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

1.开关箱
一般场所
I △ ≯30mA
潮湿与腐蚀介质场所 I△≯15mA
(注意)
T△≯0.1s
如:潜水泵、夯土机械、Ⅰ类或Ⅱ类(塑料外壳除 外)手持式电动工具、地下室等所用开关箱中漏电 保护器。
2.总配电箱
I△>30mA, T△>0.1s 但 I△·T△≯30mA·s
(注意)
3.漏电保护器极数和线数必须与负荷的相数和线数保持 一致。
➢分级分路规则 ➢动、照分设规则 ➢压缩配电间距规则 ➢环境安全规则
分级分路规则
➢ 从一级总配电箱(配电柜)向二级分配电箱配电可以分路。 即一个总配电箱(配电柜)可以分若干分路向若干分配电箱 配电;每一分路也可分支支接若干分配电箱。
➢ 从二级分配电箱向三级开关箱配电同样也可以分路。即一 个分配电箱也可以分若干分路向若干开关箱配电,而其每 一分路也可以支接或链接若干开关箱。
➢ 动力开关箱与照明开关箱必须分箱设置,不存在 共箱分路设置问题。
压缩配电间距规则
压缩配电间距规则是指除总配电箱、配电室 (配电柜)外,分配电箱与开关箱之间,开关箱与 用电设备之间的空间间距应尽量缩短。按照《规 范》的规定,压缩配电间距规则可用以下三个要 点说明。
➢分配电箱应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场所。 ➢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 ➢开关箱与其供电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 宜超过3m。
10、在使用手电钻、电砂轮等手持电动工具时,必须安装漏电保 护器,工具外壳要进行防护性接地或接零,并要防止移动工具时, 导线被拉断,操作时应戴好绝缘手套并站立在绝缘板上;
11、对设备进行维修时,一定要切断电源,并在明显处放置“禁 止合闸,有人工作”的警示牌;
12、在雷雨天,不要走近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的接地导线周 围20米内。当遇到高压线断落时,周围10米之内,禁止人员进入; 若已经在10米范围之内,应单足或并足跳出危险区;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最新版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最新版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最新版一、工程概况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最新版要求,本施工方案适用于各类建筑、市政、道路等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工程概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工程名称:XX项目2. 工程地点:XX市XX区3. 建设单位:XX公司4. 设计单位:XX设计院5. 施工单位:XX施工有限公司6. 施工面积:XX平方米7. 工期:X个月二、用电管理1. 用电管理制度a) 建立健全用电管理制度,明确用电管理部门和职责。

b) 制定临时用电设备、线路的检查、维修和保养制度。

c) 定期对用电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用电负荷a) 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需求,合理配置用电负荷。

b) 临时用电设备应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定选择,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3. 临时用电设备管理a) 临时用电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行业规定。

b) 临时用电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c) 临时用电设备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三、电工1. 电工资格a) 电工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电工资格证书。

b) 电工应熟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掌握用电设备的使用、维修和保养方法。

2. 电工职责a) 电工负责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的安装、调试、检查和维修。

b) 电工应定期对用电设备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c) 电工应做好用电设备的运行记录,为设备维护提供依据。

四、安全距离与外电防护1. 安全距离a)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与易燃、易爆物品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b)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线路与建筑物、构筑物、树木等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2. 外电防护a)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线路应采取有效的防雷、接地措施。

b)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线路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外电侵入。

c) 遇有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应加强对临时用电设备、线路的检查和维护,确保用电安全。

五、电缆线路1. 电缆线路设计a) 电缆线路应按照施工图纸进行设计,满足施工现场用电需求。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是为了保障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和正常运行,确保工人和设备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注意事项:
1. 电源接地: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应接地可靠,接地电阻不超过4欧姆。

2. 电源开关: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应有独立的电源开关,并设有明显的标志,方便操作和紧急切断电源。

3. 电线电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电线电缆应符合国家标准,选择适合的规格和材质。

电线电缆应避免在地面上暴露,应进行管道或保护套管铺设并固定。

4. 电源插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插座应使用合格的产品,并根据需要设置防水和防尘措施。

5. 线路布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线路布置应合理规划,保证安全可靠,避免交叉和混乱。

6. 安全开关: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应配置相应的安全开关,如漏电保护器、短路保护器等,以确保在设备故障或意外情况下能及时切断电源。

7. 可燃物隔离: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应与可燃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火灾等事故发生。

8. 定期检查维护: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以上是一些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注意事项,具体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详细规定。

施工现场需要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和可靠。

jgj4620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一、工程概况根据《jgj4620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本施工方案旨在规范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用电安全。

工程概况如下:1. 工程名称:XXX项目2. 工程地点:XXXXXX3. 建筑面积:XXXX平方米4. 结构类型:XXXX结构5. 施工单位:XXXX公司6. 施工期限: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二、用电管理1. 用电管理制度a) 施工现场应建立健全用电管理制度,明确用电管理的责任人、电工、操作人员等相关职责。

b) 施工现场用电应实行分级管理,分为高压、低压和特低压三个等级。

c) 施工现场应定期进行用电安全检查,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设备、线路进行整改。

2. 用电负荷a) 施工现场用电负荷应按照施工图纸和施工进度进行合理配置。

b) 施工现场用电设备应按照设备铭牌标注的额定功率选择合适的电源线路和配电设备。

c) 用电设备应采用可靠的接地措施,确保设备运行安全。

3. 用电设备管理a) 用电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b) 禁止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电器设备,如破损的电线、插头、插座等。

c) 用电设备应按照规定进行操作,禁止私拉乱接、超负荷使用。

三、电工1. 电工资格a) 电工应具备国家规定的电工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b) 电工应熟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c) 电工应定期参加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2. 电工职责a) 电工负责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和拆除工作。

b) 电工应定期检查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线路的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c) 电工应做好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

四、安全距离与外电防护1. 安全距离a) 施工现场应按照相关规定设置安全距离,确保人员、设备与高压线、变压器等带电设备的安全。

b) 安全距离应根据电压等级、设备类型等因素确定,并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完整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完整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JGJ/T 188-2009备案号J954-2009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2009-10-30发布2010-07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前言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2007]125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差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规范和国外先进规范,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基地与总平面;5、建筑设计;6、建筑防火;7、结构设计;8、建筑设备;9、建筑安装;10、质量验收;11、使用与维护;12、拆除与回收;附录A活动房质量检查表;附录B建筑设备安装质量检查记录表;附录C临时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本规范主编单位:福建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本规范参编单位:福建省工程建设科学技术规范化协会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福建二建建设集团公司福建六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七局第三建筑工程公司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榕东活动房股份有限公司本规范参加单位:莆田学院中南大学防灾科学与安全技术研究所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王韶国陈国灿焦安亮梁章旋王建国晏音程宏伟林卫东郭筱莹陈汉民吴平春刘忠群薛经秋王世杰杨家轩王凤官徐志胜姚建强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叶可明温伯银王甦郝玉柱张忠庚李达明郑云河宋波冯凯目录1 总则02 术语03 基本规定04 基地与总平面14.1 基地14.2 总平面15 建筑设计25.1 一般规定25.2 办公用房25.3 生活用房26 建筑防火全37 结构设计47.1 一般规定47.2材料57.3 荷载与荷载效应57.4 地基与基础67.5 活动房设计与构造要求77.6 砌体建筑结构设计与构造要求97.7 围挡108 建筑设备108.1 一般规定108.2 给水排水108.3 采暖、通风与空调128.4 电气129 施工安装149.1 一般规定149.2 活动房施工159.3 砌体建筑施工179.4 围挡施工179.5 建筑设备安装1810 质量验收1910.1 一般规定1910.2 活动房验收1910.3 砌体建筑验收2010.4 围挡验收2010.5 建筑设备验收2111 使用与维护2111.1 使用2111.2 维护2212 拆除与回收2212.1 一般规定2212.2 活动房拆卸2312.3 砌体建筑拆除2312.4 回收231 总则1.0.1 为加强建筑工程和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工程建设和使用经管,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规范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的建设和使用,制定本规范。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要点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要点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2005年7月11日起施行一、新《规范》与原《规范》的主要区别⒈增加了章节和条款原《规范》共计九章196条新《规范》共计十章256条;增加了术语与代号的章节和带黑体字的强制性条纹25条;TN—S系统(三相五线制)新《规范》中作出了强制规定;临时用电的组织设计应由机电技术人员(工程师)编制,相关部门审核、技术负责人签字实施。

⒉临时用电的组织设计新《规范》规定:凡是电气设备在5台及其以上必须编制临时用电组织设计,或用电在50kw及其以上也必须编制临时用电组织设计;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应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编制,由相关部门审核(于机电管理有关的部门),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临时用电组织设计编制主要内容8条。

凡达不到上述电气设备数量或用电量的,可以不编制临时用电组织设计,按其主要内容的第8条执行。

⒊临时用电安全技术交底资料①绝缘、接地、电阻和漏电保护器的参数检查表;②临时用电技术档案资料有电气技术人员保管;③电工负责保管电气设备安装拆除的有关资料。

⒋在建工程与外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和保护①凡电压在1kv以上(不包括1kv)称为高压电路;②凡电压在1kv以下(含1kv)称为低压电路;③安全电压,凡50v以下(50v、42v、36v、12v、6v)均称为安全电压。

二、接地、接零和临时用电的安全保护系统和防雷⒈接地—将电气设备可导电的金属外壳(部分)用导线与大地相连称之为接地,其分类如下:Ⅰ类—工作接地(产生工作零线)。

在电力系统中因工作需要的接地称为工作接地,其电阻R≤4Ω;Ⅱ类—保护接地。

在电力系统中因防止漏电伤害保护所需要的接地称为保护接地,其电阻R≤4Ω;Ⅲ类—重复接地。

在电力线中除始端接地外,在其中间或末端的再次接地称为重复接地,其电阻R≤10Ω;Ⅳ类—防雷接地。

将避雷针(器)用导线与大地相连称为防雷接地,其电阻R≤30Ω。

三、在建工地的临时用电系统⒈原在建工地使用的是TT系统(不能保证电阻R≤4Ω),这种电力系统对于设备操作不安全;88年后进入TN系统,并强制执行TN—S(三相五线制)系统,如图所示:L1L3NP EL1 —相线(俗称火线)1,用黄色线;L2 —相线(俗称火线)2,绿色线;L3 —相线(俗称火线)3,红色线:N —工作零线,其R≤4Ω,淡蓝色线;P E —保护接地线其R≤4Ω,只能与设备外壳相连接,用绿/黄双色线。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是为了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预防电力事故的发生而制定的。

以下是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用电设备的选择和安装
1.选择合适的用电设备,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能符合国家标准
要求。

2.在使用前,对用电设备进行必要的检查,如电线是否完好,
插头是否正常等,确保可安全使用。

3.临时用电设备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并且接地电阻要符合规定。

二、电源的供电和分配
1.供电线路应使用耐热、耐磨损的电缆,并设置过载保护、短
路保护等装置。

2.供电箱和电源插座要固定牢固,以防移动或者引起电线故障。

3.临时用电设备的线路应定期检查,并留有检查记录。

三、用电操作和维护
1.临时用电设备的开关和插座的操作应符合规范,禁止闲置插
座中留有电源插头。

2.应定期对临时用电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保持其良好的工作
状态,如发现故障应及时修复。

3.禁止将任何物品放置在临时用电设备上或其周围,以免引起
电线故障或者损坏设备。

四、用电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1.对临时用电设备的使用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其熟悉操作
规程和安全要求。

2.要建立健全的用电设备管理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并记录相关信息。

3.发现用电人员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应及时进行劝阻和制止,并进行必要的教育、处罚。

总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是保障施工现场安全的重要法规,任何人都必须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和管理,以预防电力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临时用电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施工现场环境复杂、用电设备多样等因素,临时用电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可靠,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安全技术规范。

一、临时用电的基本原则1、采用三级配电系统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采用三级配电系统,即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和开关箱。

总配电箱负责将电源引入施工现场,分配电箱将电能分配到各个用电区域,开关箱则直接控制用电设备。

这样的分级配电系统能够有效地保障电能的合理分配和安全控制。

2、采用 TNS 接零保护系统TNS 接零保护系统是一种常用的保护接地方式。

在该系统中,工作零线(N 线)与保护零线(PE 线)分开设置,PE 线严禁断线。

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电气设备外壳带电,保障人员安全。

3、采用二级漏电保护系统二级漏电保护系统包括总配电箱漏电保护器和开关箱漏电保护器。

总配电箱漏电保护器的漏电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间应大于开关箱漏电保护器,形成分级保护,确保在发生漏电故障时能够及时切断电源,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二、临时用电的组织设计1、编制依据2、现场勘查对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周边环境、电源位置等进行详细的勘查,了解用电设备的分布和负荷情况,为合理布置配电箱和线路提供依据。

3、负荷计算根据用电设备的功率、数量和使用时间,进行负荷计算,确定总用电容量和各级配电箱的容量,选择合适的导线截面和电器元件。

4、绘制临时用电工程图纸包括用电工程总平面图、配电装置布置图、配电系统接线图等,图纸应清晰、准确,便于施工和管理。

5、制定安全用电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针对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安全用电措施,如接地与接零保护、漏电保护、绝缘防护等。

同时,制定电气防火措施,如合理配置灭火器材、加强电气设备的巡视检查等。

三、配电箱与开关箱1、配电箱的设置配电箱应安装在干燥、通风、常温的场所,周围不得堆放杂物,便于操作和维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三级配电两级保护”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要求,配电箱应作分级设置,即在总配电箱下设分配电箱,分配电箱以下设开关箱,开关箱以下就是用电设备,形成三级配电。

这样配电层次清楚,既便于管理又便于查找故障。

同时要求,照明配电与动力配电最好分别设置,自成独立系统,不致因动力停电影响照明。

(2)“两级保护”主要指采用漏电保护措施,除在末级开关箱内加装漏电保护器外,还要在上一级分配电箱或总配电箱中再加装一级漏电保护器,总体上形成两级保护。

2、关于加装漏电保护器
《规范》规定:“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除作保护接零外,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施工现场虽然改TN-C为TN-S后,提高了供电安全,但由于仍然存在着保护灵敏度有限问题,对于大容量设备的碰壳故障不能迅速切断保险,对于较小电流的漏电故障又不能切断保险,而这种漏电电流对作业人员仍然有触电的危险,所以还必须加装漏电保护器进行保护。

在加装漏电保护器时,不得拆除原有的保护接零(接地)措施。

3、关于漏电保护器的主要参数
(1)额定漏电动作电流。

当漏电电流达到此值时,保护器动作。

(2)额定漏电动作时间。

指从达到漏电动作电流时起,到电路切断为止的时间。

(3)额定漏电不动作电流。

漏电电流在此值和此值以下时,保护器不应动作,其值为漏电动作电流的1/2。

(4)额定电压及额定电流。

与被保护线路和负载相适应。

4.参数的选择与匹配
(1)两级漏电保护器应匹配:
《规范》规定:“总、配电箱和开关箱中两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合理配合,使之具有分级分段保护功能”。

“两级保护”是指将电网的干线与分支线路作为第一级,线路末端作为第二级。

第一级漏电保护区域较大,停电后影响也大,漏电保护器灵敏度不要求太高,其漏电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间应大于后面的第二级保护,这一级保护主要提供间接保护和防止漏电火灾,如果选用参数过小就会导致误动作影响正常生产。

漏电保护器的漏电不动作电流应大于供电线路和用电设备的总泄漏电流值2倍以上,在电路末端安装漏电动作电流小于30mA的高速动作型漏电保护器,这样形成分级分段保护,使每台用电设备均有两级保护措施。

分级保护时,各级保护范围之间应相互配合,应在末端发生事故时,保护器不会越级动作和当下级漏电保护器发生故障时,上级漏电保护器动作以补救下级失灵的意外情况。

(2)总分配电箱(第一级保护):
总分配电箱一般不宜采用漏电掉闸型,总电箱电源一经切断将影响整个低压电网用电,使生产和生活遭受影响,漏电保护器灵敏度不要求太高,可选用中灵敏度漏电报警和延时型保护器。

漏电动作电流应按干线实测泄漏电流2倍选用,一般可选漏电动作电流值为300~
1000mA。

(3)分配电箱(第二级保护):
分配电箱装设漏电保护器不但对线路和用电设备有监视作用,同时还可以对开关
箱起补充保护作用。

分配电箱漏电保护器主要提供间接保护作用,参数选择不能过于接近开关箱,应形成分级分段保护功能,当选择参数太大会影响保护效果,但选
择参数太小会形成越级跳闸,分配电箱先于开关箱跳闸。

人体对电击的承受能力,除了和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有关外,还与电流在人体中持续的时间有关。

根据这一理论,国际上把设计漏电保护器的安全限值定为,即使电流达到100mA,只要漏电保护器在之内动作切断电源,人体尚不会引起致命的危险。

这个值也是提供间接接触保护的依据。

分配电箱漏电保护器主要提供间接保护,其参数按支线上实测泄漏电流值的倍选用,一般可选漏电动作电流值为100~200mA(不应超过限值)。

(4)开关箱(第三级保护):
《规范》规定:“开关箱内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

使用于潮湿和有腐蚀介质场所的漏电保护器应采用防溅型产品,其额定漏电动作
电流应不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

开关箱是分级配电的末级,使用频繁危险性大,应提供间接接触防护和直接接触防护,主要用来对有致命危险的人身触电防护。

虽然设计漏电保护器的安全界限值为30mA·s,但当人体和相线直接接触时,通过人体的触电电流与所选择的漏电保护器的动作电流无关,它完全由人体的触电电压
和人体在触电时的人体电阻所决定(人体阻抗随接触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由于这
种触电的危险程度往往比间接触电盼晴况严重,所以临电规范及国标都规定:“用于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时,应选用高灵敏度、快速动作型的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不超过30mA”。

所指快速动作型即动作时间小于。

由此用于直接接触防护漏电保护器的参数选择即为30mA×=3mA·s。

这是在发生直接接触触电事故时,从电流值考虑应不大于摆脱电流;从通过人体电流的持续时间上,小于一个心博周期,而不会导致心室颤动。

当在潮湿条件下,由于人体电阻的降低,所以又规定了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15mA。

5.漏电保护器的测试
测试内容分两项,第一项测试联锁机构的灵敏度,其测试方法为按动漏电保护器的试验按钮三次;带负荷分、合开关三次,均不应有误动作;第二项测试特性参数,测试内容为:漏电动作电流、漏电不动作电流和分断时间,其测试方法应用专用的漏电保护器测试仪进行。

以上测试应该在安装后和使用前进行,漏电保护器投人运行后定期(每月)进行,雷雨季节应增加次数。

6.隔离开关
(1)隔离开关一般多用于高压变配电装置中。

《规范》考虑了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强调电箱内设置电源隔离开关,其主要用途,是在检修中保证电气设备与其他正在运行的电气设备隔离,并给工作人员有可以看见的在空气中有一定间隔的断路点,保证检修工作的安全。

隔离开关没有灭孤能力,绝对不可以带负荷拉闸或合闸,否则触头间所形成的电孤,不仅会烧毁隔离开关和其他邻近的电气设备,而且也可能引起相间或对地孤光造成事故,因此必须在负荷开关切断以后,才能拉开隔离开关,只有先合上隔离开关后,再合负荷开关。

(2)《规范》规定,总配电箱、分配电箱以及开关箱中,都要装设隔离开关,满足”
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电设备实行电源隔离"的规定。

(3)空气开关不能用作隔离开关:
自动空气断路器简称空气开关或自动开关,是一种自动切断线路故障用的保护电器,可用在电动机主电路上作为短路、过载和欠压保护作用,但不能用作屯源隔离开关。

主要由于空气开关没有明显可见的断开点、断开点距离小易击穿,难以保障可靠的绝缘以及触点有时发生粘合现象,鉴于以上惰况,一般可将刀开关、刀形转换开关和熔断器用作电源隔离开关。

刀开关和刀形转换开关可用于空载接通和分断电路的电源隔离开关,也可用于直接控制照明和不大于的动力电路。

熔断器主要用作电路的短路保护,也可作为电源隔离开关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