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金匮真言论第四

合集下载

(完整版)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完整版)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素s ù问w èn ·金j īn 匮ku ì真zh ēn 言y án 论l ùn 篇pi ān 第d ì四s ì黄hu án ɡ帝d ì问w èn 曰yu ē:天ti ān 有y ǒu 八b ā风f ēn ɡ,经j īn ɡ有y ǒu 五w ǔ风f ēn ɡ,何h é谓w èi?岐q í伯b ó对du ì曰yu ē:八b ā风f ēn ɡ发f ā邪xi é,以y ǐ为w éi 经j īn ɡ风f ēn ɡ,触ch ù五w ǔ脏z àn ɡ,邪xi é气q ì发f ā病b ìn ɡ。

所su ǒ谓w èi 得d é四s ì时sh í之zh ī胜sh èn ɡ者zh ě,春ch ūn 胜sh èn ɡ长zh ǎn ɡ夏xi à,长zh ǎn ɡ夏xi à胜sh èn ɡ冬d ōn ɡ,冬d ōn ɡ胜sh èn ɡ夏xi à,夏xi à胜sh èn ɡ秋qi ū,秋qi ū胜sh èn ɡ春ch ūn ,所su ǒ谓w èi 四s ì时sh í之zh ī胜sh èn ɡ也y ě。

东d ōn ɡ风f ēn ɡ生sh ēn ɡ于y ú春ch ūn ,病b ìn ɡ在z ài 肝ɡān ,俞y ú在z ài 颈j ǐn ɡ项xi àn ɡ;南n án 风f ēn ɡ生sh ēn ɡ于y ú夏xi à,病b ìn ɡ在z ài 胸xi ōn ɡ胁xi é;西x ī风f ēn ɡ生sh ēn ɡ于y ú秋qi ū,病b ìn ɡ在z ài 肺f èi ,俞y ú在z ài 肩ji ān 背b èi ;北b ěi 风f ēn ɡ生sh ēn ɡ于y ú冬d ōn ɡ,病b ìn ɡ在z ài 肾sh èn ,俞y ú在z ài 腰y āo 股ɡǔ;中zh ōn ɡ央y ān ɡ为w éi 土t ǔ,病b ìn ɡ在z ài 脾p í,俞y ú在z ài 脊j ǐ。

《素问·金匮真言论》原文译文赏析

《素问·金匮真言论》原文译文赏析

《素问·金匮真言论》原文|译文|赏析《素问·金匮真言论》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一篇内经散文,内经是医学论文汇编,论文即由中心、论点、论据、论证及核心五要素构成。

在学习过程中,要紧紧围绕这五要素来取舍。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素问·金匮真言论》原文作者:佚名黄帝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故冬不按跷,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

此平人脉法也。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

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故人亦应之。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藏腑中阴阳,则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帝曰: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金匮,古帝王藏书之器。

此篇论经脉之道,乃上帝之所贵,藏之心意,非其人弗教,非其真弗授,乃金匮中之真言,不知道者,不易得也。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八风,八方之风。

经,谓五脏之经俞。

五风,五经之风也。

上章论阳气,此章论经脉,故首提曰经有五风,末结曰善为脉者。

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八风发邪,谓八方不正之邪风,发而为五经之风,触人五脏,则邪气在内而发病也。

盖言在天则为八方之风,在人则为五经五脏之风矣。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如春时之西南风,长夏之北风,冬之南风,夏之西风,秋之东风,此得四时所胜之气,而不为风所触。

盖五脏因时而旺,能胜其所不胜也。

上节言八风发邪者,发所胜之风,而克贼所不胜之时也。

此言得四时之胜者,得四时所胜之气,而能胜所不胜之邪风也。

以上皆论四时不正之风气。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

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

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

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

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此言四时之正气,而亦能为五脏经俞作病也。

“五运行论”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肝。

盖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是以先言风气之伤五脏,而后言五脏之气,禀于五方五气而生也。

俞者,经气之所注也。

首言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发病者,言天之阳邪始伤阳气,由气而经,由经而脏也。

此言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者,言脏气实则病气,脏气虚则病脏,是以下文反复以申明之。

故春气者,病在头。

所谓气者,言四时五脏之气相为病也。

肝俞在颈项,而春病在头者,春气生升,阳气在上也。

故病在气者,病在头,病在经者,别下项也。

是以下文之有病在气者,有病在经者,有病在脏者,有病鼽衄之在上者,有病洞泄之在内者,有病风疟之在外内出入者,分别脏气经俞之有虚实也。

(眉批:春时阳气上升而风生,其风气在上故病在头。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原文阅读及翻译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原文阅读及翻译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原文阅读及翻译素问·金匮真言论黄帝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故冬不按跷,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

此平人脉法也。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

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故人亦应之。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藏腑中阴阳,则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帝曰: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金匮真言论四(1)—梁冬对话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

金匮真言论四(1)—梁冬对话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

金匮真言论四(1)—梁冬对话徐文兵解读黄帝经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我是梁冬。

依然有请的是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

徐老师好。

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梁冬:对,上一周呢,我们讲到了素问·金匮真言论第四,“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

徐文兵:就讲了一句话。

梁冬:对,讲了一句话。

今天呢,我们再开始来讲:“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脊梁的“脊”。

徐文兵:嗯。

我们说了很多风,东南西北风。

梁冬:对。

徐文兵:那个,中央刮什么风?梁冬:对。

徐文兵:嘿嘿。

梁冬:你看它这个中央就不叫风了。

你看前面是说东风、南风、西风、北风是吧?到中央,它中央就没有风。

徐文兵:中央有旋儿风。

梁冬:对喔。

徐文兵:这中央为土有两种可能,一个是,这一年啊就不刮风,就没风。

梁冬:对。

徐文兵:大家说这风这么不好,那没风是不是好?不见得。

风是能生万物,也能害万物。

我们说它对身体会有害,但是没有风……梁冬:那也不行。

徐文兵:出问题了。

什么问题?你看非典那年,每年都春天刮风,起沙尘暴。

非典那年都一点儿风没有,一次沙尘暴没有,所以它就湿气就起来了。

梁冬:噢……徐文兵:湿气就大。

所以给人造成了很大的这种危害,所以,中央为土呢,好像是东南西北风,它都刮不到,但是在没有风的情况下呢,它就会造成一些脾胃方面的疾病。

脾胃方面什么疾病呢?梁冬:他说的是“病在脾,俞在脊”嘛。

徐文兵:对,病在脾,就是说,没有风的推动呢,这人呢就会吸收了很多不应该吸收的东西,造成了人体这种富营养化,你看我们现在江河湖泊,都是什么?生了很多水藻,啊,长了很多这种水葫芦,富营养化。

为什么?没流动,流动不起来。

梁冬:嗯。

徐文兵:这个,中央的话呢,我们讲东边是肝,西边是肺,南方是心,北方是肾,中间儿呢,是指我们的脾胃。

脾和胃呢,它有两个功能,胃是主消,吃进东西它把它磨碎了,大的变小了,冷的变热了。

脾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大家都认为好像脾主运化,这是个误解,脾是什么?太阴,什么叫太阴?梁冬:太阴湿土。

《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

《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

《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金匮,用金子制成的柜子。

这里是指古代帝王收藏珍贵文献和书籍的地方;真言,真切而重要的言论,也就是高深而重要的科学理论。

由于本篇重点阐发“四时五脏阴阳”理论的重要篇章,应当重视、也值得珍藏,故篇名为“金匮真言论”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胜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

故春善病鼽衄,促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在痹厥。

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肋;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黄帝问道:自然界的气候有八风的异常,人体的经脉受邪有五风的病变,这是怎么回事呢?岐伯回答说:八风变化过度,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后,首先进入经脉,再通过经脉进一步深入,而触动五脏,于是发生疾病。

一年四时的气候之间有相胜的关系,如春气能胜长夏气,长夏气能胜冬气,夏气能胜秋气,秋气能胜春气,这就是一年四时之气相胜的情况。

东风常发生在春季,最容易引起肝脏生病,而肝脏的气血盛衰情况,常在颈项部位反映出来;南风常发生在夏季,最容易引起心脏生病,而心脏的气血盛衰情况,常在胸胁部位反映出来;西风常发生在秋季,最容易引起肺脏生病,而肺脏的气血盛衰情况,常在肩背部位反映出来;北风常发生在冬季,最容易引起肾脏生病,而肾脏的气血盛衰情况,常在腰及大腿根部位反映出来;长夏季在春夏与秋冬四季的中间,也就是夏季最后的一个月---六月,这个季节在五行中属土,最容易引起脾脏的气血盛衰,常在脊背部的腧穴上反映出来。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第4讲文字稿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第4讲文字稿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第4讲文字稿《金匮真言论篇》第四讲20090620在中国之声播出中央為土~病在脾~俞在脊。

开头片花:洞见意识底层~诠释上古时期的生命哲学~最新鲜的中国文化节目——国学堂~梁冬和您一起重新发现~中医太美。

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我是梁冬。

依然有请的是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

徐老师好。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梁冬:对~上一周呢~我们讲到了素问〃金匮真言论第四~“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

徐文兵:就讲了一句话。

梁冬:对~讲了一句话。

今天呢~我们再开始来讲:“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脊梁的“脊”。

徐文兵:嗯。

我们说了很多风~东南西北风。

梁冬:对。

徐文兵:那个~中央刮什么风,梁冬:对。

徐文兵:嘿嘿。

梁冬:你看它这个中央就不叫风了。

你看前面是说东风、南风、西风、北风是吧,到中央~它中央就没有风。

徐文兵:中央有旋儿风。

梁冬:对喔。

徐文兵:这中央为土有两种可能~一个是~这一年啊就不刮风~就没风。

梁冬:对。

徐文兵:大家说这风这么不好~那没风是不是好,不见得。

风是能生万物~也能害万物。

我们说它对身体会有害~但是没有风……梁冬:那也不行。

徐文兵:出问题了。

什么问题,你看非典那年~北京每年都春天刮风~起沙尘暴。

非典那年都一点儿风没有~一次沙尘暴没有~所以它就湿气就起来了。

梁冬:噢……徐文兵:湿气就大。

所以给人造成了很大的这种危害~所以~中央为土呢~好像是东南西北风~它都刮不到~但是在没有风的情况下呢~它就会造成一些脾胃方面的疾病。

脾胃方面什么疾病呢,梁冬:他说的是“病在脾~俞在脊”嘛。

徐文兵:对~病在脾~就是说~没有风的推动呢~这人呢就会吸收了很多不应该吸收的东西~造成了人体这种富营养化~你看我们现在江河湖泊~都是什么,生了很多水藻~啊~长了很多这种水葫芦~富营养化。

为什么,没流动~流动不起来。

梁冬:嗯。

徐文兵:这个~中央的话呢~我们讲东边是肝~西边是肺~南方是心~北方是肾~中间儿呢~是指我们的脾胃。

《黄帝内经》上卷《素问篇》4金匮真言论篇第四(原文+译文)

《黄帝内经》上卷《素问篇》4金匮真言论篇第四(原文+译文)

-13-
传承国学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gù chūn qì zhě bìng zài tóu xià
故 春 气 者,病 在 头,夏
qì zhě bìng zài zàng qiū qì zhě bìng
气 者,病 在 脏 ,秋 气 者,病
zài jiān bèi dōng qì zhě bìng zài sì
者,春 胜 长 夏,长 夏 胜
dōng dōng shèng xià xià shèng qiū qiū
冬 ,冬 胜 夏,夏 胜 秋,秋
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冬胜春,某个季 节出现了克制它的季节气候,这就是所谓四时 相胜。
shèng chūn suǒ wèi sì shí zhī shèng yě
yú xià bìng zài xīn shù zài xiōng xié 生在肺,肺的经气输注于肩背。北风生于冬季,
于 夏,病 在 心,俞 在 胸 胁;
xī fēng shēng yú qiū bìng zài fèi shù 病多发生在肾,肾的经气输注于腰股。长夏季
西 风 生 于 秋,病 在 肺,俞 节和中央的方位属于土,病多发生在脾,脾的
中 有 阳。平 旦 至 日 中 ,
tiān zhī yáng yáng zhōng zhī yáng yě
dōng bú bìng bì jué sūn xiè ér hàn
冬 不 病 痹 厥,飧 泄 而 汗
chū yě
出 也。
fú jīng zhě shēn zhī běn yě gù
夫 精 者,身 之 本 也。故
cáng yú jīng zhě chūn bú bìng wēn xià
藏 于 精 者,春 不 病 温。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场白】把书翻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前边讲的什么:黄帝曰:岐伯对曰:咱们就不讲了!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

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

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咱们先用书签夹在这一页,平时咱们上公园、去博物馆买的门票都留着,可以当书签用!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之前先把《素问·金匮真言论第四》里面的“帝曰: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

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谿,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藏六府,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先过一过。

然后马上讲“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我先讲这个,就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就是那个丹田到底在什么地方呢?咱们平时看的那些个修行的书籍中说的“意守丹田”那么,你们要是修炼的话,这个该守那儿呀?没有地方可守的!你们要是一看针灸图谱之类的书籍,啊!丹田在脐下1.5寸的地方,好!那么你们就守着小肚子,老守着这个地方,到时候你就会得尿崩症!台子下面有的同学听了这个以后就发笑了真的!你们别笑,我跟,除非我开玩笑,我骂人讲究。

这些个你们应该感到害怕恐惧!而不应该发笑呀!《素问·金匮真言论第四》(金匮箴言~不易之真理)夫精者,身之本也(是人身一切机能正常运化的根本)。

故藏于精者(所以精足就能够发挥敛藏的作用),春不病温(生发之时不会因无根而产生温热虚劳低烧的病症)。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生长发散过分就会伤害疏泄的作用,就像发汗过度则无汗一样,秋天燥气当令,由于失去了收敛的功能,就会向上阳亢、向下泄泻)。

【讲释】夫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夫精者,身之本也。

‘精’就是人身的根本,根本丧失了人就要生病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凑到那儿那儿一定是虚的,凑到了肝脏,肝气一定是虚的、凑到了那个脏腑那就是那个脏腑虚弱!如果,能够使得真阳虚,真阳得病了,那就是真阳虚,所以,他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其”就是根据不同的脏腑、或者说是真阴、真阳,那么咱们治疗疾病就是反着治疗,真阳足了,真阳就能去掉那个病。

咱们的脑瓜子不是冬瓜、也不是西瓜、更不是南瓜、亦不是哈密瓜,都是傻瓜蛋。

咱们的身体都是聪明的。

咱们的人就是傻冒!你就傻乎乎的按照圣人说的一条、一条、一条地去治疗就行了!你们就别在那里瞎忙乎、乱折腾,不要去研究怎么去治疗疾病的方法,你就研究怎么样去恢复病人的真阳、去治疗皮毛、驱邪扶正。

这是咱们要下的基本功夫,那么如何下呢?就是你们把我说的这些个全部都背诵下来、背诵下来以后,病人出现了什么样的症状,你们不就全部都知道了吗?病情的深和浅、轻和重,你们一看、一问、一闻、一把脉,不就全部都知道了吗?你知道了深浅了,你也就不至于徒步趟过黄河吧!一看这个病不就是很好治疗吗?起码我不会治疗,我也不至于误人性命或者是误认病情而招来无妄之灾!你可以让病人另请高明嘛!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不会因为‘温’而发生那些个乱七八糟的疾病!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夏天生长却因为暑邪过盛而抑制了生发之机能,而使得汗不出,汗不出是什么呢?就是不能疏泄,‘秋成风疟’风疟是什么呢?就是元气虚弱,它收摄不住了,就是那个风筝的线断了,风筝就往上随风而飘摇着!在病人身上的表现就是:口干舌噪。

烦躁咳嗽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存精于肝(天之五方气色,入通于脏,以养五脏之精。

肝之精气,开窍于目,而复通乎天气。

是天气通乎人,而人气通乎天也,其阴精存乎本脏。

《本神篇》曰:“五脏主存精者也。

”)。

其病发惊骇(春时阳气上升,故其病亦如气之震发,而为惊骇也。

),其味酸,其类草木(木曰曲直,曲直作酸。

肝属木,与地之草木同类。

),其畜鸡(《易》曰:“巽为鸡。

”东方木畜也。

),其谷麦(麦为五谷之长,故东方应之。

),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木之精气,上为岁星,十二年一周天。

以地之草木、谷、畜,应天之四时,上而为岁星也。

),是以春气在头也(春气上升,春风在上,春病在头者,同气相感也。

与别脏之因气虚而病者不同,故曰春气在头,而不言病。

),其音角(3木音也,其应在春。

),其数八(木之成数也。

),是以知病之在筋也(肝主筋,故病在筋。

夫五音五数,应天之气也;皮肉筋骨,应地之有形也。

以天之应,而病有形之筋骨也,天之阳气,通乎五脏之阴也。

),其臭臊(臭气也,气因木变则为臊,月令作膻,膻与臊同。

)。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存精于心(心属火,受南方之赤色,入通于心,而养精于肉也。

《邪气脏腑篇》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别气者,心主之气也。

)。

故病在五脏(五脏者,病五脏之气也。

五脏六腑,心为之主,故心气病而及于五脏之气也。

),其味苦,其类火(炎上作苦,火之味也。

),其畜羊,其谷黍(《五常政论》曰:“其畜马。

”盖以午未皆属火也。

),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黍糯,小米也。

性温而赤色,故为心之谷。

),是以知病之在脉也(荧惑,火之精也,七百四十一周天。

),其音徵(5火音也,其应在夏.),其数七(火之成数也。

),其臭焦(气因火变则为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土旺四季,位居中央,脾为土脏。

其气相通。

黄者,土之色;口者,脾之窍。

)。

其病在舌本(《灵枢经》曰:“脾者,主为卫,使之迎粮,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

是脾气之通于舌也”。

),其味甘,其类土(土爰稼穑se,稼穑作甘。

脾属土,故与五行之土同类。

),其畜牛(牛色黄而属土。

),其谷稷(色黄而味甘。

),其应四时,上为镇星(土之精气,上为镇星,二十八年一周天。

),是以知病之在肉也(脾主肌肉,故病在肉。

),其音宫(1土音也,五音以宫为主。

),其数五(五,土之生数也,土居五位之中,故独主于生数),其臭香(气因土变则为香。

)。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肺属金,故受西方之白色。

鼻者,肺之窍。

)。

故病在背(秋气者,病在肩背。

),其味辛,其类金(金曰从革,从革作辛。

),其畜马(乾为马,肺属乾金而主火。

),其谷稻(稻色白而秋成,故为肺之谷。

),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金之精气,上为太白,三百六十五日一周天。

),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肺主皮毛,故病在皮毛。

),其音商(2商主西方之音。

),其数九(金之成数也。

),其臭腥(气因金变则为腥。

)。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肾属水,故受北方之黑色;肾在下,故开窍于二阴。

)。

故病在溪(肉之大会曰谷,肉之小会曰溪。

《经》云:“溪谷属骨,皆有所起。

”溪乃小分之肉,连于筋骨之间,是肾主骨,而溪乃骨气所生之分肉也。

);其味咸,其类水(水曰润下,润下作咸。

),其畜彘(zhi 彘,豕也,色黑而属亥。

),其谷豆(豆,黑色而性沉,故为水之谷。

),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水之精气,上为晨星,三百六十五日一周天。

),故以知病之在骨也(肾主骨,故病在骨。

),其音羽(6水之音也。

),其数六(水之成数也。

),其臭腐(气因水变则为腐。

)。

〖五音——宫1、商2、角3、徵5、羽6 。

为音调〗因为“存精于肝、存精于心、藏精于脾、藏精于肺、藏精于肾”,可以知道,丹田就是五脏。

【讲释】帝曰: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

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谿,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藏六府,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东方青色,….. 其病发惊骇。

其味酸,一大堆…….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这句话的关键是‘藏精于肝’然后知道‘是以知病之在筋也’这个就完了。

你们说这个丹田在那儿呢?不就是藏在五脏里面了吗?藏精嘛!元气就是‘精’,都藏在了那儿呢?藏精于‘心、肝、脾、肺、肾’!就完了!你们就把这四句背诵下来。

丹田就在这儿!所以,咱们拿这个就行了,这些个都是圣人写的东西,这个就应验了什么呢?就应验了《金刚经》写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上堂课讲的‘无所住’就是你不要注意在他们所谓的丹田的这个部位。

这个部位‘肾’就在这儿。

你就注意在这儿那就不行了。

不要著,你们要是老盯着这儿那就是‘有所住’!这就不行了,太专著了,你老是注意那一个地方的时候,你的那个‘魂’就老跟着你的思维走,那么你的魄的功能就丧失了。

那么,你就是养了‘魂’而伤了魄这就不对了,是不是呀!所以,真正的气功或者说是金丹,是不允许使用意念来引导的。

真正的大道就是《金刚经》写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在那个道经里面呢?也没有具体的话!但是所有的道经都讲:玄关。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所以呢?这个玄关是在什么地方呢?有的人说这个“玄关”就在印堂、在人中、在喉咙、在这儿、或者在那儿。

这些个说法都不对!你在修炼的时候,就保持真意!真意是什么呢?你就数着数,数着、数着、数着、数着,它就什么都没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