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翻译系统解决方案

合集下载

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

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

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
随着中国和俄罗斯的相互影响不断增强,俄汉翻译越来越普遍。

然而,由于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俄汉翻译中存在很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一、语言差异
俄语和汉语属于不同语系,语言结构和语法规则存在很大差异。

这就导致在俄汉翻译中,有些表达方式和习惯用法可能无法直接翻译。

例如,俄语中存在很多未定式动词,而在汉语中则需要使用完整的句子。

此外,汉语的口语化和简化表达方式也会给俄语译者带来困扰。

针对这些问题,一些策略包括使用更为简单的汉语表达方式,或者解释俄语中那些无法直接翻译的表达方式和惯用法。

二、文化背景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也会导致俄汉翻译中的问题。

例如,在俄语中,经常使用象征性的言语和引用,需要读者对相关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而在汉语中,则较少使用这样的表达方式。

因此,在进行俄汉翻译时,需要考虑到该文本的文化背景,并考虑是否需要对相关的文化背景进行一定的解释或调整。

三、翻译目的差异
在进行俄汉翻译时,不同的翻译目的也会导致差异。

例如,如果是为了商务翻译,则需要注意到一些性格的中文词汇。

如果是为了文学翻译,则可能需要更多地考虑到译者的语感和情感因素,并考虑采用更为灵活的翻译方式。

总的来说,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极大,需要译者具备熟悉两种文化的专业知识,并协商双方之间的差异,以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俄汉互译中的增减技巧运用

俄汉互译中的增减技巧运用

俄汉互译中的增减技巧运用翻译活动由来已久。

没人的能够考证第一个翻译家究竟是何时出现的。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自从地球上出现了不同语言的部落之时,就出现了对翻译的需求。

翻译活动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

在这遥遥的历史长河之中,翻译作为一种社会活动,逐渐被完善,传播,流传。

翻译是文化传播的纽带,各国文化通过译者们交织融合。

著名的作家莫言在一次会议上曾说:翻译是创造性的工作,忠实于原著与创造性并不矛盾。

假如一部作品有两种或者更多种同文的译文,而这些译文基本上都遵从了忠实于原著的原则,但有的译本好,有的译本差,那我认为,好的译本就是创造性的,不好的译本就没有创造性,甚至有破坏性。

”由此可见,好的作品并不是要“死忠”于原作,而是要在不违背原作的基础上,有创造性的发挥。

这种对原文的再加工不可避免地就会涉及到词汇的增减。

那么什么时候我们需要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减词汇呢?一、增译1、由于使用习惯而需要增词由于汉语和俄语在语法体系,文化国情和使用习惯上有很大不同,在俄汉互译过程当中经常需要添加一些词,才能够完整地表达其意思。

例如由《死魂灵》衍生出来的?Плюшкинство?,译为泼留希金习气(即吝啬鬼的意思),Обломовщина (. 奥勃洛莫夫习气,懒惰的代名词),我们都加上了习气二字,并且补充上了两个单词的引申意义。

因为这样不仅更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和中文的语法结构,并且明确地向他人解释了这两个词的意义。

此外,中国的成语源远流长,许多成语已经根深蒂固地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在译作中运用成语不仅能够大大地提升译文的质量,并且会使译文显得更地道。

比如:он опытный человек,попробовал всякое сладкое и горькое. —他是一个阅历丰富的人,尝遍了酸甜苦辣。

原文中只出现了甜和苦,但中国人更习惯于使用“酸甜苦辣”的表达。

2、由于借代手法的使用而需要增词俄语当中有一种修辞手法叫借代。

从俄语新闻看俄译汉翻译技巧

从俄语新闻看俄译汉翻译技巧

从俄语新闻看俄译汉翻译技巧【摘要】俄语新闻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俄译汉翻译技巧也备受关注。

本文从俄语新闻的特点、俄译汉翻译的挑战、语言风格的处理、文化背景的考量以及误区和注意事项等多个角度探讨了俄译汉翻译技巧。

在正文部分中,强调了俄语新闻所具有的独特性以及翻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和挑战。

结论部分强调了俄译汉翻译的重要性,提出了提高译文质量的方法,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俄译汉翻译的技巧与重要性,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俄语新闻、俄译汉翻译、技巧、挑战、语言风格、文化背景、误区、注意事项、质量、发展趋势、重要性。

1. 引言1.1 为什么要关注俄译汉翻译技巧为什么要关注俄译汉翻译技巧呢?俄语是一种世界上重要的语言之一,拥有着庞大的使用人群和独特的语言特点。

翻译俄语新闻不仅可以帮助更多人了解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动态,还能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俄语翻译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译者具备一定的语言技巧和专业知识才能准确传达原文信息。

关注俄译汉翻译技巧可以帮助提高译文质量,避免出现信息误解或语言不通的情况。

最重要的是,俄译汉翻译技巧的不断完善与提升将有助于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合作,对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们有必要关注和学习俄译汉翻译技巧,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还能为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出贡献。

1.2 俄语新闻的重要性俄语新闻的重要性在于其作为信息传递的桥梁,连接着俄罗斯及其周边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

俄语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了解俄语新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俄罗斯及其周边国家的社会状况、政治动态、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信息。

俄语新闻也是了解俄罗斯文化、历史、人文等方面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对俄语新闻的翻译和传播,可以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国际关系。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文献综述——以俄汉翻译为例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文献综述——以俄汉翻译为例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文献综述——以俄汉翻译为例摘要:系统功能语言学这一学科理论对翻译学自身研究起着十分关键的指导作用,五十多年来大批优秀的学者们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与钻探。

文章以俄汉翻译为例,通过搜集和剖析功能语言学路向翻译研究的相关资料,简单回顾了该学科视角下翻译研究的发展状况与脉络,分析、概括了国内外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研究的成就和瑕玷,以期译学研究“黄金时代”的来临。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俄汉翻译;翻译研究;综述一.引言系统功能语言学由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创立,它不仅研究语言的性质、语言过程和语言的共同特点等基本问题,而且研究语言的意义和功能,探讨语言学的应用问题。

20世纪后半叶,它俨然成为国际最有影响力的语言学理论之一,而西方翻译理论基本上与语言学的发展保持着一致的步伐。

巴斯内特和勒费维尔指出,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成长为一门独立学科时,由于其自身交叉性,它在发展过程中汲取了大量其他学科的成果,如语言学、符号学、哲学、人类学、文学等等(Bassnett&Lefevere,1992:vii)。

其中,作为一种适用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被广泛应用于翻译研究领域,对翻译学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几十年来,系统功能语言学路向的翻译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大量出色的文献和作品发表、出版。

基于此,文章回顾了五十几年来该领域研究脉络及现状,分析并归纳了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以期促使越来越多不同学科不同领域杰出的学者们在这一领域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推动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的翻译学研究快速发展。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述系统功能语言学由英国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先生所创立,对语言学的应用实践问题有非常大的帮助。

一方面,系统功能语言学是普通语言学理论,从理论上探讨语言的本质,把语言看做意义系统,研究和解释人类语言的共同特点和一般规律;另一方面,系统功能语言学又是适用语言学理论,特别注重理论的实际应用。

俄汉互译时的形式信息失真及其补救策略

俄汉互译时的形式信息失真及其补救策略
3 形 式 信 息 失真 的具 体 表 现 .
翻译的理想 目标便是 , 将原文文本的全部信息百分之百地 传递给译 文读 者。然 而, 在翻译实践 中, 这只是一种永远达不 到的理想 。实际上 , 信息传递的每一个环节 、 每一个过程都可
能存在干扰 , 都可能造成信息与信 道不 匹配 , 信道堵塞 , 信道不 通, 因而导致翻译信 息失真 。因此 , 翻译的过程 , 也是信息失真
失真 、 形式 信息失真及 文化信息失 真。限于篇 幅 , 本文 只谈其
中 的形 式信 息 失 真 。 语 言 的 形式 主 要 包 括 : 音 形 式 、 字 形 式 及 文 字 的组 织 语 文
形式三大类 。因此 , 翻译中的形式信息失真主要有 以下几种表
现:
3 1 语音形式信息失真 .
21 0 0年 2 月
中国俄 语 教 学
Pyc K翻  ̄3 t ' c bI <B KHTAE
西ep 皿 2 1  ̄ Ba 00
2 9 № 1
第2卷 9
第 1 期
俄 汉互译 时的形 式信 息 失真及 其补 救策 略
宁波工程学院外国 语学院 谭 克新
提要 : 翻译信息失真 , 是指翻泽中的译语信息与原语信 息有出入 , 不一致 。本文 以信息论 、 系统论 、 制论以及认 控 知语言学等为理论依 据, 由客观原 因造成的形式信息失真进行了梳理 , 对 并分析 了其成 因, 还对翻译信息失真补救策略
语 段 形 式 信 息 失 真 及 语 篇 形 式 信 息失 真 。 现 以 词 汇 形 式 中的 汉 语 叠 字 词 和 俄 语 叠 词 结 构 为 例 予 以
外, 还有 一种东西 , 那就是文 化。翻译所 面对的 主要 就是语言 的形式 、 意义及文化 。因此 , 翻译信 息失 真主要分为 : 语义信息

浅析汉俄科技翻译的难点及处理方法

浅析汉俄科技翻译的难点及处理方法

浅析汉俄科技翻译的难点及处理方法摘要:科技翻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不仅要求翻译工作者具备该领域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还必须熟练掌握汉、俄两种语言中相应的专业技术术语。

本文选取科技翻译的汉译俄方向,以木工机械类翻译为例,列出了在翻译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并尝试提出了一些处理方法。

关键词:科技翻译专业知识科技术语一、对该技术领域不熟悉,导致翻译上的困难和错误由于科技翻译专业性较强,文中大量使用专业术语,给原文理解造成了很大困难。

不仅如此,有些内容虽然看起来能够理解,但是由于译者缺乏正确的专业技术知识,这些理解很可能是错误的,如果按照错误的理解进行翻译,译文往往会误导对方,造成损失。

以木工机械类领域翻译为例:“剥皮生产线”“旋风分离器”“导热油炉膨胀槽”“反应釜”如果对该技术领域不熟悉,不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我们很难知道以上专业名词是什么意思,因此翻译也无从谈起。

还例如:在中纤板生产线设备的安装准备工作中,要求买方在自己的工厂内“按工艺设计进行全部钢筋混凝土基础制作”。

这句话从字面上看,我们一般会把“基础制作”理解为“基础性制作”“基本的制作”,即“основноеизготовление”。

这样的理解和翻译乍一看没有什么问题,是完全正确的。

但是,如果翻译者对生产线设备安装的前期工作有着深入的了解,就会知道,在某些设备安装之前,会在该设备的安装地修建一些钢筋混泥土基座,用以安放和稳固该设备,这些“基座”“底座”也叫做“基础”。

因此,“基础制作”不应该理解为“基本的制作”,而应该理解为“基座的制作”,即“изготовлениефундамента”。

对于技术资料的理解困难以及理解错误,势必造成翻译上的困难和错误。

这是科技翻译中最大的难点。

因此科技翻译对翻译工作者在掌握科学技术知识方面提出了要求。

而科学技术学科和专业浩如烟海,想要做到全面了解是不可能的。

翻译工作者只能在实际工作中根据科技资料所涉及的领域,尽可能地多积累该领域的专业知识。

《俄汉翻译》学习指南

《俄汉翻译》学习指南

《俄语翻译》课程由“俄汉翻译”、“汉俄翻译”和“高级口译”三大课程组成的翻译课程组群。

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都分为“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两大部分,“翻译理论”分为“翻译基本概念”和“翻译技巧”两大类,两者之间相互关联,互为补充,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翻译理论体系。

“翻译实践”分为“分析译例”和“翻译练习”两大部分,两者之间互为依托、相辅相成。

课程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了解俄汉、汉俄(口笔语)翻译的基本理论,掌握(口笔语)翻译的基本技能和翻译技巧,学会处理各种词汇和语法现象互译的方法与复杂的翻译难题,了解相关专题的(口笔语)翻译文本。

“俄汉翻译”本课程“翻译理论”分为“翻译基本概念”和“翻译技巧”两大类。

“翻译基本概念” 渗透在简明扼要的“概论”的集中讲解和(各语体)“概述”分散传授中,主要讲授翻译的性质、特点、标准、类型和翻译的要求(如双语翻译的基本理论、两种语言的异同与转换、文体特征及翻译、翻译的种类和翻译策略与方法、翻译单位和翻译标准、翻译实践中的具体翻译技巧、译文质量的评定等),翻译技巧设置35项,贯穿于5大知识主模块(应用语体、政论语体、科学语体、文艺语体和口语语体)中,分为词的搭配、词量增减(一)增词、词量增减(二)减词、被动结构的翻译、Против的译法、专有名词的翻译、前置词的翻译(一)、前置词的翻译(二)、数字的翻译、缩略语的翻译、转换(一)、转换(二)、定语的词序、定语从句的翻译、民族特有事物词语的翻译、副动词的翻译、形动词的翻译、Если的译法、语气表达的翻译、Когда 的译法、Свой的译法、文化背景词的翻译、地理名称的翻译、科技术语的译法、科技语体词汇的翻译、长难句的翻译、数字倍数的的翻译(一)增加、断句、数字倍数的翻译(二)减少、正反处理、汉语一些特有词语的运用、引申、升华译法、Чтобы 的译法、成语的翻译。

“汉俄翻译”本课程“翻译理论”分为“翻译基本概念”和“翻译技巧”两大类。

俄汉机器翻译:历史、任务与展望

俄汉机器翻译:历史、任务与展望

的词典 、 语法规则都 比较详细 , 乎涵盖 了俄语所 有 的语 法现 几
象, 可惜的是这套系统还没来得 及从 文档 材料变 为应用程 序 , 文革就开始 了。文革开始后 , 机器 翻译研究就一 直处于搁置状 态, 直到 17 9 2年中国科学 院 、 京外 国语学 院 、 国科 技情报 北 中 所 以及 各部委 的情报 部门共 同参 与完成 了 国内第 一 套英汉翻 译 系统的开发 ( 这套系统 主要用 于翻译 国外 的文 献题 录, 限 但 于水平效果 并不理 想 ) 。我 国于 1 8 9 3年 5月 由 中国中文信 息 学会组建 了 自然语 言处 理 专业 委员会 , 要研 究 机 器 翻译 。 主 1 8 年 中国人 民解放军军事科学 院研制 了“ 97 科译 一号 ” 英汉 翻
大学 。
目前 , 机器翻 泽系统 主要分 为经 验主义 和理性 主义 两类。 经验主义 ( t n lm) r i as 是指以大规模语料库 的分析 为基 础 的方 ao i 法, 又称 为基 于语料 (op s ae ) cru— sd 的方法 , 为基 于统计 (tt b 分 s — a i i-ae) s c bsd 和基于实例 (xmpebsd 两种 方法 , ts ea l a ) - e 它们 通过大
译系统, 并实现了商品化, 命名为“ 译星 1 。从 2 号” O世纪 9 O
年代初译 星商品化成 功开始 , 国的机器 翻译逐 渐趋 于成熟 。 中 现在我国的机器 翻译 主要局 限在英语 和汉语 两种语言 , 国内研 究机器翻译 的 单位主要有北 京大 学 、 华大学 、 清 哈尔滨工业 大 学、 南京大学 、 北 大学 等。对 于其它 语 言来 说 , 东 研究 的并不 多, 俄汉机器翻译研究则主要集 中在黑龙江大学和 哈尔滨工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汉翻译系统解决方案
行业: 跨行业
功能:俄汉翻译,软件
供应商: 中国软件股份集团
方案正文:
中软从1984年开展机器翻译的研究工作以来,长期从事机器翻译、多语平台等中文信息处理的研究与产品开发工作,其翻译技术不断更新,在机器翻译技术、跨语言平台的输入方法等方面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是国内机器翻译语种最多的公司。

国际软件开发部凭借在语言信息处理、智能翻译软件开发方面的技术储备与开发经验,针对客户方的实际需要,成功开发、建立一套俄汉翻译系统,能够优质、高效的完成对俄文信息资料的翻译处理,博得了业界人士的关注与好评。

一、俄汉翻译系统
1、主要特点:
(1)、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取代手工翻译部分过程,使翻译流程自动化,大幅度提高翻译效率和翻译质量。

(2)、能够为情报信息、装备资料的俄汉翻译提供技术支撑。

(3)、提供俄汉电子词典,完全代替人工查询书本词典。

(4)、系统的开发完全符合软件开发体系要求。

(5)、用户词典库的使用和建库应该符合客户方的要求和保密体系的要求。

2、体系结构
针对客户方的翻译应用需求,系统将开发并集成以下主要功能模块:俄汉翻译引擎、全文翻译、嵌入翻译(Word 嵌入翻译)、批量翻译、电子词典、用户词典、用户词典网络共享。

翻译文件的类型支持*.rtf和*.txt,以及其它能在Microsoft Word中打开的文件类型。

系统的体系结构(图1)。

图1:系统体系结构
(1)、翻译引擎
翻译引擎是一套翻译体系的核心。

它就象一个人的心脏在支撑人的生命一样,支撑着翻译体系完成高质高效的翻译工作。

在该系统中,我们将配备最高版本的翻译引擎作为整个翻译体系的核心。

该翻译引擎融合了计算语言学在语义理论方面的突破,采用了格语法、语义网络理论、框架和优先语义学等等一系列描述语言深层机制的语言理论,吸纳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知识库、世界模型和常规推理规则等知识信息处理原则,基于语法分析和逻辑语义分析,将逻辑语义与语法有机结合,从而从根本上避免了顾此失彼所带来的缺陷。

机器翻译引擎采用SCOMT描述语言实现语言的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生成。

对语句进行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的加工,在处理共性问题的同时解决个性问题,利用静态信息置换为动态的联系特征,在自底向上加工的同时做自顶向下的检查,通过多模块、多遍扫描将原文的链结构转换为多结点、多叉树的结构。

在语法分析的基础上,融入大量的语义分析,具有更高的人工智能程度。

由于采用了更能反映语言本质和智能化程度更高的技术,使得翻译引擎在翻译质量上有了一个飞跃,以此来进一步更好地满足用户对翻译速度、翻译质量的更高标准要求。

翻译引擎流程整体结构(图2)。

图2:翻译引擎流程整体结构
(2)、全文翻译器
俄汉翻译系统中将建立一个全文翻译器,以实现对文章,包括OCR识别的文档及即时输入的文字的翻译。

在全文翻译器中,可以翻译文章的一部分,也可以翻译整篇文章。

全文翻译器支持文本文件(*.txt)、RTF文件及该翻译器产生的对照文件(*.rtc)、译文文件(*.chn)的翻译。

全文翻译结果界面(图3)
图3:全文翻译结果界面
全文翻译的编辑窗口由“原文”页、“对照”页和“译文”页组成。

在未做翻译处理前,只有“原文”页,在其中只放置待翻译的原文,一旦进行过翻译操作,会自动产生原文和译文对照的“对照”页,以及只有译文的“译文”页。

用户可以像在普通文本编辑窗口中一样对全文翻译器编辑窗口中的原文、译文进行编辑、修改操作。

全文翻译器中还具有文件的新建、打开、关闭、保存、打印以及编辑等功能。

可以分别保存原文页、译文页和对照页(*.rtc)。

全文翻译器文章翻译的操作流程图(图4):
图4:全文翻译器翻译
(3)、Word嵌入翻译
Word嵌入翻译功能可以满足专业翻译领域用户对常用文档格式的翻译需求。

先进的研发技术,将满足对Word 文档中的表格翻译需求,并且翻译的过程中不会改变原有文档的风格,免去了一些翻译软件在进行翻译后要进行重新排版、整理的困扰。

值得一提的是,当用户在Word中翻译时,用户将不必先行打开翻译软件,只需点击嵌入Word 中的翻译按钮即可。

我们将最大限度的减轻翻译人员的工作强度、优化翻译人员的操作流程,力争把高效率、高质量带给客户,从而为客户节省每一分、每一秒的宝贵时间。

启动 Microsoft Word,系统自动在其主窗口的菜单栏中嵌入“译星”菜单,在工具栏中增加“译星”工具条。

用菜单上的命令或工具条上的按钮,用户可方便地翻译 Word 文档以及其他能在 Word 中打开的文件。

Word里面翻译流程(图5):
图5:Word里面翻译流程
(4)、批量翻译
由于专业用户翻译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已经不能只局限于对单个文件所进行的翻译。

大量的翻译工作使得具有不同文档格式的多个文件的同时翻译成为一种实际需求。

批量翻译功能将可以很好地满足这种需求,把专业翻译人员从繁杂的翻译工作中解脱出来,体验“译”常轻松的感觉。

批量翻译支持*.txt, *.rtf文件类型的翻译操作。

丰富多样的批量翻译文件类型,将进一步满足用户各种情况下的翻译需求。

此项功能将突破以往只针对单一文档所进行的翻译操
作模式,在现今知识爆炸,信息海量的环境下,开创一种全新的翻译理念,将批量翻译、海量操作的全新翻译模式带给专业翻译用户,实现任务上的并行操作,节省大量的时间,从而确保为客户抓住宝贵的时机。

批量翻译流程(图6):
图6:批量翻译流程
(5)、电子词典
系统将提供一个俄汉电子词典。

俄汉电子词典主要用于俄文单词及短语的查询。

(6)、用户词典
本系统最贴近用户需求、最人性化的思路也缘于对用户词典模块的开发集成。

作为专业用户,不论一套翻译软件自身所配备的系统词典有多全面,用户也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触:
有些翻译软件的词典,至少是有些词的解释、释译并不是自己所需要的。

而且,如果这个词在以后的文档中多次重复出现,那么每次出现这个词条的句子翻译效果都不能够很好的满足用户需求。

而且还要逐句修改译文中该词条的
释译,加大了翻译人员的劳动强度与劳动时间,形成了机械、重复、冗余的工作。

对此,本系统中将开发并集成用户词典功能模块。

用户可以将原文、译文语对自行添加到用户词典中。

由于用户词典的优先级高于系统词典的优先级,因而保证了用户能够达到所需要的翻译效果。

此外,用户词典的设立还加大了翻译人员的自主性,打破了以往采用翻译软件系统给你安装了什么你就用什么的传统模式,形成了真正的机器翻译和人工辅助相结合,人工指导机器翻译效果的新思路,并且通过对用户词典的检索、添加、删除、修改的维护,形成一整套灵活机动的用户词典管理机制,人机结合,从而真正达到最优的翻译效果。

(7)、用户词典共享和维护
* 用户词典共享(图7):用户词典采用Client/Server架构。

将用户词典放在服务器端,所有的翻译操作包括全文翻译、Word嵌入翻译、批量翻译以及译文的校对都在用户终端完成。

多个用户可以同时访问服务器端的用户词典。

图7:用户词典共享
*用户词典维护:系统提供用户词典的维护界面。

词典维护界面力争做到使用方便、效率高。

在翻译终端具有维护权限的用户可以对服务器端的用户词典进行维护,如创建一部或多部新的用户词典、删除已存在的用户词典、对特定
用户词典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操作,以及导入、导出用户词典中的数据。

二、产品优势
1、技术先进性:译星秉承“技术领先”的理念,从创建之初,一直致力于最新的翻译技术的探索,多年来坚持不懈,最终拥有了国内最先进、最高质的核心级翻译引擎。

译星翻译引擎曾在863机器翻译质量评比中名列第一,是国家七五、九五攻关项目,国家重点推广项目及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并在国内外翻译会议上屡获殊荣。

一套优秀的翻译系统,翻译引擎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本系统所采用的翻译引擎将在原有翻译引擎的基础上,融合最先进的语言学技术及算法技术;同时,本系统将机器翻译技术与翻译领域的后起之秀翻译记忆大胆结合,使二者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此项技术的形成将在翻译领域形成一个新的突破,开创翻译领域的一场革命;
2、结构合理性:该系统采用人性化的设计思想,在设计之初就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细致入微的帮助用户解决实际翻译应用流程中的具体问题,从而设计了一系列的翻译环境及翻译管理等结构模块,使各个模块在结构上及功能上相辅相成。

同时,本系统在充分发扬自身优良的翻译引擎技术之外,还将在结构上合理地与翻译记忆技术相结合,合理的结构为用户的便捷操作及高质量的翻译效果作铺垫,使得整套系统在实用化、高效化的层面上更上了一层楼;
3、灵活性定制:该系统完全采用开放技术构造,通过分散化的模块结构,根据需要进行功能定制,能够很快适应客户的工作环境;系统面向专业翻译用户的定制需求,处理流程清晰,功能集中;
4、高可靠性:中软译星强大的专业翻译技术力量可为客户提供完善的技术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