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论文范文1
教育技术学范文

教育技术学范文教育技术学范文教育技术学范文第1篇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交互式面对面在现今高速进展的信息时代,传统的教育模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传统的校内课堂教育,这种教育模式需要大量的高水平老师和巨额资金,因此很难在近期大规模进展;还有一种是传统的函授教育,但这种教育很难保证教育质量。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进展现代化教育,以解决上述冲突,“现代化”的关键是实现交互式多媒体通信技术的教学模式。
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进展,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育应用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进展的极其重要内容之一。
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身,实现了传播的一体化,开拓了人类学习的新方式。
利用远程教育网进行教学可以让异地的同学加入同一个教室,教、学方式更加自然,同学们可以加入网络上的一个"虚拟教室"中进行学习、争论,任何人均可得到一流老师、一流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共享。
现代传播媒体的迅猛进展使广播、电视、网络、多媒体的组合等已广泛服务于社会、学校、家庭。
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教育思想的有机结合,形成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即现代教育技术。
把以多媒体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学校中进行普及和应用是当今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手段的优势1.1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课堂教学活动中那种以老师为中心,“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网络化的教学方式还未消失时主宰着教学,取而代之的是依托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奇活泼的教学方式。
现代媒体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充分地调动了同学学习的乐观性,促进了同学和老师的沟通。
给同学更大的思维空间,将枯燥的理论学问转变成身临其境的亲身体验,变死记硬背为理解型思维教学。
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同学乐观主动参加式的“我要学”。
1.2具有掩盖面广、学问更新便利快捷、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现代教育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课堂里老师与同学面对面的教育是一种近距离的教育形式,而函授、电视等教育则是一种远距离教育形式。
教育技术学专业大学毕业论文

教育技术学专业大学毕业论文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探讨教育技术学专业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的最新发展趋势与应用。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实证研究,本研究提供了关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研究发现,教育技术学专业不仅仅是为了提供数字化教育工具和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然而,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在教育实践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教育界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
作为应对这一挑战的学科之一,教育技术学专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最新发展趋势与应用,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借鉴。
一、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定义与发展历程教育技术学专业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教育中的创新方法的学科。
它的目标是通过科学和系统地研究教育技术和方法来提高教育效果和质量。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将电影和电视等媒体应用于教育中。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教育技术学专业也逐渐与数字技术结合发展,涉及到在线学习、虚拟现实、游戏化学习等新兴领域。
二、教育技术学专业在数字化时代的应用在当前的数字化时代,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首先,教育技术学专业可以为教育者提供先进的教育工具和技术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教育者可以使用在线教学平台和教育软件来创建互动教学内容和实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其次,教育技术学专业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通过智能化教育系统和学习分析,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能力来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
此外,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
三、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技术学专业不仅仅是为了提供教育工具和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技术论⽂论⽂常⽤来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学术研究的⼀种⼿段,⼜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学术交流的⼀种⼯具。
论⽂⼀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参考⽂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论⽂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的,但它与⼀般议论⽂不同,它必须是有⾃⼰的理论系统的,应对⼤量的事实、材料进⾏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育技术论⽂1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提升教师的教学⽔平,培养学⽣⾃主学习的能⼒,并促进学⽣综合素质的提升显得越来越重要。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极⼤地丰富了教育信息,不仅促进教师教学⼿段的⾰新,⽽且对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都会产⽣很⼤的影响,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
本⽂就⼩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能⼒⽅⾯的问题进⾏分析和探究,并提出⼀系列有效的对策,希望能够有助于⼩学教学。
关键词:⼩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能⼒;有效对策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引起了教学模式的变更。
⼩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能⼒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化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做好⼩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能⼒的培养,提升⼩学教师的教学⽔平迫在眉睫。
⼀、⼩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能⼒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单⼀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些优秀的教学⽅法和技术⼿段。
因此,提⾼教师教育技术应⽤能⼒成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体现,也是推进我国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但是当前我国很多地区⼩学教师现代化技术应⽤能⼒的提升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如下:1.思想观念落后,现代教育技术应⽤的信⼼不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逐渐开始运⽤在社会的⽅⽅⾯⾯,通过计算机开展教学,能够提升教学的效果,多元化教学⽅法,促进学⽣更好地学习知识。
因此,提升⼩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能⼒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
但是就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很多⼩学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了解还不够多,缺乏⾜够的信⼼和耐⼼。
教育技术学论文范文

教育技术学论文范文教育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教育技术学论文范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教育技术学论文范文篇一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一、引言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将定义的方式分为三种,即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
规定性定义指作者自己所创制的定义,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描述性定义指对被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或对如何使用定义对象的适当说明;纲领性定义是一种有关定义对象应该是什么的界定。
在我国,对“教育技术”的定义同时具备“规定性”、“描述性”和“纲领性”,这种形势表明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内对“教育技术”定义仍未有统一的界定,对“教育技术”的认识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自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等教育名家将美国20年代产生的的“视听教育”概念引入我国以后,教育技术就如雨后春笋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
中国教育技术定义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演变过程,并且时至今日还在根据国际学术动向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不断演变着。
二、教育技术定义演变的过程及原因(一)定义1936年,“电化教育”作为一个新兴的名词被首次提出,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概念,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教学中使用到的幻灯、电影、广播等设备都要用到电,另一方面,电化教育的叫法表明现有教育手段已经区别于传统教育而进入了教育的现代化。
1、1981年定义“所谓电化教育,主要是指运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去做教学工作,以提高学习效率,用的除视听工具外,还要辅之以相应的电气化的嗅觉、肤觉、味觉等工具,以获得最大效果。
”(萧树滋)2、1983年定义“指利用现代化的声、光、电设备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萧树滋)3、1985年定义“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
”(南国农)4、1988年定义“电化教育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
探讨教育技术学的应用发展论文(共3篇)

探讨教育技术学的应用发展论文(共3篇)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技术学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它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来创造、设计、实施和评估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工具、资源和方法,改善教育质量和效果。
在这方面,各个国家的政府和学术界都在不断地努力探索,以期使教育技术学的应用发展更加快速、高效和有益。
本文将探讨教育技术学的应用发展,并分析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
二、教育技术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在学校教育中,教育技术学的应用越来越普及。
它的应用范围涉及到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等各个教育领域。
目前,很多学校已经开始使用多媒体教材,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或学校的平台获取课程内容、完成作业等。
在教学方面,一些学校已经开始使用虚拟教室,让学生可以在家中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减轻学校的压力,也可以方便学生因个人原因无法上课的情况。
尤其在疫情期间,教育技术学的应用体现得更为重要。
通过在线课程和网络授课等方式,学生可以在家中学习,减少了师生接触,保障了学生和老师的健康。
同时,教师可以更好地利用数字化工具和内容管理系统来管理和评估学生的作业和学习情况。
在课堂教学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来展示教学内容。
这些数字化教学工具、技术和应用,可以帮助老师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体验,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轻松地掌握课程内容。
三、教育技术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现状教育技术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也有很多。
目前,大多数的职业学校都已经开始使用基于数字技术和虚拟化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内容,以及在线课程和网络学习。
除此之外,职业学校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教材、虚拟实验室、3D打印等技术来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
这些数字化教学手段可以提高职业学校的教育水平和质量,同时也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四、教育技术学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现状在企业培训中,教育技术学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企业可以利用教育技术学的知识和方法,自主设计并开发企业内部的培训课程。
教育技术学论文

教育技术学论文引言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将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学等学科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运用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为教育教学服务。
教育技术学的目标是优化教学过程和促进学习成果,通过能力培养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技术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创新。
本文将从教育技术学的定义、理论基础、现状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来探讨这一新兴学科。
一、教育技术学的定义教育技术学的定义有多种,但它的核心概念都是:通过科技手段,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其中,教育技术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在科技环境下的学习能力而设计的课程。
教育技术学的目标是探索教育与技术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技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增强教师授课的通俗性和易懂性。
二、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1.学习理论:学习是教育的核心,教育技术学以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如电脑、互联网、视频等为纽带,将教育学、心理学和计算机技术等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添加前沿的科技元素,从而深刻影响到学习理论的演变。
2.教学理论: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建立在新教育科技理论的基础上,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支撑,在教学模式、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方面实现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
三、教育技术学的现状和应用教育技术学应用广泛,特别是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它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知识传播和学习的重要媒介。
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轻松地把握学习内容,并更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
同时,教育技术学还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便利,在教育教学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1.远程教育:利用网络技术,远程视频等手段,实现语音、视频、文稿等多媒体数据传输,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2.虚拟实验:虚拟实验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虚拟化的实验活动,实现了对实物世界的仿真,取代了一些传统的实验活动,在科学实验活动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教育技术学的认知和影响论文(共2篇)

教育技术学的认知和影响论文(共2篇)第一篇论文:教育技术学的认知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支持教育活动的学科。
在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中,认知理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教育者和学习者在教育过程中如何认知信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记忆等方面。
认知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和杰克·帕梅尔等人提出的。
认知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我调节性,认为学生必须自觉地组织和处理信息,才能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认知理论的核心是人们活跃的心智过程,这些过程包括注意力、思考、推理、分类、归纳、比较、评价、记忆、心理表征等。
教育技术学通过研究认知理论的应用,促进了教育改革和教育技术的发展。
教育技术学运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实现了对教育过程的有效支持。
教育技术学的认知理论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运用教育技术学的方法和技术,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更加灵活地运用知识。
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学、虚拟实验等教育技术手段,可以使学生跨越时空的限制,获得更广泛、更深入、更富有启发性的学习体验。
教育技术学的认知理论同样对教育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产生了影响。
教育者可以通过教育技术手段设计更灵活、更多样化、更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案,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教育者也可以利用教育技术手段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教育技术学的认知理论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学习者和教育者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认知理论的应用促进了教育进步和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未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第二篇论文:教育技术学的影响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应用各种技术手段支持教育活动的学科。
在教育技术学的发展过程中,它对教育和教育改革的影响十分重要。
教育技术学论文

教育技术学论⽂教育技术学是现代教育学发展的重要成果,教育技术参与教育过程,是对教育过程模式的优化提升,使得教育过程的组织序列更具逻辑,系统优化了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
教育技术学论⽂1 论⽂关键词:实际教育教学理论技术实践引导 论⽂摘要:作者从实际教育教学⼯作所遇到的问题出发,提出了理论知识难以在实际教学⼯作中学以致⽤以及技术⼯作中对技术的掌握不够和技术使⽤缺乏指导思想的问题,并结合⼤学专业教育期间的实际情况,针对实际教学⼯作中的问题从理论知识体系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及学习过程缺乏实践两个⾓度进⾏分析;针对技术⼯作中的问题从专业引导不⾜和对教育技术缺乏深⼊认识分别展开相应分析,最后针对问题及其产⽣原因提出了合理设置理论课程、加强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注重专业引导等对策和建议。
引⾔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技术的⾰命逐渐成为各国教育改⾰的核⼼。
教育技术学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注重对教和学的规律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的思考和研究,但不论是教学规律还是教学过程都需要⼤量实践的⽀持,实践活动提供了专业领域相关研究的数据、案例、资料等等,也揭⽰了学科隐含的⼀系列问题。
作为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教育技术专业学⽣,在⾛⼊⼯作岗位⼏年之后,通过实际的教育教学⼯作,发现了⼀些问题,结合⼤学阶段所受专业教育对这些问题进⾏了反思,分析了问题产⽣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为教育技术学科建设提供⼀些参考,能为教育技术专业的学⽣今后更好地为中学教育服务出⼀份⼒。
⼀、出现的问题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在中学主要涉及10项⼯作内容:①担任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作;②协助各学科教师做课件;③参与电⼦阅览室的建设;④利⽤数码摄像机、照相机做学校纪录、宣传⽤的带⼦和相⽚;⑤协助财务处做⼯资表;⑥参与建设学校的课件库、素材库等资源库;⑦参与学校⽹站建设;⑧期中阶段协助各学科教师做试卷;⑨对教师备课机房的管理;⑩参与校园⽹络的布线、建设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分类号0403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中文):试析东安县属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英文):The Analysis of the Actuality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n Counter’s MiddleSchool of Dong’a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姓名蒋美华学号A43020112院(系)教育科学学院专业、年级教育技术学专业2002级指导教师杨平展副教授二○○六年五月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二○○六年五月八日一、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论文(设计)情况登记表二、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80—89分记为良好,70—79分记为中等,60—69分记为及格,60分以下记为不及格。
三、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目录摘要 (1)1绪论 (3)2东安县县属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现状 (7)2.1简述 (7)2.2调查的内容、方法和对象 (8)2.3调查结果及分析 (9)2.3.1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开展 (9)2.3.2信息技术教学内容 (13)2.3.3学生信息素养 (14)2.3.4 硬件配置及经费投入 (14)2.3.5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现状 (17)3 东安县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8)3.1 主观因素 (18)3.2 客观因素 (21)4东安县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对策 (26)4.1 主观因素 (26)4.2 客观因素 (29)结语 (34)参考文献 (35)附录 (38)致谢试析东安县属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教育技术学系2002级蒋美华中文摘要:鉴于东安县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笔者采用自编书面问卷、电话访谈、实地参观、抽听随堂课等方法收集数据资料,并对这些数据等进行计算、统计分析等以找出相关途径以改进东安县信息技术教育。
集中调查了东安县信息技术教育开展五个方面的内容:1、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开展2、信息技术教学内容3、学生信息素养4、硬件配置及经费投入5、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现状,共涉及31个问题。
通过调查,笔者深切地感觉到东安县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之落后性、软硬件配置的滞后性、东安县各科教师缺乏信息技术知识的严重性、人们对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忽视等。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症下药地提出了一些对策:改善教育观念陈旧落后的现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确保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正视信息技术的作用,尊重信息技术老师,壮大信息技术专业教师队伍,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落实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加大政府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注重发挥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改善信息技术建设高投入低效益的现象等。
希望这些能对东安县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改进有所帮助,笔者也急切地期待着东安县信息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程;“双本体观”;现状与对策The Analysis of the Actualities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s in Dong’an County andthe Countermeasures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al actualities of Count Dong’an’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 have collected data and informations by means of editting written questionnaires ; investigating by phone; visiting on the spot and so on. Then I count and analyze them to search for some correlate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of my hometown. I focus on surveying in five aspects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the first is its expansion; the second is its contents ; the third is the information literary of students; the fourth is the hardware allocation and the outlay devotion; the fifth is the actualities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ed by teachers. Through this survey, I perceive deeply the lag of the development, the lag of the allocation in software and hardware, the ponderance of teachers’ lacking the knowledg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eople’s ignorance to the work in it, and so on. In view of these issues above, I put forward some way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o ameliorate the lagging actuality of the educational conception, to increase the force to train teachers, to insure the open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and the steady enhancement of its instructional quality, to envisage the func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respect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ers, to have mo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ers, to adopt feasible policies and measures to carry out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al work, to increase the governmental devotion, to raise funds through all kinds of way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of fund, to pay attention to exerting the holistic benefit of using bankroll, to ameliorate the-high-devotion-but-low-benefit phenomena of the information-technological instruction, and so on. I hope these countermeasures can help to improve my hometown’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and I look forward to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it with all my heart.key words:Information Literary;Information-technological Curriculum;Doubled-noumenon conception; Actualities and Countermeasures1 绪论教育部于1982年做出决定: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等5所大学的附中试点开设BASIC语言选修课,这就是我国中小学计算机课程和计算机教育的开端[1]。
此后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982年至1990年是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起步阶段;1991年到1999年是第二阶段,是信息技术逐步向前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社会各界对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远远超越了上一阶段。
当时的重点之一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计算机辅助管理,主要是开发教学软件、课件和教育教学管理软件,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与教育教学相结合[1]。
值得指出的是,在这一阶段还提出了“把计算机整合到课程中(Integrated Computers into Curriculum)”的观念,建议不能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课程开发分别考虑,应该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目的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1]。
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字处理、电子报表处理、数据库、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计算机管理教学等等应用程序的使用介绍;21世纪初至今是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发展的阶段,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1]。
2000年10月25至27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三个重要文件[1]。
本次会议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启动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与互联网或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连通,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