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开放式教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生物工程技术类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生物工程技术类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摘要]为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创新意识和专业综合素质,以达到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的,从调整实验内容入手,开设基础实验平台、综合实验平台,对生物工程技术类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尝试。
[关键词]生物工程技术实验教学改革创新[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4-0049-03一、引言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已成为高等院校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重要的发展趋势。
实验教学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在学校教学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并成为学校教学的亮点。
这就取决于学校对实验教学大胆改革和创新,已取得了一些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并将进一步推进,为培养具有宽口径、重基础、重技能、高素质综合型应用型人才而努力[1]。
二、传统实验教学状况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实验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实验课成绩附属在理论课成绩当中,没有独立的地位,弱化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2,3,4];实验课程门类多,实验课程之间重复内容较多;实验课程多,每门实验课程一个实验室,造成了表面上实验场地少、实验设备短缺的假象;验证性实验项目较多,综合型、设计型实验项目较少,实验教学方式方法呆板、单一、落后,教师“照单抓药”、学生“依葫芦画瓢”,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实验内容陈旧、分散,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学生难以受到本专业系统的、完整的实验技能技巧的训练,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4-7];实验室开放时间短,彼此独立,难以实现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三、实验教学改革状况(一)管理体制实验室实行教学实验中心管理体制,教学实验中心实行校、系(中心)两级管理,实行实验中心主任负责制,实验中心主任对中心的全部实验教学工作、全部教育教学资源进行统筹调配,并建立以实验中心主任为组长的实验中心领导小组,对于实验教学的重大事情,在中心主任领导下进行集体决策。
制药工程实验平台建设方案

制药工程实验平台建设方案一、引言随着制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制药行业的不断壮大,制药工程实验平台的建设成为制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制药工程实验平台是指用于制药工程技术开发、工艺优化、生产工艺验证等各个阶段的工程实验平台,是制药工程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基础设施。
制药工程实验平台的建设需要结合制药工程的发展趋势和技术需求,同时要考虑到实验平台的综合性、多功能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建设一流的制药工程实验平台,既要满足研发和生产的需要,也要符合国际制药行业的标准和规范。
本方案旨在提出一种完整的制药工程实验平台建设方案,以满足制药企业在制药工程研发和生产方面的需求。
二、建设目标1.建设一流的实验平台:为制药工程研发和生产提供优质的实验条件,包括实验设备、实验材料、实验条件等。
2.提高研发和生产效率:通过建设优质的实验平台,提高研发和生产工作效率,减少实验周期,缩短产品研发周期。
3.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通过建设一流的实验平台,提高产品研发和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和规范。
4.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建设一流的实验平台,提高企业的科研实力和生产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建设内容1.实验设备建设:包括物理实验设备、化学实验设备、生物实验设备等,用于制药工程技术研发和生产工艺验证。
物理实验设备包括搅拌设备、加热设备、冷却设备、过滤设备、离心设备等;化学实验设备包括反应设备、分离设备、干燥设备等;生物实验设备包括培养箱、生物反应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2.实验材料建设:包括各类化学试剂、生物试剂、培养基、培养细胞等实验材料,用于制药工程技术研发和生产工艺验证。
3.实验条件建设:包括实验室环境控制、实验条件监控、实验数据采集和处理等,通过建设优质的实验条件,提高研发和生产工作效率,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建设要求1.提高实验平台的综合性和多功能性,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制药工程研发和生产需要。
2.确保实验平台的可持续性,采用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提高实验平台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稳定性。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教学实践

’
制药 工程是建立在药学 、化学 、生 物技术 和工程 学基础 上 的交叉学科 ,主要 是应用药学 、化 学 、中药 学 、生物 学 、工程 学 、管理 学等相关 学科 理论和技术解决 药品在生 产过程 中的工 程技 术问题 ,具 有把 实 验室 科研 成 果转 化 为 生产力 的桥 梁作 用_ l I 2 ;具有较强 的实验技术 和工程技 术特 征。它不仅 要求学 生具有坚 实的制药 、化学工程基础 的理 论知 识 ,而且还 要求学 生 具 有 科 学 实 验 能 力 、研 究 能 力 和 创 新 能 力 “J 。而 这 些 能 力 的培 养主要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教学来 实现 。实验 教学相 对于理 论教学具有 直观性 、实践性 、综合性 的特点 J ,通过一 系列实 验教 学内容的设置和实验教学改革 ,可 以使学生 能综合 运用所 学 的理论 知识 ,提高实验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 。 我校制药工程实验室成立于2 0 O 3年 ,现有实验室面积 7 4 0 i n , 包括药物 分离实验室 ,药物合成实验室 ,药 物制剂 ( G MP ) 实 验 室 ,药 物分析实验室等 ,这些实验室 为实验教 学 的开设提供 了保 障。本文介绍 了我校制药工程 实验室 的建设情 况 ,通过专 业 实验内容设置和实践教学体 系改 革 ,阐述 了教学实 验 的创 新
关键 词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 ; 实践教学
、
中图分 类号 :G 4 8 2
文献标 识 码 :B
制药工程培养方案

制药工程培养方案1. 前言制药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融合了化学工程、生物工程、材料工程、制药工艺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制药工程主要研究药物的制备、纯化、分析、包装等生产过程,是现代制药工业的基础和支撑产业。
本文将从制药工程中的制药工艺学角度出发,探讨制药工程培养方案。
2. 制药工程培养的意义制药工程培养是指通过教学和实践,培养学生掌握制药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培养学生具备制药工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制药工程培养的目标(1)培养学生了解制药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知识,包括制药原理、制药设备、制药工艺等;(2)培养学生掌握制药工程的操作技能,包括制药设备的操作、药品制备、纯化和分析等;(3)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制药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药品的生产过程控制、质量管理、技术创新等;(4)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适应未来的职业环境。
4. 制药工程培养的内容(1)理论知识的学习:包括制药原理、制药设备原理、制药生产工艺、药品分析等;(2)实验操作的训练:包括制药设备的操作、药品制备、纯化和分析等;(3)实践能力的培养:包括参与制药工程实际生产、参观实习、实习实践等;(4)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学术交流等。
5. 制药工程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根据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制定制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
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例如,制药原理、制药设备原理、制药工艺学、药物制备与分析、药品包装与贮藏等。
(2)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制药工程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巩固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
设置制药设备的操作实验、药品制备实验、药品分析实验等。
(3)实习实践实习实践是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手段。
可安排学生到医药企业、制药厂、研究院所等进行实习实践,参与生产、技术改进、质量管理等工作。
(4)科研训练科研训练是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及管理初探

Dic s i n o n t u to a d M a a e e fPr f s i n l s u so n Co sr c i n n n g m nto o e so a
La o a o y o h r a e tc lEn i e rn b r t r fP a m c u ia gn e i g
制药工程专业是 国家教育部 19 9 8年本科专业 调整后的一个整合专业 ,是应用化学 、生物技术、
1 组建制药工程特色 的功 能性 实验室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主要承担制药工程专业的 药学 、工程学 、管理学及相关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 解决药物研发与制造 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具有较 专业基础和专业课 程的教学任务 。涉及生物药物分 强的工程技术特征 n 。制药工程学科涵盖了原有 J
摘要 : 根据专业教学发展方向,制药工程专业 实验 室重点突出四大功能性 实验 宣的建设 ,以 满足学校制药工程特 色实验教 学的需要 ,同时对新形势下制 药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功能扩展和 自我
管理进 行 了探讨 。
关键词:制药工程 ;专业实验室;建设 ;管理
中图分类号 :G 8 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7 4 5 (06 0 — 06— 3 62- 50 20 )2 09 0
4 专业实验室的 自我管理
实验室管理历来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难点 ,随
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开发程度的增加 ,实验过程耗 材的跟踪管理 以及仪器设备 的使用维护一直是我们
维普资讯
E p rme tS i n e& T c n l g xe i n ce c e h oo y
20 0 6年 4月 第 2期
制药 工 程 专 业 实验 室 建 设 及 管 理 初 探 。
《生物化学》在制药工程专业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

导学生 由浅入深 、 变被动为主动地学 习, 以教材为蓝本『 l l , 将整个生物化学的教学分为四大知识模块来进行。模块 1 : 生物化学研究进展 ; 模块2 :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 模块 3 : 代谢及其调控 ; 模块4 : 分子生物学及其在制药工程领域 中的应用 。 1 . 激发学习热情 。现代生物化学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 科, 大学生对最新的科研成果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 程中 , 寻找本学科 与生物化学之间 的交叉点 , 列举科学家 在生命科学领域 中做 出的巨大贡献 ,如美 国化 学家博 耶 ( P a u l D . B o y e r ) 等人运用化学方法阐明了A T P 合成酶的功 能机制 , 于1 9 9 7 年获得诺贝尔奖 ; 美 国科学家莱马克里斯南 ( V e n k a t r a m a n R a m a k r i s h n a n ) 、 施泰茨( T h o m a s S t e i t z ) 和以色 列科学家阿尤纳斯( A d a Y o n a t h ) 对“ 核糖体的结构 和功能” 的研究 , 有助研制针对细菌的新型抗生素 , 获得2 0 0 9 年诺贝 尔化学奖等 。介绍本学科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因、 发病机 理以及开发基 因治疗药物的最新成就及发展前景 。另外 , 通过阶段性理论教学与专题讨论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 , 调 动学生课下查阅资料 、 课堂发表观点 、 畅所欲言。这样 , 拓 展了学习的视野 ,使学生认识到在学科交叉渗透 的今天 , 学习生物化学 的重要性 ,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
田 萍, 杨
( 西安理工大学
谦, 陈 瑞
西安 7 1 0 0 4 8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理学院 应用化学系 , 陕西
制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制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概况制药工程专业是以制药技术和工程学科为基础的新兴专业,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制药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人才,能够在制药行业从事新药研发、生产与质量控制、技术管理等相关工作。
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化学、生物学、制药工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在新药研发、药物生产、管控和质量管理等方面胜任工作。
二、培养目标1. 本科阶段培养目标(1)具备扎实的化学、生物学、制药工程等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2)了解制药工程的发展现状和前沿技术,熟悉药物研发的流程和方法;(3)掌握常见药物的制备工艺和生产技术,了解药物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方法;(4)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新药研发、药物生产、质量管控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2. 研究生阶段培养目标(1)在本科基础上深化专业知识,熟悉制药工程的前沿理论和实践工作;(2)具备开展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制药工程问题的能力;(3)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制药行业从事高级研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三、培养方案1. 本科教学计划(1)基础课程• 化学、生物学、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课程;• 制药工程基础、制药原理、制药设备与工艺、药物分析等专业基础课程;• 工程学科相关课程,如化工原理、传热传质、流体力学等。
(2)专业课程• 药物制剂学、药物质量控制、药物合成工艺、生物制药工程等专业课程;• 药物生产与工艺、制药设备与自动化、药物质量分析、制药原料工艺等专业课程;• 制药企业管理、药品注册审批、药品市场营销等相关课程。
(3)实践课程• 制药实验、生物技术实验、药品质量分析实验、制剂工艺实验等实践性课程;• 制药企业实习、科研实践、课程设计等实习实践类课程。
2. 研究生教学计划(1)深化专业知识• 制药工艺学、药物分析技术、现代制药技术、制剂工程、药物质量控制、生物制药工程等专业核心课程;• 制药工程前沿专题研究、制药工程综合设计、制药工程理论与实践等专业研究性课程。
制药工程学教学模式的探讨与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应开放式教学的生物与制药工程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摘要:本文在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总体思路的指导下,从实验室、仪器设备等硬件建设、开放内容的丰富和优化等软件建设、管理制度保障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建设生物与制药工程开放实验教学平台的基本方案,逐步形成具有工科特色的开放实验室模式和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实验教学平台生物工程制药工程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教改项目:本文为浙江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资助(11005)
近几年,开放式实验教学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起到了很好效果。
开放实验教学在教学方式与手段上为学生创建了很好的学习环境。
开放实验改革的目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与创新能力,以及知识与素质的提升。
1 对目前主要以课程来划分实验室的状况进行改革,并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综合管理,补充常用教学仪器设备,为开放式教学提供硬件保障。
打破实验室壁垒,针对仪器设备使用问题,出台相应仪器设备管理方法,对常用实验用品和中小型设备进行固定地方统一管理,大型设备进行专人管理。
鼓励教师多渠道争取经费,进行设备补充,为开放式教学提供硬件保障。
2 根据人才培养和开放式教学的需要,对开放实验项目进行合理规划,包括对现有基础实验的优化整合,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调整,教师科研项目优选和根据企业需求开设创造性项目等。
以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型实验为基本思路,多加强综合性强、设计性强的实验项目的开设,根据实验教学发展要求,制定不同层次的、面向各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实验教学内容。
各实验任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共享资源及实验设备,采用任务驱动实验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在课余进实验室创作。
对于跨学科的实验项目,多方面调解,为学生开设绿色通道,积极支持学生的实验创作设计。
同时要提高实验室的社会服务意识,使学生的开发创作成果多与社会市场经济接轨,产生社会服务效益。
3 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开放过程的管理,保障整个开放过程良好运转[2-4]
3.1 加强开放实验管理体制
通过生物工程学院开放实验综合管理办法和制度建立,形成较完善的开放实验项目管理办法。
特别是完善和强化申报管理制度,开放实验室的正常有效运转需要强有力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
①建立“预约申报——审核——同意申报”的预约申报流程。
要求学生通过网上预约登记开放实验的内容及项目,并提交书面申请作为管理文件备份。
②加强申报审核制度。
学生在预约教学课程实验以外的实验时,需要提交实验的实施方
案和可行性分析报告,经实验室管理部门的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以上管理方法可有效的使开放实验室的资源有效搭配。
3.2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开放平台进行信息化管理,建设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中心数据库的综合管理功能,利用网络技术和实验设备自动管理技术,对实验室自动化管理。
公布所有可提供开放的实验室和开放的实验项目,供学生或老师自主选择,并直接网上申请,可提高申请办理的效率,也可提高学生进行开放实验的积极性。
3.3 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和中心,改革传统观念,全面提高实验室的服务意识。
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改革传统以教师为主的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项目申报到实验过程等各个环节为学生做好服务工作,全面提高开放实验教学的服务意识。
3.4 完善开放实验的质量监控体系,形成良性激励机制[5]。
尽可能鼓励学生积极申请开放实验项目,尽可能的减少一些课堂实验教学成果与开放实验项目成果的重复性,充分发挥开放实验项目经费的真正用处。
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建立起一整套实验质量考核标准及质量监控体系,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3.5 多渠道争取开放资金,并培养学生节约意识,制定开放资金
管理办法。
资金向来是进行科研实验的基础,特别对工科类学院。
为了保证开放实验顺利进行,首先要出台开放资金管理办法,其次对学生进行教育其节约意识,同时申请新的课题和上级部门的资助也是开放实验能够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但作为工科专业,更希望通过开放实验产生实际产品和科研结果,可以获得企业资助,实行产学研结合。
4 逐步形成具有工科特色的开放实验室模式
开放实验室是在原有实验室教学功能上的拓展,在原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参与性,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因此,开放实验室应坚持训练与提高相结合;低起点与高目标相结合;发挥个性与兼顾一般相结合。
以传授实验知识,提高创新能力为立足点,以培养创新思维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循序渐进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5 最后创建开放实验考核体系
开放实验教学活动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出发,从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上更新,以开放的理念来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人才。
实践证明开放实验教学模式有很多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所不具有的优点,参加的教师和学生均感到收益很大。
开放实验教学正为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学生所喜爱。
本项目通过改革,将创建开放实验考核体系。
每学年学院将对开放实验成果进行总结,统计通过不同的
开放项目对学生科研成果(学生论文,竞赛获奖)、学生考研率与就业率、新型产品开发量。
制定奖励制度,根据不同的成果进行一定量的奖励,对长期实验而并为产生成果的项目进行调整,调整开放项目的种类和时间[6]。
通过项目改革,形成完整的生物工程学院开放实验室综合管理制度,在成套制度的管理下,成立生物工程学院开放实验平台,并且建设和完善开放式实验信息管理系统,学生通过此系统可以了解开放实验项目和内容,并预约实验时间和地点。
每学年学院将对开放实验成果进行总结,进一步调整开放实验内容和比例。
参考文献
[1] 向东.大力推行实验室管理的新模式,充分发挥实验室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n].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验室与设备信息简报,2010(5)
[2] 王晓岗,张星,李静,等. 开放实验教学管理研究.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4):155-157
[3] 王晓岗,高英,史良,等. 开放实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实验室科学,2011,14(4):73-75
[4] 褚晓锐,钱波. 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工科开放实验教学管理研究.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4):42-44
[5] 钱波. 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工科开放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136-138
[6] 褚晓锐,钱波. 基于工科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开放实验
教学平台的构建.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