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建史参考书单

合集下载

了解中国城市的书籍

了解中国城市的书籍

了解中国城市的书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她拥有着数不胜数的城市,这些城市拥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风俗、人文景观等,令人目不暇接。

如果你想要了解中国城市,不妨从各类书籍入手。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适合了解中国城市的书籍。

一、《中国历史性城市保护》这本书由何乐昌等人编撰而成,全书分五卷,共计2500多页。

该书从城市保护的角度,详细介绍了中国40个历史性城市的历史、文化、地理、城市规划等方面的知识。

书中有大量的图片和插图,让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这40座城市的建筑特色和历史变迁。

二、《中国城市文化发展初探》本书由李志峰撰写,是一本系统介绍中国城市文化发展历史的专业著作。

该书分为七章,重点讲述了中国城市文化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过程,以及文化与城市形态的相互影响等。

该书既有学术性的分析,又带有浓郁的人文情怀,语言简洁明了,是了解中国城市文化的不二之选之一。

三、《城市启示录》本书是作者王小波的一部小说,它通过主人公邵飞在北京的生活点滴,来反映中国城市的现实状况和问题。

该书采用幽默风趣的手法,以小人物的视角刻画了现代城市人的心理和生存状态。

尤其是对于所面临的住房问题,王小波洋洋洒洒地描述出来,再现了现代城市中的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城市文化等社会问题。

四、《中国古都》该书是由孙宝祥等人合作编写的《走近中国》系列丛书之一。

该书以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南京等城市为代表,介绍了中国古都的历史沿革、城市规划、名胜古迹、文化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该书图文并茂,内容详实易懂,是了解中国古都的入门读物。

五、《深度游上海》该书是一本涵盖了上海当代文化、历史、人文及建筑等各方面内容的非虚构作品。

作者韩燕采用了采访、调查、观察等多种手段,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呈现上海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等各方面内容。

该书不仅适合于旅游者,也适合于对上海文化、历史和城市规划有兴趣的读者。

以上这些书籍都各有特色,无论你是对中国城市文化感兴趣,还是对中国历史和人文景观感兴趣,都会为你带来不同的体验和收获。

中国古建筑相关书籍

中国古建筑相关书籍

中国古建筑相关书籍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古建筑的相关书籍推荐:
1. 《中国古建筑史》- 郭沫若
这是一本系统全面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之作,包括建筑的起源、发展过程、基本构造、建筑风格等内容。

2. 《中国古建筑寻根》- 梁思成
这本书是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代表作之一,以他多年的研究经验,详细解读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背景、构造特点以及地域风格。

3. 《中国建筑史》- 余秋雨
这本书主要从文化背景、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等方面对中国古代建筑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适合初学者阅读。

4.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朱信凯
这本书重点阐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点,通过插图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古代建筑。

5. 《中国宫殿建筑》- 祁新元
这本书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特点和发展过程,包括秦、汉、唐、宋等不同时期的宫殿建筑样式和细节。

除了以上书籍,还可以参考一些相关的专著、研究报告和学位论文等,如《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研究》、《唐代建筑研究》等。

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

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
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 16
二、夏朝后期城市形成实例 三、商朝城市(公元前16— 11世纪) • 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大发 展的时期,政治、经济、文 化较夏朝又向前跨进一步。在商朝,我国开始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青铜工艺已达到相当纯熟的程度,手工业专业化分工已很明显, 城市也因之而发展。 1.偃师尸乡沟商城
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
17
2.郑州商城 3.殷墟
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
18
第四节 西周城市的发展与城建制度的出现
一、西周城市的发展
•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制度更为发展和健全的朝代,也是我国城市得到 较快发展、形成历史上第一次建设高潮的朝代。
• 促成西周城市发展较快的原因主要是分封诸候。“分诸候,建蕃卫”。 这是建立在宗法血缘与政治相结合基础上的一种统治方法。据史书记 载,周初先后共封七十一国。所谓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 姓独居五十三人。”最重要的有齐、鲁、宋、卫、晋、燕等六国。
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
10
第三节 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
• 从学习欧美--学习前苏联---学习欧美。 • 十年动乱时期城市规划陷入停滞。 • 现代城市规划20年,实现了巨大的跳跃式发展。
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
11
第一章 中国城市的产生与先秦时期的城市 第一节 原始居民点的形成及其特征
一、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 人类居住的形式由流动的原始群落发展到固定的居民点,其间经历了 数十万年的岁月。 穴居、巢居。 • 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广大地区都已进入氏族社会。农 业从狩猎、牧业中分离出来,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的 出现,使人们的生活有了较为可靠的物质基础,组成氏族公社的先民 们便开始聚族而居,修建房屋,从而形成固定的居民聚居点——村落。 二、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建筑历史参考书目

建筑历史参考书目

中国建筑历史参考书目:1. 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史》 (第六版) 全国统编教材建工 200908 59.002. 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天大 200505 100.00(简装)3. 李乾朗:《穿墙透壁: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广西师大 200910 110.004. 侯幼彬、李婉贞:《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建工 200211 38.005. 刘致平:《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第三版) 建工 200302 55.006. 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建工 198406 42.507. 罗伯特·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601 40.008.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中国古代建筑辞典》中国书店 199212 16.009. 楼庆西:《中国古建筑二十讲》(插图珍藏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09 68.0010. 计成:《园冶》(陈植注释本) (名字《园冶注释》) 建工 198805 14.0011.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建工 199912 50.0012.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05 58.0013. 陈从周:《说园》13. 沈复:《浮生六记》14. 李渔:《闲情偶寄》15. 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16. 张家骥:《中国建筑论》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309 290.0017. 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清华 200604 56.0018.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建工 199909 120.0019. 沈福煦:《建筑历史》同济 200511 25.0020. 汉宝德:《中国建筑文化讲座》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01/200810 21.50/30.0021. 刘叙杰、傅熹年、郭黛姮等:《中国古代建筑史》(五卷集)建工22. 马炳坚:《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科学出版社 2000310 110.0023. 赵广超:《不只中国古建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68.00外国建筑历史参考书目:1.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四版)建工 201001 46.002. 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建工 200408 39.003. 罗小未、蔡琬英:《外国建筑历史图说》同济198601 14.004. (美)K.弗兰普顿:《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03 46.005. (英)P.柯林斯:《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第二版) 建工 200308 48.006. 陈志华:《外国古建筑二十讲》(插图珍藏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09 69.007. 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建工 200108 70.008. (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纳:《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从威廉.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建工 200410 38.009. (德)汉诺—沃尔特·克鲁夫特:《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在》建工 200509 108.0010. K. Michael Hays:《Architecture Theory since 1968》The MIT Press; Reprint edition (February,2000) $27.7211. Kate Nesbitt:《Theorizing a New Agenda for Architecture : An Anthology of Architectural Theory 1965-1995》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2 edition (December,1997) $24.7512. Alan Colquhoun:《Modern Architecture》(Oxford History of Ar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July,2002) $14.6213. [意]曼弗雷多.塔夫里/弗朗切斯科.达尔科:《现代建筑》建工 200006 107.0014. 弗莱彻建筑史知识产权 201103 680.00。

中国城建史—第一章

中国城建史—第一章
东北及内蒙古还发现大石堆砌建筑。
穴居: 建筑分为横穴和竖
穴两大类,横穴后来发展为 窑洞;竖穴发展为半穴居和
地面建筑
巢居:树上建巢的原始居 住方式,多出现于长江流 域以南的河姆渡等原始文 明,后发展为架空的干栏 式建筑。
半穴居:为黄河 中上游地区的主 要居住形式,进 入室内的斜坡道 由人字形屋顶覆 盖,居住面四周 的壁面以木骨泥 墙的方式构成向 内倾斜的壁体。 室内以木柱构成
❖ 张京祥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东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阐述、总结西方城 市规划思想史的著作。按照西方城市规划 思想发展的重大历史时期,在概要介绍各 个时代西方社会总体发展背景与社会主体 思潮的基础上,系统而简要地阐明了西方 城市规划二千五百多年来所形成、演替的 基本思想与主流精神,并对城市规划思想 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原始居民点代表
半坡村原始村落示意图
居民点的位置的选择 居民点的分区 居民点建筑的分布
第四节 城市的产生
1、城市产生的社会背景 生产工具进步,生产力不断提高,产生了剩余产品,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解体,奴隶社会形成。
➢ “宀”甲骨文象房屋之形,是古代的一种房屋。 由宀字符构成的汉字,大都与居宅建筑有关,它们或代表
不同类型的建筑,如宫、室、家、牢等。
➢ “广”是依山建造的房屋或屋脊。 所指的建筑是比较简单的,或者主要不是供人住的,如
“庐”、“廊”、“庑”、府”、“库”等。
➢ 在简化字里,“广”旁有时简化为“厂”,如“厨 (房)”、“(马)厩”、“厕(所)”等。
5、原始居民点内的其他设施 壕沟、围墙:为了防御。
古代原始居民点的布局特点
(1)位置:地势高、土壤肥沃松软的地段 向阳坡、靠近河湖水面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书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书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以下是几本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书籍,可以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领域:
1.《中国古代建筑史》(作者:杨保华):该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过程、
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以及其文化背景和意义。

2.《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作者:屠守锷):这本书从建筑结构、布局、装饰等方面全面
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的关系。

3.《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作者:钱穆):该书重点讲述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历史背景、
设计理念、建筑风格和布局,涵盖了大量的图例和案例。

4.《中国古代园林建筑艺术》(作者:李向阳):这本书着重介绍了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
原则、构造技术、景观布局,以及园林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关系。

5.《中国古代建筑之美》(作者:陈从周):该书通过文字和图片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
壮丽景观,包括名胜古迹、寺庙、民居等,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古代建筑的魅力。

以上仅是一些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书籍,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

此外,还有许多学术论文、专业期刊、博物馆展览和网上资源可供您进一步深入研究。

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三版)

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三版)

第一部分:{中国城市建设史}1、郑州商城,距今3500年左右,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城市遗址。

城垣长达7公里,包括城外郊区总面积为25平方公里。

在城市内外,有宫殿、平民住宅区,有铸铁、制骨、制陶等手工作坊,有农民居民点,有墓葬区。

2、《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影响:《周礼考工记》的建设方法的确对于中国历代的大都城建设都影响深远。

如西汉长安平面近方形,旁三门,北魏洛阳宫城居中,左祖右社;隋唐长安的旁三门、九经九纬、左祖右社,宫城居中(但偏北)。

元大都比较全面的体现了《周礼考工记》的布局,甚至可以说它的指导思想就是《周礼考工记》。

在元大都基础上改建的明北京城也都较多的体现了《周礼考工记》的布局。

3、淹城位于常州市南面据说为季札的城,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古老、最完整的地面之上的世上独有的“三河三城”古城市。

4、曹魏邺城的规划影响:曹魏邺城采取了与西汉长安、东汉洛阳旧制不同的规划布局,废除“前朝后市”,将宫廷及附属用地与居民闾里和市严格分区,将园苑与宫室毗邻布局,强化中轴线,讲究风水。

其规划布局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影响深远:(1)分区明确。

利用东西干道,划全城为南北两大区,将统治阶级和平民严格区分开来,从而改变了汉代宫室与坊里相参,或为坊所包围的都城格局,开创了南北朝以至隋唐都城布局的先例。

(2)宫居城北中部,为全城的核心,正殿等一组主体建筑群布置在全城南北中轴线上,入宫门为一封闭性广场,经端门入大殿前的庭院,大殿居于正中,举行大典时用,殿前左右有钟楼及鼓楼。

左建宗庙,右置社稷。

宫廷建筑群按“前殿后寝”布局。

此外,官署的布局也很严整。

(3)开创了宫殿区和官署集中布局的先例。

5、隋唐长安城规划要点:隋唐长安是继魏邺城之后第一个平地而起的城市,继承了古代的优良传统,是按一定意图修建的古代城市规划工程的典范。

中国古代城市史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城市史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城市史参考书目索引:叶晓军:《中国都城研究文献索引》,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文献: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华书局1962年班固:《汉书·地理志》,中华书局1962年(含此后历代正史地理志、州郡志)班固:《两都赋》,萧统编《文选》第一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张衡:《西京赋》,萧统编《文选》第一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杨衒之撰、周祖谟校释:《洛阳伽蓝记校释》,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陈直:《三辅黄图校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何清谷:《三辅黄图校释》,中华书局2005年郦道元注,杨守敬、熊会贞疏:《水经注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程大昌撰、黄永年点校:《雍录》,中华书局2002年孟元老撰、邓之诚注:《东京梦华录注》,中华书局1982年吴自牧:《梦梁录》,文海出版社1981年李濂撰,周宝珠、程民生点校:《汴京遗迹志》,中华书局1999年骆天骧撰、黄永年点校:《类编长安志》,中华书局1990年李泰等著、贺次君辑校:《括地志辑校》,中华书局1980年乐史:《太平寰宇记》,中华书局2000年王存:《元丰九域志》,中华书局1985年顾炎武:《历代宅京记》,中华书局1984年徐松辑、高敏点校:《河南志》,中华书局1994年周城:《宋东京考》,中华书局1988年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中华书局1985年王象之:《舆地纪胜》,中华书局2003年祝穆:《方舆胜览》,中华书局2003年王士性著、周振鹤点校:《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屈大均:《广东新语》(上、下),中华书局1985年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2005年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考释: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中华书局1985年胡渭:《禹贡锥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总论类:周一星:《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顾朝林:《中国城市地理》,商务印书馆1999年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历史·现状·展望》,商务印书馆1992年马正林:《中国城市历史地理》,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叶晓军等:《城市论》,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年〔美〕保罗·诺克斯等:《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柴彦威等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贺业矩:《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美]芒福德著:《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倪文彦、宋峻岭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年曲英杰:《古代城市》,文物出版社2003年何一民:《中国城市史纲》,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巴蜀书社2007年皮名庥:《城市史研究略论》,《历史研究》1992年第3期张冠增:《城市史的研究——21世纪历史学的重要使命》,《神州学人》1994年第12期曲英杰:《谈对古代城市的复原研究》,《中国史研究》1989年第3期杜瑜:《从现实出发,研究城市史》,《中国史研究》1989年第3期何一民曾进:《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的进展、存在问题与展望》,《中华文化论坛》2000年第4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汤道烈、任云英,《中国建筑艺术全集·古代城镇》,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张冠增,《西方城市建设史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赵立瀛、刘临安,《中国建筑艺术全集·古代陵墓》,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朱士光,《古都西安》,西安:西安出版社,2003
•XIAN- an ancient city in a modern world-Evolution of the Urban form 1949-2000(现代世界中的古老城市:
•西安城市形态的演进1949-2000,Editions Recherches/Ipraus (ISBN9978-2-8622-060-4),2007
•贺业钜,《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贺业钜,《考工记营国制度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叶骁军,《中国都城发展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
•汪德华,《中国城市规划史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张驭寰,《中国城池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
•贾鸿雁,《中国历史名城通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葛剑雄,《体国经野-历代城市行政区划》,长春出版社,2004
•张松,《城市历史保护学导论》,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齐康,《对立与统一——城市发展历史逻辑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刘易斯·芒福德[美]著,倪文彦、宋俊岭译,《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英]著,金经元译《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ies of T o-morrow)
•(英)霍尔,童明译,《明日之城》,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美)哈维著,黄煜文译,《巴黎城记:现代性制之都的诞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埃德蒙·N·培根[美]著,黄富厢、朱琪译,《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张京祥著,《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斯皮罗Poisson,《·科斯托夫[美]著,单皓译,《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意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Michel 模式和城市The Monuments of PARIS》, I.B.T AURIS,1999
•米歇尔·科恩[法]著,刘凡、谷光曙译,《消失的建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派屈克·纳特金斯[英]著,杨惠君等译,《建筑的故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