其水溶物约为80%,在冷水中溶解较慢,较易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习惯上亦称其为为高糊(高粘度糊精),即具有较强的粘结性,使用不当会使片面出现麻点、水印或造成片剂崩解或溶出迟缓;同理,在含量测定时如果不充分粉碎提取,将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所以,很少单独大量使用糊精作为填充剂,常与糖粉、淀粉配合使用。 4乳糖 乳糖是一种优良的片剂填充剂,由牛乳清中提取制得,在国外应用非常广泛,但因价格较贵,在国内应用的不多。常用含有一分子水的结晶乳糖(即α-含水乳糖),无吸湿性,可压性好,性质稳定,

中药片剂特点及常用辅料[1]

中药片剂特点及常用辅料 ★中药片剂系指药材提取物、药材提取物加药材细粉或药材细粉与适宜辅料混匀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型片状的制剂。主要供内服,亦有外用。 ★中药片剂特点 主要优点: ①剂量准确,因病人按片服用,而片内药物均匀、含量差异小; ②质量稳定,某些易氧化变质或潮解的药物,可借助包衣或包合作用加以保护; ③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产量大、成本低,药剂卫生易达标; ④服用、携带、贮藏等较方便; ⑤品种丰富,能满足医疗、预防用药的不同需求。 缺点在于: ①制备或贮藏不当会影响片剂的崩解、吸收; ②某些中药片剂易引湿受潮;含挥发性成分的片剂,久贮量其成分含量下降; ③片剂中药物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较胶囊剂、散剂稍差; ④儿童和昏迷病人不易吞服。 ★片剂的分类 (一)内服片 1.普通制片;2.包衣片;3.咀嚼片;4.分散片;5.泡腾片;6.多层片。 (二)口腔片 1.口含片;2.舌下片。 (三)外用片 1.阴道片;2.溶液片。 ★中药片剂的类型 1.提纯片; 2.全粉末片; 3.全浸膏片; 4.半浸膏片。 片剂的辅料 制片时加用辅料的目地在于确保压片物料的流动性、润滑性、可压性及其成品的崩解性等。辅料选用不当或用量不适,不但可能影响制片过程,而且对片剂的质量、稳定性及其疗效的发挥有一定甚至重要影响。片剂辅料必须具有较高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不与主药及其他辅料起反应,不影响主药的释放、吸收和含量测定,对人体无害,且价廉易得。 片剂的常用辅料按其用途分为稀释剂和吸收剂、湿润剂和粘合剂、崩解剂及润滑剂。 一、稀释剂和吸收剂 稀释剂和吸收剂统称为填充剂。前者适用于主药剂量小于0.1g,或含浸膏量多,或浸膏粘性太大而制片困难者。后者适用于原料药中含有较多挥发油、脂肪油或其他液体,而需制片者。常用有以下品种,有些兼有粘合和崩解作用。 1.淀粉及可压性淀粉。淀粉价廉易得,是片剂最常用的稀释剂、吸收剂和崩解剂。可压性淀粉又称预胶化淀粉,有良好的可压性、流动性和自身润滑性,制成的片剂硬度、崩解性 均较好,尤适于粉末直接压片。

片剂常用辅料

(一)填充剂 填充剂:用以增加片剂的重量和体积,利于压片的辅料。 1.淀粉:便宜,可压性差。淀粉/糖粉/糊精混合使用。另作崩解剂,淀粉浆作黏合剂。 2.糖粉:粘和力强,吸湿性强,片剂硬度大,口含片和可溶性片剂中多用(矫味作用)。 3.糊精:淀粉部分水解得到的产物。黏附力强,硬度大,吸附性强。 4.乳糖:优良的片剂填充剂。用喷雾干燥法制得的乳糖粒子接近球型,流动性和可压性好,可供粉末直接压片。 5.可压性淀粉:医学,教育网原创又称预胶化淀粉。流动性、可压性、润滑性好,可用于粉末直接压片。 6.微晶纤维素(MCC):流动性、可压性好,结合力强,对药物有较大的容纳量,可用于粉末直接压片。用量达20%时崩解较好。 7.无机盐类:硫酸钙(含两个分子的结晶水);磷酸氢钙;药用碳酸钙等。对四环素的吸收有影响。 8.甘露醇:流动性差,价格贵。用于咀嚼片的填充剂。 (二)润湿剂与黏合剂 润湿剂:指可使物料润湿以产生足够强度的粘性以利于制成颗粒的液体。润湿剂本身无粘性或粘性不强,但可润湿片剂物料并诱发物料本身的粘性,使之能聚结成软材并制成颗粒。粘合剂是粘性物质。 1.蒸馏水:不易混合均匀,制成的颗粒硬度不一致,片剂易出现麻点、不易崩解。 2.乙醇:30-70%,迅速搅拌、医学教、育网原创立即制粒、以减少挥发。 3.淀粉浆:常用。8%-15%.冲浆法、煮浆法。淀粉糊化后有粘性。 4.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1%-2%.粘性强。 5.羟丙基纤维素(HPC):湿法制粒粘合剂和粉末直接压片的粘合剂。 6.甲基纤维素(MC)和乙基纤维素(EC):MC溶于水。EC不溶于水,缓控释制剂用得多。 7.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水溶液。常用浓度2%-5%.

片剂分析

片剂分析 片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合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固体制剂。片剂以口服普通片为主,另有含片、咀嚼片、阴道泡腾片、缓释片、控释片与肠溶片等。本节主要介绍口服普通片的分析。 一、性状 Chp2010附录“制剂通则”规定片剂外观应完整光洁、色泽均匀。 二、鉴别试验 鉴别片剂时、各国药典一般采用过滤、离心、提取等操作排除辅料干扰,再依据药物的性质,参考相应原料药的鉴别方法,从化学法、色谱法、光谱法及其他方法中选用2~4种不同原理的分析方法,组成一组鉴别试验。三、剂型检查 (一)重量差异与含量溶出度 重量差异系指按规定称量方法称量片剂时,每片的重量与平均片重之间的差异。 含量均匀度系指小计量或单剂量的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和非均相液体制剂的每片(个)含量符合标示量的程度。

重量差异与含量均匀度统称计量单位均匀度,系指多个单位中所含要药物量的均匀程度。 凡规定检查含量均与度的片剂,不再检查片重差异。 1、 Chp2010重量差异法 取供试品20片,精密称定总重量,求得平均片重,再分别准确称定每片的重量,计算每片片重与平均片重差异的百分率,即重量差异。 结果判断: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1片超出限度的1倍。 (二) 崩解时限与溶出度 固体制剂在规定的介质中,以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查,崩解溶散并通过筛网所需时间的限度(不溶性的包衣材料或破碎的胶囊壳除外)。 片剂重量差异的限度 平均片重/标示片重 重量差异限度0.3 g 以下 0.3 g 及0.3 g 以上±7.5 %±5 %

剂型溶液崩解时限 普通片水≤15 min 糖衣片水≤1 h 薄膜衣片人工胃液≤30 min 肠溶衣片人工胃液 2 h内无裂缝、 崩解或软化现象 人工肠液≤1 h 泡腾片200 ml水≤5 min 取药片6片检查,如有1片不合格,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凡规定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检查崩解时限。 检查方法 第一法转篮法 第二法桨法 第三法小杯法(小杯搅拌桨法) 四、含量测定 片剂在制剂过程中常加入稀释剂、润湿剂与黏合剂、崩解剂、润滑剂等辅料。这些辅料常干扰片剂的含量测定,需通过预处理排除

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

散剂 散剂(Powders也称粉剂,系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 供内服或外用。一般可用以下三种方法对散剂进行分类: 1、按组成药味的多少,可分为单散剂与复散剂; 2、按剂量情况,可分为分剂量散与不分剂量散; 3、按用途,可分为溶液散、煮散、吹散、内服散、外用散等。 散剂具有以下一些优点: 1、粉碎程度大,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 2、外用覆盖面大,具保护、收敛等作用; 3、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小儿服用; 4、储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 有以下缺点1极易吸潮。2不良臭味和刺激性大。3化学活性大 散剂的制备: 物料---前处理---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成品 颗粒剂 颗粒剂(Granules)是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配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一般可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型颗粒剂和泡腾性颗粒剂, 有以下优点吸收快、显效迅速方便稳定口感好 缺点: 成本高易潮解(对包装方法和材料要求高)机动性差适口性稍差(与包衣剂相比)

制备 1、制软材 2、制粒 3、干燥 4、整粒与分级 5、包衣胶囊剂 胶囊剂(capsule?系指将药物填装于空心硬质胶囊中或密封于弹性软质胶囊中而制成的固体制剂 胶囊剂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能掩盖药物不良嗅味或提局药物稳定性: 因药物装在胶囊壳中与外界隔离,避开了水分、空气、光线的影响,对具不良嗅味或不稳定的药物有一定程度上的遮蔽、保护与稳定作用。 2、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较高: 胶囊剂中的药物是以粉末或颗粒状态直接填装于囊壳中,不受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胃肠道中迅速分散、溶出和吸收,其生物利用度将高于丸剂、片剂等剂型。一般胶囊的崩解时间是30分钟以内,片剂、丸剂是1小时以内; 3、可弥补其他固体剂型的不足: 含油量高的药物或液态药物难以制成丸剂、片剂等,但可制成胶囊剂。 4、可延缓药物的释放和定位xx: 可将药物按需要制成缓释颗粒装入胶囊中,达到缓释延效作用。5液体药物固态化(软胶囊)。6可在囊壳上印字,便以识别 片剂 片剂系指药物、农药和适宜的辅料通过制剂技术制成的片状制剂。特点:

中药片剂及常用辅料

中药片剂及常用辅料 中药片剂 第一节概述 一、含义 中药片剂系指药材提取物、药材提取物加药材细粉或药材细粉与适宜辅料混匀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型片状的制剂。主要供内服,亦有外用。 二、特点 主要优点: ①剂量准确,因病人按片服用,而片内药物均匀、含量差异小; ②质量稳定,某些易氧化变质或潮解的药物,可借助包衣或包合作用加以保护; ③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产量大、成本低,药剂卫生易达标; ④服用、携带、贮藏等较方便; ⑤品种丰富,能满足医疗、预防用药的不同需求。 缺点在于: ①制备或贮藏不当会影响片剂的崩解、吸收; ②某些中药片剂易引湿受潮;含挥发性成分的片剂,久贮量其成分含量下降; ③片剂中药物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较胶囊剂、散剂稍差; ④儿童和昏迷病人不易吞服。 三、片剂的分类 (一)内服片 1.普通制片;2.包衣片;3.咀嚼片;4.分散片;5.泡腾片;6.多层片。 (二)口腔片 1.口含片;2.舌下片。 (三)外用片 1.阴道片;2.溶液片。 ★四、中药片剂的类型 1.提纯片; 2.全粉末片; 3.全浸膏片; 4.半浸膏片。 第二节片剂的辅料 制片时加用辅料的目地在于确保压片物料的流动性、润滑性、可压性及其成品的崩解性等。辅料选用不当或用量不适,不但可能影响制片过程,而且对片剂的质量、稳定性及其疗效的发挥有一定甚至重要影响。片剂辅料必须具有较高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不与主药及其他辅料起反应,不影响主药的释放、吸收和含量测定,对人体无害,且价廉易得。 片剂的常用辅料按其用途分为稀释剂和吸收剂、湿润剂和粘合剂、崩解剂及润滑剂。 一、稀释剂和吸收剂 稀释剂和吸收剂统称为填充剂。前者适用于主药剂量小于0.1g,或含浸膏量多,或浸膏粘性太大而制片困难者。后者适用于原料药中含有较多挥发油、脂肪油或其他液体,而需制片者。常用有以下品种,有些兼有粘合和崩解作用。 1.淀粉及可压性淀粉。淀粉价廉易得,是片剂最常用的稀释剂、吸收剂和崩解剂。可压性淀粉又称预胶化淀粉,有良好的可压性、流动性和自身润滑性,制成的片剂硬度、崩解性均较好,尤适于粉末直接压片。 2.糊精。常与淀粉配合用作填充剂,兼有粘合作用。糊精粘性较大,用量较多时宜选用乙醇为润湿剂,以免颗粒过硬。应注意糊精对某些药物的含量测定有干扰,也不宜用作速溶片的填充剂。 3.糖粉。易溶于水,易吸潮结块。为片剂优良的稀释剂,兼有矫味和粘合作用。多用于口含片、咀嚼片及纤维性中药或质地疏松的药物制片。糖粉常与淀粉、糊精配合合用。糖粉具引湿性,用量过多会使制粒、压片困难,久贮使片剂硬度增加;酸性或强碱性药物能促使蔗糖转化,增加其引湿性,故不宜配伍使用。 4.乳糖。易溶于水,无引湿性;具良好的流动性、可压性;性质稳定,可与大多数药物配伍。乳糖是优良的填充剂,制成的片剂光洁、美观,硬度适宜,释放药物较快,较少影响主药的含量测定,久贮不延长片剂的崩解时限,尤其适用于引湿性药物。 5.甘露醇。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清凉味甜,易溶于水;无引湿性,是咀嚼片、口含片的主要稀释剂和矫味剂。山梨醇可压性好,亦可作为咀嚼片的填充剂和粘合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