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方言中词尾“子”的用法

合集下载

后缀“子”

后缀“子”

后缀“子”摘要: 后缀“子”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缀,其中又可分为完全虚化和部分虚化两大类。

然而汉语的语义演变使“子”是否为后缀,若作为后缀又归为哪一类及发音方法的确定仍处于模糊状态,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和探讨此问题。

后缀“子”与实词“子”区别在于后者有明确的意义,而前者作为完全虚化一类其存在价值在于满足汉语发音双音节习惯,作为部分虚化一类则介于实词与后缀之间,可以从文字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

关键词: 后缀“子”完全虚化部分虚化轻读词缀是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

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称为前缀,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称为后缀,插入词根中间的词缀称为中缀。

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也就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按照以上逻辑,既然词缀是语素,那么它也应该是音义相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但事实也并非如此。

一、“子”的意义(一)后缀“子”完全虚化根据前面的定义和推论,词缀是有意思的至少在该词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然而事实是,“子”作为后缀在某些情况下是半实半虚,还有一定的含义。

而在某些情况下已经是完全虚化了,无法说出具体意思,比如:“椅子”、“桌子”、“尺子”、“虫子”、“房子”、“刀子”等可以去掉词缀变成“椅”、“桌”、“尺”、“虫”、“房”、“刀”而意思不变。

那么“子”在这些词中是没有意思的,这就和语素的定义相违背了,因此将词缀定义成语素本身就有待商榷。

既然“子”字在这些词中没有含义,那为什么我们现在用的都是有加“子”字的词,而不用去掉“子”字的词呢?这主要是由于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双音节的发音更具节奏美和音韵美,于是人们习惯在单语素后加上“子”构成双音节。

另外,“筷子”、“凳子”我们似乎很少说成“筷”和“凳”,它们是否属于完全虚化的这一类?运用语素的替换,“碗筷”、“板凳”是我们常见的词,从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筷”与“碗”相对,即“筷”有“筷子”的意思。

“板凳”指木板凳,那么“凳”有“凳子”的意思,因此“子”意思完全虚化了。

山东临沂方言中“子”的用法分析

山东临沂方言中“子”的用法分析

山东临沂方言中“子”的用法分析摘要:临沂方言中的“子”不仅表达了真实的意思,而且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词缀形式。

临沂方言的词缀“子”在音节和组合结构上具有多样性。

词缀“子”可以与不同词类的词根组合形成xx字。

临沂方言中的后缀“子”已经从X开头的指人逐渐发展为指某种动物、植物、工具或事物等。

形成了不同于普通话词语的典型特征。

临沂方言的后缀“子”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语义演变过程,这是语音机制、认知机制和语法规则类比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子”;临沂方言;语法临沂市位于中国普通话方言的东南部。

“就整个官话方言而言,临沂话处于胶辽官话和中原官话的交界处。

就山东方言区划而言,临猗方言横跨东西两个区域,位于东潍坊和西山东的过渡地带”[1](P2)。

临沂方言作为一种特殊文化区域的方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吸收了数百条河流,独具特色。

它有自己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区别于临沂以外地区的独特特点,学术研究价值很高。

临沂方言中的“子”不仅表达了真实的意思,而且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词缀形式。

1.临沂方言中的词根“子”王力老师曾指出,六种“儿子”不能视为结局:一是“儿子”的“儿子”;二是“子”作为尊称,如“夫子”、“君子”;三是指动物和昆虫的新生,如“无”和“紫龙”。

四指鸟蛋,如“鸡”和“鸡”;五是指从事某一行业的人,如“船”和“渔夫”;六指圆小东西[2](P223)。

根据本次调查,临沂方言中的“子”字也有真正的意义,不是作为后缀,而是作为词根。

(一)指男性后代“子”是甲骨文中的象形文字。

它的字形就像婴儿时期的婴儿,有头、有身、有臂,如两脚并拢的样子。

所以“子”的本义是“宝宝”,既可以指男孩,也可以指女孩。

随着宗法社会的建立,男性逐渐在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产生了男女不平等的观念。

后来人们提到“子”的时候,往往把女儿排除在外,所以“子”逐渐演变为男性后代的专属指代。

临沂方言中的“子”字也指男性后代。

论临沂方言后缀的构词规律与特点

论临沂方言后缀的构词规律与特点

论临沂方言后缀的构词规律与特点摘要:山东临沂方言含有丰富的词缀,其中后缀数量居多。

临沂方言后缀的构词能力很强,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附着在不同词性的词根上表示附加含义。

临沂方言后缀的使用要受到不同条件的制约,后缀内外部与词根的组合都带有不平衡性。

在语音上,临沂方言后缀呈现出轻音化的趋势,更加符合人们交际的需要。

通过对临沂方言后缀的举例分析,可以归纳出临沂方言后缀构词的基本规律与特点。

关键词:词缀临沂方言后缀构词规律构词特点词缀是表示词附加意义的词素,用来附着在词根上构成附加式合成词,它是本义虚化且有类化作用的定位语素,位于词根前的叫前缀,位于词根后的叫后缀。

临沂方言中的后缀比较丰富,同一个后缀可以附着在不同词性的词根后表示词的意义或某种语法作用,这体现出临沂方言后缀成词的能产性和规律性。

本文将通过对临沂方言后缀的举例分析,探讨临沂方言后缀构词的基本规律与特点。

一、临沂方言后缀构词的基本规律临沂方言中的后缀比较丰富,同一个后缀可以附着在不同词性的词根后面,表示相同或不同的感情色彩。

(一)名词后缀临沂方言中常见的名词后缀有“头、子”等,多读轻声,主要用于口语交际。

1.后缀“头”“头”作名词后缀,在临沂方言中可以附着在不同词性的词根后面,使名词意义明确化,非名词词性名词化,因此它被定性为名词标识。

“头”作名词后缀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其一,名词词根+“头”。

这种情况与普通话中“头”作后缀的用法大体一致,一般没有明显的附加意义和感情色彩,读作轻声,如“木头、砖头、零头”等。

临沂方言中存在名词词根+“头”的贬义用法,主要用来指具有负面特性的人,含轻视义,如:(1)他年轻时肯定没干好事,不然现在怎么成了绝户头了。

例(1)“绝户头”指没有子女的人。

其二,非名词词根+“头”。

在临沂方言中,动词词根、形容词词根、量词词根、方位词词根等非名词词根后可加后缀“头”,使非名词词性名词化,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动词词根+“头”在动词词根+“头”的结构中,“头”一般读作轻声,常儿化,主要用于构成抽象名词,表示对事物的主观评价,其中肯定评价可以构成“有~头”结构,否定评价可以构成“没~头”结构,通过这两个结构可以表示说话者对进行词根动作必要性、价值性的主观评价,如:(2)这件事情还有什么谈头(儿)啊,早就结束了。

枣庄方言

枣庄方言

xx方言老xx,把肥皂叫做yizi枣庄人说话清楚叫纯量,白开水叫茶,煎饼叫捻宁,250叫半伏。

哈哈~什么东西=红么黄子你是干熊地干事.裤杈子难揍半福区不了黑北北的板正的给板样洋心摇搔咋呼吱里啪碴挪的生疼步碾儿胳了拜子胳子窝七子高子呼你的浪脸你把这事搁楞毁了快痒痒虾腰拾东西你摆户什么的你拨搂什么的摸拉你头你指甲盖子推长了挖的人生疼洗澡推快了沐楼就上来了绝你的牢合寺衣服这事你查听好了吗大人的事小孩别掺哄你这孩子真肉洗个澡真出坦家里拾到的利亮地小时候壮不叫壮叫妖带你的床真喧户恶了拐带你办事推日年了去黑煞白通红焦黄虚绿喷香正甜瞎腥振高拧也苦不及地甜梦地嫩户地臭哄哄地傻楼呱唧地你这个人真是个FAI 货提搂八挂地乌不皂眼地喝一气儿治一盼儿求起管户弯眼这事者不了你还行来按窝给你眼看了吧巧楼你还行来大月母就行烧熊包下三烂赚相应儿喝水(喝茶或者喝匪)做什么去了(揍嘛去了)聊天(啦呱)妈妈【娘】;爸爸【爹】;爷爷【老易】;姥姥【朗拧】;大伯【大易】;什么【红马】;干嘛【斗吗】;别着急【白慌】;睡觉【费觉】;土块【可楞蛋】;倔强的人【拧筋头】;厨房【锅屋】;怎么办【总制】;闯祸了【厥业了】;鼻涕【鼻子水】;老太太【老马马】;不停的乱动【蹬歪】;打架【揍架】;缺心眼【七叶子】;骗人【拢人】;全部【一摸】;恶心【干月】;今天【金没】;一段时间【一崩子】;形容尘土很厉害【布土冈烟】;拔【揪】;膝盖【各了拜子】;蝉【结了龟】;出事了【毁了】4 1个窝窝头;2天了;3了;4孬了5了;66;7凉;88皮;99xx;10在不行就扔了!怎样还读的懂吧5夜没叶麻黑俺刚喝罢汤一出门碰见一个熊黄子骑着个狗日里大轮洋车子一下子把俺堆那和啦飞的俺格拉拜子疼熊揍里半副6今门晌午炒呜喽牛地时候还想来!光想了!一看没去了!俺就败锅端下来!打死火!上代销买去!路上也光想内佛地这写土话了!没响到!叫个壳拉头又败俺拌倒了!哎!白打咯一瓶去!二、xx方言外婆(老娘)男性老者(老头)女性老者(老嬷嬷)伯父(大爷、大大)伯母(大娘、大大)大姑姑、二姑姑(大姑娘、二姑娘)胳膊肘(阁陪区子)膝盖(搁楼败子)倒掉(豁了)你(内)被子(盖体)就是(元是)蝉(结了龟)拖延(yai乎)出事了(毁了)太(推)别着急(白慌)硬土块(坷拉头子)土豆(地蛋)红薯(芋头)香菜(芫荽)树(富)玉米竿、高梁杆(富街)水(妃)睡觉(费觉)梳子(夫子)喝开水(喝茶)小声说话(咕唧)倔强人(拧劲头)想睡觉(困得慌)逞强好胜(谝熊能、圣人蛋)怎么办(总制)厨房(锅屋)厕所(茅子)丧宴(喝豆腐汤、烧纸)身心舒泰(福坦)小便(解手、尿泡xui)彗星(扫出星)昨天(决没)毛毛细雨(雾露毛)讨好别人(舔定眼子)闯祸(作业)故意(得一deiyi)言人傻(憨子、憨巴子)嫌人脏——(恶应人)议人短长(扯老婆舌头)装束齐整(板正)看的清楚(寸亮)鼻流清涕(淌鼻子)额头(额楼盖子)脖子(隔勒嘣)被子(盖体)拳头(皮捶)动(故涌)以筷夹菜(叨)推一把(拥一把)拍(呼)以拳击之(拷)脚踹(排pai,二声)搬东西(挟xie)搔人使痒(搁置)搔以止痒(擓kuai)拔毛(狄)眨眼(挤巴眼)贱卖自家东西(踢蹬)皱折(囊折子)尘土(布土)鼻屎(鼻嘎渣)耳屎(耳碎)自行车(洋车子)蛇(长虫)壁虎(蛇古卢子)蝙蝠(燕麻呼子)蜻蜓(光光蜓)很亮(铮亮)很白(煞白)很黑(黢黑)很黄(焦黄)很红(通红)很紫(虚紫)很绿(虚绿lu)狭窄(窄巴zheiba)很凉(冰扎凉)今天(即门)一段时间(一绷子)形容一个地方的空气憋闷(污不毒地wu bu du di)形容一个地方冷湿(阴凉yin liang)说完了吗?别慌,还有很多(佛完了吗?白慌,还有贞多)说的不对,您也可以批评两句(佛地不对,内也可以熊两jui)心还挺细(心还怪细faxx)这都是过去说的话(这都是那昧闪(nameishan)佛地话)干什么的(揍哄模的、干熊的)呕吐、恶心(干月)腋窝(胳肢窝)真痛快(真恣)怎么说的(总么佛也)我的儿(我的乐来)说完了吗?别慌,还有很多(佛完了吗?白慌,还有贞多)说的不对,您也可以批评两句(佛地不对,内也可以熊两jui)心还挺细(心还怪细faxx)这都是过去说的话(这都是那昧闪(nameishan)佛地话)干什么的(揍哄模的、干熊的)呕吐、恶心(干月)腋窝(胳肢窝)真痛快(真恣)怎么说的(总么佛也)我的儿(我的乐来)您搞的还不错(内鼓捣地还不孬来)说的不错(佛的不孬来)什么时候(长zhang问)敢过来打一架吗(有本事过来列个)又卖弄了两句(又拽(zhuai二声)了两句)怎么说呀,你的贴子太好了(总么佛也,你的贴子推好了)留个地方(弄个窝)怪恶心人的,我可不是故意的(怪恶盈人地,俺可不是得为地)说的太不清楚(佛地推不群亮)干什么(干熊你)骗人(拢人)肉麻(渗人)中间(当央窝)快点(仿当的)添乱子(戳呼漏子)干什么的(逗哄么得)真好(粽好得)琢磨(猜应)上衣(褂扎子、汗塔子)很多(嘎了)就是(原佛得)骂人话(揍瞎的)全部(一摸)不一定(不一挨)缺心眼(半服、七叶子)憎恶某人,骂之(难揍)说人撒谎(瞎胡篓子奋腚淌)说某事该当或者邪乎(渊业)酸(铁宣)甜(杠甜)苦(血苦)辣(苦辣)圆(溜圆)长(震长)短(拧短)霉了(捂了)放锅上蒸一蒸(拿锅上溜溜)晾一晾(凄凉)扣子(疙瘩迷子、疙瘩子)月亮(月朗娘)滋润(赏运)稀饭(糊涂)你都干了什么(你弄的红麻幌子)骂人话(小七叶子熊、我日内管管)。

枣庄方言中词尾“子”的用法

枣庄方言中词尾“子”的用法

“ ”常 被看作名 词的标志 ,因为 由 “ 子 子”构成 的名
以期从中归纳 出枣庄方 言中词尾 “ ”的使用 规律 ,探 求 词 占 “ ”尾 词的大多数 ,枣庄方 言也不例外 。此外 ,枣 子 子 庄 方言 的词尾 “ ”还 附在动词之 后 ,相 当于表示进行态 子 或结果的 “ ”。 着 “ 子”的语义归类 枣 庄 方 言 中 “ ”尾 词 随 处 可 见 , 主 要 体 现 在 与 生 产 子 ( ) 单 纯 的 缀 加 , 不 构 成 新 名 词 , 多 在 双 音 词 后 一
耙 子 、 顶 子 、 卡 子 、劈 子 ( 煎 饼 的 工 具 ) 、 耪 锄 子 、 粪 烙
( 种 扒 子、蝇拍 子、板擦子 、围脖子 、手 捏子 、锅 盖子 、钱 夹 一
烧饼 )、洋柿子、豆粒子、果子 ( 点心 )”等。 ( )用 于指住宅地 点的 ,如 “ 七 茅子 ( 厕所 )、楼 梯 子 、宅 子 ( 房子或 地皮 )、旮旯子 、骨 东子 ( 小胡 同)、

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名词上 ,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 ( )与 农业 生产 有 关 的 ,如 “ 子 ( 麦子 的 农 一 耩 种 具)、粪扒子、插子 ( 翻麦秸秆的农具 )、席夹子、耪锄子、 车橛子 ( 排车轮子)、地头子、气管子 ( 打气筒)”等 。
加 “ ”,表示 轻松 、随意的色彩 ,不受汉语 词汇双音化 子 的影响 。枣庄 方言 中此类 词居多 ,相应的普通 话词汇则 只 用前双 音词或缀 以 “ ”尾 表示 ,如 “ 干子 、牙 刷子 、 儿 饼 面条子 、茶缸子 、 门帘子 、马扎子 、耳机 子 、烟 盒子 、纸
枣庄方言中词尾 “ 子”的用法
口褚 福 侠
摘 要: “ 子”是枣庄方言中常用的词尾 。本文从语 义、语法功能和语 法意义入 手,全面分析 了词尾 “ 子”

你熟悉的枣庄方言,一起来感受一下!

你熟悉的枣庄方言,一起来感受一下!

你熟悉的枣庄方言,一起来感受一下!枣庄方言用法,示例:打招呼吗起-哪去?你奏吗起地-你干什么去?藏稳来地--什么时候来的?松吗--什么?总弄滴--怎么搞的?麻地--干吗?你快快地地---你赶紧。

藏稳老地----(老人)什么时候去世的?形容词煞白-很白黢黑-很黑焦黄-很黄通红-很红虚紫-很紫虚绿,很绿剃亮-很亮冰扎凉-很凉歇宣-酸杠甜-甜血苦-苦苦辣-辣溜圆-圆震长-长拧短-短甜不学地脸-指人的坏笑名词蜈蝼牛-蜗牛月朗娘-月亮被单子-床单色和鹿子-蜥蜴仓分-蛇手捏子-手帕崴子-青蛙汤-泛指稀饭茶-白开水可拉非-口水论天-成天动词咯气-吵架胡嚼-胡说以吗-凭什么撅摞子-捅娄子败乎-破坏、浪费摆乎-用手摆弄故用-动饮-喝叨-以筷夹菜拥-推呼-抡臂以掌心击之拷-以拳击之排(pai,二声)-脚踹挟 xie-搬东西搁置-搔人使痒擓 (kuai) -搔以止痒狄-拔地处山东省西南部,位于山东、江苏、安徽三省的交界地带。

枣庄方言属于北方语系,更详细的分类属于中原官话区西鲁小区。

枣庄方言在诺大的北方方言区里并不另类,大同小异,但是,枣庄方言则以它特有的成语、歇后语、形容词、倒装句和声调改变则意思和用途都改变的特点独树一帜,是北方方言沃土中开出的一朵艳丽的小花。

尽管有些字的发音,在字典里查不到,但这种特别的发音使枣庄方言描述人或事物的静动态状况时鲜活、准确、到位,大大提高了语言本身的使用价值。

枣庄方言幽默风趣,看似好学,但有些虚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所以,外地人要想在短时间内学会和真正听懂枣庄方言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在现今普通话一统天下的时代,保持方言的纯洁性显得更为重要。

枣庄地处不南不北,语音也是不蛮不侉,别有一番风味。

枣庄方言大致分为新老两派。

这两派方言,语法方面基本一致,词汇有细微差别,语音也有明显差异。

新派方言是老派枣庄方言受普通话语音影响而形成的。

普通话测试中词尾「子、头」的分辨

普通话测试中词尾「子、头」的分辨

后缀「子」「头」
测试纲要中带「子」读轻声的后缀词语:
– + 「子」窗子车子鸽子村子桌子鞭子箱子身子班子梆子包子刀子钉子疯子根子弓子锅子圈子尖子金子孙子杆子屋子钩子塞子沙子狮子虱子梳子摊子梯子挑子瞎子鸭子珠子庄子
ˊ+「子」鼻子脖子儿子孩子猴子牌子绳子肠子池子虫子绸子笛子锤子蛾子格子盒子橘子炉子篮子帘子林子翎子聋子笼子轮子骡子痲子袍子盘子盆子棚子旗子瓶子茄子裙子勺子桃子条子亭子头子席子匣子宅子侄子竹子蚊子房子钳子
ˇ+「子」老子脑子嗓子嫂子鬼子种子小子爪子板子膀子饼子影子本子厂子场子尺子胆子领子底子果子茧子剪子饺子口子曲子傻子婶子
领子毯子斧子小伙子
ˋ+「子」被子步子句子担子叶子肚子镜子袜子裤子筷子例子样子兔子路子汉子帽子院子日子带子袋子架子棒子豹子稻子凳子调子贩子扇子份子杠子盖子个子褂子柜子棍子毽子轿子空子扣子框子栗子料子麦子镊子胖子片子票子骗子面子哨子柿子位子性子袖子燕子柚子粽子柱子
测试纲要中带「头」读轻声的后缀词语:
馒头前头里头码头木头念头拳头舌头石头对头跟头锄头罐头后头浪头指头骨头枕头丫头
测试纲要中带「子」、「头」不读轻声的词语(非后缀词):
孢子莲子中子分子电子质子因子量子粒子核子王子公子男子女子瓜子君子卵子棋子天子弹头开头山头镜头眉头坟头口头车头出头磁头桥头过头劲头墙头。

枣庄话 方言 家乡话

枣庄话 方言 家乡话

枣庄话方言家乡话[提要]外婆(朗宁)男性老者(老头)女性老者(老嬷嬷)伯父(大爷、大大)伯母(大娘、大大)大姑姑、二姑姑(大姑娘、二姑娘)胳膊肘(阁陪区子)膝盖(搁楼败子)倒掉(豁..外婆(朗宁)男性老者(老头)女性老者(老嬷嬷)伯父(大爷、大大)伯母(大娘、大大)大姑姑、二姑姑(大姑娘、二姑娘)胳膊肘(阁陪区子)膝盖(搁楼败子)倒掉(豁了)你(内)被子(盖体) 就是(元是) 蝉(结了龟) 拖延(yai乎) 出事了(毁了)太(推)别着急(白慌)硬土块(坷拉头子)土豆(地蛋)红薯(芋头)香菜(芫荽)树(富)玉米竿、高梁杆(富街)水(妃)睡觉(费觉)梳子(夫子)喝开水(喝茶)小声说话(咕唧) 倔强人(拧劲头) 想睡觉(困得慌) 逞强好胜(谝熊能、圣人蛋)怎么办(总制)厨房(锅屋)厕所(茅子)丧宴(喝豆腐汤、烧纸)身心舒泰(福坦)小便(解手、尿泡xui)彗星(扫出星)昨天(决没)毛毛细雨(雾露毛)讨好别人(舔定眼子)闯祸(作业)故意(得一deiyi)言人傻(憨子、憨巴子)嫌人脏——(恶应人)议人短长(扯老婆舌头)装束齐整(板正)看的清楚(寸亮)鼻流清涕(淌鼻子)额头(额楼盖子)脖子(隔勒嘣)被子(盖体)拳头(皮捶)动(故涌)以筷夹菜(叨)推一把(拥一把)拍(呼)以拳击之(拷)脚踹(排pai,二声)搬东西(挟xie)搔人使痒(搁置)搔以止痒(擓kuai)拔毛(狄)眨眼(挤巴眼)贱卖自家东西(踢蹬)皱折(囊折子)尘土(布土)鼻屎(鼻嘎渣)耳屎(耳碎)自行车(洋车子)蛇(长虫)壁虎(蛇古卢子)蝙蝠(燕麻呼子)蜻蜓(光光蜓)很亮(铮亮)很白(煞白)很黑(黢黑)很黄(焦黄)很红(通红)很紫(虚紫)很绿(虚绿lu)狭窄(窄巴zheiba)很凉(冰扎凉)今天(即门)一段时间(一绷子)形容一个地方的空气憋闷(污不毒地wu bu du di)形容一个地方冷湿(阴凉yin liang)说完了吗?别慌,还有很多(佛完了吗?白慌,还有贞多)说的不对,您也可以批评两句(佛地不对,内也可以熊两jui)心还挺细(心还怪细fa赖)这都是过去说的话(这都是那昧闪(nameishan)佛地话)干什么的(揍哄模的、干熊的)呕吐、恶心(干月)腋窝(胳肢窝)真痛快(真恣)怎么说的(总么佛也)我的儿(我的乐来)您搞的还不错(内鼓捣地还不孬来)说的不错(佛的不孬来)什么时候(长zhang问)敢过来打一架吗(有本事过来列个)又卖弄了两句(又拽(zhuai二声)了两句)怎么说呀,你的贴子太好了(总么佛也,你的贴子推好了)留个地方(弄个窝)怪恶心人的,我可不是故意的(怪恶盈人地,俺可不是得为地)说的太不清楚(佛地推不群亮)干什么(干熊你)骗人(拢人)肉麻(渗人)中间(当央窝)快点(仿当的)添乱子(戳呼漏子)干什么的(逗哄么得)真好(粽好得)琢磨(猜应)上衣(褂扎子、汗塔子)很多(嘎了)就是(原佛得)骂人话(揍瞎的)全部(一摸)不一定(不一挨)缺心眼(半服、七叶子)憎恶某人,骂之(难揍)说人撒谎(瞎胡篓子奋腚淌)说某事该当或者邪乎(渊业)酸(铁宣)甜(杠甜)苦(血苦)辣(苦辣)圆(溜圆)长(震长)短(拧短)霉了(捂了)放锅上蒸一蒸(拿锅上溜溜)晾一晾(凄凉凄凉)扣子(疙瘩迷子、疙瘩子)月亮(月朗娘)滋润(赏运)稀饭(糊涂)你都干了什么(你弄的红麻幌子)骂人话(小七叶子熊、我日内管管)今天(基门) 地板--------六地钉书机--------欺负机手电筒________电棒子排队:野(ye 3声)沟我先走:我头走喝水:喝fei(2声)打醋:打去(4声)便池:茅坑排队---耶沟什么玩意儿---什么黄子憨头憨脑,一根筋---肉头头盖骨---天灵盖黑,白---黢黑,洒呗捅---攮鼻屎---鼻饹馇昨天---绝天今天---今门儿大口吃东西---使劲儿旋煎饼---碾宁青蛙---歪掰子蜻蜓---光光蜓口水---哈喇子丑女---八万帅哥---fai 哥儿子---了(le 比艰难发音) 客人---kei早晨(清起)上午(晌文)晚上(ye晚儿)膝盖(各了拜子)脖子(胳绷)指甲(手指盖子)耳朵(肋头)脚(觉)你长的区黑,你脸焦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枣庄方言中词尾“子”的用法作者:褚福侠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9年第05期摘要:“子”是枣庄方言中常用的词尾。

本文从语义、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入手,全面分析了词尾“子”在枣庄方言名词、动词后的使用情况。

通过与相应的普通话词汇做初步比较,进一步探究了“子”尾词变化、消失的原因,提出了在方言与普通话迅速融合的今天,亟待进行方言词汇的搜集整理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枣庄方言词尾“子”词尾“子”在枣庄方言中的使用频率要远远大于词尾“儿”。

从“子”和“儿”在构词时所表现的色彩义上看,“儿”有极为明显的亲切、喜爱的感情色彩,一些“儿”尾词和儿化词能体现出说话者的感情倾向。

“子”尾词相对来说则含蓄、粗犷得多,还因为词尾“子”是由小称虚化而来的,一些指物名词以“子”为后缀结尾,有大而化之、轻松随意的意味。

枣庄方言在日常交际中便倾向于使用“子”尾词,这也从词汇之一隅显示了枣庄人的性格特征及处事态度。

本文从“子”尾词的语义分类、语法功能及语法意义、与普通话的比较及近年来的发展变化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词尾“子”在枣庄方言中的存在状态,以期从中归纳出枣庄方言中词尾“子”的使用规律,探求“子”尾所体现的人文、社会特征。

一、“子”的语义归类枣庄方言中“子”尾词随处可见,主要体现在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名词上,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如“耩子(种麦子的农具)、粪扒子、插子(翻麦秸秆的农具)、席夹子、耪锄子、车橛子(排车轮子)、地头子、气管子(打气筒)”等。

(二)表示生活必需品的,如“蒜臼子、碓窝子、箢子、楂子、牙刷子、酒瓶子、洋车子、胰子、灯泡子、钱夹子、尺棒子、蝇拍子”等。

(三)表示衣着服饰的,如“头绳子、裤衩子、汗褟子、鞋带子、围脖子、绌腰带子(腰带)、手捏子、按扣子、顶子、卡子、耳坠子”等。

(四)表示人的身体部位的,如“腮帮子、嘴头子、眼珠子、牙花子、黑雀子、鸡尕子、额喽头子、胳喽拜子、脚脖子、手指盖子”等。

(五)用于指称动物名称的,如“猪秧子、蝇子、腻虫子、蛾螂蛛子、蜒毛乎子、毛蛰拉子、山各拉子(灰喜鹊)”等。

(六)用于指蔬菜食物的,如“辣椒子、豆角子、饼干子、碱面子、面条子、包子(指饺子)、缸贴子(一种烧饼)、洋柿子、豆粒子、果子(点心)”等。

(七)用于指住宅地点的,如“茅子(厕所)、楼梯子、宅子(房子或地皮)、旮旯子、骨东子(小胡同)、稍间子(配房的房间)、门嵌子”等。

(八)用于指器官有缺陷或所鄙视的人。

此类词有詈词的意味,如“豁子、瞎子、矮子、瘸子、聋子、罗锅子、蛮子、贼羔子、黄子”等。

(九)其他类。

包括动词、量词和副词附加“子”尾的情况,如“出门子(出嫁)、串门子、做月子(生孩子)、护驹子(偏袒自己的孩子)、献浅子(巴结)、个子、一点子(许多)、一把子、一边子、一会子(很长时间)、一派齐子、早子、紧子(一直)”等。

二、“子”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子”常被看作名词的标志,因为由“子”构成的名词占“子”尾词的大多数,枣庄方言也不例外。

此外,枣庄方言的词尾“子”还附在动词之后,相当于表示进行态或结果的“着”。

(一)单纯的缀加,不构成新名词,多在双音词后加“子”,表示轻松、随意的色彩,不受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影响。

枣庄方言中此类词居多,相应的普通话词汇则只用前双音词或缀以“儿”尾表示,如“饼干子、牙刷子、面条子、茶缸子、门帘子、马扎子、耳机子、烟盒子、纸箱子、灯泡子、辣椒子、楼梯子、旮旯子、砖头子、脚丫子、嘴唇子、鼻眼子”等。

(二)用于构成复音词,“子”不可缺少,其中又可分为以下几小类:1.名语素+子→复音名词。

前名语素不能单独成词,是黏着语素,必须加“子”才能表达完整意义,复音词义与名语素义相同或相关。

如“茅子(厕所)、宅子、蝇子、母子(母羊)、皮子(狐狸)、虱子、棒子(玉米)、果子(点心)、靴子(水鞋)、褂子、贼羔子(骂人的话)”等。

2.动语素+子→复音名词。

复音名词与动语素有意义上的关联,多表示动作所使用的工具,如“耩子、插子、耙子、顶子、卡子、劈子(烙煎饼的工具)、耪锄子、粪扒子、蝇拍子、板擦子、围脖子、手捏子、锅盖子、钱夹子、耳坠子”,也可引申出与动作义相关的其他名词,如“包子、缸贴子、对子(对联)”等。

3.形语素+子→复音名词。

此类以指人的名词居多,且形语素多形容人的身体或性格缺陷,构成指人的名词,含有对这类人的鄙视意味,如“秃子、瞎子、憨子、矮子、垮子、蛮子”等。

形语素本身只说明人的缺陷特征,附加“子”后蔑视意味加重,并不是如有的学者认为的形语素本身有贬义的色彩。

试想,若将“子”换作“儿”,如“聋儿、傻儿、豁儿、瘸儿”等,鄙视的味道大概要淡一些。

当然实际语言中并不存在这些附加成分,“儿”用于指具备某类特征的人的词,大概是因为“儿”尾所体现的亲切喜爱的感情色彩跟前形语素相悖。

4.嵌入“子”尾的三音节词。

如“辣子鸡、靠子鱼”等,此类词较少见,“子”起舒缓语气的作用,但不可缺少。

(三)“动宾/量+子”,结构词性基本不变词义有的因为附加了“子”而产生引申或变化。

如“出门子(出嫁)、护驹子(偏袒自己的孩子)、两口子(夫妇)、一点子(许多)、一会子(很久)”。

(四)“子”用于动词后,表示进行态或结果,相当于“着”枣庄方言中词尾“子”的这种用法尤其值得注意。

一类是用在能表示持续态的动作动词后,相当于表进行态的体标记词“着”,枣庄方言中不存在表进行态的“着”,而多用“子”代替“着”。

试比较下列例句①:(1)我正吃着饭/我吃子饭了。

(2)你帮我看着人/你帮我看子人(3)他走着走着摔了一交/他走子走子摔了一交。

(4)她正打着电话/她正打子电话。

其他的行为动词还有“听、闻、觉、尝、等、掀、抱、跑、跳、蹦、写、敲、抬、捣、干、挖”等等。

这些动词还有很多,其共同特点是由人所发出的具体动作,且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后加“子”尾,均表示动作的进行态,“子”相当于“着”。

此类“子”尾用法在枣庄方言中较为普遍。

另一类“子”用于非持续体动作动词之后,虽然也相当于“着”,但不是表进行态的“着”,而是表示结果的“着”(音zháo)。

这些结果多是与人的意愿相反的,即人不希望发生的消极结果。

“子”缀于后还能体现这种结果持续存在的状态,如“冻子(感冒)、烫子、摔子、碰子、渴子、吓子”等。

这类词枣庄方言中亦为数不少。

三、枣庄方言“子”尾词与相应普通话词汇的比较因为动词后附“子”尾是枣庄方言特有的现象,我们主要从“子”尾名词的角度看枣庄方言的“子”尾词与普通话相关词汇的异同。

(一)枣庄方言与普通话共同使用的“子”尾词。

如:桌子、椅子、粽子、胡子、帽子、盘子、辫子、茄子、袖子、日子、筷子、筐子、鸽子、扇子、裙子、蚊子、箱子、勺子、炉子、剪子、小子、袜子、兔子、裤子、鼻子等。

这部分词多为方言和通语都常用的基本词汇,词法一致,也说明方言和普通话的逐渐融合、归一。

(二)普通话用“子”尾,枣庄方言不用。

如:被子被麦子——麦锤子——锤钉子—钉谷子—谷柜子—柜桃子—桃房子—屋席子—席绳子—绳棍子—棍脖子—胳甭这部分词体现了方言词汇的简练原则,同时也能看出枣庄人粗犷而不拘小节的处世特点。

(三)枣庄方言用“子”尾,普通话不用或用儿化上文“二·(一)”部分的词均属此类,“子”在方言词汇中是单纯的缀加,不影响表义。

另外一些,如:手捏子—手绢黑雀子—痣馅子—馅儿胳喽拜子—膝盖棉顿子—棉坎肩包子—水饺被单子—床单裤茬子—短裤汗褟子—背心胰子—肥皂果子—点心蛾螂蛛子—蜘蛛额喽头子—额头脯肋子—胸脯黄不狼子—黄鼠狼这部分词真正代表了枣庄方言“子”尾词的特点,附加“子”后,口语色彩加重。

“子”尾本来由小称虚化而来,即使作为词尾已完全虚化成熟,其中表示“小”的意味亦有迹可寻,这些枣庄方言特有的“子”尾词便体现了枣庄人轻松随意、生动自然、大而化之的性格及生活态度。

从双音词附加“子”尾的用例,如“纸箱子、酒瓶子、牙刷子、茶缸子”等词可以看出,历史上,枣庄方言的形成受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影响较小,近年来,这些词因为双音化大趋势及词汇韵律的关系,逐渐省掉了“子”尾。

四、枣庄方言“子”尾词的发展变化方言与普通话的融合首先体现在语音方面,词汇的融合相对慢些,语法则因为差别不大,不易为人所觉察。

就枣庄方言词汇来说,近年来确实在不断地向普通话词汇靠拢。

比如词尾“子”,一些单纯缀加,没有实际词汇意义的“子”,如“二·(一)”部分的词例,正逐渐被省略不用。

动词后表进行态或结果的“子”虽然仍继续使用,但其语音已明显向“着(zhe)”靠拢。

枣庄方言的“子”尾词呈明显的缩减趋势,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随着市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认识到方言与普通话在用词上的差别,对外交往中逐渐放弃使用方言色彩浓厚的“子”尾词。

如“厕所”取代“茅子”、“手绢”取代“手捏子”、“自行车”取代“洋车子”、“背心”取代“汗褟子”、“膝盖”取代“胳喽拜子”等等。

(二)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淘汰了一些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物品名词。

如“箢子、楂子、插子、粪扒子、耪锄子、车镢子”等。

(三)普通话的强势影响是促进“子”尾词变化的主要原因。

这不仅体现在方言词“子”尾的消失,还体现在一些枣庄方言本来不用“子”尾却改用“子”尾的情况,如“盖屋”被“盖房子”取代,“胳甭”被“脖子”取代,“锤”被“锤子”取代等。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虽然“子”仍然是枣庄方言很常用的词尾,但是其构词功能却在逐渐减弱,甚至已有的“子”尾词也在不断消失。

在方言词汇迅速与普通话词汇融合的今天,搜集整理这些方言词缀的使用情况,对于方言研究、汉语词汇研究、乃至汉语史的研究都将是一项极为有意义的工作。

方言词缀研究如此,方言其他方面的研究也是如此。

方言表义上的活泼、生动、形象有时是普通话不可比拟的,在这些独具特色的方言词消亡之前,希望有更多的学者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为汉语言研究添砖加瓦。

注释:①在对比普通话和枣庄方言的举例中,前为普通话,后为枣庄方言。

本处所举例句为方便理解,其他词仍采用普通话说法。

参考文献:[1]乔全生.山西方言“子尾”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1995,(3).[2]张鹤泉.试谈《金瓶梅》中的动词后缀“子”[J].聊城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1987,(4).(褚福侠济南山东经济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250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