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下册物化试题和答案

合集下载

湖北省武汉市(课改实验区)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化学综合试卷物理部分(word版,有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课改实验区)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化学综合试卷物理部分(word版,有答案)

第10题图武汉市2006年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化学综合试卷物理部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计26分)8.为了纪念在物理学中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有时会用他们的名字作为物理量的单位,其名字被用作“电功率”单位的是A .焦耳B .欧姆C .安培D .瓦特9.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

如主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刷黑、王家墩机场搬迁、轻轨两旁安装隔声板等。

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A .减少大气污染B .降低噪声污染C .缓解“热岛效应”D .绿化居住环境10.右图是小明配带眼睛后看远处某点时的光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明是近视眼,配带的是凹透镜B .小明是远视眼,配带的是凹透镜C .小明是近视眼,配带的是凸透镜D .小明是远视眼,配带的是凸透镜 11.为了响应中央关于“全民动员共建节能型社会”的号召,小明提出了一些节约用电的建议,其中不科学...的是 A. 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电热水器 B.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C. 夏天用空调时,把温度调得很低D.尽量少开启电冰箱门12.今年入春以来, 我市黄陂区部分松林发生虫灾。

为了灭虫,市政府多次调动直升飞机在重灾区上空喷洒生物农药。

当飞机在某一高度水平匀速飞行,喷洒农药的过程中,飞机的A.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C.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D.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13.下图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做法是A 、绝缘皮破损B 用绝缘棒挑开电线C 电线上晾衣服D 电视天线与电线接触14. 现有橡皮、玻璃球、条形磁铁、盐水、纯水、铅笔芯六种物质,小明将它们分成两类,如下表所示。

则小明是按照物质的哪种物理属性进行分类的。

A.密度 B.磁性 C.导电性 D.比热容第13题图15.下图中能反映电动机工作原理的是16.小明和小强对有关惯性和运动的知识进行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汽车运动时有惯性,静止时没有惯性B .汽车刹车时有惯性,匀速直线运动时没有惯性C .宇宙中除机械运动外,再也没有其他形式的运动D .选择不同参照物,同一物体在同一时刻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17.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分析论证18.以下各组器材中,不.能.测出长方体金属块密度的是 A. 刻度尺、水、细线、烧杯 B.天平和砝码、量筒、水、细线C.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D. 刻度尺、天平和砝码19.对下列设备的工作原理解释错误..的是 A.移动电话——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B.核电站——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转化为内能D.电影银幕——白色物体能反射任何颜色的光20.小明按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当开关闭合后,电压表V 1和V 2的指针位置完全一样,如图乙所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 .可能L1开路B .可能L2短路C .可能 V 1和V 2所选量程不相同,L1短路D .可能 V 1和V 2所选量程不相同,电路各处完好图甲 图乙第20题图 第15题图 A B C 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50分。

06应用化学物化试题B

06应用化学物化试题B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卷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 物理化学 》课程B 卷专业年级: 应化04级 命题教师: 杨亚提 审题教师: 考生姓名: 学 号: 考试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1 分,共20分)1.理想气体的内能由U 1增加到U 2,若分别按Ⅰ等压、Ⅱ等容和Ⅲ绝热过程来完成这一变化,则 ( ) A.△T Ⅲ>△T Ⅱ>△T Ⅰ B.Q Ⅰ>Q Ⅱ>Q Ⅲ C. Q Ⅲ>Q Ⅱ>Q Ⅰ D. △H Ⅲ>△H Ⅱ>△H Ⅰ2.下列各式属于化学势的是 ( ) A .Z n P T B n U ,,)(∂∂ B. Z n P T B n H ,,)(∂∂ C. P H B n S T ,)(∂∂ D. Z n P T Bn G,,)(∂∂3.通常在定温定压下气-固吸附过程应满足 ( ) A.△G>0,△S>0,△H>0 B.△G<0,△S<0,△H<0 C.△G>0,△S<0,△H<0 D.△G<0,△S>0,△H>04.所谓溶胶的沉降平衡是指 ( ) A.各处浓度均匀一致 B.粒子恒速下沉 C.粒子重力=阻力 D.粒子以浓度梯度分布5.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达到临界胶束浓度以后,再增加浓度,溶液表面吸附量将( )A.维持不变B.略有增加C.略有减少D.明显增加 6.溶胶稳定性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 A.布郎运动 B.聚结稳定性 C.动力稳定性 D.扩散运动 7.乳状液的形成类型取决于 ( ) A.媒剂的多少 B.媒剂的性质 C.媒质的性质 D.乳化剂的性质 8.恒温恒压下,纯液体A 、B 混合成理想溶液时 ( ) A. △mix V = 0 B. △mix H < 0 C. △mix S < 0 D. △mix G = 0 9.可以应用dG = -SdT + Vdp 的过程是 ( ) A.恒温下烧杯中进行的溶液反应 B.组成一定的混合气体膨胀 C.可逆电池中恒温恒压下化学反应 D.恒温恒压相变10.将一定浓度的强电解质溶液逐渐稀释,其摩尔电导率 ( ) A.不变 B.减小 C.增大 D.先增后减 11.若液体对毛细管壁的润湿角大于900,则当毛细管插入该液体时,毛细管中将发生: A.液面上升 B.蒸气压小于平面时的饱和蒸气压 ( )C.液面突起D.液体能润湿毛细管壁12.某大分子溶液存在Donnan 平衡时,其渗透压 ( ) A.由大分子的浓度决定 B.由大分子溶液中各种粒子的浓度之和决定 C.由除大分子外其它粒子的浓度决定 D.由半透膜两侧粒子的浓度之差决定13.正丁醇溶于水,在溶液表面 ( ) A.正吸附 B.负吸附 C.不吸附 D.使水的表面张力增大 14.恒温恒压下,化学反应达平衡,则必有 ( )A.0=∆θm r GB. 0=∆θm r HC. 0=∆θm r SD.0=∑B B μν15.任一均相单组分封闭体系S V U)(∂∂ 等于 ( ) A. V B. T P G )(∂∂ C.T D. T VF)(∂∂16.n mol 某理想气体在恒容下由T 1加热到T 2 ,其熵变为△S 1,相同量的该气体在恒压下 由T 1加热到T 2,其熵变为△S 2 ,则△S 1与△S 2的关系 ( ) A. △S 1 >△S 2 B. △S 1 = △S 2 C. △S 1 < △S 2 D. △S 1 = △S 2 = 0 17.最概然分布时,i ε能级上分布的粒子数N i 为 ( ) A. Ti ieg κε- B.Ti Ti iieg eg κεκε--∑C. T i e q N κε-D. T i ie g qN κε-18. 将0.001mol 的某电解质溶于100克水中形成稀溶液,其凝固点为273.094K 。

湖南理工学院2006年化学化工系无机化学(下)课程考试试题及答案(B卷)

湖南理工学院2006年化学化工系无机化学(下)课程考试试题及答案(B卷)
化学化工系《无机化学(下)》课程考试试题(B 卷)2006年上学期化学05-1BS应化05-1BF2BF制分钟,总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题2分,20小题,共40分)
1. 下列金属单质中哪种单质的硬度最大( ) A Cu B Cr C W D Mo .对基态原子来说,在主量子数n = 2的电子层中,最多能容纳8个电子, 所根据的原 理是( ) A 能量守恒原理 B Pauli ( 泡利 ) 不相容原理 C 能量最低原理 D Hund ( 洪德 ) 规则 3.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两个l = 0 的电子,该元素在周期表中必定不 属于( ) A s区元素 B d s区元素 C d区元素 D p区元素 4. 24Cr原子处于基态时,价层电子排布轨道图可表示为( ) A B _ 3d 4s 3d 4s C_ D _ _ _ 3d 4s 3d 4s 5.若将氮原子的电子排布写成1s22s22px22py1,它违背了( ) A 能量守恒原理 B 泡利不相容原理 C 能量最低原理 D 洪特规则 6.价电子构型为 5d 66s2 的元素在周期表中属于( ) A 第六周期ⅦB族 B 第六周期ⅢB 族 C 第六周期Ⅷ族 D 镧系元素 7.某元素的原子序数是48,它在周期表中属于( ) As区 B p区 C d区 D ds区 8. 24Cr3+的外层电子结构式为( ) A 3d24s1 B 3d 34s0 C 3s23p63d24s1 D 3s23p63d3
化学化工系《无机化学(下)》课程考试试题(B
卷) 答案
一、B B D A D C D B D C A C C D D C C C C D 二、 (1)六氯合锑(Ⅲ)酸铵 (2)三氯化三(乙二胺)合钴(Ⅲ) (3)六硝基合钴(Ⅲ)配阴离子 (4)二水合溴化二溴·四水合铬(Ⅲ) (5)四硫氰根·二氨合铬(Ⅲ)酸铵

物理化学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B.doc含答案

物理化学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B.doc含答案

………………………………密………………………封…………………………线………………………………………………学院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化学、应用化学专业03 级《物理化学》试卷(B)一、选择正确答案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对于单分子反应理论和酶催化反应理论,反应物在高浓度时为一级反应,在低浓度时为二级反应;(B)对于单分子反应理论和酶催化反应理论,反应物在高浓度时为二级反应,在低浓度时为一级反应(C)对于单分子反应理论,反应物在高浓度时为一级反应,在低浓度时为二级反应;酶催化反应理论,反应物在高浓度时为一级反应,在低浓度时为二级反应(D)对于单分子反应理论,反应物在高浓度时为一级反应,在低浓度时为二级反应;酶催化反应理论,反应物在高浓度时为零级反应,在低浓度时为一级反应2.已知电极电位:φ (Cl2/Cl-) = 1.36 V,φ (Br2/Br-) = 1.07 V,φ (I2/I-) = 0.54 V,φ (Fe3+/Fe2+) = 0.77 V,标准状态下,Fe与卤素组成电池,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 Fe3+可氧化Cl- ;(B) Fe3+可氧化Br-;(C) Fe3+可氧化I-;(D) Fe3+不能氧化卤离子。

3.某反应只有一种反应物,其转化率达到75%的时间是转化率达到50%的时间的两倍,反应转化率达到64%的时间是转化率达到x%的时间的两倍,则x为:( )(A) 32 ;(B) 36 ;(C) 40 ;(D) 60 。

4.同一体系,比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张力都用σ表示,它们:( )(A) 物理意义相同,数值相同; (B) 数值和单位完全相同;(C) 物理意义相同,单位不同; (D) 物理意义不同,数值相同。

5.用I=0.025A的电流通过Au(NO3)3溶液,当阴极上有1.20g Au(s)析出时,通过的电量为C ;阳极上放出氧气的摩尔数为mol;(已知Au的摩尔质量为197.0 g/mol)( )(A)1763、4.57×10-3(B)1763、1.83×10-2(C)588、1.14×10-3 (D)588、6.09×10-3………………………………密………………………封…………………………线………………………………………………6.对于浓差超电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浓差超电势的产生在于电极反应速率大于离子迁移速率 ; (B) 可用升温或搅拌的方法减小或消除浓差超电势 ; (C) 浓差超电势的大小与电流密度无关 ; (D) 电极极化程度与浓差超电势的大小有关 。

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试卷(天津卷).doc

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试卷(天津卷).doc

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天津。

化学试卷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乙醇或CCl4可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B.NaCl和SiC晶体熔化时,克服粒子间作用力的类型相同C.24Mg32S晶体中电子总数与中子总数之比为1∶1D.H2S和SiF4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8.引起下列环境污染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重金属、农药和难分解有机物等会造成水体污染B.装饰材料中的甲醛、芳香烃及氡等会造成居室污染C.SO2、NO2或C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D.CO2和氟氯烃等物质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B.ⅥA族元素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好的其沸点也最高C.同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D.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10.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pH=7的NH4Cl与氨水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Cl-)>c(NH4+)>c(H+)>c(OH-)B.将pH=4的醋酸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C.中和pH与体积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D.常温下,同浓度的Na2S与NaHS溶液相比,Na2S溶液的pH大11.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Z(g)+W(s);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ΔH增大12.我国首创的海洋电池以铝板为负极,铂网为正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空气中的氧气与铝反应产生电流。

电池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铝电极沿导线流向铂电极C.以网状的铂为正极,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D.该电池通常只需要更换铝板就可继续使用13.已知反应:①101kPa时,2C(s)+O2(g)=2CO(g);ΔH=-221kJ/mol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kJ/mol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热量26.(14分)中学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将D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得到以F为分散质的红褐色胶体。

浙工大学物理化学2006年真题

浙工大学物理化学2006年真题

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一、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3分,共60分)1.恒压下纯物质体系,当温度升高时其吉布斯自由能:A. 上升B. 下降C. 不变D. 无法确定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温度越高,其热量越多B. 物体的温度越高,其热力学能越大C. 体系的焓等于恒压热D. 体系的焓就是体系所含的热量3.关于d S -δQ /T ≥0表达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体系处于平衡态时,其熵值最大B. 即使消耗外功,d S -δQ /T <0的过程也是不能发生的C. 对于等温变化有δQ ﹦T d SD. 过程总是朝体系熵值增大的方向进行4.对封闭体系(/)(/)p p V S S T ∂∂∂∂应等于A. (/)T p S ∂∂B.(/)T S p ∂∂C.-(/)T S p ∂∂D.-(/)T p S ∂∂5.298 K ,p 下,苯和甲苯形成理想液体混合物,第一份溶液体积为2 dm 3,苯的摩尔分数为0.25,苯的化学势为μ1,第二份溶液的体积为1 dm 3,苯的摩尔分数为0.5,化学势为μ2,则( )A.12μμ>B. 12μμ<C. 12μμ=D. 不确定6.对溶液内任一组分的偏摩尔体积的理解,正确的是:A. 不可能是负值B. 总是正值C. 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D. 必然和纯组分的摩尔分体积相等7.已知FeO(s)+C(s)﹦CO(g)+Fe(s)反应的r m H ∆ 为正,r m S ∆ 为正,假定r m H ∆ 、r m S ∆不随温度而变化,下列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A. 该反应低温下自发过程,高温下非自发过程B. 该反应高温下自发过程,低温下非自发过程C. 任何温度下均为非自发过程D. 任何温度下均为自发过程8.设反应mM+nN﹦rR在100 kPa下300 K时的转化率是600 K时的2倍,而在300 K 下,总压为100 kPa时的转化率是200 kPa的2倍,可推测该反应:A. 平衡常数与温度、压力成反比B. 平衡常数与温度成正比,与压力成反比C. 该反应是一个体积增加的放热反应D. 该反应是一个体积增加的吸热反应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能量标度零点选择不同,粒子配分函数值不同B. 能量标度零点选择不同,粒子配分函数值相同C. 能量标度零点选择不同,对系统的熵S值没有影响D. 能量标度零点选择不同,对系统的自由能G值有影响10.根据右图所示的双液系相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精馏组成为K的体系,最后塔釜中得到组成为E的溶液B. 蒸馏组成为M的体系,两相平衡时,气相中A的浓度小于液相中A的浓度C. 蒸馏组成为K的体系,两相平衡时,气相中B的浓度大于液相中B的浓度D. E 点恒沸物的组成不随压力变化而变化11.对复杂反应A 11k k - B 2k−−→C 用平衡态近似处理时11/K k k -=﹦[B]/[A]为了不致扰乱快速平衡1. B→C 必为慢步骤;2.B→C 必为快步骤;3.k -1﹦k 1;4. k -1>>k 2 ;5. k -1<<k 2其中正确的是:A. 1B. 2,3C. 1,5D. 1,412.反应:2A +B→2D +G 的速率方程为(1/V)d ξ/d t ﹦2A B kc c ,当c A,0﹦2c B,0时,速率方程写为-d c A /d t ﹦k '3B c ,则k '与k 之间的关系为:A. k '﹦kB. k '﹦2kC. k '﹦4kD. k '﹦8k13.当某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的量较小,则该气体在催化剂表面的分解反应速率(-d p /d t )可表示为:A. kpB. kp 2C. kD.k /p14.关于阈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阈能的概念只适用于基元反应B. 阈能值与温度有关C. 阈能是宏观量,实验值D. 阈能是活化分子相对平动能的平均值 15.0.1 mol· kg -1的CaCl 2水溶液其平衡活度系数±γ﹦0.219,则离子平均活度a ±为:A. 3.476×10-4B. 3.476×10-2C. 6.96×10-2D. 1.385×10-216.等温等压下电池以实际工作电压E '放电,其过程热效应Q 为:A. T ΔSB. Δ r H mC. Δ r H m +zF E 'D. T ΔS -zF E '17.下列电池中,电动势与氯离子活度有关的电池是:A. Ag|AgCl(s)︱KCl(aq)︱Cl 2|PtB. Hg|Hg 2Cl 2 (s)︱KCl(aq)‖AgNO 3(aq)|AgC. Hg|22Hg Cl (s)︱KCl(aq)︱AgCl(s)|AgD. Zn|ZnCl 2(aq)︱HCl(aq)︱H 2|Pt18.在迁移管中放入AgNO3溶液,用Ag作电极,对阳极区的Ag+进行分析,用n(始),n(终),n(迁),n(反)分别表示:阳极区原始溶液中、终态溶液中、电迁移和反应的Ag摩尔数,则下列哪个等式成立:A. n(反)+n(终)﹦n(始)+n(迁)B. n(反)+n(始)﹦n(终)+n(迁)C. n(反)+n(迁)﹦n(始)+n(终)D. n(反)+n(终)﹦n(始)-n(迁)19.对于同一种物质,微小晶体与普通晶体相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蒸气压较大B.熔点较低C. 熔点相同D. 溶解度较大20.对电动电位的描述错误的是:A. 电动电位表示了胶粒溶剂化层界面到均匀相内的电位B. 电动电位的值易随少量外加电解质而变化C. 电动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фD. 电动电位一般不等于扩散电位二、计算题(90分)1.(10分)现有298 K,1013kPa的N2(g)5mol,假定该气体是理想气体,C V,m﹦20.8 J · K-1·mol-1且和温度无关,如果气体的压力极快地降到101.3kPa,试求气体的最终温度及ΔU, ΔH。

2006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2006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200601A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注意:1.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请勿写在试卷上;2.可以使用计算器。

一、选择题。

每题1分,共30分。

1.理想气体模型的基本特征是(a)分子不断地作无规则运动、它们均匀分布在整个容器中(b)各种分子间的作用相等,各种分子的体积大小相等(c)所有分子都可看作一个质点, 并且它们具有相等的能量(d)分子间无作用力, 分子本身无体积2.一容器的容积为V1=162.4 m3,内有压力为94 430 Pa,温度为288.65 K的空气。

当把容器加热至T x时,从容器中逸出气体在压力为92 834 Pa,温度为289.15 K下,占体积114.3 m3;求T x= ?(a) 1038.15 K (b) 948.15 K(c) 849.15 K (d) 840.15 K3. 若气体能通过加压而被液化,则其对比温度应满足(a)T r>1 (b)T r=1(c)T r<1 (d)T r为任意值4. x为状态函数,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 d x为全微分(b) 当状态确定,x的值确定(c) ∆x = ∫d x的积分与路经无关,只与始终态有关(d) 当体系状态变化,x值一定变化5. 对热力学可逆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过程进行的速度无限慢(b) 没有功的损失(c) 系统和环境可同时复原(d) 不需环境做功6. 凡是在孤立体系中进行的变化,其ΔU和ΔH的值一定是(a) ΔU > 0 , ΔH > 0(b) ΔU = 0 , ΔH = 0(c) ΔU < 0 , ΔH < 0(d) ΔU = 0 , ΔH大于、小于或等于零不确定7. 如图,A→B和A→C均为理想气体变化过程,若B、C在同一条绝热线上,那么∆U AB 与∆U AC的关系是:(a) ∆U AB > ∆U AC (b) ∆U AB < ∆U AC(c) ∆U AB= ∆U AC (d) 无法比较两者大小。

2006江苏高考化学试题解析与答案

2006江苏高考化学试题解析与答案
答案:BD
15. 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分子晶体中都存在共价键
B.CaTiO3晶体中每个Ti4+和12个O2-相紧邻
C.SiO2晶体中每个硅原子与两个氧原子以共
价键相结合
D.金属晶体的熔点都比分子晶体的熔点高
解析:稀有气体单质形成的晶体是由单原子分子构成的晶体,晶体中不存在共价键,A错;从晶体模型可以看出,每个晶胞中与Ti4+直接相紧邻的O2-数为3× =1.5,考虑到整个晶体,与Ti4+直接相紧邻的O2-数为8×1.5=12,B正确;C项中,与硅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氧原子数应该为4,C错;金属晶体中也有熔点较低的,如汞,D错。
答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B
6.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L1.0mol·L-1CH3COOH溶液中,CH3COOH分子数为6.02×1023
B.Na2O2与H2O反应生成1.12LO2(标准状况),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6.02×1023
C.32 gS8单质中含有的S—S键个数为6.02×1023
答案:B
3.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有关。下列各组物质:
①Cu与HNO3溶液②Cu与FeCl3溶液③Zn与H2SO4溶液④Fe与HCl溶液
由于浓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①③④
解析:①中浓HNO3与Cu反应同稀HNO3与Cu反应的反应产物(氮的氧化物)不同,②的反应与浓度无关,③中硫酸的浓度不同,反应不同(浓硫酸有强氧化性,而稀硫酸仅有酸的通性,④中的反应与浓度无关。由此可知①③中两种酸的浓度不同发生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本题主要考查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反应方向的影响,借以考查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 )两个条件。

物理化学(下)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某反应的△r H οm 与T 的关系为△r H οm /(J ⋅mol -1)=83.145 T /K -0.83145则此反应的d1n K O /d T =( )。

2.已知T =1000 K 时反应:(1)21C (石墨)+21CO 2(g )CO(g)的K ο1=1.318; (2)2C(石墨)+O 2(g )2CO(g)的K ο2=22 .37 ×1040。

则T =1000 K ,反应(3)CO(g)+21O 2(g )CO 2(g )的K ο3=( )。

3. 已知25℃时Ag 2SO 4饱和水溶液的电导率κ(Ag 2SO 4)=0.7598 S ⋅m -1,所用水的电导率κ(H 2O )=1.6×10-4 S ⋅m -1,无限稀释离子摩尔电导率Λ∞m(Ag +),Λ∞m (21SO -24)分别为61.92×10-4 S ⋅m 2⋅mol -1与79.8×10-4s ⋅m 2⋅mol -1。

在此问题下,Ag 2SO 4的容度积K sp =( )4.若原电池Ag(s)|AgCl(s)|HCl(a )|Cl 2(g,p )|Pt(s)的电池反应写成以下两种反应式Ag(s)+21Cl 2(g) AgCl(s) (1) Δr G m (1),E (1)2Ag(s)+Cl 2(g) 2AgCl(s) (2) Δr G m (2), E (2)则Δr G m (1)( )Δr G m (2), E (1)( )E (2)。

5. 25℃下,电池Pt|H 2 (g ,O p )|HCl(a )|AgCl(s)|Ag (s)|的电池电动势E =0.258 V ,已知{Cl -|AgCl (s)| Ag (s)}=0.2221 V ,则HCl 的a =(0.2473),HCl 的离子平均活度a ±=( )。

8.最概然分布的微观状态数随粒子数增加而( ),该分布出现的概率随粒子数增加而( )。

9.液体表面层中的分子总受到一个指向( ),而表面张力则是( )方向上的力。

10.分散在大气中的小液滴和小气泡,或者毛细管中的凸液面和凹液面,所产生的附加压力的方向均指向于( )11.产生过冷、过热和过饱和等亚稳态现象之原因是( )。

12.固体对气体的吸附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之分,原因是( )。

13.反应2A −→−Ak B 为基元反应,k A 是与A 的消耗速率相对应的速率常数。

若用B 的生成速率及k B 表示反应的反应速率时,则其速率方程( )。

14.在温度一定下,反应A→B +C 的反应物A 反应掉其起始浓度c A,0的87.5%时,需时3 min 。

在同一温度下,上述反应的反应物A的起始浓度改为c 'A ,0,且c 'A ,0=21c A,O ,当反应掉c 'A ,0的一半时,需时1 min ,则此反应级数为( )。

15.2B −→−)1(D 和 2A −→−)2(C 两反应均为二级反应,而且k =A exp(-E a ⁄RT )公式中的指前因子A 相同。

已知在100℃下,反应(1)的k 1=0.10 dm 3⋅mol -1⋅s -1,而两反应的活化能之差E a,1,-E a,2=15000J ⋅mol -1,那么反应(2)在该温度下的速率常数k 2=( )(填入具体数值)。

16.某对行反应A +B C +D ,当加入催化剂后其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分别从k 1,k -1。

变为k '1与k '1-,测得k '1=3k 1,那么,k '1-=( )k -1。

17.光化反应的初级反应B +hv →B*,则此光化反应的反应速率与( )成反比,而与( )无关。

18.胶体系统的主要特征是( )。

19.胶体的动力性质包括有( )等。

二、单项选择填空(25分)1.在一测定离子迁移数装置中,放有浓度为c 的ZnCl 2水溶液,当在某-测量条件下,Zn 2+的迁移速率刚好与Cl -的迁移速率相等,则此时所测得Zn 2+的迁移数t (Zn 2+)( )t (Cl -)。

(a )2倍于;(b )的1/2为;(c )等于;(d )无法确定。

2.在某温度T 下,已知浓度为c 的醋酸水溶液中醋酸的解离度为α,该溶液的电导率为κ。

现欲想计算该溶液的摩尔电导率Λm ,则所用的公式( )。

(a )Λm = ac κ (b ) Λm =c κ2 (c )Λm = c κ(d ) 根本不存在3.根据德拜一休克尔公式可知,浓度为0.001 mol ⋅kg -1的ZnC12水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因子γ±( )同温度下0.001 mol ⋅kg -1⋅的ZnS04水溶液中离子平均活度因子γ±。

(a )大于;(b )等于;(c )小于;(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4.在恒T ,p 下,某原电池进行可逆放电,当其电池反应进行1 mol 反应进度时,有Q r,m 的热放至环境中;若在同温、同压下,将该反应在巨大容器中进行1 mol 反应进度时,则所放至环境中的热Q m 比该反应在电池中进行时放的热Q r,m ( )。

(a )更多;(b )更少;(c )不多也不少;(d )可能更多也可能更少。

5.难溶盐的溶度积K sp 可通过电动势的测定来求得的,但需要设计一适当的原电池。

现欲测定AgBr(s)的溶度积K sp ,下列的电池中的( )电池为所要设计的电池。

(a)Ag(s)|AgBr(s)|KI(b)Br 2(l)|Pt(b) Ag(s)|Ag +{a (Ag +)}¦¦Br -{a (Br -)}|Br 2(l)|Pt(c)Ag(s)|Ag +{a (Ag +)}¦¦Br -{a (Br -)}|AgBr(s) |Ag(s) (d) Pt|Br 2(l)| Br -{a (Br -)}¦¦- Ag +{a (Ag +)}| Ag(s)6.与配分函数的关系式定域子体系和离域子体系都一样的热力学状态函数是( ):(a)G ,A 及S (b)U ,H 及S , (c)U ,H 及C V ,(d )H ,G 及C V .7.对于粒子数N ,体积V ,能量U 确定的独立子系,沟通热力学和统计学的关系式是:( )(a) U =∑i i in ε (b)p =NkT (V q ∂∂ln )T,N(c ) S =k ln Ω (d)q =∑-i kTi ie g ε8.在100℃,大气压力为101.325 kPa 下的纯水中,如有一个半径为r 的蒸气泡,则该蒸气泡内的水的饱和蒸气压p r ( )大气压力p o ;若不考重力的作用,则该蒸气泡受到的压力为( )。

( )(a )大于;p o (大气压力)-Δp (附加压力);(b )大于;p o +Δp ;(c )小于;p o -Δp ;(d )小于;p o +Δp 。

9.在一定T ,P 下,无论何种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过程的熵变一定是( ),而焓变ΔH 也一定是( )。

(a )大于零;(b )等于零;(c )小于零;(d )无法判定。

10.朗缪尔所提出的吸附理论及所推导出吸附等温式( )。

(a )只能用于化学吸附;(b )只能用物理吸附;(c )适用于单分子层吸附;(d )适用于任何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11.下列所列举的反应中,哪一反应有可能(注意是可能)是基元反应( )。

(a)A+ 21B→C+D ; (b) A+B→D, 其速率方程为B 2/1A A A d /dc c c k t =-(c )A +B→C +E ,其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d )A +B →E ,其速率方程B A A A d /dc c c k t =- 12.反应A +B→C +D 其活化能E a =30 kJ ⋅mol -1。

在500 K 下,升高温度1K 时,得k (501 K )/k (500 K );若同一反应在1000K 下,升高温度1K 时,也得k (1001k )/k (1000 K ),那么,k (501 K)/k (500 K)( )k (1001 K)/k (1000 K)。

(a)小于;(b)等于;(c)大于;(d)无法确定。

13. 连串反应A→B→ C ,实验测得B 为非常活泼的中间产物,当反应稳定之后,则( )。

(a )B 的生成速率大于B 的消耗速率; (b )B 的生成速率小于B 的消耗速率; (c )B 的生成速率等于B 的消耗速率; (d ) 因条件不够,无法肯定。

14.胶体系统的电泳现象说明( )。

(a)分散介质带电; (b)胶粒带有相当数量电荷; (c)胶体粒子处在等电状态; (d)分散介质是电中性的。

15.溶胶中的胶体粒子处在等电态,是指该胶粒处在( )的状态。

(a)热力学电势为零;(b)斯特恩电势为零;(c )ζ电势为零;(d )无法判断的状态。

16.在两烧杯中各放有25 cm 3浓度为0.016 mol ⋅dm -3的AgNO 3溶液,分别加入浓度为0.005 mol ⋅dm -3的KBr 溶液60 crn 3和100 cm 3,两烧杯中均制得AgBr 溶胶。

如将这两杯AgBr 溶胶进行电泳实验时,则( )。

(a)两杯AgBr 溶胶的胶粒均向正极移动; (b)两杯AgBr 溶胶的胶粒均向负极移动; (c)用60 cm 3 KBr 溶液的AgBr 溶胶的胶粒朝正极移动,而另一杯溶胶的胶粒朝负极运动; (d)用60 cm 3 KBr 溶液的AgBr 溶胶的胶粒朝负极移动,而另一杯溶胶的胶粒朝正极移动。

17.有一Al(OH)3溶胶,若往该溶胶中加入浓度为8.0×10-2 mol ⋅dm -3KCl 溶液时,溶胶刚好能聚沉;同样,若往该溶胶中加入浓度为4×10-4 mo1.dm -3的K 2C 2O 4(草酸钾)时,该溶胶刚好能聚沉。

若用CaCl 2溶液,则其浓度为( )时才能令该溶胶刚好聚沉。

(a )8.0×10-2 mol ⋅dm -3; (b )4. 0×10-2 mol ⋅dm -3; (c )4×10-4 mol ⋅dm -3; (d )8.0×0-4 mol ⋅dm -3一抽成真 空的容器中,通入A,B 及D 三种理想气体,在300 K 时,p A =p B =p D =100 kPa ,在此条件下,反应( )。

(a )从右向左自动进行; (b )从左向右自动进行;(c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d )条件不全无法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