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查

合集下载

实验室检查记录

实验室检查记录

实验室检查记录一、引言实验室检查记录是对实验室日常运营中的各项检查项目进行记录和总结的文档。

通过记录实验室的检查情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二、检查项目1. 温湿度检查:在每天的工作开始前,实验室人员应检查实验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温度应保持在20-25摄氏度之间,湿度应保持在40%-60%之间。

记录每次检查的时间、温度和湿度数值,并进行比对和分析。

2. 实验室设备检查:每天工作结束后,实验室人员应对实验室内的各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检查内容包括设备的电源是否关闭、仪器仪表的校准情况、设备的清洁和维护等。

记录每次检查的时间、设备名称、检查内容和结果。

3. 实验室安全检查:每周进行一次实验室安全检查,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检查内容包括实验室内的紧急出口是否畅通、化学品和试剂的存放是否符合规定、实验室内的消防设备是否完好等。

记录每次检查的时间、检查内容和结果,并及时处理发现的安全隐患。

4. 样品管理检查:每天对实验室内的样品进行管理检查,确保样品的正确存放和标识。

检查内容包括样品的存放位置是否正确、样品的标识是否清晰和完整等。

记录每次检查的时间、样品名称、检查内容和结果。

5. 实验室清洁检查:每天对实验室的清洁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

检查内容包括实验室的地面、桌面、仪器仪表的清洁情况等。

记录每次检查的时间、检查内容和结果,并及时进行清洁和维护。

三、记录格式实验室检查记录应按照以下格式进行记录:日期:XXXX年XX月XX日检查人员:XXX检查项目:1. 温湿度检查:- 时间:XX:XX- 温度:XX摄氏度- 湿度:XX%2. 实验室设备检查:- 时间:XX:XX- 设备名称:XXX- 检查内容:XXX- 检查结果:XXX3. 实验室安全检查:- 时间:XX:XX- 检查内容:XXX- 检查结果:XXX4. 样品管理检查:- 时间:XX:XX- 样品名称:XXX- 检查内容:XXX- 检查结果:XXX5. 实验室清洁检查:- 时间:XX:XX- 检查内容:XXX- 检查结果:XXX四、数据分析和改进措施根据实验室检查记录,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以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实验室检查记录

实验室检查记录

实验室检查记录一、任务背景实验室检查记录是对实验室的设备、操作流程和实验室环境进行检查和评估的记录。

通过记录实验室的检查情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二、检查内容1. 实验室设备检查:- 检查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完好情况,包括设备是否正常运转、是否有损坏或故障等。

- 检查设备的使用情况,包括设备是否被正确使用、是否进行了定期维护和保养等。

2. 操作流程检查:- 检查实验室的操作规范是否得到遵守,包括实验人员是否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实验、是否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等。

- 检查实验室的实验记录是否完整、准确,是否符合实验室的要求。

3. 实验室环境检查:- 检查实验室的卫生状况,包括实验室是否保持干净整洁、是否有垃圾积存等。

- 检查实验室的通风情况,包括通风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是否有异味等。

- 检查实验室的温湿度情况,包括是否符合实验要求、是否有异常情况等。

三、检查记录1. 检查日期:2022年1月1日2. 检查人员:张三3. 实验室设备检查记录:- 设备名称:离心机- 设备编号:LXJ001- 设备状态:正常- 设备使用情况:设备正常运转,无损坏和故障,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 设备名称:pH计- 设备编号:PH001- 设备状态:正常- 设备使用情况:设备正常运转,无损坏和故障,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4. 操作流程检查记录:- 检查实验室操作规范得到遵守情况:操作人员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实验,正确使用实验仪器。

- 检查实验室实验记录情况:实验记录完整、准确,符合实验室要求。

5. 实验室环境检查记录:- 实验室卫生状况:实验室保持干净整洁,无垃圾积存。

- 实验室通风情况:通风设备正常运行,无异味。

- 实验室温湿度情况:温湿度符合实验要求,无异常情况。

四、问题和建议根据本次实验室检查记录,未发现任何问题或异常情况。

实验室的设备、操作流程和环境均符合要求,实验室工作正常进行。

建议继续保持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加强实验室操作规范的培训和监督,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实验室节前安全检查

实验室节前安全检查

实验室节前安全检查实验室是科研和实验活动的重要场所,为了保障实验室工作的安全,提高实验效率,确保节假前的检查工作能够准确有效进行,特编写本文,提供一套实验室节前安全检查的指导方针。

一、仪器设备检查1. 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运转、无漏电、无损坏等情况。

2. 检查是否有过期的试剂、药品和废弃物,及时清理和处理。

3. 检查仪器设备的电源线,确保接线正常,无老化和松动现象。

二、实验室环境检查1. 检查实验室地面是否干净整洁,有无杂物堆积。

2. 检查实验室通风系统是否正常运行,是否有足够的新鲜空气流通。

3. 检查实验室的照明设施是否正常,确保实验过程中有足够的光线照明。

三、安全设施检查1. 检查实验室的灭火器是否在有效期内,灭火器是否摆放在易于取用的位置,标志清晰可见。

2. 检查实验室的安全出口是否畅通,是否有防火门并检查其密封性。

3. 检查实验室内紧急疏散示意图是否完整,位置是否明显。

四、实验操作台检查1. 检查实验操作台是否清洁,无杂物、试剂等。

2. 检查操作台上的电源插座、照明灯等是否正常工作。

3. 检查试管、试剂瓶等实验器材是否整齐摆放,是否有破损。

五、个人防护措施检查1. 检查实验人员是否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实验服、眼镜等。

2. 检查实验人员是否掌握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是否了解应急情况的处理措施。

六、化学品管理检查1. 检查实验室内的化学品储存情况,是否分类存放、标识清晰。

2. 检查是否存在过期化学品,及时清理处理。

3. 检查化学品储存区域是否通风良好,防火措施是否到位。

七、安全培训检查1. 检查实验人员是否定期参加安全培训、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2. 检查实验室是否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关文件,如有无关键信息更新。

八、实验室垃圾处理检查1. 检查实验室内垃圾桶是否定期清理、更换。

2. 检查实验室内的危险废物是否按照规定分类处理。

九、紧急处理措施检查1. 检查实验室内是否设有急救箱、洗眼器等急救设施,且是否功能完好。

实验室检查记录

实验室检查记录

实验室检查记录引言概述:实验室检查记录是实验室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记录了实验室的各项检查工作,包括实验设备的运行情况、实验室环境的卫生状况以及实验员的操作记录等。

这些记录对于实验室的管理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实验室检查记录的重要性以及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1. 实验设备的运行情况1.1 设备检查记录实验室中的各种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检查,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设备检查记录包括设备的型号、编号、检查日期、检查人员等信息,以及设备的运行状况、维护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等。

这些记录可以帮助实验室管理人员及时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1.2 设备维护记录设备维护记录是记录实验设备的定期维护情况,包括维护日期、维护人员、维护内容等。

这些记录可以帮助实验室管理人员及时了解设备的维护情况,及时进行设备保养和维修,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 实验室环境的卫生状况2.1 实验室清洁记录实验室清洁记录是记录实验室的卫生状况,包括清洁日期、清洁人员、清洁内容等。

这些记录可以帮助实验室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实验室的卫生情况,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2 废弃物处理记录实验室中产生的废弃物需要进行规范的处理,废弃物处理记录包括处理日期、处理人员、处理方式等。

这些记录可以帮助实验室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废弃物的处理情况,及时进行废弃物的分类、储存和处理,以保证实验室的环境卫生和安全。

3. 实验员的操作记录3.1 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操作记录是记录实验员进行实验的过程和操作步骤,包括实验日期、实验员、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等。

这些记录可以帮助实验室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实验的进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实验员培训记录实验员培训记录是记录实验员的培训情况,包括培训日期、培训内容、培训人员等。

这些记录可以帮助实验室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实验员的培训情况,及时进行培训计划和培训安排,以提高实验员的专业技能和实验操作水平。

实验室检查包括哪些

实验室检查包括哪些

引言概述实验室检查是医生诊断和监测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血液、尿液、体液以及组织样本的分析,实验室检查可以提供丰富的生化和形态学信息,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检查的基本分类和常见项目,以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正文内容一、血液检查1.血常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贫血、感染等情况。

2.凝血功能检查: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3.血型与交叉配血:通过检测患者的血型和抗体,确定适宜的血液输血类型,避免输血反应发生。

4.血清生化检查: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等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器官功能和疾病风险。

二、尿液检查1.尿常规检查:包括尿液的外观、比重、pH值、蛋白质、葡萄糖、白细胞计数等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和泌尿系统疾病。

2.微量尿蛋白检查:用于早期发现糖尿病、高血压等导致的肾脏损伤,及早进行治疗。

3.尿培养:通过培养尿液中的细菌,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以及感染菌株的敏感性,指导抗生素的选择。

三、体液检查1.腹水、胸水检查:通过检测腹水或胸水的化学成分、细胞学特征,帮助诊断原因,确定治疗方案。

2.关节液检查:通过检测关节液的外观、化学成分、细胞学特征,评估关节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3.脑脊液检查:主要用于脑脊液压力、细胞学、生化学等指标的检测,帮助诊断脑脊液系统疾病。

四、组织和细胞检查1.组织活检:通过获取患者活体组织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帮助明确病因和诊断复杂疾病。

2.细胞学检查:包括细胞学涂片、细胞学培养等,用于诊断肿瘤、感染以及炎症等疾病。

五、其他常见检查1.电解质测定:通过检测血液中的钠、钾、钙等电解质,评估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的情况。

2.血气分析:通过测定动脉血中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酸碱平衡等指标,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与代谢状态。

总结实验室检查是临床诊断的重要工具,通过不同类型的检查项目可以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风险。

实验室检查记录

实验室检查记录

实验室检查记录一、背景介绍实验室检查记录是对实验室设备、仪器和实验操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记录的过程,旨在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检查记录,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二、检查内容1. 实验室设备检查1.1 检查仪器设备的完好性和正常运行状态,包括外观、电源、连接线等。

1.2 校准和检验仪器的准确性和精度,确保仪器的测量结果符合要求。

1.3 检查仪器设备的保养和维护情况,包括清洁、润滑和更换易损件等。

2. 实验操作检查2.1 检查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包括是否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范。

2.2 检查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复制性。

2.3 检查实验操作的记录和数据处理,确保实验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检查记录1. 检查日期:每次检查都应记录检查日期,以便追溯和比对。

2. 检查人员:记录进行检查的人员姓名或者编号,以便追溯责任和交流沟通。

3. 检查项目:详细列出检查的项目和内容,确保全面覆盖实验室的各个方面。

4. 检查结果:记录每一个项目的检查结果,包括正常、异常或者待修复等情况。

5. 异常处理:对于浮现异常的项目,记录异常的具体情况和处理措施,包括修复、更换或者报废等。

6. 检查结论:根据检查结果,给出本次检查的结论,包括实验室整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评估。

四、数据分析与改进1. 数据分析:定期对检查记录进行数据分析,总结浮现的问题和趋势,找出改进的方向和重点。

2. 改进措施: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设备维护、操作规范和培训等。

3. 改进效果评估:对实施的改进措施进行评估,分析改进效果和成效,及时调整和优化改进方案。

五、注意事项1. 定期检查:建立定期检查的制度和计划,确保检查的及时性和连续性。

2. 严格记录:检查记录要详细、准确地记录每次检查的内容和结果,便于后续的分析和改进。

3. 及时处理:对于浮现的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和跟进,确保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实验室日常检查项目

实验室日常检查项目

实验室日常检查项目
1. 设备检查,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这包括检查设备的电源供应、传
感器、标定等,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 清洁卫生,实验室的清洁卫生是非常重要的,定期对实验室
进行清洁消毒,清理废弃物和化学品残留,保持实验室环境的整洁
和安全。

3. 实验室耗材管理,定期检查实验室的耗材使用情况,包括化
学试剂、实验用耗材等,及时补充和更新实验室所需的耗材。

4. 废物处理,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需要进行分类、储存和处理,确保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废物处理,保障实验室环境和人员安全。

5. 安全设施检查,定期检查实验室的安全设施,包括紧急洗眼器、安全淋浴器、灭火器等,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6. 文件记录管理,实验室日常检查还包括对实验室文件记录的
管理,包括实验数据、实验记录、安全记录等的归档和管理,以备
日后查阅和审阅。

以上这些是实验室日常检查的一些主要项目,通过定期的检查和管理,可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整洁和高效运行。

实验室每日检查记录

实验室每日检查记录

实验室每日检查记录检查日期:[日期]检查人员:[姓名]目的本文档旨在记录实验室每日检查情况,以确保实验室设备和环境的安全与卫生。

检查内容1. 温度和湿度检查:- 使用温湿度计测量实验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 记录测量结果,并确保温度和湿度在合适的范围内。

2. 实验室设备检查:- 逐个检查实验室内的设备,包括仪器、机器等。

- 检查是否有损坏或故障的设备,并记录下来。

-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3. 实验室卫生检查:- 检查实验室内的卫生情况,包括工作台面、储存区域、地面等。

- 清理和消毒工作台面。

- 清理储存区域,确保物品整齐有序。

- 扫地并清理地面上的杂物。

4. 实验室安全检查:- 检查实验室内的安全设施,包括灭火器、急救箱等。

- 确保安全设施的有效性,并记录下来。

- 检查实验室内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并及时解决。

检查结果- 温度和湿度:温度为[记录温度],湿度为[记录湿度]。

- 设备状况:共检查了[设备数量]个设备,其中[损坏设备数量]个设备存在损坏或故障。

- 卫生情况:实验室卫生整洁,工作台面、储存区域和地面清理完毕。

- 安全情况:实验室内的安全设施正常,无安全隐患。

处理措施- 温度和湿度正常,无需特殊处理。

- 损坏或故障的设备已报修,请维修人员及时修复。

- 实验室卫生整洁,保持清理和消毒工作。

- 安全设施正常,注意实验室安全,及时处理安全隐患。

签名检查人员:[签名]日期:[日期]审阅人员:[签名]日期:[日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目:健康评估题型:单选题章节:第七章常用实验室检查第一节常用血液检查难度系数 11.健康成年男性红细胞数是A.3.5~4.0×1012/LB.4.0~4.5×1012/LC.4.5~5.0×1012/LD.4.0~5.5×1012/LE.3.5~5.0×1012/L2.健康成年女性红细胞数是A.3.5~5.0×1012/LB.4.0~4.5×1012/LC.4.5~5.0×1012/LD.4.0~5.5×1012/LE.3.5~4.0×1012/L3.血液中白细胞分属百分率最高的是A.淋巴细胞B.单核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中性粒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4.血液中白细胞分属百分率最低的是A.嗜酸性粒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C.中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E.单核细胞5.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最显著的是A.新生儿B.高原生活C.剧烈的体力活动D.严重的心肺疾患E.真性红细胞增多症6.可导致红细胞相对增多的情况是A.高原生活B.严重的肺气肿C.新生儿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E.频繁腹泻7.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生理性减少见于A.缺铁性贫血B.再生障碍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妊娠中后期E.白血病8.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A.新生儿B.化脓性感染C.流行性感冒D.急性大出血E.严重组织损伤9.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A.寄生虫病B.支气管哮喘C.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E.湿疹10.中性粒细胞的胞浆中出现较粗大的分布不均匀的黑蓝色颗粒需考虑A.寄生虫病B.白血病C.严重化脓菌感染D.伤寒E.病毒性感染11.网织红细胞减少常见于A.溶血性贫血B.急性大出血C.缺铁性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巨幼细胞贫血12.网织红细胞增多见于A.缺铁性贫血B.溶血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脾脏切除术后E.铅中毒13.血沉无明显增快的疾病是A.急性心肌梗塞B.恶性肿瘤晚期C.慢性肾炎D.心绞痛E.活动性肺结核14.血小板病理性增多常见于A.脾功能亢进B.播散性血管内凝血C.月经期第1天D.溶血性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15.凝血时间延长常见于A.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血管壁结构及功能异常 C.血友病D.再生障碍性贫血E.缺铁性贫血16.出血时间延长常见于A.阻塞性黄疸B.使用肝素治疗后C.血友病D.重症肝炎E.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7.血沉增块最明显是A.心绞痛B.轻度贫血C.女性月经期D.风湿病活动期E.良性肿瘤18.中性粒细胞增高最明显的是A.剧烈运动后B.病毒感染C.寄生虫病D.急性化脓菌感染E.伤寒19.诊断贫血及贫血程度的最重要指标是A.红细胞计数B.血红蛋白定量C.网织红细胞计数D.红细胞沉降率E.红细胞形态20.下列白细胞分类异常的是A.中性粒细胞0.5~0.7B.淋巴细胞0.2~0.4C.嗜酸性粒细胞0.05~0.15 D.嗜碱性粒细胞0~0.01E.单核细胞0.03~0.08 21.白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是A.广泛的组织损伤B.剧烈运动C.急性中毒D.急性溶血E.急性感染22.急性失血时血象最早的变化是A.血红蛋白降低B.血压下降C.白细胞数升高D.血小板增高E.血小板减少23.血液中可作为早期诊断内出血指标的是A.红细胞数减少B.血小板减少C.血小板增高D.白细胞数增加E.白细胞数减少24.不是中性粒细胞增高的常见原因的是A.急性白血病B.尿毒症C.内分泌疾病危象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E.先天子痫或子痫25.不符合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的是A.杆状核/分叶核=1:13B.杆状粒细胞>6%C.杆状核细胞增多伴白细胞总数增多D.杆状核>10%并伴晚幼粒出现E.杆状核>25%并伴早幼粒或原粒出现26.中毒性粒细胞不包括A.核变性B.中毒颗粒C.空泡形成D.泡沫型E.细胞大小不均27.胞质中可见较多棒状小体的疾病是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C.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化型D.重症感染E.巨幼细胞贫血28.可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的疾病是A.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B.过敏性疾病C.皮肤病D.伤寒E.寄生虫病29.不属于单核细胞的功能的是A.诱导免疫反应B.吞噬病原体C.参与超敏反应D.抗肿瘤活性E.吞噬清除死亡细胞30.不属生理性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的是A.新生儿B.妊娠及妇女经期C.老年人D.12岁以上的儿童E.高原区居民31.引起血沉加速的主要原因是A.清蛋白减少B.纤维蛋白原增加C.红细胞聚集D.血脂增高E.血中卵磷脂增多32.临床常用于观察风湿热及结核有无活动的参考指标是A.血压明显增多B.血小板减少C.转铁蛋白增多D.血沉增块E.血红蛋白降低33.不是血清钾降低的原因的是A.输入大量库存血液B.碱中毒C.心力衰竭D.肿瘤E.胰岛素治疗34.符合缺铁性贫血的是A.血清铁增加B.血清总铁结合力降低C.血清铁蛋白增加D.转铁蛋白增加E.转铁蛋白饱和度增加35.血糖增高的原因是A.大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B.胰岛素过多C.重症肝炎D.缺乏肾上腺皮质激素E.长期营养不良36.代谢性碱中毒可能出现的表现是A.代谢性碱中毒时,HC03-增加,AB=SB<正常值B.BB增高时,提示有代谢性碱中毒C.BE为正值降低时,提示缓冲碱增加,为代谢性碱中毒D.TCO2降低E.CO2CP降低可能是代谢性碱中毒难度系数 21.患者外周血红细胞计数为3.9×1012/L;白细胞总数为4.0×109/L,中性粒细胞0.42,淋巴细胞0.53,单核细胞0.05;血小板计数为120×109/L。

需考虑A.贫血B.化脓性炎症C.病毒感染D.脾功能亢进E.急性溶血2.患者突起寒战、高热。

体检:咽部充血,睑结膜有出血点,血常规检查:红细胞计数为4.0×1012/L;血红蛋白含量为100g/L;白细胞计数为19.4×109/L,中性粒细胞0.91,核左移,淋巴细胞0.09。

需考虑A.粒细胞性白血病B.急性中毒C.上呼吸道感染D.败血症E.出血性疾病3.成年男性,外周血红细胞计数为6.2×1012/L,血红蛋白为184g/L。

应考虑为A.剧烈运动后B.老年人生理表现C.上呼吸道感染D.败血症E.造血原料不足4.外周血中杆状核中性粒细胞增多或伴有早、中、晚幼等粒细胞时。

应考虑A.再生障碍性贫血B.恶性贫血C.流行性感冒D.急性中毒E.过敏性哮喘5.外周血中杆状核中性粒细胞为3.5×109/L,其中5叶核中性粒细胞占5%。

应考虑A.再生障碍性贫血B.恶性贫血C.巨幼细胞贫血D.急性中毒E.上呼吸道感染6.某患者测得空腹血糖为6.7mmol/L,为确定病情。

首先应考虑做何种试验A.血常规检查B.血电解质测定C.OGTT试验D.血脂测定E.血气分析难度系数 3(1~3题基于以下病例)患者,女,无明显原因出现气促,呈端坐位,张口呼吸,焦虑,大汗淋漓,体检见颈静脉怒张,发绀,胸廓饱满,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双肺闻及哮鸣音。

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检查示,红细胞4.6×1012/L,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总数7×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0.6,淋巴细胞0.3,嗜酸性粒细胞0.1,痰液涂片检查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血气分析,PaO2为8.6kPa(64.5mmHg),PaCO2为6.8kPa(51mmHg),pH值为7.25,BB为40mmol/L。

1.该患者的诊断应考虑为A.支气管哮喘B.药物过敏反应C.荨麻疹D.食物过敏E.血管神经性水肿2.该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应考虑为A.低氧血症B.高碳酸血症C.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D.肺泡通气过度E.呼吸性碱中毒3.该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还可考虑为A.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B.代谢性酸中毒C.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酸中毒E.呼吸性碱中毒(4~6题基于以下病例)患者,男性,1h前因出车祸就诊,血常规检查,示红细胞4.5×1012/L,血红蛋白130g/L,白细胞18×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0.7,淋巴细胞0.3;为抢救病人,急需输血,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如下:用D抗体作Rh系统血型鉴定时,为含D抗原的红细胞,抗A(+),抗B(-),抗AB(O)型(+);血清钾5.2mmol/L,血清钠170mmol/L,血清氯化物100mmol/L。

4.该患者引起白细胞总数增高的原因可考虑为A.急性感染B.急性中毒C.急性出血D.急性心肌梗塞E.白血病5.该患者的血型为A.Rh阴性,A型B.Rh阳性,A型C.Rh阴性,B型D.Rh阳性,B型E.Rh阴性,O型6.初步考虑该患者血清钠增高的原因是A.摄入过多B.体内水分丢失过多C.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D.脑外伤E.甲亢章节:第七章常用实验室检查第二节尿液检查难度系数 11.尿中出现蜡样管型常见于A.急性肾炎B.肾结核C.慢性肾盂肾炎D.肾结石E.慢性肾炎晚期2.尿中出现红细胞管型常见于A.慢性肾炎B.急性肾小球肾炎C.肾结石D.肾结核E.急性肾盂肾炎3.尿中出现白细胞管型常见于A.急性肾小球肾炎B.急性肾盂肾炎C.慢性肾炎D.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期E.肾结核4.慢性肾炎患者尿中最常见的管型为A.透明管型B.蜡样管型C.红细胞管型D.颗粒管型E.白细胞管型5.尿中出现凝溶蛋白(本周蛋白)见于A.急性肾炎B.慢性肾炎C.多发性骨髓瘤D.肾结核E.肾结石6.糖尿病患者尿液特点为A.尿少,比重高B.尿少,比重低C.尿多,比重低D.尿多,比重高E.尿少,比重固定不变7.尿蛋白定性检查反应结果为絮状混浊应记录为A.(±)B.(+)C.(++)D.(+++)E.(++++)8.尿液呈烂苹果气味常见于A.慢性膀胱炎B.多食苹果后C.进食葱、大蒜后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E.膀胱直肠瘘9.区别血尿与血红蛋白尿的主要方法是A.颜色B.隐血试验C.尿比重测定D.尿沉渣镜检E.尿蛋白定性试验10.24h尿蛋白定量检查其标本瓶内应加的防腐剂是A.甲醛B.甲苯C.稀盐酸D.二甲苯E.甲醇11.镜下脓尿是指尿沉渣镜检白细胞A.>5个/HPB.>4个/HPC.>3个/HPD.>2个/HPE.>1个/HP12.镜下血尿是指尿液外观无血色而尿沉渣镜检红细胞A.>5个/HPB.>4个/HPC.>3个/HPD.>2个/HPE.>1个/HP难度系数 21.患者做下列检验,结果为:尿量0.9L/24h(白天尿量0.3L,夜尿0.6L),比重1.010~1.017,尿蛋白定性(+),血尿素氮7mmol/L,血肌酐80µmol/L;镜检红细胞10个/高倍视野,并见颗粒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