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关于食品安全犯罪的处罚情况
国内外食品安全问题现状

这些案例提醒我们,食品安全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应对;同时,加强 食品安全监管、提高信息公开透明度、加强消费者教育等方面的工作至关重要 。
04 国内外食品安全差距分 析
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程度对比
国内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已初步形成,包括《食品安全法》等基础性法律,但 在细节和具体操作层面仍需完善。
企业自律意识和能力建设
国内食品企业自律意识逐步提高,但仍有部分企业存在诚信 缺失、违法违规等问题,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形象和发展。
国外发达国家食品企业普遍具有较高的自律意识和能力建设 ,注重食品安全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 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05 改进措施与建议
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和执行力度
提升监管水平和效率,确保有效实施
强化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
01
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加强监管队伍的培训和管理,
提高监管水平和效率。
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和风险评估
02
加大对食品的监测和抽检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置食品安全问题
,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做到防患于未然。
推动信息化技术应用
03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实现食品生产、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 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保障食品安全是维护 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实现人民群众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
国内外食品安全形势对比
国内食品安全形势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 。例如,微生物污染、农兽药残留超标、添加剂使用不当等问题时有发生。
完善投诉举报处理机制,对消费者的投诉和举报进行及时、公正 、有效的处理。
食品安全事件的法律责任与惩处

食品安全事件的法律责任与惩处食品安全问题涉及人类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因此必须严肃追究责任,并采取适当的惩处措施。
针对食品安全事件,法律界已经建立了相应的责任和惩处制度。
本文将探讨食品安全事件中的法律责任与惩处问题。
一、法律责任的界定食品安全事件中的法律责任可以分为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两个方面。
刑事责任主要针对故意或过失造成食品污染、伪劣产品、有毒有害食品等食品安全问题的人员。
刑事责任通常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由法院进行审判和处罚。
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行为,可以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并处以相应的刑罚,如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
民事责任主要针对消费者因购买食品而造成损失的情况。
根据民法的规定,食品生产、销售企业在未尽到食品安全义务的情况下,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赔偿消费者的损失。
消费者可以通过民事诉讼向法院起诉,并要求企业进行赔偿。
二、刑事责任的惩处措施刑事责任是对故意或过失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人员进行惩处的手段。
具体的惩处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 刑事拘留:对威胁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可以采取刑事拘留的措施,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限制自由的处罚。
2. 有期徒刑:对于严重侵害食品安全的犯罪行为,法院可以判处有期徒刑。
判决的刑期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和社会影响进行确定。
3. 罚金:对于食品安全事件,法院可以判处犯罪分子一定数额的罚金。
罚金的数额根据犯罪行为的情节、犯罪所得和犯罪分子的经济状况等进行确定。
4. 吊销营业执照:对于食品生产、销售企业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关监管部门可以吊销其营业执照,停止其经营活动。
三、民事责任的惩处措施民事责任是对食品安全问题中的消费者进行赔偿的手段。
在食品安全问题中,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维护自身权益:1. 赔偿损失:消费者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食品生产、销售企业进行赔偿,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因食品安全问题导致的身体损害赔偿。
2. 维权组织:消费者可以组成维权组织,通过集体诉讼等方式向相关食品企业索赔,增加维权的力量。
浅谈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

浅谈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而食品安全犯罪更是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
我国针对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也是严厉的,通过刑法对食品安全犯罪行为进行惩处,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本文将浅谈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以及对食品安全犯罪者的惩处措施。
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主要是在刑法中有关危险食品罪和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罪等相关规定。
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刑罚,其中严重的情节将被认定为刑法也有规定的这类行为属于犯罪。
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对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刑罚,其中严重的情节将被认定为刑法也有规定的这类行为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
刑法对于食品安全领域的其他犯罪行为也有相关规定,如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少充多等行为。
这些刑法规定为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包括对犯罪行为的严厉惩处措施。
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行为,其刑罚分别为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可以处罚金;在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况下,将处以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以及罚金;对于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也会被严厉惩处。
这些严厉的惩处措施对于食品安全犯罪者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同时也维护了食品安全领域的公共利益。
我国对于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也包括加强监管和加大打击力度。
在刑法规制的基础上,我国还加强了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加大了对食品生产、销售环节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行为。
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和经营者的监管和管理,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这些举措为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维护食品安全的公共利益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国外食品造价处罚

国外食品造价处罚国外对制作或销售违法食品的处罚总的说比国内更严厉,甚至可以说非常严厉。
而且处罚绝不会同情可怜生产经营者,即使罚得违法者倾家荡产也绝不手软,也不会允许有任何地方保护主义行为。
在极大的违法风险下,发达国家绝大多数食品制造或经营者不敢冒险。
一般来说,生活水平越高的国家,对于食品安全要求越高,处罚也越严厉。
1、法国在法国,超市如果被确定销售过期食品,除了高额处罚外,还必须关门,永久停业。
2、美国对食品、宠物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的所有造假人员,列为重罪处罚。
明知故犯的企业管理人员或个人,将判处最高十年监禁和无上限罚款。
任何一种食品上市,必须经过监管部门检测,只有质量和标签都合格才能上市销售。
否则按不安全食品处罚。
对于劣质,假冒食品,三无食品民事赔偿标准为50倍。
监管部门监管失职的,连同监管部门一起处罚。
3、英国轻微食品违法罚款5000英镑或3个月监禁。
如果销售不安全食品或提供食品致使他人健康受到损害的,给予2万英镑罚款或6个月监禁。
情节或后果严重的,违法人员将受到无限量罚款或2年以上监禁。
2006年英格兰一家餐馆里一位40多岁的女性顾客就餐后,因在该餐馆吃了带羊肉的菜品出现过敏,并引发其它轻症。
该餐馆被罚款45万英镑。
4、韩国对于故意制造或销售有害食品人员,至少判处一年以上有期徒刑。
对于给他人造成健康不良影响的有关人员,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十年内不得从事食品行业,并处高额罚款。
5、日本在日本,对于所有的蔬菜,水果,肉类等鲜活食用农产品,销售时必须标明生产单位,地点,收获日期,否则一律按不安全食品严厉处罚。
食品安全事件的法律责任与处罚

食品安全事件的法律责任与处罚食品安全是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不断爆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引发了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切。
为了保障公众的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我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食品安全事件的法律责任与处罚措施。
本文将重点探讨食品安全事件中涉及的法律责任和相应的处罚。
食品安全事件中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主要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其依法对违法行为者进行行政处罚,以保证公众食品安全。
刑事责任则由公安机关、司法机关负责,对涉嫌违法犯罪的个人或机构进行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主要是指受害者与食品安全事件的责任方之间进行的赔偿或索赔等民事诉讼。
食品安全事件的法律处罚主要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规,根据事件的性质、情节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分为罚款、吊销许可证、刑事追责等多种处罚措施。
法律对违法行为者实施的处罚力度逐渐加大,以起到威慑作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在食品安全事件中,如果存在违法行为,将面临吊销许可证、罚款等处罚。
吊销许可证是一种行政处罚措施,意味着食品企业将被迫停业整顿,直至达到法定要求。
对于严重违法行为,还可以采取法律追责措施,如刑事处罚等。
这些处罚措施旨在切实保障食品生产企业的自律和规范,强化食品质量管理,从根本上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食品销售环节的违法行为同样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处罚。
对于商家和个人近年来频频出现的非法添加、售卖过期食品、伪劣食品等行为,相关部门将进行严肃查处,依法采取罚款、吊销执照等措施,甚至依法刑拘相关责任人员。
这种依法处罚的严厉打击,极大地震慑了食品销售环节的违法经营行为,有效保障了公众的食品安全。
对于食品安全事件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受害者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进行维权。
当受害者能够证明食品企业存在过错,并且该过错是导致其受到损害的直接原因时,法律会赋予受害者获得经济赔偿的权利。
这种民事责任的追究主要是通过法庭判决或双方协商解决,以实现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食品安全刑事案件法律法规(2篇)

第1篇一、概述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行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食品安全刑事案件法律法规。
二、食品安全刑事案件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我国的基本法律,对食品安全犯罪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
根据刑法相关规定,食品安全犯罪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生产、销售伪劣食品罪:生产、销售伪劣食品,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是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综合性法律,对食品安全犯罪行为进行了详细规定。
根据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食品安全犯罪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并可以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法律责任和处罚

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法律责任和处罚食品安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并规定了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
本文将重点探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旨在加深人们对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理解。
一、食品安全法律责任食品安全法律责任指的是违反食品安全法规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法律责任主要包括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两个方面。
1. 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违法行为人因涉嫌犯罪而被追究刑事责任,刑事责任主要由刑法进行规范。
对于故意违法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的行为,涉及者将面临刑事制裁。
例如,在中国刑法中,明确规定了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用物质制作食品等行为,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刑罚。
2. 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所应承担的行政处罚责任。
食品安全行政责任主要由相关的食品安全管理法规进行规定。
行政处罚主要包括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吊销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等。
对违规行为者,相关部门将依法进行行政处罚,以保障食品安全。
二、食品安全处罚措施食品安全处罚措施是对违反食品安全法律责任的行为人所采取的法律惩罚措施。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处罚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罚款罚款是最常见的食品安全处罚措施之一。
对于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行为人,相关部门将依照法律规定,对其进行罚款。
罚款数额的大小将根据违法行为的情节严重程度及造成的危害程度进行确定。
2. 停产停业整顿停产停业整顿是指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违反食品安全法规被责令停产或停业进行整顿。
相关部门将对违规单位进行检查并要求其立即停止生产、销售等行为,同时要求整改落实相应的食品安全检查标准。
3. 吊销相关证照对严重违反食品安全法规的生产经营单位,相关部门将吊销其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
这意味着该单位将不再被允许从事食品生产、销售等相关活动,以确保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法律责任与处罚

食品安全法律责任与处罚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对公众的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和处罚。
一、食品安全法律责任食品安全法律责任是指各个环节的相关主体对食品安全问题承担的法律责任。
食品安全责任的主体可以包括食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经营者等。
这些主体都有义务保证食品的合法、安全和卫生。
食品生产企业应确保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食品生产标准,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
流通企业在食品销售环节也应承担相应责任,确保销售的食品符合标准。
同时,食品经营者也有责任遵守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得违反食品安全规定。
二、食品安全违法处罚对于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食品安全法律有明确的处罚措施。
违法行为可以包括生产假冒伪劣食品、销售过期食品、添加禁用物质等。
1. 行政处罚在食品安全领域,行政处罚是最常见的一种处罚方式。
行政处罚可以包括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罚款等。
对于食品生产企业或者流通企业而言,责令停产停业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情况,这也是一种强制执行的措施。
吊销许可证意味着企业将被吊销经营许可,无法从事相关业务。
同时,对于严重违法问题,相关部门也可以依法对企业处以罚款,罚款金额通常与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相关。
2. 刑事处罚对于故意制造、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等严重违法行为,食品安全法律还对相关犯罪行为进行了刑事处罚。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涉及食品安全犯罪的个人行为将受到刑事追究,可能面临拘留、有期徒刑等刑罚。
3. 经济制裁除了行政和刑事处罚外,经济制裁也是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一种处理方式。
相关部门可以对违法企业采取限制其融资渠道、取消财政补贴等措施,对企业进行经济制裁。
这些制裁措施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对违法行为起到震慑和惩罚的作用。
食品安全法律责任和处罚的实施目的是为了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切实惩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关于食品安全犯罪的处罚情况
作者:肖明
来源:《中国防伪报道》2015年第06期
新法增行政拘留处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滕佳材指出,新食品安全法体现严惩重处原则,强化了食品安全刑事责任的追究。
新修定的食品安全法增加了行政拘留的处罚,因为发现有些违法者往往不怕罚,但是怕关,怕抓人。
滕佳材介绍,修改后的食品安全法对违法行为的查处上做了较大改革,首先要求执法部门判断违法行为是不是构成刑事犯罪,如果构成犯罪,就直接由公安部门进行侦查,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不构成刑事犯罪的话,才由行政执法部门进行行政处罚。
新法还提出,对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管理工作。
此外,针对有些违法者“怕关不怕罚”的情况,新法对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经营病死畜禽、违法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等屡禁不止的严重违法行为,增加了行政拘留的处罚。
食品安全法相关条文
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十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并可以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经营上述食品;
二、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三、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或者生产经营其制品;
四、经营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生产经营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五、生产经营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六、生产经营添加药品的食品。
明知从事前款规定的违法行为,仍为其提供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其他条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违法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处罚外,可以由公安机关依照第一款规定给予拘留。
国外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罚
美国惩罚性赔偿有震慑作用
不可否认,美国是世界上食品安全体系比较完善、健全的国家。
严密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召回制度以及惩罚性赔偿制度可以说是美国维护食品安全的三把利剑。
其中,惩罚性赔偿对生产和销售危险产品的企业日益发挥出威慑作用。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调查,美国每年大约都会扔掉价值910亿美元的食物,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过了保质期。
美国历史上也曾有过出售过期食品的商家,结果被举报后受到重罚,而且顾客越来越少,最后只得关门。
所以,无论是厂家还是商家,都不敢为了蝇头小利而铤而走险。
2013年1月4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发布《农产品安全标准条例》和《食品预防控制措施条例》草案,把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起点推进到田间和生产商。
据美联社报道,如果新规付诸实施,食品行业厂商每年可能需要多花费5亿美元,同时将减少约3000例左右食品疾病致死案例以及约两百万个致病病例。
德国判刑及可能将肇事者罚破产
2010年12月底,德国安全食品管理机构在一些鸡蛋中发现超标的致癌物质二噁英,引起德国上下的极大关注。
通过对有毒鸡蛋的追查,有关机构顺藤摸瓜将焦点快速锁定在了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施泰因州的一家饲料原料提供企业身上。
这家公司将受到工业原料污染的脂肪酸提供给生产饲料的企业,才导致了其下游产业产品二噁英超标。
随后,德国政府迅速隔离了4700个受波及的养猪场和家禽饲养场,强制宰杀了超过8000只鸡。
对于这次二噁英事件中的肇事者,德国检察部门提起了刑事诉讼,同时进行高额罚款,完全可能让肇事者破产。
韩国卖有毒食品,10年内禁营业
韩国政府设立举报电话,任何人都可以向政府举报食品安全问题,一旦被证实,举报人可以获得高额奖金。
虽然韩国政府十分重视食品安全,并且早就颁布了《食品安全法》《食品卫生法》,但食品安全丑闻依然时有发生。
其中最轰动的是2004年6月被曝光的“垃圾饺子”风波。
这场风波
给韩国社会带来了相当大的震动,以至于韩国总统不得不出面承诺:“一定要让与食品相关的犯罪无立足之地。
”为此,韩国政府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力度,其中一条是加重对违法厂商的处罚力度,让其不敢轻易犯罪。
韩国政府决定将制售有害食品行为定为“保健犯罪”,并且在《食品安全法》中规定,故意制造、销售劣质食品的人员将被处以一年以上有期徒刑;对国民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的,有关责任人将被处以3年以上有期徒刑。
而一旦因制造或销售有害食品被判刑者,10年内将被禁止在《食品卫生法》所管辖的领域从事经营活动。
另外,还附以高额罚款。
韩国政府还决定,卫生监管人员在完成验收过程后要明确记录本人的姓名,一旦其所验收的食品发生安全问题就要唯其是问。
法国卖过期食品立刻关门
法国是世界闻名的美食大国,食品安全一直是政府和民众关注的焦点。
近些年来,疯牛病、二噁英污染、禽流感、口蹄疫等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问题不断涌现,造成社会恐慌,促使法国更加注重对食品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管。
销售部门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巴黎超市的工作人员每天晚上关门前都会把第二天将要过期的食品扔掉。
判断食品是否过期的唯一标准就是看标签上的保质期,而一旦店内有过期食品被检查部门发现,商店就得关门。
巴西重罚造假企业,起诉企业法人
在巴西,生产未达标产品的企业将受到处罚。
如果是重犯,企业将会被处以与首次发现时数额相同的罚款,同时还要接受停产30天检查、没收不合格产品、收回已投放市场产品等一系列处罚。
如再被查出,案件将直接进入司法程序,企业法人将以食品造假罪被起诉。
2007年,巴西东南部两家牛奶生产厂在牛奶中掺入一种溶液,以延长保质期。
消费者饮用后出现腹痛、腹泻等现象。
在接到投诉后,巴西有关方面拆除了工厂的生产设备,查封了库存牛奶,并在市场上收缴这两家工厂生产的牛奶。
英国一道菜出问题,餐馆被罚倒闭
英国的《食品安全法》十分严厉,一般违法行为根据具体情节处以5000英镑的罚款或3个月以内的监禁。
如果销售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食品或提供食品致人健康受损的,将处以最高2万英镑的罚款或6个月监禁。
情节和后果十分严重的,当局会对违法者最高处以无上限罚款或2年监禁。
2006年,英格兰一家餐馆被一位40多岁的妇女告上法庭,原因是这位妇女早前同家人在餐馆就餐时,因为吃了一些带羊肉的菜而出现过敏,并引发其他病症,导致这名妇女过去半年
内不得不在家中休养。
最后,这家餐馆被罚45万英镑,饭店也因无力负担这笔巨额罚金而宣布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