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

合集下载

课堂“小练笔”的妙用

课堂“小练笔”的妙用

语 文课程 标准强调 :教 师应创造 性地理 “ 解和使 用教材 , 积极 开发课程 资源 , 活运用 灵 多种教 学 策 略 , 导 学 生 在 实 践 中 学 会 学 引
习。在教学实 践 中 , 者把 “ 练笔 ” ” 笔 小 巧妙安 师
【 片段 1 夹竹桃 》 】《 一课 月光 下 的 夹竹 桃 可 以引 起 我许 多 的幻
亲爱 的姥姥 , 寄来 的 剪纸 我 已经 收到 您
了, 我知道那是您 对我 的期 待 , 不会辜 我 负您 的期 望 , 定会 好 好 学 习 , 日成 一 早
课 堂“ 小练 笔 ” 妙 用 的
房 慧
( 苏省 盐城 市龙 冈小学 , 2 0 1 江 2 40 )

要: 教学实践 中。教师可把“ 小练笔” 巧妙安排在 阅读 教学
的各个环节 中。读写结合 , 让学生展开想象 , 与作者感同身 受 ; 倾诉
心声 , 与人物心灵交流 ; 抒写感言 , 与文本深刻对话。加深学生 对文 本 内涵 的感悟 , 提高学生 的写作水平 , 从而打造有效课堂 。 关键词 : 小练笔 想象 心声 感言

作者 收到姥 姥 寄来 的剪 纸后 , 非 常思 也
文本 内涵 的纵深挖 掘 。教师应 当珍视学 生独
念姥姥 , 他提 笔 给姥 姥 写 了一 封 信 。想

特 的感受 、 体验和理解 。
【 片段 3 最 大的麦穗 》 1《 一课
想, 作者在信 中会对姥 姥说些什 么 呢? 师
请你拿 出笔 , 联系课 文 内容 , 出作 者最 写
里 的小鱼 。
候捂住 您 的眼 睛 , 您 摸 着 剪 “ 鹊 登 让 喜
枝” 的情景 , 说 的“ 能 生 巧 , 您 熟 总剪 , 手 都有准 头 了” 句话 我铭 记 在 心 。您 让 这 我明 白了: 只要 坚 持不 懈 , 练不 止 , 勤 就 能把事情做好 !我从心底感激您 !

小学高段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设计解析

小学高段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设计解析

小学高段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设计解析小练笔设计是散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锻炼。

在设计小练笔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合理选择散文材料,并设置合适的题目和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表达和思考。

下面就小学高段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设计进行一些解析。

一、选择适当的散文材料在进行小练笔设计时,教师首先要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的散文材料。

散文的类型多种多样,有叙事散文、描写散文、议论散文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学科内容进行选择。

在选择散文材料时,教师要考虑散文的主题和情感,注重散文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阅读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和体会。

对于小学高段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对学生生活有启发和感染力的散文材料,如《我的小学》、《春天的花朵》等,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文学素养。

二、合理设置小练笔题目在选择好散文材料之后,教师需要合理设置小练笔的题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散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小练笔的题目可以围绕散文的主题、情感和内容展开,要求学生进行感悟和体会,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如描写、记叙、议论等。

对于散文《我的小学》,教师可以设置小练笔的题目为“我的小学生活”,要求学生围绕小学的校园、老师、同学等进行感受和表达,要求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生活感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练笔与修改在学生完成小练笔的写作之后,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小练笔进行修改和指导,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审美情感。

在指导学生进行练笔时,教师可以从文章的结构、衔接和语言使用等方面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浅谈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运用

浅谈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运用
练哪课 。

方特 别多, 如本 学期 在教学 “ 人与动物” 为主题的单 元时, 学生一
度地被课 文中的人或动物感动 , 尤其是走进动物的内心世 界 , 体
会到它们 的丰富情感后 , 感动之余 更受震撼 。这时候设计写 的
训练 , 既可 以使 学生有话 可写 , 而 且又能抒 发 出学 生的真 实情 感来 。
… …
可我该 怎么在 老师 面前说呢?就说你以后给我多布置些作
战象嘎羧 的敬佩之情 , 同时对进一步理解课 文内容 , 对作者表达 的思想感情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 三、 补充“ 空白” 。 提 高表达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 还可以制造一些“ 空白” 让学生进行补充。一
大陆桥视野,1 5 2
l 陆桥文化 / L UQI A O WE N H U A
业吧 ,……不 ,不 能这样说 ……要么说以后我天天 留下来……
唉, 也不行 。” 通过 自己的亲身体验 , 再联系上下文 , 桑娜 当时那 种担心 、 自责 、 后悔矛盾 的心理就容易理解 了。这样不仅理解课 文, 又能把 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
位艺术家说过这样一句话 : 对于一个高明的画家来说 , 着墨处是 画, 空 白处 于是画 。 文学作品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具有审美力的表 现性语言 , 包含着许多“ 不确定” 与“ 空 白” 令人遐想。如能对这些

进行仿写 。 降 低 作 文难 度
在教学《 最后一 头战象》 一课 时 , 笔者抓住重点段落 , 引导学 生反复品读 。 在读到“ 它什么也没吃 , 只喝了一点水 , 绕着寨子走 了三圈” 时, 让 学生想一想嘎羧“ 绕 着寨子走 了三圈” 时在想些什
么 。学生很快就写 出了嘎羧想说 的话 : “ 我的后半辈 子就是在 这 开这里啊 !可是 , 我 已经感觉到我 的同伴和死神在召唤我 了, 我 不得不离开这里 !因为对我而言 , 我的同伴就是我的兄弟 , 我要

课堂小练笔在阅读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课堂小练笔在阅读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写 作 能 力 。“ 堂 小 练笔 ” 即就 文 课 ,
句 式 的 示 范 也 降 低 了在 语 言 表 达 上 的难 度 ,使 他 轻 松 自如 地 完 成 了模 仿 练 习 ,大 大 满 足 了他 的成 就 感 。 这样 的 练 笔 不 仅 促 使 学 生
学 会 运 用 与 表 达 语 言 ,而 且 融 理
解 、 累 于一 体 , 激 发 了 他 对 作 积 更 文 的兴 趣 , 谓 一 举 多 得 。 可
云 , 篇 一 律 , 之 味 同 嚼 蜡 。亦 千 读 有 多少 老师 谈起 作文愁 眉 紧缩 , 为 提高 学生 作文水 平 绞尽脑 汁 , 许 多 老 师 为 此 做 了大 量 的 研 究 和 实 践 ,在 阅读 教 学 中进 行 课 堂 小
歌 。蜜 蜂 的 幸福 , 于辛 勤地 采 集 在 芬 芳 的 花 粉 ,为 人 类 酿 造 出 香 甜 的蜜 。所 以 , 蜂 整 天欢 乐地 在 花 蜜
此 可 见 ,抓 好 了 写作 也 就 是 抓 住
技巧。
了语 文 教 学 的根 本 。但 是 , 不论 是
对 于 老 师 , 是 对 于 学 生 , 作 无 还 写
宋 朝 朱 熹 说 : 古 人 作 文 作 “ 诗 , 是 模 仿 前 人 而作 之 , 学 之 多 盖 既久 , 自然 纯 熟 。 ” 适 先 生 也 曾 胡 说 过 :凡 富 于 创 造 性 的人 必 敏 于 “ 模 仿 ,凡不 善 模 仿 的 人 决 不 能 创 造 。创 造 只 是 模 仿 到 十 足 时 的 一 点 点 新 花 样 。” 仿 写是 学 习写 作 故 的 必然 规 律 , 重 要 途 径 和 方 法 。 是 语 文教 材无 疑是仿 写 的典 范 , 所 选 文章在遣词造句 、 篇布局 、 谋 选 材 立 意 等 方 面 各 有 所 长 ,我 们 应 充 分挖 掘 教 材 内 涵 来 进 行 模 仿 训 练 , 其 表 达 , 其 构 思 , 其 章 仿 仿 仿 法 , 其技 能 , 至熟 能生 巧 , 仿 直 将 之 迁 移 到 自己 的作 文 实 践 中 去 , 从 而 达 到 提 高 写作 水 平 的 目的 。 1 经典 句 式 , 斟词 酌 句 。 . 仿 练 语 文 教 材 给 我 们 提 供 了 许 多 模 仿 性 很 强 的 经 典 句 式 ,教 师 应 充 分发挥 其“ 子” 例 的作 用 , 住 抓 契 机 让 学 生 进 行 仿 写 ,训 练 学 生 斟 词 酌 句 的 能力 。 如 《 福 》 第 九册 练 习3 幸 是 中

阅读教学中小练笔设计

阅读教学中小练笔设计

注意事项:仿写不是抄袭,要 在模仿中创新,注意语言的准 确性和丰富性。
扩写型小练笔
定义:在原有 文本的基础上, 通过扩写的方 式,对细节进 行具体描绘, 使内容更加丰
富和生动。
目的:培养学 生的想象力和 创造力,提高 语言表达能力。
常见类型:扩 写句子、扩写 段落、扩写短
文等。
示例:在《孔 乙己》中,可 以让学生扩写 孔乙己被打折 腿后的生活状 态,进一步理 解人物命运和
符合学生实际水平
设计小练笔时需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难度适中,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表达真实感受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小练笔,满足个性化需求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创设情境,引 导学生进入写 作状态
结合阅读材料, 设计有趣的练 笔题目
阅读教学中小练笔设 计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X
目录
CONTENTS
Part One
添加标题
Part Two
添加标题
Part Three
添加标题
Part Four
添加标题
Part Five
添加标题
Part Six
添加标题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小练笔的定义和作用
什么是小练笔
小练笔的定义:小练笔是指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后,进行的一种书面表达练习。 小练笔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教师应当关注 学生的个性差 异和需求,根 据不同学生的 特点进行有针 对性的指导和 反馈,促进学 生的个性化发 展。
避免机械性的重复练习

读写结合,相得益彰——浅谈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使用

读写结合,相得益彰——浅谈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使用

的 人 越 来 越 多 。这 时 笔 者 突 然 提 出 “ 写 出 来 让 大 家 欣 赏 员 、演 出的 时 间地 点 。 ”这 时让 学 生 温 习 了说 明书 的 语 言要 能 吗 ? ”安 排 了仿 写 月色 的 小 练 笔 。 因 为学 生积 极性 很 高 ,所 求 ,适 时安 排 了这 项 内容 的 “ 小练 笔 ” 。 由于现 在 的学 生对 以 “ 写 ”效 果较 好 。这 样 的 “ 仿 小练 笔 ”学 生有 了素 材 ,愿 演 员特 别 是 明 星很 感 兴 趣 , 所 以 多数 人 写 得很 好 ,只 是部 分
( 哀愁 —— 喜悦 — — 哀 愁 )及 结 构 ,然 后 紧 紧抓 住 第 五 自然 没 有 介 绍 原 料 、价 格 等 另 外 一些 学生 感 兴 趣 的 内容 ,于 是 笔 段 对塘 上 月 色 的 描写 ,反 复 诵 读 ,详 细 讨 论遣 词造 句 、表现 者 安排 学 生 再 补 写 一段 ,把 这 砦 内容 写 出来 。 《 ( 城 计 ) 空
手 法 、喜 悦 情 感 ,最 后 让 学 生 回 忆 自己 见 到 的最 美 好 的 月
剧 情 简 介 》 只 介 绍 了 剧 情 , 于 是 笔 者 引 导 学 生 “ 果 作 为 如 ‘ 报 ’ 贴 出去 , 还 缺 什 么 ? ”很 多 学 生 马 上 答 出 : “ 海 演
色 。 开始 时 发 言 的人 很 少 ,随着 笔者 的补 充 纠 正启 发 ,想 说
现 手 法 的使 用 ,令 人难 以卒 读 。正 规 的作 文 不 会 写 ,常 用 的
“ 事先 商 量 好 了的 ,所 以一 笔 带 过 ” 。这 时 笔者 先 安 排 说 是
请 假 条 、 留言 条 的 格 式也 不 懂 。其 原 因一 是 生 活 阅 历少 ,生 话 训 练 : 说 说 同 学 或 家 里 人 商 量 事情 的 过 程 , 再 安 排 小 练 活 单 调 ,缺 乏 素 材 ; 二是 动 笔 太 少 ,缺 乏 训 练 ,有 素材 也 没 笔 : 写 出华 老 栓 夫 妻 商 量 的过 程 。有个 学 生 写 得很 好 :康 大 思路 ;三 是基 础 差 , 语言 积 累 少 ,缺 乏书 面 表 达 能 力等 ,其 叔 来 喝 茶 ,欺 骗 老 栓 “ 人血 馒 头 能 治好 小栓 的 病 , 明天 要 杀 中第 l 、第 三 点 是 主要 的 。为 此 ,在 阅读 教 学 中读 写结 合 , _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运用技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运用技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运用技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小练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符合学生的写作心理。

所谓“小练笔”,即紧紧跟随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训练。

学习语文就要做到读写结合,而真正让“读写结合,和谐共生”,是需要我们教师找准读写结合点,让学生有话可写,有话要写,有话会写,有话能写好才行。

语文,本来就是源自生活,语文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得心应手地记录自己身边发生的大事小情才是我们语文学习的本真归宿。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设计丰富的练笔形式,创设与学生心智水平吻合的情境,采取符合学生心理和兴趣的练笔形式,充分开发学生记忆、思维和语言表达。

要使随文练笔练到实处,教师首先应充分把握教材,找准合适的训练点,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训练:一、在文本空白处小练笔在课文中,作者常常运用“空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

在教学中,抓住这些“笔所未到,意有所忽”之处,通过有形部分,引领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及时进行“补白”,从而走进文本内部的世界,这对全面完整地把握内容,披文入情,具有重要意义。

如教学《第一次抱母亲》(苏教版四下)一课,“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母亲年复一年,翻山越岭的日子是何等的艰辛、漫长,请你按照下面的提示想一想,写一写:在烈日炎炎、挥汗如雨的夏天,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冬天,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就能产生丰富的联想,体会母亲的不容易、艰辛。

二、根据课文仿写练笔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入选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在写作技法上各具特色,流光溢彩。

有的选材精当,有的构思奇特,有的句式整齐,而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在练笔中模仿借签的材料。

“写”出语文课的精彩——“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有效性”研究

“写”出语文课的精彩——“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有效性”研究

坚持 自省与反思,正确对待和改正 自己的错误。这样的小练 写小诗歌并不难,优美的句子如泉涌般地 出现在 自己的笔 笔设计一方面检测学生对前文内容是否真正理解,另一方面 端 ,他 们感 觉特 别有 成就 感 ,创 作 的积极 性 也被 大大地 调
四、行文精彩 处练笔
当学 生对 文本 有 了 充 分 理 解 和 感 悟 得到 了训 练 ,创 造性 思 维也得 到 了培养 。
之后, “ 写 ”就 成 了他 们表 达情 感 、表达
自我 的 自然 需要 ,而 不是老 师布 置 的一项
教材 中有 很 多文章 可谓 文质 兼美 。读着 这 些精 彩 的语

穷人 》一课 ,文 章最 后一 个 自然 堂观 摩、 教研等 活动 的开 展 ,以及 自己一 然 开 朗、别 有洞 天 。如 《 拉 开帐子 ”,文 年多 以来 的课堂 小练 笔实 践 ,我认 为教 师 段 写桑 娜知 道丈 夫和她 想法 一致 时 ,才 “ 只有 选择 恰当 的练笔 时机 ,抓 住读 写训 练 章 戛然 而止 。这 样 的结尾 势必会 让 学生 浮想联 翩 ,我们 何 的结 合点 ,合 理安排 内容 ,并尝试运 用 多
做天 空 中一颗 最 闪亮 的星星 ……
决 定成败 的 不是你 尺寸 的大 小 , 而 是要做 一个 最好 的你 !”
生 写得情 意浓 浓 ,通过 练笔 ,他们 设 身处 地感 受人 物 的情
感,深入体会父亲的严厉与慈爱,明白了在学习和生活中应
学 生 像 在 写 小 诗般 ,通 过 仿 写 训 练 ,孩 子 们 发 现 ,
呆 板 的课 堂 教学 任 务 , 由 学 生来 配 合 完 段 ,欣 赏这些飘扬 的文 字,真是一种 美的享受 。教师 除了引 成 。教 师 组 织 课 堂 小 练 笔 要 善 于 抓 住 时 领学生反复诵读感悟这些语段,还可以巧妙地抓住文章的精 机 , 当学生读 到情 深意 浓 时,便 可 以设置 小练笔 ,让 学生 彩 点进 行练笔 ,让 学生在潜移默化 中积 累语言 、培养 语感 , 做一 个最 好 的你 》的 最后 一个 自然 自由表达 心 声 。学 生觉 得有 话可 说 ,有情 可抒 ,这样 才 能 掌握 写作 方 法 。比如 《 水 到 渠成 ,事 半功 倍 。 比如 :我 在执教 北师大 版五年 级上 段 ,旬式精美 ,手 法独特 ,这就 是引导练笔 的好 时机。在 引 依样 画葫芦 ” 册 《 迟到》一文 ,当学到第 1 8 自 然 段父亲来送花 夹袄 时 ,学 导学 生反复 品味 、欣 赏、诵读之 后,让学生 “ 生对 比之前父亲 面对小海音 的错误 时的严厉 ,心中肯定有话 般 地进行仿写 。学生的写作兴趣 被调动起来 了,还 涌现 出了 想说。教学中,我抓住时机,让学生对比 “ 一打~送”两幅 令 人惊喜的高水平好 文段 。比如 ,有 的写道 : 插图 ,并提笔 写一写此 时小海 音想对父亲说 的话 。学生 结合 自身的生活经验 ,心灵受到 了情 感的熏陶 ,练 笔 比较顺利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
云南省陆良县大莫古镇波漠小学刘权
借助学生阅读文本的适当时机,让学生随阅读进行小练笔,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我的做法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以课文内容为写作素材,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读与写彼此交融,和谐运用。

由于语文教学的层次性、目的性,故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写的角度也有所不同。

一、初读阶段的写
初读课文其语言特点是感知语言文字,对课文内容获得整体认识。

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让学生充分读书,在与语文材料的充分接触中明白它所表达的意思。

此时的随阅练笔,主要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写课题。

有的文章课题十分重要,读了课题,再让学生写一写,不仅在一开课便解决了生字,而且也加深了对课题的认识,把握了文章的重心。

如执教《邱少云》一课时,我让学生写下课题,放手让学生读书,并让他们端端正正地写下主人公的名字,并要求牢记在心。

这样的教学,远胜于单调的抄写,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书写比较规范。

2、写词语、句子。

学生初读课文时,便可让学生边读边找出那些难读、难写、难理解的字词句,并有选择地写下来,同时也可将好词、好句抄下来。

如执教《落花生》一课时,有学生提出“居然”一词不懂,我便让学生先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并随机在黑板上写下了:王小明平时学习很认真,这次语文期末测验成绩居然下降了。

再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并将答案写在作业本上,同时请两位学生写在黑板上。

通过“读一写一读”的有机训练,学生便很快体会到“居然”便是意想不到,出乎意料的意思。

3、写问题。

初读课文的感知应是鸟瞰式、全景式的。

教师往往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而此时,若让学生把问题写下来,这对于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探究及创新能力都会带来巨大的帮助。

如学习《将相和》一文,揭示课题时,就可以让学生在课题旁记下自己的疑问。

不少学生就记下了将是谁、相是谁、他们为什么不和、又为什么和好了等诸多问题。

学生能抓住关键和要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也是一种非常
重要的阅读能力。

二、细读阶段的写
学生经过初读阶段浅层次、不完整的感知过程之后,应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反复读,进一步激其思,动其情,使之明理、得法,并以写促其巩固、深化。


1、写体会。

让学生细读课文,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悟出作者的布局谋篇、表达形式。

为了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珍视每个学生的不同体验,克服人云亦云的现象,“写”就成为良策。

如执教《黄继光》一课时,在综合感知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写一写黄继光在什么方面最令自己感动。

再以写促读,读出对黄继光的崇敬之情,并组织交流。

交流中学生个个亮出了阅读、习作的收获。

2、写答案。

阅读教学中,学生解答问题多为口头表达,极少书写。

但由于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存在差别,就致使学生能说却不一定会写。

因此,在读中应把口头语言训练与书面语言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将问题的答案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

同桌可合作学习,相互批改,以便取长补短,切实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与修改能力。

3、写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理解,可以促进学生自主阅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富有个性地理解课文。

学习《草船借箭》一课,可要求学生写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边读边在书本上作好记号,写下自己的理解。

师生交流时,有学生就在“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这句话的旁边写上了“诸葛亮算到鲁肃忠诚老实,神”这句话。

还有学生在“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也看不清”这句话的旁边写上了“诸葛亮三天前就算到有大雾,神”这句话。

这是学生亲自参与阅读实践之后的自我感悟与发现,有了这样的理解,也就不再需要教师的繁琐分析与讲解了。

三、精读阶段的写
精读,是对文章本质的认识,是对文章的深化与拓展,能激发学生的感情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

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一吐为快的冲动。

1、写感悟。

经过初读、细读的实践,学生已经感悟到文章的脉络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此时,一些教师往往以学生的说为最终目标。

其实不然。

因为学生的
感悟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之下才能得到,一到课后,自己刚才的佳语妙言,许多都会被忘记掉,多可惜呀!此时应该引导学生将自己心灵的火花写下来,不要让它白白消失。

2、写道理。

许多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若只是简单地说教,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便不会那么深刻,若此时让学生写下来,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执教《狐狸和乌鸦》一课,可引导学生按照“若乌鸦又找到了一片肉,狐狸还想得到,情形会怎样呢?若狐狸又得到了那片肉,情形又是怎么样的呢?从中说明了什么呢”的思路,鼓励学生拿起笔来写一写《乌鸦第二次上当了》。

由于有了延伸讨论的基础,学生对乌鸦第二次上当已有了种种设想,大部分同学都跃跃欲试,愿写,想写。

学生不仅领悟了更多的道理,也促进了创新能力的发展。

3、写对比。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相对立的素材。

引导学生拿旧社会与新社会对比,善与恶对比,好与坏对比,谦虚与骄傲对比,马虎与细心对比……并将对比用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更易激发学生的情感。

如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要求围绕“假如小孩来到我们中间”写一段话,个个都会有话可写。

这样写,不仅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4、写对话。

小语教材的文字叙述简单明了,人物间的对话叙述较多,易于学生明白接受。

但有的课文将人物的对话隐藏,而此时若发挥学生的想象,写出话来,则便于学生理解。

如执教《再见了,亲人》一课,教学时可先交待任务,引发兴趣: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写志愿军战士回国时,在火车站与朝鲜人民话别的情景,课文中只写了志愿军战土的话,而此时此刻,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呢?请你从大娘。

小金花。

大嫂中任选一个,写一写她们分别时会对志愿军说些什么。

通过这样描述,学生就能把握“告别话语”的写作方法,也能深刻地领悟文章的思想。

实践告诉我们,指导学生进行“随阅练笔”,能促进学生学会阅读,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充满热情的。

独立的、会思考的读者,在阅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它更是一条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捷径。

学生在学习知识、理解并运用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掌握写作的技能,提高作文的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