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

三.体工程设计的电脑椅可以改善人体对电 脑椅的各种需求,即根据人体坐姿的生理特点和 生理尺度,设计适合人的生理结构的电脑椅,使 用舒适、安全,提高工作效率。
三.基于人机工程电脑椅的设计
3.3电脑椅设计原理
• 人的坐姿生理特性分析 在坐姿状态下,身体的主要支持来自脊柱、 骨盆、脚和腿。其中,腰椎、骶骨和椎间盘及软 组织承受坐姿时上身大部分的负荷。在正常的姿 势下,脊柱的腰椎部分前凸,而到骶骨时则后凹, 各椎间盘分布不同的压力,肌肉组织上均匀分布 压力。当处于非自然姿势时,椎间盘内压力分布 不正常,产生腰部酸痛、疲劳的不适感。
谢谢!
依据人机工程学原理设计的三度曲面式椅座使 大腿底面、臀部和椅面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降 低并分散这些部位的压力。要有下滑式的椅前, 这样可以使大腿下侧的压迫减轻,保证腿部血液 循环的畅通。
三.基于人机工程电脑椅的设计
(3)椅垫
椅垫的设计应符合人机工程学。如果椅垫很柔 软,密度比较低便无法稳定整体身体、良好地支 撑身体,使坐姿产生变形,就会出现肌肉疲劳的 现象。所以,一个理想的椅垫必须具有高密度、 好弹性、密度均匀、不老化、不变形、不易燃和 无毒等特性。
坐姿主要尺寸
三.基于人机工程电脑椅的设计
• 电脑椅设计的一般原则
(1)电脑椅的形式、尺度和它的使用相关; (2)根据人体测量的准确数据进行设计; (3)臀部坐骨结节承担身体的主要质量,休息时腰背 部也应承担部分质量; (4)降低大腿对椅子面的压力; (5)需要设计靠背、腰靠和扶手; (6)可以自由变换体位; (7)椅垫需要有一定厚度、硬度和透气性,确保体重 均匀地分布及坐骨结节区域。
一.人机工程概述
1.4 人机工程主要研究的问题: 1)人机之间的分工与配合
《人机工程学》PPT课件

工作场所布局规划方法论述
1 2 3
基于工艺流程的布局规划 根据生产或服务流程,合理安排各功能区域的位 置和面积,确保工艺流程顺畅、高效。
基于人体工效学的布局规划 考虑员工的生理、心理特征,合理规划工作场所 的空间、设备、工具等,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 舒适度。
基于环境因素的布局规划 综合考虑照明、噪音、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 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
机工程学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医疗卫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在产品设计方面,通过运用人 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可以设计出更加符合人体工学和认知心理的产品,提高产品的易用性和用户体验;在 生产制造方面,人机工程学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生产流程和设备布局,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工作舒适度;在医疗 卫生方面,人机工程学可以应用于医疗器械和康复设备的设计,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舱内环境控制系统
优化舱内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控制 系统,提供舒适的舱内环境。
噪音和振动控制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舱内噪音和振动水 平,减少对乘员的影响。
铁路运输安全性能提升举措
人机界面优化 安全防护装置 紧急制动系统 安全监控系统
改进列车操控系统的人机界面设计,提高操控准确性和效率。
在关键部位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如车门安全锁、防攀爬装置等, 保障乘客安全。
适度和操作便捷性。
减少认知负荷
通过简化界面设计、提供直观的 操作提示等方式,降低用户的认 知负荷,提高操作效率。
个性化定制
允许用户根据个人喜好和使用习 惯定制界面风格和布局,提高用 户体验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多通道交互
结合语音、手势等多种交互方式, 提供更加自然、高效的人机交互
体验。
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在美国称为“Human Engineering”(人类工程学)或“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人的因素工程学);西欧国家多称为“Ergnomics”(人类工效学);而其他国家大多引用西欧的名称。
“Ergonomics”一词是有希腊词根“ergon”(即工作、劳动)和“nomos”(即规律、规则)复合而成,其本意为人的劳动规律。
目前该学科在国内的名称尚未统一,除普遍采用人机工程学外,常见的名称还有:人—机—环境系统工程,人体工程学,人类工效学,人类工程学,工程心理学,宜人学,人的因素等。
英国是世界上开展人机工程学最早的国家,但本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美国完成的,“起源于欧洲,形成与美国”。
人机工程学经历了三个阶段:经验人机工程学,科学~,现代~。
本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人体特性的研究、工作场所和信息传递装置的设计、环境控制与安全保护设计、人机系统的总体设计学科研究方法:1.观察分析法:瞬间操作分析法,知觉与运动信息分析法,动作负荷分析法,危象分析法,频率分析法,相关分析法2实例法3.实验法4.模拟和模型试验法5计算机数值仿真法人机工程学研究对工业设计作用:为工业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度参数、~“物”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考虑“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为进行人—机—环境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为坚持以“人”为核心的设计思想提供工作程序。
百分位数:人体测量的数据常以百分位数PK作为一种位置指标,一个界值,一个百分位数将群体或样本的全部测量值分为两部分,有k%的测量值等于和小于它,有(100-k)%的测量值大于它。
产品功能尺寸的设定:产品功能尺寸是指为确保实现产品某一功能而在设计时规定的产品尺寸,该尺寸通常是以设计界限值确定的人体尺寸为依据,再加上为确保产品某项功能实现所需的修正量,产品功能尺寸最小功能尺寸和最佳功能尺寸两种。
人机工程学范围内的人体形态测量数据主要有两类:人体构造尺寸和功能尺寸的测量数据。
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在美国称为“Human Engineering”(人类工程学)或“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人的因素工程学);西欧国家多称为“Ergnomics”(人类工效学);而其他国家大多引用西欧的名称。
“Ergonomics”一词是有希腊词根“ergon”(即工作、劳动)和“nomos”(即规律、规则)复合而成,其本意为人的劳动规律。
目前该学科在国内的名称尚未统一,除普遍采用人机工程学外,常见的名称还有:人—机—环境系统工程,人体工程学,人类工效学,人类工程学,工程心理学,宜人学,人的因素等。
英国是世界上开展人机工程学最早的国家,但本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美国完成的,“起源于欧洲,形成与美国”。
人机工程学经历了三个阶段:经验人机工程学,科学~,现代~。
本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人体特性的研究、工作场所和信息传递装置的设计、环境控制与安全保护设计、人机系统的总体设计学科研究方法:1.观察分析法:瞬间操作分析法,知觉与运动信息分析法,动作负荷分析法,危象分析法,频率分析法,相关分析法2实例法3.实验法4.模拟和模型试验法5计算机数值仿真法人机工程学研究对工业设计作用:为工业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度参数、~“物”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考虑“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为进行人—机—环境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为坚持以“人”为核心的设计思想提供工作程序。
百分位数:人体测量的数据常以百分位数PK作为一种位置指标,一个界值,一个百分位数将群体或样本的全部测量值分为两部分,有k%的测量值等于和小于它,有(100-k)%的测量值大于它。
产品功能尺寸的设定:产品功能尺寸是指为确保实现产品某一功能而在设计时规定的产品尺寸,该尺寸通常是以设计界限值确定的人体尺寸为依据,再加上为确保产品某项功能实现所需的修正量,产品功能尺寸最小功能尺寸和最佳功能尺寸两种。
人机工程学范围内的人体形态测量数据主要有两类:人体构造尺寸和功能尺寸的测量数据。
人机工程学

1.人体工程学的定义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与机械及环境的关系的科学,人体工程学又叫人机工程学或人机工效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
三个因素:人的因素、机器的因素、环境的因素人体工程学有“起源于欧洲,形成于美国”,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经验人体工程学二、科学人体工程学三、现代人体工程学。
19世纪末至一次世界大战——萌芽时期三个试验:1、肌肉疲劳试验:1884年德国莫索(A.Mosso) 2、铁锹作业试验:1898年美国泰勒(F.W.Taylor) 3、砌砖作业试验:1911年美国吉尔伯勒斯(F.B.Gilreth) 现代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方向:把人-机-环境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研究,以创造最适合于人工作的机械设备和工作环境,是人-机-环境系统相协调,从而获得系统的最高综合效能。
人体工程学在家具与室内设计中的主要作用:(1)为确定人在室内活动所需空间提供主要依据(2)为设计家具提供依据(3)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测法、实验法为家具设计提供依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A、利用人体测量学可以获得相应的家具尺寸。
B、通过了解人体结构可以获得家具造型的基本特征。
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
室内物理环境主要有: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视觉环境、辐射环境等。
人体测量学:是一门用测量方法研究人体的体格特征的科学。
它是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尺寸来确定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在人体尺寸上的差别,用以研究人的形态特征,从而为各种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提供人体测量数据。
1988年12月10日发布了《中国成人人体尺寸》标准(GB/T 10000—1988),该标准于1989年7月开始实施,它为我国人体工程学提供了基础数据。
在使用国家标准GB/T 10000—1988中所列的人体尺寸数值时,应注意下列两点。
1、 GB/T 10000—1988中所列数值均为裸体测量的结果。
人机工程学(最全面)

听觉与噪声
乐音的范围大约是15~20000Hz 人耳最敏锐的听觉范围是500~4000Hz 减少噪音的方法: 变换声源的位置; 采用隔音材料,以吸收声音; 采用减振材料,以减弱金属振动; 设置阻音设备; 提供人体保护设备(耳塞,橡皮护套等) …… 在会展设计中,音量设计应给观众带来舒适、愉快之感为宜; 贵宾洽谈室、接待室等空间需要相对安静,应做好隔声和吸声 处理; 在会议和展厅的适当位置,则应布置扬声设备,适应不同性质 的会展对声音的要求。
最佳视域:左上部、中上部左侧、上部
视觉中心略高于几何学中心 正常视觉分辨率的极限:在距眼睛0.3米处能分辨 距离为0.1毫米的两个点或两条直线,但间距过小 可视性差,容易引起视觉疲劳,较好的间距为2至 4毫米。
其他因素
• 心理因素 • 听觉与噪音 • 湿度与温度 • 花卉
• 地板
情感(心理因素)与空间
的伤害。
会展设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在会展设计中应用人体工程学解决:
• 设计中的陈列密度、陈列高度,通道宽度,
展板与道具尺度,以及照明、色彩、视高、
错视等问题
• (2)解决无障碍设计问题
• 残疾人专用的通道、坡道、工厕设施、门 拉手等等
第一:展厅净高
最低:至少应大于4米
最高
8米、10米,乃至更高
视野大小和形状,与视网膜上感觉细胞的分布状况有关, 可用视野计来测定视野范围
视野分类(依据眼球ຫໍສະໝຸດ 工作状态)静视野:头部固定,眼球静止不动的状态下自然可见的范围 注视野:头部固定,转动眼球注视某一中心点时所见的范围 动视野:头部固定,自由转动眼球时的可见范围
人体工程学研究成果:人的视力范围
↗
最佳视区 视平线以下15度至视平线以上30度? 良好视区 视平线以上30度至视平线以下30度 有效视区 视平线以上60度至视平线以下70度
人机工程学解释

人机工程学解释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机器系统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提高人们在使用机器和设备过程中的舒适性、安全性和效率。
它涉及多个方面,如人体测量、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以解决人与机器之间的匹配问题。
人机工程学的设计原则是基于人的生理、心理特征,确保机器和设备的设计符合人的使用需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事故发生率。
在人机工程学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和设计原则需要考虑:1.人体测量百分位数:这是用于确定设备尺寸和布局的重要依据。
设计中常用的三种百分位数包括:百分位数、半数位数和九十五百分位数。
2.人体脊柱侧面曲线:人体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分别是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
其中,与坐姿舒适性直接相关的是腰曲和骶曲。
3.人体知觉的基本特性:包括感觉、知觉、认知和行为等方面,设计师需要了解这些特性以便于设计出易于理解和操作的界面。
4.人机系统:这是指由人和机器组成的相互作用的系统。
人机系统模型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人与机器之间的互动关系。
5.作业面高度的设计原则:根据人体生理结构,设计师需要遵循合适的高度原则,以确保人们在使用机器时不会感到疲劳和不适。
6.信息显示的三种方式及其特点:包括图形符号、文字和数字。
设计师需要根据不同场景和用户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显示方式。
总之,人机工程学是一门关注人与机器相互作用的学科,其目的是提高人们在使用机器和设备过程中的舒适性、安全性和效率。
设计师需要了解人体生理、心理特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才能创造出更符合人们使用需求的产品。
2024版人机工程学(第三版)

目录•人机工程学概述•人体因素与人的特性•人机界面设计原理•作业空间设计与人机系统优化•劳动安全与事故防范策略•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人机工程学概述定义与发展历程定义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器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优化人与机器系统的交互,提高工作效率和人的舒适度。
发展历程人机工程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工业生产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逐渐扩展到办公自动化、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领域。
研究对象与范围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人、机器和工作环境三大要素。
其中,人是指操作者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行为习惯等;机器是指各种设备、工具、装置和系统等;工作环境是指工作场所的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组织管理等。
研究范围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范围涉及多个领域,如工业设计、人机交互、人因工程、可用性工程等。
学科特点及意义学科特点人机工程学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它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生理学、医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研究人与机器系统的交互问题。
学科意义人机工程学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优化人与机器系统的交互,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事故和错误,降低人的疲劳和不适感,从而提高生产效益和生活质量。
人体因素与人的特性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是人接收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
负责传递和处理感官信息,控制人体运动和反应。
由骨骼、关节和肌肉组成,支持人体姿势和运动。
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身体各部分,同时排除废物。
感官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0102 03认知过程包括注意、记忆、思维等,影响人对信息的处理和理解。
情感与情绪影响人的决策和行为,与人的需求和动机密切相关。
学习与技能形成通过经验和训练,人能够形成新的行为习惯和技能。
ABDC人体测量学研究人体尺寸、形状和功能的学科,为人机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人体尺寸数据包括身高、坐高、臂长等,用于设计适合人体尺寸的产品和工作环境。
人体力量数据反映人在各种姿势和动作下的力量输出,为设计提供力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观察视野 间范围。
保持身体在固定位置,头部与眼睛转
动注视目标时,能依次注视到的水平面与铅垂面内的空
在铅垂面内,水平线下的视野大于水平面上的视野。
(4)正常视线
头部和两眼放松状态,水平视线下
25°~35°的视线。
15
图4-4 正常视线
16
图4-5 最佳的直接视 野
17
图4-6 最佳的眼动视野
a)仪表板的尺寸(mm)与分区: Ⅰ—最佳认读区,Ⅱ—一般认读区
b)不同区域的正确认读时间: 1—认读右半部,2—认读左半部
图4-26 显示装置布置区域及认读效果的示例
60
显示装置较多时,仪表板改为弧围或折弯形。
a)弧围形
b)折弯形
图4-27 弧围形、折弯形仪表板
61
③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按顺时针方向布置。 ④按“功能分区”的原则布置。
32
四、人的听觉特性
(一)人耳的听觉范围
影响听觉的因素有声波的频率和强度。常用声压级(dB,分 贝)度量声波强度。听觉能感受的最弱、最强限值为听阈、痛阈。 成年人能感受的频率为20~20 000Hz;最敏感的是1000~ 3000Hz, 人们讲话的频率基本在此范围内。听觉能感受的频率和声压级范围见图4-15。 除个体差异外,影响听觉的因素主要是年龄。年龄增大,对高频 声波的感受衰减。 图4-15 听觉的频率和声压级范围
67
2.听觉信号
①铃、蜂鸣器、哨笛、语言等听觉信号的即时性、警示性强; 尤其语言能传达复杂信息。 主要应用于报警、提示。 ②听觉信号侵扰无关人群,不宜持续提供。 ③听觉信号多需要人员守护管理。
68
声压级范围/dB (距装置2.5m处) 50~60 低音蜂鸣 器 60~70 高音蜂鸣 器 1~3in的 60~65 铃 4~10in的 铃 哨笛、汽 笛 65~90 90~110
→传出神经
→运动器官。
图4-1 人的感知响应过程与人机系统
7
二、视觉器官与视觉机制 1.视觉器官——眼睛的构造
图4-2 眼球的构造
前后依次为:①角膜;②前房;③虹膜;④晶状体;⑤玻璃体;⑥视网膜。 眼球壁从外向里依次为:①外膜;②中膜;③内膜,即视网膜。 眼球周围还有6块肌肉可使眼球转动。
8
2.视觉机制
人机工程学设计应用
工学院机械系
1
第一章 人机工程学概论 第二章 人体尺寸及其应用方法 第三章 桌椅设计 第四章 显示装置 第五章 操纵装置 第六章 产品设计人机学的若干专题 第七章 视觉传达设计与人机学 第八章 室内设计与人机学 第九章 工作空间与工作岗位设计 第十章 人机工程CAD软件及应用简介 第十一章 人机学的其他专题及未来展望
① 易受冲击和振动的影响 占用面积小,常不需另设照明 ② 占用面积较大,要求照明条件
39
40
二、显示仪表设计的人机学因素
对比数字式仪表,刻度指针式仪表的人机学因素更加丰富。
(一)仪表刻度盘
1.仪表刻度盘的形
式
41
图4-17 刻度指针式仪表的形式 a)开窗式 b)半圆形 c)圆形 d)水平直线形 e)铅垂直线形 f)、g)、h)非整圆形
装置类型
主频率/Hz ≈200 400~1000 1200~800
50
图4-21 三级刻度线的宽度长度
51
表4-6 刻度线 长度与视距的关系
52
(四)有关仪表结构因素的举例
1.指针与盘面
指针形状应有鲜明的指向性。为避免读数误差,指针旋转 平面与刻度线盘面在同一平面上。
图4-22
指针造型的指向性示例
53
图4-23
指针旋转与刻度线在同一平面上的方案示例
54
56
视敏度=1/临界视角
规定照度下,视距L=5000mm,用白底黑环的“缺口圆环 视标”测试,所得视敏度称为视力。
23
图4-10
缺口圆环视标
图中 D=1.5mm,代入上式, 1.5=(α /3438)×5000,∴ α =1′。 其视敏度即人的 视力=1/α =1 。
25
(三)明暗适应
人眼从看亮物体到能看清暗物体的过程称为暗适应;反之为明适
21
(二)视角及视敏度
1.视角与视距
D为物体的尺寸, L为视距,α为视角,三者关系是:
D=(α /3438)L 。
上式中,视角α的单位是“分”: 1′=(1/60)°。
图4-9
视距与视角
22
2 .视敏度
临界视角
视敏度
眼睛对目标细节刚能区分状态下的视角。
临界视角(以分为单位)的倒数,即 (临界视角单位:分)
D == (L/350)~(L/110)
影响因素还有:光照强弱、字符与背景的明度色彩对比、认 读快慢要求等。
46
中等光照及通常条件下,D ≈L/250。
表4-5 仪表盘上 字符的高度与视距
47
(三)刻度及刻度线
1.刻度标值 只在长刻度线上标注整数,按左到右、从到下,顺时针方向递增。
a)适宜
b)不适宜
图4-19 适宜与不适宜的刻度标值示例
48
2.刻度间距
刻度太小,分辨困难;过大,则认读速度降低。 一般照明下,刻度对应的视角取 α =5′~11′。 刻度间距D与视距L应有关系:
D≈(L/700)~(L/300) 。
49
3.刻度线
短、中、长三级刻度线的宽度、长度示例见图4-22 、图4-23。
图4-20 三级长度的刻度线
18
图4-7 最佳的观察视野
19
(5)色觉视野(色视野): 白色最大,黄色、蓝色,红色依次递减,绿色视野最小。
图4-8 色视野
20
2.视区
按辨认清晰度和速度,分4个。
表4-2 不同视区的空间范围及辨认效果
中心视区很小,在水平和铅垂两个方向上都只有1.5°~3°。
要看清更大的范围靠目光的 “巡视”。
2. 盘面结构与字符数码的立位
字符与数码的上下朝向称为立位。 立位的选择与指针盘面的相对运动有关。
两种情况, 左图、右图, 哪个合理?
图4-24 刻度盘结构与字符数码的立位
58
三、显示仪表的布置
一般原则如下:
①所在平面与人的正常视线接近垂直。
59
图4-25 显示装置平面与视线尽量垂直
②布置应紧凑,按重要性和观视频度分别布置在合适的视区内。
图4-28 美国SAEJ209号标准推荐的仪表功能分区布置
62
⑤检查类、警戒类仪表的“零位”和辅助线。
图4-29 检查类仪表的零位选择和辅助线的应用
63
⑥显示与被显示对象有容易理解的一一对应关系。
图4-30
显示与被显示对象对应关系正确与否的示例
64
65
第三节 信号显示设计
一、信号显示的类型与特点
应。在反复且较大强度的明、暗适应中,易发生观察错误,使眼睛 疲劳甚至伤害。
图4-11 暗适应和明适应
26
(四)目光巡视特性(视觉运动特性)
27
①习惯方向 水平:左→右; 铅垂:上→下; 旋转:顺时针。 运动为跳跃如袋鼠、而非如蛇行。
②水平运动快于铅垂方向,且不易疲劳;
水平方向上尺寸与比例的估测较准确。 ③两眼同时注视一处,设计应依据双眼视野。 ④对不同区域的视觉感知快慢不同。
返回
37
视觉显示的优点:能传示数字、文字、图形图表、公式等复杂 信息,便于延时保留和储存,受环境干扰小。 听觉显示的优点:即时性警示性强,能向所有方向传示且不易 受到阻隔,但与环境间的相互干扰较大。 显示装置按形式可分为:仪表显示、信号显示(信号灯、听觉 信号、触觉信号)、荧光屏显示等。 显示仪表的常见类型有:刻度指针式仪表和数字式显示仪表。
可见光在电磁波频谱中只占很小的范围。
图4-3 电磁波频谱中的可见光
11
视网膜内壁上有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功能互相不同。 人眼能“即时”看清的区域很小。 眼球转动依次看清较大范围叫目光的巡视。
3.视觉系统
眼睛、视神经和视觉中枢组成了视觉系统。
两眼视神经交叉交迭,分左、右两支到达大脑而使人获立体感。
信号显示有视觉、听觉、触觉信号3种类型。 各类型都可以是有源、或无源信号。
返回
表4-7 视觉、听觉和触觉的有源和无源信号的示例
66
1.视觉信号
由稳光、或闪光的信号灯构成。 ①远距离信息显示常用,主要优点刺激持久、明确、醒 目;闪光信号灯刺激强度更高。 ②易于管理维护,便于自动控制。 ③缺点是不适于传达复杂信息。
2
第四章
显示装置
第1节 人的视觉与听觉特性
第2节 显示装置的类型、设计与布置
第3节 信号显示
第一节
人的视觉与听觉特性
一、感觉器官与感觉类型
1.人体的主要感觉器官与感觉类型 作用于人感觉器官的外界物理量在心理学中称为刺激。 视觉信息在外界刺激中比例最大,听觉次之,皮肤觉(温
度、触压、干湿)再次之。显示装置也有这几种刺激类型。
36
第二节 显示装置的类型、设计与布置
一、显示装置的类型与性能特点
显示是有目的的信息传递。 显示设计的基本要求是 将信息分配给合适的信息通道,使之顺利通过人机界面。 兼顾传递信息能产生情感或审美上的愉悦。 显示装置有:视觉、听觉、触觉显示装置。 视觉显示应用最广,听觉显示次之,触觉显示只用于辅 助显示。
33
(二)方向敏感性
图4-16 听觉方向敏感性(右耳)与频率的关系
34
(二)方向敏感性
两耳听觉的微小差异,使人辨别声音方向,称为“双耳效
应”。
频率越高,声波波长越短,辨别声音方向越容易。 右耳的方向敏感性与频率的关系见图4-16。
35
(三)遮蔽效应 一个声音(主体声)被另一个声音(遮蔽声)掩盖的现象, 称为遮蔽。 遮蔽的效应,与遮蔽声、主体声的相对频率和相对强度有关, 对听觉传达和语言通讯的设计关系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