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湘教版讲义:必修Ⅱ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17讲含解析
湘教版高中地理雌二册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知识点梳理总结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一、基本知识点(带“▲”的为必背内容):1.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期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通常以人口密度来衡量。
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2.▲世界人口分布特点:①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②有明显的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③目前全世界大约3/4的人口分布在5%的陆地上。
3.▲世界人口分布规律:①纬度位置: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②海拔高度:主要集中于地势比较低平的地区。
③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近海岸地带。
④大洲:各大洲和地区人口分布及不平衡;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约85%。
⑤国家:各国人口分布也不平衡,截至2016年底,世界人口超1亿的国家有13个;⑥经济:世界人口城乡分布的总趋势是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降下降。
4.人口稠密区:(①亚洲的东部、东南部和南部)—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有世界古老的文明中心,农业发达;(②欧洲西部和北美洲东部)—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商业贸易活动频繁,工业发达。
人口稀疏区:①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②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③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④湿热的热带雨林。
5.▲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6.我国人口分布特点:①人口分布不平衡;②从东西方向看: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③从自然条件看: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④从经济条件看: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⑤从民族条件看: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7.▲人口迁移的条件:①时间属性——时间限度(持续一年以上);②空间属性——是否变更影响因素人口密集人口稀疏自然因素气候温和湿润,水热条件好降水少,冬季寒冷地形丘陵平原为主高山高原为主水源水资源较充足水资源短缺土壤土壤肥沃,耕地多且集中土地贫瘠,耕地少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达,大城市集中经济落后,城镇少交通和通信交通便捷,通信发达交通闭塞社会历史开发历史悠久,社会稳定开发历史较短定居地;是否跨越行政界限(一般以县级为基本单位)。
2023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知识点讲解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 阶段提升课

第一章 阶段提升课专题1 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 人口增长过慢地区 亚、非、拉地区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发达国家,德国、俄罗斯以及北欧一些国家出现人口的负增长原因 出生率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导致死亡率大幅下降,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完善,生育观念的转变,生活质量要求高 影响 资源、环境压力大,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条件改善困难等社会问题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 对策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转变生育观念 鼓励生育;接纳移民2.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结构等,人口结构若出现不合理,则会引发人口问题。
(1)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
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年轻化(增长过快)和人口老龄化(增长过慢)。
(2)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
①概念: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量来衡量。
它用来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
②影响: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对策:加强对非法胎儿性别鉴别的监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妇女地位,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婚育观念。
(3)人口的文化结构与人口问题。
①概念:人口的文化结构主要是指各学历层次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②影响:人口总体文化水平过低,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应加大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
3.我国人口问题:(1)背景:我国的人口问题具有双重压力,既具有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多、净增数量大的问题,又面临着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因此我国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同时要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应对迅速老龄化问题。
新教材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1章人口与地理环境 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 - 1 - 第二节人口迁移........................................................................................................ - 12 - 第三节人口容量........................................................................................................ - 23 - 章末总结 ....................................................................................................................... - 34 -第一节人口分布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通过调查或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
(地理实践力)2.能够描述某一区域或对比分析不同区域人口分布的特点。
(区域认知)3.能够从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环境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综合思维)4.探讨区域人口密度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人地协调观念。
(人地协调观)一、世界人口分布1.衡量:人口密度。
2.特点:极不平衡。
(1)表现①从世界上看:在占地球陆地面积10%的土地上,大约居住着世界90%的人口。
②从各大洲看:世界人口在各大洲的分布状况差异很大,亚洲占比最大。
③从各国看:目前,中国人口最多,其次为印度,13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
④从城乡看:总的趋势是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2020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节 人口分布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2020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0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2020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156页 0195页 0275页 0355页 0383页 0498页 0541页 0611页 0644页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 人口迁移 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 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 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 第二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人口分布)人口与地理环境教学课件

活动
(1)在图中边框的刻度处标注经度和纬度。 (2)在图 1-4 中,我们可以看出世界上共存在几个人类大陆?说一说, 这些人类大陆分别是哪些地区? (3)邦奇用人类大陆图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对你有哪些启示?说 出来,与同学分享。
活动
(1)在图中边框的刻度处标注经度和纬度。 (2)在图 1-4 中,我们可以看出世界上共存在几个人类大陆?说一说, 这些人类大陆分别是哪些地区? (3)邦奇用人类大陆图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对你有哪些启示?说 出来,与同学分享。
(活动P12)
自然因素
2.近 10 多年来,宁夏中部扬黄灌区先后接纳近 20 万六盘山区 移民
3.2014 年,乌克兰东部俄罗斯族部分居民迁入俄罗斯
自然因素 政治和社会文化因素
4.明清时期,我国出现“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三次大 的移民潮
5.20 世纪 30 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及其附近地 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了这片干涸的土地。有些人选择 迁居东部,但大多数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半球分布:90%分布在北半球,尤其20°N— —60°N最集中 海陆分布:60%分布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 沿海地区 海拔分布:80%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 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四大密集区
欧洲
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北美东部
世界人口分布四大密集区
欧洲
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北美东部
密集原因:
(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什么纬度范围?南半球相同纬度范 围为何人口较少?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南半球相同纬度范 围内,陆地面积较小《或海洋面积广大),人口分布较少。
活动
1. 世界人口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趋向性。例如,从海岸向内地 200千米的范围内,集中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但其面积仅占地 球陆地面积的30%;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地和平原地区,集中了世 界80%以上的人口,但其面积仅占地球陆地面积的57%。读图1-2, 完成相关任务。
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课件第1章第1节人口分布

题组 2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 广布……据此完成 3~4 题。
3.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
①气温较适宜 ②位于平原地带 ③开发历史较长 ④经济相
[特别提醒]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很多,但自然因素是基础因 素,人文因素往往通过自然因素而起作用。
将下列人口密集区与其对应的影响因素连线。
NO.2
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
探究点1 探究点2
世界和我国人口分布 材料一 人民网官方账号 2020 年 07 月 11 日世界人口日发布: 排名前十各国人口列表。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当今世界的人口分布状况,是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多种因素相互 作用的结果。
1.自然地理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案例
地形
地势起伏不大,交通便利,对经济
平原和
发展比较有利,适宜人类的生存繁
丘陵
我国人口集中
衍,是主要人口分布区
分布在地势的
海拔较高、地形复杂、气候寒冷、
山地和
第三级阶梯上
被和荒漠植被。不同植被带的农 在距海岸 200 km 以
业布局不同,人口分布状况也不 内的沿海地区
同。一般来讲,降水少的地方人
口稀少,降水多的地方人口密集
分布规律
具体内容
原因
世界上海拔 500 m 以下的低地和平原 平原规律 地区,居住着全球 80%以上的人口
平原地区土壤肥沃、地势平坦, 有利于农耕,人口较密集。高山、 高原地区土壤贫瘠、交通不便, 加上气候寒冷、风力大等不利因 素,人口较稀疏
②从各大洲来看:世界人口在各大洲的分布状况差异很大,亚__洲__ 占比最大。
(2020新教材)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一节 人口分布

地形
平原和丘陵地区地势平坦、交__通__便__利__、对经济发 展有利
水资源
一般来说,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密
土壤
通过_农__业__发展间接地起作用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人口聚集
2.人文因素 人文因素主要包括 经济 、社会、 历史 、文化和科技等。其 中 经济 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3.人口分布的变化 (1)农业社会及以前,人口分布表现出相对分散而均衡的特点。 (2)农业社会以后,人口分布格局呈现点、轴集中态势。 [微点拨]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很多,但自然因素是基础因 素,人文因素往往通过自然因素而起作用。
什么? 提示:我国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人类聚居
历史悠久,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从而形成人口密集区。
[知识生成] 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分布规律
具体内容
原因
中、低纬 度规律
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 20°N~60°N的中 低纬度地区,其人口 数量约占世界总人口 的90%
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地 区气温适宜,平原面 积广大,人类活动的 历史悠久
纬度
集中分布在_北__纬__2_0_°__~__6_0_°_范围内
海拔 主要居住在海拔_5_0_0_米___以下的低地和平原地区
距海距离
主要居住在沿海地区
[微点拨] 人口密度反映的是单位面积内人口的平均数 目,并不体现人口的实际分布。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
因素
具体内容
气候
温带和亚热带的_湿__润__、__半__湿__润__地区,为人类的生 产、生活提供了条件,使之成为适宜居住的地带
(3)人口分布地理界线:“胡焕庸线”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
新教材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1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精品教学课件(共93页)

2.人文地理环境 (1)经济:对人口分布具有 决定性影响。 ①人口分布与经济活动密不可分。 ②人口分布受经济活动类型、规模的制约。 (2)社会、历史: ①采集—狩猎社会和农业社会:人口分布对 土地 高度依存,表现出相对分散而均衡 的特点。 ②农业社会以后:人口逐渐向 城镇 集中,人口分布格局呈现点、轴集中态势。国际 贸易的发展,使海岸带人口变得稠密。 (3)科技:自然地理环境对于人口的制约程度渐趋弱化,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大幅 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人口空间分布表现为从分散到集聚。
判断
PANDUAN
1 干旱、寒冷地区人口稀少,湿热地区人口稠密。 2 欧洲是世界上城镇人口比例最高的大洲。 3 纬度越低,人口分布越密集。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地理环境: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类的 生活 要求和 发展 需要。 (1)气候:人口主要分布在 温带 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2)地形:人口主要分布在 平原 和丘陵地区,山区人口较为稀少。 (3)水资源:一般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密。 (4)土壤:土壤的自然肥力、耕作性能、开发利用程度不同,因而影响人口分布。 (5)矿产: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人口聚集。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密度比较大。
12345
2.人口稀少的地区是
①终年高温多雨的地区 ②终年干燥的地区 ③一年旱雨季分明的地区 ④一年四
季分明的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在南美洲、非洲等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森林茂密,人口稀少。在非 洲撒哈拉沙漠、亚洲内陆荒漠区以及北美西部高山区,气候干旱,人口稀少。
矿产资源 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煤矿、油田等工 市,如攀枝花、克拉玛依、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讲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掌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考点一 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1)历程: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曲线呈“J ”形,且有快有慢,总体上看,呈不断增长的总趋势。
(2)人口自然增长率①概念: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②影响因素:生物学规律、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领域的多种因素。
③影响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综合思维区域人口增长分析自然(或机械)增长率大于0时,人口增长,但最大时人口不是最多;自然(或机械)增长率小于0时,人口减少,但最小时人口不是最少;自然(或机械)增长率等于0时,人口最多或最少。
2.根据数值特征判断人口增长模式3.不同类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成因考向一人口增长及时空分布差异1.(2016·天津文综)读图,完成下题。
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答案 D解析根据该省人口数量的增长变化图可知,该省人口增长由快变慢,故其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应是由高逐渐降低,且1990年至2000年降低较快。
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如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回答2~3题。
2.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A.2003年B.2008年C.2010年D.2012年3.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A.基本稳定B.逐年增加C.先增后减D.整体趋减答案 2.B 3.B解析第2题,读图中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曲线,两者数值相加即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
图中2008年两者相加数值最大,因此B正确。
第3题,因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一直高于0,故上海市人口总量一直呈上升趋势。
考向二人口增长模式及时空分布差异(2017·海南地理)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
下图示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据此完成4~5题。
4.该国可能是()A.中国B.美国C.印度D.俄罗斯5.根据预测,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A.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答案 4.C 5.B解析第4题,2000年的世界人口为60亿,该国占世界人口比重约为18%(大约为10.8亿),因此该国为印度。
第5题,根据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为90亿,该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基本没多大变化,仍然占18%左右,人口可能达到16亿多,说明该国人口增长较快,D项错误;该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没有多大变化,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B项正确;由于人口总量增长很多,所以老龄人口数量不会减少,C项错误;印度人口增长模式处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阶段,A项错误。
联合国历年发布的“人类发展程度指标(HDI)”,是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三项基础变量按照一定计算方法组成的综合指标,用来衡量各国的发展水平。
下表为四个国家2010年的统计资料。
阅读分析表格,完成6~7题。
6.就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的四个阶段而言,最可能已经进入“低增长阶段”的国家是()A.甲、乙B.甲、丁C.乙、丙D.丙、丁7.关于四个国家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国人口数量最多B.乙国老年人口数量比甲国多C.丙国目前城市化速度最快D.丁国最易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答案 6.D7.D解析第6题,进入“低增长阶段”的国家应该是发达国家,即“HDI”数值较大,平均寿命较高,平均就学年数较长,老年人口比例较大。
第7题,只有人口密度无法比较人口数量;一般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较快;老龄化严重容易引起劳动力不足。
考点二人口问题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温馨提示(1)“青壮年负担过重”侧重于家庭角度,“社会养老费用增加”侧重于社会角度。
(2)放宽生育政策仍然属于计划生育政策。
2.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考向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对策(2018·湖北十三校模拟)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年龄,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位,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
年龄在这个人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
下表示意2015年部分国家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
读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四个国家中()A.日本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B.刚果民主共和国男性年轻人最多C.日本比中国老龄人口多D.美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7.2岁2.有关年龄中位数的叙述,正确的是()A.其变化只反映人口数量的变化B.向上移动反映了人口老龄化的过程C.年龄中位数随时间而减小D.美国年龄中位数增加速度比中国快答案 1.A 2.B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人口问题的有关知识。
读表可知,日本平均年龄中位数最大,可以推断其老龄人口所占比重最大,是四个国家中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A正确;刚果民主共和国人口年龄中位数最小,但由于人口总量少,不是年轻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从表中信息无法判断性别情况,B错误;由于日本人口总数量比中国少,所以老龄人口数量少于中国,C错误;美国人口年龄中位数是37.2岁,但其人口平均年龄不一定为37.2岁,D错误。
故选A。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人口结构变化的有关知识。
由材料可知,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位,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其反映的是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不能反映人口数量的变化,A错误;一般来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龄中位数会随时间而增加,它向上移动反映人口老龄化的过程,B正确,C错误;美国人口出生率比中国高,加上人口迁移的影响,美国年龄中位数增长速度比中国慢,D 错误。
故选B。
老年抚养比是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人口)数之比。
下表为“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表(含预测)”。
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乙国B.甲国老年人口数量较少C.乙国人口老龄化早于甲国D.乙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4.2000~2010年,甲国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可能是因为甲国()A.少年人口增长速度慢于老年人口B.老年人口比重增长快于总人口增长C.大量劳动力的国际劳务输出D.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增速答案 3.C 4.D解析第3题,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乙国人口老龄化时间早于甲国,老龄化程度高于甲国;甲国老龄化速度更快。
第4题,从题干材料可知,老年抚养比是指老年人口数(65岁及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之比,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说明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增速。
考向二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2014·福建文综)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
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
读图,回答5~6题。
5.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性别比例B.医疗水平C.教育程度D.年龄结构6.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A.人口迁移加剧B.劳动力渐不足C.人口分布不均D.社会负担减轻答案 5.D 6.B解析第5题,根据题干中人口抚养比的概念可知,抚养比与性别比例无关,A项错误;医疗水平提高,平均寿命延长,可能提高老年抚养比,但这个过程还是要通过改变人口年龄结构来实现,B项错误,D项正确。
教育程度与老年抚养比没有直接关系,C项错误。
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15年以后,老年抚养比明显上升,少儿抚养比较平稳,说明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因此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加重的现象,B项正确,D项错误。
人口抚养比的变化与人口迁移和人口分布关系不大,A、C项错误。
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
读图回答7~8题。
7.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8.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出生率B.人口迁移C.人口死亡率D.人口密度答案7.A8.B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农村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较高,而城镇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较低,B错;经济发达省市如图中广东省并未进入老龄化阶段,C错;东北地区中城镇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高于农村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城市老龄化比农村明显,D错;我国东部超大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城镇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较高,均在6.5%以上,而农村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在2%以下,故选A。
第8题,我国中西部省份中的农村青壮年受经济因素影响多外出务工或经商,老年人留守农村,导致农村老年人口占比较高,故选B。
考点三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爆炸”(1)含义:用来描述20世纪出现的世界人口急剧增长情况,反映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猛增的现象。
(2)人口的指数增长:开始时数量比较小,但很快就会急剧膨胀。
2.环境的限制性——资源问题3.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与区别(1)人口容量⎩⎪⎨⎪⎧概念: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 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2)人口合理容量: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3)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4)区别: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4.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及特征 (1)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2)环境人口容量的特征5.世界各国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1)世界: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公平的秩序。
(2)地区: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
考向一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与区别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城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
读图回答1~2题。
1.有人口学专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
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中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2.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
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根据题目叙述: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