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含义及其具体实现形式

合集下载

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内涵

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内涵

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内涵民主集中制是指在集体领导的基础上,既要有民主(即坚持群众路线),又要有集中(即领导权有力)。

在科学管理中,民主集中制被认为是一种科学的组织形式,它的内涵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民主集中制意味着实行科学的组织工作方式。

在实践中,需要遵循以群众为中心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工人、职工、农民和其他各阶层人民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要在领导层中实行集中的权威,使领导者对事业有明确的计划和指导方向。

其次,民主集中制需要进行科学的领导和管理。

在各级组织中,领导干部需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发挥领导作用上,充分发掘人才,创造正确的领导氛围,不断提升自身的领导水平和素质。

同时,要注重组织实现民主监督,确保领导方式符合制度与规章。

再次,民主集中制在科学内涵中也意味着实现了权利与责任的统一。

领导者在决策时,要充分考虑下属的意见,听取各方面人的想法,正面面对别人的意见,不以言路吞声为荣。

对那些需要领导者具体操作的任务,领导者应当明确分工,协同合作,使领导责任与下级的承担责任相互关联、互相支撑,实现工作的可能性。

最后,民主集中制体现了人本主义的科学内涵。

以人为本,关注人性,是现代科学管理的核心理念之一。

民主集中制作为科学内涵的一部分,致力于使组织管理更加民主、人性、协作和创新,更适合现代社会各个方面工作的需要。

同时,也可能因为没有更好地体现民主而导致一些人权利受到损害的问题,这也必须引起我们更加重视。

综合起来,民主集中制是一种基于坚定的群众路线,完善管理机制,发挥领导者的作用,使下属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体现权利与责任的统一以及人本主义核心思想等科学管理理念,是科学组织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今后的发展中,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完善,实现科学有序的发展。

简述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

简述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

简述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
民主集中制原则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
1. 基本含义:
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一种结合民主决策和集中决策的一种管理方式,强调在民主的基础上,在规定的范围以内实行集中指挥,由执行管理权来进行实施和发展。

2. 主要内容:
(1)民主决策。

在民主集中制中,重点维护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在确定机构和组织方面,注重广泛的参与和可接受性。

(2)集中决策。

人民群众在民主决策之后,最终决定由中央集中权力来实施和发展,以确保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步骤执行管理,并严格执行下属各级政府的规定和要求。

(3)部门分工。

民主集中制原则下,以中央为准,让各级政府成为其执行者,各级政府负责会议统一进行民主决策,并对各地区政府实行部门分类管理,进行多元化统一管理。

(4)检查监督。

在民主集中制政府管理中,各级政府依照习惯,要不断审议审核,保证各项法令的执行,及时调整错误,以及对下级政府
进行检查和监督。

(5)基础建设。

中央政府在民主集中制原则下,要不断完善法规制度,建立健全政策、技术支持体系,加强各地政府的法治精神,以保证政
策的有效实施。

科学理解 正确执行民主集中制

科学理解  正确执行民主集中制

二、党的民主集中制基本原则 (一)具体内容 1、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 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 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2、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 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 3、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 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 是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会。 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 作。

(二)对民主集中制基本原则
的理解 1.尊重群众意见,发挥民众智慧, 搞好调查研究 权力的行使必须体现大多数人的 意志和利益,不得以权谋私,决 定问题要符合实际。权力的行使 背离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除 表现为以权谋私外,还表现为决 定问题脱离实际,表现为官僚主 义和主观主义。因此要尊重群众 意见,发挥民众智慧,搞好调查 研究。今天为了规范权力行使所 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一个目的掌 控权力的运行,不让权力的行使 背离民主制的根本属性。

4.切实履行职责,永
于担当,敢于和善 于集中决策 特殊情况下,当 意见难以统一时, 要勇于担当,直面 矛盾,敢于和善于 集中决策。既需要 魄力,也需要智慧 和眼光。
5.不搞个人专断,不搞个人 崇拜 专断会导致权力失控,导致 权力异化;个人崇拜会导致 个人迷信,导致整体迷失、 整体失误。 从以上可以看出,民主集中 制是是党和国家机关、人民 团体的根本的组织原则。它 规定了领导和群众、上级和 下级、部分和整体、组织和 个人的正确关系,是胜利推 进党和和国家建设事业的重 要保证。

民主集中制,它源自加入共产 国际的二十一项条件。它是由 苏俄布尔什维克领袖列宁首先 提出。即民主加集中制。列宁 认为,为了实现无产阶级伟大 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无产阶级 不应该是一个结构松散,任由 每个组织各自为政的政党,而 应当是一个统一集中,下级服 从上级组织的政党。民主集中 制是一种间接民主制。而非西 方所谓的直接民主。

民主集中制意义

民主集中制意义

民主集中制意义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指在党内实行民主讨论和集中决策的原则,即充分发扬民主,同时保持集中统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主集中制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模式,并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一、民主集中制的概念民主集中制是指,在领导机关内部实行民主讨论和集中决策的原则。

它强调在重大问题上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并通过充分发扬民主、保持集中统一来确保领导机关正确地履行职责。

二、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1. 充分发扬民主。

在领导机关内部,应该鼓励各级干部积极参与讨论,坦诚交流意见和看法,并尊重不同意见。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多元化、开放性和富有活力的组织文化。

2. 保持集中统一。

在领导机关内部,必须始终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并通过各种手段来确保领导机关的决策得到全体成员的支持和执行。

3. 依法决策。

在领导机关内部,必须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进行决策工作。

三、民主集中制的实践意义1. 促进干部队伍建设。

民主集中制可以使党员干部更好地发扬自己的优点,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增强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 提高决策质量。

民主集中制可以使各级领导机关在重大问题上进行深入讨论、广泛征求意见,从而形成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的决策。

3. 维护组织稳定。

民主集中制可以使各级领导机关在处理矛盾纠纷时更加公正客观,避免因个人偏见或狭隘利益而引起组织不稳定因素。

4. 推进改革创新。

民主集中制可以鼓励各级干部敢于提出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方法,促进改革创新的开展。

5. 增强党的凝聚力。

民主集中制可以使党员干部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全党工作向前发展。

四、民主集中制的实践探索1. 推进“三重一大”决策制度。

在党的领导机关内部,推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即在重大问题上实行“三重决策”(即领导班子研究、基层代表讨论、全体会议通过)和“一大决策”(即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从而形成民主集中制的有效实践。

论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含义及其具体实现形式.

论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含义及其具体实现形式.

论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含义及其具体实现形式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组织原则,同时也是科学的决策领导方法和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关系的方法。

所以,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以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精神,深入研究探讨新时期民主集中制建设的理论,进一步深化对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含义及其具体实现形式的理解和认识,从而确保正确运用民主集中制,对于我们在党内生活和国家及社会生活中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加快发展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对于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对于确保顺利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下面我就新形势下如何认识民主集中制科学含义及其具体实现形式这两个基本理论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供我国各级党政领导同志和专门从事党建理论及政治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探讨。

&nbsp一、什么是民主集中制&nbsp根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制度建设的实践经验及其理论发展实际过程,我认为,如果要给作为我们党和国家根本组织制度的民主集中制,下个确切而又十分简洁和科学的定义,那么,民主集中制就是民主和集中相结合或相统一的制度。

给民主集中制作出这样一个定义,并同时把民主和集中相结合或相统一认作为民主集中制的本质特征和核心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理由。

&nbsp1、把民主和集中相结合或相统一作为民主集中制的本质特征和核心内容,是人类社会组织规律对民主集中制这个科学组织形式所提出的一个必然要求。

&nbsp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可以从中得出一个规律性的认识,这就是,任何一个社会组织,都是由该组织内部的民主和集中、民主主体和集中主体、民主权利和集中权力即领导者权力这两个矛盾着的方面相结合或相统一而形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时,任何一个社会组织的自身存在及其良性健康发展,都是要以正确协调和处理该组织内部民主和集中、民主主体和集中主体、民主权利和集中权力二者之间形成的这个矛盾关系作为前提和基础条件来予以保障和实现的。

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含义

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含义

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含义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形成的一种重要制度。

它是指在党内实行民主讨论,集中领导的制度。

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含义是指在党内实行民主决策,但在执行决策时必须严格执行集中领导的原则。

这种制度的实行,既保证了党内民主,又保证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含义,首先体现在党内民主决策上。

在党内,每个党员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可以在党内会议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这种民主讨论的方式,可以让党员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决策中来,从而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同时,这种民主讨论的方式也可以避免一些错误的决策,因为在党内会议上,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异议,让大家一起讨论,从而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但是,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含义并不仅仅是在党内实行民主决策,更重要的是在执行决策时必须严格执行集中领导的原则。

这意味着,一旦决策通过,所有党员都必须服从党的领导,执行决策。

这种集中领导的原则,可以保证党的行动更加有力,更加有序。

如果每个党员都可以随意执行自己的想法,那么党的行动就会变得混乱无序,无法有效地推进工作。

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含义还体现在党内的组织架构上。

在中国共产党内,实行了一套完整的组织架构,从中央到基层,都有相应的组织机构。

这种组织架构,可以保证党的领导更加有力,更加有序。

同时,这种组织架构也可以保证党内民主的实现,因为每个组织机构都有相应的民主讨论机制,可以让党员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含义还体现在党内的纪律上。

在中国共产党内,实行了一套严格的纪律制度,对违反纪律的党员进行严肃处理。

这种纪律制度,可以保证党内的纪律性,让党员们更加遵守党的纪律。

同时,这种纪律制度也可以保证党内的民主,因为只有在遵守纪律的前提下,党员们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参与到决策中来。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形成的一种重要制度。

坚决执行民主集中制

坚决执行民主集中制

坚决执行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指党内决策的一种重要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之一。

在党内,民主集中制旨在保障党的民主和团结,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从民主集中制的含义、原则、实践和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民主集中制的含义民主集中制是指在党内进行决策和管理时,既要充分发扬民主,听取和尊重各方意见,又要坚决维护集中,严格执行党内决策。

它体现了党内民主和集中的有机统一,旨在保证党内事务的科学性、民主性和集中性。

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1. 统一意志原则:民主集中制要求党员和干部在决策中要统一意志,做到团结一致,并以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

2. 平等参与原则:每个党员和干部都有平等参与党内事务的权利和义务,可以自由表达意见,并通过党内选举等形式参与决策过程。

3. 欢迎批评和自我批评原则:民主集中制鼓励党员和干部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发现和纠正自身的错误,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思想觉悟。

4. 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在决策过程中,党员和干部要服从多数人的意见,在实践中相互尊重和团结,维护党的统一和团结。

三、民主集中制的实践1. 党内会议制度:党内会议是实施民主集中制的重要形式,通过会议讨论、表决、决策来达成共识。

会议要有明确的议程,保证充分发言权和表决权。

2. 党内选举制度:党内选举是党员和干部参与决策的一种形式,通过选举产生的领导机构代表党员的意愿来进行决策和管理。

3. 纪律监督制度:民主集中制要求党员和干部服从党的纪律,通过纪律监督来保证决策的执行和党的集中统一。

4. 党务公开制度:党务公开是实施民主集中制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公开党内工作、决策和资料等,让党员和干部了解并参与党的事务。

四、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之一,对于党的团结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保证决策科学性:党内集体决策可以避免个人主义和盲目性,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2. 维护党内民主: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了党员和干部的主体作用,保护了党员的民主权利,促进了党内民主的健康发展。

民主集中制制度

民主集中制制度

2023-10-28•民主集中制制度概述•民主集中制制度的核心原则•民主集中制制度的实践形式•民主集中制制度的意义与价值•民主集中制制度的案例分析目•民主集中制制度的未来发展与展望录01民主集中制制度概述定义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党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

特点民主集中制制度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是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定义与特点民主集中制制度的重要性提高决策效率民主集中制制度能够提高决策效率,使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合理。

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民主集中制制度能够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使党员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党的建设的基础民主集中制制度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是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条件。

民主集中制制度起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经过长期实践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制度。

民主集中制制度的历史与发展起源与发展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制度,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时代的要求民主集中制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和时代性,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不断完善02民主集中制制度的核心原则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拥有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

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权。

政府必须尊重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

人民当家作主原则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讨论、民主决策、分工负责的原则决定。

领导成员之间要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共同协作完成工作任务。

集体领导原则03坚持平等、公正、透明、科学的决策原则,使决策更加符合实际和更加科学合理。

民主讨论原则01在决策前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02鼓励不同意见的争论和比较,使各种观点得到充分表达和交流。

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在讨论和决策中,按照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

少数人的意见可以充分表达,但不得妨碍多数人的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含义及其具体实现形式——在与时俱进中深化对民主集中制基本问题的认识作者:霍宪森来源:中国政治学网来源日期:2004-9-10本站发布时间:2004-9-28阅读量:920次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组织原则,同时也是科学的决策领导方法和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关系的方法。

所以,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以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精神,深入研究探讨新时期民主集中制建设的理论,进一步深化对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含义及其具体实现形式的理解和认识,从而确保正确运用民主集中制,对于我们在党内生活和国家及社会生活中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加快发展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对于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对于确保顺利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下面我就新形势下如何认识民主集中制科学含义及其具体实现形式这两个基本理论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供我国各级党政领导同志和专门从事党建理论及政治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探讨。

一、什么是民主集中制根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制度建设的实践经验及其理论发展实际过程,我认为,如果要给作为我们党和国家根本组织制度的民主集中制,下个确切而又十分简洁和科学的定义,那么,民主集中制就是民主和集中相结合或相统一的制度。

给民主集中制作出这样一个定义,并同时把民主和集中相结合或相统一认作为民主集中制的本质特征和核心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理由。

1、把民主和集中相结合或相统一作为民主集中制的本质特征和核心内容,是人类社会组织规律对民主集中制这个科学组织形式所提出的一个必然要求。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可以从中得出一个规律性的认识,这就是,任何一个社会组织,都是由该组织内部的民主和集中、民主主体和集中主体、民主权利和集中权力即领导者权力这两个矛盾着的方面相结合或相统一而形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时,任何一个社会组织的自身存在及其良性健康发展,都是要以正确协调和处理该组织内部民主和集中、民主主体和集中主体、民主权利和集中权力二者之间形成的这个矛盾关系作为前提和基础条件来予以保障和实现的。

由人类社会这一基本组织规律所决定,作为人类社会先进政党根本组织原则的民主集中制这种组织形式,必然要把民主和集中相结合或相统一作为其自身的本质特征和核心内容,从而使自身能够更好地适应人类社会组织规律的内在要求,使自身真正成为一种能够与无产阶级政党这个先进组织的本质相适应的最为科学、最为合理、最为有效,因而也是一种人类历史上最好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制度。

2、把民主和集中相结合或相统一为其本质特征和核心内容的组织制度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组织原则,并在此基础上首先形成和归纳概括出民主集中制这个概念,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国际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所作出的一个伟大贡献。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开始创立无产阶级政党和领导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建设的过程中,都一直是坚持把民主和集中相结合或相统一为其核心内容的民主集中制,作为先进无产阶级政党所应遵循的一个根本组织制度和组织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和领导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活动中,在反对工人运动和工人阶级政党内部不断出现的否定民主的错误倾向和否定集中的错误倾向的斗争中,深刻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实行民主原则和集中原则的必要性,并在他们积极参加起草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以及第一国际的共同章程和组织条例中,都明确地规定了一系列体现党内民主原则和集中原则的条文。

因而他们实际上已经把党的民主原则和集中原则结合起来作为党的组织原则,从而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形成和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列宁在俄国的具体条件下,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主和集中、民主制和集中制相结合或相统一的组织原则思想。

并在此基础上首先形成和归纳概括出了民主集中制这一科学概念。

列宁明确指出:"我们在自己的刊物上一向坚持党内民主。

但是我们也从未反对党的集中。

我们主张民主集中制。

"(见列宁全集第21卷第405页)。

同时,列宁还不但首先主张将民主集中制原则载入他所领导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党章条文之中,而且后来又把这一原则进一步推广到了共产国际各国党的建设中去,明确要求:"加入共产国际的党,应该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的。

"(见列宁选集第四卷第311、312页)。

这样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共同努力,就使由民主和集中相结合或相统一而形成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实际成为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所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一个根本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

3、把民主和集中相结合或相统一作为民主集中制的本质特征和核心内容,并将其作为我们党内和国家生活中的一个根本组织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人一贯坚持的一个基本思想和观点。

以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和江泽民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进一步阐明了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和集中相统一的基本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民主集中制的理论,而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和阐明了民主集中制中民主和集中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从而使民主和集中之间进一步实现了有机结合和有机统一,使民主集中制更好地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个根本组织制度和组织原则。

毛泽东同志最早明确提出了民主集中制中的民主和集中是一对矛盾,是对立的统一,并把这个理论观点作了系统地阐发。

早在1937年10月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他就指出:"政府的组织形式是民主集中制,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将民主和集中这两个似乎相冲突的东西,在一定形式上统一起来。

"1957年2月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对此观点作了最突出的发挥,指出:"在人民内部,民主是对集中而言、自由是对纪律而言。

这些都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矛盾着的侧面。

它们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我们不应当片面地强调某一个侧面而否定另一个侧面。

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没有自由,也不可以没有纪律;不可以没有民主,也不可以没有集中。

这种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

"刘少奇首先从党组织内部的本质联系的组织规律的角度,在1945年5月所写的《论党》中,进一步分析了民主集中制所反映的党内组织关系的方方面面。

指出:"党内民主集中制,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

它反映党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反映党的上级组织与下级组织的关系,反映党员个人与党的整体的关系,反映党的中央、党的各级组织与党员群众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用来正确处理这种关系的有效工具,只能是反映党内组织规律的民主集中制。

邓小平也一直强调要坚持民主和集中的相互结合以及它们二者的辩证统一。

他曾明确指出:"我们党的组织原则是高度的民主和高度的集中相结合,把列宁提出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精神发挥了。

"《见邓小平文选》(1938-1965年)第325页。

他还在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需要集中统一的领导,但是也必须有充分的民主。

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因为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

"以后,他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对他的上述思想又作了更精辟的表述。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人,对民主集中制中的民主和集中的基本内涵,进一步作了阐述和概括,并重申了实行民主集中制所应达到的目标,是为了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从上述党的三代领导人的论述可以看出,我们党在坚持和运用民主集中制的长期实践过程中,明确提出了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和集中的结合或统一的观点,突出强调了民主和集中的辩证关系。

这充分说明我们党在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思想的同时,已经把这一原则大大地发挥和发展了。

这种发挥和发展正是突出强调了民主和集中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

4、把民主和集中相结合或相统一作为民主集中制的本质特征和核心内容,是对我们党通过历届党章条文形式对民主集中制概念科学含义所作规定精神的一种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并在此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而作出的一个合乎逻辑规律的新的理论概括和科学判断。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通过党章条文形式对民主集中制的含义已经作出过多次不同形式的概括。

如:在1945年6月党的七大党章中,使用了:"民主集中制,即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领导下的民主"的具体表述形式。

1956年党的八大党章中正式概括为:"民主集中制就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1982年党的十二大党章中使用了"民主集中制是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高度的集中"的提法。

1992年党的十四大党章中具体表述为:"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我认为,我们党对民主集中制含义的上述几种正式概括,虽然使用了不同的具体表述方式,但它们所体现出的基本精神却是完全一致的,即它们都能科学地揭示出了民主集中制的本质特征以及民主和集中相结合的辩证统一关系的特点和内容。

因而,这些概括都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概括,对它们都应充分加以肯定。

但是从一定意义上说,这几次对民主集中制含义的正式概括,虽然都能科学地揭示出民主集中制的本质特征以及民主与集中之间的关系特点。

但是,在这几次正式文字表述的具体措词上还仍然存在着缺乏简洁和明确的缺陷和不足。

因而在人们遇到具体问题需要运用民主集中制来解决的时候,往往容易由于各自所处实际地位和角度的不同,使人们对民主集中制这个概念含义的理解和认识,因人而异,产生分歧,形成诸多误解和偏颇。

如:作为民主主体方面而言,他们认为,所谓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其中主要强调的是民主,所谓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其中也主要强调的是民主,所以,民主集中制的实质就是一种民主制。

因而一旦遇到具体问题需要决策和处理就理应由民主主体来作出决定。

而作为集中主体方面而言,他们认为,所谓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其中主要强调的是集中。

所谓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其中主要强调的也是集中,所以,民主集中制的实质就是一种集中制。

因而一旦遇到具体问题需要决策和处理就理应由集中主体来作出决断。

由于处在不同实际地位和角度的人们对民主集中制含义的理解各有所不同,因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就难会会出现在民主和集中之间左右摇摆,也就难免会造成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总是或者由于过多强调集中而往往容易导致过度集中制,或者由于过多强调民主而往往容易导致极端民主制的错误倾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