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及血糖调节
2021版高考生物(苏教版)复习: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血糖调节含答案

(3)给狗注射20%的葡萄糖溶液10mL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过滤到肾小囊后、超过了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能力、使肾小管腔内溶液渗透压升高、妨碍水的重吸收、因此尿量增加。
4.模拟尿糖的检测
(1)实验原理
尿液中的葡萄糖是一种还原性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2)实验流程
实验组:糖尿病患者尿液2mL+斐林试剂2mL 蓝色 砖红色沉淀。
对照组:正常人尿液2mL+斐林试剂2mL 蓝色 无变化。
[知识拓展]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
(1)Ⅰ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
[答案](1)血浆渗透压 下丘脑 抗利尿 脑垂体后叶 (2)120~210分钟(或120~180分钟) (3)血糖浓度升高、过滤到肾小囊后、超过了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能力、使肾小管腔内溶液渗透压升高、妨碍水的重吸收
血糖平衡调节 模拟尿糖的检测
1.血糖的概念和含量
(1)概念:血浆中葡萄糖称为血糖。
(2)含量:正常人空腹时的血糖浓度为3.9~6.1mmol/L、在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h后血糖浓度低于7.8mmol/L。
(1)分析该实验过程、提前1天将小鼠放入温度梯度箱内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醇可能通过影响体温调节中枢所在的部位——_________的活动来降低小鼠的体温。一段时间后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乙组小鼠活动区域的温度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甲组小鼠的活动区域。
(3)5-羟色胺能抑制战栗产热和引起外周神经舒张、从而使体温降低、该实验小组认为乙醇可能通过促进5-羟色胺的合成进而导致小鼠体温下降、并利用上述提供的实验试剂、用具及5-羟色胺受体阻断剂、在上述实验的操作基础上增设一组实验丙、丙组小鼠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生物内环境的知识点

高二生物内环境的知识点高二生物课程中,内环境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以及人体内环境的常见调节方式。
1. 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是指维持生物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稳定化生理参数的总和。
它包括体温、血液pH值、血糖浓度、离子浓度等多个方面。
内环境对于维持机体正常功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2.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为了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生物体内部存在一套精密的调节机制。
其中,负反馈调节是最常见的一种机制。
负反馈调节通过感受器、控制中枢和效应器三个部分共同完成。
感受器是指位于各器官和组织中的感受器细胞,能感受到内环境的变化。
它们将这些变化转化为神经信号或化学信号,传递给控制中枢。
控制中枢是指位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些调节中枢,如脑下垂体、下丘脑等。
它们接收到感受器传来的信号后,对内环境进行判断和分析,并通过神经或内分泌途径下达指令。
效应器是指能够对内环境进行调节的组织或器官,如血管、肌肉等。
它们根据控制中枢传来的指令,通过相应的反应来调节内环境的稳态,使其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3. 人体内环境的常见调节方式在人体中,有多种系统能够参与内环境的调节,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调节方式。
(1)体温调节:人体通过皮肤的血管调节和出汗等方式来调节体温。
当体温超过正常范围时,皮肤的血管会扩张,促进热量散发,同时大量出汗。
当体温低于正常范围时,皮肤的血管会收缩,减少热量散发,并进行颤抖以产生热量。
(2)酸碱平衡调节:人体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会形成二氧化碳和酸性物质,导致血液酸碱度的变化。
肺和肾脏是酸碱平衡的主要调节器官。
肺通过呼吸调节二氧化碳的排出,肾脏通过排泄酸性物质和重吸收碱性物质来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
(3)血糖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调节血糖的两种重要激素。
当血糖浓度过高时,胰腺释放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储存,降低血糖浓度。
当血糖浓度过低时,胰腺释放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葡萄糖的释放,提高血糖浓度。
高二生物血糖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生物血糖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在生物学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与血糖相关的知识。
血糖是指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它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
下面将对高二生物学中涉及到血糖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血糖的调节1. 胰岛素的作用:胰岛素由胰腺的β细胞分泌,能够降低血糖浓度。
它通过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加速葡萄糖在细胞内合成糖原等方式,使血糖浓度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2. 胰高血糖素的作用:胰高血糖素由胰腺的α细胞分泌,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
它通过促使肝脏分解糖原释放葡萄糖进入血液,使血糖浓度上升。
3.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协调作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能够共同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
当血糖浓度偏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使血糖回归正常范围。
相反,当血糖浓度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以增加血糖浓度。
二、糖尿病与血糖调节1. 糖尿病的定义与分类: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乏、减少或胰岛素抵抗性增加等原因导致的一组代谢紊乱疾病。
根据发病原因和临床特点,可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2. 1型糖尿病的特点与治疗:1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主要由于胰岛细胞功能减退或缺乏所致。
患者需要长期注射外源性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稳定。
3. 2型糖尿病的特点与治疗:2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主要由于胰岛素抵抗性增加导致。
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口服降糖药物等措施来调节血糖。
三、血糖检测与测量1. 血糖检测方法:目前常用的血糖检测方法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测量、糖化血红蛋白测量等。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医生评估一个人的血糖水平,以便进行相关的治疗。
2. 血糖测量仪器:目前市面上有各种血糖测量仪器,常见的有家庭型血糖仪和医用血糖仪。
这些仪器通过检测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来测量血糖浓度。
四、血糖的重要性与相关问题1. 高血糖对人体的影响:高血糖会导致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严重时还会引起多脏器损害,如心血管疾病、肾衰竭等。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2.1.2 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血糖调节习题(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

第2课时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血糖调节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身体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皮肤的血流量增多B.汗腺分泌的汗液增多C.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D.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多答案D2.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中枢B.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C.人在剧烈运动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解析温觉感受器除分布于皮肤,还分布于黏膜和内脏器官中,环境温度变化刺激这些感受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会传到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或舒张)等一系列反应。
人在安静时产热器官主要是内脏,运动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答案C3.下图表示午餐以后人体血液中血糖和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 )A.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B.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C.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D.胰高血糖素、血糖、胰岛素解析激素的含量应比血糖的含量低,故a为血糖;随着血糖含量的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而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答案C4.下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A.发热和寒战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战C.寒战和出汗减少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解析图示中,AB段说明机体产热大于散热,BC段说明机体散热增强;剧烈运动导致产热增加,出汗增加引起散热增强,符合曲线变化。
答案D5.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解析血浆渗透压降低,说明人体摄入的水过多或盐分丢失过多,不会产生渴觉。
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必修3第二章 第2讲 水、无机盐的调节和血糖调节

当患胃肠炎时,我们常常感到四肢无力, 知识拓展 当患胃肠炎时,我们常常感到四肢无力, 其原因是体内丢失了大量的无机盐,使无机盐的平 其原因是体内丢失了大量的无机盐, 衡遭到破坏。由于胃肠炎导致消化道对无机盐的吸 衡遭到破坏。 收能力减弱,因此,需要输液来补充无机盐, 收能力减弱,因此,需要输液来补充无机盐,维持 无机盐的平衡。 无机盐的平衡。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
增加, 增加,促进水的重吸收然后抗利尿激素分泌恢复 正常。 正常。 答案 A
3.糖尿病及其防治 3.糖尿病及其防治 (1)血糖浓度高于 7.0 mmol/L 时,部分葡萄糖就会随 尿液排出,形成糖尿。 尿液排出,形成糖尿。 (2)糖尿病患者症状:“三多一少”的症状,即 糖尿病患者症状: 三多一少”的症状, 多饮 、 多食 、 多尿和 体重减少。 (3)糖尿病患者应 调控饮食 ,配合 药物 的方法进行治 疗。
高二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1.吊针(静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靶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C.血浆→组织液→靶细胞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答案】C【解析】静脉注射的药液将直接进入人体的血浆,然后经过组织液作用于病变细胞。
故C.血浆→组织液→靶细胞,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联系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内环境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答案】D【解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病原体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C.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相应的器官和系统活动随之改变D.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答案】D【解析】病原体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血浆,组织液中,故A正确。
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故B正确。
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相应的器官和系统活动的改变,故C 正确。
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会导致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4.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液体增多导致水肿?()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图中①-④依次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水肿是组织液增多,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
5.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液被分解成氨基酸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答案】C【解析】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发生在小肠中,故A错误;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故B错误;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发生在突触间隙,突触间隙的液体是组织液,故C正确;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内,故D错误。
高二生物体液调节书上知识点

高二生物体液调节书上知识点高二生物体液调节书上的知识点体液调节是生物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之一,它通过调节体液中的成分和浓度来保持细胞内外环境的平衡。
本文将介绍高二生物课本上关于体液调节的重要知识点。
一、体液调节的意义体液调节是维持生物体内稳态的关键机制之一。
生物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需要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才能正常进行,这些环境条件包括温度、pH值、水分和离子浓度等。
通过体液调节,生物体可以在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保持稳定的内环境,从而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二、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1.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通过神经信号传递来控制生物体的内环境稳定。
当感觉到外界环境的变化时,神经系统会产生相应的神经信号,通过神经元传递到相应器官,触发相应的调节反应。
例如,感受到寒冷时,神经系统会向皮肤的血管传递信号使其收缩,减少散热,以保持体温稳定。
2. 激素调节激素是体液调节的重要调节因子。
它们由内分泌腺分泌,通过血液传递到目标细胞,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从而调节生物体的内环境稳定。
例如,当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过高时,胰岛素会被胰腺释放出来,促使肝脏和肌肉细胞摄取过量的葡萄糖,从而将血糖浓度降低至正常水平。
三、体液调节的重要器官和调节机制1. 肾脏肾脏是体液调节的重要器官,它通过调节尿液中的溶质和水分排泄来维持体内外环境的平衡。
肾脏具有滤过、重吸收和排泄等功能,能够调节体液中的水分、离子和代谢废物的浓度。
2. 盐的调节盐的调节是体液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
人体内含有大量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维持它们的恒定浓度对于细胞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肾脏通过调节盐的摄入和排泄来维持体液中这些离子的平衡。
3. 水分调节水分调节是体液调节的另一个重要机制。
水是生物体最基本的成分之一,对于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平衡至关重要。
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排泄量和浓缩度,以及口渴的感觉来控制体内的水分平衡。
四、体液调节与某些疾病的关系1. 尿液浓缩功能的失调尿液浓缩功能的失调可能导致尿液过多或过少,从而引起多尿或少尿等症状。
高二生物学案 血糖调节

高二生物学案 血糖调节学习目标:1.描述血糖调节过程。
2.探讨血糖调节中的反馈模式。
学习重点:1.血糖平衡的来源与去路。
2.分析血糖调节实例。
课前预习:知识点一 调节过程(1)用下列模型表示调节过程①血糖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②神经中枢: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
③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知识点二 血糖的基本调节方式——反馈调节(1)概念:反馈调节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工作的调节方式。
如A 作用的结果是B ,B 又反过来影响A 。
(2)分类: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①正反馈:指的是作用效果反过来作为促进信号的调节,造成的结果就是使活动完成,如血液的凝固等,再如某同学刻苦学习,受到表扬后学习更加刻苦这些都是正反馈的例子。
②负反馈:指的是作用效果反过来作为抑制信号的调节,如血糖的调节。
血糖浓度升高则促使胰岛B 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作用于全身细胞,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血糖平衡 来源与去向 ①消化吸收 ②肝糖原分解③非糖类物质转化 血糖 (0.8-1.2g/L ) ①氧化分解 ②合成 ③ 调节 (1)体液调节(直接调节) 胰岛B 细胞 胰岛素 抑制 肝糖元分解 非糖类物质转化 血糖升高 胰高血糖素血糖降低 胰岛A 细胞 + + + + (2)神经调节(间接调节)血糖降低 下丘脑某区域相关神经 血糖升高 下丘脑某区域 相关神经 (3)肾脏对血糖的调节(肾小管的重吸收) 糖尿病 病因:胰岛B 细胞受损, 分泌不足症状:三多一少 治疗:调节控制饮食与药物治疗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血糖浓度的降低作为胰岛素升高的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使胰岛素分泌减少。
(3)意义: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点三与血糖浓度有关的疾病——糖尿病(1)定义:临床上把空腹时血糖含量超过1.3 g/L时的情况称为高血糖,若血糖含量超过1.6~1.8 g/L,一部分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称为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