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反应批评视角《指环王》

合集下载

读者反应批评方法举例

读者反应批评方法举例

读者反应批评方法举例
1. 提出理性的批评意见:读者可以针对作品的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例如,指出文章中的逻辑漏洞、叙事不连贯或者语言过于晦涩难懂等问题。

2. 分享个人感受和体验:读者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表达文章给自己带来的情感、思考等,以此向作者传达自己对作品的评价。

3. 对作品进行比较和对比:读者可以将作品与其他类似题材、风格或作者的作品进行比较,并给出自己的喜好和理由。

例如,说出认为某位作者在某一方面的作品表现更出色。

4. 提出改进建议:读者可以提供具体的改进意见,帮助作者更好地完善作品。

例如,提出关于题材、角色塑造、情节设置等方面的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读者的批评应该是基于客观事实和理性思考的,避免过度主观或情绪化。

另外,批评应该尊重作者的创作自由和表达权利,避免使用辱骂、恶意攻击等不当的言辞。

《指环王1:护戒使者》观后感

《指环王1:护戒使者》观后感

《指环王1:护戒使者》观后感【道德的身材】对于《指环王》的审视,可以从这个看似合理但又不太靠谱的想法开始:精灵族、人类、矮人族和霍比特人等种族的身材,标明了他们各自的道德身份和能力。

精灵族身材高挑,展现出光明的姿态,他们是道德上的高大者,代表着纯粹的知识。

可以说,精灵们是纯科学的象征。

人类没有特别明显的身材特征,这暗示着人类在道德上的可高可低,没有特别坚定的道德立场,并且容易受到影响而改变。

人类最容易受到权力的影响,因此可以说人类是政治的代表。

矮人族身材矮小粗壮,多胡须毛发,他们是道德上的矮子。

在魔戒故事中,对矮人的道德评价屡见不鲜:他们贪婪、盲目,只热衷于在洞穴或地下挖掘宝藏,从不关心他人的困难。

这些在道德上矮小的矮人们,却精通挖掘术、铸造术和建筑术等。

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矮人们具备卓越的技术能力,是技术人员的代表。

此外,矮人族普遍多胡须毛发,即使雌性也不例外,这也表明他们缺乏女性魅力特质。

精灵族、人类和矮人族在道德身份上存在高低之分,分别代表着能力的三个方面:科学、政治和技术。

然而,这些种族都存在共同的缺陷,而这些缺陷正是通过魔戒的力量体现出来的。

同时,这也是科学、政治和技术这三者的缺陷。

魔戒具有某种处于道德之外、善恶彼岸的特性。

关于魔戒所暗示的状态,我们将在之后进行探讨。

现在,让我们来思考一下在魔戒故事中扮演关键角色的霍比特人的道德身份。

霍比特人的身材同样矮小,这表明他们在道德上也是矮小的。

但与矮人族不同的是,霍比特人并不像矮人那样精通技术或缺乏女性特质,也没有受到太多道德上的指责。

霍比特人所代表的道德矮小是一种相对中性的状态。

他们不像矮人那样贪婪、盲目、专注于技术和追求宝藏,霍比特人的道德矮小在于他们贪图享乐,热衷于物质生活的舒适。

他们的视野狭隘,主要关心个人的幸福,对个人生活圈之外的纷扰往往漠不关心。

概括来说,霍比特人道德地位的矮小在于他们没有对伟大或深刻的追求。

他们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洞天福地,安居乐业,这种生活反映了人们内心深处对原始幸福的向往。

奇幻文学的开端之作——《指环王》浅析

奇幻文学的开端之作——《指环王》浅析

19海外文摘这是一部让世界文学界叹为观止的文学巨著,它的出现,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魔幻文学的狂潮,至今仍影响着一个又一个慕名而来的读者。

这就是《THE LORD OF THE RINGS》(又译魔戒)的独特魅力。

笔者也正是这亿万读者之一,对《指环王》及奇幻文学的热爱,是笔者构思的主要动力,同时,也离不开笔者历史导师张导独特历史研究角度和方法的支持。

《指环王》这部作品故事庞大,结构复杂,本文只能以笔者个人的角度对作品部分内容进行浅析,以及将作品文学和电影中值得思考的内容分享给每一个热爱这部作品的人们。

《指环王》系列三部曲在世界电影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抛开高超的电影技术,精湛演技且敬业的剧中演员,电影中史诗般的故事构造是它巨大的竞争优势。

故事构造了一个生活着各种种族的魔幻世界——中土大陆。

在中上第二纪时,邪恶领主索伦汇集大陆上强大的魔力与黑暗,制造出一枚具有无上力量的戒指,企图以这枚魔戒控制整个中土大陆。

为了对抗黑暗君主索伦,人类联合中土在陆上其它种族,展开了对抗黑暗势力的漫长斗争。

在最终决战中,人皇埃西泽砍下了索伦戴着至尊魔戒的手指,使联军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之后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埃西泽最终没能抵挡魔戒的盅惑,被心中的欲望吞噬了自我。

并没有将这枚邪恶的魔戒丢进末日火山的岩浆中销毁。

千年以来,至尊魔戒多次易主,它利用人心最深处的欲望,引发了无数争斗。

阴暗地下洞穴的怪物咕噜得到了这枚魔戒,后又被前来探险的小霍比特人比尔博抢走,在比尔博将至尊魔戒作为礼物送给自己的侄子佛罗多后,一系列风波悄然而至……至尊魔戒,引发无数争斗的邪恶魔物,只有将它投入最邪恶之地末日火山的岩浆中才能销毁。

心性率直,不易被魔戒盅惑的佛罗多勇敢地肩负起这项危险艰巨的任务。

他同来自不同种族的使者:掌握魔法的灰袍巫师——甘道夫,埃西泽的直系后人,正义游侠——阿拉贡,来自孤山的矮人族勇士——吉穆利,刚多摄政王的长子——博罗米尔,黑森林的精灵王子——莱格拉斯,以及佛罗多的几个霍比特人伙伴——山姆,梅里和皮平一行人,组成了一支护戒小队,为了毁掉魔戒向着末日火山前进……1 指环王中的背景音乐浅析一部影视作品的成功,离不开优秀的配乐支持,电影与配乐二者的关系,如同鲜花与绿叶的关系,再美丽的鲜花,如果失去了绿叶的衬托,美感也将大大下降。

读者反应批评(Reader-Response Criticism)

读者反应批评(Reader-Response Criticism)


M· H· 艾布拉姆斯(M. H. Abrams)在《镜与灯》 (The Mirror and Lamp, 1953)中提出了著名的文学 批评四大要素的理论。 世界
作品
艺术家
欣赏者




注重作品(文本)本身的批评是客观说 (objective approach), 注重艺术家(作者)的批评是表现说 (expressive approach), 注重世界(语境)的批评是模仿说(mimetic approach), 注重欣赏者(读者)的批评是实用说 (pragmatic approach)。
Historical Development


RRC emerges as a form of literary analysis in the 1970s, and remains a powerful force in the academy. However, critics have long been interested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ders and literary texts. 1. Plato and Aristotle-- The reader as Passive Agent. Looks at the effect of the literary work on the reader or audience.

Through the transactional process the reader and the text produce a new creation or poem. The text is now defined as an EVENT (or Literary Experience) that takes place and is creat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reading and interpretation. A new poem or literary work is created each time a reader interacts with a text.

《指环王1:护戒使者》电影观后感

《指环王1:护戒使者》电影观后感

《指环王1:护戒使者》电影观后感在重映之际,我有幸观看了加长版的《指环王 1:护戒使者》,这部电影相较于院线版,在剧情、人物塑造和背景介绍等方面都进行了丰富和完善,给我带来了更加震撼和深刻的观影体验。

加长版增加了埃西铎戴上戒指跳进河里逃跑,却被兽人用弓箭射死的场景。

这一情节的加入,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魔戒的强大吸引力和致命威胁,同时也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远古背景介绍结束后,电影增加了比尔博写书、介绍霍比特人的桥段,其中增加了很多霍比特人的生活细节。

这不仅让我对霍比特人这个种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更加感受到了他们的生活气息和个性特点。

此外,电影在宴会上的戏插入了比尔博和佛拉多躲避烦人亲戚的戏,以及一段比尔博和佛拉多的内心独白。

这一情节的加入,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比尔博和佛拉多的内心世界,也让我更加感受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同时,电影在甘道夫重新回到夏尔之前,增加了一段梅里皮平在酒吧喝酒唱歌的戏,对应第三部中在洛汗国庆功宴上唱的歌。

同时增加了夏尔居民对外界局势的聊天。

这一情节的加入,不仅让我更加了解了夏尔居民的生活状态,也让我更加感受到了他们对外部世界的关注和担忧。

另外,在山姆和佛拉多刚从夏尔出发的时候,电影增加了一段他们看到精灵族向灰港湾进发的戏。

这一情节的加入,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精灵族的生活状态和行动轨迹,也让我更加感受到了他们的神秘和高贵。

在阿拉贡带领霍比特人离开布里镇后,电影增加了一段他们在沼泽地中跋涉的戏。

在夜里阿拉贡吟唱歌谣,并向佛拉多讲述了贝伦和露西安的故事。

这一情节的加入,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阿拉贡的内心世界,也让我更加感受到了他的英勇和坚定。

在波洛米尔参观纳西尔圣剑残片之前,电影增加了和阿拉贡聊了几句的情节,阿拉贡介绍自己是巫师的朋友。

这一情节的加入,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阿拉贡和波洛米尔之间的关系,也让我更加期待他们在后续剧情中的发展。

在爱隆王会议当中,电影增加了波洛米尔在看到魔戒之后,第一时间想要上前碰触魔戒的情节。

指环王3影视鉴赏

指环王3影视鉴赏

电影中除了画面外,剪辑也是叙事的重要因素,在《指环王》三部曲中,精彩的蒙太奇剪辑技术的应用,让整部电影的节奏和故事都行云流水地进行下去,丝毫没有凝滞感,同时也让整部电影充满了画面和故事张力。

比较经典的蒙太奇段落是,在电影中表现格鲁姆的分裂人格。

这一组的蒙太奇首先是从一个远景俯拍,然后是长镜头,体现格鲁姆内心善与恶的斗争,而后镜头的跳转体现出善与恶两方的格鲁姆进行对话,这样的处理方式,让观看这一场景的观众深刻地体会到格鲁姆内心的不平静甚至是纠结,让很多观众都对这一十恶不赦的罪人产生一丝的怜悯之心,从而让围绕格鲁姆的整个故事都充满了剧情张力。

蒙太奇手法是电影剪辑中经常使用的手法,出色的剪辑能够让整部电影的节奏一张一弛,充满张力,而快节奏的蒙太奇剪辑方式非常适合魔幻题材的电影,在《指环王》中,打斗场面和战争的大场面,都使用了快节奏的蒙太奇剪辑方式,并且不同角度的拍摄,营造出不同的观影氛围,充分抓住了观众的心理,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进入城市之前,导演先用了两个远景,表现了甘道夫穿过森林,翻过山脉来到了城市门口。

进入大门后,甘道夫直接左转(这个地方导演省略了。

)。

接下来的这个镜头是从第一层去到二层的路上,导演用了全景左转镜头。

接着上面左转镜头,在第一层去第二层的大门口,用了一个远景向上的镜头,一下子表现出了城市的雄浑。

第一层去到第二层的示意图(导演也省略了。

)。

第二层,导演远景右转。

甘道夫每一层都会穿过山洞。

接着镜头右转,导演直接在第二层把城市推到远方的山脉,一缕阳光照射过来,很圣洁的感觉。

接着,导演用了一个特写镜头来描写第二层去第三层的路段,表现了城市的细节(也让我们知道了城市里的居民都有自己的生活,都在忙着些什么。

增加镜头之外的想象力)。

从第二层上到第三层,需要穿过一个砖块垒起来的山洞(导演省略。

)。

接着,导演在第三层去到第四层的大门前,慢慢把镜头推远(导演把第三层直接省略了。

)。

第三层去到第四层的示意图(导演省略)。

《魔戒》点评

《魔戒》点评

《魔戒》点评《魔戒》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奇幻小说,被广泛认为是西方近代奇幻文学的鼻祖。

这部作品以其宏大的世界观、丰富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全球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首先,从世界观来看,《魔戒》构建了一个庞大、自洽且详细的中土世界,其中包括各种族、语言、文化和历史背景。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这个世界呈现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

这种宏大的世界观不仅展示了作者的卓越文学才华,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其次,从情节和人物形象来看,《魔戒》的情节曲折离奇,充满了惊险刺激和感人至深的瞬间。

作者通过精心设计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奇幻和冒险的世界。

每一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命运,他们的选择和决策都深刻地影响着整个故事的走向。

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紧张的情节设置使得《魔戒》成为了一部引人入胜的佳作。

此外,《魔戒》还深刻探讨了人性、权力、友谊和牺牲等主题。

作者通过对比不同种族和个体在面对权力和诱惑时的选择,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同时,作品中也展现了深厚的友谊和无私的牺牲精神,这些元素都为作品增添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最后,从艺术价值来看,《魔戒》的语言表达优美生动,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作者通过精湛的文笔和丰富的修辞手法,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奇幻又真实的世界。

这种艺术价值不仅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

综上所述,《魔戒》是一部具有宏大世界观、丰富情节、鲜明人物形象和深刻思想内涵的奇幻小说。

它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整个奇幻文学领域的经典之作。

对于我们了解人性、探讨权力、珍视友谊和牺牲精神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魔戒》也以其深远的影响力推动了奇幻文学的发展和普及。

《指环王1:护戒使者》影评

《指环王1:护戒使者》影评

《指环王1:护戒使者》影评在观赏完这部电影后,我心中感慨万千,特记录如下。

让我感到惊叹的是电影所采用的邓译。

邓译已经淡出大众视野五六年了,但如今似乎已成为普及的版本。

这确实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最好例证。

我必须承认,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多次落泪,但最让我心碎并痛哭流涕的时刻,是波洛米尔死去的时候。

我之前一直认为波洛米尔是反派,但现在我意识到他其实代表了我们人类自身。

他没有高贵的血统,也没有精灵的祝福,他的父亲在巨大的压力下崩溃,而他作为白城之子,被众人寄予厚望,成为引领他们走出战争的关键人物。

当他在临死前对阿拉贡说出“我的兄弟,我的王”时,我的心都碎了。

在王族流亡期间,摄政宰相一族领导着中土桥头堡白城,在魔多的阴影逼近下,保卫着整个世界(白城是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防线,永远的米那斯提力斯,中土的君士坦丁堡)。

他们确实是兄弟,而刚铎就是他们的国家!以前,我觉得波洛米尔对魔戒的渴望是愚蠢的,但现在我能够理解他的处境。

站在他的角度思考,这确实是一个神话传说,是不可信的。

以前,我觉得其他人都很愚蠢,但现在重新观看这部电影,我发现一切都是合理的,有迹可循的。

魔戒不愧是经典之作,它将历史的完整性、合理性与小说的张力完美结合。

故事的发展没有任何瑕疵,非常流畅自然。

从如何确认魔戒,到如何转移魔戒,再到最终如何销毁魔戒,每一个环节都安排得恰到好处。

以前看魔戒,我注重的是战争、感觉和震撼,现在看魔戒,我更关注的是精神、内核和悲剧。

魔戒的故事是沉重的,每个人都被命运所牵引,走向自己注定的位置。

阿尔玟注定会和阿拉贡在一起,因为她是精灵公主,在历史上有自己的地位,而伊奥温则不行。

如果没有阿尔玟,执盾女士和人皇可能会是绝配,但命运就是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要扮演。

对于精灵来说,他们如何挣扎也是徒劳的,这是一种无法逃避的悲哀。

再看魔戒,我对这种既定的命运感到无比痛苦。

每看到一个角色,我就会想到他的一生。

谁最终获得了幸福的结局呢?没有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运用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的更新视域从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人物内心世界三个方面分析《指环王》中的弗拉多。

关键词:读者批评理论更新视域《指环王》
《魔戒》是J.R.R托尔金(1882-1973)的代表作,是现代西方魔幻文学的鼻祖。

自1995年问世以来,《魔戒》在西方累计销售量超过5000万册,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掀起了魔幻文学的热潮。

其中如RoAo萨尔瓦多《被遗忘的国度》系列、崔西·西克曼《龙枪》系列和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无不深受《魔戒》的影响。

[1]《魔戒》主要讲述黑暗君主索隆铸造的魔戒拥有统治全世界的力量。

唯有把魔戒送到厄运山脉的烈焰中彻底销毁,才能挽救中土人民。

于是弗拉多主动提出前往完成此任务。

历经多重磨难后,弗拉多和山姆终于完成使命把魔戒扔进了厄运山脉的烈焰中。

本文运用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的更新视域从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人物的内心世界三个方面解析《指环王》中的弗拉多。

1.读者反应批评理论背景
读者反应理论是二十世纪中后期在接受美学思潮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文学理论。

读者反应批评是以注重对读者接受为研究对象而非作品本身的一系列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的概称,重点研究读者在阅读过程对意义存在于文本和读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读者是使文本产生意义的关键,应将诠释权交给读者。

强调读者根据个性主题主动地理解文本,不同读者对同一文本有不同的反应。

强调文学作品是读者和文本共同作用的结果,注重对两者双向交流过程的分析研究,实现了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由作者与文本中心向读者文本中心的转向,开启了文学批评的新范式,其中以沃尔夫冈·伊赛尔理论为主。

伊瑟尔认为“20世纪以来的文学愈来愈突出读者在审美接受过程中的创造作用。

阅读不是被动的感知,而成为一种积极的创作性活动。

读者角色的这一转变无疑是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划时代的转折”。

[2]
2.更新视域
读者是阅读作品的二次创造者,在阅读之前已经对作品有预设。

在阅读过程中,会出现符合作者的提前预设,即产生共鸣;也会出现与预设不符,读者会产生很多疑问。

随着阅读的深入,读者的疑惑会逐一被解开,进而形成不同的阶段。

每一阶段都要在现有意象的基础上建构对象,从总体和整个过程来看,具有不完整性和未完成性。

正是这种阅读阶段的不完整性和未完成性不断引起读者追根穷源的内在心理动力,形成强烈的阅读愿望,使作品在读者的意识中不断得到转化,从而推进阅读的进程。

[3]
在弗拉多最终把魔戒扔进厄运山脉的火焰之前,读者对弗拉多是否可以完成销毁魔戒的使命始终是持怀疑态度,因为弗拉多与读者所熟知坚毅果敢的英雄人物截然不同。

一部分人认为他不是英雄,因为最终他没有抵住想要拥有魔戒的欲望;一部分人认为他是英雄,因为他使魔戒坠入火焰山最终销毁,世界从精灵统治时代转到人治时代;一部分人认为他虽是英雄,但是失败的英雄,因为他受到魔戒的诱惑。

弗拉多究竟是不是英雄或是怎样的英雄,取决于读者已有对英雄的认知和在阅读过程中参与其中不断向作品本身发问和回答过程中产生。

2.1人物形象的更新视域
读者读到弗拉多是个身材矮小、喜欢吟诗作曲,最好天天宴乐、过着逍遥快活的生活的人。

在整个霍比特人的历史中只发生一次战斗,即1914(霞尔历)的傍水镇之战。

魔戒远征队中的灵魂人物刚多尔夫说:“霍比特人身材矮小,并不适合迎战。

”因为传统的英雄人物给人的印象是身材高大,英勇善战。

读者不禁问:弗拉多是否可以完成使命?对于这个问题,读者可以在故事的发展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因为在小人物霍比特人身上,他们淳朴、憨厚、无纷争,无困扰。

唯有这样,才有可能摆脱魔戒对灵魂的腐蚀。

罗琳精灵女王说:“或许弱者也能完成这个任务,只要他拥有一颗强者的心。


2.2人物性格的更新视域
当读者形成了一种“期待视域”,将小说理解成是弗拉多虽“身材矮小”但是充满自信、果敢、坚毅的成功的英雄。

但是读者读到的却是缺乏自信,内心犹豫,性格软弱的弗拉多。

弗拉多始终对自己能否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充满怀疑,他没有把握一定能完成销毁魔戒的任
务。

当山姆担忧他们带的干粮能否维持到完成使命时,弗拉多说:“我说不上多久算完成使命……我认为没必要想以后的事。

谁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就是想到了,谁又说以后怎么样?就是想到了,谁又说的清到底会有什么结果?结果那玩意儿投进火山口,我们又会怎么样?你说,山姆,我们还需要面包吗?我想用不着。

要是我们能坚持到火山口,我们就算是尽了力了。

我开始觉得有点儿力不从心了。

”弗拉多天性排斥暴力行为,他性格内向,喜欢休闲的生活,他是个梦想家。

他会表达他的伤心、恐惧和无助。

站在安达因河旁,弗拉多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真想毁掉它呀!我天生就承担不了这艰巨的使命。

要是我从未讲过这枚戒指该有多好!为什么它要落在我的手里?”[4]此外,弗拉多在面对比自己强大的敌人时往往产生惧意,从而不愿向前。

在即将到达厄运山口的时候,他被两个奥克斯(半兽人)俘获了,在被自己忠心的仆人山姆救出时,弗拉多说道:“只有一天吗?我觉得好像已过了好几个星期。

”“我坠入了黑暗和噩梦中,醒来后却发现情况更糟。

”“我想,我快要疯了。

”在销毁魔戒的路途中,弗拉多不止一次发生过抱怨和叹息,他几乎在一开始就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这沉重不堪的人物,而这些特点在传统英雄身上是绝对没有的。

这样,读者不得不打破原有的期待视域并构成新的期待视域。

读者已经开始不确定弗拉多是否可以完成重任——销毁魔戒。

这种不确定性自然而然地向读者发出邀请,给予读者思考的机会,留出想象的空间,从而促使阅读行为的继续进行。

2.3内心世界的更新视域
随着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弗拉多在销毁魔戒的路途中,他缺乏自信,性格懦弱,而且内心世界是黑暗的,读者又会担心弗拉多是否可以完成使命。

但是在销毁魔戒的路途中,一直有忠诚的伙伴山姆,弗拉多的内心世界也发生了变化,读者又开始重新更新视域,期待着弗拉多可以完成使命。

在销毁魔戒的途中,魔戒时时诱惑着他,而魔戒被销毁后,弗拉多心理受到了极大的创伤。

为此,他不得不告别中州,前往西方。

尽管如此,弗拉多依然说道:“我也曾那么想过,但我受的伤太重,山姆。

我努力拯救霞尔,现在已经如愿以偿,但这不是为了我自己。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山姆,在危险降临时,就得有人去牺牲,不顾自己,这样,其他人才可以留下来。

”通过这段内心的独白,我们可以看到弗拉多高尚的人格。

对于弗拉多是否可以完成销毁魔戒的使命,读者已经明确,尽管他不能算是成功的英雄,但是可以称他为失败的英雄。

之前关于弗拉多的意义未定与空白,通过读者的阅读和思考得到现实化和具体化。

3.结语
以往批评者在分析作品时大多将注意力集中在作品本身,一般从作品出发分析作品中的社会、个人命运,等等,忽略了读者对作品的关注,从而放弃了读者对作品中人物分析的探究,也没有注意到探究作品对当时及以后读者的影响。

本文力求从读者角度出发,把以作品为中心变为以读者为中心,从读者的角度探讨作品的意义,读者不再是作家道德说教的接受者,而是文本为定点和空白的确定者和填补者,读者与文本共同构成作品。

托尔金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弗拉多的塑造就是很好的体现。

读者正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弗拉多进行思考、认识、再思考、再认识,“消解文本中出现的不同观点之间的矛盾或用不同的方式填充不同观点之间的空白”。

参考文献:
[1]HumphreyCarprenterTolkien:ABiography[M].BostonHoughton,1977:26.
[2]郭宏安,章国锋.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马友平.试述接受美学中的“意义未定和空白”及读者的阅读.渝西学院学报,2002(1).
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宁教高【2012】348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